他眺见姐夫卸去了衣甲,赤身站在河畔水中的一道身影。

月光和夜色,勾出了一道雄健的男性身体轮廓, 充满阳刚的力量。

他又看见自己的阿姊。她仿佛站在岸边的一块石头上面,挽起衣袖,月光之下,皓腕如玉。她的手中, 拿着那顶戴在姐夫头上的曾伴他无数次出生入死的兜鍪, 舀着水, 慢慢地替他冲着身体。

银色的水柱,哗哗地落下,浇在姐夫身上,水花四下飞溅,在月光的映照下,泛出一片淋淋的水光。

高桓又看到阿姊的另一只手,停留在姐夫的身上,在替他洗着身体。

她的手在姐夫的身体上游移。他二人靠得是如此得近。姐夫那副宽阔的胸膛,仿佛紧紧地贴在阿姊那被夜色勾勒出女子柔美线条的胸脯之上,身影几乎合二为一。

十九岁的高桓,他知道自己不该再看,但这一幕于他而言,却又充满了冲击般的神秘力量,他控制不住。

他吃惊地睁大眼睛,目不转睛地盯着芦草丛畔那头的河边,月色之下,那一幕剪影般的私密画面,整个人都呆住了。

姐夫此前留给他的唯一印象,便是取威定霸,战无不胜。想到姐夫,高桓脑海里唯一浮现而出的画面,便是他金戈铁马,于敌阵中摧枯拉朽般一骑绝尘的一道身影。

他没想到,更没有看到过,在阿姊的面前,姐夫竟也会有如此的一面。

高桓被映入眼帘的这流露出男女之间无限柔情的私密一幕给冲击得面红耳赤,浮想联翩,浑身慢慢燥热。

他们仿佛在喁喁私语着什么。

渐渐地,阿姊停止了动作,忽然扑入了姐夫的怀里,双臂抱住他的脖颈。接着,姐夫便反抱住了阿姊。

两人的身影,随之消失在了那片芦草之下。

夜色迷离,什么也没有了。

高桓心头狂跳,再不敢停留,慌忙转身,匆匆下了岗头,命那几名方才已被自己遣开的士兵先回营房,自己定了定神,这才慢慢地回来,继续守候。

他仰面躺在河畔,双手枕于脑后,望着头顶压面的星空,嘴里叼着一根随手摘下的新鲜芦杆,慢慢地嚼着,任那一缕带着淡淡清甜草气的味道,在自己的嘴里,慢慢地扩散开来。

他便如此在河畔守候,耳边,是晚风掠动河畔芦草发出的不绝的窸窸窣窣之声。

许久,夜渐渐地深了,他半阖着眼皮,一动不动,仿佛就要睡过去时,听到那头传来了乌骓的轻轻嘶声。

他迅速睁开眼睛,坐了起来,循声转头。

远远地,他看见姐夫和阿姊又现身在了月光之下。

姐夫将阿姊抱起,放她坐到了马背上,接着,姐夫弯腰低头,仿佛在替阿姊套袜穿鞋。穿好之后,他仰面,冲着马背上的阿姊笑,侧脸线条,温柔无比。随即翻身上了马背,坐到她的身后,伸臂将她揽入怀里。

一举一动,都充满了无限的柔情。

高桓看得又呆住了。突然见他转脸,朝着自己的方向,似乎投来一瞥。

高桓吓了一跳,立刻趴回在草丛里,屏住呼吸,连大气都不敢透一口,直到他两人共乘一鞍,驱着乌骓,从近旁不远的河畔走过,身影彻底消失在了夜色之中,这才从地上爬了起来,望着前头的方向,慢慢地吁出了一口气。

高桓悄悄地回了营地。这一夜躺下去,想起洛水之畔,姐夫和阿姊的一双神仙俪影,心跳耳热之余,不禁也是油然向往。生平第一次,做起了乱七八糟的梦,第二日一早醒来,精神甚是萎靡,见天才蒙蒙亮,军队尚未拔营,便也不急着起身,独自懒洋洋地出神之际,听到帐外来了一个士兵,传话道大司马召将领宣事。

高桓不敢迟到,忙忙地起身,迅速整理完毕,赶了过去。见姐夫立在一片空地之上,仿佛早就到了。

人迅速齐了。

高桓暗暗留意,姐夫双目炯炯,精神看起来极好,丝毫不见疲惫,心中不禁暗暗有些佩服。

李穆宣布了一件事,道自己有事,即刻要去长安,派将领带兵分赴各紧要关卡,协先前人员守地,等待后命。

众将齐声应是,得令后各自散去。

没自己的事,高桓正要发问,李穆的两道目光投向了他,叫他留下。

周围只剩自己和姐夫两人了。

高桓望向李穆,他望着自己,没有说话,神色凝重,这叫他难免又想起昨夜之事,疑心被他觉察,惹他不快了,一时心慌,不等他开口质问,自己先红了脸,看了下左右,见卫兵远远地站着,近旁无人,便上前,吞吞吐吐地道:“姐夫你莫怪……昨夜起先我是来寻你和阿姊的,后来你和阿姊……有事……我便叫人都回去了,我自己守着,不叫人靠近……”

李穆微微一笑,语气寻常:“你做得不错。”

高桓再次愣住了,呆呆地看着李穆。

李穆却收了笑,转了话题,说道:“我昨夜听你阿姊言,长公主这几年,似落到了慕容替的手里。极有可能,她人便在燕郡。但到底身在何处,却不得而知。慕容替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之人,如今他盘算落空,我怕他会对长公主不利……”

高桓恍然,立刻将昨夜之事抛到了脑后,面露怒色,道:“那个慕容家的女子,亦极其狡诈。先前多次讯问,死活不说我伯母的下落。我伯父如今不知踪迹,当时我就想去探查究竟,但被阿姊阻拦,不让我去!”

李穆道:“你阿姊是出于对你的爱护,不愿让你涉险。”

“只要姐夫点头,慕容替那边,便是龙潭虎穴,我亦不怕!”

李穆道:“我留下你,便是为了此事。你胆子大,能随机应变,这几年历练也日渐增长,又精通鲜卑语,是最好的人选。我有熟知燕郡方位道路之人,你再带几人,即刻乔装,潜往燕郡去刺探消息。”

高桓目光闪闪,沉声道:“高桓谨遵大司马之命!定不负所托!”

李穆颔首:“你准备下,和向导定好路线,尽快动身。记住,行事务必谨慎。燕郡是慕容替的地盘,以他的心机,倘若长公主真在他手里,必定藏得极为隐秘。能探听到消息最好,若不成,亦不必强求,以自身安全为第一。”

高桓一一答应,告辞,转身匆匆便去,走了几步,忽听身后又传来李穆的话语之声:“六郎,你将满弱冠了吧?”

高桓以为姐夫对自己还有点不放心,急忙停步,转身挺起胸膛:“再两个月不到就满了!姐夫若是不信,去问我阿姊!”

李穆含笑道:“确实不小了。你若有了意中之人,不要羞于开口,尽管向你阿姊言明,她会替你做主。虽是战时,但也不妨碍人生大事。”

高桓顿时面红耳赤,急忙摆手:“天下不平,何以成家!姐夫快莫取笑我了!我走了!”

他转身,逃也似地大步而去。

李穆目送他的背影消失,随即转身入了近旁那顶昨夜临时过夜的大帐。

其时还早,距卯时中,仍差了一个点刻。加上昨夜回来后,他情难自禁,深夜又陆续索要,有些累到她了,一早他起身出来之时,她还沉眠未醒。

李穆轻手轻脚地入内,借着帐中透入的一片朦胧晨光,却见她已醒来,刚从被窝里爬出来似的,坐在毡褥之上,长发蓬松,一只手压在小腹上,似在出神,也不知在想着什么。忽听到他进来的脚步声,转头,软软地唤了声郎君,朝他伸出一双胳膊。

李穆来到她的身边,将她温暖柔软的身子抱入怀中,忍不住低头又含住了她的唇,温存了一阵,松开时,见她脸庞红红的,乖巧地靠在自己的怀里,却眯着眼,唇角上翘,依旧一副心不在焉,自顾开心的模样,心里忍不住有点吃味,手掌悄悄探入她的衣襟之下,欺负般地捏了一捏。

“在想什么?”

洛神轻轻“啊”了一声,这才回过神来,面庞愈发红了,道:“告诉你了,你不准笑我。”

李穆不舍得放开入手的那玉脂团儿般的丰盈,正色道:“我不笑。”

洛神这才爬起来,跪在他的腿上,嘴唇凑到他的耳畔,高兴地道:“方才我做了个梦,梦见一个系了件肚兜的胖娃娃,骑在小乖乖的背上,冲着我跑来,咕咚一下,一头撞进了我的肚子里,就跟真的一样,我一下就醒了。你说好玩不好玩……”

李穆一顿,低头望着一脸欢喜的小娇妻,这才明白为何方才见她按着肚子自己出神,想这些年,将她独自留在建康,聚少离多,压下心中顷刻间涌出的愧疚和心疼,捏了捏她面庞,点头笑道:“好玩。下回见到了你的小乖乖,我对它好些。”

洛神顿时不依了,使劲地推他:“你说不笑的!你分明在笑话我!”

李穆被她推倒在了毡褥之上,顺带伸臂抓住她,轻轻一扯,便将她也拽了过来,叫她扑在了自己的胸膛之上。

他一个翻身,便将她压在了身下。

……

良久,洛神从他怀里钻出脑袋,脸庞红扑扑的,含含糊糊地问:“郎君,接下来要去哪里?”

李穆慢慢地平定下了喘息,闭目道:“征战已久,将士也会疲累,借这机会,叫他们也休息一阵。我先送你回长安。”

洛神一下清醒了:“我大兄还在等着见你。”

李穆唔了一声:“我知道。”

洛神扭着身子,要他放开自己:“那别睡了,快些动身吧。”

李穆仿佛有点懒洋洋的,依旧抱着她不放。闭目道:“也不急于这一刻。这里的事,我都交待妥了。你累了,我陪你再睡一会儿。”

洛神摇头说不累,正要再催他,听见帐外远远地传来一阵异响,接着,士兵的声音传入:“大司马!洛阳方向赶来了许多民众,堵住了亢龙道的入口,不让将士们通过!又说要求见大司马!”

李穆睁眸,和洛神对望了一眼。

洛神立刻将他那只搂住自己腰身不放的胳膊搬开,推他:“不许睡了,快去看看!”

第152章

军营之外,昨夜被设为营地的那片岗原之侧站满了民众。如方才那士兵所言, 通往亢龙道的路口, 也被人群堵住了。一队士兵奉命拔营完毕,正要通过此道, 被迫暂时停下了脚步。

放眼望去, 晨曦之中, 沿着洛水之岸, 更多的人, 还在不断地朝着这个方向涌来。

他们仿佛经历了一段连夜的长途跋涉才来到这里, 面带疲惫,衣衫褴褛, 足上裹着一层厚厚的泥浆,任凭士兵如何驱赶, 也不肯离开, 只在那里不断地苦苦恳求, 忽然看到一道身影从军营里快步走了出来,许多人认出了李穆,面露激动之色, “大司马”的呼唤之声,此起彼伏, 人群也随之起了骚动。

先前主持修筑上津口堤堰的王五, 从排开了一条道的人群里奔了出来, 朝着李穆下跪。

他身后的那些人, 亦纷纷效仿。

李穆疾步到了近前, 笑道:“快起来!”

和前次他来向李穆求救之时的情景一模一样,这个工匠无论如何也不肯起身,叩头道:“当日堤堰水患平了之后,小民和众乡邻想寻大司马道谢,才被留下的军士告知,大司马已动身离开。以为大司马会去洛阳,赶到了那里,才知大司马不在。我门这些人,不止欠大司马一条命,欠的是全家之命!倘若不向大司马叩头表谢,岂非猪狗不如!知大司马要回关内,斗胆追了上来,侥幸在此遇到,请大司马受小民一拜!”说完,领人向着李穆叩头。

慕容替在上津口河口布置下的这个计划,只要按照他的设想,亢龙道能将李穆阻拦,哪怕只是多阻拦个一两天,结果便也大不相同,可谓天时地利,万无一失。为防自己被大水所淹,他早早就带着剩余军队渡河,退回到了安全的河北一带。

倒灌的黄河大水,便是听命于他的最好的守兵。等除去李穆,自己再带兵回来,收复洛阳,不费吹灰之力。

在他整个的计划里,除去李穆,才是重中之重。至于即将被大水吞没的河南中原之地的人心,固然重要,但比起自己要成的大事,这些,全都可以忽略不计。

他没有想到的是,才不过一夜的功夫,固若金汤的亢龙关竟被李穆给攻破了。他的计划不但彻底落空,连河南这片中原之地,也拱手送出。

李穆踏上返程,快到洛阳之时,知民众不顾大水刚退,家中尚狼藉一片,竟纷纷出城数十里外,等着迎接自己入城,不想扰民过甚,加上行程也不能耽搁,临时决定绕道洛阳,随后按照原定计划,巡了数个重要的位于黄河南岸的渡口和战略之地,布置军事,安排自己人暂任郡守,负责整治地方,安抚民众,随后才转到这里。

也是因为如此,今早,他才会被身后这些民众给追上,于此相遇。

李穆要将人扶起,这工匠带着身后之人,却还是不肯起来。又道:“大司马北伐至此,不过数日,便又匆忙返回关内,连一步也不肯踏入东都。”

“大司马莫非是要就此离去?恳请大司马,莫要弃我等于不顾,就此一去不返!”

他说着,眼眶泛红,神色也变得激动了起来。

“朝廷南渡之后,这么多年,胡人在河南你来我往,打个不停,我等汉人,贱若猪狗。每回打过来一个,便要被剥去一层皮,能活到今日,实属侥幸。大司马,我们这些人中,哪个不曾经历过家破人亡的惨剧?从前盼望朝廷北伐,皇帝只要能够回来,哪怕我等依旧吃糠咽菜,也比战战兢兢朝不保夕要好!当年家父在世之时,听闻大虞高公发兵北伐,日盼夜盼,望眼欲穿,最后也死去,没等到朝廷北归。”

“从前大司马未到之时,我们都被那个鲜卑人骗了!以为他和别的胡人不同,真会将我们这些人视为子民。如今才知,唯有大司马才肯救我等于水火之中。”

“小民们听闻,南朝不容大司马。故斗胆恳请大司马,再不要回了,就此留下可好?更不要一去不返,弃我等于不顾!”

说到最后,他哽咽出声,身后民众,亦纷纷露出戚色。

那些堵住亢龙道的民众,也纷纷跪了下去,高声附和。

士兵先前要过,路口却被堵塞,任凭如何驱赶,那些人只是苦苦哀求,就是不肯离开。领队因有命在身,以为这些民众是来寻衅的,预备下令强行开道,此刻才明白了过来。

原来民众是怕军队离去了,胡人又打回来,这才追上来,堵住路口不让他们通过。遂放下了手中刀枪,纷纷看向李穆。

王五抹了把泪,看来眼身后陆续赶来,越聚越多的那些人,又道:“大司马!这些同行之人,并非受到鼓动,乃是一路之上,知我们上津口的人要来留大司马,各村各地,纷纷派人加入,这才一路同行,追大司马到了此地。为的,就是能亲眼见到大司马,向大司马请愿。恳求大司马留下,勿弃之不顾!”

“我等甘愿奉上口粮余财,只求大司马顾念,救救我们!”

洛水之畔,许多人涌了上来,他们的手中,举着装了干粮麦粟的提篮袋囊,争先恐后,神色激动。

洛神站在大帐之旁,将这一切,看得清清楚楚,心中不禁生出无限的感触。

这些中原之民,本就备受异族压榨,活得艰难无比,何况大部分人所在的村庄,又刚遭遇一场水淹,水位虽不算高,但生活必大受影响,带出来的这些食物,或许就是从家中所剩不多的口粮里硬抠出来的。

他们惧怕李穆一旦离去,这里又要遭到胡族的残酷对待,这才想要求他留下。

生而为人,遭逢乱世,为求生存,竟艰难至此地步。

李穆显然也是有些动容,高声命将士后退,勿再阻拦他们前行,等人群渐渐靠近,向着自己围拢而来,登上一块巨石,面向众人,高声道:“蒙诸多父老厚爱,追我至此,李穆涕零感激。请放心,北伐复地,乃我李穆生平夙愿,纵然不才,既到了此处,又怎会弃之而去?当日之所以过洛阳而不入,乃是不愿搅扰民众。诸位放心,我人虽暂时返回关内,但此地各要紧卡口,皆安排驻防,一旦胡人再有风吹草动,大军必会开来!各大郡县,不日之内,也会出安民通告。”

他环视着对面那一张张仰望着自己的脸孔,顿了一顿,提气又道:“我李穆今日借此机会,向诸位父老起誓,不彻底平复中原,还天下太平,便绝不罢休。诸位美意,我应天军心领。所携粮物,请一概带回。大水方退,听我一言,勿再追我上路。如今第一要事,便是即刻归家,补种耕作,以保来年收成!”

他的话音落下,四周一片沉寂。

“父老们,大司马所言极是——”

身后忽然传来一声疾呼。

众人回头望去,见洛水之畔,又赶来了一行骑马之人。

那当先者,乃彀成县的县令。

彀成县距离此地数百里,县令姓丁,先前听闻慕容替要以大水倒灌洛阳,洛河沿岸一带郡县,只怕都要遭殃,当时虽满心恐惧,暗骂鲜卑人狼心狗肺不得好死,倒也未只顾自己逃命,先叫人到县下的各个村庄发了警示,叫村民各自逃难,自己也弃城,举家逃到一处地势陡高的山中,在山上蹲了多日,始终未见大水淹来。前几天派手下下山打听消息,才知南朝大司马李穆一夜之间强过亢龙岭,赶赴到了上津口,化解危机。慕容替更是偷鸡不着蚀把米,丢了大片河南之地,退到河北。本就战败,又遭此打击,恐怕很难再打回来了,一心想投李穆,这两天不辞辛劳,一路追上,今早追到这里,恰好遇到此事,自然不肯放过这个表忠心的机会,立刻现身,帮助李穆劝退民众。

只见他翻身下马,来到众人面前,高声又道:“我乃彀成县县令!大司马所言极是。你们当中,若有我彀成县的县民,便快些归家耕田补种!其余人也是一样,哪里来,回哪里去!勿再停留此地,耽搁了大司马的军机大事!”

李穆身旁的几个将领,亦纷纷传话,上前劝说民众。

“有大司马的这句话,我等便放心了!大伙都听了大司马的话,回吧!”

王五双眼通红,也从地上爬了起来,跟着向身后之人劝话。

一传十,十传百,聚集着的人群,这才终于开始慢慢地散去。

那丁县令来到李穆的面前,请求拜见,态度极是恭敬,道自己先前听闻消息,如何及时遣散县里民众,有如何敬仰大司马之名,往后愿誓死追随,效犬马之劳。

李穆勉励了一番,转身而去。

就在这时,忽然,不远之外,龙亢道所在的那座高塬之上,传出了一声虎啸。

啸声若雷,由远及近,暗震山岗。

民众无不入耳,纷纷停步,转头望去。

洛神一听虎啸声近,便知白虎又出来了。

自从从她失足落水,被白虎叼上岸,去往长安的路上开始,它便时隐时现。有时几日不见踪影,有时寸步不离,伴她同行。身边之人,起先惊骇,白虎现身之时,往往惧避。数次之后,见它仿佛通灵,并不伤人,这才慢慢消除了惧怕。那日长安解围,洛神入城之后,白虎便消失在了城外的山林之中,这些时日,一直未再露面。本以为它已经离去了,没想到这一刻,竟然又出现在了这里。

她回头,果然,就在身后那座高塬的半山腰上,一丛峻岭岩头之上,一眼便看到了白虎那熟悉的身影。

它高高地踞于峭壁之间,雄姿焕发,向着对面刚刚升起于地平线的那轮火红朝阳,发出那一声震动四野的长啸,啸声未消,纵身一跃,身影便又隐没在了林壑的尽头深处,不知所踪。

这一幕虽然短暂,但岗下之人,无不看得清清楚楚,议论纷纷。

丁县令回过神来,看了眼李穆,目光一动,突然转身,向着众人高声道:“白虎者,神兽也!”

“古书云,‘国之将兴,白虎戏朝’,又有言,‘圣王感期而兴,则有白虎晨鸣,雷声于四野’。”

“父老们,大司马今日在此,白虎现身,如此巧合,此难道不是天应之兆?你们还不快快前来拜见!”

他说完,向着李穆奔来,口称天命所在,以大礼,纳头而拜。

在他带头之下,民众更是群情激动,争相效仿,向着李穆行礼。

高塬之下,洛水之畔,但闻人声鼎沸,气氛达到一个新的高潮。

洛神目睹着这一幕就在自己的眼皮底下发生,起先有些吃惊,再一想,却又理所当然。

在这些劫后余生的民众眼中,李穆的出现,便如同他们能够抓住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这片土地,终归是要有人称王号帝的。在他们的心目之中,如今这个天下,还有谁,能比这个救他们免于灭顶之灾的人更能令他们安心?

所谓的白虎神兽,不过只是一个引子罢了。

她情不自禁地看向前方的那个男子。见他慢慢地转过了头,两道目光正投向自己。

在耳畔那此起彼伏的鼎沸声中,两人四目相接。

洛神凝视着他,向他露出微笑,用力地点了点头。

……

小半个月后,李穆带着洛神回了长安。

他们抵达长安的那日,军民欢腾,城中热闹无比。

李穆送她进城,入了刺史府,叮嘱她好生休息,自己换了身衣裳,马不停蹄,便又出城而去。

洛神知道,他是要去见自己的大兄高胤。

那日长安城外,她持着阿耶的虎符赶到,又揭破了慕容喆的面目,叔父高允大约羞于见人,连夜不辞而别。大兄却一直没有回,大军至今还驻在上洛。

洛神知道,这应该是朝廷的命令。

回顾这小半年间,从她离开建康开始,她便一直奔波在路上,辗转跋涉,焦虑不安。而今夫妇终于团圆,顺利回到了长安,一旦放松,人难免疲累。

洛神也知,李穆和大兄都是稳重之人。就算于时局还有分歧,见面应也不至于发生什么冲突。

但话虽如此,李穆去后,她心底依然感到有些不安。

天黑了下来,她虽感到乏了,去毫无睡意,一直在等着李穆回来。深夜时分,终于听到外头传来脚步声,仆妇隔着门说,大司马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