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再唤一声,还没个人应,那墙下的妇人就道:“萝姐儿出门抓药出去,桂娘怕是起不来身,作孽哟。”说着又摇起头来,另一个自上往下打量蓉姐儿一回,道:“你是桂娘娘家亲戚吧,赶紧着叫人来看看,脸都肿了。”

这些个妇人也不过白叹一回,那厉害的看不上桂娘这么软,自家日子好过了,便打听的东家西家有甚个奇闻,纪二郎打老婆已不是一天两天了,这条街上哪个不知,偏她还要为着男人遮掩,街坊也不是没人劝她,她却一意信了那个三仙姑,说她上辈子是个卖黄鳝鱼的,杀了一辈子的冤气,都在纪二郎身上,这辈子便是来受苦还他的。

蓉姐儿不听便罢,一听就立起了眉毛,问明了是哪一家的药铺,一路寻了过去,这却没了说吃食的兴致,蓉姐儿皱了眉,甘露却在旁边劝她:“姐儿,不若咱们换一天再上门罢。”桂娘怎么说也是长辈,原是不知道这事儿上门来拜访的,既是出了这回事,蓉姐儿一个小辈拿东西再来,便不成话了。

“我省得,先去见过姐姐再说。”果然在生药铺子里头寻着了她,萝姐儿素了一张脸,穿了件白绢裙子,远看还当是黄底的,近了看才看出是洗得失了本色。

蓉姐儿总有两年不曾见过萝姐儿,却还是旧时形貌,抽了条高了些,人清瘦清瘦,白着一张脸,腰条细的一掐就断,头上也没个饰物,只腕子上还戴了个绞纹银镯子,嘴唇半点血色也无。

蓉姐儿走过去拉她,她一回头才看见,定神看了会子才笑起来:“蓉姐儿,怎的寻到这里来了。”她一心记挂着家里的娘亲,同她说定了,她不在家,不论是谁来拍门都不能开,早晨才吃过药,这会子想来正睡着,她急赶着回去,那小伙计却手慢的很。

蓉姐儿一个眼色扫过去,甘露赶紧去会钞,她拉了萝姐儿:“姐姐,我竟不知三姑病着,该买些东西去看,抓得药,叫来福先送去,咱们逛一逛罢。”

萝姐儿听了心里犹豫一会儿应下了,既有小厮在,便不怕亲爹上门闹事,这些日子都没正经买过菜,总要给娘买点好的补补身子。

两个一路往市集上走,这会子正是热闹的时候,小食馆子菜肉铺子面前都排了人,还有那蒸扁食饺儿的蒸笼前,未开笼就排了十多个人,小伙计肩上搭了白毛巾,往下一抽缠在手上掀开蒸笼,热乎乎的白气立时喷了人一头一脸,带着刚出笼的麦面香味儿。

“三姑姑吃了没,买些热的,也省得你烧灶。”蓉姐儿见萝姐儿面作难色,晓得她是袋里无钱,荷包扁扁的,想是买药花费得多,她这些日子更不敢去玉娘那里,就怕叫人知道了,连银钱也不敢支,这才无钱,纪二郎是早早就不再往家里拿钱了。

甘露进了店,只须扔下银钱,店里自有锅碗送到纪家去,买了一锅子新豆浆,配上炸油条跟蒸扁食,小伙计捧了大沙锅子,拿了只干净箩筐捡了油条扁食,顶在头上一路往纪家去。

萝姐儿笑一笑,有些窘迫,蓉姐儿没等她开口一把握住她的手:“病了该吃些补的,大夫怎么说的,羊肉汤能不能喝的?”

萝姐儿抿了嘴儿:“倒不必羊肉汤,我想买对猪肝。”也好补补血,牙是长不回去了,嘴里破开的地方生了一个个的泡,汤水只能喝凉的,还有身上的淤血要好好发散。

蓉姐儿听见了弯弯眼睛:“正巧,我也想去看看干娘。”两个一路去了徐家肉铺,远远就看见挂了幡,到了地儿却不识得里头的人,里头站了个黝黑脸盘,赤着上身,拿了把杀猪刀正在剁肉碎骨的高壮年青人。

蓉姐儿定睛看了半日,大了胆子问道:“这是徐家铺子么?”

吃她这么一问,那正切肉的抬头拿毛巾子抹了把脸:“是!要哪块?要多少?”待说完了再细看,咧着一口白牙笑起来:“蓉姐儿!”

蓉姐儿听他叫了名儿,笑起来:“诚哥!我干娘呢?”

“娘在家呢,你们甚时候回来的,我娘一向念叨着呢。”因着是正经拜过的干娘,当初又是换了信物的,虽不见面,却也常带了礼物,诚哥儿一年四套衣裳,徐娘子手上活计不好,却也学着做了双虎头鞋子给茂哥儿,还给蓉姐儿打了双宝葫芦的金耳环。

蓉姐儿笑完了拉过萝姐,点着诚哥儿铺子上摆的肉:“给我姐姐挑块好的,再来一对猪肝。”萝姐儿认生,诚哥儿又赤着膊,被她一拉抬了头,侧了脸抿了嘴笑一回。

诚哥儿手里那把刀直直剁在案板上切空了,怔怔盯了她细伶伶肩背,水盈盈的大眼,还有抿嘴一笑露出来的梨涡。

所幸脸黑瞧不出红来,寻常只觉得赤着上身活动的开,这会儿见她不敢往这头看,扯了衣裳挡住,急急穿起来,声儿也低了:“我到后头挑对好的给你。”

蓉姐儿看看他,又侧头看看萝姐儿,圆溜溜的眼睛转了转,萝姐儿兀自不觉,听见他要挑对好的,又冲他点点头:“多谢你了。”

诚哥儿真个挑了对肥大的猪肝出来,拿草绳儿串了就要往萝姐儿篮子里头放,她退了两步:“还不曾过秤呢。”

诚哥儿进去是仔细打理过的,头发也拿水抹过了,身上的衣裳带子也系起来了,这么一收拾看着便不如才刚那样杀气重,见她不接挠了头笑:“哪儿要过秤,送你的。”

萝姐儿拧了细眉:“那怎么好,你开门做生意呢。”她这一拧眉头,诚哥儿连大气也不敢喘了,这么娇怯怯的人儿,一口气都能把她给呵化了。

蓉姐儿作主接过来:“收着就收着嘛,三姑病了要常吃,你再光顾就是了。”她说完这句,诚哥儿脸上笑开了花,忙不迭的点头:“是是,我日日给你留一对儿。”

萝姐儿摇头:“倒也不必每日,隔两日留一对就好。”她说完了急急要走,平素虽也跟人说话,买菜买肉的也要在外走动,可她除了这些,再不曾往外头来,见着诚哥儿一膀子肌肉,很有些怕人,若不是他低了声儿说话,她连铺子口都不敢立。

诚哥儿一径送出来,搓了手憨实的笑:“哎哎,隔两日,我记着了。”

第152章 王四郎出手惩治李寡妇黯然下乡

蓉姐儿一路都带了笑,侧脸去看萝姐儿,她却少见笑意,眉头轻蹙,梨涡不现,一路挎了篮儿不说话,行到家门口,推开虚掩的屋门,见桂娘正坐着喝鲜浆,脸上扯出笑意来:“娘,今儿觉着怎样?”

蓉姐儿垂手立在门边,桂娘嘴里起泡,等鲜浆凉得透了才敢一小口一小口的咽进去,抬眼看见女儿刚要笑,扯了伤口“丝”的一声。

“到好了些,只喝不得热的,药凉了总少了三分效用,不如分开煎,少喝些。”她是怕家里没银子,纪二郎自勾搭上了李寡妇,再没往家拿进钱来,光凭着母女两个作针线刚够了嚼用,若不是桂娘原先存下些私房,早就过不下去了。

这头没银子来,那头纪家人却时时伸手,一会儿乡下要起房子要纪二郎出份子钱,一会儿又是大嫂又生个儿子要添盆,样样都少不得银钱,桂娘节衣缩食省下的这些全填了无底洞。

蓉姐儿进门也不是立着也不是,还是萝姐儿迎了她进来:“娘,蓉姐儿来了。”说着拉了她进来,这事儿哪里瞒得住,又有哪个不晓得,只一探问便明白了,桂娘却觉得羞,当着蓉姐儿的面还要为着纪二郎遮掩。

“甚时候家来的,我病着,倒没去看你娘,可还好?”桂娘有心掩过去不提,蓉姐儿也顺着她的话头:“家里好呢,爹还在江州城里盘货,约摸再有个二三日就回来了。”

桂娘心里一喜一忧,她想着家丑不可外扬,可若没弟弟帮衬,纪二郎真个犯起混来把女儿配了下贱东西可怎么办,想要诉苦又张不开口去,自家的姐妹一个个只顾门家雪,弟媳妇虽是好的,可叫她怎么张这个口。

蓉姐儿看出她不欲多言,立起来就告辞:“三姑姑病着,赶紧好生将养,我娘也正在盘帐呢,回去告诉她,她定来看你。”

桂娘赶紧摆手:“不必不必,我没什么大病,不过着了些风寒,过得几日就好了。”她扯了脸想笑,牵着伤口又疼起来,蓉姐儿不便久留,萝姐儿一路送了她出来,一声都不吭,眼睛灼灼的看着她,又低了头:“叫舅姆不必急着来,我娘,不愿意的。”

来福送了东西来,甘露进门前叫蓉姐儿捏了一记手,又往那墙根底下使个眼色,她便装着磕牙,去把事儿都问了个明白。

等蓉姐儿一出门,甘露就过来扶她,一面扶一面低了声儿把事情告诉她,蓉姐儿眉毛一拧,脸沉下来,那几个妇人原就等着戏看,她们才出巷子口,几个就凑在一处:“乖乖,桂娘这可是要翻身了,原说她弟弟家是个富户,我原不信,再富还能比得过许员外去,这一看真够气派的。”

“纪二这个浑货,也有今日,且等着报应吧。”另一个吐出一口瓜子皮,捏一个在手里又磕起来:“依着我说,就该上门去打那个贱货,烂东西还敢翻天,奸生子还当成活宝贝了。”

蓉姐儿也不往徐家去了,只着来福先把东西送过去,这会儿早市刚歇,诚哥儿拎了没卖出去的两刀肉回了家,天渐渐热起来,自家不吃了它,摆到明儿也不能卖,徐家铺子里再不卖,怕吃出事来坏了招牌。

往日里回来他都磨刀,今日回来却傻愣愣的坐长条椅子上,手里拿了杀猪刀,坐在磨刀石前头咧了嘴傻笑,比他小五岁的弟弟偷偷看他一眼,嘴里啧了一声,半大的小子一肚子坏水,悄没声儿的走过去:“呀!”的惊叫一声。

诚哥儿差点从长椅子上滑下去,立起来就要一巴掌扇过去,两人时常这样玩闹,这回却追了两步就不追了,依旧还坐在长椅子上,信哥儿回身见哥哥没追过来,立在门边正逢着徐娘子串门回来,拉了拉她的袖子:“娘,你看我哥,这是傻了罢。”

徐娘子“呸”了小儿子一口,拉着他的耳朵:“学里的夫子可又家来告状了,怎的,你打不过人家,叫你哥露膀子吓人去了?倒叫我去赔礼,个混帐东西!”

信哥儿缩了身子就要逃,一面跑一面还强辩:“哪里是我打不过,他们三个打一个,我且没吃亏!”说着撒开腿跑出去,徐娘子叉了腰在后头叫他,见叫不回来立在门边大喝一声:“今儿没得肉给你吃!”

说着回身拿了毛巾掸身上的灰,自家的小子自家知道,定是别个又瞧不起他们家杀猪,信哥儿这才跟人打架,那几家的娘子,可不是眼睛瞪得比天高,也不晓得下雨天鼻孔接不接得水,也不理傻坐在檐下的儿子,一径儿往里去,瞧见桌上摆了八色攒盒,两只板鸭,还有四匹缎子,笑起来,跑出门问:“可是王家送来的?”

诚哥儿心不在焉,等徐娘子问第二回了,才应了一声,徐家娘子也不理他,啐一声:“又发痴,也不知你成日介想个甚。”说着转身念叨起来:“这缎子得收着,好给你相媳妇用,今儿我又去了金媒婆那儿一趟,问了好几家小娘子,依着我说,还是严家那个最好,瞧着圆团团的,好生养呢。”

诚哥儿原还“唔,唔”应着,听见媒人婆,“忽”的一下子立了起来,长椅子一翻,磨刀石“乓”的一声砸在青砖地上,徐娘子吃了一吓,这才回转身来:“要死了你!”拍了胸口斜他一眼:“你也是时候相媳妇了,那严家娘子手巧的很,会纺丝的,娶回家来就能当半个家。”

诚哥儿涨红了脸,立在檐下一言不发,半晌才梗着脖子道:“我不娶严家姐儿。”说着扶起长椅,这回却不发傻了,拿了刀沾过水,嚯嚯作响的磨起刀来。

徐娘子这才皱眉头:“又作怪,你不娶她娶谁?咱们街里街坊的,往日也常见,她是个孝顺的,进了门准没错儿。”

“我不娶她。”诚哥儿停了手,闷闷回上一声,徐娘子听见儿子又说一回,晓得他认真了,却不是在害羞,拿掸灰的毛巾抽了他一下,又凑上去:“怎的?你有看上的了?”说着合不拢嘴的笑,这个儿子小时候看着机灵,跟信哥儿没两样,淘气打架没少闯过祸,越长越大,人倒沉闷起来,天天只晓得闷头作事,前段说要相媳妇,他也只应一声,再无别话,如今晓得回拒,可不就是看上了人。

“没有!”这回诚哥儿涨红了脸,刀也不磨了,立起来往屋里去,“啪”的一声关上门,徐娘子跟在后头,差点顶一鼻子灰,恨恨抽了一下门:“你不说是哪家的,娘怎么帮你去说合!”

蓉姐儿回去便说给秀娘听,潘氏才听一句就骂起来:“天杀的贼贱才,也不怕雷公劈死了他,跟个娼妇勾搭倒来打老婆。”说着又叹一声,拉了秀娘:“这事儿你可不能管,交给四郎去,总是你姑姐,管得好了没个好话,管得不好倒要吃人说嘴。”

潘氏再可怜她,心里先想着也是自家女儿,就怕秀娘一伸手,反倒落了埋怨:“按我说,也是你这个姑姐没用处,别的不会干,还不会捉奸,告她一个通奸,县太爷审起来不比偷鸡偷鸭子快些。”可不是连儿子都生下来了,稳婆孩子都是明证,比那偷鸡偷鸭子的事儿还更容易断

些。

桂娘但凡有些气性,也不必会如此,潘氏念叨叨又说走起了前事:“你且不知道,东水门那也是个寡妇,男人专给人磨镜子的,儿子才养出来男人就去了,那家里可不就是个娶了个厉害媳妇,大半夜开了门一桶粪浇上去,还有甚个脸皮,卖了家当一家子往外地去了。”

蓉姐儿眨巴着眼睛听着,潘氏挥手赶她:“你小姑娘家家的听个甚。”蓉姐儿立起来磨磨蹭蹭走到西屋,指了莲米问道:“阿婆说个甚?”莲米红了脸不敢答她,赶紧摇头退了出去。

原是那家子寡妇养儿,儿子一向睡在脚跟头,自小养到大,竟乱了伦常,寡妇既要活快又要脸面,倒跟儿子不清不楚起来,还要给他讨娘子,新娘子原来脸嫩,自家丈夫有床不睡偏要去母亲床边打地铺,一日二日忍得,一月二日怎么忍得下去,等她知情,咬牙忍了,大半夜起来把这两个脱下来的衣裳卷起来扔到外头,一桶粪往上浇,寒冬腊月敞了门大骂,一条巷子都知道了。

秀娘听见咋舌:“这是要死的事,真个不怕下地狱。”

“可不是,往日里作个贞妇模样,如今什么世道,你不守哪个来说你,真是不要脸,就是去见阎王,阎王也不收她。”潘氏啐上一口,又把话头扯到桂娘身上:“她又不是无姐妹,一个娘养的且不管她,你去伸这个手作甚。一个巷子的难道没帮着她,自个儿不中用,怨不得别个。”

话是这样说,可秀娘到底忍不过,还是写了信给王四郎,不出一日,那李寡妇家的馄饨摊子就叫人给占了,那帮子闲汉也不走,点上一碗馄饨搅个稀八烂,从早上坐到晚上。

一间小店总共五六张桌子,一人占着一张,原来的熟客都叫赶跑了,李寡妇出了月子养得肥肥的,那帮子闲汉还出言调笑,纪二郎气的领了手下捕快要把他们捉起来投大狱,那闲汉却道:“怎的怎的,咱们坐着好好吃馄饨,难不成她开店的不作生意?寡妇都叫人给睡出儿子来了,又没叫她卖人,拿钱买馄饨犯哪一条王法,倒要请教纪大捕头,可是她那个儿子姓纪?”

纪二郎气得面皮紫涨,街上哪个不知,却哪个都不说破,如今到似没了避讳,一口道破了,还无赖着端了馄饨蹲到地上:“不叫咱坐,咱就蹲着,不占她的地儿,没得再叫姘头来抓人。”

纪二郎疑心是王四郎叫人来的,气性上头问了出来,一班捕快俱站在后头不出头,还要帮腔:“头儿,人家吃馄饨呢,总不能开店不卖东西罢。”

闹了两三日,声音又响,不是砸碗就是砸盘子,砸了还说是失手,立时就摸出钱来陪,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捕快们先还帮着赶,后来也不伸手。

纪二郎那个儿子才生下来,哪里经得起这样吵,见天的哭,他哭一声,外头那帮子闲汉就笑一声:“听这声儿才足月吧,啧啧,你前头那个才往生多久,坟上罩得绿云可有三尺厚罢。”

李寡妇再不要脸,也没哪个当面说她,气得她关了店门,只往纪二郎这里诉苦:“相公,这日子我一天也过不下去了,咱们荣哥儿哪里吃得这个苦,哭得嗓子都哑了。”

纪二郎晓得这番闹不过是个开场,他人还没回来,便闹成这样子,等回来了还不定怎么发作,一脑门子是汗:“要不,你到我乡下家里呆一段?等这阵儿风声过了,我再接你回来。”

李寡妇哪里愿意,可她一门心思想着要扶正当捕头娘子的,只得咬牙忍了,心里更把桂娘萝姐儿恨出洞来,拉了纪二郎:“若姐姐肯容我,哪里要带着这么小的哥儿奔波,哥哥且别忘了这事儿,说定了亲事,作了亲家,便好了。”

“我省得,这事儿却不好硬来。”也硬来不得,若真等王四郎回来,桂娘有了依靠,他哪里还能翻身,老丈人是病着,又关家中,料得继母也不会往他面前说嘴,可既王四郎晓得这事儿,王老爷再隔些时候也知道了。

又想当捕头又想养儿子,来硬的不成,还得来软的,纪二郎急赶着雇了大车把李寡妇送到乡下去,又是塞银子又是给东西,生怕委屈了儿子,等车夫一扬鞭子,他整整捕头的黑冠红衣,一径儿家去,大白天的开了门,桂娘一见他就浑身哆嗦,哪里知道纪二郎一见她就深深作个揖,抬起脸狠抽自个儿两下:“娘子,我这是猪油蒙了心!”

第153章 蓉姐儿巧意作媒茂哥儿挡母护姐

徐娘子得了秀娘的礼,自然也置了东西去沈家拜会秀娘,她还是那个脾气不曾变过,潘氏因着女儿也常同徐家走动,去市集也不到别家买猪肉去,专光顾徐家的铺子,自然也饶个几文,给她留刀好肉。

这回子上门带了半扇猪,还把信哥儿也一并带来了,拉了他过来给秀娘磕头:“喏,你走的时候,这东西还在悠车里头,如今倒是个半大的小子了。”

蓉姐儿坐在堂前,看见徐娘子来赶紧迎她:“干娘,你瞧着一点都没变。”说着笑嘻嘻搀她的手,扶到秀娘身边坐下。

徐娘子摸了脸盘就笑:“我又没吃仙丹,一点不变还不成了妖怪。”说着就摸蓉姐儿的手,仔细端详她:“小时候就是个俊妞妞,出落得这么好,也不知哪家小子有福得了去。”

“已是定了亲了,金陵人家,哥儿如今已是秀才了。”说着便把徐家自上往下说了一回,捡那好听的,徐娘子又叹又笑:“真是个好福气的。”

她向来是个直性子,说完些又叹:“可那高门大户的,规矩也重,这么俏生生的姐儿,做个老古板可不好。”待听见说徐家哥儿要外放做官,到时蓉姐儿跟着上任,这才眉开眼笑:“这赶情好,往后就是县令娘子,一县里最大的!”

蓉姐儿一点都不羞,笑盈盈的坐着听,还给坐着难受,屁股一直扭来扭去的信哥儿抓了一把临安小核桃,信哥儿穿了长衫,打扮成读书人的样子,可一晃眼就瞧见外头院子里厥着屁股弯腰教小黄狗走路的茂哥儿,他眼馋的很,见亲娘没看过来,挪了两下撒丫子往外跑去了:“这狗儿不能这么教!”

茂哥儿抬头看他,立起来吮了手指头挺着小肚皮:“那怎么,它不肯走。”小黄狗的腿脚还没长硬呢,哪里就会走了。

徐家养了一条看门狗,凶性的很,日日都是啃猪骨头的,养得毛色油亮,拿个绳子拴在门边,一条街的人都认识,若是熟人它趴着连耳朵都不动,若是生人,才走到隔壁它就立起来,跑到门外头去,瞪着眼睛一脸机警的盯着来人。

徐家因着这条狗,白日里没人在也不必关门,从来也没丢过东西,别个人扔的东西它也不吃,只认猪骨头,咬起来卡卡声响,一顿倒要吃掉三根大骨。

“咱们家的狗抱来同它差不多大,这时候骨头没长好呢,得给它个窝叫它趴着。”信哥儿背了手,一脸得意的告诉茂哥儿,茂哥儿赶紧把小狗抱起来,小手摸摸它软绒绒的耳朵:“小黄睡觉了。”

徐娘子看见儿子那样儿叹口气:“只长个子不长心眼,净给我惹事的,也不知道挨了多少板子,手掌皮都厚了一层,就是不见他长记性。”

秀娘听了就笑:“男孩还是皮实些好,我还怕我家这个太娇呢。”茂哥儿看着可不是娇,粉嫩嫩的皮子,大大的睛儿,换上红衫子,活脱一个蓉姐儿。

“倒跟他姐姐生得一个模样儿。”徐娘子看看茂哥儿又看看蓉姐:“还是你福气好,这么些年,我再没能有个女儿。”实则是有过的,没养住,徐娘子是瞧见别人家的女儿就喜欢:“恨我没福气,真个儿女凑齐了才好。”

“那干娘就疼媳妇嘛,给诚哥讨个娇滴滴的娘子,你就当女儿养活了嘛。”蓉姐儿眨巴着眼,手里剥的核桃肉递了一把给徐娘子:“干娘吃。”

哄得徐娘子笑得合不拢口:“若真这么就好了,我那个愣头小子,昨儿回家也不知道发什么颠,往日里都要定下来了,他非说不娶,我问他可是瞧中了哪个,他又不答话。”

蓉姐儿滴溜溜的大眼睛弯起来:“我昨儿在摊子前瞧他,说话也一套套的,哪儿就愣了,可会做生意的,还答应了我二姐姐,隔两日就留一对猪肝儿的。”她说着就低头吃起核桃来,嘴里嚼完一个,还皱眉头:“娘,这炒货又放过了时候了,阿婆改不脱。”

鼓了嘴儿就要出去吩咐小厮到街上买新鲜的炒货去,叫徐娘子一把拉住:“你二姐姐,纪家的那个姐姐?”

蓉姐儿立住了点点头:“嗯,我昨儿遇着了她,正要给三姑姑买猪肝吃,便去照顾干娘生意嘛。”说着转身叫来甘露,让她去前头叫个小厮买些炒松子回来,茂哥儿听见了抱着小狗撵过来:“宝宝也吃!”

蓉姐儿嘻笑一声:“那再给他们两个都买一碗酪。”信哥儿听了流口水,可嘴里却不认:“那是娃娃吃的,我不吃。”

蓉姐儿刮刮脸皮,信哥儿扭过脸去,不一会儿买了酪来,他想撑着不吃,可瞧着茂哥儿呼哧呼哧吃得又急又香,伸手拿了瓷瓯儿吃起来,里头还加了葡萄仁儿,又甜又软,跟豆腐似的滑进口里,蓉姐儿自家也吃一碗,抹了嘴儿再进去,浑不知前事的模样。

徐娘子却是听者有心,再没心绪陪着秀娘磕牙,心里猜测莫不是儿子真个瞧上了纪家那姑娘了,这念头才一起,又给掐了,抬眼看看蓉姐儿。

在她眼里蓉姐儿自然什么都好,那纪家姑娘虽不曾见过,想来也不如妞妞这么讨人喜欢,儿子莫不是喜欢上了这干妹妹罢。

不说蓉姐儿早早定了亲事,便是不定亲,也轮不着诚哥儿,再是癞痢头儿子自家好,该认的也得认,自家同王四郎家,差得何止是十万八千里。

不说茶山丝坊,就是铺子也有十好几间,再加上那么些个水田,也就是这当官人家能娶回去,别个哪里敢肖想,可自家儿子这么个愣头青,想是昨儿见着了,看进眼里去了。

徐娘子再坐不去,推说家里还有事儿,赶紧着领了小儿子回去,信哥儿还跟茂哥儿说定了,等得了空还来寻他,告诉他怎么养狗。

徐娘子一走,蓉姐儿的狐狸尾巴就藏不住了,秀娘板了脸,指着椅子:“你过来,坐下!”自家的女儿自家知道,她弄的那点巧儿哪里瞒得过秀娘,被这一喝,就吐了舌头,立时认了,撒娇唤她:“娘。”

“你!说你什么好!”秀娘气的狠狠戳了她一指头:“你这是作甚,也好意思,你想当媒人婆呀。”她骂了两句,见女儿不抬头,又心软了:“你不则声就行了,下回再干这没规矩的事儿,看我打不打你。”自小说到大,却从来也没挨过一下。

蓉姐儿抬了头:“我觉着他们挺般配,娘,你是没瞧见,诚哥看见二姐姐,那眼睛都要掉出来啦!”她不说这事便完了,一说秀娘站起来走过去照着她的胳膊拍了一下。

“你才多大点子,就晓得配不配了,再歪缠,不许你出门去。”秀娘这头才说完,茂哥儿撒了小狗在地上,嘴里嚷着“不要不要”扶着门坎跨过来,一路小跑着拦在秀娘面前,皱着眉头摇头:“不打!”

他挨打的时候,蓉姐儿也是这么护住他的,茂哥儿是个小牛脾气,犟起来仙人也跳脚,少不得屁股上边挨几下,他才会说话,叫的最溜的就是“姐姐救”,一嚷起来蓉姐儿就去抱开他,这会子也晓得心疼起姐姐来了。

蓉姐儿抱了他香上一口,秀娘不再训斥女儿,扶了额头坐到一边,想着是配的,可萝姐儿打定主意不嫁,她见识过玉娘的心性,说不得这个外甥女也是一样,瞧着柔柔弱弱的,竟能瞒下父母自个儿绣件去卖,看着就是个有气性的,倒不敢乱给她配姻缘。

“若是见了你姐姐也敢浑说,我真个告诉你爹,做事没个分寸,这事儿却是好说的。”秀娘又嘱了一句,看见蓉姐儿点头,这才叹口气:“你姐姐是个苦命的,去路还不知在哪儿,可不许这么撩她。”

蓉姐儿拿手掩了口,想起了雁姐儿,郑重点头:“我知道了,再不敢了。”说着颠一颠茂哥儿,弟弟护着她,她再高兴不过,抱了他往外走:“走,咱们看小黄去。”

徐娘子一路气哼哼的回了家,肉铺子早就收了摊,如今诚哥儿当得一面,徐屠户就专往乡下去收猪,再雇了船送到泺水,父子两个把个猪肉铺子办得有声有色。

徐屠户收猪去了,诚哥儿正在家里磨刀,徐娘子在半路撒开信哥儿叫他自个儿玩去,自家跑回家,把门一阖,点着儿子的鼻子:“你老实说,到底看上了哪家姐儿,是不是你干妹妹?”

不等这个愣头青的儿子开口,噼噼啪啪往外吐:“你也不看看咱们家,那是个什么姐儿,若不是王家厚道念着情,咱们还能登得门去?她还是定了亲的,你肖想她,我就立时给你去定了严家姐儿,下月就过门!”

诚哥儿猛得立起来,高壮壮的人在亲娘跟前低了头:“我没看上她。”

徐娘子一听怔住了,忽的明白过来:“不是她…你看中纪家姐儿啦?”

诚哥儿脸红起为,闷声不吭,过得会子又坐下来磨刀,半晌才说:“嗯,可她瞧不上我,怕我呢。”他今天送猪肝去了,连纪家的门都没能进,站在站边拍了门,萝姐儿出来应。

他高壮厚实,站在门边挡住大半太阳光,萝姐儿猛得见着个黑影子,捂着心口差点儿叫出来,诚哥儿赶紧往后退:“我是徐家肉铺的,你定的猪肝,我给送来。”他等了整整一个早市,脖子都抻长了,就是没见着萝姐儿来,这才收拾了,一路打听着送到她家来。

见着光,她这才缓过来,晓得自个儿失礼赶紧赔不是,软步行过来:“对不住你,我眼花,没瞧见是你。”她只当是纪二郎回来了,他差一点就骗得亲娘点头,萝姐儿半步也不敢离开,守着桂娘,连菜都是托邻居买回来的,早就忘了还有猪肝,心里觉得对不住他,请诚哥儿进门喝口茶。

诚哥儿却瞧见她腿都在打哆嗦,人也缩肩弓背的,连看都不敢看他,他闷了头把猪肝塞过去,转身就走了,萝姐儿在后头唤他,他起初心里一喜,转了头看见她半个身子藏在门里,细声细气的问:“这对子猪肝儿多少钱?”

诚哥儿闷了声:“按月结就成。”一路走一路难受,杀猪可不就是一膀子力气,讲究个快狠准的,哪晓得会吓着她,诚哥儿甩了胳膊,上头这胀鼓鼓的肉总是藏不住,倒有些丧气。

他这个年纪,生得又是膀大腰圆的,正是招那三姑六婆待见的时候,往常纪家少有外男来,拉住他问一通,诚哥儿平日讷言,这会儿却甜口起来,也不须他着意去问,那些个妇人自家嚼起舌头来。

诚哥儿一听气得面皮紫涨,这么细条条的人儿,平日里看见连气都不敢呵一口的,竟叫她亲爹拿碗砸,那长舌的还道:“为着护她娘,连剪子都横在身前了,叫她爹打落出来,真是个作孽的,那个黑心的寡妇,死了阎王也要把她锯半边。”

诚哥儿不听这些个,这颗心许就放下了,这一听更是牵挂住了,再没一刻搁得下,想着她这么怯生生的样子,却有胆子护着她娘,又知道她自个儿打络子挣药费,心里想着帮她,又不晓得怎么开口,听见徐娘子问了,道:“娘,你帮我聘了她罢。”

第154章 议桂娘四郎出头问萝姐徐娘拒婚

王四郎一家来,连热茶也不及吃,解开衣裳拿了蒲扇扇风,今岁天热的比过去早,春日里雨水浓厚,把茶山上的泥都打落下来,他自江州盘完货,就亲去茶山盯着雇工挖沟。

这原是去岁冬天就该干的,着了杏娘男人监工理事,这回可好,沟只挖得一半儿,雨水汇集起把下面肥壮的茶株冲的根都松了。

他气的一通大骂,可骂顶什么用,人是他自个儿招来的,算盘不能时时呆在泺水,原是想着自家人来监工总要尽心,哪知道偏是自家人惹了麻烦出来。

他这个脾气立时就叫妹夫卷了铺盖滚蛋,陈大郎怔在原地半天没回过神,灰溜溜的打包了东西,趁着天黑人少回了泮水去。

王四郎也不放心别个,一个场子总要有个信得过的人办事,哪个管事的不捞油水,捞便捞着些,便宜了别个,还不如便宜自家人,可事儿却要办成,里头虚报些价目他也就睁只眼儿闭只眼了。

“蠢货蠢货,给老子提鞋都不配。”一气儿倒进一盅儿凉水进肚,那气还是没消下来,真倒要用起人来,家里挨得上的一个个数过来,能当半个人用的都没有,这些个姐夫妹夫,加起来抵不上半个算盘能干,还不如算盘忠心。

他在这头敲桌子,茂哥儿在地上抱了发抖的小狗就了门,捂了小狗毛绒绒的耳朵:“不怕不怕,爹爹不打人。”想想又加了一句:“也不打狗。”

茂哥儿一站起来就有丫头跟着,王四郎看见儿子火气消了大半,眉头又松了,脸盘也笑开了,张了手道:“儿子!过来!”

茂哥儿从来不怕他,秀娘还冲他唬脸,王四郎在家的时候便少,见了儿子大半是哄,从没冲他发作过,茂哥儿颠颠的跑过去,张了手抱住他的腿:“爹!”

王四郎一把抱起了茂哥儿,把他顶在脖子里,茂哥儿两只手紧紧揪住他的头发,小脸板得死紧,整个身子紧紧贴着王四的脑袋,两只手揪了头发还不够,又伸着去抱他的头。

秀娘心疼的不行,赶紧扯着丈夫把儿子放下来:“看把他吓的,赶紧放下来。”王四郎却不允:“就是怕才要叫他多看看,来,儿子,跟爹出门去。”

说着竟一径儿把他扛了出去,茂哥儿紧紧闭着眼睛不敢看,等上了大街,听见动静才把眼睛眯成一道缝,王四郎本就魁梧,茂哥儿叫他架在脖子上头,隔得这么高,连墙上偷躲睡觉的花猫儿动尾巴都能瞧得见,大树枝丫上的燕子窝也从没离得这么近。

站在桥上往来的渔船,挑着摊子的货郎,都在他脚底下过去,茂哥儿乐起来,咯咯笑,揪一下王四郎的头发:“爹,看!”他瞧见卖酪的挂的幡,馋了。

王四郎这还是头一回带儿子,吃了酪,买了冰糖葫芦,一手捏着面人儿一手挂着糖葫芦,天热了,那麦芽软软的裹在红果上,茂哥儿咬一口,粘了牙,甜头不断去顶,刮下来一嚼又沾到牙上,一颗红果吃了三条街。

等回了家,茂哥儿比划着告诉秀娘,去了很多很多地方,石板桥那头原是不一样的天地,热热闹闹一条街都是铺子,人跟人并着肩挤着腿没处下脚,他还跟另一个叫爹扛在肩上男娃娃打了照面儿,茂哥儿扬着小下巴:“我高!”说着抬手比过头顶,晃晃脑袋:“他矮。”差点儿把手掌比到鞋面上。

“还怕不怕了?”王四郎到底不似过去壮实,一把子力气还在,扛了儿子走了三条街,还是吃力,身上的衣裳叫薄汗浸透了,秀娘赶紧给他绞热毛巾抹身子。

茂哥儿坐着看他擦身,站起来走过去摸他的手上的肌肉,咧着牙:“再来!”

“爹没力道了,明儿再带你出去。”王四郎灌了一壶茶,反手动动肩膀:“老了老了,这才动几下胳膊就酸了。”他才说完,茂哥儿就举着拳头给他捶了几下,看着人小骨头软,拳头却有力。

王四郎挨了几下儿子的拳头美的合不拢口,茂哥儿扒在他身上往前看他:“不酸了罢。”秀娘算帐时候长了,也常说脖子酸手酸,杏叶便是这么给她捏肩捶背的,这会儿有样学样,王四郎心里受用,抱住儿子亲一口:“爹是给你做牛做马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