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芸兴匆匆的点了点头,“阿蝉最好了。”

这次楚蝉买了百斤大豆,让人送去楚家,又去订了大骨,每天十根,同样让人送去楚家,等上门的时候在给银钱,会多给两圜钱的跑腿费,店家自然是允下了。

翌日一早,孙氏又早起帮楚蝉,这次楚蝉做的多了些,剩下的给大房和二房留些尝尝鲜。

等着楚芸和楚姝妹尝到豆花和丸子汤后都惊艳不已,楚芸更是念叨着要过来帮着做活,只要管她吃就好,可见也是个吃货。

之后两个堂姐每天都会过来帮楚蝉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儿,清洗豆子和大骨,剁剁生姜什么的。

楚芸为了吃的也是真勤快,白日帮着做活,半夜又过来帮楚蝉烧火,每天早上在跟着楚蝉一块出摊子。至于楚姝妹,被大伯母给拘在家中,不许她出来找两位堂妹了。

有了楚芸的帮忙,孙氏也不用那么累了,楚蝉让她多顾着家中,有她和楚芸足矣。

当然了楚芸虽是为了蹭吃的,楚蝉却也不可能这样使唤她,有她帮忙,自己也轻松许多,楚蝉便每日给了楚芸二十个圜钱。

楚芸还给吓了一跳,慌忙摆手,“阿蝉这是作甚,我又没帮多大的忙,怎给圜钱?不必了,下次做了好吃的分我一些就是了。”说道最后,依然露出欢快的笑意。

楚蝉被她逗笑了,“圜钱快拿着,吃食也不少你的,你每日帮我做事儿,还要早起帮我烧火,这些圜钱自然是你该得的,你帮我,我娘也能歇着,她身子不好,就算你不帮我,指不定我还要请别人帮忙了,圜钱照样给别人赚去。”

楚芸瞪眼,“当真?”

“自然是真的了。”楚蝉失笑,把圜钱塞给了楚芸。

楚芸这才不推辞了,欢天喜地的把圜钱收下了。

这会吃食都卖光了,楚芸得了圜钱就回去了,也没瞒着谢氏和楚二伯,谢氏听闻帮这点忙就给了二十个圜钱也是一惊,忙道,“你这丫头,不过帮点小忙,收阿蝉圜钱作甚,她家家境也不好,你叔父腿脚不便,家中还多了几口人,正是需要银钱的时候,你这丫头…”

说着竟是要楚芸把圜钱还回去。

楚芸急忙把阿蝉说的解释了一遍,谢氏还是不放心,一个人去找了孙氏,把这事儿跟孙氏说了,还想着孙氏怎么把银钱都交给一个孩子。

哪儿想,孙氏笑道,“既是阿蝉决定的,让阿芸收着就是了,这摊子都是阿蝉一个人撑起来的,她赚的自然放在她那儿了。”

谢氏也放了心,不过还是道,“阿蝉到底是个孩子,你们替她掌着也放心些。”

孙氏笑道,“哪儿,这孩子有主意着呢,自上次病好了后,阿蝉性子也变了些,让人省心不少。”

谢氏跟着感叹,“可不是,这就是你的福气啊。”

孙氏心想,可不是,这就是她的福气,两个儿子和女儿都懂事了起来,她何必还对楚父的事儿耿耿于怀,反正有他无他也没什么区别。

谢氏得了孙氏的准,也不过纠结了,依旧让女儿每日过来帮忙,说起来,他们二房的日子也不好过,有了这些收入能轻松不少。

不过谢氏可没打算告诉大房,大嫂那人刻薄,若是让她晓得这事儿还指不定怎么闹腾,再说了,是大嫂不让姝妹帮忙的。

此后有了楚芸的帮忙,孙氏也得了空修养身体。

这些活计不重,下午有楚芸帮忙,后半夜的事儿就简单多了,楚芸每日依旧能够抽空跟着大兄和二兄一块认字。

楚珍对于楚蝉出去摆摊还是有些不屑的,对她来说,这些都是庶民才会干的活儿,所以周氏让她跟楚蝉亲近些,好套问楚蝉这活计每日有多少银钱可赚时,楚珍直接道,“娘,不过是点吃食,能赚多少?难不成还能比以前阿爹的饷钱还多?哼,我看她也就这点出息了。”

周氏道,“让你去问问而已,你又不是不知娘存的金叶子都给你爹搜去了,如今手中是半点银钱都没了,就算想给你买点首饰都不成,若是赚的多,你去帮忙,让她分你一半就是了。”

楚珍恼道,“我才不要去丢这种脸,娘要是想去,自个去就成了。”她以前可没做过这种活计,这都是下人才做的事儿,她只想着好好认字读书,将来嫁入高门。

见楚珍恼怒走开,周氏忍不住叹了口气,她在楚蝉手底下吃过亏,自然不好后着脸皮去问楚蝉。况且楚父这些日子一直没消气儿,两人还是分房睡的,不过楚父也没去孙氏的房间歇过,周氏这才安心不少。

周氏虽没亲自问楚蝉,却趁着没人的时候问过楚父,楚父冰冷冷的一句不知就把她打发了。

周氏恼怒,只能回房生闷气,想起那三十片金叶子,她心窝子都疼的不行了,见儿子正在一旁闹腾,心中愁的不行,“你这孩子,都多大了,还这般不懂事儿,跟着你大兄二兄一块好生去私书院书不成。”

楚志把脏兮兮的手在身上一抹,嘟囔道,“我才不要去书院,我想留在家中吃大姐做的吃食!”

周氏一听,真真是脑子都炸了,“你这孩子,她做的东西有什么好吃的,馋死你了!”

楚志不干了,开始在地上撒泼打滚,“大姐做的东西本来就是最好吃的…”

周氏被他闹的不成,赶紧把人拉起来哄住了,“好好,你大姐做的东西是最好吃的。”

楚志这才破涕为笑。

翌日,楚蝉煮好吃食,大家都差不多起来了,最先奔进来的是身子又胖了一圈的楚志,一进来就嚷嚷了起来,“大姐,我要吃丸子汤,还要吃豆花!要甜的!”

楚蝉添了一小碗丸子汤和小碗豆花加了蔗糖递给楚志,笑眯眯的道,“快吃吧,大姐都给你留着在。”

楚志欢喜道,“大姐最好了!”

这会已经进入十二中旬,天儿越发的冷了,楚蝉在集市上也摆了一个月的摊子了,对收赋的人都熟悉了,那三十来岁高瘦的男子姓陈,名陈青,是官府的啬夫,职责收取赋税,人挺正直,偶尔会在楚蝉这里吃些热食,跟楚蝉也算是熟悉了。

这日到了晌午时,吃食就没了,楚蝉跟楚芸正打算回去,就瞧见不远处的衙门口闹腾腾的,不少人都去围观了。

楚蝉不大爱凑热闹,楚芸就不用了,哪儿热闹往哪跑,非要拉着楚蝉去看,两人只得把东西放在一相熟的摊贩旁让人帮着照看会,楚芸拉着楚蝉直奔衙门而去。

第10章

等两人到了衙门口,已经围了不少人,两人人小瘦弱,很轻松的挤进人群站在最前方,这一眼瞧去就知出了何事,竟是衙门县令在审案,这会衙内正中央跪着两人,一位老者和一位中年男子,地上还躺着一人,那躺着的一人面上蒙着白布,显然是已经死去。

老者约莫六七十岁的模样,身子微微弓着,头花胡子早已花白,那中年男子大约就是四十来岁,皮肤粗糙,衣着普通,就是一般的庶民。

楚芸第一次瞧见死人,脸色有些发白,身子有些绷紧,更是紧紧地搂住了楚蝉的手臂。

楚蝉前世是名法医,不知见过多少死人,这会面色如常。

那盖着死者的百步沾染了不少血迹,还是鲜艳的红色,显然是死去不多时。

楚蝉四下看了一眼,除了附近的百姓,陈青也在其中,其他两个副手也在,这会儿显然是下了值,也跟着一块看热闹。

陈青也注意到楚蝉了,冲她微微颔首,楚蝉也微微一笑。

除了这些人,楚蝉还注意人群中一个三十来岁的中年男子,男子长相一般,中等身材,四方脸,一双眼睛却让人有些不喜,透着一丝精算,还有一丝的惊慌,楚蝉记下,又去看衙门内。

县令大人道,“下方何人喊冤!”

那衣着普通的中年男子慌忙磕头,“大老爷,是小人喊冤,家父被人暗害,求大老爷为小人做主。”

县令道,“速速道来!”

中年男子道,“今日小人下工回去,在后院发现血迹,发现家父倒在地上,小人惊慌失措,急忙上前扶起家父,家父只在小人耳边说了个‘葛’就去了,小人知道家父口中的葛是葛家,平日里有些恩怨,小人恼怒,前去葛家找人,葛老爷身上还沾着血迹,承认失手错杀家父,求大老爷为小人做主啊。”

众人一看,葛老身上可不就是沾上了血迹。

楚芸小声在楚蝉耳边嘀咕道,“这葛老平日名望不错,竟会杀人,真是人不可相貌。”

一说起葛老,楚蝉也想起一些,葛家在县中也是有些名望的人,只因葛家本宗在秦国都城邺城为官,作为依附于本宗的宗支自然是也有些小小的名望,虽只是旁支,日子过的倒也不错。

这葛老似乎是个瞎子,平日为人也和善,这失手杀人是怎么回事儿?

县令问葛老,“可有此事?”

葛老道,“都是老朽的错,今日与牛家父有些口角,一时气不过就捡了石砸了他,不想出手过重,老朽伏罪。”

县令喊了仵作前来验尸,仵作上前掀开白布,检查一番,果然在死者后脑瞧见石块砸击的痕迹,这会儿人证自己都承认了,看来这官司已经很好判了。

楚蝉在瞧见死者后脑伤痕时却忍不住皱了下眉头,眼神在死者身上略过,立刻断定杀人的不是葛老。

死者身上也只有后脑有伤痕,致命伤是后脑三处伤痕,身上没有被石块砸中的痕迹,双手更是干净没有半分伤痕。能够准确的把石砸在死者的后脑之上,而不让死者在受到第一次砸击之时挣扎捂住伤口,可见凶手在伤害死者的时候用双手紧紧的困住死者,让他动弹不得,石块才能准确的砸在后脑上,一个盲人显然是不可能办到的,非要一个孔武有力的成年男子才可为之。

那么葛老这个年老体弱,眼睛又看不见的盲人自然不可能办到,也肯定不是杀人凶手。

那么葛老承认杀人,显然是替谁掩盖了,答案呼之欲出。

可县令显然想不到这儿来,都打算结案了。

周围是人群的议论声,“葛老怎会做出这般糊涂的事情。”

楚蝉眉头微微皱着,显然是在思考,职业的关系让她不可能眼睁睁看着错案,可她一个小姑娘说的话谁能信服,更何况葛老想要掩盖的只能是自己的家人,葛家在县中可比楚家富贵,楚家得罪不起。

楚蝉偏头就看见不知何时站到她身旁的陈青了,心中一动,有了主意。

她轻轻扯了扯陈青的衣袖,见陈青低头看她,忍不住疑惑的道,“陈叔,有些奇怪。”

“嗯?”陈青疑惑道,“阿蝉觉得有何奇怪的?”

楚蝉冲陈青招了招手,示意他弯下身子,楚蝉在附在陈青耳边小声的道,“陈叔,你说葛老是个盲人,如何能够准确的把石砸在牛家老父头上?牛家老父被砸,为何不会护着头?手上连半分伤痕都无?”声音带着小儿的天真疑惑。

陈青一怔,仔细一看,死者身上除了头上的伤痕,身上并无半点伤势,葛老一个年老体弱的人瞎子想要困住死者砸死他实在不可能。

陈青回神,低头在楚蝉耳边小声说道,“这话可不能在外乱说,可知晓了?”说罢,扭头看了一眼楚蝉一开始就注意到的那三十来岁的眼露精光的中年男子。

楚蝉疑惑的点了点头,“陈叔放心,我晓得。”

她知道陈青自然不会为了霸住功劳才不让她把话往外说的,而是怕她这话说出去为自己招祸。

陈青吩咐完就离开了,朝着衙门后门而去,显然是想给县令提个醒。

衙内的仵作正在跟县令汇报死者伤势,县令听毕,正打算定罪,忽然过来一个官差过来小声在县令耳边嘀咕了几句,县令道,“此案还有蹊跷之处,暂停审问,听候发落!”

众人都没回过神来,不知明明已经认罪的案件为何不速判,却也不敢乱说话,等着县令关了衙门的大门众人才散去。

楚芸呼出一口气来,拍了拍胸脯,“可真是够吓人的。”又转头问楚蝉,神色兴奋,“阿蝉,你说为何县令大人还说此案有蹊跷?我瞧着就是葛老做下的。”

两人一边朝着推车那边走去,楚蝉笑眯眯回道,“我哪儿晓得,许是县令大人察觉出不对劲的地方来了。”

楚蝉说罢,心中忽然升起怪异,总觉被人偷窥似的,回头朝着来源看去,只见衙门正对面那巷子口露出半辆马车来,露出紫檀色的丝绸帷幕窗帘子来,她站定,半垂眼睑看了那马车一眼。

楚芸也跟着回头,很茫然,“阿蝉,你在瞧什么?”

楚蝉回头,笑道,“没什么,咱们快些回去吧,今儿弄好吃的给你。”

楚芸立刻欢喜道,“好哇,好哇,做什么好吃的?”

楚蝉笑道,“枣泥糕吧。”家中如今不缺银钱,大兄二兄都是长身体的时候,娘身子也不大好,买些红枣做些糕来吃,补血养气最好了。

楚芸吞口水,一听就很美味的样子。

~~~~~~~~

衙门正对面的巷子口的马车上,一少年粗硌的声音响起,“大兄,那小儿竟察觉我们再瞧她?好敏锐的感官,不过这小儿看着似乎有点眼熟…”

这马车里做着两位身穿绸衣的公子,年长的约莫十五六的模样,年幼的也有十岁左右,年幼公子正是方才说话之人,声音如公鸭嗓一般,显然是在换声期。唤楚蝉小儿,自己却也是个小儿。

两人长的有几分相似,年长的却更让人惊艳,模样俊美无双,一头黑发用根玉簪束在头顶,一双桃花眼最为出色,这样望去犹如一汪深潭,见不到底,也让人瞧不出什么。

是的,这俊美公子看着虽不冷,可却也让人瞧不出什么情绪来,淡淡的似一汪深谭。

俊美公子如玉般的手指在旁边的案上敲了一下,“让车夫离开吧。”声音和小公子的完全不同,似冰玉相击,优雅动听。

那小公子显然还在回想楚蝉,忽恍然大悟,猛地看向俊美公子,似笑非笑,“大兄,我想起来了,我想起什么地方见过那小儿了!”

第11章

俊美公子一双桃花眼终于落在这小公子身上,眼波未动,优雅的身姿也是未曾变化分毫。那小公子嬉笑道,“大兄,这小儿不就是当年我们从乡下去邺城时,路经垵口县去讨要一口水喝,这小儿可是大言不惭说看上你,让你留在她家做上门婿的?”

“皮痒了?”俊美公子终于开口,袅袅余音,神色还是未变分毫。

小公子哈哈大笑。

这两位尊贵公子是邺城秦家的大公子和三公子,两人都是秦家正房凤氏所出,凤氏生下三公子后重病,被秦父送去乡下调养身子,那时大公子不过五六岁模样,坚持要带着阿弟一块跟去,秦父无法,只得允下。

九年后,凤氏过世,秦父得知这大儿聪慧了得,便写了书信让两人回了邺城。

小公子回想来,路过垵口县的时候,两人歇脚,吃了干粮有些口渴,于是找了户人家讨碗水喝。不想那小儿瞧见大兄容貌竟是惊呆了,醒悟过来还调戏起大兄,非说她看上大兄,让大兄留在她们家做上门婿。

大兄只说了个不字。

那小儿却是恼羞成怒,出口羞辱大兄,他到现在还记得那小儿说的什么话,“瞧你这穿着打扮的,怕也就是庶民,不过是模样俊了些,看上你是你的荣幸!你到底肯不肯留下!”

大兄也不恼,还是一个不字。

那小儿又是好一通羞辱,最后连水也不肯给他们喝,就把他们给赶走了,不想这会儿竟遇见了,真是冤家路窄。

不过这小儿变化似乎挺大,不是容貌上的变化,是气质,方才瞧见她竟没认出来,一般敢对大兄无礼的人,他会记得很牢的。

两位秦家公子,长兄名秦谨之,字拙成,回到邺城后也是名声大噪,又俊美风流,得了一个拙成公子的称呼。

三公子名秦钬,性子较为随和一些,回去邺城短短一年,也结交到不少好友。

两人这次来垵口县是为了寻人,得知名望出众,学富五车的嵇公在垵口县,秦父让公子拙成前来寻人,最好能把嵇公带回邺城做秦家幕僚。

不想路过衙门时瞧见有热闹可瞧,秦钬非要过来瞧瞧,便令车夫把马车停在正对衙门的巷子口。

就隔了一条街的距离,衙门内审案的声音也能听闻。

等看清衙内发生何事,仵作上来验尸时,拙成公子便对秦钬说道,“那位老者不是凶手,凶手是老者至亲,也在人群之中,右边那穿青色绸衣,青玉簪束发,身子紧绷的人便是凶手了。”

秦钬诧异,“大兄,你是如何得知?”

他素来知晓大兄聪慧了得,不然也不会在短短一年时间就在邺城声名大噪。可这不过是瞧了一眼,大兄竟知道谁是凶手了。

拙成公子如玉般声音响起,“老者是盲人,不可能精准的攻击死者后脑使其致命,却肯伏罪,自然是为了袒护其他人,能让他如此的也只有至亲之人。这老者也是个心软之人,不若直接否认罪行便成,却肯代亲人伏罪,可见心有愧疚,说到底,还是老糊涂了。”

秦钬恍然大悟。

兄弟两人正说着,拙成公子抬头看向人群,只瞧见一小儿凑在一男子身边说了几句话。

拙成公子又道,“这小儿是个聪明的,瞧出老者不是凶手,这男人佩剑,是衙门的人,小儿同他认识,正再告诉他关于死者的事情,不出片刻,这人便会离开从衙门后院进入给县令递消息了。”

秦钬目瞪口呆,片刻后,果然瞧见那男子低头对小儿交代了句什么就离开了,去的正氏衙门后门的位置。

没一会,县令便宣案件还有蹊跷之处,暂停审问,听候发落。

不一会,人群离开,秦钬也注意到那小儿跟着另外一姑娘离开,因为背对着,也瞧不见那小儿什么模样

却不想小儿突然回头看了他们的位置一眼,显然是注意到有人在窥她了,秦钬便称赞了句好敏锐的感官。

不想这一瞧,就瞧出这小儿是谁了,到底还是变化太大,让秦钬连当初小儿羞辱大兄的愤怒都没了。

秦钬到底有些不甘心,“大兄,你说我们要是突然出现在那小儿面前,她会如何?”

拙成公子道,“不必,找到嵇公要紧。”又冲车夫道,“千山,离开吧。”

车夫千山低沉应了声,赶着马车离去。

不一会,周围的群众都被这马车吸引去视线,实在是小小的垵口县还未曾瞧见过这样精美的马车呢。

马车很快驶出集市朝着偏僻的位置而去。

楚蝉买了红枣就跟楚芸一块回去了,还未做好时,楚志已经守在厨房了,眼巴巴看着楚蝉,“大姐,这做的是什么,好香,肯定很好吃。”

楚蝉正在把煮好的红枣去核,见楚志一副馋虫的模样,笑眯眯道,“这叫枣泥糕,多做些留在家中,以后阿志饿了就可以吃了。”

楚志的小胖脸笑成花了,“大姐最好了!”之前娘和二姐整日在他面前唠叨大姐讨人厌,有多坏,一开始他也的确不喜大姐,可慢慢相处下来,大姐真是太好了,对他温柔,还会做吃的,比娘和二姐都要好,所以楚志现在最烦的就是娘和二姐在他面前唠叨大姐的不好了。

枣泥糕很快成型,楚蝉把整块的糕点拿出来切开放凉,让楚芸带了些回去,又给楚志拿了一块让他慢慢吃。

又把枣泥糕拿去给了家人们尝了,都说味道香甜,实在是没吃过这般好吃的糕。

曾氏道,“阿蝉,这个味道这般好,为何不一块拿去集市上卖?”

楚蝉摇头,“这个成本过高,售价也高,一般人不愿意买,留着自己吃就好,本来就是做给祖母吃的,祖母多吃点。”红枣价高,拿出去卖,拳头大小的一块需要五个圜币才能赚,她给的料又足,味道好,一般庶民是舍不得买的。

垵口县庶民多些,富裕人家太少,拿出去卖就不划算了,除非是去都城邺城,不过她暂时没打算往都城跑。

曾氏听了这话笑的开怀,越发觉得这个孙女招人疼了。

大兄和二兄很快下了书院,楚蝉留了一些枣泥糕在锅中热着,端了出来让两位兄长分食了。

两人吃了枣泥糕,又把今儿学的东西交给了楚蝉,一到这时候,一天不露面的楚珍也会准时的出来,默默的跟着一块学习。

楚蝉认的字都差不多了,想多看看书籍,可这时代书籍实在是贵重,这会还没有能够书写字迹的纸张,文字都是刻在或是写在竹简和帛之上,可想而知有多精贵了。

楚蝉虽有原主的一些记忆,却也零零散散,更多时候需要面对人和事物才能想的起来,对这时代更是了解的太少太少。

学习完毕,楚弘忽然神秘兮兮的拉着楚蝉进了房,楚聿似知道二弟要做什么,阴沉的脸上有了丝笑意。

回房后,楚弘从缝的布袋子里掏出一样用青布包起来的东西,“阿蝉,猜猜二兄给你带了什么好东西?”

“帛书?”楚蝉几乎是立刻就猜出来了,她前几日在两位兄长面前提起来想看书的事儿。楚弘已经打开青布,正是帛书。

楚蝉笑道,“二兄,这帛书怎么得来的?”刚问完她就猜出这书是怎么得来了,二兄只去过书院,显然是同书院学生的。

楚弘笑道,“你做的吃食好吃,书院的学生每次羡慕不已,都问我吃食是谁做的,得知你想看书,立刻有学生取了家中的帛书来,说是只要给他一点吃食就成了。”

楚蝉失笑,“那明日二兄带几块枣泥糕去可好?”

楚弘道,“他自然是愿意的。”

楚蝉又得知这帛书她可以晚些归回,也是欢喜,自此,每日除了做吃食跟着兄长学习,其余时间都在看帛书。

这帛书上的内容主要讲的是这时代的文化和一些野史,楚蝉看的津津有味。

又过两日,去集市上也得知前几日那凶案已经发落了,凶手并不是老者,而是老者的小儿,性格狭隘,斤斤计较,有仇必报,因为牛家父前几日同他有些争执,他便耿耿于怀,趁着牛家人出门时翻进牛家杀了牛家父,到底还是有些惊慌,也不确定人死没死就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