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子道,“待会让道观的道君收收魂就好了。”

楚蝉蹲下,伸手轻拍了拍孩子的背部,“小公子莫要惊慌,这样的拐子该死,小公子该想想这拐子方才是怎么对你的,如今她们只是受到应有的报应。”

小公子抬头看向楚蝉,瞳孔还有些收缩,沉默的看着楚蝉。

经过这一路,几个婆子和婢子对楚蝉就信服的很,这会儿都不再说话,看着楚蝉开导她们的小主子。

楚蝉见孩子并不反抗,神情较比之前的也好了些,这才继续道,“小公子不妨想想,若是她们不死,你便不能回到阿娘和阿爹身边,以后小公子岂不是就看不到阿爹和娘了?小公子说说这些坏人可该死。”

小公子想了想,点了点头,稚嫩的声音响起,“她们该死。”

楚蝉笑道,“这就对了,她们既然该死,小公子就不应该害怕,心中高兴才是,对不对?”

那孩童又点了点头,神色终于放松下来,楚蝉伸手摸了摸他的头,笑道,“那小公子现在就能回去见着娘了。”

孩童终于露出了欢笑,“我想快些回去见娘。”

楚蝉起身,“那咱们现在就回去。”

卫珩的神情有些发怔,沉默的看着楚蝉细心的哄着孩子,瞳孔微微有些放大,似陷入了什么回忆之中,直到婆子抱起孩子,众人朝回走时,卫珩终于回神,目光恢复清浅,只是目光落在楚蝉身上时会温和不少。

超前走了几步,楚蝉回头跟卫珩道,“今日的事情多谢卫公子,若不是公子,孩子只怕也没这般轻易救下来的。”

卫珩温声道,“不过是举手之劳,阿蝉莫要见外。”

楚蝉自然也注意到这人把她从阿蝉姑娘的称呼变成了阿蝉,心中微微有些不适应,只笑道,“本就该谢谢公子才是,公子帮了我几次了。”

卫珩道,“阿蝉不必放在心中,不过我瞧着你对孩子似乎很有耐心。”

楚蝉本身就很喜欢孩子,更何况这孩子长的可爱乖巧,她能帮的自然会帮上一二,“孩童都很可爱。”她说这话时,眼睛都带了笑意,眼角弯弯,本身的柔媚减去不少。

卫珩看着她淡笑,笑容真切不少。

一行人很快就出了山过了小桥回到了道观中,这会儿官府和这小公子的家人才到,那夫人也在道观后院等着,瞧见孩子被找了回来,当即眼泪就落了下来,抱着孩子不肯撒手。

还是这孩子的阿爹过来跟楚蝉和卫珩道了谢,“今日的事情,项某多谢两位了,卫兄的大恩项某一定记得,改日定登门拜访道谢。”这男子的目光又落在楚蝉身上,有些迟疑,“不知这位姑娘如何称呼?”

这孩子的爹约莫二十多岁的模样,模样清俊,仪表堂堂,穿着一身墨色锦袍,看着便不凡,想来家世了得,认识卫珩便不出奇了。

楚蝉温和道,“小女姓楚名蝉。”

这 男子恍然大悟,“原来是楚姑娘,真是久仰大名,鄙人姓项,阿蝉姑娘若是不嫌弃的话,换我一声大兄就是了。”对于楚蝉的名讳,这男子很清楚,大多数邺城的贵 族应该都听过,这楚氏除了是澹台公子的学生,曾经还在王宫用了半刻钟时间就演算出了一本账目,天分了得,邺城谁人不知道就连秦王都许诺答应她一个条件。

这姓项的男子也的确是邺城的世家,本身就是邺城的贵族,他还是家中唯一的独子,在朝堂上任个不算小的官职。

这楚氏名头最近在邺城很大,这男子原本以为这姑娘是借由澹台公子的名头,如见瞧见才知这姑娘真是有本事,方才有个婢子已经把路上发生的事情都告诉他了,这楚氏当真是有本事,就算不是澹台公子的学生,这样的少女也照能大放异彩。

项家?楚蝉记得邺城有个项家,是邺城的世家,想来眼前这人应该就是项家的独子了。

楚蝉大方的唤了一声项大兄,项夫人姜氏也终于从激动中缓了过来,抱着孩子来到楚蝉面前,“今日的事情多亏了妹妹,你既然唤了我家夫君一声大兄,日后我就是你嫂子了,有什么事情你尽管来项府寻我就是。”

她真不晓得今日要不是楚氏,孩子会遭受什么痛苦,身边的婢子都告诉她那伙拐子不是什么好人,专拐漂亮的孩子,女孩送去烟花之地,男孩送去做娈童。

姜氏夫君本就是项家独子,项家子嗣艰难,还都是痴情种,不肯纳妾娶平妻,这些年夫君也就她一个妻子,之前她身子骨寒,好几年才怀上,才生下这么一个宝贝疙瘩,姜氏真不敢想若是孩子没了她会如何。

她如今是真心的感激楚蝉。

楚蝉唤了声嫂子,姜氏取下手腕上的羊脂白玉镯子递给了楚蝉,“你既然唤我一声嫂子,总该给些见面礼才是,这是我做姑娘时带的镯子了,带了十年了,如今送给你了,还盼着你莫要嫌弃。”

楚蝉并没有推开,接了过来,“嫂子说的这是什么话,岂有嫌弃的道理。”

项大人见妻子竟把岳母当年留给妻子的镯子都送给了楚氏,便知妻子是真心待这楚氏了,原本的五分真心也变成了十分。

项大人道,“日后有什么事情尽管去项府寻我。”

几人又说了几句,楚蝉才道,“今日多亏了卫公子,若不是卫公子,凭我们几个妇人怕是不能救回小公子,小公子有些被吓住了,大兄同嫂子回去时要多注意一些。”

项大人点头。

项家人担心孩子,同楚蝉说了几句,又再三跟卫珩道谢后才带着孩子离开了,周围的人群也都渐渐散开,不过楚蝉的名声却算是在这些庶民和贵族面前传开了。

楚蝉转身同卫珩说道,“时辰早了,小女先行一步了。”

卫珩点头,楚蝉这才随着卫家人离开了。

回去的路上,周氏忍不住好奇问道,“阿蝉,方才那是卫家大郎和项府的人吧?你啥时候同卫家大郎也如此熟悉了。”

楚 珍听见卫家大郎,耳朵也忍不住竖了起来,一动不动的听着,她打第一眼瞧见这卫家大郎就是爱慕的很,不过她也清楚自己和这卫家大郎的区别,天壤之别,自己也 配不上他。原本想着哪怕给她做妾都是无妨,只是——楚珍看了楚婵一眼,她如今很是惧怕这大姐姐,若是卫家大郎喜欢的人是大姐,她就绝对不要给他做妾了。

楚珍谨记上次的教训,凡事和大姐姐抢东西,自己绝对会没好果子吃,她是真心不愿在和大姐姐抢东西了,反正这世上出色的男子还有很多,没必要只盯着一个,不过——她还是有些好奇卫家大郎和大姐姐的事情。

楚婵道,“我同卫家公子也只有几面之缘,至于项府的人,也是我方才救下项小公子的这才认识的。”

周氏忍不住道,“你都认项大人和项夫人做大兄嫂子了,可见他们是真心待你的。”

楚婵岂会不知周氏的想法,她笑道,“二娘你问这作甚?不过是嘴上叫叫,难不成还真把她们当成自家人不成,不过是客气客气罢了。”

周氏不吭声,过了会儿才道,“其实我是为你妹妹着想,阿婵,如今你是澹台公子的学生,可你妹妹却什么都不是,日后嫁人可怎么办…”

这会儿马车上的人都知道周氏打的什么注意了,原来是想靠着楚婵给楚珍好个好亲事。

曾氏瞪了周氏一眼,“阿珍才多大,比阿婵还小半岁,急什么急!”

楚珍脸色臊的通红,有些责怪周氏,“娘,您瞎说什么,什么嫁人,我才多大啊。”

周氏低着头抿着嘴巴不说话,心中有些难堪,为何出尽风头的不是自己的女儿,而是这孙氏的女儿,明明阿珍也不差的。为何都疼爱着楚蝉,要是没有她,是不是所有的东西都是阿珍的了,澹台先生学生的名额,东来食肆,卫家公子,秦王的看中,这项府的感激…

周氏越想心中越是不甘心,明明所有的一切都该是她们的才是,从一开始就是,若是没有这楚婵,是不是就不用经历之前那些事情,是不是阿原就不会同她生分。

周氏紧紧的攥着拳头。

楚婵平静的看着周氏,自然看见了她面上的不甘和恶意,她轻笑了声,“二娘,我有话想同你说。”

“什么?”周氏猛地抬头,眼中的不甘和恨意还未退去,“你…你想说什么。”

楚婵笑道,“二娘,做人该有自知之明的,我们好歹也是亲人,莫要想岔什么做下不该做的事情,您可懂了?”

周氏心中一惊,“你…你这孩子说的什么,我怎么听不懂。”

楚婵笑道,“二娘懂的,我就不多说什么了。”

楚珍岂会不明白大姐姐的话,惊讶的看了娘一眼,她晓得娘心中有些不甘心,也曾经开导过,可是娘都说自己多想了,大姐姐一直很聪明,当初自己下巴豆大姐都看出来了,这会儿肯定是看出娘的心思来了,难道娘想害大姐姐?

周氏哆嗦了下嘴唇,没说话了。

曾氏还没听懂,茫然的问楚蝉,“阿蝉,你说的什么?”

楚蝉笑道,“没什么的,回去还要一个多时辰,祖母先休息会儿,这里有软枕。”

曾氏听不懂,也懒得问了,就着楚蝉送来的软枕歇了会。

这一路上,周氏心惊不已,总是偷偷的打量楚蝉,担心她是不是看出什么来了。

回到楚家后,楚蝉帮着孙氏准备明日早上摆摊需要的东西。周氏回了房,楚珍也跟着进去了。

周氏见女儿进来,忍不住道,“累了一天了,你不回房休息,到我这儿作甚?”

楚珍挨着周氏坐下,“娘,你今儿在马车上是不是想什么不好的事儿?不然大姐姐怎么会说这样的话。”

周氏神色不自然起来,“什么不好的事儿?谁知你大姐怎么回事。”

楚珍抿了下嘴,“娘,你可莫要骗我,也不要想做什么对付大姐姐的事儿,你肯定会吃亏的,大姐姐聪明的很,你想什么大姐姐都能看出来。我都想的清楚了,如今大姐姐在外这般了得,日后我们肯定也能跟着沾光,只要我们对大姐姐好,大姐姐也不会丢下我们不管的。”

周氏震惊的看着女儿,“阿珍,你竟是这般想的?可你怎么不想想,若是没有她,说不定眼下她所得的一切都是你的了。”

楚珍难道过,“娘,我比不过大姐姐的,就算没有大姐姐,如今她的这一切也不可能是我的,您就歇了心思吧,好好的过安稳日子,难道还嫌阿爹不够恼你吗?”

听 楚珍提起楚原,周氏沉默下来,楚珍继续道,“娘,我觉得如今的日子已经很好了,我已经想清楚了,只盼着以后的日子也能如此。”如今大姐姐对她也算很好了, 每月还有几百圜钱的月钱给她用,瞧见什么首饰和好看的衣物也会买给她,她也想的够清楚了,沾着大姐姐的光,安安分分的过日子,日后自会有属于她的舒坦日 子。

只盼着娘莫要糊涂了。

见周氏不在说话,楚珍也不多说什么回房休息了。

过了十五,楚蝉就又去了澹台玉的住处开始上课,这算是自穆长絮生辰那件事情后第一次瞧见她,穆长絮先过来道歉,“楚蝉,上次我娘对你做的事情很抱歉,我在这里同你替我娘对不住了。”

楚蝉笑道,“穆姐姐,我怎会怪你,那事儿我并未放在心中,你也不必在意。”

穆长絮松了口气,笑着拉住了楚蝉的手,“你不怪我就好了,这些日子我一直担心的很,我娘又管的严,不许我出门。”

邹婧和唐沁瑶过来,邹婧笑眯眯的道,“你又不是不知阿蝉的性子,好了,好了,上次的事情大家都当做忘记了,日后莫要提起了。”

几人的性子到底都是豁达,见都不在意这事儿,很快就把之前的事情抛之脑后。

四个少女也开始了今年的课艺。

卫珩回去后听奴仆说老爷要见他,点了点头,冷淡的去了书房。

一进书房就能瞧见卫家的当家老爷卫彦伯坐跪坐在书案旁,瞧见他进来便问道,“去给你娘点了长明灯了?”

第58章

卫珩温和道,“是的,父亲。”

卫彦伯感叹道,“这些年是我对不住你娘,当初就不该同意她去庄子上修养,竟害的我们父子分离上十年,阿珩,你没有怪父亲吧。”

“怎么会,父亲只是担心娘的身子才是,况且我和三弟在庄子上也生活的很好,父亲不必自责。”卫珩神色冷淡了两分,言语却越发温和起来。

卫彦伯深深的叹了口气。

卫珩又说道,“父亲,白神医说,大王的身子如今看着虽好,但内里都已败絮,怕是撑不了几年的。”

“这…”卫彦伯神色有一丝震撼和难掩的欢喜之色,“这可是真的?大王若是去了,太子怕就是要登位了,是不是该着手准备一下,日后太子登位,卫家也能给一些助力。”

秦王妻妾众多,子嗣却不是很多,除了长子秦太子,还有两公子,死去的平邑公主,还剩下两位公主。

卫珩注视着父亲,寻着他的表情猜测他的心思,食指在书案上轻敲了几下,“父亲,秦王这些年加重苛捐杂税,重武轻文,夷洲的士兵饷钱极高,用着百姓们的赋税养着他们,他们却无视法纪,经常骚扰百姓,只怕很多百姓早就心生不满,这样的秦国怕是也坚持不了多久。”

卫彦伯看向卫珩,眼中有些一闪而逝的疯狂,“阿珩你这话的意思是?”

卫珩笑道,“父亲难道不想让卫家取而代之?”

卫彦伯呼吸停顿了两分,心跳加快许多,想起那种站在顶峰的感觉,手脚都有抖了起来,“阿珩,这话若是让外人听去,卫家可会遭受大难的…”

看着心口不一的父亲,卫珩心中冷笑,面上温和,“父亲不必担心,我自有法子,只要父亲把后头的事情交给我就好了。”

卫彦伯犹豫,“这种事情能成吗?”

卫珩笑道,“父亲放心,一切有我,若不是有了完全的准备,我不会把卫家暴露出来的,只是以后我的一些决定还需父亲赞同,这事儿也暂时莫要同二弟三弟说。”

卫家只有三子,长子卫珩和三子卫钬都是正妻凤氏所出,二子卫彖却是卫父最宠爱的平妻狄夫人所出,还有一小妹,如今不过六七岁的模样,是卫父妾氏所出。

卫彦伯心动,卫家原本在邺城并不算什么大的世家贵族,可就是这大儿回来短短两年多的时间就把卫府推到了这个位置上,那么他是不是能够把卫府在朝上推上一步,让卫家登上那遥不可及之位?

卫彦伯难掩激动的道,“你既决定如此,父亲听你的就是了,卫府的牌子你拿着,日后行事也容易些。”

卫珩谢过,这才回了房间,只余下卫彦伯一人在书房激动不已。

他不是什么莽撞的人,这种事情自然不会同别人乱说,哪怕是最痛爱的二儿子,他也不会说的,只盼着长子能够真有的法子让卫家享天底下最大的荣华富贵。乱世当道,这天下的王位本来就极容易更换,换成他们卫家也没什么不妥的。

自楚蝉把项家小公子救回,名声便在邺城传开了,说她聪慧了得,心肠还好,不愧是被澹台公子挑中的学生。

楚蝉却并未把这些事情放在心中,这几日该是如何还是如何,不过邺城不少贵族和世家却开始给楚蝉下帖子,邀请她参加各种宴会,楚蝉不愿意理会这种事情,让家人告诉送帖子的人,说她课艺繁忙,实在没空去,有时间会上门拜访的。

邺城的世家和贵族也就歇停了,邀请楚蝉本就是因为想看看她的模样,对的好奇心引起的,她她没什么恶意,见不着也就罢了。

可殊不知楚家有人为了这白白丢掉的机会暗恨不已,周氏看着送来的帖子被原封不动的送回去心都快碎了,觉得楚蝉真是狠心,就算不想去,也可以把这机会给阿珍啊。

周氏知晓连女儿都站在楚蝉那边,也不敢在儿女面前唠叨什么,只每天都昏沉沉的想着该怎么对付楚蝉,该怎么让她把这一切还给阿珍。

楚蝉也把周氏一天天增长的怨恨看在眼中,她没有阻止什么,原本就已经告诉警告过周氏了,她若是还因为心中的妒忌想害自己的话,自己不会再拦着,会让她自食恶果。

转眼就过去半月,楚蝉除了每日去澹台公子的住处,再就是东来食肆和楚家了,几乎没去过别的地儿,就连沈尧也未曾在见过,她没有过多的打探沈尧的事情。再有一个月就是大兄和二兄考儒生的日子了,楚蝉盼着他们能过,觉得问题不大。

这几日送帖子的人少了不少,不过楚蝉还是能够明显的感觉到从先生的宅子出来后能够碰见不少人,有时候巷子里还停着几辆马车,她也能够感觉到马车里传来的视线,显然是有人对她好奇,特意来堵人看人了。

楚婵没有把这事情放在心中,她不可能喝斥别人离开。

过了两日,这日楚婵晚上刚回去,春兰和莲心还在厨房准备饭食,楚婵帮着孙氏熬煮大骨,外头响起敲门声。

平儿去看了门,瞧见是个穿的喜庆的婆子,不由道,“这位婆婆,您有何事?”

这婆子朝着里头张望了一眼,笑道,“你家的楚婵姑娘可在家?”

曾氏听见动静,喊道,“平儿,谁啊,让人进来说话。”

平儿领着这婆子进来,曾氏见不认识,问道,“你是?”

婆子捂嘴笑道,“哎哟,您就是楚家的老夫人吧,我是花婆子,看着比您年长一些,老夫人唤我一声花妹子就是了。”

曾氏被这声老夫人叫的笑眯了眼,这时候夫人可是只有贵族和世家之妻才能被称为夫人,她这辈子还是头一次被人叫老夫人,语气都不由的亲昵不少,“花妹子说笑了,我算什么老夫人。”

这婆子笑道,“就算现在不是,很快就真成了老夫人的…”

曾氏有些摸不着头脑了,楚蝉看着那婆子,心中猜出一些什么来,对婆子道,“不知这位婆婆有何事?”

婆子看向楚蝉,目光惊艳,“哎哟,你就是楚蝉姑娘吧,长的可真是俊俏,就没见过这么好看的姑娘。”

楚蝉模样虽好看,却也不至于说是倾国倾城,比她美的姑娘也有,这婆子自然是夸大其词了。

楚蝉道,“婆婆有何事情?”

婆子终于不再唠叨别的了,笑眯眯的道,“我是来跟楚蝉姑娘提亲的,楚蝉姑娘在邺城也算是名人了,想来是知道卞家的,真正的世家大族,在邺城有百年历史了,家中的小公子之前瞧见姑娘,惊为天人,便央求了老婆子前来跟楚蝉姑娘提亲了。”

先不说楚蝉知不知道这卞家人,她如今不过十二岁,年纪实在小了些,这些人竟因为她的名声偷偷跑去澹台公子的附近偷看她,最后竟还这般贸贸然的上门来提亲,可不是好笑?

大概谁都没想到这婆子的来意会是如此,都有些愣住,孙氏擦了擦手,冲婆子道,“我家阿蝉还小,婆婆是不是太急了些。”

婆子笑道,“小什么,阿蝉姑娘也十二了,亲事定下来后再成亲怕都要到明年去了,不小了,正好能先把亲事定下来,你说是不是?”

曾 氏回过神来,想了想,姑娘家的总归是要嫁人的,嫁谁不是嫁,若是能够提前定下一户好人家也是不错,况且这婆子还说男方是邺城的百年世家,若是真心三媒六聘 的把阿婵娶进门也是不错的。曾氏有些心动,“不知妹子说的卞家是哪家?人品如何?姑娘家的嫁人,总要选个人品好的。”

婆子捂嘴笑道,“哎哟,瞧老夫人这说的,自然是顶顶好的人品,我岂会坑害你家姑娘是不是?”

曾氏点点头,越发心动。

旁边的周氏心痒的快疯了,频频给楚珍使颜色,让她在这婆子面前多表现表现,奈何楚珍全当看不见。

楚婵冷淡道,“祖母,我年纪还小,暂时没这个打算。”

曾氏笑道,“年纪小也不怕,可以先把婚事定下来的。”

婆子附和点头,“可不是,先把亲事定下后,过个两年再嫁也是一样。”

楚婵冲这婆子说道,“劳烦婆婆跑这一趟了,不过我暂时无成亲订亲的打算,婆婆还是请回吧。”

曾氏急了,还想说些什么,楚婵附在她耳边说了句什么,曾氏张着的嘴巴慢慢闭上,最后竟也不再提这事儿了。

婆子笑道,“姑娘是不是担心对方公子的人品?姑娘放心,我花婆子在邺城可是做了几十年的媒人了,可是绝对不会拿自己的名声去坑人的。”

楚婵还是那句话,“婆婆还是请回吧,我年纪小,暂时没有打算这么早定亲嫁人。”

花婆子急道,“姑娘若是不放心不妨派人打听打听卞家的人品,在回复婆子也是不迟是不是?”说着也不等楚家赶人了,匆忙的离开了。

楚蝉忍不住揉了揉额角,回头跟孙氏和曾氏道,“祖母,娘,我还是觉得自己年纪小了些,不愿意这么早把亲事定下来,你们依了我好不好?”

孙氏最心疼这个女儿了,自然点头,“成成,不愿意咱们不嫁就是了。”

周氏在一旁真是觉得楚蝉不知好歹,恨不得替自家女儿答应了这门亲事。

第59章

曾氏也跟着附和,“既然你不愿意,那就算了,咱们都是你家人,肯定不会逼着你嫁你不愿意嫁的人,再说了,你年纪小,等到十四五在定亲成亲也是无妨。”

曾 氏虽觉得卞家不错,世家大族,可是想着方才孙女在她耳边说的话就犹豫了,方才阿蝉覆在她耳边说的是,“祖母,卞家是大家族,我若是现在嫁过去,只怕嫁妆就 要把家底掏空了,苏老两间食肆给的分成,也都会成为嫁妆带去卞家,不如多等两年,到时家底殷实些,再找人家嫁也是不迟。”

曾氏晓得家中虽生活好了不少,可大多是因为阿蝉每月分成都不少,怕是有一金,儿媳每月虽也有三四贯钱,可跟孙女比起来,实在不够看,孙女若是能够晚两年出嫁,怎么都能攥下几十金,一半做嫁妆,一半留给孙儿们,这才犹豫了下来。

晚上吃了晚饭,各自回房休息,周氏拉着楚珍进房,忍不住唠叨起来,“你瞧瞧你阿姐,这般好的亲事都不要,她不要给你也好啊,怎么就这么小心眼。”

楚珍无奈道,“娘,别说了,大姐姐不是这样的人,况且卞家人求娶的是大姐姐,我若是嫁过去算怎么回事?就算真是让我顶替了大姐姐嫁过去,卞家人心中也不会高兴,对我也好不起来,我嫁过去不是吃苦头吗?”

“话是这么说。”周氏愤恨道,“可她若是愿意多出些嫁妆,谁嫁过去不都是一样,只要嫁妆多了,看他们还敢欺负你。”

楚珍晓得娘已经有些魔障了,根本听不下任何劝说,只会一味的埋怨大姐姐,这不是好事儿,楚珍劝说了又劝说,最后周氏沉默不语,什么话都不说了。

楚珍在心底叹气,告诫自己这段日子要好好看着娘才是,省的她又犯下什么不可饶恕的错了。

翌日,楚蝉去了先生那儿,到了晌午休息的时候,出门了一趟,去集市上找人打探打探了卞家的情况,倒不是她对卞家有什么想法,还是怕祖母有什么想法。

卞 家若真是百年世家,祖母只怕会心有不甘,回过神来会让她先把亲事定下来也不一定。况且她对卞家想要迎娶她的想法有些奇怪,就算她最近出了不少风头,可在这 些百年大家族的眼中也不算回事儿,她又是庶民,这些家族更信奉门当户对才是,那卞家小公子如今才十几岁,还是卞家嫡出子,又是最小的幺儿,怎么也该是全家 人宠着,想把最好的给他才对,找户庶民来配宠着的幺儿,不像这些大户人家所做的事情。

邺城有不少专门靠打探消息生活的江湖人士,楚蝉寻了几人,付了定金,让他们把卞家的事情打探打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