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天恩不敢负。臣妾,愿天下安定,百姓安居,妾自安心。更愿吾皇圣体安康,福寿无疆,万岁,万岁,万万岁!”

大穆朝永宁公主再拜。

李固负手而立,凝视着谢玉璋纤细的身形。

永宁。

朕愿你归来之后,一生安宁。

谢玉璋被带到了后廷,有宫娥奉上宫装——她既已经是大穆公主,就不当再穿胡服了。只这宫装都准备好了,看来他……早有安排。

谢玉璋由宫娥服侍着褪下胡服,着上了宫装。

比起从前赵朝时,这宫装在细节上有了许多变化。云京人是最爱时尚的,八年都过去了,流行肯定早就不同。

待换好衣衫,谢玉璋静坐着等前来引她的人。

觐见已经完毕,按照日程安排,中午还有赐宴。她毕竟是女子,这中间的时间,按预先排好的行程,会带她去见过后宫诸妃。

正想着,已经听见了门外的脚步声匆匆接近。

来了。

来人推开了门,一步迈了进来。

谢玉璋望去,不禁微微一笑——老熟人

来人不是旁人,正是刚才在殿上瞥见过一眼,不及细看的福春。

杨怀深护送谢玉璋一直送到北境边界处。在这段路上,谢玉璋抓着自己这位表哥,打听了很多。

张芬没有为后的事最让她吃惊,至于其余美人都是小事。她只特意问了谢氏族人,跟前世一样,都圈禁在谢家村。特特问起康乐郡主谢宝珠,杨怀深不清楚。

“康乐郡主?应该和寿王在一起吧?”杨怀深道,“我不知道,我回京就没见到过她。”

杨怀深以前与康乐也并不熟。不关注她也是正常的。

但如果康乐郡主入了后宫,他不该不知道。谢玉璋的心稍稍放下了些。

虽然今生发生了种种变化,但似乎都是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的。

又问起内廷之事,果然福春已经出现在李固的身边。哪怕今生变化这么大,都没能影响他。

谢玉璋实在觉得自己当年早早与他结下善缘,这一步走得很对。

见是福春,她站了起来——虽然现在又是公主了,到底与从前不一样。她是一个外姓公主,而福春已经是大穆的内廷总管,皇帝身边最信重的宦官了。

只是她笑吟吟还没来得及打招呼,只见内廷大总管福春福大公公鬼鬼祟祟地转身关上门,关得死死的。

然后他转过身来,几乎是一瞬便变化了表情。

“殿下!殿下请救福春一命呐!”内廷大总管哭丧着压低声音,说着便朝谢玉璋扑了过来,噗通一声跪下,直接抱住了永宁公主谢玉璋的腿!

谢玉璋:“……”

☆、第 100 章

“所以你便编了许多故事骗他?”谢玉璋问。

福春还跪在地上,涕泪四流:“陛下偶尔问起殿下, 奴婢……奴婢又不是朝霞宫的人, 哪能真的知道那么多,又不敢说不知道, 只得编了。”

他一副昔日小监模样,谢玉璋无奈, 道:“快起来,你都是内廷大总管了,这像什么样子。”

福春却不肯起,只说:“殿下且听奴婢说完。”

谢玉璋道:“知道了,不就是把贤妃救治小猫的事按在我头上, 还胡编我和康乐姐姐关系很好这些。”

福春却哭道:“殿下饶了奴婢!”

谢玉璋一怔,蹙眉:“还有什么事?”

福春哭道:“奴婢真不是有心的, 奴婢就随口一说,谁想得到陛下就要杀人……”

谢玉璋闻言心惊,沉下脸来:“福春, 我时间不多的, 你再不好好说话, 耽误的是你自己。”

福春的哭声戛然而止。

谢玉璋说:“你说了什么无心之语?陛下又杀了谁?”

福春抽噎着将徐姑姑之死说了。

谢玉璋半晌没有说话。

福春觑着谢玉璋的脸色, 哭道:”奴婢真不是有心害人, 万不料陛下竟会动此大怒……”

谢玉璋“嘿”了一声,吐气道:“算什么大怒?”

福春怔住。他抬眼,谢玉璋脸上神情淡淡。在草原上磨砺了八年归来的公主,跟他记忆中那个小殿下, 不大一样了。

她说:“皇帝不高兴,皇帝让她死,她便得死。于皇帝,不过动动嘴皮子的事,算不上什么大怒。”

谢玉璋的目光下移,落在福春面上,告诫他:“福春,你既到了天子身边,便需明白‘天子一怒,伏尸百万’的道理。他若真是动了大怒,又怎么会只死一个人,又怎么会让人死得如此安然?他若真怒了,那会是……要死很多人的。”

谢玉璋仿佛又想起了那一年,逍遥侯府的人战战兢兢不敢出头,谢家村的女眷也被看管,竟只有她来去自由。最后,为那些枉死在三木之下的族人收尸的,是她和林斐。

谢家村血流成河,那,才是天子之怒。

徐姑姑之死,不过是天子一个动念而已。只因他是皇帝,一动念间便是人命。

且这位天子,悍戾之名令人震惧。他这一路行来,不知道是踩过多少的尸骨,趟过多深的血河。

徐姑姑这等弃主之仆,在他看来便如阵前脱逃的士兵,于是一动念间,徐姑姑便死了。

刚刚在殿上才觉得他像那青年,此时,他又像那帝王了。

总之是隔得太远,便面目模糊。可谢玉璋又不希望靠近,又觉得便这般隔得远远的,就很好。

她凝视着福春圆圆的面庞,说:“你以前说的谎我都可以替你圆上,但你若想善终,切莫再对咱们这位陛下弄虚作鬼。没人救得了你。”

她目光幽幽,令人难以揣摩。

福春不敢小看她。这位公主殿下以待笄之年到漠北走了一圈,历经八年,不仅活着回来,竟然摇身一变,变成了大穆朝的公主。前朝的臣子或许不拿一个公主当一回事,可福春这种靠着帝心活的人,绝不敢小看谢玉璋。

福春咚咚给她磕头:“再不敢了!殿下于我,再生之恩。”

磕完头,他立起身子,道:“殿下对福春恩大,福春也什么都不瞒殿下。有一个事,还请殿下知晓。”

他压低声音,把张芬为什么没能做成皇后的事告诉了谢玉璋。

谢玉璋万料不到,张芬竟是这样与后位失之交臂的。她心情复杂之极,隐约觉得对李固……或许发力过猛了。

然李固若想收了她,今日大殿之上便是正好,他却选择了先践行自己当年说过的话。

谢玉璋垂眸。

便在此时,有人轻轻扣响门扉。

屋中的两个人都收了声。谢玉璋看了福春一眼。福春掏出帕子脸上抹了一把,瞬间已经恢复了从容的表情,过去开了门。

有个小内侍在门口与他低声交待了什么,福春回来,对谢玉璋弓腰:“殿下,请。”

两个人不再有视线交集,谢玉璋抚抚裙摆,缓缓起身。

有了公主的身份,谢玉璋见到三妃,不需要如前世那样下拜。她与三妃见过礼,李珍珍气色极好,笑道:“以后就是妹妹了。”

岁月荏苒,将每个人都雕刻得与从前不一样了。谢玉璋在李珍珍的笑里再找不到从前的爽朗,这位李贵妃,笑得十分快意。

却是为何?她知道些什么?

崔、邓二妃皆凝视着谢玉璋,神情怔忡。

李珍珍这一句,令二人醒过来,目光神色皆有变化。但很快,崔盈娘掩去了情绪,随着笑道:“是呀,只不知道永宁和我们谁更长一些?”

邓婉娘却没说话。

谢玉璋报了年纪,却是邓婉娘与她同年,崔盈娘尚比她小一岁。

没有张芬这个皇后压在头上,三妃都比上一世鲜活许多。李珍珍尤其明显。

前世她在争夺后位一事上落败,谢玉璋现在分析便知,她必然是以退为进,作出吃斋念佛的模样令李固愧疚。她也的确做到了,她虽只有妃位,却是后宫里最特别的存在,她发飙给张芬气受,张芬也得捏着鼻子忍了。

李珍珍亦会拿捏分寸,每次都仿佛是张芬逼得她“忍无可忍”才反击。李固那人又显然不将女人间的事看作大事,但皇后贵妃二人有龃龉,都必然是张皇后受训斥的。

人人皆知道李珍珍是李铭遗孤,与李固只是挂名夫妻,李固对她视若亲姐,也没人会谏他不该宠妾灭妻。

常令张皇后恨恨。

李珍珍笑道:“永宁现在回来了,以后要常来宫里,宫里人太少了,常觉寂寞,我们姐姐妹妹作一处才有意思。”

这话说得,便是崔贤妃温婉恭顺,都不想接。

邓淑妃更是哂然。

谢玉璋颇诧异,实在是眼前这个李珍珍与她记忆中那个在张皇后面前冷着脸顶撞反嘴气得张芬脸色发青的李珍珍太不一样。

她如何变成了这样?

谢玉璋笑道:“娘娘厚爱,只永宁新寡之身,实不相宜。娘娘爱护之意,永宁心领了。”

李珍珍叹气:“昔年十一郎送你去漠北时,你还是个小姑娘,都以为你回不来了,幸好,幸好十一郎一直惦记着北边,终将你接了回来……”

谢玉璋瞳孔微缩。李珍珍想干什么?

李固当年为她送亲,身份尚不显,知道的人并不多。李珍珍这么一说,崔氏邓氏的眼神都变了。

谢玉璋才回到云京的第一天,李珍珍便无端端地给她在后宫立起了两个敌人!

谢玉璋千辛万苦回到云京,就想过安稳的生活,此时此刻脸上还带着笑,实则内心真是暴打李珍珍的心都有了。

好在上午的时间不长,后面还有安排,福春及时地出现,请永宁公主赴宴。

“去吧,去吧。”李珍珍笑眯眯地说,“都回来了,以后日子长着呢,咱们慢慢再说话。”

谢玉璋别过三妃,随着福春离开。一直到走出殿门,都能感觉到身后数道目光一直追随着她。

深感开局不利。

瞅着前面带路的小监、后面压阵的宫女都离得远,谢玉璋垫上一步,靠近福春,压低声音:“贵妃一直把我往陛下身上攀扯,怎么回事?她知道什么?”

“她当不知。”福春想了想回答,“只是……崔贤妃有皇长子,邓淑妃三个月前诞下了皇次子。”

谢玉璋于深宫中长大,如何能不明白这些后宫女人之间的明争暗斗,顿时叹了一口气。

福春左右看看,悄声安慰她说:“殿下别怕,陛下心中有您的位子。”

谢玉璋想起前世这位内廷总管见到她这亡国女总是笑眯眯一脸和气,知他决不会理解自己,只哂然一笑。

待她走后,李珍珍放了崔、邓二人回去,笑道:“不知道这两个还吃不吃得下饭?”

心腹婢女叹道:“真想不到,这位公主竟生得如此容色。”

“可不是嘛。”李珍珍哂笑,“那两个平日里都觉得自己是个美人吧?这下知道真正的美人什么样了吧。”

她高兴起来,自言自语:“再想不到,原来竟是她。甚好,甚好。”

婢女摸不着头脑。

邓婉娘、崔盈娘离开贵妃寝宫,一路默默并肩而行,谁也没说话。

待到了岔路口,二人停下,对视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同样的疑问。

昔年李固娶三妻,却拖着不愿与她们二人圆房,还是李珍珍这大姐压着才圆了房。二女何其聪慧,早猜出那时李固心中有人。

她们原以为待日后所有事尘埃落下,李固渐渐势大,说不定便会把那个女子迎进府中。

孰料那个女子一直都没有出现。

她们猜测,或许是已经与李固错过,另嫁了;或许,干脆就是死于河西之乱了。

不管是哪个,这人再没出现过,她们也渐渐遗忘了。

孰料今日这前朝公主宛如天降,容色摄人。

李珍珍一语点醒了她们,原来郎君心中的那个人的确是另嫁了——她嫁去了漠北为汗妃。

如今,她回来了。

一回来,皇帝便给了她公主的封号。

这……总胜过入宫封妃吧?

☆、第 101 章

午间的宫宴为永宁公主谢玉璋而举行。谢玉璋坐了上首,再往上, 便是皇帝了。

席间, 永宁公主恭贺了皇帝新得皇次子:“臣妾在漠北这些年,陆陆续续收集了些陨铁, 不多,只有三百斤, 赶得巧,正好献与陛下做贺礼。”

陨铁都得自于在草原上一块两块捡来的陨石,运气好能收集个两三斤便可打一柄刀了。

谢玉璋能收集三百斤,必然不是运气,而是长期放出消息固定收购, 一块两块、三块四块的小石头攒起来的。河西出身的将领们一听便心中有数。

都拿眼去看皇帝,皇帝向来喜怒不形于色, 只道:“公主有心了。”

这类赐宴通常都是功臣还朝庆祝之用,倒还是头一次赐一女子。

那女子也不是普通的女子,她曾贵为公主, 又在草原磨炼八年。席间有人问起漠北之事, 永宁公主谢玉璋侃侃而谈, 言之有物, 显是对漠北形势了解极深。

无怪乎可以立下这样的功劳, 巾帼不输须眉。

便有人向谢玉璋敬酒。皇帝不禁微蹙眉头。偏那敬酒的人不是旁人,是那什么都敢说,什么都敢做的邶荣侯李卫风。皇帝皱眉头他也不怕。

“再想不到还有再见殿下的一日。”李卫风感慨说,“这一杯得喝。”

谢玉璋笑道:“妾却早想到七郎有封侯的一日。”

李卫风惊了:“你如何能想到?”

谢玉璋道:“昔日李大人上京, 身边所带之人必然是深受器重之人。老大人一世人杰,眼光怎么会差。”

提及李铭,李卫风收了嬉笑,沉默片刻,道:“你说的对。”一仰头将酒干了。

谢玉璋微啜。

陈良志亦敬谢玉璋:“殿下奔走斡旋,使我三军将士少了许多折损。这些人,都是人父,人夫,人子。臣敬殿下。”

谢玉璋仔细看他的脸,恍然道:“原来是你。”

二人相视一笑,举杯浅酌。

门下侍中杨长源端起杯子:“宝华,不,长宁,咱们舅甥喝一杯。”

谢玉璋眼眶红了:“舅舅鬓边有白发了。”

杨长源道:“无妨,能见到你回来,长些白发又算什么。既回来了,以后平平安安,顺顺遂遂。”

舅甥俩干了一杯。

还有人欲再敬谢玉璋,皇帝却起身了:“不胜酒力,众卿随意。”

有皇帝在,众人都束手束脚,皇帝先退下,让臣子们自得其乐,是体恤臣子。

众人站起恭送。

皇帝又勉励了新封的永宁公主两句,都是官样文章,无甚新意,而后先退了席。

一般来说,宴席还可以继续一段时间,但谢玉璋知道有自己一个女子在,这些男人们也放不开。待皇帝走后,她稍待了片刻,也起身告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