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一向并不尚奢靡,他倒也并非刻意节俭, 他只是性格如此。且开国才三年多而已, 还有许多事未做,他的心思全不在玩乐之上。

只上有所好下必效焉, 不仅带累得后宫诸妃跟着兢兢业业,克勤克俭, 云京贵人们也不敢太过分放肆。

只今年,有了明显的变化。也的确是因为今年喜事很多,皇帝稍稍松了些口子。

借着北境大捷,臣子们便提议夏猎:“春猎为搜,夏猎为苗, 秋猎为狝,冬猎为狩。四时出郊, 以示武于天下。”

只是前赵到了后期,“示武于天下”已经变成了纯避暑了。

西山离宫从去年就开始修缮了,原就是为着这一天。皇帝准了。

大穆自开国来, 还是第一次, 一时云京贵族振奋欢腾。

但北境还有太多事要扫尾, 分战利品、划地盘、安抚诸部、拆分阿史那和阿史德氏, 还要开立榷市。商人逐利本能之强大实是令人咋舌, 蒋敬业前边打着,后面西北的商人们就一路跟着王师突进。

王师靖平了漠北,曾在前赵武帝、文帝时代昌盛繁荣过的古丝绸之路就将再次通畅无阻,商人们挤破了头抢这头锅饭。

事情太多, 行猎之事一直拖到了八月才成行。出行之前,秦昭容诊出有孕,又是一桩喜事。

选了个风和日丽的好天气,三千禁军,旌旗蔽日,拥着皇帝和云京贵人们浩浩荡荡去了西山猎场。

离宫早已经准备好迎驾。许多贵人在西山都有别业,家眷们都住进去。没有的则要自行想办法。

但最荣耀的莫过于随着皇帝入住离宫。但这只是一小部分人才能有的荣耀。

谢玉璋亦在此列。

邓婉对她说:“亏得蕙娘有了身子,骂我的人才少了些。最好曼娘、茹娘也能赶紧有孕。只我劝过陛下带她们两个一起来,陛下只不准。”

她说着,叹了口气。

谢玉璋道:“你看看你,什么才是对的,你心里清楚的很。”

邓婉道:“我当然知道。只我‘该做的事’和我‘想做的事’,它重叠不上,我有什么办法。”

“你的胆子,当真是大的。”谢玉璋道,“我当时只为劝解你,现在颇后悔,怕将来若有什么,你怨恨我。”

邓婉道:“我是那等人吗?你虽劝了我,但做决定的是我自己。”

“昔日我养在大母膝下,大母与我说,别羡慕男儿章台走马肆意,因他们要迎风顶雨,撑起家族;也别窃喜女郎缩在内宅安逸,因我们不掌握自己的命运。”

“我那时年少气傲,听了便以为自己懂了。颇有几分世人皆醉我独醒的沾沾自喜。直到后来家里把我嫁给杀得河西世家都胆裂的李十一做劳什子平妻,我才猛醒来,以为这一次真地懂了大母的话。”

“到嫣嫣没了,虎头也没了,我又恍惚一场大梦,此时看谁都与从前不同了。”

邓婉道:“你劝我固然是令我下定了决心的原因之一,另一个却是我看着邶荣侯夫人张氏,才知道原来女人可以这样活。可以不必汲汲营营于内宅,不必温良恭俭让,不必为这一切的一切束缚着自己的本心。”

谢玉璋道:“她自有她的倚仗,且谁知道以后呢。”

邓婉道:“女子们内宅汲汲营营,也不过就是为了‘以后’有个好收场。只张氏让我明白过来,‘以后’和‘眼下’给我选,其实也可以选‘眼下’。纵以后不好了,我眼下也恣意过。这一辈子我遵从过本心,值了。”

谢玉璋叹道:“你也有你的倚仗。”

邓婉冷笑:“家里只是贪心。家里现在是什么情况,是从前在河西时能比得了的吗?不过是尝到甜头,想要更多罢了。他们生了我,养了我,但我折身嫁作平妻,又降妻为妾,此恩已经报过了。接下来,我不过是想为我自己活罢了。”

“别说了。”谢玉璋叹道,“嫉妒得想咬人。”

邓婉笑了。只笑完,也叹。伸手握住了谢玉璋的手,同情道:“你啊,就苦在这一个姓氏上了。”

但凡谢氏哪怕是个庶族平民之家,以谢玉璋的人品,都可以海阔天空,挣脱这一切了。只恨谢氏偏是前朝皇族,不经过一代两代,脱不去这枷锁。

“那有什么办法呢,都是命。”谢玉璋道,“只我不能让这命打倒就是了。”

回住处的路上,谢玉璋犹羡慕着邓婉。

邓婉家族无忧,又遇到李固这样的良人,她便可以肆意,只遵从本心。

世人不许女子“妒”,然谁人面对爱人会真的没有一点“妒”。邓婉遵从本心,并不劝皇帝选秀。

李珍珍却是要更多的女子分薄宫中现有女子的的宠,故而选秀一事,她谏得最多。

崔氏呢,崔氏又不一样。她位列四妃,坐拥皇长子,眼睛里看得便不仅仅是后宫宠爱这点事了。贤良之名才更重要。

至于三嫔,谢玉璋常出入宫廷,李固后宫的情形她摸得十分清楚。

三嫔出身决不低于邓婉崔盈,奈何她们来得晚,李固势已成,心已硬。从一开始,妻妾之分便在李固心里有一道清清楚楚的线。即便后来崔、邓二人都被降妻为妾,这条线也始终不曾变过。甚至李固因为歉疚,对崔、邓二人都更优容。

三嫔从来没有被给予过走进李固心里的机会。

李固是个有温情且长情的帝王,然帝王的情,终究是有限的。

谁又不是呢,但凡是个人,“情”都是有限的,只能给予自己想给的那些人。

谢玉璋同侍女往回走,看到了个熟悉的人。她高兴起来:“林三哥!”

林谘不是一个人,他还和别的人在一起,都是年轻有才干,简在帝心的人。他们都被赐予了随侍离宫的殊荣。只这一群人中,自然属他最耀眼,芝兰玉树一般。便是这样听见谢玉璋唤他,转身一笑,便令人觉得胸间都开阔了。

“殿下。”他唤道。

谢玉璋走过去,与众人见礼:“诸位大人。”

几个年轻人纷纷还礼:“永宁殿下。”

谢玉璋道:“三哥也随侍吗?”

“正是呢。”林谘说,“殿下的礼收到了,实是惊喜。正想找机会见见殿下,当面道谢。”

便在前两日,林谘订下了洛州宴氏女。谢玉璋知道后,叫人送去了份贺礼。

谢玉璋很高兴:“三哥别客气。三哥喜欢就行。我挑来挑去,觉得这个三哥一定会喜欢的。”

林谘笑起来,琼花盛放,道:“不能更喜欢了。”

这两人的美貌撞在一起,实在耀眼。弄得旁人都不好意思往他俩身边凑,竟有些想默默地退后。

只这两人话也不多,招呼打过,一个道谢,一个客气,永宁公主便笑着离开了,端的是光风霁月。

便有同僚忍不住问:“仲询,永宁殿下送了什么礼给你?”

林谘道:“郑颍州的《留王夜宴图》。”

众人顿时倒抽一口凉气。这可是价值万金的古画珍品。

林谘道:“是殿下以前的嫁妆,她和舍妹亲如手足,也不跟我见外。”

林谘妹妹和永宁公主之间的事大家都听说过,林谘的妹妹更是订给了杨侍中的次子永宁公主的表兄杨怀深,以后就是实打实的亲戚。

惹得同僚们对这份“不见外”的贺礼艳羡不已,纷纷说等夏猎结束,定要去赏画。林谘都含笑答应了。

西山过去便是平原,从前赵时代便被皇家圈为猎场。这一日在离宫休整,第二日下山行猎。

老天爷很给面子,这一日天气十分晴朗。数不清的旌旗在风中猎猎招展,帐子一顶接着一顶。

谢玉璋恍惚有仿佛回到了草原的错觉,又失笑,此处离云京不过一日路程,若快马加鞭,一二时辰亦是能到。

她一夹马肚,先去了女眷聚集的地方。

李固此次行猎,后宫只带了李珍珍和邓婉。她二人在女眷中自然是众星捧月。

说来也可笑,邓婉近来风评颇不佳。不管男人女人,若提起李固后宫必然要指责她两句。连带着邓家都被人数落。

可不管背后说什么,真到了眼前,失去了孩子的邓淑妃反而比从前更受追捧。许多贵妇人围在她身边。

道理其实很简单,邓淑妃敢与娘家闹翻、敢不支持选秀,敢公然不要孩子,她倚仗的是什么?

众人心里都明镜似的——皇帝呗。

皇帝登基三年,还是第一次对某个女人表现出这么明显的态度。

在众人眼里,邓淑妃失子是因祸得福,反而获得了皇帝的怜惜,对她格外优容。她现在这风头甚至要盖过拥有皇长子的崔贤妃了。

皇帝才二十多岁,什么太子,什么大位,都得是十几二十年后的事呢。搁在眼前,邓淑妃便是无子,也是宠妃。

县官不如现管,谁现在得宠,谁就是现管。

谢玉璋本是想来找邓婉的,见这场景,就识趣地不过去了。毕竟她没有什么利益需求需要去奉承二妃,机会让给别人吧。

她与邓婉遥遥碰个眼神打了招呼,带着侍女和护卫们直接往猎队那里去了。

有人看到,惊讶说:“永宁公主今天也参猎吗?”

今天是夏猎首日,由皇帝开猎。因为人多,声势浩大,女眷们都暂不参与。待明日之后,便可自由行猎了。

邓婉微微一笑,道:“她可是从漠北杀回来的,见过我们没见过的,经历过我们没经历过的。不过行猎而已,又不是打仗,对她不算什么。”

李珍珍也赞道:“永宁的马骑得多好啊,她云京生云京长的,比我们西北的将门女儿都强。”

二宫皆为永宁公主说话,那原本有点酸话想说的,也默默吞回肚子里去了。

永宁公主八面玲珑的人,与后宫往来亲密,皇帝优容她,她自己又是个火辣辣敢当街射箭伤人的性子,还是不要得罪的好。

这些贵妇、贵女们便眼睁睁看着那一队衣着靓丽的女子纵马加入了男人们当中。

☆、第 146 章

谢玉璋带着侍女护卫加入了队伍中,前后左右乌泱泱的人马。新朝第一次夏猎, 各家贵族子弟都颇为兴奋, 转头见到美貌冠京华的永宁公主,更是情绪高涨。只中原人没有草原人那样热烈奔放, 不会大叫也不会唱歌,顶多问一句:“殿下也一并去吗?”

谢玉璋笑着回答:“是呀, 手痒得紧呢。”

亦有人赞道:“殿下的马真好。”

谢玉璋的答道:“是漠北马。”

漠北马闻名天下,中原唯有河西马可与之匹敌,众人赞叹艳羡。

整队的号角响起,队伍微作调整。

谢玉璋身份高,便纵马上前, 立在了前排。她的侍女护卫都在她身后,自成一队。各家亦是如此, 各自带着自家的随扈。

这是皇帝宣示武力的仪式,亦是贵族子弟在皇帝跟前露脸的机会。各家子弟连穿衣都经过精心的挑选,既不能穿得不起眼, 也不能穿得太花哨——经过这几年的观察, 皇帝似乎对过于奢靡花哨的装扮十分无感。

于是乌泱泱的队伍里, 李固扫过去, 一眼便看到了衣裳格外鲜亮的谢玉璋, 骑着马莹莹发光。

李固早知她会参加。因皇帝这样大规模的狩猎,有许多规矩在里面,不仅需要个人的技艺素质,更有队伍的整体配合。参与人员都得早早报备。

谢玉璋被分配在左翼。离他很近。

号角又响了一声。

胡进道:“陛下, 时辰到了。”

众人都看过来。

李固抬起了马鞭:“今日,弓不虚放,箭不虚发,同乐!”

他马鞭抽下,马蹄踏出的瞬间,男人们呼喝声起。

谢玉璋身在队伍中,瞬间就感到身周诸人的血热了起来。她一马鞭抽下,漠北带回来的宝马随着队伍窜了出去。

马蹄声雷动,呼喝声交叠。

因是皇家猎场,这里是不许平民私猎的。只这几年又没有皇家来猎,大牲小畜都繁衍得极荣盛。

队伍集结之时,草甸上便有成群的野羊、麋鹿好奇地看着这边。及至马蹄雷动,这些动物也受到了惊吓,撒开退狂奔了起来。

人类的队伍紧追不舍,带起了大片的烟尘。

李固打个唿哨,他身边的亲卫便在疾驰中变幻队形,几下之后,李固的马就已经来到了谢玉璋的身边。

“能跟上吗?”他喊。

疾驰中只能大声喊。谢玉璋也喊:“能!陛下别管我!”

李固看谢玉璋控马的手法便知道她骑术十分精湛,甚至不输给他的亲卫。她的侍女和护卫们也很不错,毕竟是在草原上历练过的。

李固便放心了。

马身几个移位,他便回到了领头的位置。他身周皆是天子亲卫,这些移位换形都在亲卫的包围中完成。后面的人便是向前看也并不能看得清。因这种大队人马的疾驰中,人们都不是去看着某个特定的人,而是去看旗帜的。

谢玉璋也是看旗帜,她跟着左翼的旌旗走。

只是她被安排的位置离李固很近,抬眼便能看到李固的背影。

李固这些年一路铁血倥偬地走到现在,他在马背上的身形是如此彪悍。天子亲卫都是飞虎军中精锐,他们的阵形坚不可摧,铁枪滑车也冲不破一样。

让谢玉璋感觉到力量。

疯狂逃命的野羊麋鹿敌不过河西的战马。

谢玉璋抬眼,看到李固于疾驰中张弓搭箭,那箭矢流星一样射出去,一只麋鹿应声倒下。

亲卫呼喝声雷动。

地上的猎物自有后面的人扫尾。奔驰的人马没有停下,李固带着队伍,卷着烟尘继续追击前面的鹿群。

皇帝已经开了第一箭,箭不虚发,中了头彩。众贵族子弟纷纷摘弓抽箭,跃跃欲试。

谢玉璋没动,她一直盯着李固的背影。

李固抽出了第二支箭,第二只猎物滚地倒下,再也不动了。众人欢呼。

李固射出第三支箭,又一只猎物当场毙命。三箭皆不虚发。

呼喝声雷动,贵族子弟们终于开始张弓搭箭。

谢玉璋依然没动。她一直盯着前方李固的背影。虎背豹腰,精悍有力。

他就在她斜前方的不远处,这个距离她可以清清楚楚地看着他。

这样的距离是多么的好啊,谢玉璋想,如果他与她之间能一直维持着这样的距离,于她就是完美了。

正闪念间,李固转头看过来,两人的视线撞上了一刹。见她紧紧跟着,他好像还对她笑了,然后转回头去。

谢玉璋的心脏突然擂鼓一般跳得剧烈起来。

她吐出一口气,摘下弓来,张弓搭箭……

伴驾的臣子和各家的女眷们地营地等了一天,狩猎的队伍清早便出发,下午才归来。拉猎物的车子都堆得高高的,还滴着血。

皇帝少见地眉间泄露出舒畅之意。

贵族子弟们脸上也都带着志得意满的神情,想来收获是很不错的。

众人回来先洗漱,再于御前汇集,猎物已经清点完毕。各家箭杆上都有标记,谁家的猎物都不会认错。令人惊讶的是,永宁公主谢玉璋竟然也猎到不少。许多人原以为她只是跟着凑热闹而已。

谢玉璋一笑,解释道:“草原上原就以猎练兵。”

贵女们悄声议论:“她的骑装真好看。”

“我叫家里的裁缝照着裁了几件,明天就拿出来穿。”

“嘻嘻,我也裁了。”

皇帝正式的出猎,于分配猎物、赏赐都有讲究和程序。待评定完毕,颁发奖励。

头三名有幸来到御前,得到了皇帝的亲口褒赞和勉励,授了散秩,有了出身。

不仅如此,还得授宝刀。那刀不是普通的刀,乃是永宁公主还朝时献给皇帝的三百斤陨铁,正好锻造了一百柄宝刀,锋利无匹。此实是殊荣,令人振奋。

今日的行猎,与前赵时期颇不同。并不仆人预先偷偷驱赶弱小无害的动物到御前供皇帝猎玩,而是皇帝实打实地亲自带着他们去追逐猎物。

大家都知道皇帝是行伍出身,马上得天下,却还都是第一次近距离体会。

这体会可比什么都深刻。

此次行猎,“宣武”的目的,的确是做到了。

第二日起各家便可自由行猎。

李固亦是在云京憋得久了,虽偶尔也与胡进、李卫风一同到城外小规模地行猎,到底比不上在这里痛快,一早便出发,傍晚才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