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凝想起那袁凭虚弱的身子骨,不禁忧心,“竟然开始用刑了?那少年郎可挨不了几下!”

易君如颇会看眼色,一见魏潜神色不大对,忙解释道,“并不曾,大人未下令,谁敢私下用大刑?没人敢动袁凭,只不过其余那几个被抓时十分不配合,被鹰卫教训了几下,都是壮汉子,不过一星半点的皮外伤,实在是在所难免。”

只不过他在审问的时候,用大刑威胁过他们罢了!

想起那几个人的反应,易君如在心里掂了掂,决定说实话,“大人,下官在审讯之时虽不曾动大刑,却曾威胁过他们,这些人的反应很是奇怪,似乎不是惧怕而是憎恨。”

一般人面对可怕的事物,或两股战战或凛然不惧,却不太可能出现憎恨这种情绪。

尚未被伤害过,何来憎恨?

崔凝忽然想到,那天袁凭似乎也说了句“你们监察司不就会严刑逼供吗”,意指监察司惯用酷刑,当时她没有在意,毕竟监察司刑法重是众人皆知的事实,可是此时结合其他疑犯的反应来看,此事怕是另有隐情。

魏潜没有半点惊讶,从容的将手里的卷宗递给易君如,“都看看这份卷宗吧。”

易君如忙俯首接过来,入手的感觉令他微微一惊。

监察司的案子分等级,大多数卷宗都是用寻常纸张,再机密一些的便是用皮子烙字,还有一种,便是避火纸。此等避火纸,说是“纸”,其实也是皮子,只不过用特殊的方法制作而成,使之更有韧性,也具备一定的防火性,丢在火盆里一两个时辰不会被焚化。

制作避火纸的工艺繁复,且整个工艺流程须得用时一两年,故而用它记录的案情无不是大案要案。

易君如稍稍敛住心神,翻开卷宗仔细看去。

崔凝见他接过卷宗时面色惊诧,也忍不住立刻凑过去一同观看。

上面记载的案子,案发时间不过是在五年前,易君如记忆犹新。

前禁兵马司统领袁掷意图谋害圣上,被判凌迟,至亲皆砍头,其余九族亲者悉数流放。

开唐以来,鲜有某个案件会如此大规模判刑,通敌叛国的罪,不过是斩首示众,并不常用凌迟、五马分尸之类的极刑。

彼时圣旨一出,天下皆惊。

知道这件案子内幕的人并不多,魏潜今日拿来的卷宗也只有卷首而已,易君如从中获得的信息还不如自己知道的详细,他虽则在监察司里头混日子,却也不是白混着。

易君如想着魏潜也是后来才入的监察司,便道,“据说当年袁掷的凌迟之刑的施行者便是李大人,而在此之前,也是李大人协助审问。”

说罢,他才反应过来,魏潜若是没有猜到这一层,也不会跑去翻这件旧案。

魏潜看了他一眼,“袁凭言辞之中露出马脚,我将这几年的案子在心里过了一遍,有涉案人姓袁的案子当中,最有可能是这一桩。”

袁掷在做兵马司统领之前,曾是领兵打仗的将军,为人仗义,有不少追随他的生死兄弟,在他接管兵马司时,有一队亲信跟了过去。

案发之后这些亲信也算在九族之中,多半都命丧黄泉。

易君如一面默默想着监察司这些年究竟有多少桩案子中有姓袁的人涉案,一面随口感叹,“看来袁掷还有亲信活着,竟然还救了他的儿子,将其藏在兵马司这么多年!”

所谓灯下黑,最危险的地方往往就是最安全的地方,这些人在混在兵马司里头五年都没有露出马脚,若不是复仇心切,说不得能藏一辈子。

话到这里,崔凝也捋清了案情,“他们若是寻个天高皇帝远的地方落脚,想必也不会走到这一步。”

日日想着仇人近在咫尺,内心是何等的煎熬?能忍了五年才动手杀个把人泄愤,也算颇有毅力和耐心了。

崔凝想了想,又疑惑道,“不过下旨的人是陛下,他们为何偏偏寻了个行刑的人下手?”

若人人都这样报仇,那些刽子手岂不是早死十万八万回了!

“小崔大人不知,此事许是有内情。”屋里统共就他们三个,易君如仍是神神秘秘的压低声音,“这么大的案子,当年只用了三日便告破,我听个朋友说袁掷在行刑前就已经咽气了,当年此事在监察司并不是个秘密,不过圣上既然下令活剐了凶手,那就绝不能是死剁,这事儿毕竟是监察司的错,所以便被压了下来。”

袁掷恰就死在行刑前一天夜里,圣上又并未派人过来监督行刑,监察司便就将此事给糊弄过去了,毕竟圣上还在气头上,谁也不敢在这个时候上去找不自在。

易君如顿了一下,继续道,“袁掷不是自杀,也不是被人杀害,只是在死之前受了点刑,根本不致命,着实蹊跷。我隐约听人议论说,袁掷并没有谋反,只是当了别人的替罪羊,而当初行刑的李大人便是那幕后黑手的同谋。”

崔凝道,“莫不是袁凭等人也知晓此事,才去截杀李大人,想从他口中得知真凶是谁?”

“若当真如此,李大人怕是枉做了一回好人。”魏潜慢慢将避火纸卷起,“走吧,三日之限也要到了。”

易君如与崔凝面面相觑,落后几步跟着去了狱中。

监察司大牢本就只是个暂时关押犯人之处,平常大都是空荡荡的,此刻却关了好些人,甚至为此新添了十来个狱卒。

魏潜在堂中坐下之后,便吩咐道,“将犯人随便压过来四个。”

除了袁凭以外,魏潜还是头一次见到其他涉案人,因此在开口之前,先细细将四人打量了一遍。

这些人都是正当青壮年,五年前想必正是意气风发的好时候。

“你们,是袁掷的亲信还是受过他的恩惠?”

他一开口便让一干人惊住了。他们以为事情过去五年,不至于这么快就被挖出来,这些天咬紧牙关想将事情拖一拖,再寻个机会对一对供词,把袁凭摘出去,谁料监察司这次动作竟然这么快!

“哦,这也不甚重要。”魏潜将卷宗搁下,目光在十个人的身上掠过,最后落在其中一名最年长的人身上,“重要的是,你们枉杀了一个人。”

魏潜余光看见其余的人皆目露愤然,只有这人丝毫不受影响,便盯着他道,“李大人平生孑然一身,孤僻乖张,无善心,无恶心,唯独最好义气,只有袁统领这般汉子能令他动容。”

“本官不能确定他背后是否投靠了某个人,但有一件事情,本官能够斩钉截铁的告诉你们,袁掷并非死于逼供,也不是被人灭口。”

被魏潜盯着的那个人面色微动,似乎想要质问,但生生忍住了。

“这满大唐,若说谁最擅长用刑,定非李大人莫属!他若是不想让谁死于重刑,那人便绝不会死。至于杀人灭口更是无稽之谈!案子已结,行刑日子已定,谁吃饱了撑得慌竟在行刑前一两个时辰将犯人杀死?”

魏潜说罢,又淡淡补充一句,“他死的如此及时,倒免得受一场凌迟。”

只要不傻,谁都能听懂他话里的意思——李昴敬他袁掷是个好汉,让他死了个痛快,免活着受极刑之辱。

若真是如此,李昴还算是袁掷的恩人。

易君如为不可查的瞄了魏潜一眼,心里琢磨他这话到底是编的还是有什么确凿证据?

魏潜一番话,在易君如听来并不是没有破绽,那袁掷即使已经定了罪,只要他不死,随时可能翻案,毕竟这世上又有几个人能抗住凌迟之痛?如果他真是只替罪羊,那幕后之人难免不会担忧他熬不过凌迟,张口把真相给抖出来,事到临头杀人灭口也说得过去…

然而易君如根本料不到,这番话在袁掷的亲信耳中竟是没有多大漏洞,因为他们绝不相信自家主子会屈服于区区皮肉之苦。再者,这些人的心思也远比不得易君如缜密。

魏潜看见他们暗藏于眼中的挣扎痛苦,循循善诱,“所以说,你们是知道袁掷有冤情才动手杀人?”

他们信他的话,也从侧面证明,袁掷有可能确实遭受不白之冤,并且丝毫不知道谋反的内情,只是平白给人推出来顶了罪。

“您可是魏长渊大人?”那名年长者总算开口说了第一句话。

魏潜答道,“正是。”

“草民孙尺,素来听闻大人公正无私,倘若草民真有冤情,大人定会受理否?”他希冀的望着魏潜,心里清清楚楚的知道,这一次不管魏潜答不答应,他们都逃不掉了,再拖下去也不过是早晚的事。

魏潜微微抿唇。

易君如满面着急的看向他,眼见着那薄唇微松旦要开口,连忙躬身道,“大人,此事…”

第241章 麻烦

“本官答应你,凡有冤情,必追查到底!”

崔凝见易君如一脸万事皆休的神情,不禁偷偷拉了拉他的衣袖。乐-文-易君如退后一小步,抬手在她背后写了四个字——太子、幽禁。

她先是不明白,等反应过来之后,额头唰的冒出一层冷汗。

袁掷死后,太子被圈禁于东宫,不知情者只道太子越来越孤僻,从不离开东宫半步,却不知他只是不得已。莫管太子究竟缘何被幽禁,这都是触碰不得的禁忌。

往大了里说,有可能是谋反,往小了里说,这是人家娘俩不对付,谁插手谁没好果子吃。

人人都避之不及,偏五哥要上赶子的凑过去,崔凝脑海中不禁冒出那天晚上崔况说过的话“朝堂尔虞我诈,哪一件不是生死攸关,你觉着自己那点事儿是连累,没准他觉得可刺激了呢”。她看着那冷峻的侧脸,心想,敢情五哥果然喜欢干这么刺激的事儿?

真是一语成谶,不去坐观星台,着实白瞎他崔况一张嘴了!

有了魏潜的承诺,那帮凶犯交代的倒是痛快,只是虽然九个人一致承认杀人,却不承认袁凭也参与其中。

魏潜分作两拨审问,他们根本没有时间串通供词,护旧主血脉的这份忠心令人动容,只可惜都是白费。倒不是魏潜铁石心肠,只是在之前审问袁凭的时候,他早已经将自己暴露了,当时监察司那么多人在场,供词白纸黑字的记着,凭谁也改不了。

据孙尺交代,他们本没有打算杀李昴,只是想将他抓住,逼问出当年谋反案的内情,可是没有人料到李昴竟然有些功夫,一照面就进行激烈的反击。

李昴这人武功不算好,但因常年浸淫刑术,比任何人都明白人体的脆弱之处,也最会找人弱点,再加上心狠,自然难对付的很。

甫一交手,孙尺等人竟然没有占到任何便宜,还让他从家里跑了出去。

正如魏潜所料,李昴每日步履匆匆,竟然没有发现原来的巷子已经被堵死,也不过是耽误几息的时间,孙尺便带人把他逼入了死巷,此时再想翻墙已经来不及。

进了监察司大牢的人,不是个个都有罪,李昴严刑逼供得罪的人不知凡几,也不是头一回被人追杀了。他被堵进巷子里的时候,头脑越发清晰,自然看出这十个人虽然来势汹汹,但似乎并没有打算取他性命,便主动开口问询。

孙尺自然要确认自己有没有冤枉人,因此开口的第一句便问,“五年前袁掷袁将军是不是你杀的!”

李昴有生之年动恻隐之心的次数寥寥可数,自然记的十分清楚。他这人,做过的事情绝不会否认,也不会多向谁解释什么,于是当下就干干脆脆的认了。

那袁凭一听,顿时目眦欲裂,冲上去便欲手刃仇人。

当时双方距离还不到一丈,只一个眨眼,他的刀便劈向李昴头顶,李昴反应飞快,抬剑架住攻势之后,一脚将其踹飞。

其他人一见小主子受伤,李昴又供认不讳,也被激起血性,双方就这么在窄窄的巷子里厮杀起来。

一对十,结果显而易见。

在他们的供词里,只有当晚发生的事情,至于如何谋划,是否还有其他同谋,却只字不提。魏潜也没有问,因为到现在为止光靠推测便能找出从犯。

事发当晚,兵马司刚刚换防,他们挑那天晚上行动摆明是有人大开方便之门,以保证有足够的时间行事,而这个人,便是那晚负责廿朝巷附近巡逻的队正梁超。兵马司巡逻并不是在坊间胡乱走,而是有几个固定的路线,梁超能决定当晚按照哪一个路线行走,也能控制巡逻进行的速度。若非事发,谁也不会发觉他的配合。

而那两把被藏起来的凶器,是梁超同谋的令一佐证。

当时李昴突然放出信号,一众人急退,袁凭慌乱之中把兵器丢在巷子里,他们根本没有时间去取回。

梁超带人进入巷子,发现兵器之后立刻将其捡起,藏于一侧,寻机会处理的时候,刀上的血滴在了身后那名兵卒的鞋面上。

梁超说当时没有人单独留在巷子内,他抛个兵器,根本不需要独处,只需要避开旁人的视线再制造出一点噪音掩饰住兵器落地的声音便成了。

至于他将两把兵器都藏起来,是因为他认出两把兵器皆属兵马司所有,机会稍纵即逝,他一时想不了那么多,便索性想法子瞒过所有人将两个都处理了。

而另外一个从犯,大概就是那个被梁超指使去找医者的巡兵。

在监察司赶到之前这段时间,他和所有人待在一起,没有时间去藏匿凶器,魏潜却是在灶膛里找到它们,这说明有人在他抛了凶器之后进行藏匿。最有可能做这件事的人,是那名半途离开的巡兵。

到此,案子算是结了,可是仍然有许多未解之谜。

李昴有件衣服凭空消失,既不是孙尺他们所为,那不见的衣服去了哪儿?还有,背景神秘的柳意娘当真与这件案子没有任何关系吗?

魏潜将衣服失踪作为案情疑点写在了卷宗里,而那柳意娘,除了李昴死前曾见过他,尸体盯着柳树,确实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证据证明与此案有干系,只能放了。

“五哥好像不高兴。”崔凝现如今已经能从他那张没有表情的脸上看出喜怒哀乐来了。

魏潜扬起嘴角,“没有,只是在想事情。”

崔凝撇撇嘴,转念问道,“五哥也把袁将军的冤情禀报圣上了,圣上并没有说什么,你还是要查吗?”

从孙尺的叙述之中,魏潜察觉到那个案子确实有内情,只是圣上听了他的话之后没有丝毫表示,显然是不想再翻出旧事,而他,要违逆圣意吗?

魏潜摸摸她的头发,“既然承诺了就必须去做。”

他声音很轻,仿佛在说一句真理般,从容而坚定。

“后悔了吗?”魏潜笑问她,“你觉得自己是个麻烦,不想拖累我,万万没有想过其实我才是个大麻烦吧?”

第242章 色令智昏

第242章

若非魏潜是这样的性子,也不会总往身上揽事,更不会在与崔凝相识未深的时候便决定帮她查案。

崔凝明白这些道理,觉得既庆幸又有些轻松,“不管五哥是不是麻烦,反正我不是怕事儿的人!五哥这样好的人,总不能平白教我得了。”

话说的直白极了,魏潜猝不及防的被塞了满嘴糖,甜得他耳朵根泛红。

“咳,案子结了,我带你出去玩半日。”他实在难以直视崔凝一双亮晶晶的双眼,只得微微别过头去。

魏潜情话的时候总是在心里掂量又掂量、琢磨又琢磨,然后再拿出浑身的勇气慎重的说上一回,可崔凝说这种话的时候随意又真诚,热情总是毫无预兆扑面而来,起初令他窘迫,而如今竟然只剩满心欢喜。

只有半日的时间,两人便换了常服驱马去了西市。

西市永远喧闹而拥挤,集市那边更是摩肩接踵。

魏潜有些迟疑,从前崔凝瘦瘦小小的,坐在他肩上,旁人瞧了只会莞尔,而如今她高高瘦瘦已经有了少女的身形,再坐着似乎有些不合适?

他还在兀自纠结的时候,崔凝已经欢呼一声冲进了人群。她在长安的时日不算短了,可真正出来玩耍的日子并不多,在师门出事之前,她可是日日都要去后山耍一会的皮猴子。

魏潜笑笑,正要快步跟上去,又见她嗷的一声又冲了回来,扯着他的衣袖激动的指着前方,“五哥你快看!”

魏潜抬眼瞧过去,正见一个魁梧的汉子肩膀上坐着个女子。那女子肌肤似雪,目深高鼻,一头黑缎似的头发半挽,却是个胡女。

“你也想坐着?”魏潜问。

魏潜身量颇高,这两年肩膀越发厚实,崔凝瞅着他的肩膀扭捏道,“五哥这几日也怪累的。”

这就是想坐了?

魏潜长臂一展,将人捞了起来。

崔凝麻溜的瞬时爬上了肩膀,俯首冲他嬉笑,“五哥你真应该上来看看,黑压压的全是人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