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桃每月买冰的花费不少,今年实在太热。纪韵搬来后,齐梓杰每日都让人送冰过来,只是纪韵身子虚,一般用得少,都让纪桃他们用了。

这样的情形下,京城外却渐渐地有灾情传来,今年一直干旱,虽不至于颗粒无收,却是减少了五成,有的地方甚至是只收了三成,朝中已经下旨减免赋税一半。却还是有衣衫褴褛的人往京城而来。

杨嬷嬷都说,买菜买米都贵了不少。

对于这个,纪桃也无奈,不过好在林天跃如今有俸禄,一家人吃喝还是够的。就是纪唯想要给纪桃银子都被她拒绝。

纪唯生养她一场,如今纪桃奉养他本就是应该,若是真过不下去自然可以收下。但是如今一家人日子好过,根本就不缺银子,纪唯的银子还是给他自己留着最好。

往京城来的灾民越来越多,不少人纷纷上书,请求皇上重视。

自然是要重视的,灾民本就是没法活下去才背井离乡,到京城时都已经饿了许久,京城这边若是一个没处理好,暴动都是可能的。

很快,皇上下旨,守城的士兵务必善待灾民,城外还专门设立了救灾的棚子,以供外来的灾民住下,可是人越来越多,也不知还有多少人还在赶来的路上。

回京述职的纪钧,就被皇上一道旨意打发去了郓城,命他在那里也设立救灾棚。

而齐梓杰他爹齐栎就在更远一些润城,两道防线下来,到京城来的人果然少了许多。

京城短短时日,运出的钱粮不计其数。

但是这些都没解决根本问题,若是一直不下雨,这些人就一直没法回乡,那么京城这边就得一直这么养着这些人。

第一百零二章 三更

国库再充裕,也有用完的那天,再说当今皇上,登上皇位二十多年来,只除了每年必要的检修,就只当初大修过慈宁宫一次,从未认真修建过宫殿。

在景泰帝时让人羡慕的工部,如今已经成了六部之中最没落的了。

户部尚书冯远山被发配罄城后,由原来的户部侍郎暂代,却也只是暂代而已,一应事物全部都要上报,也就是说,如今的户部其实是捏在当今手中的。

再舍不得,粮食和银子还是运了出去。

九月过了一半,天气还是炎热,较前两个月虽凉快了些,却还是一滴雨都没下。京城里冰的价格已经飙升了两倍,纪桃已经不买冰了。

这样的情形下,有人上书请求皇上请道长祈福求雨。惹得皇上大怒,当场就将人关了起来。

且不说皇上信不信道士,若是皇上设了祭台求雨,没有求下雨来,当下本就是多事之秋,有心人一煽动,□□就在眼前。

当然了,若是皇上相信就又是不同,若是真的求下雨来,那上书的人可就是立了大功。

纪桃听林天跃说起这个的时候,不由得感叹道:“果然是用命在拼前程。”

林天跃躺在床上,伸手揽着她的腰,“皇上不会将他如何的。认真说起来,李大人也是忧国忧民而已,虽然用错了方法,却可以原谅的。”

纪桃想想也对,不能因为这个就砍人啊。

林天跃捏捏她的腰,笑道:“能够考上进士的,又有谁是傻子?”

又皱眉,“你都瘦了。”

纪桃失笑,生了孩子快半年了,再不瘦下来,往后大概也不能瘦了。

纪桃也捏了捏林天跃的腰,惹得他呼吸急促了些,“你也瘦了。”

纪桃知道,林天跃嘴上没说,心里却还是担心城外的灾民的,常常夜里睡不着。

只要是有些良知的人,都不会无动于衷,京城里甚至有些官员家眷派人每日在城外施粥,却远远不够的,灾民实在太多了。

不过,京城里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外面到底有多少灾民,也少有人特意去看,多数人都只感叹米价菜价越来越贵,尤其是青菜之类,价格翻了一倍不止。

某日柳氏偶然间听到杨嬷嬷说菜价后,和田氏两人商量一番后,在院子里开了一块地种菜。

井里的水虽然下降许多,但是一家人还是够用的,柳氏和田氏两人换着给菜地浇水,青菜半个多月就长出来了,绿油油的,很是喜人。

两人还挺高兴,兴致也高昂,觉得自己种出的菜比外面买的好吃,还省了银子,问过纪桃后又开了一块。院子里都不能看了,别人家都是修剪好的花草,林家的就是一片片菜地,倒也别致。

还别说,还真有人跟着学,譬如吴氏,就是第一个回家开菜地的。

别人怎么想纪桃不管,反正她觉得无所谓,只要柳氏和田氏觉得舒心就成,本就是自己家,只要不过分,怎么弄都行。再说他们一年年过去,皱纹越来越深,纪唯的头上甚至隐隐有了白发,纪桃觉得心酸之余,更想要让他们过得舒心。

林天跃白日不怎么在家,对于院子变成了菜地,并没有异议,他的某些想法和纪桃差不多,老人嘛,只要不过分,随便折腾。

如今轩儿已经五个月,长出了两颗门牙,纪唯每日笑呵呵的抱着在院子里闲逛,轩儿也最是喜欢这个。

认真说起来,这么一家人里面,轩儿最喜欢的,其实还是林天跃,大概真的天生是父子,一屋子人,轩儿最先看到的,一定是他爹。

林天跃对于轩儿原先无牙现在露出两颗门牙的笑容毫无抵抗力,轩儿在林天跃怀里,完全是为所欲为,就算是伸手拔头发,林天跃也能笑呵呵的面不改色。

纪桃有时候发愁,这么下去,日后轩儿大些,大概得慈父严母了。

夜里轩儿睡着了,纪桃说起这个时,责备道:“别太惯着,万一习惯了,日后别想他孝顺你。”

林天跃伸手抱住纪桃,低笑道:“他还小,等他大些再教,你看他现在小手小脚的皮肤嫩成那样,轻轻碰到都要红一片,怎么教?”

纪桃冷哼,“只有你知道疼儿子,日后我就是恶人,你就是好人了?”

林天跃忍不住笑,哄道:“放心,日后我是恶人,你是慈母。”

屋子里两人低低的说话声,不时夹杂着几声低笑 ,显得格外温馨宁静。

又一日,纪桃在院子里和纪韵闲聊时,敲门声响起,纪桃过去开门,门口站着的,居然是冯婉芙和杨大成。

自从那次冯婉芙拿了几瓶药膏走后,纪桃再没有见过她。

“桃儿,付大夫在吗?”杨大成勉强笑道。

纪桃点头,“我去给你们唤。”

这番话就是没有让他们进门的意思了。

纪唯抱着孩 子从树下转了出来,被杨大成一眼看到,欢喜道:“纪叔。”

纪桃自然听到了,头也没回。说起来杨大成若不是听冯婉芙吩咐,本身的性子并不坏,要不然当初纪唯也不会偏偏选中了他。

“大成?”纪唯颇为讶异。

虽然讶异,纪唯却并没有让他们进门的意思,付大夫被杨大成和冯婉芙关了一个月的事情,纪桃早已给他们说过,其实主要是说给纪唯听。就怕他照顾杨大成习惯了,哪日又伸手帮忙。

付大夫很快出来,冯婉芙付了银子,付大夫给了几瓶药膏,道:“这些用完,应该差不多了。”

这话的意思就是往后不卖给他们了。

说起来付大夫本就是看着孩子小,又实在可怜才愿意卖给他们药,要不然就凭这俩人关他一个月,不告官都是看在同乡的情分上了。

闻言,冯婉芙忙道:“我们有银子,想要多买一些。”

付大夫挥挥手,“没有了,这个药膏难得,你们也不是不知道,省着点用这些足够了。”

杨大成显然认了命,只冯婉芙不甘心,看向纪唯,道:“纪叔……”

她才一开口,纪唯抱着孩子就又转去了那边的菜地,显然是不想理会他们了。

“韵姐姐。”冯婉芙突然看到屋子里出来的纪韵,喜道。

纪韵看了她一眼,想了半晌才恍然,“你是那个冯姑娘,你怎么在这里?”

又笑问,“你回家了?”问完了又觉得不对,冯远山贪赃枉法被发配一事,她还是知道的。

冯婉芙不答,只笑道:“韵姐姐,当初多谢你们兄妹愿意带我们一程,不知你可愿意去我家做客,我保证好好招待你。”

纪韵本来还想要寒暄几句,往门口走了几步,突然发现不对,这人和纪桃是同乡,如今纪桃却没有让他们进门。

纪韵的眼神往门口的几人面上一扫,心下虽然疑惑,面上的笑容却冷淡了许多,“我最近身子不适,不好去别人家拜访的。”

算是拒绝了。

冯婉芙也不生气,只道:“往后若是有机会,韵姐姐可要让我好好谢谢你。”

纪韵随意应了,冯婉芙见事不可为,也只好放弃。

送走了他们,纪桃关上门,付大夫道:“日后他们上门,一截药也不要给他们。”

语气里带着些赌气的味道,说完就进了门。

纪韵诧异,实在是付大夫性子冷淡,除了对纪桃一家人,对别人都少有情绪,如今看他的模样,似乎极为厌恶杨大成夫妻。

她想了想,靠近纪桃,低声道:“桃儿,到底怎么回事,你告诉我,免得我到时候得罪了付大夫都不知道。”

纪桃将事情挑挑捡捡说了,末了道:“若不是她那个庶子哥哥机缘巧合之下告诉我消息,只怕付大夫现在还被关在那黑漆漆的小屋子里。”

纪韵咋舌,“这个,足以让他们进大狱了。”

纪桃无奈,“师父那么怕麻烦,他才不乐意费尽心思送他们进去,再说,有了这个把柄在,日后这俩人也不敢放肆胡来。”

看到纪唯抱着轩儿转出来,纪桃笑吟吟问:“爹,你不帮他们了?”

若是往常的纪唯,早已招呼他们进了门。

纪唯瞪了纪桃一眼,“他们再怎么样都是外人,无论何时,都不能为了外人委屈自家人。”

正在进门的付大夫脚下一顿,随即恢复,抬步进门时,脚下轻快了许多。

纪唯这番话,分明就是将付大夫也当做了家人了。

又过几日,城外的情形并没有好一些,这一日纪桃给纪韵施针,收针时纪韵突然道:“桃儿,我打算去城外施粥。”

这个倒是不奇怪,毕竟不管是纪府还是齐府,甚至是纪韵的外祖家太傅府,都不是一般人家,去城外施粥本就是平常。

纪桃慢慢收针,全部收完了才道,“你得注意安全。”

纪韵坐起身,伸手抚上小腹,“兴许老天爷看我心善,愿意给我一个孩子呢。”

“桃儿,当下女子若是没有生孩子,很难有地位的,就在在夫家,也是不得人尊重的。”

纪桃沉默听着,确实是如此,柯家并不富裕都要花银子纳妾生孩子,更何况齐家这样的大家族,纪韵的身子不好,齐家那边等一两年可以,日子久了,肯定是不行的。

“昨日我回去,发现那女人居然有孕了。”纪韵说到这里,冷笑道:“瞒得倒是好,都足有四个月了。难怪她要铤而走险给我下药,笃定了有肚子里的孩子,爹不会将她如何,只会轻拿轻放。”

“也是因为有了身孕,才打起了我们的主意。”

说到这里,纪韵冷笑,“要不是爹现在不在京城,娘早已问上了门。”

第一百零三章

纪桃闻言,皱眉道:“就算是她有孕,她出手打掉的可是齐家的长孙,说起来她这样就是惑乱家族的人,如何能如此轻易放过?”

纪韵叹口气,谁说不是呢。说句难听的,休了都是可以的,理由都是现成的,毒害齐家子嗣。

要说不满,最不满的就是纪韵了,这其中最受伤的就是她。孩子没了,身子亏了,眼看着夫君都要分出去给人。

对齐家来说,其实也是个不少的打击。

齐家长孙没了 ,就算是不是长孙,只是嫡长女,当下人对嫡女的看重不次于嫡子,更何况是长女,对整个家族的女子影响深远,是不能随意对待的。

“我不知道 。”纪韵说起这个,心底对齐梓杰和从小待她如亲女的齐栎也很不满。

纪桃叹气,看纪韵自己都摸不清楚,她一个外人更不好说。看齐梓杰待纪韵那么上心,应该不会让她委屈才对。

“这其中是不是有什么事情是你不知道的?”纪桃好奇。

实在是此事不同寻常。

就算是纪韵她娘低嫁,也不敢干出这种来,纪钧的庶女庶子一样没少。

纪韵沉思片刻,摇头道:“并没有什么不同。”

想了想又怒道:“我是不会对孩子出手,要不然我早就……”

是啊,纪韵身份不低,和齐梓杰可以说是门当户对,两人之间又有情意,若是真的动手,纪桃看齐梓杰对纪韵那么上心的模样,大概他真的说不准会对继母出手。

纪桃拍拍她的手。

纪韵和她一样,有着某些底线,其中就是不会对孩子出手。

付大夫也是一样,哪怕恨冯婉芙和杨大成囚禁他,却因为孩子受伤,还是忍不住出手帮忙。

反正目前为止,纪桃从古棋镇出来一路到了京城,根本就没有发现比付大夫祛疤效果还要好的药。

认真说起来,他们这样的人容易吃亏,且还不得不咽下去。

“桃儿,你陪我一起去吧。”纪韵突然道。

纪桃愣了下才反应过来纪韵说的大概是让她和她施粥。

“好啊。”纪桃一口答应,想了想又道:“既然是我们俩一起,就不能让你一个人出银子,我也拿些银子买米。”

“不必,我不缺你这些。”纪韵不假思索的拒绝。

纪桃想了想,笑道:“那我就给他们煎一桶药,有病治病,没病防身。”

纪韵私以为,纪桃本就是大夫,有些药汤根本就不费什么银子。

“那就这么说定了。”

纪韵办事,还是很快的,只两日就告知纪桃,她们的棚子搭好了,米也送到了,锅灶都弄好了,就等着两人去。

纪桃以为,纪韵说的施粥,大概是如传说中的那些大家闺秀和贵夫人一样,亲自给灾民打粥,她本还不想来。

万万没想到施粥就只是施粥,她们俩人坐在后面专门搭起的小间里,只指挥婆子干活就是了。

外面早就有消息给这些灾民,还未到时辰就挤得满满当当。

纪桃偶然看到,外面沸沸扬扬吵成一团的聪场面,担忧道:“这么多人,不会出事……”

纪韵忙打断她,“别胡说,家家都是如此,不会有事的。”

纪桃也只好按捺住,她熬过来的药汤,大多数人都还是给面子打一碗的,不过纪桃看到有人倒掉了,并不甚重视。

倒掉也罢,纪桃也不强求所有人都相信她,老实的将苦药喝下去。

纪韵施粥之事,并不算稀奇,不是她一个人施粥,也不是她最开始施粥,倒是纪桃的药汤颇为稀奇,城内外只此一家,后来虽有人效仿,却还是纪桃这边喝得人最多。有的人喝了以后,觉得夜里没那么冷 ,白日又过来喝,倒掉药汤的人也渐渐地少了。

虽然本就不多。

到了十月,天气似乎一下子就凉了下来,城内外的众人很快就察觉到了寒冷。

这期间,纪桃经常和纪韵一起去齐家,偶然见到过那肯对齐家长媳下手的人,见她丝毫不觉得心虚之类,对着纪桃也骄矜得不行。

纪桃根本就不理会她,对于这个比纪韵年纪还要小的齐夫人,只当她是熟悉的陌生人。如今齐栎不在,忙着赈灾,纪韵也并不理会她,只当她是陌生人。

在城外施粥,她们俩也不是每日都去的,只是经常去,若是不去,纪桃也会熬几桶药汤,纪韵的人会过来拉。

天气越冷,纪桃的药汤倒是被众人当成了驱寒的姜汤,里面本也是有姜的。

日子渐渐地冷了,却还是滴雨未落,城内外的灾民却坐不住了。

与此同时,宫中的景元帝也坐不住了,许多人纷纷上书,请求皇上为百姓祈福。

景 元帝到底还是答应了,如今润城和郓城的棚子住得满满当当,更多的人还往京城里涌来,每日花费钱粮无数。就算是如此,百姓却看不到丝毫希望。

只要不下雨,天下人的心中都是虚的。

景元帝为百姓祈福,浩浩荡荡到了京城外的御龙山,当日风和日丽,一点不像是秋日的天气。

说来也怪,就在皇上祈福的当夜,淅淅沥沥的下起雨来。

众人松了一口气,百姓对于皇室更加信服。先前干旱,不是没有人祈福,城内外大大小小的道观,还有佛寺,尼姑庵,甚至是观音庙,都被不少人虔诚拜过,根本就一点用没有。井里的水还是一日日干了下去。

钦天监给皇上算的日子,居然当日就求下了雨来,这朝中有心人的煽动下,百姓之间无不认为,皇上是真龙天子,他的要求真的能传到九重天之上。

但是这口气却松得太早。

本来灾民都打算着收拾包袱回家,却发现这雨,停不下来了。

淅淅沥沥的秋雨,渐渐地变成了大雨,两三日之后变成了暴雨,汇聚成了洪水,从山上流了下来。京城内外顿时开始整治沟渠,好在平日里就挖得多,倒是没有被淹。

这样的情形下,纪桃已经好几日没有去城外了,天气开始冷,她得留在家中照看轩儿。

天气冷热变幻,纪桃也怕轩儿着凉,柳氏和田氏她们年纪大了,别说将轩儿丢给她们照顾,就是对柳氏和田氏,包括纪唯,纪桃都得仔细照看着。

纪韵去没去,纪桃也不知,不过药汤每日都有人过来拉去,照常发放。既然这边有人来,就代表那纪韵那边的粥,就一定是正常的。

就是这样的情形下,齐府的下人却冒着大雨来了林家小院,三个多月过去,纪韵如今也不需要每日都针灸,隔个两三日才针灸一回,尤其最近纪桃忙乱,她已经好几日不曾见过纪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