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则对徐明辉的“幡然悔悟”依然一无所察。

他今天休假,去了章有去年刚落户在S省的公司,他有一个新项目要和章有谈一谈。

作者有话要说:

小陆:以德服人!

第一百三十五章 医不叩门

章有离开首都后也没闲着, 和S省这边合作了一个重要项目, 目前项目处于收尾阶段,正在考虑适合的新活。

朋友之间也不能直接拉人来干活, 陆则这次材料准备得很齐备。

这个项目不是临时起意,是早年被郭教授推荐参与过的神经义肢研究。

目前国内的断肢再植手术已经十分成熟, 一般断肢问题都能保住, 只是还是有不少保不住肢体需要截肢的情况。

陆则以前参与过跨过神经义肢研究项目, 只是对现有的神经义肢不是很满意。

众所周知,截肢的人会出现“幻痛”情况。人在失去本应存在的肢体后总感觉它依然在原处,当患者意识到自己已经永远失去他之后会承受身体与精神的双重折磨。

上次和章有他们合作完成手术机器人的研发和测试时,陆则就有了不少新想法,这段时间他把这些想法整理好了,准备试试拉章有入伙。

章有带着包括侯志洲在内的核心团队认真听陆则的展示。

哪怕现在的计算机技术已经非常成熟, 人体依然是一台最复杂、最精细的机器,简简单单一个触觉就有千千万万个神经元共同处理。

想要降低“幻痛”,在增强义肢灵活度之外的研究重点是如何“恢复”义肢的触觉。

这过程需要计算机技术进行反复分析、反复验证, 研究出肢体在进行相关活动时能够及所进行的神经活动, 从而在义肢上嵌入相关功能。

这就是融合“生物-计算机”的脑机接口技术。

顺着这个方向研究下去,能够发展的领域非常多, 但饭要一口一口地吃、路要一步一步地走, 不能急于求成。光是神经义肢的研究, 他们也得耗费大量精力、大量资金才有可能取得令人满意的进展。

即使能成功改进解读大脑信号的算法,要投入生产也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得继续拉材料学、工程学等等数理化人才的加入。

陆则现在就是光杆司令, 手里能用的人就只有实验室那批人,他准备先把章有拿下,接下来再去首都一趟,挖点人才回来。

至于本省人才,那当然是随要随挖、要多少挖多少,毕竟他有个院长老师来着。

陆则给章有团队展示完项目内容,轻松解答了章有的提问,成功拉到第一批项目成员。

陆则离开没多久,章有接到家里的电话,说是有人托家里让他加入某个研发项目。

“你在S省可没这样的机会,当初我就让你别任性。”

章父对章有的选择很不满意。以前章有虽然不怎么说话,也不在家里住,但参与的项目大多是国家支持的类型,说出去很有面子,不像现在在地方上混,简直越混越回去了!

章父说:“我已经答应下来了,你赶紧买机票回来进项目组。”

“我有自己的安排。”章有冷淡地回答,“我不会回去了,请不要再擅自帮我答应什么事。”

“你这是什么态度?”章父怒道,“我都答应了,你不回来我的脸往哪搁?”

“你答应的,你自己去好了。”章有淡淡地说完,直接挂了电话。

别说他已经答应陆则在前,就算他没答应也不会考虑回去。

另一边,章父没想到章有敢挂自己电话,看着手机吹胡子瞪眼。

章有自己没什么本事,早年特别招母亲疼,后来章有这个儿子又崭露头角,日子混得很轻松,没遇到过什么挫折,平时一直把面子看得比天大。

什么时候章有这儿子敢这么对他了?!

章父气得不行,回到家见章母带着小儿子要出门,不由问:“这是要去哪?”

“带小安去相亲。”章母说,“上次那个小安没看上,你不是说章有要回来吗?不如给他们牵个线。”

自从找回小儿子,章母提起大儿子时也不难受了,只是觉得亏欠小儿子太多,有好对象还是想着先介绍给小儿子。

小儿子没看上,给大儿子也行,都是知根知底门当户对的。

章父冷哼:“他说不回来。”

章母皱着眉:“怎么不回来?”

章父说:“翅膀硬了,不把我这个父亲看在眼里了,真是白瞎了章家养他这么大。”

章母也觉得大儿子不识好歹,那么好的项目,别人想进还进不了,家里给他争取来机会他居然不去。

夫妻俩一致决定冷着章有,再不管他了。

*

陆则不知道自己不小心挑破了章有父子间的虚假平和。

章有这边敲定了,他立刻飞了趟首都,先去约上裴舒窈,随后逐个拜访熟识的教授。

拜访意图很简单:挖人。

我这项目缺点人,您能给介绍几个不?

对陆则和裴舒窈这两个选专业时“叛变”的家伙,许多人心情都很复杂。

要他们来搞他们专业的时候他们不来,现在觉得缺这方面的人才了又来伸手要,世上哪有这么便宜的事?

“要多少人?”老教授绷着脸听完陆则的介绍,开口问。

就这样,陆则暗中从首都撬了一波墙角,甚至还忙里偷闲和裴舒窈去看了个电影。

电影是以《黄台瓜辞》为背景的故事。

《黄台瓜辞》相传是武则天次子李贤所写,写的是“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尚自可,摘绝抱蔓归”,暗喻武则天不该将儿子们赶尽杀绝。

故事的主角却不是李贤,而是唐中宗李显,他是历史上一个传奇人物:他爹是皇帝,他妈是皇帝,他自己是皇帝,他弟是皇帝,他儿子也还是皇帝。

相比他这传奇经历,他本人表现比较普通,在电影里也像个旁观者。一开始他和兄长李贤在斗鸡,兄长的幕僚、身为“唐初四杰”之一的王勃写了首《檄英王鸡》助兴,惹得武则天大发雷霆,认为王勃挑动兄弟相争,把王勃驱逐出府……

这样一个并不平静的开端,预示着接下来可能会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权力角逐。

整个电影从李显的角度见证了唐高宗驾崩、武则天改旗易帜的那段历史,演员大多是老戏骨,年轻一辈演技也过得去,整个电影拍得很不错。

陆则看完发现能挑的刺不是很多,都是些无关痛痒的小问题,全程很少有出戏的地方。

他正准备和裴舒窈讨论讨论,却眼尖地在片尾的“艺术指导”一栏看到个熟悉的名字。

不是裴舒窈又是谁。

走出电影院,陆则才和裴舒窈说起自己的发现:“怪不得你选这个电影。”

剧情怎么样不说,至少场景和服饰还原得很好,有闪着光的小情小爱,也有震撼人心的大场面。

作为一部踏踏实实讲故事的历史电影,它其实有些偏离目前的大众口味,不过全程电影院里都有笑有泪,出来后不少小情侣或小家庭都在讨论电影内容。

如果说这个电影是想要展现大唐风华以及塑造一个有血有肉的一代女帝,那无疑是成功的,导演轻轻松松把人带进了那段风起云涌的历史里面。

两个人边聊着电影边牵着手往外走,准备到地铁站分别。

陆则飞过来挖完人,还得连夜飞回去,赶着上明天的早班。

论文已经在《生命》那边刊出,裴正德那边打的申请自然也通过了,现在他只要顺利结束实习、通过考试就可以拿到几个证。

越是临近实习结束,越是要有始有终好好干。

陆则和裴舒窈说了说接下来的安排,因为要把别人三年的内容压缩到这短短两三个月里面,哪怕是他也得认真准备,免得到时丢了裴正德的脸。

两个人经过一家商场时,一个年轻女人推着婴儿车从商场里走出来,婴儿车旁挂着逛超市买来的大包小包。

陆则扫了眼婴儿车里躺着的小孩,忽然顿住脚步。

那小孩还不到半岁,原本该舒舒服服裹在襁褓里,陆则看过去时他却忽然屈曲起来,全身出现抽搐症状。

小孩妈妈把手握着婴儿车,正在和人通话:“今晚又有应酬?好吧,那我不做你的饭了。”因为正在打电话的原因,小孩妈妈并没有注意到小孩的异状。

通话结束后,小孩妈妈推着孩子准备回家。

陆则和裴舒窈对视一眼,松开交握的手上前拦下小孩妈妈说:“您好,我是个实习医生,有件事想和您说。”

小孩妈妈一愣,见陆则长相俊秀,气质清正,不像是骗子或坏人,不由问:“什么事?”

陆则说:“我刚才注意到您的孩子有抽搐症状,不知道您有没有注意到他平时会偶发抽搐?就是四肢屈曲、上肢呈拥抱状。”

小孩妈妈有些茫然:“我没怎么注意这个,好像有看到过你说的情况。”哪怕还只是婴儿,小孩子也是不安份的,她父母和公婆都没空过来给他们带孩子,所以产假期间基本是她自己在家忙前忙后,没法时时刻刻盯着孩子看。

陆则耐心地问:“一岁以内孩子应该每三个月去体检一次,你有带孩子去医院吧?”

小孩妈妈说:“有去,上次检查没什么事,只打了预防针。”

陆则说:“那他出现这种情况是最近的事?”

小孩妈妈认真回想了一下,点了点头。

她确实看到过一两次,但没怎么在意,觉得只是孩子在活动手脚。

陆则说:“您得及时带孩子去医院做个全面的检查,他这是在痉挛,可能是婴儿痉挛症,要是不及时治疗后果可能非常严重。”

小孩子的病非常难治,婴儿痉挛症也是其中之一,它的成因很不好找,一旦发作只能先用药物控制。要是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造成比较严重的脑损伤。

小孩妈妈是个新手妈妈,很多事都没经验,听完陆则的介绍脸色顿时有些白。

她和陆则道了谢,准备带着孩子回去放下东西就去医院。

陆则见她把话听进去了,没再做什么,和裴舒窈一起进了地铁站。

裴舒窈看完陆则拦下小孩妈妈的全程,感觉陆则这样可能有点危险。

裴舒窈侧头看着陆则:“以前不是讲究‘医不叩门’吗?”

不是所有人都乐意被人找上门说“你有病”或者“你小孩有病”的,要是遇上个脾气暴躁的说不定会抡起拳头打人。

“那小孩的妈妈看着不是暴脾气,是能听得进话的人。”要是换个人,他可能还是会提醒一句,但不会这么直接。陆则说,“病向浅中医,晚了更难治。都遇上了,总不能让那孩子继续受罪。”

裴舒窈听着陆则一本正经的解释,点了点头,避开人群往陆则脸颊上亲了一下。

“再见。”裴舒窈说。

“再见。”陆则也说。

两个人登上反方向的地铁。

陆则抬起头往对面看去,看到裴舒窈站在地铁里朝他笑。

陆则想起他们还没交往的时候,似乎也曾有过这样一幕。

当时他没反应过来,忘了回她一个笑。

陆则在车门关上时朝着对面露出笑脸。

作者有话要说:

小陆:发现问题不说是不可能的,必须得说出来才舒坦!

这章写到王勃,就想起一篇叫《闲唐》的文,文里的小王爷也曾经和唐初四杰一起玩耍!李贤和李显兄弟俩爱玩斗鸡,李二陛下和小王爷兄弟俩也爱玩斗鸡!非常好看!小陆没更新的时候,大家可以去看一看。

注:《黄台瓜辞》相关参考百度百科,脑机接口技术、婴儿痉挛症相关参考百度内容

第一三六章 领证

比起陆则第一次带实验室成员研究心肌再生项目时的悄寂无声, 这次陆则北上挖人引起了不少人关注。

在没有出成果之前,很少人会把自己的研究方向到处嚷嚷。

面对各方询问, 陆则都一本正经地挡了回去, 在毕业季到来之前先全力备考以及协助卫氏药业进行心肌再生药物的全面研发。

转眼到了毕业季, 陆则为期将近一年的轮转学习结束了。

和其他毕业生不同, 陆则要跟着不同阶段的学生完成所有考试,一次性结束学业阶段。

在陆则考试结束时, 省中医协会那边发来邀请,也要他进行一场特殊的考试。

英年早秃的协会会长姓孔, 才五十出头,脑门已经光溜溜的。这也有个好处, 他秃得非常均匀,戴假发时完全不会露出自己的头发,方便得很。

孔会长在陆则那篇论文的鸣谢名单那里看到了不少中医相关的人员, 也在陆则选择的药材原料之中找到几种中医治疗心梗的常用药,这药应该有他们中医协会的一份荣耀。

可惜公众并没有关注这个, 公众大部分都只关注到过分年轻的陆则。

现在学校还给陆则“开后门”。

西医那边都来个特殊人才特殊对待,中医怎么就不可以?

孔会长和江老聊过, 目前来说陆则诊断和开方都非常准确, 他没有太多可以教陆则的东西, 这大半年来只带着陆则积攒点经验。

比起江老这个老师来他可能还有不足的地方, 但是和一般医生比起来,他明显已经远远超过及格线。

“小陆啊,我是中医协会的孔会长, 我们见过的。”孔会长直接给陆则打电话。

陆则拜了江老为师后,孔会长也去拜访过江老,只是每次都不怎么受欢迎。后来前两任出事之后,孔会长又登门了几次,其中两次见到了陆则。

这个年轻人的精力旺盛到令人羡慕,一般人光是学一样就足够筋疲力尽了,他却轻松平衡好各方面的时间,实习做得好,中医学得好,科研也没落下。

就是不睡觉也做不成这么多事啊!

后生可畏啊。

事实上孔会长不知道的是,陆则确实有不眠不休的本领,他在药庐里短暂停留就可以消除疲劳,长久在里面读书更是能很好地滋养筋骨。

等灵泉开启,药庐可以支撑更多人的存在,他肯定可以把裴舒窈也一起带进去。

那样的话,他就不算偷跑了。

陆则在心里琢磨着,面上还是礼貌地回应:“孔会长有事吗?”

孔会长开门见山地说:“是这样的,你什么时候有空过来协会一趟,我有件很重要的事和你商量。”

陆则试考完了,项目人员还没到齐,暂时来说还是有空的。他说:“现在就有空。”

孔会长是个很能来事的人,做事很圆滑,本领不算特别大,但为人还算不错,比起前两任来说算是个挺好的会长。

江老以前和协会撕破脸,现在也不怎么到协会去,不过经过孔会长孜孜不倦地登门骚扰,江老态度已经有所松动,有什么事自己虽然还是不过去,但却会让陆则跑个腿。

陆则虽然不知道孔会长说的“很重要的事”是什么,还是开车直接去了中医协会那边。

所谓的中医协会,其实是医协的中医师分会,办公地点不怎么宽敞,里面的设施也有些陈旧。

陆则敲门进了孔会长办公室,看到的是身穿深色Polo衫、脑门非常清凉的孔会长。他礼貌地喊:“孔会长好。”

孔会长已经站了起来,热情地上前招呼陆则坐下,拿出一份考核方案给陆则看:“小陆啊,是这样的,我和江老咨询过,你的水平完全可以出师了。虽然有明文规定学习年限,但你本身也有师承,即便你那位师父不方便出面,也不能抹杀你深厚的功底。所以,我们经过讨论决定给你安排一场特殊的考核,今年刚出的规定你知道吧,中西医可以双肩挑了,考完后你可以多个证傍身。”

陆则也知道这个新规定。

既然孔会长主动提出这个考核方案,陆则当然不会拒绝,一口答应下来。

两边达成共识,孔会长把日期敲定下来,让陆则离开。

陆则一走,孔会长马上忙碌起来。

这次虽然给陆则开了绿色通道,但孔会长腰杆挺得很直。

论基本知识,没谁比陆则扎实了,没见陆则都参与过中医项目吗?

论临床水平,有江老打包票,就江老那个倔脾气,要他帮学生造假比杀了他还难。

论科研水平,这个就更不用说了,一般在校生和年轻医生有哪个能和他比?

果然,孔会长通知“考官”们时,没有一个人提出异议。

所有人心里都是有私心的:学中医的好苗子本来就少,西医那边都拿博士学位抢人了,他们怎么能什么都不做?

不就给陆则发个证?

西医那边敢发,他们也敢发!

当然,前提是陆则能通过考核。

为此,一群中医学教授和协会成员聚在一起开了个会,共同决定这次特殊考核的“考题”。

六月底,陆则先参加了一轮笔试,以满分的成绩通过,下笔十分轻松自如,看得监考的教授回去在群里痛骂了自己学生一通。

至于骂学生的理由?没有理由,就是觉得好苗子没来到自己手上,心情郁闷。

第二天陆则被领去省中医院。

既然叫中医院,那当然是主攻中医的地方。省中医院在国内都是有名的,各地疑难杂症患者在多方求医无门之后都会找到这边来。

对于这种被人治到一半的病人,以前很多医生都不愿意治。

运气好的,可能是前面的人已经治得差不多了,接手的医生收个尾就好。

可要是运气差,遇上几经转手、越治越糟糕的病人,事情就麻烦了。

不过省中医院底气足,什么病人都愿意接手、什么病都愿意治一治。

陆则来到省中医院时引来不少人的关注,最初是小护士和年轻病患们,后来连中老年病患都开始往他身上瞄:能来中医院的哪个不是养生爱好者,《养生大讲堂》肯定会看,养生文章也绝对不会漏。

这两年每到逢年过节,陆则当初搞的保健品测评还会被翻出来转发呢!

养生话题的经久不衰,决定了陆则在公众间的知名度不会走低。

更何况最近陆则带人研发的心肌再生药物还引起了新一轮的热议。

人老了,心血管系统问题会越来越严重,心梗这个词是横亘在许多老人心里的大石。

心梗发作快,昨天还好好的人,可能第二天就没了。有时候看到认识的人一个个离开人世,自己心里也会担心和煎熬,生怕自己连和家里人道别的机会都没有就一命呜呼。

心肌再生药物虽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却着实是心梗高危人群的定心丸。

对于这位年轻医生来到中医院,很多人都好奇到底是因为什么事。

和相熟的医生护士打听,医生护士们也不太了解。

等有病人被提出能不能让实习生参与诊断,不少医生护士才稍稍有点底。

不过也仅仅是猜测而已。

这天陆则和医生们开的方子都经由专家把关。

结果专家惊讶地发现,陆则开的方子和江老一脉相承,不仅用的药材简单,见效还快。

都说是药三分毒,事实上不单是药,凡是入口的东西或多或少难免会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只是含量多少的区别。

药物与药物之间“药性”的融合,其实就是一连串复杂的化学反应。

做过化学实验的人都知道,试剂量多量少、先加后加、混合还是分开,都会对反应结果造成影响。

所以能用最简单的方子,一来能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二来能减少治疗过程中的不确定性。

这次负责陆则临床实践能力考核的老专家性格比较古板,虽然听孔会长说江老都表示陆则临床能力不错,心里还是存着点挑刺的心思。

毕竟,陆则就算拿到证也不会来中医院这边,他为什么要给陆则开方便之门?

可一天考核下来,老专家不得不承认确实有人学什么会什么,不管哪个领域都能学得比其他人好。

七月初,两份考核认定表几乎同时送到了省医协。

因为知道总协会那边一直对陆则虎视眈眈,省医协那边也遵循特事特办的原则,飞快通过了两份申请。

陆则被通知去领证的时候正在和章有他们开会,主要是明确各方交接人员,免得研发过程中有问题不好沟通。

这边才刚收好尾,陆则就接到协会那边的电话,要他去拿证。

因为他不是走正常程序考的证,不会和其他人一样统一发放,所以要他自己去领。

要是不方便拿,留下邮寄地址也是可以的。

陆则当然方便去拿,就是有点迷茫:现在发证这么快的吗?他两边都才考完没多久,协会居然通知他两个证都办好了?

陆则怀着疑惑去领证,又被工作人员的热情惊了一下。

他在一干工作人员的目送之下离开协会,心里还有点不真实的感觉。

不过想想自己身边就有不少履历三级跳的人,相比起来自己一路走来其实还挺按部就班的,陆则也就不琢磨了,带着证回家。

这个时候网上的吃瓜群众吃到个新瓜:某游戏公司研发组的核心成员被脚踏多条船,还是个有妇之夫,孩子都出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