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夫妻俩倒是乐得逍遥。

贾母歪在自己房中,由贴身丫鬟捶着肩腿,闭着眼睛休息,脑海里转着这半天跟太子殿下相处的情形。做了这个决定,也不知是好是坏,跟荣国公贾代善这半辈子的点点滴滴,走马灯般在她脑海里转过。至少,她是问心无愧的。

不知怎的又想起送两位殿下出去时的情形,太子殿下把手往前一递,那十七殿下就抓住跟上去——到底是亲兄弟,母族又沾着亲。贾母不由得就想到自己家这两个孽障身上,贾赦和贾政虽不是一母所出,却也是亲兄弟;就连小时候,也不曾像太子殿下与十七殿下这般亲近过。

可见这兄弟之间,也要看缘法的。

永嗔浑然不知他走神的一个小动作,让贾母满腹辛酸地想了半天兄弟情的缘法。

他坐在太子哥哥的马车里,吃着太子哥哥的点心,陪着他的温柔大姐姐也是太子哥哥的…人?

永嗔不太能确定这温柔大姐姐的身份,是单纯的侍女,还是旁的什么。

含冬生的不算顶漂亮,却胜在言语举动里的温柔,让人看着都舒服。她伺候永嗔用过点心,见他望着自己发呆,一笑问道:“十七殿下可是困了?”

永嗔摇摇头,问道:“太子哥哥去哪啦?”他在马车上迷瞪了一会儿,睡着前太子永湛明明就坐在他旁边的。

“大皇子回京了。”含冬微笑着,“太子殿下要先赶回宫里去督办宴席呢。”

永嗔瞪瞪眼睛,督办宴席这种事情需要太子殿下亲自去做吗?看来,要么是那么大皇子权势滔天,要么就是太子哥哥和大皇子感情极好。

他正开动脑筋思考着,就听马车外响起一阵急促的马蹄声。

“二弟可在前面?”年轻男子充满朝气的声音高高响起。

车夫放缓车速,代为回答道:“回大殿下的话,太子殿下不在,里面是十七殿下。”

“哗”的一声,车帘被人大力扯开。

永嗔都没看清楚来人什么模样,就被伸进来的手臂穿过车窗拎了出去。

那人骑在马上,配合着□□骏马的快速驰骋,将他在两手之间来了个…“抛高高”。

“好小子,仨月不见又胖了不少!”大皇子永清豪迈大笑。

永嗔被抛了个七荤八素,胃里还没消化的点心差点倒流喷出来。他怒极胆壮,小肉手一挥,“啪”地就拍在了还在大笑的永清脸上。

这脆生生的一巴掌。

连永嗔本人都呆了一呆。

大皇子永清却毫不在意,反倒欣喜地掂了掂他,夸奖道:“好小子,肉没白长,劲也大了。”

永嗔翻个白眼…大皇子这种新任爸爸即视感是怎么回事儿?

大皇子永清把他拎着放到马鞍前面,笑着问他,“又想法子跑出宫来了?这回儿跟你太子哥哥去哪了?”一面说,一面研究永嗔脖子上挂的长命锁——那是今早永嗔的母妃赵氏给他系上的,说是保佑出宫平安。

永嗔揉了揉造反的胃部,有气无力道:“去了一趟贾府…”

“贾府?宁国公还是荣国公那边?好端端的二弟去贾府干嘛——你小子又跟去干嘛?”永清这絮叨追问的性格,跟他骑马而来豪迈大笑的第一印象简直是两个极端。

去干嘛?去参观我女神的外祖家啊!

永嗔一面腹诽着,一面搪塞道:“哦哦,贾府嘛…贾府…”他想起贾母那张圆出境界的脸来,“嗯,贾府的鸡蛋饼很好吃。”

鸡蛋饼,那是什么东西?大皇子永清疑惑地思考起来,好一会儿没再折腾手里可怜的十七弟。

第3章 黛玉老爹有点帅

黛玉老爹有点帅

宫里摆了宴席,庆祝大皇子永清带兵去河南赈灾放粮圆满完成。

永嗔年纪小,这次宴席里又多是习武莽夫,他都没能蹭到宴席的边,就被带回赵氏所在的怡春宫了。

按规矩,皇子落地之后都要带离生母身边,养在皇子宫中的。

只是永嗔比较特别。

一来在他之前,宫中已经七八年没有新生儿出现了,永嗔算是这一茬里最小的;当初知道赵氏有孕,景隆帝龙心大悦,这可是自己宝刀未老的力证。

二来他襁褓中时极为荏弱,一度要养不活了。

赵氏又与先皇后是表姐妹,母族永安侯府不容小觑,本人生的花容月貌,景隆帝颇为怜惜她。

几项里加在一处,永嗔便自幼养在母妃宫中了。

钦天司的官员说十七皇子命中多水,景隆帝给他选名字的时候就避开了这一辈的水字旁,因赵氏当初孕中口味刁钻,便索性给选了“嗔”字。

等他能走会跑,能言会道了,景隆帝偶尔也头疼,这孩子的淘气劲只怕都是从这名字上来的。

永嗔观察周围人的反应,知道原主估计也是个小魔王作风,倒也不必刻意掩饰什么。

“我看这件就挺好。”赵氏退后一步打量着儿子,一抬手把永嗔脑袋上红绒结顶的吉服冠摆正了,“料子暖和,看着也展样大方。”

永嗔挺着脖子□□,“母妃…重…”

赵氏点点他的额头,柔美的脸上露出宠溺的笑容来,“明日你父皇要穿戴的衣物比你这重多了,你不是要向父皇学习的吗?”况且,这么多儿子里,皇帝愿意带永嗔同去,是多大的爱重体面。

永嗔含泪咬牙,壮士断腕般点头,“儿臣要向父皇学习。”

第二日乃是中秋节。头夜永嗔睡得很好,一大早起来,跟着景隆帝先拜了天穹殿、钟粹宫、钦安殿,又至斗坛拈香,进了早膳,又至乾清宫接受百官朝贺。

永嗔觉得吧,他父皇把他带在身边,就跟带着个小吉祥物差不多。

诸位皇兄中,只有大皇子和太子哥哥是成亲了的人,然而他们也都还没有儿子。

整个核心皇室里,永嗔目前是最小的男丁。

这些都是过节的官样文章,却一样也省不下来,景隆帝耐着性子坐在宝座上,听臣子们一篇又一篇的“万寿无疆赋”,什么“海晏河清,圣治被化万方”。他看看坐在左手侧正襟危坐、矜贵出众的太子,满意地露出笑容;目光一转,落在右手侧坐着打盹的小儿子身上,不禁无奈叹气,又忍不住觉得好笑。

足足闹了两个半时辰,永嗔下来时,已是申末时牌。他睡得有点懵,陪着父皇和太子哥哥进了晚膳,正在休息。便见他五哥永澹进来向景隆帝禀道:“父皇,都预备齐了。何时起驾,儿臣先去御花园知会。”

景隆帝正要答话,却见总管太监梁尽忠,带着一众太监宫女进来请安。

“万岁爷,”梁尽忠笑嘻嘻道,“奴才方才去后头看了,今年十五真个别致!到底五爷调停得周全,再没个挑剔的。老天爷也凑趣儿,晴得一丝云彩也没,老月儿圆的溜儿的,大月饼似的,已经慢慢起来,真叫人越看越爱!”

一句话说得众人都笑了,景隆帝因问永澹:“你兄弟们都来了么”永澹忙躬身赔笑道:“自三哥以下的兄弟们都候着了,只除了太子殿下与十七弟在父皇这儿…”

景隆帝眉头微微一皱,问道:“老大呢?”

“大哥…”永澹脸上露出点苦相来,“大哥出了府,这时辰还没回来。儿子已经派人往大哥常去的地方找寻了…”

原本吃饱了趴在太子哥哥怀里打盹的永嗔,闻言支棱起耳朵来,这话怎么越听越像是下眼药呢?

阖家团圆的日子,偏偏大儿子找不到人了——况且这个大儿子是有眠花宿柳的前科的,景隆帝的脸色沉下来。

“儿子听说,大哥是去为父皇寻节礼了。”太子永湛微笑着,把要走歪的气氛拉了回来,“前几日下朝的时候,大哥还问儿子京中可有稀罕古董可为中秋节礼的。”

“哦?”景隆帝脸色稍缓。

“大哥原是从西疆捣腾了一尊上好的羊脂玉观音像,只是路上运的人不经心,擦毛了巴掌大的一片地方。大哥只怕又去寻新品了,毕竟贡给父皇的礼品,儿子们是万万不敢马虎的。”太子不慌不忙地将事情头尾道来。

景隆帝已是笑起来,“永清这孩子,就是实诚。”他起身走动,松散筋骨,“朕取的是你们的心意,哪里又在乎什么东西呢?”

永嗔从太子哥哥怀里爬出来,揉着惺忪睡眼,看不出来傻大哥心思还挺细腻的。

五皇子永澹便道:“儿臣倒是不知。儿臣先去御花园候着了,只怕底下人安排不当。”

景隆帝微笑点头道:“你很知礼,去吧。”想了想又道:“去看看宫里今晚当值的官员差役,若非实在走不开的,也一并叫到园子里头赏月。”永澹连声答应着匆匆辞了出去。

景隆帝当先摆驾御花园,太子落后一步,领着永嗔。

出了殿们,太子招手示意毓庆宫的小太监上前,他低声吩咐道:“把国舅爷前日送来的和田玉观音像从库房里取出来,在宫门口等着,看大皇子到了跟着他的人一同送进来。”

那小太监很是机灵,低声把太子殿下的吩咐又重复了一遍,无误便立刻去执行了。

永嗔跟在太子哥哥腿边,用“恍然大悟”的眼神仰望着他——原来不是傻大哥心思细腻,而是太子哥哥“力挽狂澜”。

御花园门口已是火树银花。因园内赏月,不宜张灯,五皇子永澹独出心裁,在园前汉白玉阶下用一万盏玻璃灯盘成二龙戏珠图案,沿墙琉璃黄瓦下每隔一尺吊一盏小巧玲珑的宫灯,红黄蓝紫青五色迷乱,既壮观又不呆板。

永嗔跟着太子永湛入园的时候,前面正有一队官员在互通姓名,想来是得了景隆帝方才随口一句嘱咐,被临时喊来赏月的当值官员。

“这位是翰林院编修林如海林大人。”

一句介绍随风飘到永嗔耳朵里。

林如海?女神她爹?

永嗔立马循声望去。

跟在永湛身边的太监副总管魏全贵的一嗓子“太子殿下驾到,十七殿下驾到”,却让原本挤作一团应酬说话的官员黑压压跪了一地。

太子永湛长腿一迈,从匍匐的众人之间从容走过,而后温和道:“诸位大人请起。”一低头,发现跟在身边的小尾巴不见了;回头一望,只见他那幼弟钻到跪了一地的众官员中,正一个个瞅着人家的脸认人。

永嗔还是小豆丁,被淹没在黑青色的官服间,只露出吉服冠那红缨顶子,随着他的脚步一颤一颤的。

太子立在汉白玉台阶上等着。

跟着永嗔的常青乃是怡春宫的总管太监,今晚中秋晚宴,赵氏不放心儿子,派了常青一路跟着。此刻常青唬了一跳,忙上前请永嗔,“十七殿下,您该入园子了——您瞧,太子殿下等着呢。”

永嗔正跟那些大臣一个个对眼,想找出林如海来,闻言道:“你怕什么,太子哥哥疼我。”

这话就这么大喇喇说出来,竟一点不好意思都没有。

太子站在台阶顶端,闻言也只是笑。

常青听到这话,后背立时出了一层冷汗。皇家跟普通百姓家不同,甚至跟公卿大臣家也不同;若是换个皇子等着,常青也不会如此惊慌。但是皇帝和太子,究竟与普通的父亲、兄长是不同的。这不仅是父子、兄弟,还有一层君臣的关系在里头。

太子于十七殿下,那不只是兄长,还是半个君啊!

俗话怎么说的?伴君如伴虎。

常青额上也沁出冷汗来,“殿下说的是,今儿中秋夜,不独太子殿下——就连万岁爷这会儿也在园子里等着您呢。”您不怕太子殿下这位哥哥,总该怕皇帝老子吧?

永嗔充耳不闻,自信景隆帝和太子哥哥对他这点包容还是有的。

太子已经复又走下台阶来,走到永嗔旁边,弯腰问他,“小十七,你在找谁?”

“我方才听到有个人的名字。”永嗔脸不红气不喘地找了个理由,“我觉得这名字挺好听——叫林如海的。”

跪着的众大臣中有人不安地动了动。

“是哪一位?”太子温声问道。

“臣,翰林院编修林如海。”那人声音清朗,倒是很镇定从容,“见过太子殿下,见过十七殿下。”

“哦,你且起身。”太子永湛温和道,又俯瞰众人,“诸位大人也请起。十七殿下童心未泯,诸位莫要惊慌。”

原本黑压压跪了一地的众大臣这才次第起身。

永嗔已经自动跑到林如海身前去。

“你就是林如海?”永嗔仰头望着林如海,眼睛亮晶晶的。女神她爹有点小帅啊。

林如海方才应答之时虽然从容,这会儿真对上尊贵却又年幼的十七殿下,却也颇有些手足无措。

好在太子殿下走了过来,“孤没记错的话,林大人该是今科的探花郎,祖上袭过列侯的。”

“太子殿下记得毫厘不差。”林如海忙躬身道:“今到臣身,业经五世。起初时,只封袭三世,因当今隆恩盛德,远迈前代,额外加恩,至臣之父,又袭了一代;至臣身,便从科第出。”

“虽是钟鼎之家,亦是书香之族。”太子殿下含笑赞了一句,“也难怪名字取得好了。”一面说着,一面牵了永嗔的手,“父皇已经入园,孤与小十七也该去了。值此中秋之夜,林大人与诸位大人为了朝廷,小家难聚,不如就在此与孤等共赏一轮明月。”

众大臣听太子殿下这一句夸赞,真是激动难抑。这些中秋夜会留下来当值的官员,本不是权臣要员,一年里只怕也见不上太子半面,如今受了这样的夸赞,岂有不激动之理?一时只觉要肝脑涂地、鞠躬尽瘁才好。

永嗔见过了林如海,倒也不再流连,乖乖由太子哥哥领着往园内走去。

拐过园门的时候,他又回头瞅了一眼,远远地看去林如海像在发呆的样子。

林如海站在原地,看着十七殿下回头时黑亮亮的眼睛,不禁想起自己早亡的幼子来。

若那个孩子还活着,这会儿也该有十七殿下这般大了。

第4章 授读师傅有点熟

中秋夜宴上没出什么大事,大皇子也总算是在宴终前赶来,带着太子为他备下的节礼,并没有触怒景隆帝。

景隆帝等在御花园里,听梁尽忠绘声绘色讲了永嗔认林如海的事情,不禁笑起来。

林如海现做着的乃是翰林院编修。基本上,历届三甲为官第一步都是去了翰林院。翰林院固然是个清贵的地方,但是一辈子老死在翰林院也就不好玩了。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本朝许多科举三甲就是老死在翰林院的,这种多是既无背景又无得力姻亲,本人又疏于官务的。林如海与这些人自然不同。他在景隆帝那里是记了名的。

这就好比一个人做着某县书记,但是他爹是中央部委一样,跟普通的县委书记是不一样的。

林家乃是开国列侯,袭了三代,至林如海之父又加袭一代。这圣恩不是别人,正是景隆帝降下来的。林如海在景隆帝眼里,自然跟寻常探花不同。景隆帝放他在翰林院,是走个资历过场,一年期满考核优异升迁一番,再过一二年外放出去,是要放在紧要地方当心腹用的。

如今听幼子童言稚语,夸那林如海名字起得好,景隆帝倒觉有趣,嘴上只道:“这小魔王也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话虽如此,脸上夸赞之意还是很明显的。

夸完了幼子,景隆帝由名字想起故去的老臣,心里一忖度,想着,要不年底就给林如海升上一升?

永嗔对自己便宜老爹的腹内官司自然一无所知。他还没从见到女神她爹的惊喜中醒过神来,就发现属于他的短暂的童年结束了。

他生辰在八月十三,按道理来说中秋节前就满六岁了。

景隆帝对他网开一面,又让他逍遥自在了两天,这才旨意一发,宣告他的读书生涯正式开始。

为什么说是网开一面呢?

要知道这时代的皇子读书可是货真价实的苦差,跟想象中只用吃喝玩乐的人生相去太远了。

有的朝代,是除了太子之外,把其他所有皇子都培养成“猪”,以免别的皇子生出不臣之心。但显然永嗔来到的这个大夏朝,规则是把每个皇子都打造成“精英”。

皇子读书不是为了功名,而是为了修身。

凡是为了功名和升学为目的的学校都不是贵族学校。

接下来,由永嗔小盆友带您看看本朝第一贵族学校上书房的读书情况。

首先呢,这个上书房在乾清宫东南庑,北向,是皇子读书的地方。

本朝的规定,皇子年满六岁,就该入学就傅了。永嗔刚过生辰,就被丢来了。

这一过来,总负责人就是上书房总师傅——翰林掌院学士。

这个名号听着有点长,基本上就是目前林如海所在部门的最高领导。

由这个最高领导保荐翰林官若干员,被推荐的人选由皇帝亲自在便殿召对,也就是面试。被看中的器识端谨之人,则会被皇帝指派为某皇子的授读师傅。同时,还会选派一两人作为授读师傅的副手,被称作上书房行走,意思是在上书房实习。能够被选为授读师傅和上书房行走的人员,大部分都是未来宰辅重臣之选,地位显要,前程似锦。

前文说过了,永嗔处于皇族子代断层之下的小男丁,往上数七年,都没人;他最小的哥哥,十六皇子,那都已经十三岁,有过通人事的宫女了。

也就是说景隆帝有七年没给刚入学的儿子选过师傅了,难免有点手生。

上书房的总师傅是现成的,乃是太子太保顾远崇,以贵臣身份充任,往前数十年,曾经做过太子永湛的启蒙师傅。他负责照管上书房事宜,有事则至,或几日一至,不用天天值班。

因此景隆帝这会儿要选的,乃是上书房师傅,也就是给永嗔传道授业的那个“一对一”的师傅,另外还会选派一两人作为授读师傅的副手、也就是上书房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