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带着财迷系统回八零上一章:第 25 章
  • 带着财迷系统回八零下一章:第 27 章

聚宝盆闷闷地说道:“下次应该建议食老在厨房套餐里加个灯笼功能, 用意识控制开关, 里面放个天河边的荧光石, 这样更省电费。”

钱佳宁竖起了一个大拇指,在省钱方面, 聚宝盆永远都是祖宗。

后院依然是靠灯笼照明, 钱佳宁关上小木门上了锁,按了一下木门边的开关, 鹅卵石小路两侧的灯笼都亮起来了,钱佳宁捏着手里的“四人头”, 哼着歌儿进了门。

从门口换了鞋, 打开客厅的灯, 钱佳宁看着整齐漂亮的房子心情特别好, 上辈子辛苦拼搏了几十年大部分时间都是靠租房居住,频繁的搬家、经常性的寻找便宜又性价比高的房子,让钱佳宁内心深处对房子有深深的执念。

如今有了完完全全属于自己的房子,可以午后躺在摇椅上睡觉,晚上坐在书房里看书,可以到院子里伺弄花草,一切都感觉特别美好。

回到主卧,钱佳宁往浴缸里放满了热水,半躺在里面一边放松一边想着店里的事。以前在淄城开店的时候只有一个房间,里面不过十张桌子,让顾客自己端端菜或是自己送一送也就忙过来了。但是这条在帝都显然行不通,这里厢房都建有包间,自己定的菜价又比淄城高了一倍,让顾客端菜不太现实。可若是自己亲自端菜又太耽误时间,拿今天为例,钱佳宁已经不记得自己进进出出厨房多少次,要是人再多一些指定就忙不过来,看样子还是得招聘两个服务员忙碌这些琐事,自己只管做菜就好。

包着浴巾从浴室里出来,钱佳宁从抽屉拿出吹风机吹头发。当初钱佳宁刚搬进来的时候偶然发现抽屉里的吹风机还吓了一跳,等看到李梦龙留下的室内配备清单时才发现,这种日常生活需要的小家电都包含在了精装修项目之类,除了吹风机以外,还有洗衣机、冰箱、电风扇、电视这样的电器,光这些东西就得不少钱,自己的三万块钱绝对花的物超所值。

把长发披在背上,钱佳宁躺在舒适的大床上抱着被子一转身就进入了那个神秘的小屋,虽然最近没有人给她上课,但是里面有之前几位先生留下来的一些书籍,钱佳宁习惯利用梦里的时间去充电。

钱佳宁之前在赚到第一个十万元时候抽了一个二等奖的礼包,可以选两门技能,当时钱佳宁选的医术和命理术数。命理术数是一名名号是神课先生的神仙教的,这位先生不按套路出牌,也不管聚宝盆和他商议的是几天,他直接了当的告诉钱佳宁既然要学就必须学的明明白白才行。

命理术数本身就是玄而又玄的东西,即使钱佳宁被开窍又补脑,也足足学了半年才出师,而那个天赋奖励依然是天眼,可以看清人身上的气运和过往。于是现在钱佳宁开天眼的时候得提前琢磨一下是开哪个,毕竟看骨肉架子和看人的气运的不一样,要是开错天眼又得吓一跳。

钱佳宁越学命理术数越觉得这本课神奇有趣,这里有太多的奥妙,学的越深越容易着迷。不知不觉看了一夜的书,直到闹钟响起,钱佳宁才从小屋里出来,睁开了眼睛,觉得精神饱满。似乎身体一直在沉睡的原因,钱佳宁觉得自己晚上在小屋工作和学习并不会影响第二天的状态。

梳洗过后,钱佳宁写了两份招聘启事,一份贴在胡同外面一份贴在了自己大门旁边,钱佳宁决定自己的私房菜馆不再经营早餐,只在中午十一点到一点、晚上六点到九点期间营业。

吃过早饭后又在院子里唱了一会儿京剧,直到时钟指向十点,金永旭才换上一件真丝的衬衫摇着一把折扇晃晃悠悠的出门了。每周一是他和他老饕朋友后们聚会的日子,大家会分享这一个礼拜找到的美食,然后一起去品尝,看谁找到的美食滋味最妙,谁就是当之无愧的老饕。

聚会的地点在后海茶楼,这个茶楼一直有自己的进货渠道,茶叶好,烹煮出来的味道更好。当然茶楼也有一些配茶的小点心,滋味居然也很不错。

金永旭到茶楼的时候已经有三个人已经到了,见到他都笑了起来:“估摸你就会来的晚,帮你你叫了几样糕点。”

金永旭道了谢,捏起一块他以前最喜欢的莲子糕吃,可嚼了两口却总是不由自主的想起昨天吃的那个小蒸饺,想来想去就觉得手里的这块莲子糕颇有些无味,兴致恹恹的放到了一边。

“怎么?这莲子糕不合你口味了?”对面的张城海摇了摇手里的折扇,一脸惬意的从窗子遥望后海:“这可是后海的莲子,最是新鲜。”

金永旭端起桌子上的茶喝了一口,叹息了一声:“原也觉得这里的莲子糕不错,可是我昨天发现了一个味道特别好的私房菜,虽然没尝到那家的点心,但是光想着其他食物的味道,就觉得这莲子糕没滋没味的。”

张城海摇着扇子挑了挑眉毛:“这次你肯定找地方不如我的好吃,前天我在颐和园那发现了一个无锡菜馆,那叫一个地道,正想带你们去瞧瞧呢。”

话音刚落,从门口进来一个精瘦的老头,他拄着一个拐杖笑眯眯地说道:“怎么没有等老朽就开始推荐了。”

“闲聊而已,王老快进来,已经替您要了您喜欢的碧螺春了。”

五个人坐齐了,王老开始说道:“这周我寻了几个地方,都没有特别中意的,倒是在一好友家尝到他夫人做的酒炖蟹,这道菜蟹嫩、酒香,融合在一起十分让人惊艳,只是不能请你们去品尝。”

其他人也逐一说了,张成海推荐了无锡菜、李玉林推荐了一个小饭馆的冰糖煨猪头、张吉民则说有一家拿鲜花为食的店最风雅,藤萝花饼、炸玉簪花、酥炸玉兰片、清汤氽竹荪茉莉花滋味都很不错。

到了金永旭这里,他放下了茶盏:“在这不远的一个胡同里新开了一家私房菜,老板是个大约二十岁的小姑娘…”

刚说到这张成海就笑了:“金哥你别逗了,二十岁的小姑娘连炒勺都够呛能端起来能做什么好菜?”

王老也说道:“那么小才学了几年厨艺,能好吃到哪儿去?”

“确实是好吃!”金永旭笑了:“我的口味你们是知道的,这么些年走南闯北也吃过不少好东西,可直到我吃了那个小姑娘做的菜方才知道什么叫美食。”

此话一出,所有人都愣了,正如金永旭所说,他吃过太多的美味了,可从来没有对哪家店哪个菜这样夸赞过,这可是破天遭头一回。

“真的这么好吃?”张成海把扇子拿在手里敲了敲,脸上带了几分好奇的神色:“要不咱们中午去尝尝?反正吃过就知道到底怎样了。”

“可以呀!”金永旭笑着说道:“不过你带的钱够多吗?先说好这个地方我可请不起,昨天刚光我一个人就花了三百块!”

“这么贵?这可够老百姓两三个月的生活费了吧!”几个人都瞪大了眼睛:“这在帝都一人就花三百块钱的店可没几个,这个新开业的店也太敢要了吧!”

金永旭笑了:“这不就说明人家有底气嘛!再者说了,人家的定位是私房菜,并不是面向大众百姓的,也就咱这种老饕或是那些跟风的大老板们才有胆气去尝一尝。”这个年代,成为大老板容易,敢自称老饕的却没几个。一般来说,能成为老饕的人一般都有两个特性,一个是有钱一个是有闲,再就是无论吃什么都能说的头头是道才行。

这几个人越听越有兴致,一看手表已经十一点多了,干脆跟着金永旭去那家私房菜看看到底有什么门道。

钱佳宁的招聘启事贴出去没多久就陆续有人来应聘,私房菜馆工作时间短,中午晚上加起来才只有五个小时,可上面写的工资差不多和在工厂上班的工人一样多,这样高薪闲职吸引了不少人,附近只要听说过这件事的女人都跑了过来。

钱佳宁并不需要扫地洗碗的收拾院子的,所以即使很多四五十岁的妇女再三表示自己很勤快,钱佳宁都没有选择她们,而是将目光落到旁边那群小姑娘身上。钱佳宁学了命理术数后看人就习惯先看面相,心地不好的、爱慕虚荣的、心眼太活泛的都不要,在剩下的里头挑了两个长相不错、说话干脆利索、穿着打扮十分干净的小姑娘留了下来。

两个小姑娘一个叫李晓玉一个叫王亚寒,两人一听被录取了特别高兴,进来就想找工具打扫卫生,可是两人转了一圈发现这正厅干净的一尘不染,就是想收拾都没有能动手的地方。这新人到一个地方上班,不怕忙就怕没事干,两人见钱佳宁一个人在厨房里忙活,顿时有点手足无措,不知道干什么才好。

钱佳宁包完手里的烧麦抬头看了两人一眼:“你们的工作任务就是点菜、端菜、收拾碗碟,其他的都不用你们操心。”

“就这两样?”两人对视一眼都觉得有些心虚,光端个菜收拾个桌子一个月就给一百块钱?老板的心肠也太好了,要不还是找点活干吧,总不能拿这么高的工资光闲着吧。两人转了一圈最后干脆把椅子重新摆一遍,每个椅子之间的宽度力求相差不到五厘米。钱佳宁任由她们在正厅折腾,随后把烧麦放到蒸笼上,看了眼时间开始计时。

十一点钟,闹铃响起,钱佳宁抬头看了王亚寒一眼:“你去把大门打开。”她把蒸笼里的烧麦装到大托盘里把李晓玉过了来:“你端到胡同外面的街道上,有愿意试吃的就给他一个,不过尽量不要让同一个人反复拿,多让几个人尝尝。”

李晓玉点了点头,端着一托盘烧麦就往外走,今天私房菜馆没有燃放鞭炮,所以邻居们并不知道这昂贵的小店又出来送吃的了,端出来的烧麦基本上都被偶尔路过这里的路人尝到了。

“铃铃铃…”清脆悦耳的风铃声响起,这是进来客人了,钱佳宁站在厨房里往外去,见今天走进了许多生面孔,钱佳宁不由地松了口气,只要进来新的客人,她就有把握把他们变成熟客。

金永旭一行人来到钱小米的私房菜时已经十一点半了,正在正厅服务的李晓玉赶紧走了过来,恭敬有礼的打招呼:“五位先生好,大正厅已经坐满了,各位到包间坐可以吗?”

包间说话更方便一些,几人直接去了东厢,找了一个打开窗户能看到院里景致的包间坐了下来,金永旭昨天来过一次,对这里已经算熟悉了,直接和其他朋友说道:“我们可以点菜,也可以按人均价格安排套餐,套餐每道菜份量少一些,但是数量比较多。”

几个人都是为了尝鲜来的,自然要多吃几道菜才更符合心意,因此都同意要套餐,金永旭朝李晓玉点了点头:“五个人给安排一千元的套餐,对了,你和你们小老板说,昨天吃的米饭一定要给我们上。”

钱佳宁这此来帝都定的价格属于超级贵的一类,这个价格即使二十多年后仍不便宜。但钱佳宁自认为自己的手艺、食材值这样的价钱,若是识货的自然会觉得物有所值,反正自己定位的是高端路线,目的也是抓住最顶端的食客。

李晓玉把手里的一千元钱数了好几遍才出去,说实话打她出生以来摸过最大的钱就是大团结,这一百块钱她以前也就见过两三次,连摸都没摸过,今天她可算开了眼界了。

李晓玉是家庭普通的帝都女孩,和父母哥嫂一起住在大杂院里。以前他们一家四口挤在一个屋里睡觉,后来哥哥要娶媳妇了,实在不能在一起挤下去,李晓玉的爸爸又在挨着院墙的地方搭了个小屋子,一开门就是床,连点活动空间都没有。

在李晓玉的印象里,一个百块钱足够他们一家人一个月的生活费用,要是夏天菜便宜的时候还能多剩下一些。而现在她见到的是居然是一百块钱都不够一个人吃一顿饭,这巨大的差距让她到现在都没有缓过神来。

小心翼翼地赚着手里的钱,李晓玉把钱当着钱佳宁的面放进了钱箱里,拿着本子说道:“老板,东厢梅厅五人套餐一千元标准,客人说想吃昨天吃过的米饭。”

钱佳宁微微笑了笑:“倒是个识货的。”说完她捞起一条仙淘网送来的鲈鱼,刮鳞去腮上锅清蒸。十分钟后,梅厅迎来他们的第一道菜清蒸鲈鱼。

其实当李晓玉在包间门口报出清蒸鲈鱼这个菜名的时候,王老、张成海几人都有些失望。清蒸鱼吃的是鱼本身自身的鲜味,只要鱼够鲜活,厨师只要别把鱼蒸老了,基本都不会太难吃。在他们眼里,这是一道技术含量特别低的菜。

李晓玉不懂这些弯弯道道,她把鱼小心翼翼地放到桌子上就退了出来。金永旭昨天已经吃过一餐,对钱佳宁的手艺十分有信心,他做了一个请的手势后,拿起筷子先夹了一块沾着汤汁的鱼肉放进了嘴里。

鱼肉拿舌头一抿,金永旭的大脑里只剩下两个字:鲜、嫩。

他也吃过不少清蒸鱼,各种鱼的种类都有,鲈鱼也不在少数,但是他从来没有吃过如此细嫩、如此鲜美的鱼。而此道菜的汤汁也做的十分绝妙,它既丰富了鱼的口感又没有掩盖住鱼本身的鲜味,堪称点睛之笔。

其他人也纷纷下筷,等鱼肉入口包间内瞬间安静下来,此时没有人想讨论这道菜,每个人的想法都是一样,怎么有这么鲜嫩好吃的清蒸鱼。

一条鱼只有一斤沉,五个人几分钟不到就把鱼肉吃的干干净净,连鱼头都给拆了,只剩下一条粗长的鱼骨头留在盘子里。

“永旭找的这个地方果然好。”王老端起杯子喝了一口白开水:“我活了七十岁还是第一次吃这么嫩的鲈鱼呢,也不知这家店的老板是从哪里进的。”

“关键是她这料汁调的也好,味鲜汤清、既能补味又不会喧宾夺主,确实比我以前吃的清蒸鱼做的都要好。

金永旭脸上闪过一丝得意的神色:“我找的地方绝对错不了。”

*****

忙了半个月,终于到了通知书上报道的日子。钱佳宁从聚宝盆那里兑换了一台变速自行车,看起来和如今普通的自行车没什么分别,但是速度却可以随心意改变。这么说吧,都是蹬一圈,可以骑出三米五去,也可以跑出十公里,绝对是赶路的必备神器。

第一天报道,钱佳宁只背了个书包装上通知书、身份证和户口就去了。学校的报道处设在办公楼的大厅,钱佳宁排了十分钟,轮到自己的时候递过去录取通知书和身份证:“你好老师,我是来报道的。”

负责报道的老师接过通知书,只往上面看了一眼就猛然站了起来,难掩兴奋地喊了一嗓子:“那个考了省状元不报帝都大学和清大反而来我们学校的钱佳宁来报道了。”

老旧的办公室并不隔音,钱佳宁眼睁睁地看着一群老师从各个办公室出来巴自己团团围住。

钱佳宁一脸惊愕,自己这是被围观了?

第50章 第 50 章

老师们如此激动也是有原因的, 经过运动期间的破四旧,以及中医、西医的治疗手段的差异,华国人现在更相信西医一些,觉得见效快效果好,也就一些老年人觉得中医更好, 能治本更能治未病。

如今报考帝都中医药大学的学生其实倒是不缺, 毕竟现在高考率取率也就百分之二十二, 能上大学总比不上好。可一般考这么高分的学生基本都去了帝都大学和清大这种金子招牌的学校,像钱佳宁这种几乎接近满分报帝都中医药大学的,这么些年还是头一个。

钱佳宁只在后世听说过一般高考成绩刚出来, 各大高校的招生办就到各省的状元家里, 用高额的奖学金来争取成绩优异的学生。听说每年的高考状元家里都能目睹两大学校现场PK的场景,双方一边砸钱一边争的脸红脖子粗的, 这关乎到自家学校的江湖地位,绝对不能妥协。

虽然现在还没有后世抢状元的习俗,但是帝都中医药大学的校长和老师们知道自己学校居然招到了一个省状元后兴奋的溢于言表。如今中医处于一个没落的时代,由于运动的原因、中医停滞不前甚至快速退步, 没有人学中医, 没有人敢教徒弟,再加上西医的兴盛, 国民大病小病更信任西医, 导致学中医的人更加短缺, 中医处于严重的断层状态。

如今有能力有医术的中医都上了年纪, 新生一代还没起来, 作为中医学校的老师教授们自然希望学校能多招到一些优秀的学生,多培养一些优秀的中医。

面对一群炽热的目光,钱佳宁赶紧鞠躬说了声老师好后,转过身眼巴巴地看接待处的老师,希望她早点给自己办手续,被这么多人围着,虽然自己有降温系统不会觉得热,但是太尴尬了好嘛。

正在钱佳宁觉得自己的脸越来越红的时候,终于从里面的办公室出来了一个上了年纪的老头:“怎么都围在,快散了吧。王老师,你抓紧给钱佳宁办一下手续。”

接待处的王老师终于想起了自己的正事,快速地办好手续,把身份证又还给了钱佳宁:“你分到了中医一班,宿舍在1001号,一会到教学楼一楼班里领书。”

“老师,我不想住校。”钱佳宁从书包里掏出房产证:“我在帝都有住处,我想办走读。”

接待处王老师接过房产证看了一眼,脸上露出了犹豫的表情:“你家离学校可不近,要是骑自行车的话得四五十分钟吧?我建议你还是住校,学校晚上有晚自习,还有老师轮值进行指导,你成绩这么好要是落下进度就太可惜了。”

钱佳宁坚定的摇了摇头:“老师,我回家也会复习的,保证不会落下进度。”

接待处的老师抬头看了校长一眼:“李校长,你看?”

李成明想了想说道:“先给她办走读吧。”

接待处的老师只得把钥匙收了回来:“把户口本给我,在校期间统一把户口签到学校。”

这个钱佳宁早就准备好,赶紧把户口本递了过去。

办好了所有手续,校长李成明朝钱佳宁点了点头:“钱佳宁同学,请到我办公室来一下。”

钱佳宁书包背上,在其他前来报到的同学艳羡的目光中,跟在校长后面进了办公室。

“钱同学请坐。”李成明倒了杯茶水放在钱佳宁面前,笑容和蔼地看着她:“怎么会想到报我们大学呢?毕竟以你的成绩来说,全华国的大学都随你们挑。”

“因为作为中医来说,我们帝都中医药大学是最好的学校。”钱佳宁神色十分认真,态度也特别恭敬:“不瞒您说,我在高二的时候就有了学中医的想法,也有幸入了一位老中医的眼,他说我在这方面很有天赋愿意无偿教我医术。”钱佳宁从书包里掏出一个笔记本递给了李成明:“这是我刚学中医的时候的笔记。”

钱佳宁拿出特意誊抄的本子递给了李成明,只把医道长教的偏基础偏理论性的东西写在上面,也有一些古方分析。

李成明一边琢磨鲁省有什么老中医一边打开了笔记本。

中医在从古至今的传承中,由于朝代更替、战乱等原因存在很大的断层,如今的流传下来医术和医书堪堪不到一层,大部分都消散在历史的车轮中,这导致现有的中医知识十分浅薄,也有不少错误的地方。李成明作为华国知名的中医每每提及此事都痛心疾首但却无能为力,消失的东西就消失了,任谁也找不回来。

李明成看着钱佳宁的笔记,总觉得这里面记录的内容和自己的知道的有所差别。他从一开始的审阅态度到神色越来越认真,看到最后甚至嘴里喃喃自语起来,时不时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

钱佳宁坐在沙发上实在无聊,索性打开天眼看着坐在椅子上认真研读笔记的李成明。在天眼下,李成明身上带着金色的功德之光,估计这些年救人无数;头顶有红色的气运之光,表明李成明为人十分正派,没有做过坏事。

正准备打开另一个天眼看看他的身体情况时,忽然李成明拍着桌子大喝一声:“原来如此,这里我一直理解的不够通彻,若是这样解释就明白多了。”

钱佳宁被他吓了一跳连忙把天眼关上,眨了眨眼睛低头看了眼手腕上的手表,现在已经快十点了。她决定言归正传,和校长商量商量请假的事,若非想上课的时间自由一些,钱佳宁也不会刚报道就拿出准备好的笔记本。

“李校长…”

“啊”李成明头也没台,眼睛依然盯着手里的笔记本,只心不在焉的应了一声。

“是这样校长,我想和您商量一下,我因为些特殊的原因可能没办法每天都按时上课,我写了个申请,您能帮我签字吗?我保证成绩不会落下。”

“哦。”李成明无意识的应了一声,把笔记翻了一页。

钱佳宁想了想,从包里翻出写好的申请放到李成明的手边,又递给他一只钢笔:“校长,你看一眼签个字吧。”

李成明手里被塞了钢笔,钱佳宁指了指申请书的后面:“在这里签字就行。”

李成明的思绪都在笔记上,顺着钱佳宁的意思在纸上糊里糊涂的就签了个字。钱佳宁松了口气,拿起了申请书:“那校长你慢慢看吧,看完再还给我就行。”

钱佳宁拿着申请书火速到教学楼领了课本,把申请书交给了班主任王东齐:“王老师,我有事得先回家一趟,等明天正式上课我再过来。”

王东齐原本庆幸自己班里有个省状元,刚才还乐滋滋的去围观了下,结果这省状元转头就打自己的脸,居然还没开学就要请假?王东齐的脸色十分难看,等看了申请书的内容后更加怒火中烧,高考状元就可以恃宠而骄不上课了吗?校长怎么能批这样的申请。

王东齐看了钱佳宁一眼,脸上不复之前和善的笑容:“你今天先回去,明天准时过来上课,其他的我等和校长商量后再说。”

钱佳宁点了点头,转身下楼骑着自己的自行车往回赶。此时路上行人不多,钱佳宁的自行车跑的飞快,一个老大爷正巧看到了,忍不住赞喝了一声:“年轻就是有劲儿哈,这脚蹬的和蹄子似的!”

钱佳宁听着了个话尾车把一晃差点趴在地上,什么叫脚和蹄子似的?什么蹄子能把自行车蹬这么快啊?要不是自己的自行车跑的太快已经看不到大爷的身影了,她非得掉头回去问问那个大爷,你没看见我总共才蹬了几圈吗?

二十分钟后到了家门口,钱佳宁从车子上跳下来,发现自家门口站着两个眼巴巴等着开门的小姑娘。

“怎么来的这么早?每天十点五十过来上班就可以。”钱佳宁打开大门让两人进来,自家把自行车推到了后院。

李晓玉打开正房的门,嘴巴甜甜地说道:“我们是想早点过来看看有没有什么活要干…”话说了一半,她看到整洁的大厅顿时有些不知所措了:“老板,其实这些刷碗、擦桌子、擦地的活给我们干就行。我听我小姐妹儿说,她姐在外面饭店当服务员,从早上九点忙活到晚上十点什么活都得干一个月才五十块钱,我们拿这么高的工资又不干什么活实在太过意不去了。”

钱佳宁看了一眼比自己还小的小姑娘,忍不住笑了:“咱们私房菜和外面饭店不一样,她们要的服务员是能干活的,我要的是能撑住门面的。虽然我出的工资高,但也不是没条件的,首先你们得天天洗澡,每天都换一身干净整洁的衣服,浑身上下不能有一点点脏;再一个得有眼力价,能在咱这吃饭的非富即贵,千万别把人给我得罪走了。你看你们添置衣服出去洗澡都得花钱,再一个有钱人有的时候事儿会比较多也挺难伺候,所以咱工资高点也是正常的。”

钱佳宁看了她们俩一眼,善意的提醒道:“你们两个没什么学历,年纪小小的就出来打工,自己也多长一个心眼。赚的钱也别都傻傻的交给家里,自己攒一些,以后无论是想做点小买卖还是结婚都得有钱傍身才行。”

王亚寒一听脸上露出了惊慌的神色:“可是我昨天太兴奋已经和我妈说了每个月一百块钱工资怎么办?”

钱佳宁看了眼她的面相,无奈地提醒她:“就说你听错了,是两个人一百。”

王亚寒拍了拍胸口,脸上又恢复了笑容:“那我今晚就这么个我妈说,原本她也不信有那么高的工资的。其实我也不太想把钱都交给她,肯定到时候都贴补我哥了,我一分钱都要不出来。”

李晓玉无奈地看了她一眼:“那你自己还不长点心眼,啥都往出说。”

王亚寒有些不好意思的挠了挠脑袋:“太兴奋说秃噜嘴了。”

钱佳宁洗了手去厨房忙活,两个人呆不住把正厅和包间转了一遍,可实在找不到能干的活,李晓玉挫败地嘟囔了一句:“咱老板把卫生打扫的太干净了,连窗户缝都一尘不染的。”

钱佳宁见她俩一直在屋里转圈,随手拿了两个筐和两个围裙递给她们:“你们穿上围裙到后院摘些菜,出了小门记得换上有下地穿的鞋,不要把泥土带到前面来。”顿了顿。钱佳宁又补充道:“也不要弄脏衣服。”

李晓玉和王亚寒闻言终于松了口气,看着老板忙碌而自己闲着简直身心都受折磨,还不如有点活干心里压力才没那么大。两人穿上围裙把筐接了过来,欢天喜地的跑到一直锁着的木门旁边。两人拿着钱佳宁给的钥匙打开木门,跨到后院,顿时被眼前的景致迷住了。

“这里可真好看。”李晓玉看着眼前的大房子、木栈道以及房子一侧盛开的鲜花,激动的眼睛都发亮了:“我要努力赚钱,以后也要住上这样漂亮的大房子。”

王亚寒盯着木栈桥上的摇椅挪不开眼,她握着拳头用力的点了点头:“我也要像老板学习,以后她就是我努力的方向!”

李晓玉和王亚寒发了一通誓后嘻嘻哈哈地换了鞋跑进了菜地,两人虽然没种过地,但是平时在家买菜做饭的活没少干,围着菜地转了一圈把成熟的蔬菜都摘下来放在筐里,很快两个筐都装满了。她们小心翼翼地把筐外面沾着的泥土用一旁的笤帚扫下来,见没有什么脏的地方这才换回自己的鞋,又一起嘻嘻哈哈的把菜搬回了前院。

钱佳宁听到她们的笑声嘴角也露出一抹笑意,这才是真正的青春年少,即使生活的再艰难也能在普通的小事中收获快乐,让人不得不感叹年轻真好。

十一点,准时有客人上门,钱佳宁开始忙碌起来。与此同时,中医药大学的办公室王东齐气呼呼地把钱佳宁的申请书放到系主任任东铭桌上:“任主任您看看,这还没开学呢就打算见天请假,就是高考状元也不能让她这么作呀?她要是看不上我们学校干脆去上她的清大帝都大学去,别在咱这整这套。”

任东铭拿过申请书看了一遍,脸上多了几分疑惑的神色:“校长没和我说这事呀?常年不上第四节课也没有这个先例,要不咱直接去校长办公室问问。”

两人拿着申请书到校长办公室门口敲了敲门,可等了半天也没动静,任东铭无奈地看了眼王东齐:“校长可能不在…”

“这个方子太妙了,原来这几味药可以这么用!”办公室里突然传出来的亢奋声音打断了任东铭的话,任东铭愣了一下,伸手把门推开,见李成明正拿着一个笔记看的津津有味。

任东铭六十来岁,也是华国很有名的中医,他见李成明分明在屋里却不肯开门脸上顿时有几分不高兴:“我说老李,你的架子可越来越大了,我刚才敲了半天的门你没听见呀?”

任东铭的嗓门大声音粗,终于把李成明从笔记中拽了出来,他一脸兴奋地看着任东铭,使劲朝他招了招手:“老任你快过来,过来看看钱佳宁的笔记。”

“钱佳宁?”任东铭和王东齐正是为此而来,两人对视了一眼走了过去:“什么笔记?”

“钱佳宁和我说,她这几年一直和一个不出世的老中医学医术,还带了笔记给我看。你看看这笔记里的内容,里面的有些理论是我们连听都没听说过的,有一些对古医书的理解和我们也有所不同。”

王东齐听了不免有些忧心忡忡:“她不会跟了个骗子学了些乱七八糟的伪中医吧。”

“你要是看了就知道很可能这些理论是正确的,内容十分精妙,甚至填补了我们理论体系的一些空白。”李成明是华国有名的中医之一,他对中医的理解比王东齐要更深一些:“王老师,你现在叫办公室收拾出一个小会议室来,我打电话给国医圣手张仁泽老先生、中医大家成学武先生,和他们一起来探讨下笔记的内容。”

王老师听了这个命令有些发愣:“那钱佳宁是不是可以不正常上课了?”

“什么?”李成明一时间没搞明白他是什么意思:“这和上课有什么关系?”

王东齐连忙把申请书递了过去:“不是您给她批了一个申请吗?说上课时间自由,每天上午第四节课不上。”

李成明看着上面自己熟悉的字迹有些发懵,仔细回想了一下好像记的钱佳宁和自己说过什么,只不过那时候自己一心研读笔记,压根就没把她说的话往心里去。

李成明看了看手里的申请书,想了片刻点头道:“等明天你把她带到我办公室来,我考问考问她再说。若是她基础打的牢我可以同意她请假申请,如果理论知识和中药基础不扎实还是让她正常上课。”

王东齐一听就放心了心:“就该这样,这孩子是省状元呢,绝对不能纵着她荒废了学业,校长你可得好好考她。”

李成明郑重点了点头:“我知道,明天老任和我一起,咱看看这钱佳宁到底是什么样的水平?”

第51章 第 51 章

“老板, 外面有一个一家三口来吃饭想要单间。”李晓玉匆匆跑到厨房和钱佳宁耳语道, 钱佳宁挑了挑眉, 从敞开的窗户往外看一眼, 一个略微眼熟的男人正在和旁边一个女人说话。

钱佳宁略想了一下就记起了这个人:王守诚。

当年在淄城开饭馆的时候,经常光顾自家小店的老爷子王守仁特意提前一个月订了一锅佛跳墙用来招待自家在帝都来的堂弟王守城,钱佳宁记得连王大爷身为市长办公室秘书的儿子都对此人十分恭敬,好像他在帝都官位很高。

钱佳宁收回视线转头问李晓玉:“还有空着的包间吗?”

“西厢的竹厅还空着,不过那是六个人的包间。”

“无妨, 带他们过去吧。”

李晓玉点了点头, 匆匆忙忙从厨房出来, 将王守成一家领到了竹厅。李淑玲看着竹厅里鲜翠欲滴的竹子, 脸上露出几分喜欢的神色:“这个老板倒挺会布置的。”

王守诚不置可否的端起李晓玉上的茶, 微微吹了吹:“主要是菜做的好吃,前年在淄城吃了一回她家的佛跳墙一直念念不忘, 可惜去年没有回去,等今年去的时候又扑了个空。谁知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小老板居然考上了帝都的大学, 来这里开了家店, 以后我们可就有口福了。”

李淑玲微微皱起好看的眉毛:“这小老板才多大呀, 才考上大学能做什么好吃的菜?”她伸手摸了摸自己女儿的长发:“我们家晨晨也是今年上大学,连洗个菜都洗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