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人家也不傻吧,不过是几句话,立马全成了受害者了,这和你们有那么大的关系吗?一个个义愤填膺的,好像是拿了你家多少财产一样。

当然了这和邱澄明没啥关系,他这一次来的目的已经达到了,税赋什么的,三年内一分不用交,三年之后,还有个五年的田地半税,这么一算,也就是说八年的时间里,村子都算安全。嗯,也不能这么说,只能说要是这个官这些年还在,而他也能持续在这衙门里有点影响力,那这就没问题,至于以后?以后再说吧,想来到时候总能有别的法子,最起码用这点时间,经营点人脉什么的,让自家站稳脚跟还是可以的。他既然是少族长,村子里未来的村长,总要带着村子一路走下去,这都是责任啊。

“县长,那这事儿…我觉得您应该和上面反映一下,为上级拾遗补缺也是您体贴上级的表现,您看…”

“嗯,我会向上面反映的,毕竟刚组织了独立政府,事情太多,这一团乱麻的,啊…确实大家都忙了点,邱澄明啊,你不错,怎么样,有没有兴趣来政府部门做事?你也算得上文武双全了,待在山窝子那么一个地方,屈才了啊。”

县长有了台阶,还转眼提出个让他和上级亲近的法子,立马这好处就来了,这让邱澄明怎么说?他是真不想和这政府扯上多少关联,他自觉并不是什么做官的料。真要是进了这样的体制,以后还不知道会让人坑成什么样呢,可人给了这么个好意,你要不接着,是不是也有点不识抬举?是不是太不要求进步了?这不是和人划清界限嘛,这事儿不能这么干啊。

好在他还有参考,脑子一转,就想了一个还算是理由的理由。

“县长,您也知道,我就是个粗人,对着这公文什么的,呵呵,真是看着就头疼,不过我确实也想为百姓做点事儿,您看啊,我家这玉米,如今在周边也算是广受好评,我就想着是不是多多推广一下,咱们这儿粮食产量一向不怎么的,这要是能有个高产的,那好歹也算是有了点特色,有了点亮点了,省里也能多看重几分,您说呢?”

咦,这又是送上门的功劳啊,干活的是邱澄明,这以后出了成绩,成了农业大县,这受好评的可还是这县长,说不得还能靠着这个,往上爬的再快几步,这县长怎么可能不愿意?马上高兴的点头说道:

“确实,这是个大事儿,百姓生计从来都是大事儿,以农为本嘛,这样,以后你就是这县里农业局的局长了。这玉米推广的事儿就由你来负责。”

嗬,这官给的,居然这么简单?你还真是没看错,这时候确实就是这么简单,没法子,这一群所谓的革/命党,有几个真有治理国家的经验?一群热血冲上头,动不动就起义的,不是军人,就是书生,若不是这样,也不至于独立什么的,闹了半天,最后坐上各地实力派宝座的还是那些旧式官僚了,也至于袁世凯一出来,连着总统都一并抢走了,说白了就是没有经验啊。

“农业局?”

听着倒是挺现代的,可…看看边上几个文书一脸茫然的样,邱澄明就知道,这妥妥就是个临时说的词,有没有这个部门都不知道。由此可见,这会儿估计整个县衙连职能什么的都还没有理清。

“对,农业局,这个…这样,你们两个,找几个文书和邱澄明一起,把这架子搭起来,农业问题,是咱们县在整个省脱颖而出的关键,一定要好好办。”

说的可真是容易啊,什么叫搭起来?什么叫好好办?反正就是甩手掌柜,只管等成绩是这个意思吧?邱澄明觉得,自己突然发现了做官的诀窍,那就是事情下放,成绩归我…

去一趟城里,莫名就多了个县政府农业局局长的职务,邱澄明整个人都有点晕乎,别说是他了,就是回到家,他老爹听了,也是一脸的茫然。

“咱们家也能出个官?还是县衙的官?这怎么说的?我没瞧见咱们家的坟头有青烟啊。”

“估计是祖坟,这里太远,没看到。”

二爷爷也傻了,愣愣的居然还接了这么一句,听得邱澄明都不知道给什么表情好。半响终于回神后也反应过来了,不管怎么说吧,有了这么一层皮,好歹以后这山窝子是安全了,不用怕什么小官小吏的欺负上门了。

“那,那,那这个局长,到底是个什么官?几品?”

老爹,还几品?你这让邱澄明怎么算?哦,好像也能算吧,县长下头是什么来着?副县长?然后就该是几个局,警察局相当于县尉,县衙里头好像也有六部文书,自己这个应该算是其中一个的头头一个等级?田税归哪个管来着?好像哪个部门也管着田地的事儿吧,这是和人分权了?会不会得罪人?也不对,他这算是专门管玉米的吧,要这么算,还这是算不清了。最重要的是,这好像没什么品级吧。当然这话和老爹没法子说,反正如今也不这么算了。

“不清楚,如今不这么算了,估计就是和县长下头几个头头一个样吧。”

“县长,那就是县令,七品,那要是这么算,儿子,你岂不是怎么都有九品?哎呦,那还真是成官了。老邱家有官了…”

嗨,你怎么还纠结这品级的问题啊。果然,咱们这国家的人啊,官本位思想就是厉害,连这么个老头都深受影响,看看那发亮的眼睛,不用问他就知道,今儿老头铁定得去和自家那没了的爷爷好好唠嗑了。

不止邱纯儒,就是二爷爷,也是一脸的兴奋,那手搓的,老皮多能下去两层。

“好啊,有了官,咱们这以后可就有好日子了…”

所以说家国天下呢,看看…唉,怎么就没人帮着想想,他这班怎么上呢?他很发愁的好不。他可是有系统的男人,这老巢可不能随便离开的。

至于上班什么的…要不过阵子去县城住上些日子?然后隔几天回来?两头顾着?嗯,不管怎么说,像是那县长说的,好歹选个办公室,把架子搭起来,然后…等着种植玉米的时候再说吧。嘿,这官当的…

他不知道怎么办?人家这会儿也没工夫管你怎么办,人县长这会儿正忙乎着和上级沟通这西历农历的问题呢,人都不在县里。

“没月亮?”

“什么?没月亮?”

“老天,我怎么忘了这个…”

一级级往上穿的结果就是,所有人都有些傻眼了,现在他们要考虑的已经不是什么新政权新气象的问题,而是这烂摊子怎么收?好些人激动之下,这消息可是已经传达下去了,这让他们自打嘴巴子?这事儿可怎么办?他们也是要脸的好不!

“为了尊重我们的古老传统,也为了考虑到这一来改变太多,老百姓不习惯的问题,这…要不这样?咱们西历农历,过两次节?一次是为了和全球同步,一次是为了照顾老百姓的风俗习惯,你们看…”

除了这样还有别的法子嘛?过年什么的还能凑合,毕竟没人要求过年一天月亮要怎么样,元宵这个…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于是乎,这历史上的大笑话是没有了,可这每个节过两次倒是成了新的笑话。也不知道人们过这么多节,能不能适应的过来。当然了,从GDP来看,还是合适的,拉动经济了嘛,不然后世也不至于动不动这个节,那个节的,没有节日还能造出个什么年终618打折,或者什么双十一来,也算是错有错着了。

他们这里是暂时有了解决的办法,而邱澄明这里,那是问题又开始多起来了,就在他当官的消息传出没多久,家里的门槛直接下去了十分之一,那个热闹啊,让他的耳朵饱受摧残不说,整张脸笑的都有点发僵,不知道的还以为他要演僵尸了。

你说为啥?富在深山有远亲,明白了不?他从不知道,这个刚来才两年的地方,啥时候他们有那么多亲戚了?

第117章 多个衙门多点人

意外的有了个官位, 虽说一开始弄得, 全家都有点兴奋过度,可时间一长,这兴奋劲一过去, 本就想做点什么的邱澄明倒是思路越发的清晰起来。就像是前头和县长说玉米什么时候的那样, 他给自己定下了更加清晰的目标, 在这个时代,尽自己的能力, 推广玉米, 让这个国家的粮食总量提升起来。

要说邱澄明多么的悲天悯人?也不能这么说, 作为后世习惯了冷漠的人际关系的他来说,能像模像样的当好一个族长,顾妥当了整个村子, 已经是比以前不知道好了多少了, 真做不到豁出去那种伟大的地步。这是从小潜移默化的教育早就固定死了的心性。

只是他是人,也会怜贫惜弱,也会心软, 所以在自己有能力,有可能的情况下, 自然也会想着怎么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儿。从以前读过的书里知道,这时候因为各种天灾人祸的, 灾民什么的有点多, 荒废的土地也不少, 这就造成了这个国家粮食总是不够。也以为这样, 别看这是时候人口总数和后世不能比,可饿死的真不在少数。

虽说邱澄明也知道所谓粮贱伤农,这样一来,卖粮食的收入会少些,可那能做得起粮食生意的又都是些什么人?家业能小到哪里去?即使可能连着交税什么的,也可能被影响,农民们可能受到的损失也不会小,可到底余粮多了,好歹能多吃饱几个人不是。

所以他满脑子想的都是怎么将玉米更快的推出去,让这个多灾多难的国家,在这改天换地的关节点上,多几分重新站起来的底气。

邱澄明觉得自己手不够长,民国建立之后不是这里打,就是那里乱的。实在是没本事管,也管不了,可能顾着这周边的人多吃几口饭,少死几个人,也不枉他来这么一遭了。

给自己定下了目标,邱澄明自觉整个人都升华了一般,难得积极性都上去了好些,一门心思开始算计这玉米推出去的时间,算计着怎么才能最大程度的扩散,算计着后世那些科学种植的方法有多少可以推广。只是他忘了,这当官什么的,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事儿。这会儿整个村子都已经沸腾了,连着亲戚的亲戚都激动的两眼放光。满脑子想的都是怎么借力,开始不住的往他家来,那架势比他们自己当官估计都积极些,更重要的是,这提出的事儿…

他这里想的忧国忧民的想着大事儿,可其他人未必这么想,绝大多数的人看到的,永远都是眼前的那么一点子事儿。比如这新衙门的人员…

“一个新开的衙门,还是管着种田这样的事儿,这人能少的了?虽然怎么是下等县,可这下头村子镇子的,怎么也有不少,田地也是个大数目,没有七八个人,怎么管的过来。”

“确实,明哥儿这样的,怎么也该有七□□个手下,那才像是个官呢。”

“不止,不止,以前那些没品级的老爷,别说是手下了,就是管家,随从,车夫,小厮,那怎么的,也要配上七八个,像是明哥儿这样的,怎么也要上十个人,这才气派。”

“你别打岔,你说的那是身边的亲信,我说的是衙门里头干事儿的人手,那不是一路,是两拨人…”

呵呵,邱澄明还没正紧去上班呢,这手下要配多少人什么的,这些人都已经全给想好了,你说这到底是谁当官?

可你要说这事儿他们说错了?也不能啊,多少年的潜规则了,那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一个人当官,家族,亲族里,是必定要选几个人,当自己的亲信的,哪怕是不能拉吧成手下公务员,那怎么也要给点好处,做个跑腿之类的。所以啊,即使连着邱纯儒都感觉十分的头疼,十分的为难,这人上门了,也不能直接送出去,不然那就是得罪人,不要亲戚了。

嗯,虽然这亲戚…来的大半居然都是到了这里之后,族人们结亲的亲家家的人,或者直接是亲戚的亲戚,远的好些他都不认识。

“明哥儿也和我说了,说是县长有意从衙门本来的人里头选一些,具体手下能有多少人,还要看他去了衙门之后里头怎么协调了,毕竟是新衙门,也没有个成规。再说了,咱们家毕竟也没有出过当官的,一时半刻的,这规矩也不懂。”

这其实已经是变相的推脱了好不,人家意思很清楚,那就是这会儿你们来找我们没用,我们家自己都还不知道是个什么章程呢。可这来的人不怎么想啊,一个个又出上主意了。

“衙门里内调些那是一定的,不然这和其他衙门协调就成了麻烦了,有这些老人,那办事儿也能顺当些,只是这样一来,岂不是说其他衙门也会少了人?哎呦,我家那谁谁谁,就是在衙门的,不知道他会不会调过去?那要是他走了,那这职位会不会让人顶替?”

“要这么说,咱们是不是该去寻寻那谁谁谁?他在衙门有些分量,要是打点好了,说不得就能补上,即使是个文书什么的,那也是个铁饭碗。”

“管着农事,要的估计是腿脚好的,那这原本在县尉手下当差役的,估计也能要,这么算,我家那谁谁谁,倒是挺有可能的,这样,我回去问问,不成等着他调走,我家小子说不得还能招进去补个缺呢…”

呵呵,这让邱纯儒怎么说?合着这衙门是你家开的?想调哪个就哪个?想补谁就补谁?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好歹是又拉了几个人下水,要头疼那就一起吧。好歹分流出去些麻烦。

不管怎么说吧,这邱澄明当官,他自己还没怎么的,那一圈亲戚那是忙乎的晕头转向的,为了补上个好饭碗,简直就差没有抢起来。而邱澄明这里呢,再怎么折腾,最终还是选了三个人,成了他的新手下,两个是村子里的,一个是亲戚的亲戚,算是方方面面都顾到了,给了脸面。

只是不是什么正经的官职,三个都算是帮闲,也就是干事儿就能有赏钱,没事儿就不用去的那种。虽说这并不能让大家满意,可人邱澄明也有话说啊,谁让他刚去呢,谁让他们家是刚迁徙过来的,没什么根底呢,谁让他自己这衙门还没收拾妥当呢,先怎么着,以后有机会再说,也算是能说的过去了。

邱澄明这里是妥当了,到底是族长,即使下头的族人什么的,感觉还是不够,感觉自己吃亏什么的,倒是也能压的住,让他们多几分耐心,等着以后的机会,可衙门里头就不一样了,自打知道有了这么一个新部门,一群人都忙乎起来了,内斗的,那真是狗脑子差点打成猪脑子。

别以为他们是下等县的底层就什么都不懂,新朝廷,新衙门,那是最容易出政绩的,哪怕是只有那么一点好呢,为了这新朝名声,也妥妥的会被抬起来,到时候又会是什么样的好处?赏钱?那是小的,说不得就能升职加薪,那才是他们的追求目标。

更不用说这些消息灵通的已经听说了,这衙门那是准备专门推广高产的那个玉米的。别看邱澄明他们种植了这么些时间,好像什么风声都没有,实际上该知道的早就知道了。若不是眼睛亮的都知道,这种子不怎么多,人家还没遮掩的意思,正慢慢的在推广,还有不少衙门同僚自家也有亲戚占了光,没到撕破脸下狠手的地步。只怕这邱澄明的那点种子,早就保不住了。

而既然都知道有这个东西,那自然他们也知道这东西的产量,也知道这贫瘠盐碱地能种植的事儿,知道了这些说明啥?说明这推广的事儿那是妥妥的,高产更是稳稳地,你这简直就是送上门,稳到手的功绩好不。

等着这县里都种满了,那到时候这功劳能小?那能没办事衙门的好处?既然这好处都摆着了,你说,他们能放手?所以啊,妥妥能有好处的衙门了,谁不想参合一脚?

就是再不济,这新衙门,那总不能只有局长一个吧,那什么干事,什么主任的,这些个虽然都是新名词,他们听不太懂,可这权利官职总是明白的,被人管和管人总是分的清的,你说他们怎么能不抢?屁股底下有位置的不想,没位置的不想?就是自己当官的,为了亲戚能不想?为了空缺能不想?那绝对是狼多肉少,争的厉害着呢。所以啊,邱澄明这里真不能算是热闹的,衙门才是真热闹呢,那县长办公室的大门,那是开着就没少过人,让他好生的体验了一把什么叫做幸福的烦恼。

是的,是幸福的烦恼,因为他第一次发现,自己这么受欢迎,第一次知道,自己这官职的重要,第一次明白权利的美妙…总结下来就是,那送礼送的,私房直接上去三成。呵呵呵。

不管怎么说吧,再怎么闹腾,也总有个完结的时候,等着邱澄明那农业局的牌子正紧挂起来的时候,那事儿总算是有了结果,人员到位。那么这玉米也终于可以正紧的开始推广了,还是用官府的名义,想来这比邱澄明自己推动,会更快,更容易…

“这个冬天,先开始深耕,对了荒地开荒,也推动一下,你们查查资料,看咱们县如今的耕地情况…”

邱澄明不懂做官,不过好在离着种植还有时间,他可以从整理数据开始,慢慢的熟悉起来,深耕更是他的第一步。

第118章 农书和公厕

邱澄明推广玉米的远大目标是说出去了, 不单是说出去了, 还因为一上来就像模像样,有山窝子这么个例子摆着,所以这个事儿上,连着他手下的那些人, 也信心十足,还忍不住集体做梦,自己给自己画了不知道多少大饼,幻想着那天这县里推广出成绩之后,自己被借调到其他县, 然后成为别的县技术大拿, 再然后升职加薪, 也成为局长…

想的都挺好, 可事实上,对于自家的玉米,到底产量怎么样,如今出来的种子到了别的土地上, 亩产是不是也能保持,能不能和自家如今一样,一亩地和大豆套种,也能出来五百斤,说实话人邱澄明其实自己都没准。

你不信?哎, 回顾一下其实就知道, 这还真是这样, 大家别忘了,这玉米如今能成这样,最大的关键点就是:邱澄明的草木兴盛可是点了好几次,而且每次还是在不同的时期,你说,这对玉米的种子基因什么的,到底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他能说的准?怎么可能,你当他是袁龙平啊。

吃不准这产量,那怎么办?自然是尽力的往高里整呗。从耕地开始,每一步都深根细作,想来总能获得不小的成绩的。也好在如今还只是深秋,离着明年开春下种还有不少的时间,临时抱佛脚还算来得及,所以喽,在安排了人去检查各处荒地数据,做入冬前深耕准备之外,农书成了邱澄明日日不离手的重要参考文献。

也是他的福气,这个时候虽说什么八国联军,什么英法联军的,已经洗劫过一趟,烧了不少的珍贵书籍。可那不是在京城附近嘛,西北这里倒是没啥影响,此外,也没有那什么书本当废纸重新打浆的糟蹋,所以想找点古籍什么的,并不难。那些什么农政全书的都挺齐全。

说道这个,我们就不得不多吐槽一句。很多穿越小说里头,那古代人一个个的都和笨蛋一样,原始的不得了,而现代人呢,拿出什么都搞得和跨世纪一样,实际上这写的忒玄幻了,真实的现状是,中国的农业科技等等,自古以来一直都挺发达的,不然那些什么齐民要术,什么天工开物的,也不至于惊艳了世界。

看看,邱澄明这会儿拿着书,那立马就看的入了迷。他不是那些不懂农事的书呆子,也不是那种不识字的老农,作为一个实践派,在结合了自己实际操作的感受,加上后世某些零碎的信息轰炸中听到的论点,在结合这书上的东西,那么几项一加,邱澄明立马觉得,自己若是不能把这玉米的事儿给办好,那简直就是脑袋进水,愚笨不堪了。

信心满满的邱澄明将计划做了一遍又一遍,就开始了行动,第一个事儿,那就是收集自家村子里,除了自家种子之外的所有玉米种子。当然了,这个收集不可能是无偿的,不说这关系到全村所有人家的生计问题,就是邱澄明自己,也不想当这样的冤大头。他再想推广玉米,也知道什么叫过犹不及,更明白什么叫上赶着不是买卖。

所以这是政府和山窝子的人买断的。按照分量,以细粮的市价给了银钱,再从县粮库拨同等分量的麦子给予补偿。这给出的价格不高不低,真说起来,邱澄明他们可以算是吃亏的。外头种子和粮食那从来就不是一个价,更不用说还是高产的种子了,信不信,这要是直接摆开来往外卖,这玉米,说不得直接能卖出如今的三倍价格来!

可邱澄明作为负责人,居然就这么办了?难道说这是那全村的利益来稳固自己的官位?这可不是小数啊,近百亩的地,每亩500斤,那就是50000斤收成,即使只有近半的玉米粒剥下来能算成种子,那也有25000斤,留下1000斤,作为山窝子自己明年的种子,再扣除前段时间,周围其他亲戚邻里,周边村子讨买去的,怎么也剩余了22000斤,这差额是多少?哪怕是50文一斤呢,那也是1100000文,换算下来就是1100两,换算成银元那可是1528块。这么多钱,他们村子里的人就每意见?

怎么可能每意见,可那村子里不是还有老人长辈嘛,有这些镇宅太岁,邱澄明那是一点都不用愁。

“都让钱闪花了眼了,一个个的,怎么就不细想想,若是真这么值钱,这么好,这么有人要,为啥咱们种了两年了,这跟着种的,来买种子的,还是只有那周围的几个人家?为啥那些富户一个都没来过?”

嘿,没人翻出来不觉得,一翻出傻子都觉得有问题了吧,这边邱澄明刚收走,那边价格立马就上了三倍,这些寻常人不觉得,那些老狐狸还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不就是妒忌了嘛,不就是想损人不利己,搅混水嘛,可惜了,他们这几个老家伙还没死呢,这山窝子,轮不到他们来吹风鼓浪。

“都是些没脑子的,要不是有这县衙要推广的事儿,那些富户能愿意出大钱和咱们买种子?他们情愿等,等咱们自己散出去,到时候从别人那里用和麦子一样的价钱买,也不会让咱们挣钱…为啥?因为咱们是外来户,因为咱们和他们没关联,明白不?”

“明哥儿这边刚当了官,刚想干点实事儿,那边这风就吹起来,为啥?因为这功劳太明显,他们想摘桃子,想着抢了这位置,想抢了这功劳,让他们自己人上去,这么说你们明白了?”

“老祖宗说过,吃亏就是福,你们啊,一个个的别总是听风就是雨的。别说这事儿是人家故意穿过来,让你们心乱的,就是真在外头值这么些钱,那又怎么样?一千多快很多嘛?就咱们村子挣钱的本事,一家50块而已,一年就挣回来了,拿出去给明哥儿铺路难道不值?只要明哥儿这官做稳了,以后咱们山窝子,在这一片,谁干欺负?能得多少年的太平?这不值?”

“以前隔壁村子什么的,来要玉米种子,咱们最多也不过是要一倍半的小麦,那价格,还没这次明哥儿给的多呢,你们呐…”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山窝子有一群年级未必大,辈分却绝对够的老人,你说邱澄明怕啥?后院那是绝对起不来火的。所以他几乎将系统下达的任务以外的所有时间都用到了这玉米的推广上。

22000斤玉米,按照四斤一亩地来算,那就是5500亩地的种子,而这整个县城,全部的可耕面积加起来,呵呵,好像也没多多少,没法子,虽说这西北地方大,可人丁少啊,荒地也多,所以喽,邱澄明索性放开了那么一点的小口子,给几个在其他周边地区还有土地的地主们做了一笔生意,将这种子卖出去了一批,也算是替县衙拢回了一点成本。说起来,若不是这一次人县长全力支持,就凭着他这么一个新人想顺当的用县衙的钱这么利索的花,那怎么可能。所以怎么也要替人家想想,干点大家都有利的事儿,想着这一个卖种子的事儿,不但他们避免了浪费,顺带的还结交了点当地人脉,绝对是划算的。

将来年要种植的土地按照地域划分好,分给手下负责,然后在自己的办公室里挂上进度表,将每一个人的工作都公示出来,这一手,不单是让所有人下意识的攀比,多了几分努力,同时也免去了他那自从当官后,就在没有断过的走人情托关系的麻烦。谁想干这活?想有铁饭碗?先看看,这样辛苦的活你们是不是接的下来再说吧。

而这工作分派下去之后,邱澄明趁着时间还有,又忙乎起了另一件事儿,那就是在县城,镇子上开始兴建公厕。

啥?为啥管农业的还要记得建公厕?这是时候化肥什么的,那简直就是传说,在这样的情况下,想要高产,想要地力常新不靠粪肥还能靠啥?所以这不管是人的,还是牲口的,那是拉出来的一样都不能浪费。呕,说的太恶心了,可事实就是这样。

当然了,对着县长的时候,这说辞可不能这么说,人家是文化人,这说法也要讲究一些。比如为了文明进步…呵呵,是不是觉得扯?这事儿还真是不扯,人邱澄明举得例子不是一般二般的靠谱,想想那东北地区的疫病,想想那死亡的人数,再想想满街粪便的臭气,污祟…一个公厕能解决多少问题,甚至人邱澄明还创造性的给这县衙又开辟了一个新部门--卫生防疫部门。这让邱澄明瞬间成为整个衙门人缘最好的领导之一。

创造更多的铁饭碗,让大家都得益,这样的人谁不喜欢?虽然这部门管的东西太那个啥了点,可铁饭碗就是铁饭碗,下头干活的不受人待见,当干部还是可以的对吧。再说了他们也不傻,那什么鼠疫的又不是不知道。既然是既能让他们得益,又能创造政绩的事儿,他们怎么可能不支持?

就是县长在听了邱澄明一条条的理由之后都忍不住心动,在自家县里开始动工的情况下,迅速的去了省城,将这一个创造性的建议递交了上去,到了这读书人手里,这理由又多了一个--让世人从实际生活中就能感受到新政权的不凡,让整个国家的面貌就此一新…

这理由太高大上,让这些突然接手权利,一时没有头绪,想烧上任三把火都有点为难的大人们瞬间眼睛一亮。这个太可以了,宣传方便,难度超低,效果显著,还能顺带多安置点早年的支持者,让他们多点交换的筹码,不干都是傻子。谁都不是傻子,所以这个决策,这个法子迅速的开始推广开来,最后弄得,连着正开始争夺最后大权的几方人马都没有错过,一个个的操起胳膊建起了公厕。妥妥成了一景。估计从古至今,没有那个政权一上来就干这个的吧。

可别看这事儿看着听着都不怎么样,真说起来,效果确实很不错,最起码改善了这个国家很多人的生活环境,让疫病发生的可能变小,让大家慢慢的养成了不少卫生习惯,减少了病症。从这个角度来说,邱澄明不知道的时候,绝对是改变了不少人的命运,功德无量。

第119章 集市

卫生防疫扩散成啥样, 邱澄明不知道, 也没心思探问,随着天越来越冷, 年越来越近,作为新晋的官员人家,他家老爹最近已经开启了花样过年的折腾模式。只要有人说,怎么怎么的能让来年吉利讨彩,他就会一探究竟,甚至直接上手跟着学。这让邱澄明那是相当的无语。可你要说老头做的不对?怎么可能。人老头说的可有理了。

“我哪里不知道这些未必能信,可这俗话说得好啊,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反正花不了几个钱,权当是买个心安了。”

话都说道这份上了,你说还能怎么的?到了最后,呵呵,连着舞龙舞狮的都一并请了,还说是要在过年的时候请全村的人看大戏。这举动让整个村子, 甚至是附近的人都欢呼起来, 伤心的只有一个,那就是邱澄明。因为那花的是他的钱…

“爹,这花不少钱呢, 加一起, 没有三五十块的, 人都喊不齐, 要不咱们只选一样?”

“一样?那多单调,不到一个时辰,刚热闹起来呢,直接就完了,这不是存心吊人胃口嘛,还是一起吧,反正也没几个钱。你那小金库里都随便抓一把就全有了。”

“不是爹,这怎么又成我的事儿了?你可没说过…”

“咋呼啥?全家就你最有钱,不是你出谁出?难不成还要我掏棺材本?你忍心就这么压榨你爹我?别忘了,你爹我死了,这剩下的一样都是你的,有必要算这么清楚?大气点,别当我不知道啊,你上回在县城那一票干的,可没少捞…”

爹,亲爹,您儿子真的只是顺手,为了布局,不是存心干这一行的,和侠盗什么的也没啥关联,你能不能别说的这么理所当然?说的好像您儿子干这个干的十分专业一样…再说了,我没不愿意…算了,不说了,这你花钱我买单也不是头一次了。谁让你是爹,我是儿子呢,辈分差了点就是吃亏。

呵呵,这话好在老头不知道,不然绝对不会罢休,当然了这会儿他其实也没空和儿子叨叨这些,老头正忙乎着呢,别看他平时总是压榨儿子这样那样的,事实上这对着邱澄明最上心的人也就是他了,后勤工作做的不是一点两点。

前些日子,刚接了新系统建筑任务的邱澄明,对着那通往道观的山道最下头,上次对付马匪时,收拾起来的简陋露天铺子什么的起了心思,想要正紧的收拾一下,彻底将这个集市给开起来,哪怕是一时半会儿的最多就是个年前野集市的模样呢,只要这建了,只要这棚子什么的在,只要多组织几回,邱澄明相信,自己拿个建立集市的系统任务还是能如期完成的。

想到系统任务,邱澄明又是一阵的叹息,这系统,给的任务那是越来越麻烦了。半年内在村落范围建立起一个市集,人流量300,这个要求,在这人丁松散的地方,可不是什么容易达成的事儿。

而他能这么利索的点确认,在忙乎玉米的时候敢这么放手,凭借的不是别的,那还是老爹。在他如今是不是要上县城上班的情况下,能为他看着地方,为他组织集市,为他那所谓的扩大村子影响力,融入地方的想头奔忙的,除了老头还能有谁?

所以喽,或许这相互下绊子,斗嘴,挖坑埋人什么的,从来都没有什么影响父子关系的可能,这只能算是这家诡异的父子感情交流的方式。就是新媳妇锦娘在惊吓了几回之后,如今在看他们闹腾,也已经可以做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了,如此可见一斑。

“我都看好了,就在咱们收拾的那个集市边上,靠着山脚的位置搭上个高台,这么一来,正好面对整个草头集,凡是来赶集的,都能看上这大戏,就凭着这,咱们这集市就不用担心没人来。顺带的这舞龙舞狮的,也能算是开集的彩头了,一举数得,多好,若非如今你好歹是个官了,这样的场面,就是想办,也没那个胆子。”

这倒是实话,早先拿道观完工什么的,不也低调的很嘛,为啥?还不就是怕人惦记?没点背景后台,没点实力,你有钱都是种错。如今呢?他们背脊绝对挺得直。

“行行行,办吧,办吧,说不得因为这,以后咱们这集市还能慢慢的再扩大,将来成个新的镇子呢。”

“要是那样,你爹我啊,做梦都能笑醒,古人说一人兴邦,这咱们不求,也不敢求,更没那么个命。不是天上星宿下凡,哪个能做到?如今能有这么一个一人兴村的事儿,已经是往上数八代人都不敢想的大出息了。”

这话说的,让邱澄明忍不住将近代各种伟人都扒拉了一圈,再往上推,将历史名人在巴拉巴拉,然后暗暗地吐槽,要是按照老爹的说法,那这些岂不都是神仙?要这样,这天上可真是够挤的,这么多人…

吐槽归吐槽,可看看那一边抽着烟,一边巴拉着算盘子,正算计各种花销,面上止不住笑意的老爹,邱澄明心里不自觉的也多了一种叫做骄傲的东西,脸上也跟着带出了几分笑容。确实,在这个官本位的国家,自己这一步才是对这个家,对族人最好的安慰和庇护,也是对爹最好的孝顺!

山窝子要请了戏班子来唱戏,还有舞龙舞狮的大热闹,这事儿都不用他们自己宣扬,不过是几天的功夫,周边几个村子就全知道了,等着邱纯儒安排人各处去请人,那这事儿更是传扬到了周边的镇子,连着县城都有不少人议论。这消息传递的速度,简直不像是在没有电话电报的旧社会。

从这里其实就能看出,如今这山窝子有多引人注意了。也是,玉米,新衙门,飞升上来的官,每一样都是这往日死水一般,平静的有些沉寂的西北小县城难得的大八卦,不注意才怪呢,只是这曝光度太高…是好是坏的,这会儿还真是难说。

不管怎么说吧,单就集市这事儿上来看,这样还不错,看看,这人来了多少,多热闹?不得不说,人邱老头还是挺有本事的,即使人家没学过什么心理学,不懂什么经营的本事,可愣是就这么用着两个大噱头,引来了周边不少的货郎摊贩。硬生生的将这么个集市给撑起来了。

“赶紧的摆上摆上,赶了三天,总算是没白耗费精神,看看,这么多人,嘿,还真是来着了。”

“可不是不错嘛,没想到这么个偏僻地方,这摊子居然还收拾的这么整齐,比以往的草集市像样多了。看看,这人头,怕是周围十来个村子的人都到了这儿了吧。”

“呦,是您啊,可不是这么说嘛,刚来的时候我都傻眼了,知道这唱大戏人多,真是没想到这么多啊。我看着这山窝子怕是有心想将这里弄成常集呢,这本钱下的够足。也好,这要是能成,咱们这走南闯北的货郎,倒是也能常有个正紧摆摊的地方了。”

“可不是,而且这生意啊,说不得还好做些呢,看看,这山窝子里出来的自己的摊子,看着就都不像样,都是些最低等的杂货,难得有些好货色。哪像咱们,什么都有,南北杂物都齐的,这生意不好做才怪,哪怕是十个人里头一个人花销呢,那也不少生意。你们都知道的,这些靠近草甸子的村子,一向都自给自足,不爱去城里采买的。到了这儿,他们能忍得住?呵呵呵…”

“可不是,看着好,能不买?看看我这碎布头,最起码他们缝补总要用上吧!还有这针线,在不像样的人家也缺不得。”

“山窝子的人我看着还是挺本事的,看看,那连吹糖人的,那做饭食的,还有那,那是蜜饯吧,连着卖锄头的都有呢,呵呵呵,也算是不少样了。”

“来来来,估旧衣裳了,鸡蛋估旧衣裳啊…”

“卖种子了,天南地北的种子啊,想要啥有啥啊…这是辣椒种子,蜀中的,您看看…”

从天刚亮,这整个市集就迅速的升温,等着到了快中午,那戏台子上的戏子都装扮起来的时候,那整个场面,摩肩擦踵也就是这样了,这样的热闹场面,看的山窝子的一众人都乐呵的闭不上嘴了。邱老头更是站在那山道上,对着边上的三叔,得意的挥着手说道:

“看看,看看,我就说能成的。”

那嘚瑟样,看的三叔理都不想理他,好好的一块清净地方,看如今这样,哪里还有道家的清静无为的模样?可你要说不满意?搬走?那怎么成,光一个上午,他这导管的香火钱,那就比得上往日一个月的了,他怎么可能不满意。再怎么清净,怎么讲究道家无为,他也是要过日子的。没香火钱,难道让他靠着自家二哥家吃饭不成?

“行了,知道你厉害,对了,一会儿你是回家去吃,还是到我那里?”

“下头那么多吃食摊子,我能没得吃?放心,我自己会管好肚子的。”

“谁管你吃不吃?”

咦,这是傲娇了?邱老头忍不住侧目了。眼睁睁的看着三叔一步步的往山上走,嘟囔道:

“出家的果然脾气都奇怪…”

其实吧,真算起来,这集市也算不得大,能像样的摊子也不过是十来个,若是加上自己带着家伙事儿直接摆摊的,这小小的一块地方,也就整出了三四十个摊位来,可谁让这里人丁稀少呢。往日哪有这样的场面?几十人凑一起都能惊着人,如今这么凑一起一看,可不就是成了大场面嘛。

若是在加上那些卖牲口的,整个场面看着确实紧凑了好些,比一般的野草集自然更像样,也就怪不得这些货郎出身的摊主们乐呵了。他们都不傻,虽说摊位多竞争也多,可同样的,因为集市热闹,这人流也上去了不是。生意那是只有好的份。

“开戏了,开戏了…”

锣鼓一阵的响,将整个集的火热气氛直接推到了定点。就是那前头还在一边捡破烂的讨饭的,也忍不住仰着脑袋,乐呵呵的往戏台子上张望。更有几个衣衫单薄的,吸着鼻涕,不顾寒冷,直直的往戏台子前挤。由此可见,这样的热闹,对他们来说只怕也是难得一见的。

刚从家里走过来的邱澄明看着那一张张粗糙却欢喜的脸,还有那补丁叠着补丁的衣裳,还有那些瘦弱的怎么看怎么单薄的孩子,心下暗暗的叹息了起来。

苦成这样,还能这么笑,这些人真的太容易满足了。或许唱大戏的事儿上,父亲其实是对的,他即使不懂那么多道理,可他却用自己的方式给这些人带来了快乐,从这一点上看,自己不如他。

这个市集…

“爹,唱大戏花的钱多不?不成咱们隔段时间就弄一回吧,看看,这多热闹,人气都足了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