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懵懵懂懂,不晓得他们在说甚么,只知道回去后,皇后娘娘大发雷霆,把她身边的宫女嬷嬷好生责罚,又下了禁足令,她无事不得出那个小院子。

文章闻讯甚是愧疚,也不知道他用了甚么招数,居然买通了二皇子赵野为他跑腿,想是指使不动赵拓罢。

隔三差五地为她送来各式奇巧玩物,有街头捏的小面人,颜色鲜艳的羽毛毽子,缝的精致典雅的沙包,总是没有个重样的。

赵野每次来了丢下东西,还要阴阳怪气地损上几句,“这都是你哥哥给你的,可要好生收好了。”

她也不恼,淡淡地说声谢谢便罢,一来二去,赵野甚觉无趣,倒也不讽刺她了,偶尔坐上片刻,看她抄写经书,旋即离去。

再后来,赵野每次来时,都为她带上几本佛经,她甚喜,倒是真心感谢起这乖觉跋扈的二皇子了。

转眼到了夏天,宫里一片喜庆,大皇子赵拓被定为太子,又和以教养皇后阁名天下的徐家嫡女订了亲,她的禁足令也被撤销了。

七夕这天,皇后把她叫去,却不比往日严肃,难得对她露了笑脸:“你这孩子倒真老实,叫你禁足就真的一步不出房门,本以为你该有怨气,没想到你还天天诵经为哀家祈福。”

诵经是有的,却为的是父母亲人,她不明所以地抬起头来,见皇后身后的赵野对着她眨了眨眼睛,立时明白,二皇子定然为她说了不少好话。

自打赵野在她那里冻过一回,又吃凉食坏过一次肚子,她那里的日用却是没有再短过。

她勉强地闭了嘴巴,承了这好意,皇后因儿子日日在耳边提点她的好处,此时看这个女孩,却也不象开始时那般不顺眼了,很是和蔼地吩咐道:“你闷了这许多日子,也当出去走走,刚巧过几日就是七夕宴了,你的年纪本不当去,跟着姐姐们凑个热闹好了。”

她一怔,七夕宴?正想推辞,却见赵野又对她眨了眨眼睛便把话憋回了肚子。

七夕那天傍晚,她穿了套湖绿色的缎子长裙,映得她肤色亮了不少,乘了轿子到小门处,宫人扶着她上了马车,她抬头一望,微微愣神,少年笑的春光灿烂,桃花满面,对着她和蔼地道:“妹妹,好久不见了。”

文章打了招呼,殷勤地为她倒了茶来,又把桌上的果盘向着她的方向拉了拉,一旁的赵拓实在看不下去,冷冷地道:“重色轻友。”

文章脸上的桃花依然盛开,一边给她剥着葡萄一边反驳道,“似乎某人为了美人儿连兄弟也拿来利用了。”

赵拓冷哼一声,合上双目,却是懒得搭理文章了。

到了西子湖边上,文章轻轻嘱咐了她几句,就送她下了马车。她在几个少女的引领下上了高台。

莺歌燕舞中,七夕宴缓缓拉开了序幕,她按照文章吩咐的,只专心寻着那琴中魁首,果然有一个少女的琴弹奏的出神入化无人可及,轻而易举地取了琴艺的桂冠。

她看准了那少女的位置,悄悄挪了过去,仗着年纪小和她套起话来,那个少女温文尔雅,待人如沐春风,说上几句她已经晓得这少女姓徐,闺名秀秀。

徐秀秀见陈阳洛年纪虽小,却自有一股子淡然的气质,倒是与自己颇为投缘,于是约了等下一起游湖。

两个人都不喜热闹,见评完魁首,又有歌舞上来,趁着无人注意,一大一小悄然溜下了高台,湖边自有一艘楼船等着她们。

二人上了船,却有两个少年迎了上来,徐秀秀大为尴尬,这新认的妹子只说家中游船,却没说还有两个年轻男子。

陈阳洛一派自然地为她介绍起来,指着清冷的赵拓道,“这是大哥,”又指着带笑的文章道:“这是二哥。”

她按照文章事先教导的,落落大方地补充道:“阳洛的哥哥就是姐姐的哥哥。”

徐秀秀见她如此自然,自己过于扭捏反倒落了下乘,于是也大方起来,陈阳洛这两个哥哥倒是都颇有才华,大哥腹中锦绣,才思敏捷,二哥见多识广,说起各地见闻滔滔不绝。

徐秀秀被文章逗得笑个不停,却被赵拓看的脸上发红,几人渐渐无语,沉默片刻,文章牵起陈阳洛的小手,义正言辞地道,“妹妹很少出门,我带她去见识见识这西子湖的风光。”

话罢,解下楼船上的小舟,却是亲自撑起舟来。

文章对这西子湖了如指掌,不时为她解说各种典故,望着山峰上的一块石头便叹起气来:“那是望夫石,据说有个打渔的出海以后,他娘子就每日里在这山头望着,天长日久却变成了一地石头。”

文章挑了挑眉毛,连哄带骗地对着小丫头叮咛道:“哥哥只要你一生平安,不要为了甚么男人傻傻地等上一世。”

她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一世那么久,怎么会去等一个人呢?

等他二人回转了来,却见赵拓一脸温柔与往日大不相同,徐秀秀亦是低眉垂眼,一张脸蛋红扑扑的,煞是动人。

送走了徐秀秀,文章和赵拓把陈阳洛送回了宫。

此后,在二皇子赵野的掩护下,文章却是时时把她接出去玩耍,她常常肩负着邀请徐秀秀的使命,只徐家家教严谨,十次之中能成功一俩次就不错了。

又过了两年,她的身子长高了些,皇后却甚不许二皇子再来探她,毕竟男女有别。

却还是有小宫女偷偷为她送着各式玩物,有文章送的,也有赵野送的。

她十二岁的时候,赵野扮作了小太监偷偷溜了进来,一脸喜色,悄悄地道:“文章订亲了。”

她不解,文章哥哥订亲和赵野有什么关系,他要这么高兴,赵野一双眼睛亮晶晶地看着她,嘿嘿地傻笑着。

陈阳洛掉头默写经书,不去理这个神经兮兮的二殿下,手里的笔,却不若往日沉稳,心里总觉得空落落的。

到了晚上检查,发现一卷经书被她抄错了许多处。

下卷 天下 第一百七十一章 抉择

是夜,半夜三更之际,文武百官被皇宫派出来的侍卫们从睡楚之中吵醒,一个个蓬头垢面坐上马车,飞奔于街头巷尾,不时和同僚相冲,按照官衔大小,由萧承相领头,百官的车队越来越壮观,终于在赵治耐心用尽之前齐集在了皇宫之中。

当晚百官决议,派出所有护卫军,连夜行军,靠人力背盐进京。

同时城中广贴布告,民怨稍息。杨木和文竹并肩站在高楼之上,凛冽的寒风吹的二人衣襟猎猎作响,遥遥望着长蛇般蜿蜒的护城军,杨木笑看着文竹道:“如今你已经输了,没想到赵治想的出这么蠢笨又有效的法子。”

文竹不以为然的挑了挑眉毛,淡淡地道,“真正的战争刚刚打响,”她微微侧头,笑望着杨木道:“京中缺盐,可以叫护城军去背,若是缺米呢?”

话罢,她仰望天空,悠悠道:“君莫忘了,这米也要靠漕运的。”

米有米道,盐有盐道,一直以来,虽然是走的同一河道,却泾渭分明,不过是为了牵扯了太多人的利益罢了。

从盐荒开始,赵治一直不是很挂在心上,就是因为还可以征调粮路运些盐来应急,只是如此一来,粮食紧张,却是更易激起民变,故而不到万不得已,赵治是不会走这条路的。

没成想,没等他走这条路,路已经绝了。

继京中盐荒之后,再次闹起了米荒,最穷的东区已经出现了哄抢米店的事件,赵治一脸阴郁,盯着满朝文武,百官莫不诚惶诚恐地跪在地上。

赵治极恼,字字句句寒冰刺骨:“诸位爱卿年年月月歌颂这太平盛世,太平,真是太平,京城之中竟然无盐可买,无粮可买,你们叫朕如何面对列祖列宗,如何面对天下黎民?!”

群臣和地面的接触更加亲密了,恨不能地上立时出现一个洞来,可以整个的钻进去。

赵治冷笑一声,再次道:“盐粮所用漕船,均为特旨制造,高出民用渡船整整三倍价格,又年年翻修,这次刚刚换的船板,不到半年,居然全部烂了底,刘爱卿,你有何解释?”

盐司刘大人倒也是个狠角色,知晓如今推卸责任于事无补,干脆,利落地只讲事实:“今年维修之时,船坞的技工推荐过用新发现的青杨木,此木三年即可成材,木质密实耐磨,比原来所用的衫木价钱便宜了三成,臣当时特意拟折上奏…”后面还有半句,皇上您也颁旨嘉奖了,怎么就怪我一个人了?!却是打死他都不敢说的。

赵治抓起手边的一堆折子劈头盖脸地丢到了刘盐司的身上,“三成?只便宜了三成??木工怎么说不足原来的二成?你这个国之蛀虫,欺上瞒下的东西,来啊,给朕推出午门,斩立决。”

宁皇盛怒,百官无人敢抬起头来,赵治气得浑身发抖,这天下,还是朕的天下么?

他一咬牙,下旨道:“传朕旨意,京中所有禁军,出城,背粮。”

萧东流猛地抬起头,劝道:“皇上,不可啊。”

护城军出城运盐以后,宁都之中城防空虚,禁军已经被抽调了一部分去帮忙维持城中秩序,若是继续抽调,皇宫就无人可守了。

赵治疲惫已极,他漠然地瞥了萧东流一眼,沙哑着嗓子道,“若是派出禁军出城,城中还可以缓上一缓,若是再耽搁下去,百姓无盐无粮要闹民变,军中无粮无盐,闹的可就是军变了,你要朕坐以待毙吗?!”

萧东流默然片刻,依然坚持己见,固执道,“一人行军所能背负的粮食,怕是连往返京都路上所食都不够啊,请皇上三思!”

赵治猛地坐直身体,随后又跌坐回去,喃喃道“,天要亡我大宁,天要亡我大宁…”

杨木送的信传到时,文竹正在认真教导文卫,文卫好奇,亦是凑过来看信,文竹把信高高扬起,偏着头,看着儿子,笑的阳光灿烂:“卫儿,若是你想要别人按照你的心意行事,你会如何做?”

文卫歪着脑袋想了一想,认真地道:“让他只看得到眼前的利益就好,就象上次五姨带咱们出门,看见一头傻傻的毛驴只顾得鼻子前面的萝卜,却不知道,如果那骑驴的不愿意,它永远都吃不到那萝卜。”

文竹笑着点了点头,认可了文卫的答案,文卫用食指蹭了蹭鼻尖,嘿嘿一笑,文竹却又问道:“若是这人应有尽有,所有世间的利益都打动不了他呢?”

文卫的小脸立刻皱成了包子,在他的心里,一切都可以买卖的,竟然有人能不为利益所驱,简直其不可能的事情。

文竹摸了摸他的脑袋,果断道:“那就夺走他所拥有的,把他逼上绝路,等他逃无可逃之时,再给他一条活路,到时候,他自然会顺着你给的路走下去了。”

正当宁皇赵治和百官坐困愁城之时,神仙显灵一般,无数舢板小船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无数的盐粮沿着河岸一路送入了京城之中。

京城之中的米店盐店迅速开张,依然有许多百姓担心未来的日子会再次闹起饥荒,每个人都尽量的多买,米店老板看着后院源源不断地送来的米粮,豪气万丈地喊道:“要多少有多少,随便买。”

解了心头大患,赵治心情舒爽,之前的日子,他怕自己心情烦躁惹恼文晓菊,一直克制自己,未曾踏入后宫一步,眼见再无后顾之忧,他立刻兴致勃勃地来寻晓菊,想第一时间和她分享这个消息。

刚进宫门,就和行色匆匆的冯顺撞个正着,他心情大好,也不计较,打趣道:“冯公公赶着做社么去啊?太子又尿床了么?”

冯顺一看是赵治,顾不得主仆有别,拉住赵治的袖子,气喘吁吁地道:“皇后,皇后…”

赵治一惊,冯顺跟自己这么多年,一直稳重可靠,从未见如此惊慌过,就算前些日子社稷不稳,他也是老神在在把一应事务安排的妥妥当当,难道,晓菊?

赵治立刻甩开冯顺,大步迈进了宫殿之中,却见所有的宫女太监都不见踪影,他心中越发着急,直奔文晓菊寝殿。

一推开门,却见眼前密密麻麻跪满了这一宫的宫女太监,所有的人都不发一词,五体投地。

隔着这跪了一地的宫女太监,赵治遥遥望见,文晓菊一身青衣布钗,素面朝天,和他隔空对望一眼后,毫不犹豫地伸出脚来,就这样,踩着跪在地上的人的背,缓慢而坚定地向宫外行来。

如同凌波的仙子,又如同误入凡间的精灵,文晓菊高高在上,一步步,终于行到了赵治的身边,她站在最后一人的背上,居高临下的俯视赵治,轻启檀口:“我家姐姐要我问陛下一句,是要美人,还是要江山?”

赵治如同五雷轰顶,瞬间,他想通了所有事情,为甚么漕船维修会埋下隐患,为甚么征调私船却无船可寻,为甚么官府的车队会屡屡受挫,为甚么刚刚解了盐荒又闹粮荒,为甚么会实然冒出这许多舢板小船自发的送米送盐,这一切,突然有了解释,文家,文家竟然已经势大如此!

他吞咽了一口口水,艰难地开口道:“若是,都要呢?”

文晓菊直视他双眼,坦然道:“陛下只怕会一无所有。”

文竹一向不是个宽容的人,她信奉以牙还牙,以眼还眼,以前是徐祈元,如今是赵治,欠文家的,一个个都要讨回来,她只派人问了八妹一句:“还记得十年前的话么?还想回家么?”

文晓菊一个简简单单的想字,文竹无视这满城百姓,可以助百人,可以救千人,可以施恩万万人,但是天平一端若是至亲骨肉,那万万人也不过轻如鸿毛。

文竹不会给对手翻盘的机会,再过几日,漕船维修妥当,若要重新布局,又要费上许多心机手段,她只给了赵治半天的时间。

这半天时间,是赵治有生以来过的最漫长又是最短暂的半天,文晓菊始终端坐于他对面,不看他,也不说话,静静地如同庙里的泥雕菩萨。

半天过去,赵治终还是偏过了头去,文晓菊默默地行到了他面前,躬身行了一个福礼,款款向宫外行去。

赵治失魂落魄地站起身,一路跟在她身后,眼见还差最后一段就要到达午门,午门早已大开,文竹一身青衫,含笑望着胞妹,只要踏出午门,从此后,天高任鸟飞。

冯顺手抱着赵冲气喘吁吁地半途冲了出来,他一手放下赵冲,赵冲立刻抱住了文晓菊的大腿,哭喊着:“母后,母后不要走。”

文晓菊低头和他对视半晌,轻声道:“不要喊母后,喊娘。”

赵冲可怜兮兮地看着文晓菊,带着哭腔唤道,“娘,娘是不是不要冲儿了?”

文晓菊摸了摸他的头,弯下身,抱起儿子,头也不回地继续向外行去,赵治咬紧下唇,一只手几乎掐进了冯顺的胳膊里,他终于还是没有再跟上去。

下卷 天下 第一百七十二章 围城

冯顺担忧地看着赵治,赵治仰面朝天,脸上早已泪流满面,他却不敢看向文晓菊,他的腿一直在颤抖,他生怕唤上一句,自己就要跪下,他是大宁朝的皇帝,他,可以死,却不可以跪。

文晓菊行到午门门口,脚步微微一顿,终于还是坚定地迈了出去,她含笑对着文竹道:“三姐,这是你甥儿。”

又掉头对着赵冲吩咐道:“唤三姨。”

赵冲哭的一脸花花,犹带着哭腔,乖乖地喊了句,“三姨。”

文竹心花怒放,摸了摸赵冲的小脑袋,文晓菊轻叹一声,轻声道:“三姐,对不起,晓菊只是想知道,这门,是不是可以随意进出。

我,还是要回去的。”

文竹温柔地看着她,十分肯定地道:“自然是随意进出的,你想回去,就回去罢,想家了就传个话,我派人来接你。”

文晓菊点头应了,却是抱着赵冲回转了身子,赵治远远地看了,几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两腿一软,终还是跪下了。

大宁都城闹着各种饥荒的时候,楚皇赵洛伸手接过心腹霍三递上来的密折,细细翻阅后,他拍地一声合上奏折,似笑非笑地问道,“如此说来,宁都之内的饥荒实则是她一手策划的?”

霍三小心翼翼地看了眼主子,谨慎地点了点头,赵洛双手撑着下巴,眼神投向无穷远处,自言自语道:“她既然能如此对待朕那不成器的堂弟,自然也能如此对朕。”

赵洛把视线调回霍三身上,漫不经心地问道,“叫你查的可都有着落了?”

第二天早朝,一切如常,赵洛心不在焉地看着下面的群臣,待一众臣工回禀完毕,本该宣布散朝之时,赵洛突地站起,慷慨激昂地道:“自从太上皇登基以来,日思夜念的无非是回归故土,把大宁的一半江山也变成楚朝的天下。”

他俯视群臣,见一众臣工无不满头雾水,干脆直截了当地宣布道:“朕决定南下,目标,大宁都城。”

一众臣工无不呆若木鸡,皇上,刚才说了甚么?没听错罢?刚从草原玩了一圈没多久,又想去大宁观光了?

反应过来的群臣正要开口反对,却见龙椅之上空空如也,皇上早已脚底抹油,不知溜到何处去了。

群臣喋喋不休的争议中,赵洛御驾无声无息地出了楚都,到郊外和蓝止戈的大军汇合以后,直接挥兵南下。

自从刺木儿部落被赵洛彻底击败后,草原之上一直群龙无首,隐隐以耶律保保的部落最为强大,一时之间却也无法与北楚抗衡,如此一来,驻守草原边疆的十万北楚大军即可随意离开。

北楚大军星夜兼程,在宁都灾荒结束之时,刚刚赶到长江北岸,北岸边上,北楚军船一字排开,一眼望去,整齐划一,俱都刷了大红的新漆,又高高悬起了皇字军旗,象征着楚皇的御驾亲征。

赵治登基以来,只顾吃喝玩乐,无心开疆拓土,朝中亦是重文轻武。军备之上尚不至于荒废,比之北楚却远远不如。

段青烟去后,大宁朝中,燕凌云独木支撑,广远城中仅有偏将驻守,待他发现北楚的大军之时,北楚主力俱已渡过江来。

蓝止戈犹豫地望了一眼御辇,对着一身副将打扮的段青烟低声道:“这样,不好罢?”

段青烟笑嘻嘻地看着他,指了指远处的炊烟渺渺,“难道你想看着这一片繁华景象落为废墟?那些殷殷等待丈夫的妇人都成为寡妇?”

蓝止戈默然不语,段青烟面色柔和,再次劝道,“楚皇只怕也只想要那个人看看,他如今可以为所欲为了。”

蓝止戈终于被她说动,大手一挥,旗兵舞动了两下令旗,北楚大军井然有序地从广远城外绕了过去,准备了落石滚油的广远守兵站在城头,稀里糊涂地看着敌人趾高气昂地远去,最后爆发出了一阵欢呼。

在段青烟的指引下,北楚大军一路前行,走的全部是荒郊野岭,几乎没有与大宁守军正面接触过,遇到的山野村夫一律劫掠带走,就这么神不知鬼不觉的来到了宁都之下。

赵治刚刚抚平了民乱的危险,又得回了老婆儿子,一心一意地想着过几天太平日子的时候,宁都守备屁滚尿流地爬进了皇宫,惊慌失措地报道:“皇,皇上,大事不好,北楚贼人已经兵临城下了!”

赵治狠狠掐了怀里的太子一把,赵冲立刻哭了出来,看来不是梦,赵治仍然半信半疑,宁都远离边疆,北楚大军怎么可能无声无息地到了宁都?哈,待到他登城墙,望着城外密密麻麻地北楚旌旗时,却不由不信了,天,果然还是要亡我大宁。

北楚和大宁是甚么关系,赵治心中十分清楚,北楚的动态他也一直关注着,楚皇上次亲征草原之后无疾而终,他就放下了心中忧虑,只道这个楚皇不过一草包尔。

谁料,人家竟然无声无息到了家门口了。一旦城破,满城百姓或许还有活路,他却绝无生路,他不怕死,他只怕他死了,他的祖母,他的母亲,他的妻子,还有他年幼的儿子,也会死。

事已至此,唯有背水一战了,赵治当机立断,征调了城中所有青壮,亲率百官行于街头,边行边喊:“国之不存,焉有家在?护我河山,匹夫有责。”

不得不说,赵治这一手亲情牌打的极妙,当即就激起了全城上下的同仇敌忾之心,他又信誓旦旦地保证,不出七日,自有各地的勤王部队源源不断地开来,一旦守住宁都,宁都百姓,不分男女老幼,俱都赏银五两。

背后却把妻儿偷偷送出了皇宫,冯顺亲自驾车,从文府后门进入,寻到了文竹,千叮咛万嘱咐,“若是吾皇不幸,还请留住这最后的一丝天家血脉。”

话罢,冯顺义无反顾地回到了皇宫之中,守住了披戴整齐,一身朝服的皇太后和太皇太后,打定主意,若是皇宫被破,就和两个主子一起殉国。

赵洛的举动却让人颇为费解,自来了宁都之下,他日日里微服出游,赏花看景好不快活,把宁都周边的风景秀丽之所游玩个遍,蓝止戈被郁闷的够呛,这位爷,您多金贵的身子,别拿自己不当回事,明里暗里也不知道派了多少人跟着,生怕赵洛掉了一根汗毛。

第六日头上,赵治许诺的勤王部队还影子都没见到,北楚军中亦是人心惶惶,毕竟身处敌国深处,总有一种迫在眉睫的危机感。

城里城外,大宁守兵,北楚大军,一样的心急如焚,始作俑者楚皇赵洛玩遍了宁都周边后,淡淡地吩咐了一句,“撤兵。”

蓝止戈无奈,却不敢不从,帅旗一挥,北楚大军缓缓开拔,来的时候意气风发,去的时候有条不紊,赵治站在宁都城头上看了,一双手死死握住了城墙上的棱边,双手磨出了鲜血也未有知觉,这大宁的天下,不过是楚皇的施舍罢了。

连日来提心吊胆,赵治气急攻心,终于没忍住,一口鲜血吐出,喷洒在了城墙之上。身后一众臣工看的明白,默默地跪倒了一片,天子之耻,即是臣工之耻!

燕凌云戎装在身,行了个半礼后猛地跃起,兵甲发出了铿锵之声,在赵治身后渐渐远去。赵治转头,却见燕凌云跃上了爱马,带着一队亲兵,冲出城门后,掉转马头,坐在马上对着赵治一拱手,随后义无反顾地追着北楚大军的一路尘烟去了。

北楚军容鼎盛,可咱们大宁,也不是没有人了,燕凌云此行,已是抱了必死决心,无论如何,也要断了北楚一臂。

燕凌云的亲兵皆为骑兵,北楚大军行军甚快,却有一半步兵,眼见北楚大军的尾队已然在目,横里却冲出一个白衣小将。

他一身白色盔甲在阳光之下闪闪发光,仅有头盔之上一束红缨鲜红似火,人精马瘦,却有着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目光炯炯地看着燕凌云。

不知为何,燕凌云竟觉得这小将异常熟悉,他的眼睛,似乎在笑?!燕凌云右手举起,亲兵队立刻收紧了缰绳,三息过后,所有的马匹俱都原地待命。

燕凌云纵马上前,横枪直冲,那小将一直看着燕凌云,对即将刺到眼前的长枪似乎没有看到,眼见长枪就要刺上他的眉间,他手里的剑

轻轻一搭长枪七寸处,四两拨千斤,那枪尖顺着剑身偏向了下方,将将与他擦肩而过。

燕凌云的瞳孔瞬间放大又缩小,不会错,这是段家秘技一剑卸枪,据他所知,这世界上还活着的,除了他以外,应当不会有人再会这一招了。

那小将似乎看出了他心中疑惑,轻笑两声,头盔下一双眼睛清澄似水,不待燕凌云反应过来,掉转马头,却是斜刺里冲了出去。

燕凌云看看那小将跑马的方向,又看看渐行渐远的北楚大军,一咬牙,命令亲兵队原地待命,他自己径直向着那小将追去了。

下卷 天下 第一百七十三章 月圆

两个人一前一后,行了一箭之远,那白袍小将自顾地停下了马,伸出右手掀起头盔,一头乌黑的秀发倾泻而出,她摆了摆头,对着燕凌云浅笑道:“燕弟,近来可好?”

看着那熟悉的眉眼,燕凌云如遭雷劈,随即欣喜若狂,青烟,是青烟啊,青烟没有死呢。

可是青烟,怎会在北楚军中?

燕凌云狐疑地打量起了段青烟,她笑意盈盈,任由燕凌云把她从头看到脚,又从脚看到头,见他欲言又止,率先打破沉默道,“这么多年了,你还是没有学会纵览全局呢。”

燕凌云一惊,却见段青烟的视线越过他,看向了北楚大军的方向,悠然道:“这,并不是两个国家的战争,只是两个人的战争啊。”

话罢,段青烟重新戴好头盔,手中缰绳一抖,和燕凌云擦肩而过之时,低低地又道了一句:“你回去罢,莫要累的麾下将士平白丢了性命。”

北楚大军井井有条地退回了长江北岸,赵洛却留在了龙船之中,停靠江边,朝中群臣劝谏的奏折雪片般飞来,却全被他用于引火。

百官议论纷纷,不是说皇上观光完了么?这是甚么意思呢?难道皇上没玩尽兴,还想再来一次?

史官奋笔疾书,楚皇赵洛好大喜功,打着开疆拓土的旗号,再次劳民伤财,实为满足私欲,游遍江南,真真昏君也。

没有让赵洛等很久,文竹带着文卫,坐着马车,日夜兼程,很快赶到了长江边上。

寻了段青烟,自有宫中护卫一路引领着母子二人上了赵洛的龙船。

龙船共三层,赵洛的寝宫就在第三层上,偌大一个船舱被完全打通,看上去甚为空旷,文竹牵着文卫的手站在舱门处,遥遥望着彼端的赵洛,他坐在龙椅之上,高高在上的俯视着妻儿。

二人久久没有言语,文卫甚是乖巧地依偎着文竹,这还是他第一次见到父亲和母亲同时出现,小小的心中满是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