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晋如此多娇/换女成凤上一章:第 114 章
  • 大晋如此多娇/换女成凤下一章:第 116 章

清河说道:“你的事情你自己决定,记得事发之前告诉我,我好安排好你和儿子的退路。这一次,我一定要救你们去大晋的。”

于此同时,大晋乌衣巷。

已经四十岁的王悦陪着垂垂老矣的父亲下棋,王导最近身体不好,看样子活不久了,就赶紧把最爱的儿子紧急叫到建康城。

儿子一来,王导立刻有了精神,从病榻上起来,劝都劝不住。

下棋的时候,王悦把长江以北赵国考试选官的成果和父亲细说了,“……父亲,大晋什么时候可以这样靠着真本事当官?您是宰相,就不考虑学一学赵国的做法吗?”

王导摸着白胡子,“赵国可以这么做,因为赵国士族人少,当官的人手不够,需要从庶族里挑选人才。但是大晋士族人太多了,本地士族,还有南渡来的中原士族,十几万人。一个萝卜一个坑,大晋的官职只有这么多,连士族都不够分,每年还必须授予一些没有实权的虚职来安抚士族,你觉得庶族有机会吗?”

“儿子啊,如果我在朝中提议将一部分官职分给庶族,通过考试选官,士族们会联合在一起,把我宰相的位置上推下来,活活撕碎的。不能乱动人家的利益啊,到时候人家可不会顾及我多少年的面子,支持我的人也会全部离开我。民间有句俗话怎么说来着?夺人钱财,如杀人父母。你夺人官职,等于抛人家祖坟嘛,对不对?”

王悦落下一枚白子,“我就是要刨他们的祖坟。”

王导说道:“一口吃不成胖子,坟墓一个个慢慢刨。赵国已经开了先例,慢慢会影响到大晋的。我会想法子在底层官员里安排你的庶学生们,至于他们能够升到哪一步,就看他们的造化了。”

王悦并不知道,赵国发生的一切正是后世“科举取仕”的雏形,黑暗中一线曙光就这么出现了。

即使后来有过波折,甚至一度中断过考试取仕,但是一旦见过光明的人们,怎么可能一直忍受黑暗呢?冰面之下,暗流涌动,一个颠覆官场的时代终将来临。

王悦和王导下棋的时候,南康公主的驸马桓温正在领兵攻打位于蜀地的成汉,荀灌周抚夫妻,还有寻阳大长公主的驸马荀羡都在攻城。

成都城破,桓温率领军队攻入成国皇宫,皇帝李势仓皇而逃,桓温闯入大殿,见窗台上坐着一个一袭紫袍,长发坠地的女人,刹那间的芳华,很像当年谢尚男扮女装翘脚坐在月下窗台弹琵琶的模样。

成国皇宫投降的宫人说道:“这是公主殿下,皇帝的亲妹妹。”

公主要拔剑自刎,桓温一脚将剑踢飞。当晚,就纳了公主为妾,人称李夫人。

☆、第208章 三星坠地

王悦陪着王导下了三日棋, 桓温伐蜀, 大获全胜的消息传来了。

王导狂喜,苍白的脸上立刻红光满面, 连叫三声“好”,对王悦说道:“桓温很像当年的阿黑(王敦)。阿黑去世之后, 大晋再也没有这样的倾世将才。郗鉴跟我一样老了,不能打,大晋终于盼来了一个能守也能攻的大将,我就是死也放心了。”

王悦心想,像王敦可不是什么好话, 毕竟王敦最后的下场……不过毕竟是自己一手培养的将才,王悦使劲给桓温“喂资源”,将南康长公主下嫁给他, 周抚荀灌夫妻, 还有荀羡这种新一辈的少年将军都愿意给桓温“抬轿子”, 甘愿为其冲锋陷阵,桓温横空出世, 一转大晋多年苟安江南的韬光养晦之态,开始主动出击。

桓温伐蜀,类似三国时期东吴吞并了西蜀刘备的地盘,“吴蜀”合并,大晋拓宽了版图, 再也不用担心大后方腹背受敌了。

攘外而必先安内, 这是大晋一统南北的第一步。

王导一高兴, 就命人烫了一壶酒庆祝伐蜀成功,王悦给父亲倒酒,王导眉飞色舞,“当年八王之乱,洛阳城各个藩王你方唱罢我登场时,我预感大晋要完了,决定要王敦将我们琅琊王氏全族迁到建康来,当时郭璞(魏晋最著名的风水先生,传说《葬经》是他写的)还在阿黑手下做事,我要郭璞给我们王家算了一卦,问举族迁到江南的吉凶,郭璞算卦,写了‘吉,无不利。淮水绝,王氏灭’。”

“淮水怎么可能会断绝呢,所以我们王家南迁是对的。民间说树挪死,人挪活。我们王家,还有大晋都生生不息。南渡不是逃亡,是新的开始。”

王悦一听,更觉得不妙了,因为郭璞最后被王敦所杀。王敦第二次“勤王”时找郭璞问吉凶,郭璞说你攻打建康肯定会死,但是你退守武昌就会苟很久,气得王敦问他“你觉得你什么时候死”来逼他改变卦辞,来鼓舞军心,但是郭璞宁死不从,说“我在今日死”,王敦就将郭璞斩首。

一连说起两人,都不得善终。王悦小心翼翼的伺候父亲,王导喝了三杯,脸更红了,在兴头上还要再喝,王悦命干脆仆人撤走酒壶。

王悦四十了,你儿子还是你儿子,王导听儿子的,嘴馋了也只得作罢,酒后,王悦扶着父亲回房休息,王导不肯,“生时何必久睡,死后自会长眠,你难得回家一趟,来,我们继续下棋。”

此时已经到了秋天,父子两个在东窗静坐对弈不久,王导脸上红光渐渐散去,身上发冷,王悦给父亲倒上一杯热茶,然后一扇扇关上所有的窗户,以抗凉风。

王悦关上最后一扇窗户回到案几边,父亲手中那枚黑子落在白狐皮制作的暖席上。

王悦捡起黑棋子,欲放进王导手中,“父亲真是越老越娇气了,这么简单的事情也要我帮——”

话语戛然而止,王悦觉得父亲的手又冷又硬。

再仔细一瞧,父亲低垂着的头是闭着眼睛的,对他的话毫无反应。

王悦一怔,拿着黑棋子的右手缓缓上抬,放在父亲的鼻子下面。

已经没有气息了。

啪!

黑棋落下,砸在棋盘上,搅乱了即将结束的棋局。

王悦心一下一空,好像刚才落下的不是棋子,而是他的心。

王悦闭上眼睛,两行泪水涌出。

过了一会,王悦擦干眼泪。他按照记忆将打乱的棋局恢复原状,然后替父亲落下一煤黑子,左手白子,右手黑子,左右互搏,好像父亲还活着和他一起下棋。

渐渐的,黑子越来越猛,白子陷入颓势。

王悦指着黑黑白白的棋盘说道:“父亲,您应该还记得我们之间的关系吧?”

这是王悦小时候和父亲下棋,父亲不敌他,觉得输得没面子,就说“你应该应该还记得我们是什么关系吧”来提醒他让着父亲,好让父亲下台。

那时候的王悦不肯让,棋场无父子,胜了父亲。

父亲没有生气,反而将此事当做谈资拿出去到处说,夸赞他有个优秀的儿子。

所有关于父亲的回忆,都是美好。

此时王导已经咽气了,当然没法给予回应。

王悦替父亲落下最后一颗黑子,“这一次,您赢了。”

一局下完,王悦才慢慢抱起父亲,将父亲在榻上放平了,拿出两枚钱币,放在父亲的双目上面,推门去叫人报丧。

王导病逝,皇帝罢朝三日举哀,命大鸿胪持节办王导的丧事,一切规格礼仪,都照着汉朝霍光的葬礼大操大办。

乌衣巷前来的祭奠王导的客人络绎不绝,王悦已经早就“死了”,白天不易出现,只有在夜深人静之时,来王导棺材旁边上香烧纸。

曹淑端着夜宵来看儿子。

王悦忙请曹淑坐下,“母亲白天劳累,晚上就不要出来了。”

曹淑说道:“我睡不着,想着清河今天应该到那里了,什么时候能赶到建康。”

王悦说道:“清河在赵国,听到消息立刻启程的话,至少五日才能到。”

曹淑叹道:“他们父女情分太浅了,到死都没能见最后一面。”

曹淑站起来,举着蜡烛看着棺材里躺着的王导,“年轻的时候,相看两厌,夫妻同床异梦,到老了,居然能说的上话。现在想想,我年轻时太过骄傲自大,成亲后的心思都在羊皇后那边,想着如何为她排忧解难,没有考虑过他的感受,也不在乎。”

“生了你……清河之后,我自觉完成传宗接代任务,立刻为他纳妾,把雷姨娘推给他,也没考虑他的感受,夫妻还没交心就离心,他对我一直尽到为人夫的责任,也从无怨言,他算是个不可多得的好男人,可惜,我意识到这些的时候,已经步入衰老。”

”老头子,若有来世,希望我早日开窍,咱们好好再过一场。”

说完,殿门吱呀一声,门开了,一阵狂风卷入,吹得曹淑手里的蜡烛都熄灭了。

曹淑吓得躲在王悦身后,“老头子,我说的是来世,不是现在,你还是安息吧。”

一个白影飘进来,“曹夫人莫怕,是我。”

正是换上素服的清河。

清河日夜兼程,居然三天就从赵国赶到了建康。一来为了送王导,二来想到王悦曹淑必然伤心,要好好陪着安慰他们。

一家团聚。

清河先安慰曹淑,要她节哀。曹淑还是爽朗的性格,“我哀而不伤,你放心,我和潘美人有十万贯赌约在,比谁活的长,我这个人不会服输。”

曹淑捧着她的脸细看,”瘦了,这几天忙着赶路没好生吃饭睡觉对吧。王悦,你赶紧和清河回房休息去。

清河说道:“不急,我先上一炷香。”

清河上香祝祷的时候,曹淑和王悦对视一眼,又立刻挪开目光。

王导得以善终,许多熟面孔来到灵堂,王羲之带着一窜儿子们来给王导上香——十年来他这个东床快婿和郗璿婚后琴瑟相合,生了七个儿子。

郗璿没有来,她肚子里又有了一个,快要临盆了,不方便出行。

娄湖别院,王羲之看着在院子里嬉笑追逐雪花的七个儿子,满是憧憬的对清河说道:“这这这次一一一一……一定是个女儿。”

在为王导守丧的这个冬天,王羲之经常带着孩子们来娄湖别院,这里有他童年的记忆,清河王悦没有子女,很喜欢逗弄小孩子,王羲之有时候也把乌衣巷对门谢家的孩子也带过来,有男有女。王谢两家在孩子辈就结下了交情。

天上飘着细雪,一群小家伙装作大人模样开雅集,谈论如何描述雪,谢郎说道“撒盐空中差可拟”。

名叫谢道韫的女孩子说道“未若柳絮因风起”。

此句令王悦都刮目相看,又是一个神童。

轮到王羲之的长子王凝之了,王凝之有自知之明,说道:“无论我说什么都不如令姜(谢道韫的字)这句,我就不献丑了。”

王凝之提笔把今日佳句写在纸上,“未若柳絮因风起”广为流传,谢道韫成为远近闻名的才女,从此以后,人们用“咏絮之才”形容女子有才华。

近水楼台先得月,王羲之口吃说话慢但是手很快,上门提亲,把谢道韫说给了王凝之当媳妇。

王导丧事刚刚办完,武昌那边传来消息——庾亮死了。庾亮一直想要搞死王导,但苦于江西被王玄之截胡,加上郗鉴是王羲之的老丈人,一直无法动手。

结果王导病死了,庾亮失去了对手,也失去了活下来的动力,居然就这么追随而去。

庾亮是皇帝的亲舅舅,对国家有功也有过,皇帝追封太尉,谥号文康,但是葬礼等级还是远远在王导之下,没有到汉朝霍光的那个地步。

亲不亲,看葬礼。王导庾亮相继而逝,皇帝如此明显的区别对待,大臣们纷纷猜测皇帝对庾亮为了一己之私而造成的苏峻之乱其实心怀怨恨,留下童年心理阴影,毕竟那时候皇帝沦为苏峻俘虏之时,庾亮先跑了,是王导抱着年幼的皇帝坐在龙椅上,用气势震慑苏峻,才保住皇帝性命。

就当人们以为尘埃已经落定之时,京口传来噩耗——郗鉴病逝!

原来郗鉴最近也病重,只是担心王导庾亮之争爆发而吊着一口气,听到两人在两个月内相继去世的消息,郗鉴胸中那口气松了——两虎一死,大晋就不会再次上演内乱,大晋保持和平稳定。

没有了牵挂,作为中间人的郗鉴也跟着走了。

对于老丈人的死讯,王羲之震惊不已,连忙带着一串儿子们去京口奔丧。

郗鉴是从洛阳就开始的老交情了,王悦和清河也赶去京口送郗鉴最后一程。

一连痛失三位大臣,皇帝有些懵,这次派了御史持节去京口,以太牢礼祭祀,追封太宰,谥号文成,葬礼规格基本和庾亮持平。

☆、第209章 我见犹怜

王导、庾亮和郗鉴, 大晋三颗巨星接连坠地。论理,是赵国渡江踏平江南的好日子, 但是赵国石虎自从灭了义父石勒全家登基之后, 就满足现状,再也没有以前的进取之心,他整日和刘皇后寻欢作乐。

刘皇后成为“祸国妖姬”,石虎征了十六万民工, 为她造了一个奢靡无比的未央宫,两人在未央宫胡天胡地,石虎快速发胖, 胖到连打猎时压垮骏马,到了不方便骑马的地步。

石虎干脆命工匠打造造价千两的战车, 他坐在战车上打猎。

一个马背得天下的帝王从此耽于享乐,不思进取,大晋三星坠地的消息传到赵国, 石虎无动于衷,驾车出去打猎,后面还跟着一千女子骑兵护卫队,一个个美貌矫健。

自从亲手杀死两个太子,石虎越发不信任儿子们, 他担心皇子和护卫勾结, 就干脆从民间选拔女子作为护卫队, 因为女子身若浮萍, 就像刘皇后一样, 只能依靠皇帝生存。

石虎错失了进攻江南的大好机会。大晋又逃过一次劫难。

真是一时苟且一时爽,一直苟且一直爽啊。当年刘曜和石勒灭了大晋,毁了洛阳城,石勒杀了刘曜,石虎又杀了石勒,大晋都没有自己动手,一直在江南苟着,居然就这么把灭国的仇人给耗死了。

国运就是这么难以琢磨。

大晋三星坠地之后,另一颗将星冉冉升起,正是伐蜀成功的桓温。

桓温回到建康,接受皇帝的嘉奖,封为征西大将军,临贺郡公。

此时朝廷正在掀起一场关于划分山川湖泊的讨论——士族要将山川湖泊甚至河道这种天然的资源化为私有。

王导庾亮郗鉴三星去世,再也弹压不住士族各种贪婪无耻之辈,人的**是永无止境的,他们有了土地和奴婢还不够,连山川湖泊河流都不放过,要划为私用。

皇帝快气炸了!

这时候皇帝惦记着三位老臣的好处,他们当然也有私心,往族中扒拉利益的一面,但是三位老臣都是有底线的,知道什么可以碰,什么不能碰。

可是皇帝并没有多少实权,朝局被士族门阀控制,他只能说再议,一再推脱,士族们则一再催促,让皇帝下旨,瓜分山川湖泊。

士族们把目光落在最有影响力的琅琊王氏头上,希望王家出门,敲定此事。

王导一死,琅琊王氏里最有名望的族人是王羲之。

王羲之深受王悦清河的影响,觉得士族将山川河流变为私有太过分了,可是他一个结巴,话都说不清楚,他怎么当朝和一群士族辩论?

王羲之干脆带着全家离开建康,去了会稽郡隐居山林去了!

士族们见王羲之跑了,就去找王导次子王恬出面。

王恬表面糊涂,心里明镜似的,晓得这事不能做,就披头散发,敞开衣襟,每次士族们来找他,王恬不是在喝酒,就是嗑五石散,基本上没有头脑清醒的时候。

王羲之和王恬都消极避世,士族们只好放过琅琊王氏。

士族们忙着找帮手,皇帝也没闲着,幸好有驸马桓温帮忙。

桓温回到建康后,极力反对此事,成为皇帝最有利的的支持者。

所谓枪/杆子出政权,桓温的门第谯郡桓氏虽然不是顶级士族,但是桓温能打啊,这一次伐蜀,桓温在军中建立了威信。

皇帝和桓温都反对,士族们也不敢胡来,所以瓜分山川湖泊之事不了了之。

士族们顿时视桓温为眼中钉,想着如何给他使绊子。

他们把目标放在了桓温和南康长公主的关系上。

不过无论桓温如何风光,如何能打,高傲的妻子南康长公主都不把他放在眼里,桓温和南康的关系就像当年王敦和襄城长公主。

典型的各取所需的政治联姻,夫妻没有感情,成亲十几年也没有子嗣,不过桓温在攻破成国之后将公主私自纳为侍妾,没有经过南康长公主的同意,所以桓温将李夫人藏在青溪的别院里。

士族们把李夫人的事情告诉了南康长公主。

南康长公主当即手拿白刃,带人喊打喊杀的冲到青溪。

李夫人在窗下梳头,长发坠地,犹如黑瀑布。

好漂亮的头发。南康长公主暗赞。

李夫人回头,对着南康长公主一拜,“妾身国破家亡,建康虽好,不是家乡,被桓将军带到此地,妾一介弱女子,身不由己,今日能死在公主刀下,是妾一直盼望的结果。”

言罢,李夫人闭上眼睛,伸着脖子,等待南康长公主动手。

谁知南康长公主把刀一扔,扶着李夫人起来,说道:“我见犹怜,何况老奴(桓温)?跟我回去,以后我就是你姐姐。”

南康长公主居然就这么把李夫人接到公主府去了!

两人姐妹相称,关系融洽。按照规矩,公主和驸马婚后都各有府邸,公主住在公主府,驸马有驸马府,桓温和南康长公主见面要先递上帖子约见,公主点头了,驸马才能进公主府。

如今李夫人和南康长公主住在一起了,两人都是公主,彼此谈得来,性格互补,正好作伴,两人乐不思“夫”,桓温想见都很难相见。

南康长公主没有为难桓温,她效仿当年曹淑的做法,召见桓温,“我难得得了一个知己,驸马就别和我抢了。不过我毕竟是你的妻子,繁衍子嗣是我的责任,我为你挑选了几个出身清白,身体康健的民女纳为侍妾,你带着她们回去,为谯郡桓家开枝散叶。”

谯郡桓氏在三国时期一度为司马家灭族,差点灭种,所以桓家极重子嗣,南康长公主用李夫人交换能生养的侍妾,桓温接受了。

后来桓温有了六子三女,子嗣数量仅次于王羲之,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且说在桓温的支持下,皇帝顶住了压力,阻止士族们瓜分山川河流。士族们挑拨南康长公主和桓温的矛盾,想让桓温失去圣心,又因南康那句“我见犹怜,何况老奴”的惊世憾俗之语给挫败了。

南康长公主又不傻,她晓得皇帝弟弟需要桓温的支持,所以接走李夫人之后,还主动为桓温纳了几个侍妾来给谯郡桓氏开枝散叶,做得滴水不漏。

这一战,士族输了。

娄湖别院,王悦召见桓温。

王悦说道:“这次风波平息之后,你要乘胜追击,接连做两件事,如果你把这两件事做成功,大晋就有了北伐了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