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陈氏你还要不要脸!”一个家中独子身体骨差,婆媳靠着顺娘的头花才将日子过得稍有起色的人家平日大声话都不敢,这会也勇敢地站出来。

“江大郞没断腿前,你将他一家子当奴隶,做得最多,吃得最少,你们家明明买得起牛,你却舍不得,那时还跟我说大儿子蠢笨,就要跟牛一样干活才好……在你眼里,只有小儿子才是人!”

“二儿子是宝贝,田都没下过,大儿子当牛用!老陈氏你没良心啊!”

“现在看人家日子好过,就想着让大儿子一家继续当牛马!老陈氏啊,劝你做个人吧。”

“我怎么觉得老陈氏克儿子儿媳?”一个声音嘀咕着,却足以让所有人听到,“这大房一分家就发了,大房没分家时候,个个都饿得皮包骨……”

老陈氏气得发抖,几乎半个村子的人都进来了,一人一句,她都快被吐沫淹死了。每回她一开口就被怼回去,她战斗力再强都骂不过一村子的人。

小陈氏已经偃旗息鼓,这场面看得她心怵。

“啧,里正那里还有契约呢,也不知外面的人知道江家二房这么贪婪,江二郞科举还能不能参加……”有脑子聪明的喃喃道,声音正好大到老陈氏听得见。

也别怪村里人倾向江家大房,人都是趋利附势的,顺娘让村里人做头花,春耕后闲着没事干的大闺女小媳妇老太婆可赚了不少,大家心里感激着呢。

江河一一谢过村民,他觉得跟村人一起做头花生意真是明智之举,瞧瞧这些自来水军,多省事啊!

老小陈氏哪敢跟半个村的婆娘们正面刚,狼狈地跑了。老陈氏恨极了这些管人家闲事的三姑六婆,心下发狠,等二郞考中秀才,村里人别想沾光。

村里人还真没想沾光,就连里正都隐隐后悔,现在他说话也没以前顶用,半个村子都在维护江大郞一家子。

几个主持分家的族老也抬不起头,桃花娘找人做针线绕过他们家,家中的女眷隐隐都在责备他们。

看桃花娘一家子就知道,这三天两头吃肉得赚了多少啊。

桃花娘大获全胜,得意洋洋像打了胜仗的将军。

“各位多谢啦!大郞说了他们家头花还在扩大生产,再让我帮着挑几家帮忙,今天帮忙说话的人家优先。”

特地上门帮忙的人家都快乐疯,有好几家激动得跟桃花娘打包票,下回老陈氏再过来找江家大房麻烦,他们一定第一时间跑过来,怼得她怀疑人生!就算打架她们也不在怕的!

***

晚上顺娘回到家才知发生了什么事,给江河泡脚按摩的时她一声不吭。

“别往心里去啊。”江河安慰她,“要是娘跟你要银子,你就说全部给我治腿,我跟老御医窜一下口供。”老御医看不上老陈氏,他只收一点诊费之事一直没传出去就可知其心细。

“哪里是因为这个。”顺娘眼睛有些红,“我是受不了人家说你吃软饭,靠女人过活。”这话恶毒啊,有哪个男人受得了这个!好不容易她的日子过舒心,怎么就有那么多人看不得别人过得好呢。

“这有什么,这说明我江河命好。”江河不以为然,作为一个孤儿,他上辈子可没被人少说,面皮厚是他的优点。

“夫君,我跟外人说头花都是您设计的……”这样就没人说他是小白脸。

“千万不要!我可不想被人笑。”

江河觉得他还是当小白脸吧,这可不是现代服装设计师大部分是男人且这职业十分高大上的年代。

顺娘眼中带泪,嘴角却带着笑,她鼓起平生最大的勇气亲他一口。

江河蠢蠢欲动,生活要有大和谐啊。再说了,他虽然不重男轻女,可这年头有个儿子,闺女们的生活才更有保障。

第二天,两个妞妞发现娘亲脸红红的,时不时偷看爹,而爹呢,一看到娘就傻笑。

完全不明白是啥回事,但爹娘感情好她就放心,昨天奶过来闹,她们还真担心爹娘会吵起来呢。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农夫的童养媳22

江河估摸着短时间内老陈氏不敢上山,继续之前的计划请人来修补他心目中的别墅。

王老头来得很快,活儿非常细致,表面上是修整旧房子看起来却像翻新似的。

来修整房子前,家中女眷都让他一定要认真干,她们靠着顺娘也赚了不少银子的,得感恩!

王老头确实感恩的,家中富了不少,每个月可以多喝个两回酒,婆娘也不说啥,还特意酥了花生下酒。

小日子舒坦啊,江大郞一家子会做人,他们自然也知道什么是回报。

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顺娘没说啥,工钱虽然不变,伙食却是极好,一天两餐大肥肉,肘子红烧肉……吃得几个小伙眉开眼笑,干活时越发卖力,连围墙上都寻了尖头朝上的石头镶嵌上,保证不长眼的小偷会扯了蛋蛋。

桃花娘过来送头花时简直是大吃一惊,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新建的呢。

江家大房这是彻底起来了。

***

到秋天的时候,江河腿脚完全没问题,老御医暗自满意自己亲手做的宫廷御用药的药效,江河虽然不说完好如初,但只要不过度劳累到双腿,很多活完全可以干。

江河像正常人一样走路的消息传出去后,众人都感叹老大夫收钱贵是有道理的,要知道之前城里的大夫诊断结果都是江大郞以后只能瘸了,不愧是御医!

村里的女人们都为顺娘高兴,她一直没放弃江大郞,江大郞也感动于她的真心,现在两口子蜜里调油,作为一个女人,她们最喜欢这种浪子回头合家团圆的故事。

至于老陈氏,已经分家,自然不算一家子。

现在暗地里嘲笑老陈氏的越来越多,要是她不那么偏心,江河虽然不能下田,做些木工总能赚点银子,更不用说顺娘了,她现在可是方圆八百里的女财神……如果江家不分家,江二郞就算读到七老八十,江家也穷不了。

老陈氏后不后悔小陈氏不知道,她只知道自己快恨死老陈氏,之前明明都说要合家,偏偏老陈氏作妖,舍不得那点养身的银子,想等江河腿好再提合家的事。结果现在人家顺娘有钱得很,日子过得比江家二房好多了,人家哪里还想合家的事。

小陈氏看着手上的伤痕落泪,上个月夫君回来没碰她,这个月索性说功课忙不回来,以前再忙他也要回家看看的……她知道,他是不想看到她这个变丑的妻子。

太难了,她一个女人实在太难!家中的活多到干不完,婆婆又变得刻薄又恶毒……

小陈氏再一次体验到亲上加亲的不好之处,她的娘家也是婆婆的娘家,即使她回娘家哭诉,别人也只会当成自己家人闹矛盾,娘家人只会语重心长的让她尊重长辈。

如果嫁的不是表哥……娘家人肯定会为她作主吧。

“娘,我很快就长大。”二娃笨拙地拿着扫把扫地,“等我长大就能干活了,到时您就不用这么辛苦。”

小陈氏一把搂住小儿子,这是她艰辛日子唯一的安慰,大儿子已经被宠坏了,唯有二儿子……

距离上次碰壁过了一个多月,小陈氏虽然想起江河的后盾——整个村的女眷心有余悸,可她不得不为儿子打算。

二娃这么孝顺聪明,他肯定是个有出息的。

***

“你想过继二娃给大郞?”老陈氏怒得跳起来,这都什么母亲,居然想着过继亲生儿子。

“不是,是等二娃将来成亲,过继他未来的孩子。”小陈氏绞尽脑汁终于想出这个法子,“娘啊,大伯一家子虽然不知道赚了多少银子,可我听村里人说他们家天天吃肉,那家底肯定不薄……只要大伯答应供咱们二娃上学,将来等二娃读书高中秀才就兼祧两房,二房生的孩子过继到大伯那里。”

老陈氏看着乖巧的二娃,这倒是好法子,大娃二娃都应该开蒙,可家中银钱不够,单是二郞读书就得精打细算。

若是大郞愿意送二娃读书,兼祧两房也是个好法子。

大娃气呼呼地跳出来,“不行!”

“为何?”

“别以为我不知兼祧两房是啥意思。”大娃生气地看着他娘,就知道当娘的都偏心小的,奶是这样,娘也是这样,“我也要娶两个婆娘,娘您太偏心了,只顾着弟弟。”

小陈氏气得仰倒,“你是江家长孙,是江家的顶梁柱!为江家传宗接代是你的责任,你知道兼祧两房是啥意思吗?这不是娶两个媳妇的事!”

老陈氏不高兴,“四娘,你对大娃这么凶干啥?大娃,你娘说得对,你身为江家的长孙,要保证江家的稳定跟延续,所以只能挑二娃……”

“我不管!”大娃气愤,“我只知道以后二娃可以跟着大伯天天吃肉吃糖,我也要天天吃肉……”

小陈氏忍无可忍一巴掌打上他的屁股,“你就只挂念着吃,你没听到重点吗,重点是读书!你以为我想让二娃兼祧两房是为了吃香的喝辣的吗?我这是为了他的前程,你知不知道读书人的珍贵?二娃要是不读书,这一辈子也只能当个靠天吃饭的农民!”

大娃打了个寒颤,他忽然回忆起大伯跟他爹的待遇,如果将来二娃能读书他不能读,是不是他将来跟大伯一样,腿瘸了也没人理会?然后全家人会围着二娃转……更甚者,娘会觉得二娃更有出息,将江家分给二娃,就像之前分家,大伯几乎净身出户一样……

“我要读书!”大娃像杀猪般尖叫起来,“我也要被过继!”

***

江河看着打扮得干干净净的两个娃,大娃眼中的蛮横之色依旧,二娃倒是有了些变化。

再看看一脸“你能过继二娃的子孙实在走大运”的两婆媳……

江河觉得自己太低估他们的脸皮之厚了。

二娃已经很久没上山,但他记得老房子,之前明明快成废墟,现在又崭新又好看。那个一直没解的问题又浮上来。

不是说女人都是赔钱货吗?大伯母赚了这么多钱哪里赔钱了?而且他身为珍贵的男孩却得担心将来没饭吃求大伯母收下他,到底谁是赔钱货?

“那是不可能的。”江河拒绝,看着变得又干又瘦又黑的小陈氏,他嘴角浮起一个讥讽的笑,肯定是她的主意吧,不过这主意都想得出来,可想而知她日子过得多么凄凉。

“为什么?”老陈氏很想发火,可她不敢。门口站得密密麻麻的村民虎视眈眈地盯着她,仿佛大儿子一声令下,他们就能冲进来将她撕成碎片。

究竟顺娘帮他们赚了多少银子,让村民们跟闻着骨头味的狗一样。

“我跟顺娘去看过大夫了,大夫说顺娘生了二扭后没动静是因为身子亏得太厉害。”江河冷笑,“大夫也说了顺娘现在养得好,不久就会有好消息。”

小陈氏头一阵晕眩,怎么可能?

但为什么不可能,人家四十多岁都还能生,顺娘才二十多而已。

老陈氏不吱声,大儿子的言下之意非常明显,这是责怪她以前太苛待大房,顺娘太过辛劳才亏了身子……

老陈氏很想为自己辩解,村里哪个婆婆不刁难儿媳,还有哪个婆婆不精打细算持家,哪可能让儿媳敞开肚皮吃。

江河不想理会老陈氏,反正他现在占了舆论上风,老陈氏想用孝道钳制他?不用他亲自开口,多的是自来水军喷得她怀疑人生。

村民们鄙视地看着老小陈氏,真是不要脸,难怪能成婆媳!瞧这大孙子都闹着要过继,还是读书人呢,这都什么教养!

小陈氏紧紧抓住二娃的手,只觉得人生无比黑暗,这日子何时到头啊……

对上村民杀气腾腾的目光,老小陈氏拽着两个孙子灰溜溜走了。

“四娘啊,大郞一家子是靠不住了。”老陈氏叹气,大儿子真是对她冷了心肠,如果说怨恨也是种感情,大儿子对她的态度跟路人无异……这个儿子以后真的要当没了。

“等二郞中秀才吧。”老陈氏现在只能一心盼着小儿子出息,“二郞中了秀才,咱们家才能出头,到时大娃二娃肯定有银子上学。”

啊……现在是秋天了,夫君中秀才要等什么时候呢?小陈氏一片茫然,为什么每一天我都觉得这么难熬呢。

大娃没心没肺的去玩了,反正他没过继成没关系,弟弟也没过继成,奶跟娘可是有先例的,他要警惕她们偏心!

***

顺娘握住江河的手,生怕他伤心,“夫君,咱们今晚吃干锅兔子吧,你现在跟两个女儿去逮兔子好不好?”

两个女儿哒哒哒地跑过来,仰头看着江河,软绵绵地说,“爹,咱们想吃兔子。”

“好,去拿工具,咱们掏兔子窝去!”江河没跟妻女说自己并不伤心,他沉思是想给亲爱的弟弟下套呢,小陈氏还是太闲了,还是忙些好,免得老有坏心思。

一个人的性格是不会变的,没分家前,小陈氏就经常挑动老陈氏对付大房,现在他相信老陈氏想对付大房,小陈氏肯定出谋献策。

☆、农夫的童养媳23

老御医来收割药材的时候,村里的稻谷大部分都熟了,远远看去一片金黄,十分喜人。

“御医爷爷……”两只妞妞嘴甜极了,“我们想去拔土豆炖牛肉,可好吃了,一起去好不好?”

土豆?啥玩意?

老御医不明白,眼看着就要被两只妞妞拖着走,他赶紧拿出些自制的糖。

“哇,是薄荷味的糖糖,好甜啊。”

两只妞妞软乎乎地跟老御医道谢,笑容比糖还甜。

“咳,秋天气候干,这是润喉糖,多吃些也无妨。”老御医板着脸,眼睛却是柔和的。

蠢徒弟大牛撇嘴,以前不是没做润喉糖,老御医吝啬,蜂蜜少少,都一股药味,哪像这些特意做的,名头是润喉糖比普通的糖还要好吃。

“大牛哥哥,快点!拔了土豆今晚大妞做好吃的菜给你吃。”

大牛马上笑开,江大郞养两个闺女养得好,又白又可爱,像小仙女似的,嘴巴还甜,别说老御医受不了,他瞅着都想偷回家。

几人到了土豆地,老御医有些惊讶,这土豆地不显,之前他还没留意到呢。

江河今天跟顺娘在地里拔花生,看看日头,快到午饭时间,昨天家里杀鸡,吃了半只还剩半只呢,正好土豆也快成熟,土豆炖鸡多美。

“老御医来得正好,今天咱们吃点好的。”江河满面是笑。

当大夫的对新物种都感兴趣。老御医跟大牛看着一眼看不边的土豆地,这都啥?没见过也没听说过,江大郞种的新鲜玩意?真是不懂事,自己都不了解的东西一种就是一亩。

大妞兴致勃勃跟爹找据说已经熟了的土豆,跟老御医说土豆的故事,重点是土豆的味道——老御医听得差点以为这是神仙才能吃的绝世美味。

“海商从海外买回来的新鲜物种?跟瓜一样?只是长地下?”

大牛也很好奇,江河才说哪棵熟了,他立刻用力拔。

“还是用铲子吧,哪里拔得出来……”

泥土哗啦啦的往下掉,江河马上闭嘴,他怎么忘记大牛当初折断他的腿时多么的干净利落。

老御医目瞪口呆地看着蠢徒弟□□的玩意,一株植物下七八个土豆,小的才婴儿拳头,大的半斤都不止。

江河将土豆摘下来,“嗯,还是被骗了,不是说一株有十几斤吗?”这株最多十斤,江河不大乐意,觉得系统骗了他,人家土豆最高记录一株有几十斤呢?

老御医口干舌燥看着这一大片土豆地,一株差不多十斤?这一片地得有多少?

***

来到江大郎家,大牛帮着师傅采摘药材。

“师傅,怎么了?今天恍恍惚惚的,这药材不是很好吗?”江大郞种药材还是很上心的,质量都很好。

“我在想土豆……”

大牛摸摸肚子,“师傅,您饿了?我也饿了。”江大郞家烧菜要半个时辰,他跟师傅索性先采药。

“蠢徒弟!”

大牛无辜地看向师傅,怎么又骂他蠢?

吃饭的时候,大牛格外喜欢土豆焖鸡,软糯不说,土豆沾了鸡肉的香味特别好吃。

他食量大,土豆炖鸡又满满一大盆,一看待客的诚意十足,于是高高兴兴的放开肚子吃。

老御医倒是分外喜欢酸辣土豆丝,爽口下饭。两个小姑娘的最爱变成拔丝土豆,头都不抬猛吃。

“今天那株土豆都在这?”

“哪里吃得了这么多,最多拿六斤做菜,还有四斤多地上放着呢。大牛兄弟,你喜欢待会再去拔些拿回家,你也看到了,咱们一家子吃不了这么多的。”

“待会要我拔两株。”老御医不客气地说。

老御医摸着肚子,好像吃太饱,这土豆哪是当菜吃的,分明能当饭吃,煮熟吃上两个顶上一碗饭。

吃完饭一群人腆着肚子当散步再次回到土豆地里。

“这些都还没熟。”江河挑着熟的土豆示意大牛来拔,“这两株差不多,再长也增不了多少重量。”

老御医将二十多斤土豆放药篓下面,上面还盖上药材,面色严肃的跟蠢徒弟回家。

当天晚上,几只信鸽从青云县飞出。

***

顺娘费力拎着一个桶进来,热气从桶中冒出来,隐约的药香弥漫。

江河赶紧接过来,“我腿现在全好了,哪里还需要泡。”

“老御医说你脚是好了,但下雨下雪时会疼,多泡泡能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