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彬盯着若微,面上依旧是淡淡的还带着几分戏说的笑容,"又怎么了?是你说过,相亲不必相见。我又何必去找你,反倒显得无趣。这么说,是我的错,累娘娘担心了?"

若微恨恨不语。

两人静静地坐着,这秦淮河上如今再也不是香风徐徐,丝竹绕耳,而清冷了许多。

"人人都说商女不知亡国恨,今日倒让我看到许大人的冷酷与淡漠。如今南京城乱成这样,你还有如此闲情逸致弄了这样一条画舫荡舟游湖。真与那汉灵帝有一比。"若微越想越生气,恨他故弄悬需,所以把话说的狠狠的。

"什么?"许彬讶然,唇边的笑意更浓:"又在我面前吊书袋?你是说汉灵帝好淫乐在西苑筑裸游馆白日宣淫的故事?那情景倒真有趣,时值盛夏,这汉灵帝选皮肤白皙、身轻如燕的宫女为他划桨驾舟在渠水中游荡,然后故意将小舟捣翻使宫女纷纷跌落水中。而他则在一旁嬉笑观赏宫女们浸入水中的玉色肌肤。不错,不错,当真是有趣的很,想那汉灵帝也该是个性情中人。"

他一面说,一面刻意打量着若微的神色,满是情愫的目光自上而下对着若微看了又看。

果然,若微变脸怒道:"越说越不正经了。听到你在蓬莱遇险害我白白担心了这么多日子,如今回来不到宫里给报个平安,居然只想着在这妓船上鬼混!"

"呵呵!"许彬笑容拂面如同春晓之花,"娘娘这句话说的可是大大的不妥!"

"不妥?"若微一愣。

许彬不再开口,只自顾端起茶杯慢慢品鉴起来。

若微细想着自己刚刚脱口而出的话,面色渐渐晕红,是的,这话说出来怎么都像是吃醋的娘子在数落相公的不是,确实不像是君臣,更不似朋友。

"其实,我知道,你,不是寻常人。"若微把脸扭向一边深深吸了口气,又将话题转移。

"哦?难不成我在你眼中青面獠牙,如同猛兽?"许彬今日的心情仿佛很好,笑容始终在他面上浮现。

第二卷 归途日夜忆春华 第35节:第十三章 秦淮诉心曲(2)

"其实你做任何事情,都不会只是一种目的。"若微以手撑着尖尖的下巴,静静地注视着窗外的水面,微波暗漾,正如她此时的心绪。

"哦?"他面上笑容更浓。

"这一次走水路,不仅为瞻基李代桃僵另辟坦途。同时,还引出了在庙岛盘距的那伙倭人,让朝庭警醒,一并除之。"若微眼中神色有些迷离,怔怔地望着许彬,神情有些幽怨,"为国,为民,还是为君?我也糊涂了。有时候,不见面的时候反而会觉得离你,很近。见了面,却觉得远隔天涯。我似乎从来没有问过,你,究竟是谁呢?"

许彬面上的笑容一点儿一点儿退下,"你可以问,若是你问,我定当坦然相告。"

若微摇了摇头,"只认得现在的你,就足够了。"

许彬深深吸了口气,紧盯着若微,心中是万分的感慨,面前的女子若说聪慧,可集天下女子之精灵,只是在他面前,偏偏痴到了极致。

面对许彬,若微今日的情绪大起大落,重新见到他,便是上天赐给她最珍贵的礼物。可是看到他风淡云清不留半点儿痕迹的神情,以及又再次狼迹于秦淮河上,她的心瞬间又低落起来。她知道自己从来没有资格去过问他的事,可是她偏偏就是难过极了,是的,在自己和瞻基双宿双飞的时候,他在哪里?

哪儿又是他的温柔乡?

嫉妒。

终于,是他让她体会到了什么是嫉妒。

眼中不争气地变的有些雾蒙蒙的,扭过脸去,忙岔开话题:"晚晴楼是怎么回事?"

果然,许彬面色一凛,像是换了一个人,正色说道:"晚晴楼前些日子设粥棚施粥,原是店家的一番好意,然而因为聚众太多,有不少人都相继染上疫病。官兵是来封楼的,正赶上灾民闹事,索性一并收押。"

"收押?哪里是什么收押?"若微面色发紧,声音微微有些轻颤:"分明就是一并铲除,都打死了才省事。"

许彬紧盯着她的神色,看她粉面微愠,只得宽慰道:"新皇登基,这南京又是旧都,如果灾情控制不好漫延开来,不仅仅是南京一地官员的生死荣辱,就是朝庭也是面上无光不好收拾。现在民间已经开始传言,说是建宁帝的冤魂前来相索。官府找不到解决疫病的办法,除了封城与镇压,他们现在已是无计可施了。"

"那么依你看这疫病根由到底是什么?"若微急切问道。

许彬摇了摇头。

他这微乎其微的摇头让若微的心霎时如遇寒冰,以许彬的医术和见识,若是连他都不知究竟,恐怕这疫病真的无从根治了。

若微腾地一下站起身:"我要去见南京城守备李隆李大人。"

许彬看着她,她的样子仿佛十年未变,只是眼中的神色究竟还是与旧时不同了。他不发一语,没有表示赞同也没有反对,只是站起身走到船舱门口,为她高高挑起碧纱珠帘。

第二日,南京城内四处皆贴出告示,在皇城九门每日午时有粥饭相赠,众人排队领取,除了粥饭以外,还有趋暑除湿清热解毒的药材相赠。此外还有免费的防范疫病的帖子在街头发放,诸如吃饭之前要仔细净手,不喝生水,衣物与碗碟都要用开水煮烫过后才能使用。

只是这一切措施并没有阻挡疫病漫延的速度,城中的病人越来越多,惠民署与善心仁士所捐助的专门医治病患的居所早已人满为患,街头巷口四处均可见趴在地上奄奄一息的病人。

南京城中的官员们已经乱做一团,城内的治安开始无从控制,打砸抢劫的事件时时发生,更为可怕的是守军及官员中也有不少人染病。

局势似乎已经无从控制。

第二卷 归途日夜忆春华 第36节:第十四章 抱枝宁自枯(1)

第十四章抱枝宁自枯

一片混沌之中,南京城守备李隆与众官员们在再三商议之后决定一起进宫求见孙若微。

虽然还没有得到正式的册封,但是留守南京的官员都很清楚这位娘娘在当今天子心目中的分量。

静雅轩内,湘汀匆匆入内禀告:"娘娘!"

"嘘!"玲珑剔透的黄花梨六柱架子床前,若微小心翼翼为常德郡主放下纱幔又示意司棋、司音仔细照料之后,这才跟着湘汀走到外间厅里坐下,她眼眉微闪:"发生什么事了?"

"娘娘,李隆李大人带着南京留守的六部官员在宫门口等着娘娘召见!"湘汀据实回报。

"哦?"若微愣了。

"看样子像是有什么要紧事要和娘娘商量!"湘汀又接语道。

若微点了点头:"如今事态紧急也顾不得那些规矩了,叫他们去文华殿候着,我马上就来。"

"娘娘!"紫烟从内室走出来,面色急切地劝道:"娘娘使不得。别说您还未正式册封,名份未定。就是日后得到了皇上的册封,这后宫也是不得见外官、更不得干政的。您这一去,就怕非但不能解了燃眉之急,还会落下话柄为日后惹来祸端。"

"娘娘,紫烟说的极是!"湘汀连声附和,她一向老成持重,原本就犹豫着这话该不该传进来,可是事态紧急又怕耽搁了这才踌躇了半晌方才入内回禀。

若微想了想,"这里面的厉害轻重我怎能不知?只是如今不妥善解决,又哪里来的什么日后?"

"娘娘?"湘汀与紫烟双双愕然。

距皇上登基已经过去十来天了,宫里既没有来人接,也没有传来册封皇后与妃嫔的消息。若微心如明镜,怕是为了自己的名份,瞻基这次与皇太后又杠上了。

皇太后不让他来接,他就迟迟不颁旨册立后宫。

只是这一次,瞻基错了。南京城中情势紧急,越拖下去,皇太后的胜算就越大。

想到此,若微正色说道:"去吧,湘汀去前边传话。紫烟帮我换妆!"

"是!"湘汀与紫烟不再相劝,立即应声行事。

没有想象中的盛妆打扮,只是一件寻常的三成新的绛红色云烟衫,下身是一条碎花的宫缎素雪绢裙,薄施粉黛步入文华殿内的书房中。

若微考虑再三还是决定在昔日瞻基读书的书房内面见这些外臣最是妥当。

虽然南京旧宫之中的殿宇均在,而如今南京旧宫中又以她为尊,但是她绝不能行差一步,被人寻了短处。

既然是官员请见,在书房内相见,不是大殿也不是正宫,应该算不得越礼。

若微一进门,室内站立的官员先是抬头相视,随即都微微低头揖手行礼,口称"娘娘千岁。"

这"称呼"和这"礼"行的都有些不伦不类,可是此时不如此又当如何?

"诸位大人不必多礼,如今南京城中情势危急,所以得知大人们有请,若微便斗胆逾礼相见,还望诸位大人包涵。"若微先声夺人。

"娘娘圣明!"又是众口一词。

"诸位大人必是有话要讲,如此就请直言吧!"若微也不落座,只是侧身站在书案的右首边。

众臣面面相视之后,李隆率先开口,他双手一揖:"娘娘,如今城中情势极为严峻。这封城之后粮价飞涨,城中存粮已所剩无几,外面的供给又送不进来。恐怕难以支撑,故臣等商议,想护送娘娘与郡主北上。"

李隆这番话说完,若微倒吸了一口冷气,只觉得冷汗从手心里渐渐渗了出来,"李大人可是急糊涂了,没有圣上的旨意,我等怎可擅离?"

"娘娘!"李隆面色恳切:"南京城的情况下官已经派八百里加急送了三拨奏折,可是朝庭迟迟没有旨意下来。这时间长了怕是支撑不住,如果发生民变,我等为官者食君之禄自然要与南京城共存,只是娘娘与郡主…"

第二卷 归途日夜忆春华 第37节:第十四章 抱枝宁自枯(2)

若微点了点头,是的,没有朝庭的旨意谁敢在此紧要关头擅离职守?而如果是打着护送皇妃与皇女回京的名义,自然可将罪责降至最低。然而如此一来,南京城就会如同一座孤城。他们是不可能放任南京的瘟疫与民变漫延开来的…难道?

若微顿时明白过来,她脸色微变,目光从每位大人脸上一一扫过,稍稍停顿之后清声说道:"如果从了诸位大人所请,我等离开南京。那这南京城里的百姓与疫情,诸位大人将如何处置?"

此语一出室内立即陷入一片寂静,没有人应答。

"太医院的医正们已经查明了疫症的原因,那就是三四月间的地震致使埋在地下的人畜尸体来不及清理,如今入了暑天气湿热自然就引发了疫病。为今之计只有将尸体挖出焚化,将染病之人隔离,待入秋天气转凉之后,疫病自然可趋。"一位叫不出名的官员答道。

"就是说咱们走后,这南京城将是一座孤城。城中百姓自生自灭,死后焚化,不留半点儿痕迹?"若微的声音中透着悲怆,她竭力克制着自己的情绪。

依旧是无人应答。

若微环顾室内,索性坐在书案之后,一只玉手轻轻抚着面前的这张书案。就是在这间书房里的这张书案和这把紫檀圈椅,曾经被仁宗皇帝朱高炽用过,也被当今天子朱瞻基用过,而如今她竟然也端坐其中,她的手突然在书案上重重拍了一下,面露厉色,开口只说了两个字,"不可!"

"娘娘!"诸臣还待再劝。

若微挥了挥手,脸上是前所未有的镇定与绝然,"如此一来,不仅仅是南京一地,恐怕九州全域、国本社稷都会因此而被动摇。先皇以仁德治天下,当今圣上登基不足月余,如果我们封城、弃城任由百性自生自灭并焚烧病患,恐怕不仅是令天下人齿寒,怕是这国都将不国了!"

"娘娘"!诸臣均感意外。他们很早就听说过关于这位孙娘娘的经历,八岁时就以美貌聪慧名闻天下因而被永乐皇帝钦点密养东宫,称的上是才女且贤良淑惠。却不知何故,在皇太孙成年后,永乐帝又以神来之笔另外选了一位胡姓女子册封为皇太孙正妃,而她只被封为嫔侍。然而,这些丝毫不影响皇太孙朱瞻基对她的宠爱与专情,以至于当朱瞻基成为皇太子后,奉旨留守南京也只把她带在身边,体察民情和外出巡视时也常常与她携手同往。所以,这班大臣对于她并不陌生,然而如今在危急关头,她以一介弱质女流居然能够如此镇定于时事分析的如此鞭辟入里,简直令人嗔目。

然而不及他们多想,若微又开金口:"本妃和郡主定会与诸位大人及南京城中的百姓共存的!"

此语言罢,她站起身冲着室内诸臣深深一拜便亭亭而立不再开口。

一双明眸灿若星辰,唇边淡淡的笑容宛如和田美玉,脸上闪烁的灵韵之光如同月华点亮空寂的夜空,高贵的气质似傲立雪中的红梅令人肃然起敬,不敢直视。

众臣颌首行礼纷纷告退。

当众人散去以后,若微则颓然地跌落在椅子里独自黯然神伤。

"娘娘!"紫烟悄悄走到她身边,"真的没有办法了吗?"

若微摇了摇头,她心中稍稍有些奇怪,刚刚有位大臣说这场疫病是因为埋在地下的尸体所致的,既然太医院的太医能够查明原由,为何许彬却说不知呢?

此念一起,心中顿时疑惑重重,"紫烟,我要出宫一趟。"

"娘娘!"紫烟想要阻止,却根本无法阻止。

玄武湖上的画舫,百花巷里的大夫第…能想到的地方,若微全都找遍了,还是不见许彬的身影,不仅如此就连许彬家里的那些绝色美姝,绿腰、白纻和羽娘也都跟着不见了。

第二卷 归途日夜忆春华 第38节:第十四章 抱枝宁自枯(3)

若微无计可施,眼看天色渐晚原本应该调头回宫的,可是她突然想起了一个地方,于是便雇了辆马车向栖霞山方向驶去。

在栖霞山半山腰处果然看到了他,不仅是他,还有绿腰、白纻等人。

在这片草甸子上新搭了很多竹屋,竹屋四面透风,里面躺的都是染上疫病的病患。

他一身白衣依旧风度翩然,只是眼中满是疲惫,然而当他看到她的时候,依旧放出灼灼的光华。

"我知道你会来的。"他说。

她抿着唇,只觉得心酸的想要哭。她不发一语,走进竹屋就要去帮忙照顾病患,却被他挡在门口。

"这些事情不需要你动手,你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他话语坚定,不容相驳。

她微微一愣,抬起头仰视着他,原来他是如此高大,男人果然是要用来崇拜的。

"前些日子没告诉你,是因为没有把握。如今经过这些天的验证,已经查明此次疫病的原因了。"他看着西边渐渐下沉的落日,脸上神色无喜无悲。

"是什么?"她问。

他笑了,指着山峰上高高的峭壁,"我只告诉你医好这疫病的良药就在那上面!"

"那上面?"若微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是山顶上的悬崖峭壁。

"可那上面什么都没有!"她越发糊涂了。

"真的什么都没有吗?若是真的什么都没有,你怎么会来到这里?"他盯着她,眼中满是笑意。

若微看着他的眼眸,那里面是熟悉的情愫,是曾经的记忆。

当年自己被迫与瞻基分开被送到这栖霞山上的道观中幽居,无意间在后山峭壁上发现了一眼泉水,取水时不小心跌落山涧,正是被他所救,就在这山谷里的竹屋内疗伤。

"是水?"若微恍然大悟。

许彬点了点头,眼中满是赞许:"原本以为你做了皇妃产女之后就变痴了,没想到只是反应比过去慢了些,但还有救!"

他说这话只为调侃,而她听了心中则如同打翻了五味瓶。若微面上神色痴痴的,喃喃低语道:"你早就知道?"

"非也!"许彬叹了口气:"我起初也以为是尸体腐化之后带来的沼气。可是官府派人挖掘之后,悉数焚化又以石灰浇注之后的地方照样还是会有新的病患出现,而很多埋有尸体的民居附近却并非全都染病。后来我发现,病发者多发生在家中有水井的地方,而在秦淮河两岸和玄武湖附近的百姓却没事。于是我把病患带到此处,每日煮药与饮食均用山上的泉水,症状即很快便消散了。"

"原来如此!"若微此时才完全明白,流动的水新鲜干净自然没有病源,而家中的水井经过地震则受到了污染,于是变的不洁净了,这才致使城中的人接连染病。

"你?"若微虽然想明白了,可是她又立即瞪着许彬问道:"你为什么总要让人误会你呢?明明是忧心百姓安危,自己刚刚脱险返城就乘舟勘查水质,却让我误会你只图享乐。"

许彬收敛了笑容,看着被暮色笼罩的山色冷冷地说了一句:"我早就说过,我知道自己的心就够了。你怎样想我、怎样误会我,都不重要。"

一句话噎的若微半晌无言以对。

是的,就在这里,他对自己说过这样的话。

他说,他喜欢她。

而那时她已经有了瞻基。她刚要开口相劝,他却笑了,他说人的一生能够清楚知道自己心中真正所爱就够了。

是的,旁的也许并不重要。

并肩看落日,虽然没有牵手,但是心意相通。

眼前所见的美景仿佛是他们人生中目之所及的第一次奇景,也是唯一的一次。

南京城中的这场疫病来势汹汹,无从抵挡。而去时则如同晨雾,说散就散。

官府一纸告示,不让百姓饮用自家井水。煮饭、洗衣均用流动的河水和山上的泉水,又发放了药材煮沸后喷洒亭院、浸煮用具。对于重病者都集中隔离看护,同时派太医问诊配药细心调理。

经此一番,不出十日,疫病便渐渐散去。

第二卷 归途日夜忆春华 第39节:第十五章 人归落雁后(1)

第十五章人归落雁后

南京城旧宫静雅轩内。

"娘!我们要回京城了吗?那馨儿什么时候才能见到父王呢?"常德郡主朱锦馨跟在若微后面转来转去。

若微正把书架上的书一本一本捡到箱子里,她看的很仔细,还不忘用帕子轻拭着封皮上的浮尘,不时翻开看上两页内文。对待每一本书她都视如珍宝,擦拭干净之后小心翼翼地码在箱子里,因为太过专注于书稿的整理以至于她竟然没有顾得上来回答女儿的问题。

这样的漠视自然让从小被朱瞻基宠坏了的小郡主很不满,于是她立即发飙,用胖胖的小手从箱子里抱起一叠书狠狠扔到了地上。这下却惹怒了若微,她抬手要打,手还没有触及到馨儿的衣裙,便被湘汀伸手拦下。

湘汀不由啧道:"娘娘也真是的,对谁都好,偏就对咱们郡主管教太严。"

"哪里是管教太严?"若微又气又笑:"这孩子被你们和殿下惯的也太没样了,再不管她敢去金銮殿揭瓦!"

"好啊,好啊!"馨儿立即拍手笑道:"那一定很好玩儿,到时候叫父王跟馨儿一起去,看谁揭的多!"

若微扬起手佯装要打,馨儿扭头就跑,正好与从外面抱着一叠衣物入内的紫烟撞到一起,她笑着揽过馨儿接语道:"瞧咱们娘娘和郡主都这会儿了还一口一个'父王'、'殿下'的叫着,如今可都要改改口了。这次咱们回到京里,娘娘要称殿下为圣上,郡主就要改叫父皇了!"

馨儿眨着一双被长长的睫毛装饰起来的美丽的眼睛歪着头问道:"娘,紫烟说的是真的吗?"

若微紧盯着她满是稚气的小脸点了点头。

紫烟与湘汀对视一下,看到若微虽然笑靥如花却美目含愁,于是便唤来宫女带走馨儿。湘汀一面帮若微整理细软,一面问道:"娘娘,这次是皇太后下的懿旨派来礼部官员迎接咱们回京,娘娘为何面露愁思呢?"

若微摇了摇头,"还记得永乐十八年迁都吗?那次我们也是满心欢喜从南京乘船北上,只是这朱门玉宇中,真的有我想要的生活吗?"

"娘娘!"紫烟愣愣地不知如何是好。她是若微自山东邹平老家带入宫中的家生丫头,从小就跟若微长在一起,她知道小姐原本的性子是多么开朗活泼,就是在家法严苛的孙家也不曾被真正拘束过。她不像一般的闺阁女儿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她从小学习六艺,精通琴棋书画又深得家传医术,常常跑到街上救助病患,小小年纪就走遍了胶东的山山水水。她的志向绝不是只限于宅院之中绣楼内的一方小小天地。然而,偏偏一旨诏命入宫待年,小姐的性子仿佛变了,再也不能随心所欲的过她想要的那种生活了。

有的时候,紫烟甚至想,如果永乐十八年小姐没有北上、没有入皇太孙府、也没有去做朱瞻基的嫔妾,如果在那个时候她跟了许彬,也许对小姐来说这才是真正的幸福。

"娘娘!"湘汀与紫烟不同,自若微八岁入宫时被分到她身边,从此也就担负了守护她的职责,所以湘汀的信念很单纯就是要帮若微在宫内好好的生存下去。

"湘汀,你想说什么?"若微放下手里的书稿,对上湘汀的目光。

"娘娘,皇上登基已经快一个月了,可是还没有诏告天下册立皇后。皇上的意思再清楚不过了,皇上这次是铁了心要替娘娘争这个名份。可是依皇太后的性子,一切要遵从礼制和祖训。咱们回去怕是免不了又是一场风波。是进是退?这分寸如何拿捏,娘娘可要早做打算才是!"湘汀轻声慢语,然而说出的话却如同千钧,压的每个人都有些喘不过气来。

第二卷 归途日夜忆春华 第40节:第十五章 人归落雁后(2)

若微坐在床上,一手轻抚着膝上的书稿,一边摩挲着床边馨儿丢下的蝴蝶头饰,她眸如秋水,怔怔地一语不发。

紫烟从她手上接过书稿码放在箱子里,快人快语道:"娘娘何须忧思?皇上是天下之主,普天之下均以皇命为尊,皇上属意咱们娘娘,娘娘就只管安心去做这个皇后,何必想的太多!"

"你这丫头!"湘汀笑骂了一句:"这话现在说说也就罢了,等回到京城入了宫,你可要管好自己这张嘴!"

"我说的都是实话!"紫烟嘟囔着。

若微怅然若失,看着湘汀似是问询又像是在自言自语:"恐怕如今正是进退两难。退又能退到哪儿去?可是进,则更是无路。"

湘汀刚要搭言,只听殿外司音的声音悄然响起:"娘娘,锦衣卫指挥使孙大人求见!"

"孙大人?"若微与湘汀、紫烟对视之后都有些意外。

"哪个孙大人?"紫烟快步走到殿外。

"孙少爷!"随着紫烟的惊呼,一个孔武有力的步子由远及近。

一身锦衣卫指挥使的锦袍在身,衬的他越发的剽悍英俊,原本是面目俊秀略觉瘦弱的书生模样然而多年未见却硬朗了许多,远远望去有如孤峰峻松雄姿勃发。

"继宗?"若微几步走到他身前,眼中是难以抑制的泪花:"怎么是你?怎么会是你?"

映在阳光里的英俊身影带着灼灼光华,他笑了,低声叹道:"还是叫我的名字,这辈子都听不到你唤我一声兄长。"

一句话惹笑了若微,他却恭恭敬敬地下拜行礼:"下官锦衣卫指挥使孙继宗参见娘娘,娘娘金安万福!"

这样的郑重其事反而让若微手足无措,眼泪夺眶而出,只唤了一句"继宗!"便再难开口了。

"娘娘!"湘汀低声提醒。

若微这才反应过来:"快,里面坐!紫烟,叫她们上茶,上好茶!"

"是!"紫烟美滋滋地立即应声下去。

若微与继宗在厅中落坐,四目相对,一时竟不知如何开口。直到茶点上齐,侍女们纷纷退下,若微的情绪才渐渐平息,"真想不到,简直太意外了,我们有多少年没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