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这些,魏良好几次都想告诉姨娘,自己手里有钱,但又害怕魏家的其他人知道后,会横插一杠子,硬是忍着没有说。

不过。据魏良观察,就算是他告诉田姨娘真相,姨娘也不会在分家前跟他出来,因为在田姨娘的心目中,自己的儿子是魏家名正言顺的三少爷,魏家的财产必须有他一份儿。儿子挣下的家业,是儿子有本事,但祖产还是要的。

胜男听了他的话,眨巴眨巴眼睛,最后叹口气说:“唉,虽然没有见过你家姨娘,但我能够想象得出她是什么样的女子。”

“所以呀,为了让姨娘和小妹早点过上好日子,我必须考中举人,否则,这栋房子,还有外面的高粱地和沙土地,估计都要被老爷子归到‘祖产’里去咯!”

胜男点点头,“哎,说到考科举,魏老大你准备的怎么样啦?剩下的时间可越来越少。要不要请个先生来帮你辅导辅导呀。”

她记得自己的外公就是个坐馆的先生,好像现在还教着书呢。

“恩,还行吧,都是些死记硬背的事,”对于明年的乡试,魏良倒不是很担心,他轻啜一口温茶,“杨知县说啦,有问题可以去请教他,人家怎么说也是进士出身呀,比举人还高一个档次呢。”

“杨知县?!”胜男楞了下,她没有想到杨威如此大方,疑惑的问:“他怎么变得好说话起来,是不是有什么条件?”

“没有,可能是最近心情比较好吧,”

魏良和杨知县相处了一段时间,多少也能了解一些这个人的品性。就像胜男所担忧的那样,杨威是个表面君子,实则圆滑的小人,满口诗书纲常,行事却像个无利不起早的商贩。如今杨知县肯主动开口要求帮忙,那魏良也要付出相应的代价。

“心情好?”胜男嗤笑一声,“也是,心情能不好吗?咱们提供给难民的口粮一百五十多石,他上嘴唇一碰下嘴唇,粮食的数量增长了二十倍不说,还转眼由我们的粮食变成了预备仓的官粮。上任留下的亏空立刻被堵上了一半,真是不费吹灰之力呀。”

“呵呵,是有些心疼。”魏良想起自己的收获,对杨知县倒也没有多少怨言,“不过,本来这些粮食就是准备免费提供给难民的,能借此事巴结杨知县,咱们也不是没有好处。他得了名声和功劳,咱们得了人心和心安,何乐不为呀。”

“话是这么说,但看着他拿着咱们的功劳,又能升官又得嘉奖,心里多少有些别扭。”

胜男有些纠结的把玩着手里的茶杯盖,想起杨知县最近春风得意的样子,别提多郁闷了。

话说自从魏良的报告呈送到济南府衙后,省城的上官们对小小的梅水镇产生了兴趣。先是派人来梅水镇详细询问杨知县,接着又派人去难民的老家去落实,如此这般折腾了几趟,原本名不见经传的杨威,成为府衙甚至布政司诸位大人经常谈论的对象。

报告中提到的“以工代赈”,更是被布政使直接拿到了黄河治理现场,建议刘大人参照梅水镇的成功案例,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争取尽量减少灾民的流失和避免灾民发生暴*的可能。

近两个月过去了,听说黄河那边治理的还不错。大多数难民都能踊跃帮助官兵修筑堤防。而作为“以工代赈”的首创者,杨威杨知县,俨然成了黄河水灾唯一的也是最大的受益人,仕途更是一片光明。

“别这么想,”魏良端起茶壶给胜男添了些茶水,慢慢的分析道:“杨知县能一帆风顺,对咱们也是大有益处。退一万步讲,即使咱们没有好处,这话也不要再说了。以工代赈是杨知县提出来的,南山的工程也是在杨知县的筹划下进行的,记住。这才是事实。”

胜男见魏良难得的认真,不解的问:“你怎么啦?好像很惧怕杨知县的样子。”

“不是好像,而是真的,”魏良叹口气,他幽幽的说:“玫瑰镇的冯知县被停职了,前几天下了公文,你知道继任者是谁吗?”

“是谁?难道朝廷没有派新知县来,而是由杨知县协管?”

胜男想起自己和老爹闲聊时,老爹曾经提到这点。当时冯知县的处境很糟,李正义推测,很快朝廷就会有公文罢黜冯知县;并且还推测,鉴于玫瑰镇的辖区小、人口少,朝廷很可能不派遣新知县,而是让风头正盛的杨知县代管。

“没错,就是杨知县,”魏良点点头,这也是杨威心情非常好的原因,一个梅水或者一个玫瑰镇很小,但是两个镇加起来,就很大了。他回想到杨知县拿到公文时,脸上“温和”的笑意,心里就只打鼓,他再次叮嘱道:“以后咱们的老家也归杨知县管,所以一定不要得罪他。记住哈,难民的事我们只是听从杨知县的安排,其他的和咱们无关。”

胜男见他说得郑重其事,不由得点点头,“恩,我知道了。”

“当然,也不用太害怕,咱们问心无愧,只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就成,”魏良现在主要的工作是读书,衙门的事情大多都交给了胜男,“对了,衙门最近没有什么案子吧?”

“没有,成天不是东家丢了鸡。就是西家跑了伙计,全是些鸡毛蒜皮的事,”一提起工作,胜男的注意力成功被转移,她嘴里抱怨着,脸上却神采奕奕,“还有几家为了盖房子而打架的,唉,整天不是帮忙找鸡,就是帮一群大叔大婶拉架。你呢,还是安心的在南山读书吧,只要不是命案,我不会惊动您老人家滴。”

“呵呵,那就好。”

魏良很享受这种田园生活,每天清晨去生机勃勃的耕地转转,然后去入口的小集市吃点早饭,回来后便安静的读书。墙外佃户们偶尔的谈笑声,让他有种同样轻松的感觉。在这里,他不用担心杨知县的算计,也不用面对魏家人贪婪的嘴脸,一切都那么的祥和自然。

而其他的农民,就没有魏良的好心情。秋天原是丰收的季节,但附近乡镇的农民们却没有任何喜悦。由于夏天的冰灾,小麦大面积减产,虽然没有饥荒,但也没有多余的麦子留作粮种。如今正是播种小麦的时节,附近粮店、地主手里的粮种,价格已经炒到了令人无法接受的地步。

“唉,这可咋办呀?难道就让地空着?”

王老实蹲在地头上,看着成熟的高粱穗儿发愁。

“怎么啦,地里有问题吗?”

胜男从魏良家出来,抬眼便看到王老实皱成核桃壳的脸。

“东家好,”王老实听到胜男的声音,忙站起来问好,“今年咱们种的高粱成熟的早,而且颗粒饱满,是最最好的粮食。但现在俺们手里没有小麦的粮种,等高粱收割完,咱们种啥?”

“粮种?”胜男最近没有去巡街,所以并不知到粮种的行情,她皱着眉头:“你们之前的庄稼都舍在了地里,自然没有富裕的粮种。不过,县城的粮店不是也卖粮种吗?”

“回东家的话,”王老实还是满脸愁容,“是有卖粮种的,可也太贵了,如果按那个价钱买了种子,就算是来年大丰收,交完农税和租子,剩下的粮食都不够还债。”

“哦,有这事?”胜男突然明白了,她想了片刻问道:“附近乡镇的粮种全都涨价了?一般都是什么价钱,你给我说说!”

王老实听了她的话,忙掰着手指头解说。为了买到合适的粮种,他们附近的村民和邻居们把整个玫瑰镇和梅水镇都走遍了,无论是粮店、地主还是其他没有受灾的农民家里,粮价都非常高。

“胜男,情况不妙呀,你有什么办法吗?”

魏良出来送胜男,听到王老实的叙述,也感到情况有些紧急。

“恩,我想想,”胜男抱着下巴转了转,手不经意间摸到紫葫芦的时候,灵光一闪:“有了,咱们也来一回买树梢!”

正文 第三十七章 有人劫法场

“买树梢?什么叫买树梢??

魏良听了胜男的话,不太明白,连忙追问道。

旁边躬身站着的王老实也是满脸的问号,他悄悄的竖起耳朵,努力的听着。

可惜,胜男并没有给王老实知道答案的机会,她转头对他说:“王老实,你和周福去附近问问,看看有多少农家想买粮种,把具体的数量统计下。”

“哦,好的。”

很不情愿错过机会,王老实还是答应一声,跑到半山坡的工地上找周福。

见身边没有了其他人,胜男神秘的问道:“看过《乔家大院》没有?”

魏良的表情有点傻,他呆呆的点头:“看过呀,咋啦?”

“呵呵,知道乔致庸的祖宗是怎么发家的吗?”胜男终于逮到给魏良当老师的机会,得意洋洋的说道:“乔致庸的祖先叫乔贵发,是个穷困的孤儿。早年走西口的时候去了包头,先是泡豆芽、卖豆腐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而真正让他发家的则是开草粮铺…”

胜男简单的把这位传奇晋商的生平说了说,然后着重讲了讲“买树梢”的操作过程:“其实,这也是一种赌博,赌的是胆气和眼力。情况嘛就像现在咱们遇到的一样,农民耕种却没有粮种,而那位乔贵发就出钱或者出粮种给农民,当然不是白给,而是提前约定好,接受钱或者粮种的人家,等庄稼成熟后,必须以约定的价格卖给乔贵发,否则就要支付银子或者粮种的高利贷利息——”

说到这里,魏良便明白了,这也算是一种比较原始的期货交易,需要非常大的胆气和老辣的经验,他点头:“我知道了,古代的农民都是靠天吃饭,再加上运输远没有前世便利,粮食的价格也波动很大。像是去年风调雨顺,粮食大丰收,粮价也比较低廉;而今年遭遇了冰雹和大雨,粮食减产,外地的粮食短时间内运不过来,连粮种的价格都上去了,估计明年的粮价也会很高。不过,你用方子换来的粮食不是都给难民了吗,哪里的粮种呀?”

“呵呵,”提到这里,胜男更加得意,双眼里满是烁烁的亮光:“还不是我有先见之明!用方子换了一百六十石粮食,只剩下十石。但这段时间我又从其他的地主那里,分批买了不少种粮哦。再加上老家的粮食也被我弄来了一半,玫瑰作坊的伙计去外地送货的时候,我也让他们带回不少粮食…七七八八的加起来,多了没有,三四百石还是有的。”

魏良听完她的话,佩服不已,直接竖起大拇指:“厉害!”

“哪里哪里,老话不是说了嘛,手里有粮,心里不慌。”胜男也是在难民身上得到的启发,她刚刚见到那些灾民时,一个个面黄肌瘦,满脸菜色,为了一斗粮食,卖儿卖女的也不是没有。

他们所在的不是物质丰富的前世,而是资源匮乏的大明。当天灾来临时,金山银山都比不上一碗饭。而胜男又比别人幸运,她有神仙法器宝葫芦,就算是把粮食囤积上百年,也不会变质,更不会发芽发霉腐烂。

所以,南山的工程结束后,胜男便开始想办法筹集粮食。经过近两个月的积累,她的宝葫芦里小山一样堆积着大批的粮食。

“恩,那你也学乔贵发,把粮种提供给农民,然后来年回收?!”

魏良点点头,这次他疏忽了,等佃户们交了租后,他也要有计划的囤积粮食。

“对呀,今年粮种价格这么高,明年的粮价肯定更高,我也是普通人,该挣的银子绝不会松手。”胜男想起那一百五十石粮食就心疼,她狠狠的说:“这些本来是我留着给家里压仓的保命粮,没道理免费提供给别人吧。再说了,买树梢也是有风险的,如果来年还有冰雹呢,那我不就血本无归啦?”

“好吧,我也想办法多弄些粮食,咱们一起赌!”

魏良觉得他和胜男已经算是半个夫妻,有问题两个人要共同面对。

有了新情况,胜男便取消了回家的打算,和魏良折回小院,等王老实和周福的统计结果,并且起草相关的合同。

附近的村民一听有免费的粮种,纷纷抢着报名,王老实和周福身边围了一圈的人。

周福见场面有些失控,又担心这些农民没有听懂自己的意思,连忙大声把他们应尽的义务说了说。

“哎呀,周大爷,俺们都听明白啦,您放心吧。”

“就是就是,反正粮食种出来也是要卖的,卖给谁不一样呀?”

“可不,咱们不相信别人,也不能不相信魏师爷和李捕头呀!”

人群中,大家七嘴八舌的喊着。

周福伸着耳朵听了听,发现大家真的明白自己的意思,便开始来到树下的石板上,拿着毛笔统计人名。

报了名的农民,满心欢喜的等着明天去南山签合约,嘿嘿,签了合约就能领到粮种啦。趁着节气还没有过,赶紧种地是正事儿。

第二天,胜男和魏良忙了整整一天,才把所有报名的农民打发走。二百多石的粮种,换回来一打按着手印儿的契约,胜男小心的把契约收好,开玩笑,这可都是钱呀。

有了粮种,附近的农田里一派繁忙的景象,大人孩子齐上阵,耕牛也一趟一趟的辛勤劳作,争取在中秋之前把麦子种好。

而胜男这里,忙完了买树梢的事,便恢复了平常的工作。每天点过卯,就开始分配工作,有时在班房坐镇,有时去巡街,忙得不亦乐乎。休假的时候,她也不会闲着,清晨就带着馒头骑着悍马去南山,看看地里的庄稼,然后和魏良聊天。

日子一天天过去,眼瞅着就到了中秋。

“处斩邱老大?”胜男坐在押签房,对面是许久不来县衙的魏良。

“没错,”魏良拿着刑部的批文,“南山的匪首和匪从,除了判处流刑的五个人外,其他的七个人全部处斩,就在三天后。”

“哦,那需要我做什么吗?”

胜男当了捕头后,还是第一次遇到处斩犯人的事,她还不知道自己的具体工作。

“你的工作很重要,法场和押运途中的安全问题,都是你来负责,”魏良的手指轻轻敲着桌面,这也是他第一次经手这样的事,多少有些紧张,“当然,押运途中的问题不大,法场的秩序一定要维护好。”

“恩,明白,”胜男点点头,想到电视剧里看到的情节,她有些兴奋的说:“哎,老大,你说有没有人去劫法场呢?!”

正文 第三十八章 丰收的喜悦

“劫法场?”魏良白了胜男一眼。没好气的说:“乌鸦嘴!你以为咱们这是演电视呀,真要是有劫法场的,你和捕快们就要冲在前面拼命!”

“嘿嘿,”胜男也觉得自己兴奋过了头,她挠挠头发傻笑:“童言无忌,童言无忌哈。我就是随便一说,不作数的。”

“这还差不多,”魏良摊开一张白纸,开始和胜男商量具体的工作分派,“这些死囚,多是些恶贯满盈的盗匪,附近的百姓颇受其害,等行刑那天,肯定有不少乡亲来围观,届时群情激奋,场面可能会比较混乱。所以,你们捕快们一定要协调好,不要发生任何意外。”

“恩,我明白,”胜男收起调笑的心思,也开始认真的和魏良商量起来。

三天后。胜男亲自带着四个马快去牢房提人犯,并严密监督狱卒们给死囚戴好镣铐和枷锁,然后把尘封很久的囚车拉了出来,将一**囚推上木笼车关好。

何时从牢房出发都是有明确时辰的,胜男见时间到了,便带着捕快和狱卒们一起押着死囚们出了大牢的院子。

等他们来到街道上的时候,宽阔的青石路两边,已经聚集了提前得到通知的百姓们。涌动的人群,让人有种错觉,是不是全城的人们都赶来了。看到这么多人,胜男警戒的握着腰刀,目光不断在道路两边扫来扫去,生怕拥挤的人群中蹿出劫匪。

突然,胜男眼前飞来一个黑影,速度很快,她根本来不及躲闪,被黑影砸了正着。些微的刺痛以后,异物被砸碎了,顿时一股腥臭的味道从脸上蔓延开来,粘稠的汁液顺着脸颊和鼻子缓缓流下。

搞什么?胜男无语的看着手上黄乎乎的东西。自从得到通知后,过去的三天时间里,她和魏良反复假设过刑场上发生的变故,却怎么也没有料到自己会被一只臭鸡蛋击中。没错,刚才的黑影正是从人群中飞出的一只鸡蛋,而且还是馊臭的蛋!

“大家快看呀,这就是匪首邱老大,那个杀人越货的混蛋!”

“砸死他。砸死这个畜生!”

“对对,砸死他!”

“呜呜,小三儿呀,老天有眼,害你的山贼终于要被砍头啦,我替你砸他…”

黑压压的人群中,飞出第一个臭鸡蛋之后,被恶匪欺压多年的百姓们,纷纷抄起早就准备好的烂菜叶子、鸡蛋壳和石块儿,用力的朝囚车砸去。一时间,胜男就见眼前、耳边“嗖嗖”的黑影乱飞,一不留意就被击中。

“奶奶的,以前看电视的时候,还觉得砸贪官恶棍的场景非常解气,怎么就没有想到,囚车边还有捕快和狱卒呀,”

胜男悄悄的看了看其他的同事,似乎人家对眼前的状况,并不怎么惊讶,只是在砸物飞过来的时候,迅速的躲开。再看看后面的囚车。基本上已经被垃圾淹没了,邱老大消瘦的黑脸上满是黄色、黑色的汁液,草窝一样的乱发上还顶着几个蛋壳,活似孵出小鸟的鸟窝。

周围的百姓们,越砸越勇,他们开始发觉这是自己排解怨气、恨意的有效途径。起初砸的多是家里的烂菜叶和臭鸡蛋,垃圾扔完了还是不解气,干脆又运来成筐的萝卜茄子,也不管好坏,直接丢了过去,隔壁街上的菜市,各种硬质的蔬菜更是被抢购一空。

从大牢到刑场,不过一刻钟的路程,却因为道路拥塞,足足走了半个时辰。胜男和几个捕快狱卒们,也沾了身旁死囚的光,等到了刑场后,原本整洁的官服上,满是鸡蛋汁、青菜叶子。

“这是怎么啦?”魏良接过胜男手中的批条,诧异的从她头发上捻下一根小白菜,再仔细一看,胜男的脸上也亮光光的,仿佛刚刚洗过脸一样。

“没事,还是赶紧把监狱的批条呈给大人吧,”胜男摸摸脸上的蛋汁,忍住想吐的冲动,连忙催促道,“办完正事,我也好尽快回家洗个澡。”

“好。”魏良见时辰不早了,连忙拿着文件来到杨知县面前,恭敬的递给他。

这时,狱卒也押着几个死囚来到行刑台上,刽子手正在用酒水淬着砍刀。

验明正身后,杨知县开始诵读几名死囚的罪状,并大声宣布刑部的批复——斩!

听了杨知县的话,围观的百姓们顿时兴奋的大喊,有的被山匪迫害过的人家,更是将死难家人的灵位放在刑台下,共同见证死仇人头落地的那一刻。

杨知县看了看一侧的漏钟,又对了对时辰,见午时已过三刻,便抽出签子丢在地上,庄严的喊道:“时辰已到,斩!”

“哈哈,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刑台上邱老大挣扎着抬起头,他阴鸷的眸子扫过围观的人群,当他的目光接触到李大头的时候,他突然哈哈大笑,嘶声喊着:“世上最好吃的东西,老子吃过了;世上最烈的酒。老子喝过了;漂亮的女人,老子也睡了,什么福咱也享过了,死了也不屈!哼,脑袋掉了碗大的疤,老子早就够本了!有些人,不要以为那了我的金子我不知道,哈哈,老子就算是变成了鬼,也会找你的!”

“行刑!”

杨知县见邱老大临死之时,还毫无惧色。更无悔意,便大声喝道。

听到命令的刽子手,连忙举起刀:

“噗!噗!”

手起刀落,壮硕的刽子手如切西瓜一般,亮光上下闪着,没过多久七颗血淋淋的人头滚落下来。

胜男闭着眼,心里却被邱老大最后的几句话,搅得七上八下的:自己拿的那些金子,虽然是马老六告诉她的,但也是南山山匪的脏银。邱老大这么说,难道他知道是自己拿了这些钱?!

应该不会吧,马老六开口的时候,只有他们两个人在场,更何况,本来这些金子是马六留给娘和弟弟的,邱老大不可能知道?!

胜男不确定的想着,越想心里越觉得不安,更不敢去看刑台上的尸体和血迹。

“胜男,没事吧?”行完刑,杨知县便退场了,剩下的工作都是由魏良和李正义负责。魏良把工作分派好,来到胜男身边,却发现她还兀自一个人闭着眼傻站着刑台一侧,连忙担心的问道。

“呃?”胜男睁开眼,发现台下的人群早已慢慢散去,她有点疑惑的问道:“结束啦?”

“恩,尸体已经拉到义庄,”魏良探手摸了摸她的额头,恩,不热,然后又伸手在胜男眼前晃了晃,发现她的反应还算正常,便松了一口气:“是不是第一次见如此血腥的场面呀,走,我送你回家!”

说着,魏良轻轻推着胜男的肩膀,准备送她回家。

“哦。我没事,没事,”胜男的眼前偷偷的瞥了一眼刑台,发现尸体确实不见了,只有两个杂役正在清理上面的血迹,忙回过神儿摇头,“衙门的事情还挺多的,你先忙正事吧,我回去换身衣服就回来。”

“真的没事?!”

说实话,魏良亲眼看到人头落地的那一刻,心里也是一震,那种血浆喷涌的场面,让他实实在在的明白一件事——这不是演电视,这是真的。

自己一个大男人都有些畏惧,更何况胜男是个女孩儿呢。魏良此刻才有些后悔,既然李正义还在继续为衙门当差,干嘛还要让胜男亲自经历这些呢?!

胜男连连点头,她不过是有些心虚罢了,虽然那些金子她已经变相的送给了附近的百姓和灾民,但自己也从中获得了好处,总有一种不劳而获的感觉。

呼~看来钱还是自己挣得,花起来才心安呀。

有了这一次的经验,胜男对自己的事业也格外关注起来。

处斩了死囚,县衙又恢复了往日的样子,李大头也销假回来上班,除了精神有些萎靡外,对胜男倒也算是尊重,很是安分的按“捕快守则”当差。

这天,南山的高粱终于熟了,胜男和魏良迎来了第一次的秋收。

田地里,一人多高的高粱结结实实的挺立着,顶着如火焰一般的穗子,沉甸甸的穗子不时随风摇摆,宛若一簇簇旺盛的火苗。高粱地旁边补种的菠菜和圣女果,也开始长出翠绿的叶子,估计在冬天到来前,就可以收获。

而最让佃户们惊喜的,便是东家送给他们的玉米也成熟了,看着金灿灿如婴儿胳膊般粗壮的玉米,他们忍不住掰下来,捧到胜男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