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眼神,朱棣还时不时露出若有若无的笑,有些失神,甚至差点坠马。徐达是过来人,看见少年人露出这种标志性的蠢笑,心中立刻警惕起来。

徐达放缓了马速,和朱棣并辔而行,说道:“殿下,北元狼子野心,须严阵以待,请殿下带兵去前方探路,以防埋伏。”

在朱棣眼里,徐达已经是未来岳父大人,他欣然听命,带了一彪人马出列探路去了。

夜宿扬州,徐达出言试探女儿,“妙仪,待过了太子妃国孝期,家里就要开始给你张罗亲事了。”

徐妙仪说道:“嗯。”

徐达看不透自己女儿的心思,只得问道:“你…有何意见?”

徐妙仪问道:“父亲说曹国公李文忠给了当年追踪外祖父兵士的名单,可否给我看一看?”李文忠原本是在五人名单里,不过从父亲的转述来看,李文忠的嫌疑并不大了,倒是那份追踪名单很有价值。外祖父不可能无缘无故失踪,连尸骨都找不到。

徐达一怔,说道:“我已经命人去调查名单中的人了,一有结果就告诉你。妙仪,答应父亲,不要再为谢再兴案涉险了,一切都交给我去做。你好几次都是侥幸逃生,万一——为父不能眼睁睁看你冒险。”

徐妙仪很意外,毕竟以前父亲都是一副讳莫如深的样子,不敢触碰龙之逆鳞,“父亲,您这样做,恐怕会触怒皇上。”

徐达看着女儿头上的伤口,心疼的想要伸手去摸一摸,突然想到女儿已经是大姑娘了,不好意思像小时候那样摸摸头,他的手落在了女儿的左肩,叹道:“怒就怒吧,为父不想看你再受伤了。”

爱情失而复得,冰封十年的亲情好像也在复苏,秋风瑟瑟,徐妙仪觉得很暖。

第138章 当面揭短

买的里八刺绝食一天了,滴米未进,药也不肯吃,他只有一个条件,那就是见徐妙仪。

他有一肚子的话和徐妙仪说啊!人和人之间的信任呢,说翻脸就翻脸,我累死累活背了你一路,你用一块石头敲晕我?

徐达尽量淡定的将此事告诉了女儿,女儿和北元世子一起失踪了一个月,事关女儿声誉,此事并未公开,只有少数人知晓。虽说女儿和世子处于敌对立场,而且女儿还生擒了此人,算是将功补过,但孤男寡女,未免让人浮想联翩。

徐妙仪居然还有心情玩笑:“哦,原来我还有令人茶饭不思的本事。父亲需要我见他吗?”毕竟洪武帝一再吩咐要礼遇买的里八刺。若回京见到饿得半死的小八,徐达恐怕难辞其咎。

见女儿没把小八当回事,徐达心中一块石头落地,“世子卑鄙,想绑了你去北元,狼子野心,身为人父,怎可忍他如此放肆?燕王和毛骧亲自去喂饭菜了,保他性命无虞。”

锦衣卫手段了得,连老鼠能喂下去,何况是饭菜呢。小八被填鸭似的强喂了一顿,痛苦不堪,老老实实自己举筷吃饭,回到京城时,又恢复了精神,只是后脑勺的伤口永远留了一道疤痕。

这次回京,小八就被软禁在宫里,不准出宫。失去自由的小八整日面对秋风秋雨,雨打芭蕉,闷得快要长蘑菇了。

小楼昨夜又东风,买的里八刺窝在庭前的躺椅上,听着秋风入睡,梦境很乱,一会是在大都都城里当皇孙无忧无虑的时光,一会是徐达攻城,他跟着父皇母后一路颠沛流离的惊慌,一会又是他被交战的军队冲散了,战场喊杀声震天响,他慌不择路,只晓得往前跑。

道路崎岖,他不停的跌倒,爬起,精疲力竭时,一个人猛地抓起石头敲他的后脑勺,大声叫道:“老实点!你是我的俘虏!”

咦,这话这么那么耳熟?

恍惚中,小八看见了徐妙仪的脸,还是那么凶巴巴的,她伸手抓起了自己的衣领,就着这样单手把他举起来!

“妙仪,我那么相信你,背你那么久,你却骗了我——”

朱守谦提着小八,将小八一直拖到庭院,院子花圃旁边有一堆宫女们刚刚扫起来的枯叶,朱守谦松手,将小八扔进了落叶中。

小八在落叶里打了个滚,如梦方醒,他揉了揉眼睛,梦里的徐妙仪和现实中的朱守谦重合,“以前不觉得,现在发现你们表兄妹长的还挺像。”

朱守谦冷冷说道:“不准打我表妹的主意。”

看着朱守谦一副兴师问罪的样子,小八脑子转的飞快,说道:“守谦老弟,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啊。当晚是先有人杀我的侍卫,在酒里下药,我和你表妹合作才逃出来的。此案幕后黑手尚未揪出来,你别急着打我啊。”

小八避重就轻,转移话题。

朱守谦怒道:“你们所有人都不是好东西!”

小八叹道:“没错,我是个混蛋,但有人比我更混蛋,我愿意和你合作,一起把那些更混蛋下作的人揪出来。”

朱守谦冷冷道:“酒楼一场大火,所有的痕迹都没有了,连锦衣卫都束手无策,你自身难保,能查个什么所以然来。”

小八阴沉沉的说道:“是啊,又是一桩无头公案,和当年你外祖父谋反案一样。”

朱守谦又提起了小八的衣领,将他按倒在地,厉声道:“不要再试探我的耐心。”

小八并不挣扎,摊开了手脚,压得枯叶沙沙作响,“哟,一个月不见,靖江王脾气见涨啊,莫非你最近有什么奇遇不成?说来听听,我被软禁在深宫不得出入,正闷得慌。”

说到奇遇二字,朱守谦的瞳孔猛地一缩,眨了一下眼睛,又恢复了冷淡的表情,“不要以为自己是有价值的人质,无人敢动你。此生除了表妹,我一无所有,你若敢再伤了她,我一定杀了你。”

小八躺在枯叶里,笑容却绚烂无边,“是吗,皇上说要礼遇我,你若动手杀了我,触怒了皇上,恐怕下场凄凉呢。”

朱守谦说道:“最惨的下场无非是前途尽毁,爵位被废,当一个无权无势的庶人罢了,我是皇上的亲侄孙,皇上总不会杀了我,给你一个人质偿命吧。买的里八刺,你机关算尽,背信弃义,一切都是为了利益考虑,可是人心复杂,总有你算计不到的地方,我表妹无辜,别把她卷进来。”

“无辜?试问天下谁人不无辜?”小八呵呵冷笑:“我也无辜啊!我出身大都宫廷,从未做过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被敌国俘虏到金陵,我不算计,不反抗,难道就这样混吃等死一辈子吗?”

“千万不要说谁无辜,因为无辜就意味着不幸,身不由己,被被人改变命运。哦,论起无辜,谁能比得上你呢,外祖全灭,父母双亡,背负那么多沉重的过去,滋味不好受吧。”

朱守谦说道:“少胡搅蛮缠,我的家事不用你一个外人操心,先管好你自己的吧——今天得到了消息,你们北元宫廷巨变,朴不花残部谋反,宣光帝受伤,奇太后病入膏肓,即将撒手人寰,如今北元宫廷由你母亲权皇后掌控,还有——”

朱守谦顿了顿,说道:“你的小弟弟没过百岁就夭折了,生下小皇子的嫔妃悲伤过度,疯了。”

一场血淋淋的宫廷政变收场,权皇后是最大赢家,多年来一直压在头上的婆婆大人奇太后被心腹朴不花背叛,遭遇沉重打击,心力交瘁,无力再掌大权。企图争宠夺爱的嫔妃疯了,儿子也死了,北元的皇储只能是在大明当人质的买的里八刺。

谁也不会相信皇次子是正常死亡,都也没有人敢质疑皇子的死因。权皇后保住了儿子的性命和地位,北元局面暂时稳定下来。

买的里八刺沉默片刻,叹道:“还是亲娘疼我,保住了储位,就是保住了我的命。”

一个不能继承皇位的嫡长子意味着灭亡。

朱守谦说道:“奇太后在病榻上给你写了一封亲笔信,使者快马加鞭送到了京城,皇上要我带你去见使者。”

“我刚才还纳闷呢,这几天不准我出去,也不准外头的人进来探视,你今日却进来了,原来是皇上吩咐的。”小八立刻从枯叶堆了爬起来了,“事不宜迟,我们快走,祖母定有要紧的话和我说。”

小八的头发上还沾着两片枯叶,衣衫尘土飞扬,朱守谦拦住了,“换件衣服再去,免得使节误以为大明虐待你。”

既然小八重新成为北元唯一的皇子,那么他的人质价值依然在,洪武帝也不想轻易放过这个棋子。

去见使节的路上,小八暗想,或许可以借着这个机会打破软禁的僵局,皇上啊,我祖母快死了都不能回国见老人家最后一面,你总得先放我去庙里烧个香祈福吧。

且说买的里八刺的家里起内讧,政变不成,血流成河。京城魏国公府瞻园徐家也不太平,魏国公世子徐辉祖和世子夫人陈氏爆发了激烈的争吵。

起因就在归家的徐妙仪身上,国丧之后,徐家又要开始张罗她的婚事了,尤其是徐达觉察到朱棣的目光不对劲,女大不中留,越留麻烦越多,一回家就盘算给女儿寻一门亲事。

陈氏是家中长嫂,一品诰命夫人,这个任务便当仁不让的落在了她身上。可是看见陈氏东拼西凑的几个名单,世子徐辉祖不愿意了,“这些人家世太薄,如何配的上我们徐家的嫡长女。徐家第一个小姐出嫁,你做大嫂的多操些心吧。”

早在去年徐妙仪归家后,陈氏就开始操持小姑子的婚事,只是全家的眼光都太高,陈氏精挑细选的少男没一个看上的,陈氏未免觉得委屈,“我不操心?正经公主选驸马都没花这些功夫呢。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差不多得了,挑来挑去的,没得耽误了小姑子的花期。”

徐辉祖冷了脸,“我们徐家是世袭罔替的公爵府,皇上赐给金书铁卷的人家,住的宅子还是皇上以

前的潜邸。这样的荣耀,放眼京城,也就开平王府常家能够比肩了,为何没有资格挑姑爷?你上次说的那些人,尤其是东宫侧妃吕家的族人,亏你还是出来的大小姐,连嫡庶尊卑都分不清了,我和父亲如何会答应!”

陈氏红了眼,“你什么意思?指责我们陈家昏聩吗?吕家为何不是良配?你别忘了,你正经小舅子还娶了吕家女呢!”

陈家和吕家都是江南百年,通家之好,世代通婚,陈氏的弟弟就娶了吕家女,论辈分,还是东宫吕侧妃的侄女。

徐辉祖说道:“我们是徐家,陈家要和谁通婚,我管不着,但是徐家女的婚嫁我是能做主的。如今东宫嫡长子和太子妃相继去世,嫡弱庶强,吕家打的是什么算盘,满朝文武都心知肚明。”

“这天下是朱家的,皇上要立谁捧谁,做臣子的只能听从,但太子妃娘家常家和我们徐家是通家之好,开平王常遇春和父亲是结义兄弟的情谊,我们徐家和吕家就不能来往甚密了。你若连这个都拎不清,有何能力担起当家主母的重任。须知你如今是徐家的媳妇,不是陈家的女儿。”

接连被丈夫打脸,甚至质疑自己当家管事的能力,陈氏又羞又怒,一时气昏了头,失口说

道:“哼,庶出又如何?你只知嫡庶有别,难道不知长幼有序吗?你也是庶长子出身啊,还不是照样封了世子,府里正经嫡出的,只有一个妙仪这个小姑子。”

“放肆!”徐辉祖大怒,气了往桌面上猛敲了一拳,

揭人不揭短,枕边人陈氏偏偏揭了丈夫最隐晦的遗憾。徐辉祖相貌气质,文韬武略,人品性格样样

都是出挑的,连洪武帝都夸赞徐家后继有人,可是徐辉祖唯有一样弱点——庶出。

徐辉祖经历过战争的,此时怒气攻心,杀气腾腾,陈氏何尝见过丈夫这样,顿时吓的不敢言语了。

徐辉祖骑马去了军营,连夜不归。陈氏对烛枯坐,心下憋闷,次日一早收拾了些东西,回去娘家散心了。

第139章 家门不宁

哥嫂吵架,嫂子憋气回了娘家,大哥负气待在军营不肯接娘子回家。二小姐徐妙清和三小姐徐妙溪暗暗着急,找二哥徐增寿商量。

徐增寿幸灾乐祸的笑道:“现在知道娶媳妇多么麻烦了吧?明明过不到一起,非得用浆糊强行黏在一起忒无趣了,还是打一辈子光棍自在。”

徐妙清说道:“二哥,都什么时候了,你还有心情玩笑,外头都在看咱们徐家笑话呢。论理,大嫂当家理事,并无大的过错,金陵谁人不知大嫂是个贤惠人?我们徐家是理亏的。”

身为金陵出名的纨绔子弟,徐增寿早就练就了戳不烂的二皮脸,无所谓的说道:“谁家背后无人说呢?比如去年——”

徐增寿压低了声音,“卫国公邓铭匆匆嫁到□□当侧妃,这事闹的满城风雨,还不是过了一月就平息了。”

“二哥!”徐妙清扭身啐了一口,“这事也好和我们这些女孩子家说的?小心爹爹又捶你。”

徐增寿赶紧起身和两位妹妹作揖道歉,暗叹还是大妹妹聊起来痛快,说起话来百无禁忌。

徐妙清叹道:“这事因大姐而起,哥嫂吵的各自离家,至今未归,外头少不得说大姐的不是。咱们做兄妹的知道大姐性格耿直,胸怀坦荡。但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大嫂一天不回家,外头的流言蜚语肯定会编排起大姐。大姐是未嫁之身,姑娘家名誉要紧,二哥,这事你不能不管。”

徐增寿双手一摊,“我能管什么?难道要我一个小叔子登门去接大嫂回家?那更是笑话了,我不去。”

徐妙溪恼了,“你不去,难道要父亲这个当公公的去接媳妇?二哥,你赶紧去军营找大哥,绑也要把大哥绑去陈家,把大嫂接回来,赶紧平息这场风波才是。”

徐增寿这才不紧不慢的起身,叹道:“我没有妻室,不懂这些家务杂事,但是别人家夫妻吵架,没听说动不动就回娘家的啊,还把事情宣扬的到处都是啊!何况这事关系到大妹妹名誉,大嫂说走就走,这也太没把咱们徐家的名誉放在眼里了。”

“大嫂既然嫁进咱们徐家,就是徐家妇了,妻凭夫贵,大哥给她请封了世子夫人,年纪轻轻就是一品诰命呢,金陵有几家的年轻媳妇有这个尊荣?大嫂应该时刻以徐家的利益为重,怎可不顾后果,随意跑回娘家?再说了,咱们这次低头认错,接回大嫂,平息风波,但万一大嫂又为了大妹的婚事闹脾气怎么办?难道次次都迁就她不成?”

徐增寿侃侃而谈,两个妹妹都有些惊讶,徐妙清说道:“二哥,看不出你平日万事不管,十指不沾阳春水,只知玩乐的纨绔模样,这家长里短的琐事,心里居然明白着呢。”

徐增寿也难得被人夸赞,有些腼腆的摸了摸鼻子,“嘿嘿,我是大智若愚,真人不露相。”

徐妙溪也捂嘴笑道:二哥太不经夸了,既然你心里有本帐,就把这话和爹爹大哥说一说。咱们徐家是将门,又是夫家,豁达宽容一些,这一次甭管谁对谁错,男子汉大丈夫,先去认错把大嫂接回来算了。”

徐增寿说道:“说服他们倒不难,爹爹大哥不是那种心胸狭窄之人。可是万一大嫂故技重施怎么办?咱们不能回回都低头啊。”

徐妙清一叹, “咱们家亏就亏在母亲早逝,大嫂进门没有正经婆婆教导着,我们几个小姑子又不是那等难缠的,家中里里外外都是大嫂一人做主,好的歹的都这样了,时间长了,大嫂未免有些飘飘然,以为自己说什么都是对的。”

“可是我们徐家的门第并非寻常,除了当家理事,打理内宅,还要懂一些朝政上的学问——大嫂怎么会想到和吕家结下姻亲关系呢?咱们徐家和常家都是凤阳出来通家之好,如今东宫不太平,常家和吕家暗中较劲呢,身为世子夫人,难道非要捅破了这层窗户纸才能看得清?”

“不是看不清,而是装糊涂罢了!”徐妙溪性格直爽,冷哼一声,说道:“陈家也是世代簪缨的望族,即便大嫂不懂,陈家作为娘家难道没有暗中指点么?依我看,陈家是打定了两面骑墙的主意,一面巴结着吕家,一面借着咱们徐家和常家多年的交情,两面押宝,这吃相忒难看了点。”

徐妙溪一语中的,徐增寿拍手叫好,“三妹妹妙语连珠,实乃女中大丈夫。”

徐妙清连连摇头叹道:“大嫂若真听了娘家的指点,就大大不妙了。须知咱们徐家是世袭罔替的国公府,金书铁卷在手,要忠于皇上,其次忠于东宫储君,其他的什么常家、吕家,正常礼节来往就够了,太过亲密或者疏远,都是大忌的。”

徐妙溪连连点头,“对呀对呀,我们徐家已经位极人臣,顶级的豪门了,保住现有的荣耀就足够,还想更进一步?叫上面那位怎么想?”

自家兄弟姐妹说体己话,不避讳什么,向来谨慎的徐妙清也深锁娥眉,直言说道:“可能是大嫂一时糊涂,没看清这层窗户纸下的暗流,这都不要紧,大哥好好和她说说就成了,夫妻一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我就怕大嫂不把咱们徐家的立场当回事,一门心思的利用徐家帮着陈家押宝,将来混什么拥立之功。”

徐妙溪冷冷道:“哼,她打的好算盘,二哥,我看你不用去军营说服大哥去陈家接人了,她既然重视娘家的利益高于婆家,那就让她在陈家待着得了,将来陈家荣华富贵,她跟着鸡犬升天。”

徐妙溪拍了拍徐妙溪的手,“这些只是我们姐妹私底下猜测而已,当不得真。大嫂正经头衔还是魏国公世子夫人呢,她说的话,做的事,外头只当是我们徐家的立场。所以如今最重要的是接大嫂回家,大嫂纵使有什么错处,咱们也能帮着遮掩,别给咱们徐家惹祸。”

徐增寿说道:“两位妹妹说的有理,大嫂虽回娘家了,但外人只当她是徐家妇,说错话得罪人,在背后收拾残局的也是咱们徐家,唉,娶媳妇真麻烦,还是单身好啊。”

徐增寿麻溜的骑马去了军营,将厉害关系和大哥说了,徐辉祖虽然心中对陈氏有怨气,但涉及家族利益,想起陈氏口不择言说出“庶长子如何如何”那番话,他不得不压抑住怒气,和二弟一起去了陈家。

姑爷造访,陈家客客气气接待了,好酒好菜的接待,叫了族中有官阶、有功名的青年才俊陪聊陪酒,尽了礼数。但是当徐家兄弟提出接陈氏回家时,陈老丈人摆出了岳父大人的架子,明贬暗褒的说道:

“我毕生只有一女,从小娇宠惯了,没受过什么委屈。如今嫁为人妇了,还是这个不服软、执拗的脾气,惭愧惭愧啊,我想着留她几日,要老妻好好教导她为人妇的道理。”

老丈人都这样说了,徐家兄弟总不能闯进陈家内宅把陈氏抢走。两兄弟回到瞻园,已是夜里掌灯时刻,徐辉祖喝了一顿憋气的酒宴,回房蒙头便睡。

徐辉祖是家中嗣子,平日不苟言笑,妹妹们都有些惧他,徐增寿大大咧咧,喜欢和妹妹们嬉闹,没有一点兄长的架子,因此两兄弟带着醉意回家,徐妙清和徐妙溪都不敢找大哥说话,纷纷去了徐增寿的院子问大嫂为何没跟着回家。

徐增寿醉酒口渴,猛灌了两壶冷茶,才瘫在罗汉床上说道:“别提了,今天去军营,又是去陈家的,我这娇贵的身子骨快要在马背上颠散了啊,从来没这么累过,喝了一顿闷酒,还被气的不行。”

徐增寿捏着嗓子,薅着莫须有的胡须,将陈老丈人的原话学了一遍,说道:“…那陈家老头口口声声说他闺女娇气,没受过委屈。明摆的是指责咱们徐家委屈了她女儿,把她气跑了,这不是颠倒黑白嘛。咱们已经服软去接了,这还不够,难道要大哥负荆请罪不成?”

徐妙溪暴怒,一拍桌面,“想得美!陈家这是蹬鼻子上脸了!大哥舍得下脸面负荆请罪当廉颇,陈老爷子区区一个四品官,何德何能当蔺相如?”

徐妙清给二哥倒了一杯茶,说道:“论俗理,夫妻吵架,岳家摆摆谱没什么,抬头嫁闺女,低头娶媳妇嘛。清官难断家务事,外头议论起来,八成还会说咱们徐家不宽容,不厚道。”

徐妙溪忿忿道:“二姐!你怎么胳膊肘往外拐,替陈家说话呢!”

徐妙清冷笑道:“三妹妹,你莫忘了,陈家是,家中族人通婚的也多是吕家这种文官家

族,文官靠的是一张嘴皮子,咱们徐家因战功封爵,靠的是手中刀剑。如今世道太平,讲起道理,你说刀剑厉害,还是嘴皮子厉害?咱们一张嘴抵不过人家十张嘴。”

徐妙溪急道:“难道任由陈家信口雌黄不成?”

徐妙清说道:“咱们徐家是什么人家?是金陵豪门,断不能和这些人斤斤计较。一点小事,忍忍就过去了,又伤不到咱们的根基。若事事都认真起来,外头会说咱们器量狭窄,仗势欺人呢。但凡事逃不过一个理字,咱们若把理占足了,陈家吃不了兜着走。”

徐增寿问道:“二妹妹有何妙计?”

徐妙清说道:“一请不成,明日大哥二哥备了厚礼再去陈家请,务必让全金陵的人都知道徐家的诚意。”

徐妙溪问道:“若二请还不成呢?”

徐妙清说道:“其实这事关键在大嫂身上,明日二请,给足她面子,大嫂若明理,以夫家利益为先,哪怕陈老爷子还想摆谱拒绝,她也会跟着大哥回家。可是若连她也不肯点头,那说明大嫂没把咱们徐家放在眼里,存心踩着夫家的脸面,给娘家面上添金呢,这就证实了我的猜测——大嫂根本不把咱们徐家的立场当回事,一门心思的利用徐家帮着陈家押宝,讨好吕家,将来混什么拥立之功。”

徐妙清眼里有一抹厉色,“这样吃里扒外的大嫂要她作甚?”

徐妙溪说道:“二姐说的对,明日二请是试金石。咱们徐家可不能有这种招祸的大嫂做当家主母。”

徐增寿缓缓点头,“话是是没错。可我担心大嫂真的难当徐家妇,被休回陈家,陈家为了报复,必然朝着大妹妹泼脏水。为打老鼠伤了玉瓶,耽误大妹妹的终身。”

话音刚落,徐妙仪推门进来:“你们只管去打老鼠,我是千锤百炼的铜瓶,可不是什么易碎的玉瓶。”

第140章 得陇望蜀

自打徐妙仪回家起,大嫂就一直和她不对付,她天性桀骜不驯,大嫂偏要用内宅的手段拿捏她,徐妙仪连亲爹都不服,无论陈氏如何暗示明示,她都过耳不过心,维持表面的恭敬即可。

对于徐妙仪而言,这已经是她容忍的极致了,可是陈氏依然我行我素,甚至跑回娘家,将姑嫂矛盾扩大到了家族矛盾。徐妙仪不惧风言风语,要家人莫要顾及她这个“玉瓶”。

徐增寿小事不理,大事不糊涂,次日他还特地告诉了父亲三个妹妹商量的计划,问是否得当。徐达公务繁忙,那里顾得了这些家事?他匆匆赶着要去上朝,说道:

“夫妻两个拌嘴是常事,相骂打架的都有,难道这日子就不过了?你大嫂未免太娇气了。也罢也罢,文臣家爱面子,你们兄弟两个带着礼物再去一趟,倘若还不肯回,那就让你大嫂在娘家待一段时间再回吧,马上就是重阳节了,诰命夫人要进宫朝贺,家中也要有当家主母打理祭祀送礼等俗物,她自然就回来了。”

徐增寿问道:“那若重阳节还不肯回来呢?”

陈氏和陈家如此矫情,已经折腾完了世子徐辉祖最后的耐心,他是作为承嗣的嗣子来培养的,文韬武略样样精通,说道:“国家大事,在祀与戎。礼既废也,何能久乎家也是如此,我们徐家是国公府,祭祀至关重要,陈氏不识大体,陈家不知礼数,妄为。”

长子一席文绉绉的话,徐达虽听不大懂,但也颇为认同,长子是个靠谱的,摆摆手说道:“你们都长大了,这事自己看着办,不用事事都问我。”

当初选择和陈家接下儿女亲家,徐达是看中了陈家的门楣,是觉得对方是从北宋就生存至今的,家族底蕴足够,正好配自己这种暴发户,妻子谢氏早逝,家中缺当家主母,将来方便教养子女后代。

可是陈氏嫁进来徐家,一无所出暂且不说,还总是针对宝贝女儿妙仪。徐达心里有了耿介:我女儿失踪十年,失而复得,我心疼都来不及呢,你天天挑刺,这难道不是忤逆长辈的意思吗?

其实陈氏和徐妙仪有矛盾,妙仪也有错处,但在父母看来,自家女儿无论犯了什么错,大体都是好孩子,是可以原谅的,当大嫂应该多疼爱小姑子,纵使姑嫂之间有矛盾,徐达也故作不知,不聋不痴,不做阿翁,和稀泥便是。

一大家子人过日子,若凡事都分个是非对错,这是过堂审案,不是过日子啊。

可是陈氏在徐妙仪的婚姻大事上犯了原则性的错误,居然拿着小姑子的婚事给娘家谋利,巴结吕家,打起了东宫的主意。徐达觉得简直不知所谓,对儿媳十分失望。

于是徐增寿和徐辉祖两兄弟带着礼物再访陈家,陈家依然盛情款待,陈老爷子喝得微醺,午间小憩,陈氏亲自给父亲端了一杯醒酒汤。

陈氏如此举动,其实是想提醒父亲,答应自己跟着丈夫回家的意思,她也知自己那句“庶长子”太过诛心了,丈夫连续两天来赔罪,给足了台阶,顺着下便是,以后的日子还得过不是。

陈老爷子喝了半盏汤,并未解酒,反而有些飘飘然了,薅着山羊胡须说道:“女儿啊,别着急,要有耐心,这一次定治得他们徐家彻底服软为止。你回家才有当家主母的威严。”

“哼,别看他们现在是公爵豪门,上一辈祖宗,不,就是魏国公也不过是个泥腿子农民出身呢,洗脚上岸没几天,身上还有土腥味,魏国公诚心求娶,正经三媒六娉,爹爹才不舍得把你嫁过去和这些暴发户为伍。”

陈氏脸一红,嗔怪道:“爹爹,其实徐大郎对我不错,这几年女儿一直无孕,他也没提纳妾之事,家中大事任我掌握,从不相疑。您就别说暴发户这种难听的话了,小心被人听见——皇上也是凤阳农民出身呢。”

陈老爷子眯着眼闭目养神,说道:“文死谏,武死战。何况皇上都说自家凤阳农民,还坦言为了生存当过和尚,还忌讳咱们说吗?暴发户们不知礼数,不讲规矩,一个女儿失踪十年,回去后不好好关在家里教养规矩,当名门淑女,非要天天出来抛头露面瞎跑,说得好听点,是充当男儿养,效仿当年花木兰,说得不好听,就是不守妇道,不知廉耻。”

到底是自家小姑子,陈氏赶紧出言维护,“爹爹,小姑小事糊涂,大事明白,今年元宵节城墙动乱,她一个姑娘家,硬是逆转乾坤,将三个妹妹都带回来了,可见将门虎女,名不虚传。要不吕家嫡脉为何要娶她当儿媳妇呢。小姑子自有她的好处。”

陈老爷子不屑说道:“女儿家会点拳脚功夫不算什么,若真动起手,她能打得过男人?无非是护卫得力,人多势众,她一个傻大胆不知深浅,只知一味冒进罢了。女孩家应当以贞静贤淑为主,恪守妇道,可是她偏不听你的,屡屡顶撞你,还花言巧语挑破你和姑爷的感情。”

陈氏低头说道:“我和大郎吵架,其实和小姑子无关的。”

陈老爷子睁开醉醺醺的双眼,“怎么可能和她无关?你以前在徐家可曾和姑爷吵过?可曾受过小姑子的气?就是徐妙仪回家后,你才和姑爷起了龃龉,频频吵架不说,还生一肚子闷气,诸事不顺,这一切都应徐妙仪而起。”

陈老爷子说的是事实,陈氏叹道:“爹爹,清官难断家务事,其实并不都是小姑的错。您别太武断了,小姑子一个姑娘家,早晚打发出去嫁人,我忍她一时,不用忍她一世。爹爹,不如我和大郎回去吧。”

凭着女人的直觉,陈氏觉得徐家的动向有些不太对劲,她表面镇定,实则有些坐立不安。回家的这几天,亲戚们纷纷来串门,一口一个世子夫人,纵使高了好几辈的长辈也对她彬彬有礼,不敢托大了。

陈氏这才醒悟过来,她有今日的荣华富贵,不因她是陈家女,而是徐家妇。俗话说得好,若要人前显贵,就得背后受罪。陈氏觉得自己那点委屈不算是受罪。相对于享受的富贵,那点怨气说散就散了。

陈老爷子这几日被各种奉承话捧的不像样子,看着一品爵位的女婿朝自己低头,他还不满足,长叹一声,道:“女大不中留,留来留去留成仇哇,我不耽误你的富贵了,你走吧。”

陈氏一听这话,赶紧跪地说道:“爹爹,女儿不是这个意思。徐陈两家是亲家,又不是仇敌,这样僵持太久,对陈家名声也不好的。”

陈老爷子说道:“子不教,父之过。徐家接连两天来的都是姑爷和徐增寿这小子,魏国公都没得吭声,这是何道理?分明没意识到错误,你何必上赶着回婆家。”

陈氏顿时无语了,敢情亲爹是打着要公公魏国公亲自登门道歉啊!

陈氏面有难色,说道:“公公公务繁忙,天没亮就上朝去了,夜晚也大多宿在军营,恐怕——”

“君子齐家、治国、平天下。孔夫子说的道理焉能不知?”陈老爷子打断道:“家宅不宁,高官厚禄不过是过眼云烟而已,殊不知祸起萧墙乎?暴发户就是不懂礼数啊,咱们身为亲家,清流文臣,就应该不惧权贵,直言劝谏,教会徐家为人处世的道理。”

陈老爷子暗想,魏国公再忙,来亲家喝一次酒的时间总该有吧?开国第一功臣亲自上门赔礼道歉,他这个四品官以后走出去谁不高看他一眼?

多有面子!

陈氏嗫喏道:“这个…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