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人眼一眯:“小人得了五两银子的赏封儿呢。”

真不少了。潮生笑着说:“那我再给你五两,正好凑个整数吧。”

那人赶紧的谢恩:“多谢娘娘赏赐。”

“这是喜钱,应该的。”

打发他走了,四皇子也回来了。潮生今天亲自下厨做了汤和凉饭。汤是酿酸鱼汤,特别的开胃养人,酿鱼时还撒了姜米,鱼一点儿腥气没有,鲜的惊人。饭虽然说是凉饭,但是吃到嘴里口感温润,既不热得让人吃不下,也不会凉得伤了脾胃,四皇子有些日子没尝过她的手艺了,足足吃了两碗饭,汤也喝了不少,肚子舒坦了,长长出了口气,这才想起问:“阿永他们呢?”

“和八弟他们一起,整天在马场混,不到宫门下钥绝不回来的,反正饿不着他们,你就甭操心啦。”

四皇子笑眯眯地揽着她的腰:“寿王府添丁,你也知道了吧?”

“知道了。”潮生说:“报喜的人连说带笑的。都有九斤重了,怪不得生得那么费力。寿王妃也是的,就算想着孩子好,也不能那么吃,孩子太大了生起来多费力。”

四皇子连连点头:“正是,象咱们家这两个都很好,下次也这样生。”

这…这话听着怎么有点儿别扭啊。

四皇子搂着她说:“我也不是开玩笑的,眼看着要出孝了,太医说你的身子也调养得好了,咱们再生一个。生个儿子也好,女儿更好…”

呸,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你说生就生啊?上下嘴唇一碰就完了?那挺十个月肚子,疼得死去活来的敢情不是你,献完种子就可以坐等着当现成的爹了,这种美事儿谁不喜欢?要是要孩子那么轻松,潮生也可以狮子大开口,再要十个八个的。

生老二的时候实在把她折腾坏了,真觉得自己会死。

关于皇帝皇后生孩子的问题…这个倒不用急,反正长夜漫漫,可以慢慢讨论。

天气热起来,没事儿也让人心烦。更何况有事儿。

这不,贵太妃病了。

脉案潮生看过了,失眠,盗汗,心悸,不思饮食,月事不至…的确不是什么大病。

想一想,朱太妃也差不多到了岁数了。这些症状,总结起来就是三个字,更年期。

这时候女子嫁人早,生子早,更年期也来得早,有的女人三十来岁就如槁木死灰一样。朱太妃今年还不到四十,一向又保养得好,平时看来娇嫩得象鲜花儿一样。可是皇帝一死,一切都不同了。

贵太妃迁宫之后,住的地方当然和早先不能比。一所宫院中,除了贵太妃,还有贤太妃,李太妃等人,也包括采珠当初的主子徐美人,这些人没有迁到北巷,但也差不多,是在离北巷最近的延寿宫。

虽然地方是新拾掇过的,里头连主子带奴才也住了不少的人。住宿条件和以前不能相比,有的屋里甚至住了好几个宫人。按说,这里应该人气旺盛。可是并非如此,这里显得寂寥而萧条。明明叶也绿,花也红,宫人穿红着翠的行走,可总让人觉得…这里死气沉沉的,没有活力。

贵太妃的变化就很大。潮生差遣了女官过去探病,回来听说,贵太妃并无大碍。只是气色不好。看上去不象未到四十的人,倒象已经年近五十。

先帝的骤然去世对她是一大打击,七皇子争储失败也是一大打击。现在她与七皇子难得见上一面,既丧夫,又挂心儿子,她的心境只怕是度日如年。

对于其他先帝的遗妃来说,余生只剩下了一件事,等死。

既然是等死,早死晚死的,也没区别。容颜是否凋残,更是无关紧要。

贵太妃躺在那里,贤太妃坐在床头陪她说话。

早年间这二位明争暗斗,也没少向对方使绊子,施暗招,出黑手。但那都是过去的事儿了。自从这二位一起惜败于陆氏之手,她们之间倒是惺惺相惜,守望相助起来。

贵太妃还有儿子,她还有希望。七皇子亲事早定下了,出了孝就能娶妻,顺利的话,过两年就贵太妃就会有孙子。七皇子将来出宫开府,有了出息,将来还能奏请接贵太妃出宫颐养天年,日子并非全无盼头。其他人比她还不如,连个盼头都没有。贤太妃就是这样,她也是这么劝贵太妃的:“你的好日子在后头呢。你忘了,当年玉方道人给你批过字的,就说你有后福。这肯定是应在小七身上,你就放宽心把身子养好了,回头也好看顾你的孙子孙女啊。”

贵太妃双目无神。靠着园子的那扇窗子,竹帘卷起来了,窗外的景致正如一幅画一样,明灿灿的。

“嗳,我和你说话哪,你听见没有?”

贵太妃有气无力地说:“听见了。”

贤太妃其实很了解贵太妃。两人当了多年对手,后来关系改善了一一这世上最了解一个女人的,除了对手,就是闺蜜。这两样,她们都沾边。

“你不用不放心小七。今上是个性子宽仁,小七又从来不曾违逆触怒过这位兄长,你这一夜一夜睡不着觉,岂不是白白愁坏了身子。”

“唉…”是啊,谁都不能说新帝不宽仁。要不宽仁,她们这些太妃们好吃好喝好穿的养着,说新帝苛酷?那也太没良心。可是要说新帝宽仁——哪个皇帝在遇到大位争夺的问题上,都不可能宽仁。

七皇子以前的优势,现在都成了劣势。朱家根基深厚,倒一时不怕什么,可皇帝要是来个釜底抽薪,直接把七皇子给怎么样了,朱家还有什么牌可以打?贵太妃换位思考一下,很容易得出这个结论。她要是皇帝,她肯定得把这个七弟压得死死的,或者干脆斩草除根一了百了。

贵太妃以前要见七皇子很方便,传个话就叫来见了。可是现在不一样了,她是先帝遗妃,住在延寿宫——这个地方住的都是先帝留下的寡妇,皇子们来不了这里。想来也可以,去请求皇帝或是皇后批准,就可以来了。

但是贵太妃敢让儿子去皇帝皇后面前招眼儿吗?避之唯恐不及啊,怎么能送上门去明晃晃的提醒皇帝说,喂,我蹦跶得正欢呢,我要和我娘去见面密谋了,快快来对付我吧。

所以纵然贵太妃再挂念儿子,也不能传信给他,说我病了我想见你啊儿子。她想,也许这会儿子已经知道她病了,也在焦躁想进来看她。

最好别来。

贵太妃还有位公主,现在按制,接到晖苑去住了,贵太妃一颗心给剐成了两半,一半给儿子,一半给了女儿。

她倒不怕皇后会苛待她女儿。一来没那必要,二来,新后不是那种人。

但是女儿身边的那些人可会尽心?孩子的衣裳可有按时添换?她想吃的点心是不是能时时吃到?那些大些的公主们会不会暗里欺负她,贵太妃这些心事,贤太妃都知道。

但是怎么劝,也劝解不开啊。

她回了院子坐下。这延寿宫里分成好几个院子,象她们这些太妃,一人能占一个。其他人呢,就要挤一挤了。但是再怎么说,也比去了北巷要强。

尤其贤太妃无子。

从前她曾经为了这个而丧气灰心,了无生趣。可是后来她也渐渐想开了。儿女都是债,一辈子还不完,哪怕到咽气的一刻都挂念着放不下。看看贵太妃那副忧心忡忡的样子,自己无儿无女倒是好事了。

还没喝上一口茶,忽然听着外面有人声,门响。

贤太妃探头一看,吃了一惊。

有位女官正领着七皇子进来,七皇子身后跟着个妇人,正是二十一公主的乳母,怀里抱着小公主。

那个引路女官贤太妃也认得,沿仪司的女官范氏,她一贯为人方正,不偏不倚,陆氏在时用她,现在何皇后也还用她。

既然她带人进来,想必是皇后点的头,让七皇子小公主来探望贵太妃。

七皇子清减了,看着比以前沉稳了许多。小公主却粉嫩圆润依旧,并没有受过委屈过得不好的样子。

贤太妃刚才想着没儿女好,现在却羡慕起来。

贵太妃还有儿女来探她,自己…

————————————————

幺么幺。还好今天没有再卡文。。要不然真没脸见大家了。

晾晒棉衣收起来,把夏装找出来…天气暖和了心情也觉得很轻松。

第三三八章 倾侧

寿王进西院的时候,天已经黑了。

屋里只点了一盏灯,显得有些昏暗。含薰还在灯前做针线。

寿王问她:“你今天都做什么了?”

“也没做什么,趁着有空绣点儿东西。”含薰把活计放下,扶寿王上榻,然后去倒茶。

寿王把她的手和茶盏一起握住了,含薰抬起头来。有些幽暗的灯光下,她的面容显得有些憔悴,眼皮微肿,透着惶惑不安的样子。

寿王心里欢喜慢慢沉淀下去,他低声说:“你别担心。”

含薰声音也轻:“我也没担心…瞧我,真糊涂。我还没有恭喜王爷喜得贵子呢。”

寿王拉着她在身边坐下来。含薰今天肯定很难熬,他也知道。

王妃生子,他是高兴的。可是对含薰来说,这却不是一件喜事。

“你只管放心,等出了孝,年前我就递请封折子,你脾气也好,和阿田一定也能处得来。”

寿王向来不喜欢把这些话挂在嘴边。

他已经应诺过含薰的事情,他一定会做到的。

含薰慢慢的把头靠在他的肩膀上。

“我知道。”

可是寿王不明白,内宅的事情,往往不是男人说了算的。

梁氏现在又有了儿子,底气足了,还会象以前那样容忍她吗?眼下这种王不见王,隐约的“两头大”的局面,还能维持得下去吗?

梁氏一定不会愿意寿王替她请封诰,并且把阿田记在她的名下抚养,这是一定的。换做她是梁氏,她也不肯。

虽然梁氏生的是嫡子,可是阿田却是长子。这孩子吃亏就吃亏在出身上头。要是自己有了侧妃的名分,阿田又记在自己名下成了长子,那将来…

再说,阿田眼见着要进宫读书了,给永皇子做伴读。这样一来,他是一定能记上谱牒的,是寿王板上钉钉的长子。

寿王大概觉得,这样可以给她一个保障,有了名分,有了孩子,下半辈子也就有所倚靠。或者说,这是一个补偿。

含薰知道,寿王肯定已经在心中,把梁氏的孩子当成了他的世子人选,将来寿王府的继承人。

虽然他没说,甚至可能心里都没有明确的这样想过。可是世人都是这样想的,这样做的,寿王也不会例外。梁氏只要生了儿子,他就必然会这样想。

何为嫡?正妻,嫡子,嫡嗣——

这些东西几千年来都没有变过,根深蒂固的存于人们的心里,也写进了宗法里。但是同样的,嫡庶之争,也从来没有平息过。

含薰知道以自己的身份,能当上侧妃,也就顶天了,想当王妃绝无可能。还有,她这些年喝了多少药,什么偏方土法,只要有一线希望,她都肯尝试,可是身子一点儿起色都没有。

这事儿,所有人都心知肚明。

包括含薰从乡下来的哥哥嫂子。

含薰伺候王爷这么长时间,肚子一直没有消息。哥哥和嫂子虽然一直住在乡下,可是他们也听说过那大户人家里头的事,主母想不让妾生孩子,办法多得是,身子一弄坏了,生不出孩子来,年轻时候再张狂,风光也就那么几年。

哥哥也替她忧心。

寿王也是一样。

他不会为她向梁氏再讨还公道了。她在他的心中,也就是这样了。他喜欢她,所以愿意给她各种珠宝、钱物,愿意给她讨个名分,再塞给她一个孩子,让她即使老了也能有所依靠。

他能给她的只有这么多。

可是含薰想要的,却不止这些。

她付出了那么大的代价,被梁氏害得这一生都不可能有自己亲生的孩子…寿王给她这一点东西,就觉得足以告慰抚平她的创伤?觉得她会欣喜若狂,感恩戴德?

他变了。

他渐渐的,不再是那个肆意张狂的皇子了。

其实她自己也变了。从那个只求一个栖身之地,求三餐温饱的农家女孩儿,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

“王爷累了吧?用过饭没有?”

“我吃过了。”寿王拍拍她的手:“你呢?晚上吃什么了?”

含薰抿了下唇,寿王侧过头看她:“没吃?”

“嗯…天热,不觉得饿。”

“那也不成。天热人身体反而虚,怎么能不吃东西?多少得吃一些。”

寿王吩咐人准备,不多时饭菜就端了来。寿王还陪着含薰吃了两口,又喝了半碗汤。

“我去书房…你先睡吧。”

含薰的笑容僵了一下,不过寿王没有留意。

“嗯,外头黑,可要小心看着路。”

屋里灯光从她背后照过来,含薰站在门口的身形显得格外孤单和瘦削,她的表情隐在黑暗中。寿王心里微微发紧——他也不舍得,他知道梁氏产子,含薰心里必定也不好受。可是,同一时候,梁氏苍白的脸浮现在眼前…为了给他生下儿子,梁氏快折腾掉半条命了。

如果在这个时候,在儿子出生的当天,他要是留宿在含薰这里,委实说不过去。

时间过得极快,孩子过满月了。虽然还未出孝,但寿王府摆了好几桌,也是小小的热闹了一番。梁氏出来待客,乳娘也把孩子抱出来给众人看。

别人还罢了,郑氏是十分的诧异。梁氏生完了孩子,竟然没有好生保养,以图回复早先的苗条秀丽,这个月子坐完,反而越发的富态了,那张鹅蛋脸现在竟成了一张圆圆的银盆脸,腰身简直有以前的一倍粗,挂着一脸和气的笑容——让郑氏差点儿就认不出她来。孩子白胖白胖的,胳膊腿跟一节节的粉藕似的。

不过再看寿王一一依稀也有些发福。

俗话说有子万事足,多半这对夫妻都是这样想的。要是整天忧思愤懑,可养不出这样的肥膘来。

寿王给孩子取了个小名叫做长生,大名倒不急着取。长生这名字十分普通,虽然比这响亮寓意又好的名字多得是,可是这个名字他和梁氏都是第一眼就挑中了。

孩子聪慧也好,英勇也好,虽然他们也有这样的期盼。可是最要紧的,却是这孩子能平平安安的活着,顺顺坦坦的长大一一这是做父母的心中最渴盼也是最基本的期望。

宫中也有赏赐,皇帝与皇后分别派人来的。倒不是他们夫妻俩没商量好,你赏你的,我赏我的。而是皇帝的赏是给寿王和新生儿的,潮生的赏是给梁氏和孩子的,男女有别,内外有别。这看在旁人眼中,体会就不一样了。郑氏点有些妒羡一一皇后还要单赏梁氏,可见还是看重梁氏的。以前妯娌间相处,也没见她们格外亲热…可是现在看,还是亲疏有别啊。要换成是自己,估计也就是一份儿赏就完了。

含薰一如既往,依旧平静而柔顺。只是王府里的风向渐渐又有偏转,梁氏有了儿子,即使她什么都不做,新生儿总得人伺候吧?两个乳娘,加七八个丫鬟,这些人都是从府里,庄子上选了又选挑了又挑才拨出来的。不要觉得这里头关系简单。乳娘是有一大家子人的,丫鬟们也是一样。她们伺候上小主子,自然也就等于站在了梁氏这一边。他们的家人,亲戚,朋友,也就都连带着打上了梁氏的印。一府里有多房家人?这一下子就偏了不是一点半点。再加上那些会看风向会趋捧的,还有寿王身边的人。以前这些人可以说是没多少偏向,只听寿王一个人的。但是现在王妃生了嫡子,不少人心里,都是看重正统嫡支的。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范先生。这老头儿素来不大问事儿,只管养老。可是王妃生子之后,他也送了份礼一一儒家子弟素来要比旁人更看重这正统嫡支,宗法名分。

这些,含薰都知道。

往日里愿意巴结讨好她的人,现在渐渐来得稀了,少了,后来索性不来了。

连寿王都来得少了,他更多的时间都花在孩子的身上。这么个只会吃喝拉撒睡的小东西,差不多占据了寿王的全部心神。他没和这样小的孩子相处过,头一个儿子没满月夭折,阿田则是在诚王府寄养了好长时间。

含薰不知怎么,想起从前潮生教她识字的时候,念过的一句诗来。不知道是什么人作的,里头有两句她记得特别深。

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

她当年…要是没选择这条路,现在她会怎么样?会不会象采珠那样,一直当宫女,年华蹉跎了才被放出宫来,听说她可能会嫁个小吏,一夫一妻,粗茶淡饭,可是日子应该会过得简单而美满吧?再说,有皇后的庇护,采珠不可能过得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