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和胤禛成亲多年才得一子,肯定特别疼他宠他。再说了,弘晖现在还小,长大进尚书房就好了。”康熙道。

刘彻瞥一眼他,“三岁看到老,这话你好像说过。”

“有的小孩懂事晚,五六岁才能听懂大人说的话。”康熙道。

刘彻:“你的意思老四福晋没错?你为何不让嫔以下的庶妃养孩子?”不等他开口,主动说出来,“因为你不希望生于深宫之中的孩子,长于无知妇人之手。”

“你想把弘晖接到宫里?”康熙问,“不行!”

刘彻比较喜欢胤禛是真的,但也没想过夺他的儿子,“不是。”因为他另有打算。

“那就好。”康熙松了口气。

八天后,太子和胤禛回来,刘彻处决噶礼和太原知府,安排好新巡抚和知府,把胤禩和胤禔换回来,也到了五公主成亲之日。

刘彻借惠妃的口吓唬太后,私藏火/器以谋/逆罪论处,吓到太后,打那以后太后再也没敢提鸟铳。

五公主大婚后,刘彻抽空把胤禩叫到乾清宫,把他家发生的事告诉他,随即就叮嘱胤禩,儿子得自己教,不能交给嫡福晋,也不能推给侧福晋和嬷嬷。否则会被教的跟养在深闺的大家小姐一样。

胤禩觉得他爹夸张,休沐日呆在家中盯着他儿子,发现小孩一会儿要吃的,一会儿要喝的,一会儿冷了,一会儿热了,比他爹还难伺候,胤禩怒了。

小孩再一次要玩的,胤禩出去数落他儿子一顿,把小孩拎到书房,大眼对小眼,父子二人对视一刻,小孩哭了,吓哭了。

胤禩趁机问他还敢不敢闹。小孩哭的打着嗝摇头,他没闹。

随后胤禩叫嬷嬷进来给他洗洗脸,就把小孩拎到椅子上,自己坐在旁边椅子上,教小孩认字。

没到一刻,小孩昏昏欲睡。胤禩揪住他的耳朵,把他揪醒,扬言要打他屁股。小孩吓得想哭,胤禩趁机说,不哭不闹就不打他。不然挨了打还得跟他读书识字。

小孩当时直说不敢。但年龄小,第二天就忘了——故态复萌。

胤禩干脆请假在家,连盯着小孩三天,才把他儿子的“恶习”改掉一点点。

四月二十五日,下了早朝,胤禩尾随刘彻到乾清宫。

刘彻知道他在后面,在外面说话不方便,就一直没吭声。到乾清宫才问,“找朕何事?”

胤禩拱手道:“汗阿玛辛苦了!”

“何出此言?”刘彻被他说蒙了。

康熙笑道:“他这几天没来上朝,听胤禛和保成说他忙着在家教孩子。”

“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刘彻笑着开口。

胤禩点头:“是的。儿臣今天过来还有一事相求。”

“可别说想把你家那小子送去阿哥所。他太小了,你侧福晋也不舍得。”刘彻道,“如果想问朕如何把你们养的这么懂事,朕现在就可以告诉你,照规矩养的。”

胤禩张了张口,最无法理解的就是这点,“汗阿玛怎么知道儿臣想问什么?”

第120章爱屋及乌

刘彻笑道:“知子莫若父。”

康熙发出一声鄙视。

刘彻恍若未闻,继续说:“小孩该惯还得惯,大事上不出错就行了。好吃不是毛病,懒做不行。风流可以,下流不成。贪图享乐也行,用不义之财满足自己的私欲不行。”

“具体该如何做?”胤禩问。

刘彻:“触碰到你的底线就罚。是打是骂还是罚站,随你高兴。你罚孩子的时候,你福晋可别跟着劝,否则事倍功半。”

“她不敢。”胤禩这几日歇在书房,用行动表示孩子不懂事,他很生气,导致八福晋郭络罗氏都不敢在他面前大声说话。

刘彻微微颔首,表示对这点极为满意,“你儿子还小,好教。对了,朕过几个月去蒙古,把你儿子带上,别带你福晋和侧福晋。”

“跟胤禛说一声,叫他把弘晖带上。”康熙突然开口。

刘彻微不可见的点一下头,算是同意,嘴上对胤禩说,“别四处声张,朕不打算带十三、十四、十五和十六。”

“只带儿子和弘阳?”胤禩道。

刘彻乐了,“你怎么知道朕会带弘阳?”

胤禩心想,当然是你疼太子,爱屋及乌啊。

“弘阳可以陪汗阿玛踢蹴鞠。”胤禩嘴上说。

刘彻没承认也没否认,只是摇头笑笑。

五月初,移驾畅春园。

七月选秀,刘彻回来一趟,定下老大、老九和老十的嫡福晋,又给胤禩选两个十六岁大的侧福晋,命侧福晋八月底进府,把老大的事定在十一月,而老九和老十的一个定在明年正月十六,一个定在二月十二日,就去热河行宫避暑。

八月初,刘彻回到畅春园。八月十五中秋节前夕,刘彻和康熙换回来。康熙陪他一家老小过中秋节。

中秋节过后,刘彻把北巡的日子定在九月初二的那天,畅春园的宫人开始收拾行囊,小皇子们却没收到随驾的口谕。

下了课,十四阿哥打头,带着三个弟弟去清溪书屋找刘彻。

刘彻知道他们来干什么,不容他们开口就说,“你们今年留在畅春园,好好听话,朕回来就检查你们的功课。”

“明年?”十四阿哥顺嘴接道。

刘彻点头。

康熙儿子多,不可能一次全带出去,这个道理十四阿哥懂,也就没闹,“汗阿玛这次带谁去?”

“你大哥、三哥、四哥、五哥、七哥、八哥,还有他们的嫡子或长子。对了,还有弘阳。”刘彻道。

十五羡慕嫉妒,“儿子就知道汗阿玛会带弘阳。”

“按理说朕得带太子和弘阳。”可太子得监国,带上他儿子弘阳无可厚非。刘彻道,“你成亲后生个儿子,朕也带你们去。”

十五阿哥张嘴想说好,看到自己的小身板,把话咽回去,“汗阿玛说话算话,明年一定要带上儿子。”

“功课让朕满意,谁不带都带你。”刘彻道。

康熙冷不丁问,“你的如意呢?”

刘彻猛的看向康熙,想让朕带上她?

“不是。朕担心你想带她。蒙古除了蒙古包就是草原,她跟过去,你们独处的时候,朕得在草原上游荡。”这点康熙极其不喜欢。

刘彻此行目的散心是其一,主要原因是和蒙古各部首领喝酒吃肉的时候敲打他们,顺带给胤祥的两个妹妹找额驸。

俩公主虽小,但提前定下来,额驸的父母才会用心教导他们。

六年前的刘彻不同意把公主嫁到蒙古,如今主动挑女婿,是他发现公主到蒙古比在京城自在。

四公主嫁到归化城,她就是归化城的主人,跟个藩王似的。五公主嫁到佟家,虽有自己的公主府,在繁华的京城住的很舒服,但出行不便,稍稍做点出格的,就会被御史弹劾,遭人非议。

对于不喜欢被束缚的刘彻来说,他宁愿公主去塞外,天高云淡,远离纷争,心情好的时候,不好的时候都能策马奔腾。

这些刘彻没同康熙说过。

刘彻以前对儿女的婚事不上心,今生有机会,虽说不是他亲生的,也是他看着长大的,他才想尽自己所能,让他那群便宜儿女过得舒心些。

刘彻的打算也没准备让康熙知道,便在心里说,“那就让如意留在畅春园陪太后。”

“太后不去?”康熙问。

刘彻心说:“她问我小五能不能去,我说出嫁的公主不能,她就说她也不去。”停顿一下,看向康熙,“她是真疼小五。”

“一辈子没孩子,朕有太皇太后,她想照顾朕都没机会,后来就把小五当闺女疼。”康熙道,“小五跟她的贴心小棉袄似的。”

刘彻很想开口说点什么,但面前还有四个儿子,就什么也没说,让他们退下,便吩咐魏珠去讨源书屋,叫太子的侧福晋给弘阳收拾行李。

片刻,魏珠跑回来。

刘彻见他满头大汗,不禁站起来,“出什么事了?”

“讨源书屋上上下下都在忙,奴才就没进去。”魏珠喘一口气,没容自己平复下来就说,“太子妃生了。”

刘彻脱口道,“男的女的?”

“正在生。”魏珠道。

刘彻信步出去,到门口一顿,他过去也帮不上什么忙,“太医去了没?”

“奴才没进去。奴才现在去看看?”魏珠问道。

刘彻点头。

一刻钟,魏珠回来禀告,“太医在产房外候着。奴才听讨源书屋的嬷嬷讲,太子妃才发动一个时辰,离生还早。”

“她这是第三胎,无需那么久。”康熙道。

刘彻扭头看向他,连生孩子你都懂?

康熙点头,“保成额娘走后,朕找太医和稳婆打听过,头胎生的艰难,往后一次比一次容易。太子妃和孩子都没事的话,等一下就能生出来。”

刘彻假装沉吟片刻,“魏珠,再去看看。”

“嗻。”魏珠儿擦擦额头上的汗水,就往讨源书屋跑。到门口,听到吵吵嚷嚷声,心中一凛,推门进去,就看到众人脸上洋溢着喜庆,“太子妃生了?”

“生了!是个阿哥!”

不知谁回一句,魏珠也没在意,掉头就往清溪书屋跑,还没进门就大声说,“恭喜皇上,太子妃生了,是个阿哥!”

“朕看到你这么高兴就猜到了。”刘彻笑看一眼康熙,收回视线就问,“孩子如何?”

魏珠张大嘴“啊”一声,他把这点给忘了,“奴才再去看看?”

“不用了。”刘彻见他面露不解,“太子快过来了。”话音落下,大门口多出一个身影。

康熙看过去,笑道,“保成挺高兴。”

“嫡子啊。”那份高兴不缺儿子的康熙无法感同身受,刘彻能理解,见太子到他面前还乐得见牙不见眼,走过去按住他想行礼的胳膊,“朕知道了。孩子如何?”

太子僵住。

刘彻感觉到他的异常,不禁问,“孩子身体弱?”

“不弱,只是有些小。”太子道。

刘彻:“小没事。朕出生时也不大,命嬷嬷用些心。”

“儿臣知道。”太子道,“儿臣来之前已交代下去。”

刘彻点头,“那就行。人不够再让顾问行挑几个。”

“儿臣知道。”

刘彻:“朕也不留你,回去看看太子妃和孩子吧。”

“儿臣遵命。”太子行了礼就转身告退。

刘彻看向康熙,怎么办?

康熙:“尽人事听天命。”

刘彻轻轻叹了一口气,如今只有这样。

太子给嬷嬷下死命令,阿哥有个好歹,她们别想活着出宫,以致于刘彻从塞外回来,就听到太子的嫡子又胖又壮,像换了一个人。

刘彻放心下来,但他觉得紫禁城风水不好,就在畅春园住到十一月底才带着一家老小回到紫禁城。

在紫禁城住三个月,春暖花开之际,刘彻带着十三、十四、十五和十六阿哥,以及弘阳、弘皙和胤禛家的弘晖去江南。

九阿哥和十阿哥听到这个消息很不高兴,因为去年去塞外没他们的份,今年去江南还没他们的份,凭什么啊。

哥俩就进宫找刘彻。

刘彻说他此行不带女人,他们是不是也要把新婚福晋扔在家中。

成婚没几天的哥俩顿时老实了。随后,九阿哥就说十一阿哥想去。

刘彻就问他十一的身体如何,九阿哥又没话了。

十一身子骨看起来挺好,其实很虚,这些年远离女色,早睡晚起多踢蹴鞠,比早年好多了,也经不起长途跋涉。

刘彻把他俩打发走,忍不住同康熙嘀咕,“我是不是对他们太好?”好到都敢质疑他的决定。

“不是。”康熙笑道,“换成朕胤禟也敢说,他想去江南。”

刘彻:“那就不是我的问题。对了,这次从哪儿?”

“从山东吧。”康熙道,“顺便体察民情。”

刘彻瞥他一眼,“体察民情?你认真的?”

“怎么了?”康熙反问,“你不想去。”

刘彻摇摇头,“不是。你我还没出京城,山东官员就知道你从山东过,你能体察个什么?”

“你说得对。但你多走走,还是能看到的。”康熙道,“别的可以隐瞒,地里的庄稼涨势如何没法瞒。”

刘彻:“贪官横行,亩产千斤也没用。”

“你想怎么做?”康熙见他一点也不担心,就觉得他已有主意。

刘彻笑道,“微服私访。”

第121章微服出巡

康熙惊呼:“微服私访?”

刘彻微微颔首,是的。冲他挑挑眉,不行?

“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康熙打心眼里不赞同。

刘彻下意识去想这句话何意,眉头猛的皱了皱,“我听着怎么有些耳熟?”

“你那时的谚语。”康熙道。

刘彻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你一定要微服私访?轻车简从只怕你三天就会后悔。”康熙提醒两辈子没吃过一点苦的人。

刘彻托着腮帮子,作思考状迷惑左右宫女太监,抿嘴笑了笑,或许吧。

“即便如此你还是想微服私访?”康熙从他的表情里看出刘彻已打定主意。

刘彻转向他,笑笑没吭声,算是默认。

康熙叹气,“由谁护驾?”

“老四。”刘彻道,“我带着那几个孩子走快一点,他护着銮驾走慢一点,前后隔十天,你我想看到的都能看到。”

康熙:“最后一点,济南知府接驾的时候见不着人,你让胤禛如何是好?”

“我们在济南府等他。”刘彻不假思索道,“从济南府南下。”

康熙想翻白眼,“这事在心里合计多久了?”

“刚想到的。”刘彻道,“我心里想什么都瞒不过你。真整天想南巡路线,你觉得你会毫无所觉?”

康熙:“朕睡觉的时候你想瓜尔佳氏,朕也不知道。”

刘彻嗤一声,“你睡觉我不用睡?”说完白了他一眼,胡说不是么。

康熙还是不信,“临时想的?”

刘彻点点头,“等等,如果你我微服出巡,就得早走几日。让梁九功随驾,咱们带上魏珠和王以诚。”

“还有侍卫,还有几个孩子,至少得六辆马车。”康熙道,“这么多人进济南府,想不引人注意都难。”

刘彻仔细想想,康熙说得不无道理。不自觉点一下头。

“所以算了?”

刘彻摇摇头,“我带上弘阳和十三,装作爷孙出游。让十四、十五和十六跟着胤禛。我不在车里,一日三餐也得照常送进去。胤禛不能天天在我车里用膳,小十六年龄小,不说陪我用饭,让他跟我同车也不会惹人怀疑。”

“你说得对。如果连厨子都知道马车是空的,不消一日,你微服出巡的消息就会传到济南府。”康熙道。

刘彻点一下头,“是的。”随即开口说,“魏珠,宣十三、十四、十五、十六阿哥。”

“嗻。”魏珠找到十五阿哥时,他正跟弘阳比试箭法。弘阳见他四个叔叔都过去,便以为南巡出了什么变故,就跟了过去。

刘彻没说不准弘阳跟来,魏珠也没说什么。

到乾清宫,五个半大小子见御案后面的人正优哉游哉的泡茶,顿时知道不是什么要紧的事。

十四阿哥就大着胆开口,“汗阿玛找儿子何事?”

“魏珠,在外面守着。”随即屏退左右,刘彻才把他的打算说出来。

十四阿哥不等他说完就想表达自己的不满。

刘彻见他几番欲言又止,便给他个机会,“想说什么?”

“儿子想跟十三哥一起保护汗阿玛。”十四阿哥道。

刘彻笑着调侃道,“朕就喜欢听你说话。”

十四阿哥神色大囧,不敢再说保护他的话,老老实实讲,“儿子不想每天给一辆空马车行礼。”

“不到济南府朕不会入城歇息,你不用给朕请安。”刘彻道。

十四阿哥:“那儿子去汗阿玛车里用饭,总要做做样子吧。”

“不用。”刘彻说着一顿,猛的转向康熙,他们跟我一起走,消息也不会泄露出去,“因为朕没打算瞒车前车后的侍卫和车上的梁九功,你不想给车行礼也没关系。”

十四阿哥见状,忍不住叹气,他汗阿玛的嘴巴怎么这么厉害,“可是儿子就想跟着汗阿玛。”

“你们七个人,加上你们的奴才,两辆车行吗?”刘彻问。

十四阿哥点头,“我们就带一个给我们打水铺床的太监。弘晖和十六弟小,可以坐在太监怀里,马车里坐不下,就让太监坐外面。侍卫骑马。”

刘彻乐了,“伺候你们梳洗,给你们铺床打水,还得给你们驾车?一个人当三个人用,你想累死他们啊。”

“那就三辆马车。”十四阿哥说着,忽然想起一件事,“两辆足矣。让弘晖和弘皙跟着汗阿玛,反正他俩小,不占地方。再说到济南府就好了。”

十三阿哥跟着说,“儿子觉得可行。从这里到济南一千里,我们走快点,五六天就到了。”

“对对,忍一下就过去了。”十四阿哥说着,眼巴巴看着刘彻,求求您了,汗阿玛,就带着上儿子吧。

刘彻转向弘阳,“跟你十五叔和十六叔坐一辆车?”

“孙儿都行。”刘彻去哪儿都带着他,弘阳不想给疼他的玛法添麻烦,“孙儿骑马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