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可说不准。”李大锤不以为意道。

瑛娘撇了他一眼,捂着嘴笑道,“嘚瑟。”

换好了常服之后,两人便准备出门去和大伙一起吃晚饭。李大锤刚要走出房门,就被瑛娘给拉着了。

瑛娘看了看外面,才把门关上了。

“怎么了?”李大锤看着她。

瑛娘道,“和你说件事。”她一五一十的将今天发生的事情,还有陈婆子的奇怪之处说了出来。

“若是我一个人也就罢了,如今拖家带口的,我就担心陈大娘要是扯出什么事情来拖累了大伙,你说这可怎么办?说不让她一起吧,她一个人孤苦伶仃的,当初也对我有大恩,但是管着吧,又觉得特别不安生。”瑛娘说着,满脸的纠结。

李大锤听了,沉着脸想了想,“你找个机会提一提,让她好好过日子,以前的事情就别惦记了。她如今这个年纪了,脸又是这个样子,便是过去有仇家,估计也不认识了。若是她不去闹,也不会有啥子问题的。再说了,要说仇家,咱们家自家的仇家可不少呢。”

瑛娘这才想起,自家这公公可是被满门抄斩了,自家婆婆和相公可都是漏网之鱼。

这样一想,陈婆子这事情倒是确实不那么重要了。

两人出来的时候,大伙已经把饭菜都上了桌子了。不过李大锤到底是一家之主,所以都没好在他前面上桌子。

等李大锤上了桌子,瑛娘赶紧招呼大伙也坐过来。

家里的大圆桌桌的满当当的,颇有一种业大家大的感觉。

李刘氏问了几句李大锤在兵营这边的事情。李大锤也捡着好的说了。

他现在已经是百夫长了,而且京郊兵营的兵马可是比民兵营的要正规许多,日后的前途也会多一些。

朱蛮笑道,“大锤今天一去,露的那几手一下子就把人给唬住了。先前几个刺头,现在都老老实实的呢。就连薛将军也都忍不住和他切磋了几招。”

瑛娘一听,好奇道,“那是谁输谁赢了?”

“打了个平手。”李大锤道。

朱蛮一脸不认同,“啥子平手啊,我都看出来了,你那一脚是故意偏的,要不然准把人给踢下来。”

瑛娘一听哪里还不知道咋回事的,赶紧道“平手就平手,输给将军,咱们也不丢人。朱大哥可别去兵营里说了,要不然薛将军不高兴,可就不好了。”

朱蛮笑道,“放心吧,我知道的。我也就跟着你们说说。”

瑛娘知道朱蛮这个人虽然憨厚点,但是到底不是个多嘴的,见他这样说了,也就不再多提醒。只看了眼李大锤,心里忍不住欢喜。自家男人真是有勇有谋,能屈能伸。

吃完饭之后,陈婆子和毛林林都抢着收拾碗筷,宋梅娘则去照顾小宝了。瑛娘想着和李大锤商量铺子的事情,也没和他们抢活干。

等进了房间,她便拉着李大锤坐到床榻上,将铺子的事情说了一通。

末了才道,“买铺子的钱倒是够的,不过就是不知道你日后的打算。若是你在这里长待,能有个铺子也不错,咱们年纪大了,孩子也能有个依靠了。只是你若是日后有别的想法,这铺子留着也没用,我也就另外再寻法子了。”

李大锤听她都考虑这么多,抿着唇认真想了半响,才拉着瑛娘的手道,“瑛娘,你若是想留在建康,就买个铺子吧。至于我这边,日后总是不拖累你们的。”

“你这是什么意思?”瑛娘顿时变了脸色。

第70章 大锤出征

瑛娘没想到,自己这处处以李大锤为先,凡事替他考虑,到头来,李大锤竟然对他说出啥子连累不连累这样见外的话,一瞬间只觉得火冒三丈。

“李大锤,你这话又是什么意思?”

“瑛娘,”李大锤见着她误会了,赶紧把她拉到自己身边坐着,扶着她的肩膀道,“我只是不想你和娘再为了我四处奔波了。这建康城虽然龙蛇混杂,但是毕竟是皇城重地,又有精兵把守,日后也不担心遇着什么天灾人祸的。你和娘如果想在这边安家,也是极好的事情。”

听他这样讲,瑛娘心里才舒坦一些,抬着头,一双眼睛泪汪汪的看着他,“那你呢,你是如何想的?”

李大锤叹了口气,沉默片刻,见着瑛娘又皱着脸不高兴了,才赶紧道,“瑛娘,行伍之人的命本就是说不准的,如今虽然是在皇城,日后没准就去了边关了。难道你还能陪着我去边关苦寒之地?便是你想,我也是万万不会同意的。”

“你这样一说,我又不想你去行军打仗了。”瑛娘将头靠在他肩头上。

李大锤收了收手臂,只把她搂着更紧了。

他知道自己这条路日后会如何的艰难,没准就要扔下瑛娘一个人在这世上了。只是这本是他的心愿,也是他如今的信仰。若是让他变回曾经那个只会打猎的李大锤,他是万万不愿的。

“瑛娘,我会小心谨慎的。只是家中的事情,都是苦了你了。”

“你我夫妻之间,哪有这些客气话的。”瑛娘不满的看了他一眼,又道,“只日后便是你当了大官了,也别想抛弃我这糟糠之妻的,还有什么侧室小妾的,你统统都别想。我郑瑛娘陪着你吃苦受罪,日后可不是便宜了那些狐媚子的。若是你有了歪心思…”她也不说的明白,只一双眼睛瞪着他。

李大锤见她这打翻了醋坛子的模样,乐呵呵的笑了起来,情不自禁的在她脑袋上亲了一口,“我的好瑛娘,我连你一个人都吃不消了,还哪里有旁的心思。你日后可莫要胡思乱想了。”

“果真吃不消?”瑛娘笑眯眯的压倒在他身上。

既然阻止不了,也得给他留个后的。

夫妻两一夜缱绻柔情,第二日天未亮,李大锤就神清气爽的出了门了。

瑛娘虽然累急了,但是也不好赖床不起,平白的让人笑话了。

她揉了揉酸胀的腰部,起身洗漱了。

吃完早膳之后,瑛娘就和李刘氏说了买铺子的事情。

李刘氏早已不当家,凡事也都是瑛娘做主,但是家里置办铺子是大事,好歹要和李刘氏说一声的。

李刘氏听说自家媳妇要去买铺子,想着家里要添置产业了,倒是十分欢喜,“你们自己做主便成了,不过我这里倒是有些体己,给你们拿去用用的。”

瑛娘笑道,“我和大锤存了点银子呢,都是够的,您就放心吧。”

听她这样说,李刘氏自是不多说了。

离开李刘氏的屋子后,瑛娘就赶紧回屋里换了身齐整的衣服,拿了银子就领着郑大郎和宋梅娘一起去昨日看铺子的地方买铺子。

铺子倒是三百两不少的,但是这交接房契还得去知府衙门。

铺子的老板道,“咱们这里,便是买个下人也得去知府衙门里去一趟的,这要是不登记在册的,日后出了事情,也没人承认。”

瑛娘一听要去知府衙门,顿时觉得头大。

三百两就够多了,待会去了衙门里,还不得又是一番大点啊。

不过这铺子已经买了,总不好再说不去。瑛娘只得摸了摸袖口里的一点银子,心里暗衬这建康城的衙门是不是胃口比较大,这点子银子能不能让人家办事。

没想到这走了一遭,竟然分文未收,且还办的很快。 

出了衙门,拿着房契了,瑛娘还觉得跟做梦一样的。“这建康城到底是天子脚下,果然就是不一样啊。”

铺子的老板笑道,“这可不是,咱们老百姓就讨口饭吃,只要这些官吏清清白白的,咱们这日子也就好过了。当今皇帝虽然才登基不久,但是许多苛捐杂税的都减免了,若是你早些时候来,可就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了。”

瑛娘听了,心里想着,看来这新皇帝虽然不是正统皇族登位,只是靠着权势谋朝的,但是倒是挺得民心的。如今英王在江北叛乱,也不得民心,看来也支撑不久的。只要英王这边早早的解决掉了,李大锤就不用出征了。

铺子虽然买下来了,不过里面啥子都没,只一个光溜溜的房子。

瑛娘手里余钱也不多了,又是要买锅碗瓢盆的,还得买桌椅。特别是这里面还得装饰一番,要花的银钱可不少呢。

她自己在屋里算了一笔账,若是做起来,这零零总总的,还得百余两银子呢。

如今手里才五十两银子了,这样坐起来可就艰难许多了。

瑛娘心里犯愁,翻看了一下自己的财物,才看到李刘氏之前送她的玉镯。这是李家给她的聘礼,样式好看,且成色也很不错。她一直舍不得戴着,放在箱子里妥善安放着。

如今看着,心里却忍不住动了心思。

大锤才到军营,之前的银子也都给她收着了,如今估摸着手里也没银子。且他在外面行走,打交道多,用银子的地方也多。花销比她还快呢。

至于婆婆这边的体己银子,撑死了也不到十两。杯水车薪。

如今能用的也只有这么个镯子了。

看着手里的碧绿的镯子,瑛娘心里十分不舍,暗自闭着眼睛挣扎良久,几分权衡过后,终于将镯子包好了,出门找了正在砍柴的郑大郎一同出了门去。

建康城是大城,啥子不缺,当铺自然也是不缺的。

瑛娘一番打听,才来到了口碑最好的东街财运来当铺。

郑大郎见她拿出镯子,赶紧拦着,“瑛娘,这可是你婆婆给你的镯子啊,你拿来当了,到时候咋交代?”

瑛娘为难道,“阿哥,现在没法子,铺子买了总要开起来吧。再说了,这镯子我平日里也没甚机会带着,先活当了,等我挣银子了,再赎回来也是不妨事的。”

“我这有银子,你别当。”郑大郎满脸坚决的拦着。他现在跟着妹子一家过日子,看着自家妹子为了过日子把婆家给的信物都当了,这算啥子事情嘛。

瑛娘推开他的手,叹气道,“阿哥手里的银钱,我也都知道的。便是都拿出来也不够。再说了,日后阿哥若是急用了咋办?这镯子我放着也是放着,先放到这里一段日子,过阵子我就来赎回去的。”

郑大郎满脸挫败,“我是担心你婆婆和大锤那边咋办的。”

瑛娘道,“这事情不能让大锤知道,他现在刚来,桩桩件件的都要他操心。外面又是勾心斗角,明争暗斗的,哪里能让他为家里的事情操心的。”

听她这一席话,郑大郎叹息着底下了头。他以前都没想过,那样被爹娘娇养长大的妹子,如今却独自当起一个家。他这个七尺汉子倒是都万万及不上的。

镯子只当了活当,六十两银子。

当铺的伙计道,“你要是死当,我多给你二十两银子。”

“六十两就够了。”瑛娘坚决道,又嘱咐道,“我可是要来赎回来的,你给我保存好了,若是磕了碰了,我就在你们铺子里上吊。”

“呸呸呸,说什么不吉利的话。”那伙计很是忌讳,“人家当的价值千金的东西都没这样宝贝呢,你这一个翡翠镯子就这样当命了。”

瑛娘嘴巴一抿,不高兴道,“千金难买心头好,你给我收拾好就是了。”她说完最后又看了眼那装镯子的盒子,愣是忍痛走出去了。

原先放在箱子里倒是不觉得宝贝,现在拿出来当了,才知道其实挺稀罕这镯子的。

瑛娘看了看这当铺,心里暗道,一定要尽快挣银子,早些把东西赎回来。

银子充足了,瑛娘很快就行动起来了。

先是把铺子里里里外外的翻新了,又另外找木匠定做了许多的桌椅。

这些事情都不是一时半会的事情,家里人又没有这个经验的,瑛娘也不放心交代下去,每日里自己忙忙碌碌的忙活这些。

李大锤这些日子也是忙的不见人影,特别是如今他已经正式的加入了京郊军营了,所以平日里都要歇在兵营那边。

偶尔回来的时候,瑛娘也在忙自己的是,夫妻两连面都未曾见上一面。

一个月之后,铺子总算是万事俱备了。

瑛娘准备选个黄道吉日,准备热热闹闹的开张,把势头给摆足了,赢个好彩头。中午吃完饭之后,便找齐了一大家人,围在堂屋里商量选日子开张的事情。

一家人正商量着热闹的时候,李大锤突然从外面回来了。

瑛娘看着他神色有些凝重,心里一沉,赶紧起身去迎他。笑道,“怎么今日突然回来了,正好,咱们正在给饭馆开张选日子呢,你来和咱们一道吧。”

李大锤看了看大伙一眼,见着大家都看过来,脸上才放松了一些,“我和瑛娘说会话,你们先忙着。”

说完就拉着发愣的瑛娘进了屋子里。

李刘氏看着小两口的背影,笑道,“两人好些日子没见面了,估计是要说些话,咱们先忙自己的。”

两人进了屋子里,瑛娘心里觉得不对,问道,“到底怎么了,是不是发生了什么是了,要搬家了?”

李大锤抿了抿唇,眼中露出不舍,却又带着几分坚定的神色,“瑛娘,江北那边出兵了,卫将军调我去前线,明日一早便要出征了。”

瑛娘听着,心底大震,腿脚一下子软了下来,坐倒在地上。

第71章 江疑的算计

瑛娘没想到,这一天会来的这样快。

她心里甚至还有一丝的希望,心虚这辈子就这么过下去了。

前一刻她还想着饭馆开张,家里生意好了,一家人吃穿也不愁了。却不想,才这一会的功夫,便又是一番天地。

李大锤伸手见她扶了起来,“瑛娘,我以为,你早该做好准备了。”

这次的事情,他也知道太过突然。但是如今他虽然入了京郊兵营,但是没有战功,根本就没有再往上的机会。那些京郊兵营的人虽然佩服他的身手,但是真要较真起来,大家可都是看军功的。

所以这一次,卫将军说要派他去前线的时候,他也没有丝毫的推脱。

只是,终究是要对不住瑛娘了。

“我是做好准备了,只是还是觉得突然了点。”瑛娘偷偷的低头抹了泪,又转身去开柜子。“你这样的着急,我都没来得及给你收拾行装呢。前线打仗,肯定吃不饱穿不暖的,我给你多做点东西去。”

李大锤拉住她的手,“瑛娘,不必了,我还得赶回去。这次匆匆回来,也是和您们说一声。”他抓紧瑛娘的肩膀,眼里满是不舍,“瑛娘,我知道如今说什么都是对不起你。但是你相信我,这次回来之后,我一定会让你风风光光的。”

瑛娘抿了抿唇,委屈道,“我求的也不是这些。只是你去了外面一定要好好的。虽说保家卫国匹夫有责,但是你也是拖家带口的,凡事也要多考虑一些。”

“瑛娘。”李大锤动情的将她拉到怀里,半响沙哑着声音道,“我李大锤今生必定不负你。”

离别之际,两人自然是有说不完的话。只是时间不等人,李大锤也只能将心里的情意放到心里了。

因着李刘氏的身体这些日子不大好,李大锤也不想把自己要去前线的事情告诉李刘氏,只和她说要去外地出任务。

李刘氏一听儿子要走,心里自然是十分不舍。好在说过不了多少时日就要回来了,也只嘱咐了几句,让他不要挂念家中。”

等李大锤出了门,瑛娘还是情不自禁的跟着后面送了好大一段路,直到他的身影再也见不着了,才捂着嘴蹲在原地哭了起来。

“一定要活着回来。”

李大锤走后,家里的气氛都有些低压。

好在瑛娘的饭馆开张吉日也定了下来,这个喜庆的事情,让家里的氛围缓和了不少。

饭馆开张这日,隔壁左右的一些小商户倒是都来贺礼了。毕竟日后都是左邻右舍的,少不得需要互相帮衬的时候,大家也都盼着结个善缘。

因着饭馆开张太忙,家里的人几乎都出动了。除了留下陈婆子在家里帮忙带带小宝,陪着李刘氏之外,其他人都是跟着到饭馆里开帮忙。

瑛娘领着宋梅娘和毛林林在里间厨房干活。郑大郎和毛九则在外面跑堂。

瑛娘的一手手艺也是在正经的大酒楼里面学过的,即便是在建康的大酒楼上不得台面,但是这种小饭馆里面,那手艺算是出挑的。开业这几天为了迎来更多的宾客,瑛娘特意的把菜做的很足,价钱也便宜了,一时间每日里都是宾客满堂。

瑛娘也趁着机会把自己的一手好手艺交给了宋梅娘,希望日后宋梅娘能够掌勺,她也好管着饭馆里的账务了。

宋梅娘对洗衣做饭都是拿手的,学做饭更是手到擒来。只看着瑛娘做了几次,就差不多学了个八九不离十的。

后面几道菜出去,宾客们也没尝出什么不同来,反倒是称赞味道不错。

才不到一个月的功夫,福来饭馆也在西市这边小有名气了。

两个月之后,开饭馆的生意稳定下来了,瑛娘便将厨房的事情都交给了宋梅娘和毛林林,自己专门的在外面收账。

瑛娘之所以想尽快的在外面来,也是因为如今大家茶余饭后总会说一些关于前线的事情。

比如朝廷的大军在卫将军的率领下如何大破叛王的大军。双方又是如何的厮杀,损伤多少。

虽然这些信息有些也是道听途说,却也是瑛娘如今唯一能够知道李大锤的消息的渠道了。

“岂有此理,那卫良此次竟然如此势如破竹,阻挠本王回朝的计划。”

此时江北前线云城大营之中,一身金色龙纹铠甲的青年男子怒声道。他原本英姿勃发的脸也因着这愤怒多了几分戾气。

旁边,拿着羽扇的江疑却只淡定的摇着羽扇。

英王刘旭转身看他,“江先生,如今卫良那边这样的形式,先生可有良策?若是耽搁了如今的好时机,本王只担心冬日之后,江水结冰,又要耽搁了好时机了。”

行军打仗讲究的就是天时地利人和,若不然他也不用等待这些时日了。却不想所有的计划却被卫良给打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