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一个地方台的广告,谁也没指望它能红遍大江南北,郁白文做这个决定,还能得到全公司的支持,是因为他们都把这当成“敲门砖”,既然跟省电台有了接触,肯定要把这份友谊继续下去,先不说别的,假如马上要开始评估的这个本子确定有投资价值,以后拍出来,省电台会不会成为他们的合作对象?

基于这方面的考虑,王真真便代表公司出面,和省电台商谈合作的具体事宜。

所以林经理就负责评估剧本了。

第104章 变美丽的第一百零四章

欣荣的第一个电视广告很快就谈妥了,广告片还没影儿,跟省电视台的广告合同却已经签下了。

合同签完,欣荣便立即支付了百分之二十的定金,因为广告片最快也要两三个月才能准备出来,欣荣就算财大气粗,也不会片子都没有就急吼吼的付全款。

不过收到定金,省电视台和欣荣的“感情”也迅速升温,派新闻组去欣荣希望小学剪彩的事也毫无悬念了,趁着现在“感情甜蜜”,王真真还让广告部的熟人牵线,请那几位将要与他们同行的新闻朋友吃了个饭。

跟省电视台的感情联络到位,公司也没有抛下市电视台,尤其是赵主任那么个好朋友,许昕华还指望着他和港台娱乐圈那份密切的联系,以后多给他们介绍些一起赚钱的朋友,过了河就拆桥未免太凉薄了点。

许昕华一早就把赵主任的联系方式给了王真真,叮嘱她跟省电视台洽谈的期间,也别忘了跟赵主任联系。现在不像信息发达互联时代,足不出户都可以谈业务,这会儿要涉足不熟悉的领域,没有中间人是不行的,赵主任就是一位很不错的引路人,所以公司找拍广告的导演和团队,许昕华也让王真真去请教赵主任了。

只是导演好找,演员却有点为难,主要是广告讲究实效性,而许昕华只知道未来哪些明星会很火,她的“先知”技能毫无作用,那公司又是第一次选角,大家难免有点抓瞎。

赵主任“一语惊醒梦中人”,当然他是半认真,也半开玩笑的建议,他说除非找那些大明星来拍,那个价格就高了,除非放到国家台去播,放省电台这样的是大材小用了;若是为了经费考虑,请一般的小明星,可能效果还没有他们许总亲自上来得大。

很多人看到许昕华这张脸,几乎第一反应就是“她不去当明星太可惜了”,不过这两年,随着欣荣越做越大,许昕华的职位和能力越来越凸显,已经很少有人为她不去当明星而可惜了。

因为外貌天注定,能力才能真正赢得人们的认可和敬重。

就连许昕华自己,现在也不觉得再有人建议她去混娱乐圈,是在表达对她的赞美了,心态都改变了,更不会考虑自己上场拍广告。

但这也不耽误许昕华采纳赵主任的建议——可以让自己人上,却不一定要是她。

不是许昕华自夸,欣荣真的有很多让人眼前一亮的小姐姐。大概跟他们从事的行业有关系,毕竟跟时尚沾边的,从欣荣第一家门店起,许昕华和郁白文就有意识的找那种五官姣好的店员。

后来欣荣发展成羊城最有名的企业之一,员工个个成为令人羡慕的白领,可门店选拔员工的标准依然没怎么变,还是从自己工厂找漂亮又会来事的小姑娘。这就导致很多工人回老家,看到家里有青春靓丽、沾亲带故的小姑娘,总会劝她们来欣荣上班,在厂里待两年进门店甚至进公司,那这辈子就不用愁了。

本身欣荣工厂的待遇就不差,而自从小郁总发狠买了地皮,要给他们建最大最好的工厂后,厂里就更加热闹了。后来又听说老工人按工龄分配宿舍,五年以上就可以分到二居室,能带上媳妇和孩子来羊城住,一开始全车间几乎人人哗然,都不相信,可是这传言有鼻子有眼,后来有人跟小郁总去新厂参观,回来告诉大家里面真的建了间幼儿园,郁总还说不仅会请专业的老师,还会从工人家属中选一批认真负责的阿姨在幼儿园工作,让他们都能放心的把孩子放在自家的幼儿园里!

打工居然也有这么好的待遇?自从建新厂的消息得到确认后兴奋过一阵的工人们,这次是直接沸腾了,不说死心塌地在欣荣干一辈子,但至少这两年里欣荣常年招人,都是因为业务量太大,而不是员工流失导致的。

欣荣给员工的待遇越来越好,老员工们也就更没有压力,纷纷把老家的小姑娘都介绍过来,就算她们最后不能去门店,在工厂干也不吃亏。

许昕华有时候去门店和工厂,都有种“后宫佳丽三千人”的满足感。欣荣长得水灵的小姐姐真是越来越多了,而且不是她黄世仁,请一个明星的费用,可以用来奖励几十个员工了!

试想一下,从自家集团选上二十来个风情各异的小仙女,让她们化上妆,换上不同风格的新款,然后站在镜头前跳一支舞,是不是非常耳目一新、不同凡响?让自家的员工去代表品牌的形象,可以在员工心里刷一波好感度,又丰富了企业文化。

许昕华对这个天才的主意信心满满,开了个会让大家投票决定,结果是全票通过,不过出镜人数直接减半了,现在电视屏幕不大,要是像许昕华想的那样选二十多个人,估计屏幕里都放不下。

所以大家投票决定的是八个人,八字代表发财,这个数字也很吉利。

然后人选也不能全公司挑,公平起见,总部和分公司各挑两个,剩下的四个分别从门店和工厂选,公关部为此专门跑了趟厂里,又引起了车间一阵骚动。

后面的事许昕华就没关注了,她要准备欣荣希望小学的开学典礼。

有了省电视台的加入,欣荣希望小学的剪彩,就不只一点点的热闹了。

剪彩现场,省电视台漂亮的女记者拿着话筒,热情洋溢采访了一圈围观的村民。

欣荣希望小学建在全县最穷的乡,这个乡里只有一所小学,全乡最偏远的村子叫三家村,这里的孩子去上学得步行一个多小时,条件艰苦,再加上当地本身就比较愚昧落后,所以三家村的失学率高达百分之九十。

风气都是被带起来的,周边几个村子的就学率,也没比三家村好多少。

帮助就要给最需要的人。之前项目组的人过来考察,乡政府还希望他们能直接捐助乡中心小学,比如教室经年失修,还有他们能捐钱扩大校面积的话,学校也能接纳更多的学生,当时项目组有几个小姑娘还动了恻隐之心。在看过三家村和周边的情况,大家一致拒绝了乡政府的请求。

不过校址也没定在三家村,他们是建希望小学,而不是三家村小学,位置在中间地带,才能目的最大化。

最后大家决定在深桥村建校,周围七八个村子来这儿最多二十分钟,剩下再远的村子则离乡中心小学近,也影响不到中心小学的生源。

自家隔壁村子建小学了,再也不用担心孩子们上学了,周围几个村子跟深桥村是一样的激动兴奋,所以剪彩的这天,附近十里八村,男女老少都放下了手中的活,赶到学校这边。

女记者采访的时候,乡亲们听不大懂普通话,却不妨碍他们用方言表达对欣荣集团的感谢,摄像老师也紧紧配合,用相机记录了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们脸上的感激和兴奋。

或许是受群众的情绪感染,采访了一圈的女记者最后上台,走向准备要开始剪彩的郁白文和许昕华,感情饱满的采访郁白文:“我刚刚采访了很多群众,他们都是临时得到剪彩的消息,放下地里的活,自发从外村赶来参加剪彩典礼的。对乡亲们来说,欣荣希望小学的开学,甚至比过年还重要!只是郁总你这么年轻有为,听说也没生孩子,是怎么想到要支持教育事业的呢?”

“国家一直坚持教育为本,我想就算自己没有小孩,支持基本国策也是应该的吧。”郁白文已经不是第一次面对镜头了,早已应对自如。他今天穿着整齐的西装,头发抹上了发胶,在一群赤膊光脚乡亲的衬托下,简直是闪闪发光。

“不过建设希望小学的想法,是因为我旁边的许总,由于她个人资助了一所摇摇欲坠的农村小学,我才知道我们的身边还有这么多失学儿童。个人的力量总是渺茫的,欣荣能发展到现在的规模,离不开社会的支持,我们也想尽自己所能的回馈社会,所以就有了‘欣荣希望小学’的诞生。”

做好事的时候,许昕华就不低调了,她跟郁白文并排站在主席台上剪彩,记者顺着郁白文的话把话筒对准她的时候,她也落落大方的接过了话筒开始背书:“就像郁总刚才讲的,欣荣的发展离不开国家和群众的支持,现在做这些……”

剪彩圆满落幕。

许昕华一行人当天就回了羊城。

电视台还要剪辑一下,播出时间便定在了下周,报社动作就快了,第二天就把写好的稿子送到了,说是没问题的话,他们尽快刊登。

只是谁也没料到,晚报的这篇报道刊登后,竟然被“业界大佬”翻拍了。欣荣有订报的习惯,不只晚报和都市报,权威级的日报也订了,许昕华这天刚到公司,就看到小伙伴激动的捧着报纸,一副难以置信、激动到昏阙的模样:“许总,日……日报……”

“日报怎么了?”许昕华走近,就看到了他们剪彩的合照出现在了日报上面。

第105章 变美丽的第一百零五章

晚报不像电视台,新闻组拍了那么长的视频,回去随便剪剪都能留下很多精彩瞬间。而日报的宋记者,同样在剪彩当天拿着相机不停的咔嚓咔嚓,换了好几卷胶卷,最后却是百里挑一,只能从众多素材中挑选一张刊登。

那天从现场返回羊城的路上,跟宋记者同去的两个学生,就为这篇报道的主题讨论了很久。

宋记者是老前辈,以他的风评和资历,熬个几年说不定也能升副主编了,因此像他这样的地位,很少需要亲自撰稿了。不过体制内都讲究“尊老爱幼”,晚报这种省级报社也不例外,老前辈不亲自动笔,是因为要好好“指导”后辈,培养优秀的青年骨干。

当然,也不是所有老前辈都会用心“指导”后辈,宋记者算是他们当中比较爱提携年轻人的前辈了,每次跟欣荣打交道他都带上了自己的学生,像年会那种一看就知道是去拿好处的活动都没落下学生。每次报道也让真正撰稿的学生在背后署了名,拿到的润笔费也有分给徒弟——也许有人会觉得这是本分,毕竟真正干活的是他学生。

可是在社会上,并不是你付出了就有收获,宋记者资历深人脉广,他就算昧下了学生的好处,学生又能拿他如何?说不定最后还要感谢他,至少他给了他们表现的机会。

不过许昕华愿意跟宋记者保持来往,就是因为发现他有所坚持的原则,否则公司第一次年会,晚报的林副主编向他们递了橄榄枝的那次,她完全可以抛下宋记者,直接跟林主编来往,人家是副主编,肯定比宋记者的权限大。

这几年里,欣荣和晚报的关系日渐亲密,宋记者带的这两名学生跟欣荣自然也相当熟悉,欣荣财大气粗,每次请他们出席活动,都少不了各种辛苦费润笔费,拿人钱财当然要好好做事,针对欣荣希望小学报道的主题,两个年轻记者也是认真思考过,各抒己见。

女学生觉得省电视台先采访现场村民的这个角度就很不错,见微知著,从小人物入手,反而更能体现欣荣希望小学这个工程的伟大性;男学生则从政治角度入手,认为欣荣希望小学的重点,应该放在欣荣集团紧跟dang和政府的号召,支持教育事业,努力回馈社会,国家需要更多像欣荣一样负责任的企业,这也符合领导人对于“先富带动后富”的思想。

宋记者最后选择了男学生提议的主题,一个原因是省电视台已经从群众入手了,晚报就该有自己的特色;其次,则是因为他们是欣荣邀请的几家报社中,最有份量的一家,欣荣应该会保留他们的报道作为成绩和履历的证明,那他们就需要为欣荣歌功颂德。

确定了主题,配图也就很好选了,宋记者选定了剪彩的合影。当时主席台上四个人共同剪彩,许昕华和郁白文,剩下两位是县教育局的领导和小学校长。

不管在哪个年代,能往乡村跑的年轻教师大都是靠情怀,但是能坚持留守在乡村的,一定是那群上了年纪的教师,他们或许学历不算很好,教学能力也不是最强,却能够矜矜业业、踏踏实实的在一个岗位上干一辈子。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当初挑选教职人员的时候,欣荣也在他们能力和责任中间犹豫过,最后还是选择了更稳定的教师,因为小学的升学压力还不算很大,加上农村小学当前要做的是给孩子们提供一个稳定的就学环境,不要再出现无学可上的状况,所以教师团队的稳定性才是最重要的。

欣荣希望小学的校长,就是一位年过半百的乡村教师,教育局来的人也跟他年纪差不多,虽然他们也很郑重的打扮过,可分别往许昕华和郁白文身边一站,立刻把两个年轻老总衬托得超凡脱俗了,像素模糊的黑白照片都无损他们的丝毫气质,尤其是唯一一个女性的许昕华——这张照片把许昕华拍得有多出色,从许大哥和许二哥昨天买了数十份报纸,小心翼翼剪下照片保存起来,简直是当作“传家宝”的架势,就能看出来了。

有关自己的照片和报道能登上晚报头条,许昕华当然也很自豪,甚至充满了成就感,能做一个有点影响力的人物,谁又甘愿一辈子默默无闻呢。

只是,许昕华也有自知之明,他们能被省级报纸和电视台报道,已经是运作后的结果,她哥甚至称这是光宗耀祖,短短一天通知到了所有认识的人,要不是他们不在老家,她哥估计还想摆流水宴庆祝。奢望登上国家级报刊?许昕华自己做梦都没想过。

而且日报速度也太快了吧,晚报昨天才刊登,他们今天就点评了,给人的感觉就像关注已久。

可是日报如果真的早就有这个意思,晚报不可能一点风声都听不到,因为日报转载晚报的新闻,不只对欣荣有巨大的影响,名义上的撰稿人宋记者也绝对是直接受益者,凭他跟许昕华的交情,他要是提前知晓,许昕华也能知道。

排除前面两个可能,那么最大的可能是……

许昕华眼神复杂的看着日报上面四个标志性的在字迹,耳边回荡着小伙伴们难以置信又难耐激动的声音。

“要不是没人敢伪冒日报,我都要怀疑这份报纸到底是不是真的了!”

“唉,你们说咱们公司上了日报,那国家台会不会……”

“想得美呢,能上日报就是祖上冒青烟了,你还想上国家台?”

正在大家热烈讨论的时候,电话铃声突然响起,耳朵尖的同事立刻道:“许总,是你办公室的电话。”

“好。”许昕华便告别了激动的小伙伴们,匆匆回了办公室。

刚放下话筒,门被人敲响了,许昕华扬声道:“请进。”

“小许。”郁白文推门进来。他在人前都是叫许昕华“许总”,不过私底下还是比较习惯叫她小许。当然许昕华也更习惯他喊自己小许,因为她现在出去,几乎人人都客气又尊敬的称呼她“许总”“许小姐”,反而让她有点怀念“小许”这个称呼。

毕竟在她还不是许昕华的时候,她也当了快三十年的“小许”。

“郁哥。”许昕华站起来打招呼,“不是说今天要先去工厂吗,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

“晚点去也没关系。”郁白文朝她扬了扬手里的报纸,“今天的日报你看了吗?”

郁白文到公司的时候,员工们已经讨论完一轮八卦,自觉的回到桌上,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再加上郁白文一进来就直奔里面的办公室,看起来风风火火的样子,外面的同事也没来得及跟他说这大件事,他也就不确定许昕华现在知不知情。

“看到了。”

“这也太突然了吧,晚报那边也没打个招呼……”郁白文和外面那些完全激动兴奋的同事不一样。

自家的公司被日报“赞扬”了,这件事意味着什么,会给他们带来多大的利益和机会,郁白文当然比谁都清楚,只是万事都有个缘由,他们找上晚报和省电视台,都费了不少关系和钱,日报难道会比省级报社的门槛低吗?

郁白文皱眉问:“会不会跟上次来的那几位有关?”

“我也不确定。”许昕华虽然心里是这么猜测,但她还没有跟穆少确认,也就没有把话说太满。

“那你觉得他们有能力办到吗?”

许昕华诚实的点头,秦城和陆子淇的能量多大她不知道,但是在穆少嘴里,国家台都是她想上就上,日报……可能也差不多吧。

郁白文抿了抿唇,他虽然早有准备,但是看到她想也不想的点头,还是吸了口气,心里沉甸甸的,“那你要不要跟他们联系一下?看看咱们能不能还上这个人情……”

“我正要打电话呢。”许昕华笑了笑,心里却知道,这个人情恐怕还不上了。

郁白文其实也有数,那行人都有这本事,恐怕就看不上欣荣这点资产了,但是也不能让小许一个人欠这份人情,那位穆少一看就对小许别有用心,万一他挟嗯图报怎么办?

许昕华的心情反而没有郁白文这么沉重,大概是债多了不愁,她欠小祖宗的人情也不是一次了,穆少要是以这个要挟,也用不着等到现在。

今天这份报纸,对他来说可能就是“送她份礼物,让她惊喜一下”的程度,礼物再贵重他也送得起,前提是她不能浪费他这份“讨好”。

许昕华当然也有惊喜,只是穆少送的礼物太新颖,角度太刁钻,多来两次她怕承受不住,所以表示感谢之余,也得把态度摆出来。

认识这么久,穆少终于收到了许昕华真心实意的感谢和吹捧,顿时得意洋洋,心情大好的问她:“这次怎么感谢我?”

许昕华配合的问:“东哥想要什么感谢?”

穆少显然准备已久,想也不想的道:“我都去羊城看你好几次了,可你一次都不来首都看我,这不公平吧?”

提到这个话题,穆少语气充满了怨念,纵然当初说要追求她,是因为鬼迷心窍,说完也有些后悔,可不管他内心是如何想的,追求女人却是开天辟地头一糟!

尤其是他追得那么认真,最近几个月甚至都把羊城当第二个家跑了,平均每个月都过去报道一次,之前还乐意陪他跑羊城的几个发小,如今一个个都想抛弃他溜了,而他依然还在坚持。

可这女人就是教科书般的铁石心肠,面对他的热情攻势竟然能坚持住,要不是知道她以前谈过对象,他都要怀疑她根本对男人不感兴趣了!

不过穆少心里的怨念,倒也不是针对许昕华不接受他这件事,大概是因为第一次,出于追姑娘这件事的新鲜感,穆少的耐心也没有这么快耗尽,再说许昕华又不是没眼色的人,她对穆少的拒绝,都是在他能容忍的范围内,既不得罪他,还能保持愉快亲切的来往。

说句心里话,穆少其实有点享受这个过程,他觉得自己是凭人格魅力,一点点征服许昕华,就算过程艰难了些,但成就感是巨大的。

真正让他不爽的是外面那些传言,也不知道谁吃饱了撑的,弄得全首都都知道穆小爷惨遭滑铁卢,追了大半年还没把妹子追到手,背地里笑他被女人弄得灰头土脸,英明扫地。

他穆小爷这么个风光霁月的人物,当然不能以窝囊的形象示人,所以背着许昕华准备了这次的“惊喜”,力图把许昕华感动到立刻飞到首都去找他,让那些背地里笑话他的人瞧瞧,穆小爷才不是剃头的担子一头热,他们这叫情趣,同时也让这些井底之蛙都涨涨见识,穆小爷眼光高,他的女人值得他这么用心,才不像他们为了个庸脂俗粉打得头破血流,那点出息!

虽然许昕华不知道穆小爷还憋了这么口气,但也不妨碍她顺毛捋,“其实我早就考虑去首都玩了,一来长这么大还没去过首都,总归是个遗憾,二来嘛……”

许昕华顿了顿,明显在卖关子。

“二来什么?”

“像你说的嘛。”许昕华顺着他的心思。

电话那头的穆少果然放声朗笑,意气风发的问:“那你准备什么时候来,还是我叫人去那边接你?”

“现在行程都打乱了,恐怕近期走不了。”

“你在逗我?”穆成东之前有多高兴,听到这话就有多生气,大起大落,他又不是个能吃亏的人,语气瞬间就阴沉下去了。

“我是不是逗人玩,穆少心里应该清楚。”许昕华依旧不慌不忙,只是收起了笑意,“按照之前的计划,希望工程圆满完成,我只需要处理一些堆积的文件,就可以准备回分公司了。在回分部之前,留几天时间度假放松一下当然没问题,可是现在公司突然被日报点名表扬,原先的工作计划一下子被打乱了,我都不确定什么时候回沪城,哪还有时间去度假?”

从听到许昕华对自己的称呼又变回了冷冷淡淡的“穆少”起,穆成东就恢复了冷静,不然以他的性格,在愤怒之中哪能耐心听她的长篇大论,早挂断电话了。

所以这会儿许昕华语气硬起来,穆少反而有点软了,乖乖的问:“为什么会打乱工作,这不是好事吗?”

“当然是好事。”看他收起了怒意,许昕华也放了软了语气,耐心的解释了一下他给的惊喜,到底有多惊喜,“估计不出两天,我们就要被市里、甚至是省里的领导召见了;还有省电视台和市电视台,说不定会请我们过去做访谈;晚报等各大报社也会跟着做专访——这是外界的反应。公司内部的话,肯定要加大扶持公益项目的力度,同时也要趁热打铁,重新调整市场发展计划……”

其实许昕华有点夸大其词了,公司很多策略会随着这次的日报事件做调整,不过外界的反应,暂时还轮不到她去应酬。希望小学是个例外,许昕华会站出来亮相,不仅是因为她是这个项目的真正发起人,同时国内外许多有名的女性都在大力支持教育事业,她站出来是“顺应时代主题”,也希望能鼓励更多的女性站出来做一份事业。但欣荣真正的发言人还是郁白文,领导也好,省电视台和市电视台也罢,郁白文要应付不来,上面还有郁父,她想偷懒还是很容易的。

许昕华故意夸张事实,是因为她根本不想去首都,而穆少的性子,也不是像外界传言的那样完全听不得拒绝,只要台阶给得足,又不能损害穆少的颜面,这样的拒绝他其实并不在意。

穆成东听到这里,果然没有生气,只是嘟囔道:“有这么麻烦吗?”

“对你当然不麻烦,只是我们做生意的,最要紧的是跟媒体和领导打好关系,上次公益项目我们请人家,媒体朋友都很给面子,现在当然也不能翻脸不认人……”

“所以怪我多管闲事喽?”穆小爷到底不是傻子,外界只说他骄纵霸道、目中无人,却没想过老爷子亲自带出来的孙子,要真是扶不起的阿斗,也不会受宠到现在。

许昕华小心翼翼的斟酌用词,依然逃不过穆少的耳朵,一下就听出了她这番话真正的意思。

不过她之前那么多铺垫也不是白做的,小祖宗虽然语气有点沉,但到底没有生气的意思,许昕华也就笑着道:“我们得了这么大的好处,要还是怪你的话,不就成了不知好歹了吗?”

穆少不客气的冷哼道:“我看你从来就没知道好歹过。”

接触这么久,许昕华对跟小祖宗的来往有一套心得,知道小祖宗这种语气代表已经翻篇了,她笑盈盈的道:“虽然我没时间去首都,东哥可以来羊城啊,给我一个报恩的机会?”

“报恩还要我自己送上门?”穆少被她的得寸进尺气着了,“想得倒美!”

小祖宗向来言而有信,整整一个月,他果然都没有“送上门”,因为他们通电话的时候,本身就是月底了,距离下个月仅剩两三天。

第106章 变美丽的第一百零六章

接下来的日子,公司上下忙得是人仰马翻。

许昕华估计错误了一点,日报的影响力可不只限于东省,并且受到国家级报纸“号召”的,也不只是省内的媒体。

东省以外的地区,反应最快的要数沪城、苏省和浙省,因为欣荣分公司就在沪城,业务涵盖了整个苏省和浙省,他们不仅早就在这些地区打响了名气,也曾和那边的报社有过来往,纵使关系称不上密切,但这几个地区媒体肯定要比素不相识的媒体来得更早——当然如果他们自己没有这份敏锐,欣荣公关部也会想办法提醒他们。

因为欣荣绝对不会放过这个打广告的机会。

把这么多家权威报纸的采访当成打广告,不是只有欣荣公司这么想。广告,顾名思义广而告之,无论用什么方式,只要让人知道有这么个东西,都能叫做广告。

现今,娱乐行业还不发达,电视机也没有普及到千万家,信息传播的方式十分有限,读书看报不仅能作为消遣,也是了解时政最便捷的途径。所以大到领导高官,小到工人学生,很多都有看报的习惯,条件好的把省报日报各种权威报纸都定一遍,学生党就跟同学朋友共享一份报纸,但不管哪种情况,可以预见的是,在各家省级报纸的转栽下,欣荣想要被广为人知是很轻易的事。

说不定这些权威报纸的广告威力,一点都不输于国家台黄金时段,而且国家台的黄金时段只要舍得砸钱,也不是没有机会上的,让日报这样的报纸带头给自己“写软文”,才是真正的可遇不可求。

所以,光是为了招待这些远道而来的媒体朋友们,全公司早已严阵以待。需要接待的媒体太多了,就算郁白文一天啥事都不干,专门接受采访了,也不是两三天就能忙完的。

现在又是欣荣最忙的时候,许昕华能推迟回分公司的计划,留在总部帮他处理大部分日常文件,也不代表郁白文就能一心一意的去接受各方采访,至少生意场上的朋友们,就需要他亲自去应酬。

说起来,随着欣荣“名声大噪”,许昕华和郁白文的身价也是水涨船高。

在这之前,许昕华在羊城商人圈子的风评也还不错,是公认的低调能干还不爱出风头。当然欣荣刚开始冒头的时候,她这个年轻貌美的女副总受到的关注,其实不比郁白文少,而且还不是那种善意的关注,毕竟“女性、美貌惊人、低学历无背景”,许昕华身上带着这些标签,她的上位很难不让人浮想联翩。

但是随着郁白文负责对外应酬,那么个活色生香的女副总却奔赴工作最前线,隔三差五的出差奔波,外界也渐渐意识到,欣荣这位女副总的上位,应该不是靠美貌,否则他们就该物尽其用,把她推出来应酬,才能达到利益最大化。

许昕华和郁白文与众不同的分工,算是跌破了外界的眼镜,而许昕华也就此低调下去,她没什么背景,股份也是内部高层才知道,她这副总除了合作商们看重,在外人眼里还真不值得太过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