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孩子,都是自家人,买这么多菜干什么?”过年都没有这么多的菜,苏杨氏心疼又有些责备地说。

“奶奶,这一桌菜总共才花十文钱哦。大家快都坐下。”人多也不分主仆,大家分成两桌坐下了。

“最后一道菜,松鼠鱼来了。”大家新奇地见到晚渝把勾兑的酱汁浇到鱼上,鱼竟然发出“吱吱”声。天青还伸出头找找这鱼是怎么叫的。

秋月把家里的小酒坛拿出给几个喝酒的男人倒上。

“快趁热吃。”晚渝劝大家。“这些菜很多我就做了两种做法,有辣的,有不辣的适合小孩吃,保证够吃。大家吃完要提出建议的。”主要是对辣椒的看法。

大家动手吃起来,但是除去夏荷、秋月夹了辣菜,还辣的呼呼喘气,别人根本不动筷子。

“这松鼠鱼酸甜可口,太好吃了。”“什么东西这么有嚼头还这么香,有肉味但好像又不是肉。”

“这是大肠和猪肚,这个白色的是猪肚和猪肺烧的。”晚渝给大家一一介绍。

“下水还这么好吃,怎么做的?晚渝你要教教我。”陈氏第一个要学。“还有我也要。”三伯母叶氏也举手要求。

“没问题,来来,尝尝这些辣味的。”晚渝极力推荐今天的主打菜。

大伙看她竭力推荐,都给面子。夹了一些辣菜,但是表情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了。晚渝偷偷的乐。

“好辣呀。”“够味。”“给我水,快。”各人表现不一。

但是味道不错呀,再吃。越吃越够味,越吃越想吃。原来秋月、夏荷不是痛苦是在享受呀,肯定先吃了。大家哀怨地看了她俩。她俩忙把头低下,有些幸灾乐祸。

田螺本来也不被大家看好的,但在晚渝的介绍下,都争先恐后地吃起来,再没有人怀疑她的话了。果然好吃,有嚼劲又不老,让人吃不够。

爷爷,两位伯伯和张伯吃得把外衣都脱了,其余的人额头上也出了汗。每个人连带米饭都多吃了许多,幸亏晚渝叫多做了许多。最后,晚渝又让大家多喝些骨头汤,“我们要多喝骨头汤,不仅强身而且对于我们女的常喝还可以美容,皮肤会变得更白。”几个女的听了又多喝些,不管多大岁数的女人也拒绝不了美的诱惑呀。

“小孩也要多喝才能长高长的壮。”晚渝让几个男孩也多喝了些。

一顿饭吃下来,撑的人不想动。“哎呀,我吃的肚子都痛了。”天青抱着肚子直叫唤。

“没出息!”二伯母笑着拍他一下。

“渝儿,这就是老神仙教你的!”苏杨氏肯定地说。

“是呀,我还学了很多,以后教给你们。吃了这个辣椒,不错吧。”

“虽然辣,但带劲。”苏老爹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大家也同意。

“所以,我要用它来赚钱。时间可能长些,可是应该很赚钱的。我想让伯伯和我们一起种。”

这孩子是个孝顺的好孩子,赚钱还想到大家,伯伯伯母都很感动。“该怎么种?这些都是山上自己野生的。”

“刚开始种,不一定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我们几家的院子都够大,在院子和沙地上种些就可以了,反过来,即使不值钱,自己吃也划算。”

“直接种吗?”虽然晚渝是个孩子,但是大家都当她是主心骨了。

“需要先育苗,我来做就行。”商量好后,大家就接着忙上午的事。也没人问为什么,彻底相信她这样做是对的是有用的,老神仙教出来的肯定错不了。对晚渝父母的离世也真正放下了,再也没有人提了。

第十章 肥田种地(一)

夏荷秋月把碗收拾好喂完家里的牲口后也到赶到果园帮忙。

晚渝把辣椒种子收集好,让周大娘把院子里的菜地整好一垄。这里阳光充沛又避风,是育苗的好地方。她先让周大娘取些发酵好的牛粪翻在地里,再把种子撒进去用耙子搂些土盖好,然后浇上水就完工了。

把大门锁上,两人也到果园那边帮忙。果园里很安静,两个伯母和爷爷奶奶在山那儿装石灰,天成负责用牛车拉回来。伯伯家的几个男孩和秋月把在林子里耙来的腐叶运回来,而伯伯和张伯不在这,估计去挖淤泥了。空地上堆满了腐叶、石灰和淤泥。

晚渝看爷爷奶奶年纪大,过意不去让他们休息,但是两个老人不同意。她和周大娘赶紧加入劳动中。村子里看她家人忙着运石灰也不在意,这东西远点的那座山多得是。

大约过了两个时辰,她见石灰运得差不多够用了,忙让爷爷他们歇歇,并让秋月和夏荷回家烧些水送过来。

等夏荷秋月把水送来后,又将伯伯他们叫来休息一下。

“这些东西配合起来就是有机肥,可以使庄稼的产量得到极大的提高,”晚渝给大家介绍这些东西的用处。“比如能收100斤,使用这些肥的话,最起码能收200斤。”

她的话,听得在场的人心“怦怦”直跳,不能够想象呀,太有诱惑力了,那得收多少粮食呀,再也不怕粮食不够吃的了。

“当然这也不是简单的搅拌,要按照一定的比例放。”

“怎么做,我们听你的。”三伯斩钉截铁地说。

“待会再说。我们这儿的稻子是怎么种的。”晚渝想起现代的外公和爷爷一次聊天时好像讲过,中国古代甚至到了近代六七十年代,有的地方种水稻还是旱种,就是像种小麦一样种稻子。旱种的稻子产量很低,一亩地高产时只有二百斤左右。自己当时还觉得不可思议呢,现在问清楚最好。

“当然像种麦子一样,把田犁了,洒下种子。”难道种法不对,二伯有点摸不着头脑。

“那亩产是多少?”

“大约160斤吧。”这下,大家都觉得不对劲了。

“有什么奇怪的吗?”二伯母小心地问。

怎么说才好呢?晚渝有些难为,害怕大家不相信自己说的话。难怪自己家地那么多,还是那么穷,幸好现在问了,还能有所准备。

“孩子,有什么就说。”苏杨氏摸着她的头支持她。

晚渝抬起头,看大家全盯着她目光里全是信任觉的很感动。

一时间下定了决心,“水稻水稻,就是说它需要大量的水,不能离开水。”

“我们平时也浇很多水的。”二伯父着急地说,但被苏老爹瞪了一眼就把头低下了。

“你后期浇的水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产量很低。”

“那么怎么种?”大家集体瞪他,怎么老打断晚渝的话。二郎有些委屈,我是不懂就问吗,怎么呢?

“应该先选种子,然后找块地,注满水泡,用来育苗。等苗长到四十天左右,把它分垄插。”

“这样一亩地能收多少?”这次没有人责怪二郎,因为大家也想知道。

“用上农机肥的话,亩产可达九百到一千斤。”晚渝小心观察大家的反应。

“千…千斤?”二伯吃惊得话都说不出来,大家也是吃惊极了,连苏老爹都惊得一下站了起来。种了一辈子地,竟然是错的,这样的产量是自己想都不敢想的。

“如果在稻田中套着养鱼的话,额外鱼的收入也不会低的。”又一记重磅砸下来。

鱼还可以养,不是河里自然长的吗?而且养在稻田中。众人被打击得都不知道东西南北了。

“乖孙女你说说怎么养,稻苗不会被鱼吃了吗?”姜还是老的辣,苏老爹倒是第一个回过神来。

“先在田头挖个大些鱼塘,再在田中把流水沟挖深些。等田里的苗长老些,再把鱼放进田中。鱼不吃老的稻苗。”晚渝解释得很有耐心。

沉默、沉默,还是沉默。在晚渝觉得过一个世纪那么长时间时。终于有人讲话了,“我们的田也可以这样种吗?”

周大娘此时的声音在晚渝的耳里简直就是天籁,就是嘛多少要给点反应呀,也不辜负自己如此卖力的解说。

“当然,今年的稻子我们就这么种。”晚渝很肯定地回答。

几对夫妻互相望了望,“带上我们,我们也要这样种。”二伯兴奋地说。

“明年我们就是交完租子,大米也吃不完了。爹娘,我们也按渝儿说的那样去种。”天翔抓耳挠腮哀求着。

“好,我们今年也这样种。”三伯很豪爽,一锤定音。

“我老头子也想天天吃大米饭,小渝儿你不会把爷爷丢下吧?”苏老爹也卖萌。

开心而感动,这些家人对自己太好了,竟然无条件地相信了自己。自己一定不会辜负他们期望的。

“当然了,我保证今年下半年,家家大米想怎么吃就怎么吃。不过大家有得累了,首先这肥就得配好。”

“累点怕什么,我们现在就干。”庄稼人谁不想一年有个好收成。

“近期,每家回去把尿倒进一个大桶里集中给我。”这里的厕所是旱坑,盛不住尿。

“把厕所的大粪也定期晒晒和柴灰送过来。”

“好,都留着。”啥时这些东西也重要了。

“今天的淤泥暂时就不挖了,把家里的牛粪和猪粪先运来拌成有机肥。”

晚渝一声令下,大家十八般武艺全使出来了,牛车运、肩挑,抬,人多好干活,傍晚时粪全运来了。

夏荷和秋月回去为大家做饭。剩下的人全都听晚渝的吩咐。

“把粪、石灰、草灰、腐叶、淤泥按照10:1:2:2:3的比例搅拌在一起。”

“什么是比例呀?”二伯伯你能不能再可爱些呀,不过看到大家的表情也知道他们也不懂。也是古代还没有比例了。晚渝只好亲自动手让他们知道什么是比例。

大家都是好学的人一学就会。一会儿这些有机肥就变成了一座高高的大山。

晚渝又让大家多砍些树枝盖住“大山”让它再发酵几天。

一直忙到晚上,大伙在晚渝家吃个简单的晚饭就各自回家了。

晚渝今天也累得不想动,洗个澡就爬上床。今天挨到秋月过来陪她,秋月刚帮她锤几下,她一会儿就睡着了。秋月轻手轻脚帮她盖好被子,又把灯吹灭歇了。

------题外话------

看别人文章写得好,自己有些心动。纯粹写着玩,真写起来才发现想象和写作是有些差距的。本文很长一段只是写女主怎么发家致富的,典型的种田文。情感问题到第二卷才出现时间较长,请你耐心等待,如果你喜欢请多支持将本文收藏,谢谢。

第十一章 肥田种地(二)

第二天晚渝他们还在果园里练武,爷爷和伯伯几家就来了,更可笑的是两个伯伯挑着担子里盛满了鸡粪、大粪和猪粪,伯母提着尿桶,哥哥背着草灰,一行人很壮观的,真是雷厉风行。

晚渝制止了他们进行搅拌,让他们把东西集中放在一起,等聚多些再拌好发酵。四个哥哥看到他们练武很羡慕也想跟张伯学,张伯答应下来,让他们第二天早点来,几人高高兴兴地干活去了。

晚渝几个人赶忙回家匆忙吃点饭也来帮忙,但是秋月和夏荷留在家好把领到的绣品按时完成交货。刚走到门口,胖婶和荷花来串门了,“翠花晚渝,我给你们送莴苣种子了。”大嗓门的胖婶人没来声音就传来了。

昨天回来周大娘就把胖婶家情况对她说了。胖婶家和她家关系很好,王叔和十四岁的儿子在镇上给人打零工,家里还过的去。以前晚渝家里有两个体虚的人都要静养,村里人几乎不来串门。好在爹爹把村里适龄的孩子集中起来教些字,而且从不收东西,堪称现代的自愿者,人缘自然不差。村里人朴实有点恩惠就记着,大忙的时候大家也会过来帮忙。除去两个伯母,就是胖婶愿意过来串门唠嗑了,家里有新鲜的蔬菜也会送些过来,王叔叫王大牛也是热心人,忙完时总会过来搭把手,上次院子里就有他。

对自家好当然要回报了,再说水稻种植方法是瞒不住的,自己最终目的就是全村共同致富,然后再改变他们落后的思想,就先把她家也带上吧。考虑清楚晚渝也不犹豫。“胖婶,我们忙着积肥,今年我家打算栽水稻,你家试不试试?”

“栽?水稻咋要栽?”胖婶咋一听吓了一跳。

晚渝就把栽水稻的好处又介绍一遍,“这是我从书上看到的法子,打算今年试一试。”她怕胖婶对自己怀疑就特意强调一下。

农家人对高产不动心是假的,但是祖辈都没有这样种的,太令人担心,毕竟全家生活靠的就是土地,容不得有差池。“等孩子他爹回来,我们商量一下。”

晚渝也不强求,胖婶的确是热心人。家里没有事忙,就带着荷花一起帮她家收集枯树叶和割草,青草加在肥里腐烂后也是很好的农机肥。

中午怎么留大家吃饭,大伙也不留下来。晚渝知道他们的好意,毕竟家里的条件摆在那了。

没想到中午吃过饭后,爷爷那边就出事了。胖婶来告诉她后,她拉着周大娘一路小跑来到爷爷的院子。这个院子也很大,左边三间偏房住的是二伯一家,右边住的是三伯一家。正房留给两个老人住。按理来说,爷爷是村长在村里德高望重不会有事才对呀。

“大郎也是你们的儿子,地凭什么分给老二老三家不给我们?”人群里传来大伯母尖锐的声音。

看热闹的人见晚渝过来就让开一条道,见她穿着男装也不稀奇,赶集说的话在村里早传开了。院子里,二伯和三伯一家脸色不好的站在一旁,爷爷奶奶气呼呼的一言不发。

“爷爷奶奶我们是你嫡亲的孙子,而且是长孙,地产应该给我才对。”大娘家的大儿子天福摇头晃脑的帮腔。

“读圣贤书的人也在乎俗物,你家不是清高的很吗?爷爷奶奶是长辈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还要得到你的同意吗?”晚渝故意直刺他家平时假清高。看热闹的人也笑了,大郎是秀才,两个儿子也读书,读书人在古代地位很高,村里没几家上得起学,大房一家在村里头从来是高高扬起的。四郎多好,时常无偿教同村孩子识字,对人又好,村里人心里自有比较的。

“晚渝,都是我们不好,中午急着给田浇水,被她看见了。”三伯带着歉意说。

晚渝给了他一个安抚的眼神,迟早的事,这家人也太能蹦达了。

“你一个小丫头,这儿有你说话的地方吗?我娘是他们的长嫂,二伯三伯你们刚才是对长嫂的态度吗?”大娘的二儿子天贵先是对晚渝吼了一声,然后又转过头责怪两个伯伯。

“这是你对长辈的态度吗?书都读哪去了?”一直没说话的苏老爹口气很冷也很威严。

天贵还想说什么,看到苏老爹严厉的眼神又低下去不再做声。“爹娘,我嫁到你家可没有贪图你家任何东西,让大家评评理。那些田该不该有我们大房的一份。”虽说老爹生气,顾氏也有些害怕,但是自认为自己是没有错的。凭什么原先家里有什么都是先紧着老四家的,现在老四不在,又偷偷分给老二老三家的,自家就是好欺负的吗?为了田产,顾氏又挺起腰杆理直气壮起来。

晚渝猜想爷爷他们不说田产是自己给的,是怕大房对她有意见。这些亲人事事都为她考虑了,对她太好了。可是自己既然把地产分给两个伯伯家,就不怕大房闹事,根本就没把他们当做亲人看。一味知道占便宜的人还想别人回报,这是做梦。

“凭什么,凭的是我同意给的。”晚渝有些不耐烦,这些人真是吃饱撑的。

“你个丫头片子,你以为是谁,滚一边去。”天贵恶狠狠的,就差上来给她一拳了。

“闭嘴,再说话就把你扔出去。”苏杨氏见他吼自己唯一的孙女很心疼,这个孙女一直是自己放在心尖上的,这小子竟敢当面吼她真是找打。也怪自己没有教育好自己儿子,总认为是读书人该是个识大体的,娶得顾氏也是读书人家的闺女觉得不会差到哪?现在看看这都成了什么样子?还不如小晚渝大度,大房的两个孩子把自己父母自私的个性倒学个十足十,让人看了就不喜,弟兄几个,就他们一房不和大家亲,真遇到事也是孤家寡人一个啦。越想越气,苏杨氏的脸色就越难看。

“因为这份田是我们四房给爷爷奶奶保存的,你们家的不是早就种十来年了吗?我的东西想给谁就给谁,管得着吗?”晚渝真不想和这些人多废话。

“那为什么不给我们家?”天贵梗着脖子吼。

这人有没有脑子呀。“我就不喜欢给你怎么呢?”

“自古唯小人和女子难养,古人不欺也,你不可理喻。”天福指着她。

晚渝打掉眼前指着她的手,“很对,我年纪小是小人又是女孩,你最好别和我打交道。大家评评吧,我自己的东西给谁还要得到你家的同意吗?”真是气死人不偿命。

村子里人都知道大房的德行,也知道他家对晚渝家的态度,都纷纷指责大房。最后大房实在受不了才灰溜溜地回家了。

“晚渝,谢谢你。”三伯母拉着她的手。

“对待这种人就要狠下心,下次再来占便宜别和她客气。”晚渝做着鬼脸逗着生气的爷爷奶奶。看她搞怪的样子,大家的心情一下放松了,这件事就算过去了,在旁担心的周大娘也松了口气。下午,大伙继续忙着积肥。

这件事使大家重新认识了晚渝,村里人都对她的大度和机灵都称赞不已。

------题外话------

可以帮忙收藏一下吗?

第十二章 肥田种田(三)

连续忙了好几天积肥的事,晚渝抽空又去看看自家良田边上的池子。这个池子约有一亩半大,是挖来蓄水的,里面的淤泥被张伯他们清理出来了。晚渝让张伯他们运了一些发酵好的牛粪和鸡粪倒进去肥水,好用来养鱼。

这几天的天气转暖,沙地坡地要点庄稼,稻子也要育苗,晚渝就让大家停止积肥。早上王叔和胖婶禁不住心动,也决定先种两亩试试。

晚渝算好需要的种子,指挥大家行动起来。大家按照晚渝的要求,把种子倒入淡盐水中,浮起来的捞出来不用,剩下的清水洗净放入缸中,再倒进稍温的水漫过。

下午,晚渝让大家把原先家里靠近水源开垦出来的四亩多菜地四周打上高高的沿垄,接着把地分成五个长板,最后灌满水。一行十五六个人做起事来效率很高,傍晚就结束了。

“村长,你们这是干啥用的,好好的地没种东西咋先灌水呢?”路过的村里人很好奇。

“大庆呀,看田呀?这不是地干嘛。”苏老爹打着哈哈。

不明白,苏大庆搞不清村长一家到底要干啥,摇着头走了。

“其实没什么要保密的,实说也没关系的。”晚渝毫不在意,没有人指导只能学个模样,具体还要看实施过程,再说也没打算保密。

“老爹是怕别人说闲话。”苏杨氏揭老爹的短。苏老爹不服气地瞪了她一眼,大家都善意地笑了。

第二天要种沙地和坡地,大家赶忙回家准备着。

回到家,晚渝让周大婶他们把稻种捞上来放进准备好的竹筐里,用稻草盖好放进屋里,大家这才忙着吃饭。

晚饭后,晚渝又赶忙给辣椒浇点水。辣椒还没有发芽,晚渝心中也没有数,这些野生的种子会不会发芽成功。

洗完澡刚要上床睡觉,有人敲门。周大娘把门打开一看,“三郎、玉兰、水生是你们呀,快进来。”晚渝听见三伯和三伯母的声音迎了出来。

“渝儿,洗完澡快进屋。小心着凉。”叶氏连忙把她拉进屋里。

“这么晚呢,你们有事找我吧?”晚渝见三伯母他们后面还跟着一对年轻的小夫妇,语气肯定。

“这…”三伯母明显很不好意思。

“对我还不好开口吗?”晚渝责备地说。

“是这样的,我也不客气。栽水稻的事,你说没打算保密,我就想让我的弟弟家也栽,行不行?你不会生气吧。”三伯母鼓起勇气说完。

晚渝见几人都用期待的目光看着她,她望着三伯母的弟弟,这个年轻人叫水生,她已经听到了,高高的个子瘦瘦的,眼睛很大,四方脸,看起来很老实,和三伯母长得有点像。“这种种法我是从书上看到的,也是第一次种,说不定有风险,你们敢尝试吗?”故意试试,她知道三伯母不会说自己跟老神仙学习的事。

“你们敢种我们就敢,我相信你们。”叶水生坚定地说,他的妻子也点着头附和着。

“你们家有多少稻田?”

“有四亩。”“好吧,我同意了。”晚渝算一下自己的稻种够也就同意了。

几人满意而归。晚渝她们这才躺下休息。

第二天,晚渝秋月和夏荷没有去练武,张伯和天成也过来很早。天还没有完全亮,大家匆匆吃完饭就忙开了。洗碗、喂牲口、把稻种再用清水泡上,忙得不可开交。

到了地里,天也就蒙蒙亮。晚渝让天成砍几根粗竹子过来,又和大家把肥从马车上卸下来。正忙着,爷爷伯伯他们又来了,连胖婶家和叶水生夫妇也来了。

“大家还是先忙自家的,忙完再来。”晚渝实在不好意思。

“我们的地少,一天就完了。先帮你家种上。”水生手脚麻利地抢着干开了。

大家都是种田老手,肥一会儿就按照要求施完了,肥不够,那边张伯和二伯负责用马车运肥。这边,三伯、爷爷、水生和王叔负责用两头牛耕地,几个妇女负责把耕好的地整成板块,挖的排水沟深些,便于排水。孩子没事干,帮天成砍竹子。大伙忙了一上午,终于将三十亩坡地整好了。

下午的时候,二伯伯他们带来了许多桶准备挑水用。晚渝拍着脑门说,“看我忘记让大家不要带桶了,今年浇水的事交给我们了。你们只管种就是。”

“你们小孩怎么能行?浇水的事还是我们大人来吧!”二伯很不放心,种地有方法你行,水不能自己跑来,小孩子体力可不行。

“你就放心吧。”晚渝把棉花种植的注意点交代一下,就带着天成、荷花、夏荷他们往山上走去。

“注意安全。”苏杨氏交代,以为小孩子爱玩。

“水,水,水真来了。”胖婶惊喜地喊。

可不是,汩汩的溪水潺潺而来。原来这些孩子忙活一上午是把粗竹子劈成两半接起来,通到右边远处小溪的上游把水引过来了。

“晚渝真聪明,读书的脑袋就是不一样。”胖婶由衷佩服。

苏家的人和张伯夫妻则是满脸骄傲。

水源问题得到解决,栽种速度就快上许多。二十亩棉花、十亩红薯,到了晚上竟然全部栽结束了,比以往快上好几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