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外话------

我看了,每个章节我更的字数是比较多的。上班没有办法多更,请大家原谅。在开始我就说了,文章以家长里短为主,如果要想看浓烈的感情纠葛,请绕道而行不强求。写作只是兴趣,不希望被灌水。存文到八十多章了,再往后才会是女主的感情生活,谢谢大家的支持,不到之处请见谅。

第四十二章 秋收

农村里的鸡鸭正下蛋,乡下人是舍不得吃的,下点蛋都用来卖,好换点钱贴补家用,所以张伯他们根本买不到鸡鸭。但也不是一无所获,三伯和月白他们就从青州各大牙行买来了五头牛、十四只羊和二十五只小猪崽子,此外还和上次买鸭子人家定了一千只小鸭仔。

第二天晚渝在大竹排上放上青草把牛引上去运到了山里,然后张伯、二伯、王叔、水生和家里的少年全进山了,大家把牛套上犁开始犁地,月黄他们就跟在后面捡掉雏菊的根,然后散上苜蓿的种子。不过牛耕地的速度太慢了,晚渝有些怀念现代的拖拉机,这么多地最多两天就搞定了,看来家里还要买些牛才是呀。

郭工头他们晚上就住在山洞里,各个洞口张伯他们已经给安上了大门,这些牛就留在洞口处,那儿盖了简易的牛棚。

晚渝觉得家里的人手还是不够用,月黑他们白天要练武、学习,也帮不上什么忙。她把这些少年分成五组,一些留在山里一些留在家里,两个老头也被分成了两边,气得他们胡子都翘起来了。晚渝就安慰他们等过了忙季就不用这么辛苦了,又做了一些点心炸了鸡腿哄着他们,才把两个人安抚下来。但是到了吃饭时间他们不管是谁在那边都是回来吃的,有轻功真好,晚渝见这两个老头来去自如,真是羡慕极了。她练起武也更加努力,特别是对轻功都达到了痴迷的程度。

两千多亩地,大家齐上阵二十多天才全部种完,晚渝还栽了十来亩白菘,建立两个大棚种上各种蔬菜,这两天苏老爹也被宁路忽悠来和他一起到湖里钓鱼。高木气急也没办法,带着少年们练完武就跑到这边。工地上的人就有了口福,时不时吃上新鲜的大鱼。剁椒鱼头、水煮鱼、烤鱼、酸菜鱼、冷锅鱼、椒盐鱼下巴…。晚渝是变着法子做鱼给他们吃,吃得老哥几个整天乐呵呵的。

家里这边也不闲着,天气渐渐有了凉意,田里的稻子已经快要成熟了,晚渝带着少年们抓紧时间把田里的红薯大豆绿豆收上来了,接着让长工栽上了白菘。地里的棉花也几乎摘光了,棉杆上只剩下一些小棉铃了,今年的棉花大丰收,家里每个人都有两床小被子,两床大被子。孙家媳妇和胖婶他们正为他们每人做两身棉衣了,即使是这样,家里棉花还有不少了。

家里人多,收下的麦子仅仅够吃,大米都是从市场买的,平时家里都不怎么舍得吃。好在现在田里的稻子可以收了,再也不用委屈自己了,晚渝是个不会委屈自己的人。赚钱不就是享受的吗,地里收的东西一点不卖留着自己吃。明年田多吃不了再卖吧。

这一天稻子正式开刀,家里的长工和月白他们全都忙着收割了。晚渝家的水稻长得特别好,村里人估计一亩地最少有八百多斤。往年的短工也来了,地里五十多个人一字排开收割非常壮观,村里人羡慕极了。这边还有人用牛车把割好的稻子往外搬,场上十二架脱粒机正不停忙着,打下的稻子黄澄澄、饱鼓鼓的十分喜人。

一天半功夫,晚渝家的秋收就结束了,晒谷场上的花生已经起了被整成平整的场,晒着的稻子闪花了村里人的眼。村里人也忙着收自家田里的稻子了,“二郎你们家里一亩收了多少斤呀?”一个老爹见到二郎家谷场上的稻子,忍不住抓起一把问。

“也不多,一亩地大约有九百斤吧。”二郎笑眯眯地说。

“什么,一亩地收了九百多斤?”老爹张大嘴,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边上的人也好不了,能不能有道闪电把自己劈了,坑爹呀,一亩地收了上千斤,竟然说没多少,那么自己家一亩地几百来斤怎么说。

“晚渝家的田比我们家收的还要多点了。”二郎又扔了一道闪电,大家都觉得自己被劈糊了。

“二郎,明年你教教我们种田吧。”村民们围着二郎眼神很火热,一亩地赶上人家两亩地的产量,中间的鱼塘还不算,那是多少银子呀。

“不是我不教大家藏私,而是我根本不会呀。家里种田都是听晚渝的,连这秧苗都是她发的。”二郎骄傲地说。

这下大家都不说话了,是呀晚渝当时说是她在书上学的法子,自己当时还瞧不起人家了。现在大家懊悔地恨不得扇自己几巴掌,什么眼神呀,一个金娃娃在自己面前竟然没发现。

晚渝正在田里指挥大家把肥施在田里,然后让牛犁地翻进田里,这只是底肥而已。等地翻好,还要施肥才能种上小麦,这样小麦不仅长得壮而且今后生病少,要施的肥也少。选用的种子也是晚渝筛选下来的,颗颗颗粒饱满,这样发芽率才高,长出的苗也健康。

家里的脱粒机增加了六台,天成他们按照老价钱把它们放在各村出租了。

晚渝又溜达到蔬菜大棚那边,地里的绿豆种的有些晚,结的豆子不是太好,晚渝无所谓,本来种这些绿豆就是为了改善土质,结不结豆子不重要。

大棚晚上已经盖上油布,白天才揭开吸收阳光,菜苗都很健康,黄瓜苗已经上架了,韭菜郁郁葱葱极其茂盛,辣椒小苗水汪汪的,莴苣等长得也不错,看来等到春节时估计就能吃了。

最后看看家里的养殖场,每处都被打扫得干干净净。丁一山和孙大壮两人正把鸭蛋装进桶里准备送进院子里。“东家,这次蛋共有五千个,我们正准备送到院子里了。”晚渝拿起一个蛋,这些蛋沉甸甸的,个头很大蛋黄也大,吃肉产的蛋就是不一样呀。

“你们家里的稻子都收了吗?”作为大老板是应该关心员工生活的,晚渝做得很好。

“我们家田本来就不多都租给别人种了。”孙大壮说。

“家里的稻子已经让短工收了,感谢你东家,天成他们已经帮我们几家打下来了。”丁一山感激地说,自己一家都在晚渝家拿工钱,脱粒机还给自己免费使用。现在自己在村子里生活是好的不得了,每个月都有结余的钱,村里其他人眼红着了。

晚渝点点头和他们一起回到院子里。送来的鸭蛋就被夏荷她们制成了皮蛋放在山洞里了。晚渝想起上批的皮蛋该能吃了,就到山洞拿出三十个出来。

她把皮蛋上的泥巴滚掉,剥开皮,皮蛋上的松花很清晰,整个蛋非常有弹性呈青黑色。成功了,晚渝松了口气。她把蛋切碎熬了一锅皮蛋瘦肉粥,又切了十来个准备给伯伯他们下酒。吃晚饭时,晚渝把自己做的皮蛋、姜糖炸花生、各种卤菜端上来,理所当然高木和宁路又是第一个坐下的。“这个是什么蛋,怎么没见过?”宁路用筷子夹着皮蛋很疑惑。

“今天的粥闻起来特别香呀。”月心把粥端过来,大伙就闻到了浓郁的米香和肉香。

接过后就迫不及待地舀了一勺放进嘴里,“这肉和大米煮怎么这么香呀?”陈氏也忍不住问了。

“这粥里的蛋是和盘子中的蛋一样吗?”三伯尝了一口问。

“这些蛋真好吃,还吃不出蛋味。”天青的评价。

“这叫松花蛋,又叫皮蛋。这是鸭蛋做的,鸡蛋也可以做,不过家里的鸡蛋都吃得差不多了。”晚渝笑着为大家解释。

“大家别说了,再不吃就让师傅他们吃光了。”夏荷忍不住叫喊,这两老头太能吃了。

大家转眼一看,盘子里的皮蛋已经所剩无几了,天成连忙夹了一块给苏杨氏。

“这个蛋很有弹性,不错好吃。”呼啦呼啦宁路一连喝了两大碗才放慢吃饭的速度。

“就没听过你什么时候说不好吃。”夏荷和秋月嘀咕着。她们的话引得大家笑开了怀。

“哪有徒弟这样对师傅不敬的?”宁路拿出师傅的架势。

“拉倒吧,你哪里有师傅的样子?”夏荷才不怕他了,送了他一个鬼脸。

饭桌上的笑声更响了。

------题外话------

说是写着玩的,可是见到收藏少或者收藏往下掉,心情还是有些郁闷的。感谢收藏的童鞋们。

第四十三章 算术很重要

村里各家的稻子也陆陆续续地收割完了。晚渝进了山看看房子盖得怎么样,发现一切正常才放心,增加人手的想法也就更加迫切了。

晚渝和家里的少年带着自己设计的手套,一起到了山上把三十亩的棉花拔了,然后把地翻了施上肥整理成垄全部栽上了白菘。“公子,家里到处栽的都是白菘哪吃的完呀?”绿芜问。

“这不是还种了几亩莴苣吗?”晚渝笑着说。

“莴苣才种了多少呀?白菘都种了一百多亩了,连门口的谷场都被你种上了。”夏荷也不解。

“到时候你们就知道了。”晚渝很神秘。

“从今天开始,我打算亲自教你们学习算术。”家里事忙得差不多,晚渝宣布一项新的学习任务。“学会后把家里大人也教会了。”

“高师傅已经教我们了”平时文课晚渝都不来的,月五怕她不知道就主动告诉她。

“我教的和他的不一样,你们要认真听。不认真听的会挨板子的。”晚渝很严肃地说,家里周大娘他们也都被拉来听课了。“院子里所有的人都在,二伯母三伯母、南天你们也要认真听。”被点名的人立刻坐好了,拿起手中的小棒准备着。

纸张太贵了,平时大家都是用石灰在黑色板子写的,这也是晚渝发明的,有的人也会在沙子上写。

晚渝先教会大伙认识了阿拉伯数字,然后像教小朋友一样,教大家加减法。这些孩子相较于小孩子,领悟能力要快得多,又有高木教的底子,这些都难不倒他们。于是,晚渝又教会了他们竖式计算。

高木和宁路本来见晚渝自告奋勇教算术都是抱着看笑话的态度来瞧瞧的,没想到很快就被晚渝新颖独特的数字吸引了,不知不觉也跟着学习起来,整个课堂就听到沙沙的计算声,这是晚渝在黑板上写下的二十道计算题。

等大家全算完了,晚渝和大家对了答案。多数人都算对了,也有几个人算错了直拍脑袋,其中就有二伯母三伯母,也难怪会错,她们一点底子也没有。

“错了也没关系,回去好好再想想并多加练习,还要多请教会的人。三人行必有我师,不要不懂装懂。”这是晚渝这节课的结束语。

“小晚渝,你这种计算方法很方便呀,跟谁学的?”宁路跳出来问。

“这还快,告诉你学到乘除法更快。”晚渝避重就轻回答,总不能告诉他们自己是在小学学的吧。

“什么算术你都会算吗?”宁路好奇地问。

“不一定,谁敢说自己都会呀,这不是欠揍吗?那要看什么问题。”晚渝说的是大实话。

高木和宁路对视了一眼从怀里拿出一张纸,“你看看这些题目会做吗?”高木面无表情。

晚渝接过来一看,“会,这些题都很简单呀。”

“你确定都会做?”宁路有些激动,高木也眼睛冒光。晚渝又看了看纸上的习题,的确是很简单的鸡鸭同笼问题呀,这些题目都相似,小学六年级水平的孩子都会。

“那你做给我看看。”宁路热切地拉着晚渝的手说。晚渝见他们那么激动,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就做了起来,上下不过几分钟时间,五道习题就完成了。

“不可能,不可能呀?”高木有些失态,宁路也呆住了。检查一遍,的确都对。

“那这些题你也会吗?”高木又从怀里掏出一张纸,晚渝接过来一看,“这更简单呀。”

“这你也会,怎么做?”高木和宁路激动地不知怎么办才好,研究了大半辈子都没有研究出来,这个毛孩子怎么就会了,还说简单了。

不对劲,这是晚渝此时的想法,看着两个老头的反应,这几道题对于他们很重要,可明明是九宫数学呀。“我现在累了不想算,你还是拿去考别人吧。”晚渝挥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留下两个面面相觑的老头。

“你说她到底会不会呢?”宁路凝重地问高木。

“见她的神情应该不假,只是她好像意识到这些题对我们比较重要,不愿意答罢了。”高木一声长叹。“她是个敏感的孩子,对于她不信任的人防备意识很强。”

“本来我们是找乐子来的,玩完了就准备走的。现在遇到这样的孩子,恐怕走不了了。”宁路一改平时嘻嘻哈哈的样子。

两人对视一眼也默默地离开了。

以后他们也不再问晚渝那两道题的做法,一切似乎还和以前一样,只是两个老头对孩子们的训练更加严厉了。晚渝还是每日教大伙算术,高木他们一节也不拉,越学越有兴趣。

“你们能不能在村里再找些信得过的人手过来?”晚渝问二伯他们。

苏老爹他们思索了一下,“村里还有一些人可以用,我们这就找去,你要什么样的人?”

“女工,人要老实能干,女红要好。”晚渝给出要求。

下午,家里就来了三十来个人,见晚渝出来既紧张又有些激动。“哎呀,晚渝你知道的,我的女红在村里可是数的上的。”一个高个子长脸女子骄傲地说。

“东家,如果是女红的话,我也能行。”一个小媳妇大大方方地说。“我也会,东家。”有人开头,别的人也跟着喊了。

“我的条件比较苛刻,到我家里做工,如果把手工泄露出去的话,得赔我五千两银子,还要报官吃牢饭的。”晚渝一字一顿地说。

“哎呀,晚渝,在场都是村里人,不是你的长辈就是你的平辈的,哪里要这么一板正经呀。”还是那个高个子妇女。

“这个人是桃氏,女工的确不错就是碎嘴。”夏荷轻轻在晚渝的耳边说。

“我愿意,这是应该的。”还是那个年轻的小媳妇。“这个是村里苏天维家里的,叫姚氏,女红也不错。”夏荷介绍着。大多数人都愿意签下合同,只有桃氏和几个人比较犹豫。

“每天我给你们的工钱是三十文。”晚渝一报出工价,整场的人都很激动,这个工价比一个男人一天还赚得多。桃氏她们也不再犹豫了。

晚渝就开始挑人了,桃氏本来笃定自己入选的,可晚渝偏偏没有挑中她,落选的还有一开始就有些犹豫的女人。

“晚渝,我的女红可是最好的。”桃氏不死心、不甘心。

“我知道,但是她们对了我的脾气。”晚渝笑着说。然后让秋月拿来笔写了十五份合同读了给入选的人听,然后让她们画了押,按了手印,这一切都是请族长和里正证明的。

入选的人高兴地回家了准备明天正式开工,她们家里人知道了也非常高兴。

第二天,晚渝让月白他们把山洞里堆积的一袋袋的布头搬出一些来,经过半年的收集,布头的量大得吓人。

工厂就在扩大的果园里,离果园里的院子并不太远。女工们坐在石头厂房里觉得简直是在做梦,有些不真实。晚渝让人把一袋袋的布头倒出来,然后让女工们按布质和颜色分好,接着叫绿芜她们按照她的要求把布拼好了缝在一起,这些女孩子这半年也跟秋月她们学习了女红。大伙忙得热火朝天。

“你们家里有半大的孩子吗?”晚渝问。

“有呀。”有孩子的都说,听说在晚渝家做事,孩子是可以免费学习的,想到这大家有些兴奋。

“明天开始你们让他们到前排房子里学些字吧。我家教的可不能去考状元,只是能认识些字罢了。来不来随你,女孩子也来。学完字来分布头,一天我给他们五文零花钱。”晚渝轻轻地交代着。做工的人真是喜出望外,天上真的掉馅饼了,一个个感激得说不出话来。

------题外话------

昨天收到花了,激动了半天,谢谢你们对我的支持。存文有些,可是不能发那么多,早上六点半上班,晚上五点半到家。写字都是在家进行的,每天写得比较少,都发了,后续会跟不上的。大家提的意见我也看了,有些汗颜,请见谅。以后会注意的,对于数字我实在不咋地。还有请放心,只要有一人跟文,我就不会对不起她,绝不弃坑。

第四十四章 发展山中(一)

山后的房子已经完工两进了,张伯他们也住到那边在山洞中做些家具和提前做好门窗,等房子盖好再做的话,天气就会太冷赶不上的。

晚渝想起山中的猕猴桃又心动起来,宁路他们严格的训练有明显的效果,大家都进步了许多,晚渝的轻功现在练得已经不错了。“师傅,不如我们这次野练就到山中吧。”晚渝给宁路揉着肩,明显的拍马屁行为。

“你又有什么花招?”宁路吃她亏太多,一般来说只要晚渝对他露出这种小狗般讨好神情,必定对他有所求。

“我能有什么花招,在你老人家的眼里我就是这样的人吗?”装委屈,宁路严重鄙视她。

“其实了,就是山中的野果子熟了,我想把它们摘回来。这样了既能达到野练的目的又能为家里增添一些收入不是?”晚渝这次说的是实话,没有打哈哈。

“好吧,这次野练就到山中吧。”宁路也不逗她了。

家里所有的少年都背着竹篓手里提着篮子,晚渝也不例外。“这次野练的内容就是每个人到山中摘回来成熟野果子,共五趟,完不成任务的小心我的藤条。”宁路得意洋洋地扬着手中的藤条。晚渝曾经鼓动少年们躲避,可是这藤条像长了眼睛一样,谁也躲不开,抽到身上简直要人命。越是躲不开,大家越是想着法子躲,倒是激起了他们内心的斗志,这正是晚渝的目的,只有在实战中才能提升自己的实力。

随着老头一声令下,大家憋足了劲向前奔跑。到有野果子地方,就是走惯了山路的人一天也就一个来回,这次要求的可是五个来回,没有人敢耽误,想尽快地把果子采回来。

晚渝和天成几人的轻功最好首先到达了目的地,山中的猕猴桃已经成熟了不少,柿子红通通的像一个个的小灯笼挂在枝头,枣子也变成了深红色。晚渝先吃了一个猕猴桃,无污染的东西就是甜呀。

后面人都陆陆续续地赶上来了,晚渝几人赶忙摘起果子放进背篓里。背篓、篮子装满以后就往回奔,路上遇到慢的人羡慕地看着他们,然后激励自己向上赶。

忙到傍晚的时候,晚渝几个先行的人都完成了任务,而两个老头在大树下一边啃着野果子一边下着棋,日子过得是相当惬意。

一直到吃完晚饭,慢的人才完成了任务,越往后果子越难摘,得往里走去找果子。“公子,往里走还有果子了,明天还去吗?”后回来的人嘴里塞着馒头向晚渝询问。

“不去,也要留些果子给山上吃果子的动物。”晚渝可不想破坏自然平衡的原则,但是在月齐的眼中就变成了自家公子心怀慈悲对动物都那么爱护。

家中的野果子堆得像小山,便宜了宁路嘴里就没停过。晚渝让月石他们到厨房帮忙,夏荷她们都到工厂那边了。

先指挥南怜她们把水烧到刚有些烫手的程度,然后让月白他们把柿子放进桶里码好浇上热水,注意控制好水温并保持好水温。又跑到果园的厨房那边,天成正带着一大帮人在剥猕猴桃。晚渝让他们把剥了皮的猕猴桃放进锅上蒸,然后把蒸好的猕猴桃放进锅里加上饴糖煮。接着冷却装坛密封。人多流水作业速度还比较快的。

“这种东西难吃死了,昨天我的嘴差点就被它涩死了。”宁路看着一堆柿子向晚渝告状。

“现在你尝尝。”晚渝把削皮的柿子递过来。

“现在就好吃了,别想蒙我我才不会上当了。”宁路一副我很聪明的样子。

“不吃拉倒。”晚渝继续忙自己的事。

“你不吃我吃。”天翔接过塞进嘴里。“好吃,很甜。”

月白也不声不气地咬了一口手中的柿子。宁路将信将疑地也咬了一口,然后是眉开眼笑,抓上几个,“给高老头苏老头也尝尝。”

“这东西不能多吃,最多两个,吃完了还不能喝凉水。”晚渝对着他背影大声说。

老头挥挥手表示知道了。晚渝又和大家把削皮的柿子放在阳光下暴晒。

接下来几天,晚渝一头扎到了工厂里。她画了一些卡通形象,让绿芜她们做成抱枕,又在枕头上、靠背上设计了图案,让夏荷她们绣好。

几天后,晚渝让月石和月白他们抱着许多的枕头和抱枕来到院子里,她今天要把家里所有的枕头换了。

“爷爷奶奶这是你们的枕头和靠背,你们来试试吧。”晚渝第一个想到就是家里的两个老人,她在爷爷奶奶的枕头里放的是菊花。苏老爹和苏杨氏开心地接过晚渝递过来的枕头,放在躺椅上试试,好软和呀还带着淡淡的雏菊香味。

“好孙女,太舒服了,味道也好闻。”苏杨氏眼神温柔地注视着这个让她引以为傲的孙女。

“这就是雏菊枕头呀,我试试。”毫不客气地一把抓过苏老爹的枕头。

“这是我孙女做给我的,你要自己做去。”苏老爹不乐意了,想把枕头来过来,可宁路滑得像条泥鳅,怎么能让他抓住呢?

“好舒服呀,这个归我了。”宁路抱住枕头不放,苏老爹急了上前就去抢。高木在一旁喝着茶不作声。

“好了你的在我这儿了。”晚渝上前递过一个灰太狼的枕头,把他怀里的枕头换下来了。宁路这才欢天喜地把枕头还给了苏老爹,苏老爹还给他的是一个闪亮亮的白眼。

把两个老头屋里的东西换好了以后,晚渝又把其它房间里的东西换了。出来一看,宁路正躺在沙发上不起来了。

“晚渝这些垫子真舒服,垫背更舒服。你可真聪明。”宁路得了好处就毫不吝啬地赞扬了晚渝。

“这些垫子和抱枕加上去才算得上是真正的沙发。”晚渝喝了一口花茶吐了一口气才觉得好些,刚才忙来忙去的累死了。

“天青哥哥、天问哥哥这些是你们家的,拿回去换上吧。”晚渝指着床上一堆的东西。天青他们正羡慕了,一听立刻乐滋滋地抱回家了。

晚渝和宁路他们打了一阵口水仗后,又急忙忙地进山,已经好几天没有进山了不知房子盖得怎样了。山中的工地上郭工头带着人正忙得热火朝天,房子的主体已经出来了,周围已经拉起了围墙,再过一段时间应该就能完工了。“晚渝你来了,再过十来天估计就能完工了。”郭工头自豪地看着自己一手盖起的楼房说。

“谢谢你郭叔,这段时间大家辛苦了。”晚渝真心真意地说。“等这边结束了,我请你们吃大餐。”

“那我们就等着了。大伙好好干呀,东家要请客。”郭工头大声对手下说。

“那我们就等着了。东家你要多做些肉呀。”有工人开玩笑。小晚渝这个东家对工人非常好,工人们都很喜欢她,每次来工人们都喜欢和她开玩笑。“快干活,不要趁机偷懒。”郭工头拿出师傅的架势赶人。工人嬉笑着干活去了。

晚渝又去看了地里的苜蓿,这些苜蓿长得非常好,整个冬天家里的牲畜饲料应该都够用了。考虑到冬天要到了,晚渝又有了新想法。

------题外话------

有没有想过有一天你不小心穿到古代怎么生活?我们办公室同事就闹过。这篇小说就是基于这个话题写出来的。当个小地主婆蛮不错的,千万不能一穷二白不是?感谢黯然一笑的花朵和打赏,还有九月份永恒的白雪送来的钻才看到,谢谢!

第四十五章 发展山中(二)

“各位伯伯你们先暂时停一下,跟着我到边上的山看看。有事需要你们帮忙。”晚渝到了山洞风风火火地对几个伯伯说。

“出了什么事?”二伯他们以为出了什么大事都吓了一跳停下手中的活。

“什么事也没出。往年家里烧的碳都是买来的吗?”晚渝问。

“是,你用的是银丝碳,这种碳的质量最好烧起来没有烟。卫山大哥他们一般不烧碳,只有天气极冷的时候才会烧些普通碳,普通碳烧的时候烟比较多。你冬天会咳嗽不能用。”三伯感叹似的解说。

“如果我们自己烧炭不就能节省许多银子了吗?”晚渝兴奋地说。

“自己烧碳?”几个人一口同声,难道在一起待得时间长可以培养默契?

“对,自己烧,其实烧炭的技术很简单。现在月石他们被师傅他们带进深山里野练去了。等回来我就让人过来帮忙,我们先做好前期工作。”晚渝越说越兴奋。

“你怎么说我们就怎么办。”三伯很支持,那两个也站起来了。

“我们一起去看看。”晚渝带着三位伯伯到处溜达,最后把烧碳的窑洞定在离洞不远的地方,这样烧出的碳便于运出去。至于烧炭用的木头,傻子才用自己山上的,反正四周无主的山上到处都是。

晚渝就指挥三个伯伯开始挖窑洞,告诉他们具体应该挖多大后,她就回家忙要紧的事了。

工厂里的女工正静悄悄地做手中的绣活、缝合工作,她们见晚渝进来站起来要打招呼,晚渝挥挥手让他们继续忙,自己走到流水线那儿,见夏荷她们野练前裁剪的各种卡通还够用就放心了。

“等等,把你手中的绸带给我。”晚渝见李氏拿着一把碎布条正往做好的靠背中放连忙制止了她。

“怎么呢,东家?”李氏也是家中的女工了。

“这样的绸带和这样的布条多不多?”晚渝抽出她手中的绸带和一种布条问。

“有不少了,怎么呢?”李氏有些不解。其他女工也停止了手中的活。

“把像这两种布料的布头全捡到一边去,我要用的。”晚渝吩咐,女工们都答应了。

晚渝到了布头房,孩子们都在认真干着,东家不但派人教他们识字、练武,每天给零花钱。做工还有点心吃了,别的小伙伴可嫉妒了,自己当然好好干了,父母回家后也是反复叮嘱自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