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自己?没你为他解答文字的玄妙,他靠自己能摸索出来?”高铭怒道:“一个文字对一个民族有多重要,你难道不懂吗?真没想到你居然放任自流,丝毫没有警惕,你一定收了他们的好处,才帮着他们瞒报,说,你是收了貂皮还是珍珠?”

秦桧这才意识到这就是个坑,他不兢兢业业的教女真人功课,是罪。

而教得太好,叫完颜希尹有了成果,更是罪。

他张口结舌,哑口无言,不知如何下口辩驳,他解答过完颜希尹的提问是真,没有及时发觉完颜希尹的造字活动并上报也是真。

他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替自己争辩,他只是玩忽职守,并不是有意协助完颜希尹造字的,”高大人,我冤枉啊,真的冤枉。”

“你是不是冤枉,不是我说了算的,来人,先将秦桧押送开封府!”

秦桧看高丞相是铁了心的惩治自己,内心是绝望的,同时也是无力的。

这件事,必须有人背锅。

丞相把这件事按到他身上,他不背也得背。

就是动用妻子娘家的力量,把自己保下,不至于发配免职,但这辈子也别想得到重用了。

高铭看着秦桧被带下去了,才回到桌前坐好,内心松了一口气。

秦桧的岳父家很有点能量,不把他捶结实,很容易把他这种卖国分子给提拔到高位。

现在好了,协助金国创建文字的污点洗不掉,不被刺配就不错了,别想得到重用。

——

兀术如期而至,可能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娶了公主的完颜兀术,满面春风,也没有一见面就“痛殴”完颜宗强,反而关心的问他:“你在这里一切都好吧?”

完颜宗强一个劲儿的点头,并朝完颜希尹使眼色,不许说出自己在这里没读书的事实。

其实这群人里,就完颜希尹一个人奋斗在学习的阵线上,其他八个人早就被花花世界吸引,懈怠了。

就是完颜宗强不说,他也不会说实话,否则就是将自己跟其他人都对立起来,他可受不了。

兀术也就是问问,他更关心完颜希尹的造字成果,高兴的道:“父皇吩咐我,这一次要将你带回去,教更多的人掌握咱们的文字。”

正憧憬大金国的文化建设美景,下人通报说高大人来了。

兀术和众人到前厅见高铭,一见面就笑道:“恭喜你啊,荣升相位,这般年纪就做了大宋国的宰相。”

同时心里也恨恨的想,宋国这个新皇帝有眼光,唉,可惜啊,他怎么就不是大金国的驸马呢。

高铭也笑道:“我也要恭喜四皇子你娶了辽国公主,祝你们百年好合,早生贵子。”

兀术爽朗的哈哈笑了几声,表示自己很高兴,然后笑容渐渐收敛,直视高铭的眼睛,“要不是你们大宋支持辽国的火器,可能我就不是娶辽国公主,而是被父皇赏赐一个辽国公主了。”

攻破辽国都城,辽国公主就是大金国的战利品。

高铭一脸无辜和茫然,“什么支援?什么火器?”

第175章

完颜兀术跟高铭打过不少交道, 对这人有所了解,对他的话是半个字都不信的,冷笑道:“你知道我在说什么, 明明说好保持中立,却偷偷运火器给辽国, 你们大宋这种行径, 可是破坏了宋金条约的。”

高铭表情严肃, “饭可是乱吃, 话不能乱说, 什么破坏两国协约这种事可不能随便说。后面牵连的责任可大了。”

饭也不能乱吃好不好?!兀术沉了沉声音, “我们攻打辽国上京的时候, 守城的人却拿出了不符合辽国用兵习惯的火器,肯定是别人给的,后来我们听过了解, 说是耶律大石搬回来的。想来除了你们大宋, 不会有别人。”

高铭哑然失笑, “不符合辽国的用兵习惯就是大宋输送的?西域那么多国家,怎么就栽在我们脑袋上?!除了陆路的国家,还有外海来客,我听说最近大食商人从欧罗巴那边倒腾了许多珍奇异宝,或许是他们带来的。”

什么大食欧罗巴,完颜兀术连地上的国家都没识别完全,何况是海外, “呵呵,就知道你会找借口, 绝不会承认。”

高铭缓缓摇头,“不是我们大宋做的, 我们又怎么会承认呢。自从咱们两国来往以来,我们大宋一直恪守协定,充分履行了对大辽见死不救的条约。

不满你说,耶律大石拥立辽国皇长子打算在辽国西京称帝,希望得到我们大宋的支持。

你也知道西京大同的地理位置,那离我们是相当的近,但是我们大宋都没承认,并且威胁他们立即撤离,不许接近宋辽边境。

结果,耶律敖卢斡绝望之下自尽,逼得耶律大石只能西走。如果按照你所说,我们大宋赠予了耶律大石火器,为什么不继续支持他们?反而拒绝,以至于辽国皇长子自尽呢?!”

他眼神真诚地对视兀术。

兀术的性格是绝对不会理解敖卢斡“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人生信条的。

他听到耶律敖卢斡自尽,也着实纳闷了一番,好端端的,都占领了西京那块赋税重地,自立为王是个不错的选择,为什么要自杀。

原来,是得不到宋国的支持,自知无望下自寻短见。

“呃……”虽然没全信,但也不像刚才那么咄咄逼人了。

高铭见兀术半信半疑,先劝他坐下细聊,“咱们别光站着了,边吃边聊吧。将八皇子也叫上。”

如今金国也流行吃火锅了,到了大宋,兀术决定在发源地继续品尝这道菜品。

三人围坐着吃火锅,几杯酒下肚,高铭脸色微红的举起酒杯,“祝宋金友谊地久天长,也希望我和四皇子和八皇子的友情永存。”

不得不说甜言蜜语听着就是顺耳,兀术也十分配合的跟高铭撞了下酒杯,一饮而尽。

酒过三巡,每个人都笑开了怀,虽然来自不同的国家,使用不同的母语,但这一刻似乎却像一家人般的亲近。

在这样的融洽的气氛中,兀术却保留着理智。

高铭跟他虚虚实实的,他自然也虚与委蛇,等见高铭喝得脸颊呈酡色,凑到他跟前,拍着他的肩膀道:“你跟我说句实话,就一句就行,辽国的火器是不是你们大宋支援的?我们其实也没怪罪你们的意思,就是交个底儿。”

高铭心想,你小子果然是在等我醉酒了套我话,“真不是我们。”并反问道:“你们这样在乎,是将火器视做大患吗?”

兀术一怔,遂即低声哼笑了几下,“我们大金国铁骑无所畏惧。既然你们没有支援就罢了。”

火器还是很厉害,叫你们恐惧,否则也不会这么在意。高铭喝了口酒,辣得轻轻吐出一口气,双颊红扑扑的看兀术,“我们虽然没有支援辽国,但凭借咱们的交情,我倒是可以叫工匠研究研究,若是有新式的火器可以支援你。”

兀术精神一振,有了宋国的火器,反过来打辽国,还不是手到擒来,“当真?那我这次回去就可以带上了?”

高铭摇头,“你没领会我的意思。我是说,我支持你,不是支持你们金国。你想啊,我们大宋向来独立,绝对不会介入辽金之战。但是,如果四皇子在别的地方有需要,我以大宋国丞相的之位,鼎力相助。”

兀术岂会没听懂高铭的意思,他端起酒盏,一边啜酒,一边斜眼看高铭。

高铭勾唇一笑,“辽国称霸草原两百年,如今传到了耶律延禧手中,他不用说,昏君一个,上天肯定会选其他人来代替他。耶律延禧的皇长子已死,剩下的耶律定,虽然有国舅萧奉先支持,但也正因为如此,耶律定吃了挂落,口碑并不好。”接着话锋一转,“女婿夺了丈人的江山,比别人来夺方便吧。”

兀术娶了辽国公主,虽然耶律延禧并不想承认这个女婿,但他其实就是辽国驸马。

有了这个加成,兀术自我认同上就比其他兄弟高一截,野心也迅速膨胀。

兀术沉默,嘴角噙了一抹笑意。

同时,他清楚高铭是什么意思,支援火器打辽国不行,但是给他火器夺江山称帝却可以。

他挑眉,“高丞相有这么慷慨?”嘴上这样说,但内中当然希望他有这么慷慨。

高铭站起来,一步迈到兀术和宗强身后,两只手分别搭在他们的肩膀上,“我慷不慷慨,二位皇子心里还不清楚么。再说了,放眼整个大金国,就数你们二位和我最要好,是不是?”

宗强第一个同意,高铭所言不假,他跟他绝对比跟其他金国人要好上几倍。

兀术也没法反驳,高铭几乎跟宗望宗翰他们没接触。

高铭微微弯腰,看着两人笑道:“所以,这完全是跟你们的私人交情,八皇子是我的好朋友,四皇子则是我认为的贤明之主,你若是做了金国皇帝,对宋金两国都好,到时候,两国交往起来,肯定比你叔叔在位强。于公于私,我自然都支持你。”

宗强高兴地道:“四个,没错的,高铭之间就跟我说过此事。咱们不能重蹈大宋的覆辙,吴乞买叔叔做了皇帝,哪有咱们的好果子吃。”

他许久没回金国,跟吴乞买叔叔的感情早就淡了,不像一开始那样觉得反对吴乞买叔叔继位。

在大宋读了书,他已经明白自古皇位都是传给儿子的,像大宋传给弟弟,是个例,结果也证明是错的。

兀术仰头眯起眼睛瞅高铭,有了大宋的支持,加上他妻子的契丹身份,或许可以笼络一部分投诚的契丹人,有了这两方势力的支持,或许可以跟叔叔完颜晟掰掰手腕。

高铭继续怂恿道:“四皇子以我所见,你是所有皇子中最聪明的,你不做皇帝,难道要莽夫般的二皇子宗望来做吗?”说罢,一咧嘴道歉道:“抱歉,我不是故意冒犯二皇子殿下的。”

在雨湘的挑唆下,宗望和宗隽这对亲兄弟跟兀术的关系更差了。

听到宗望的名字,兀术都是一阵膈应。

他端起酒杯,喝了一口,不做声的继续涮肉,大口嚼着。

高铭觉得说到这种程度已经足够,便也回到椅子上,笑道:“吃,继续吃。四皇子有什么需要帮助的,有八皇子在这里传话,都不是问题。”

宗强不停的点头,他可不想回金国去,他要留在东京。

完颜希尹发明了女真文字,也意味着得离开东京回大金国去,颇有些舍不得,但还是被兀术给带回去了。

临走前,从大宋装了几大车书籍,如果都翻译成女真文,估计够他忙活一辈子的。

所以,高铭判断最后的结果是,女真人抛弃女真文,直接读汉文。

总之,兀术带着一个称帝的梦想还有完颜希尹,离开了东京。

走在回金国的路上,兀术才猛地记起,他还没搞清楚到底是不是大宋支援了辽国火器。

不过,算了,大宋支持他就够了。

完颜希尹是名刻苦努力的好学生,在大宋被顶尖的学术教师秦桧悉心教习了许久,行为举止俨然一个学究。

于是冷不丁的一回到家乡,只觉得哪哪儿都不对劲,哪儿哪儿都不顺眼。

相亲们,你们活得太粗糙,太没规矩了,得改啊!

改,必须改!规矩立起来!

完颜阿骨打从他给儿子们都起了汉文名字,就知道他很推崇汉学,只是一直因为水平有限,加上没有人才,许多东西不知该如何入手。

终于,他们派出去的完颜希尹学成归来,不仅创造女真文字,还带回了宋国的文化精华。

阿骨打不由得暗暗鞠一把感动的热泪,看谁以后还敢笑话咱们女真不开化,“希尹,就由你来牵头改制罢。”

金国忙着文化建设,加上辽国承认了他们的大金国,又嫁了公主。

双方关系暂时缓和下来。

趁着金国按兵不动,辽国也没闲着,朝臣们纷纷挽起袖子跟萧奉先斗了起来,一时间给耶律敖卢斡翻案风四起。

耶律延禧再次感受到了危机,挥起屠刀,杀得契丹贵族们人人自危。

朝政算是暂时稳定下来了,继续跟金国对峙。

因为有幽州协定中宋国每年赠予的粮食支援,日子竟然还过得去。

同时间的大宋,开启了自己的新年号:建世

消化刚吞入腹中的西夏。

自立国以来就渴望的养马地,终于成为了现实,大宋官员欣喜涕零,不容易,太不容易了,想养马而不得的日子成为了历史。

从今以后,大宋也是能自己产马的国家了。

赵楷对养马事业十分重视,派了李纲过去管理这项重要的战略储备。

因为幽州跟西夏地区赋税较低,内地失地的百姓携家带口往那边移动。

闯幽州和走西夏一时喧嚣尘上,成为热议。

虽然其中不免产生了各种问题,但归根结底是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在这样强烈而又美好的愿望下,问题都不是问题。

就像所有移民一样,和当地人也有过争斗,火并,最后和平相处,慢慢的逐渐安定了下来。

而沿着太行山一线修建的城墙,虽然消耗了国家大笔的银钱,但也拉动了各行各业的发展,有人在这中间有了自己的车行和商铺发了财,有人因为办事得力升了官。

面对这些开销,除了西夏的盐池,便是海上的蔗糖贸易。

不知何时兴起一句话,钱从海上来,白银浪花,蔗糖舟。

当然,因为只许朝廷出海贩卖蔗糖,涌入的白银绝大多数收入了国库,并没有造成流通中的白银过剩。

百官都知道,这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高丞相推行的。

迄今为止,他做得都很好,巩固了边防,丰盈了国库。

但很快,百官就发现丞相的政策不仅仅局限在上面这两项上,他做了更重要的改革。

第一件成立了所谓的技术学校,招揽有名的木匠、石匠、纺织匠做师傅,教习学生,传授自己的技艺。

避免师傅“留一手”,“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状况,这些不保留技术的师傅将得到朝廷的奖赏并按照平定的等级,每月领俸禄。

有突出贡献,还会得到丰厚的赏赐。

除此之处,就是把武学从国子监分了出来,单独成立一个书院。

这一举动,立即招致了文臣们的警惕,武学挂在国子监下面的时候不受重视,大家都很放心,现在单独分离出去,岂不是表明武人的地位要提升。

重文轻武可是大宋心照不宣的基本国策,坚决不能动摇。

高铭立即表示:“没有,绝对没提升,就是怕在挂靠在国子监内打扰了儒生们的正常学习生活,所以把这群武夫单独隔离出来。要是大家觉得这群武夫不配用书院这样的规格,我也同意修改,就叫学校吧。”

学校不带“书”字,文官的抵触情绪没那么强烈了。

但跟国子监和书院一样都得最高负责人,高铭率先提出:“校长就叫太尉兼任吧。”

胡来!太尉本来就是禁军最高长官,再给这群武学生当校长,是嫌他们结党太慢吗?

这时,赵楷发声了,“众位爱卿,大家不要慌,朕决定这个校长朕来当,这下没意见了吧?朕当校长,这群武学生还能造反吗?”

鉴于赵楷的老爹赵佶当过国家画院的院长,他当武学校的校长好像也不算过分。

而且皇帝亲自做校长,总比叫太尉做校长强。

放心了,放心了。

但好像隐隐的又觉得哪里不对。

很快都反应过来了,以后培养出来的武将岂不是都是皇帝的“学生”,对皇帝直接效忠。

皇帝不再通过文臣控制武将,而是打算直接控制武将。

从重文轻武,走向文武兼备。

皇帝和丞相是打算玩个大的啊。

但递上去的抗议奏疏,都被皇帝一句轻飘飘的,“一个武学院校罢了,大惊小怪。”

高铭则数落道:“武学在国子监里跟太学生一起读书,你们又觉得他们不治学,耽误了太学生,如今为了太学生好,分离出来,你们又不满,到底想怎么样?!还是说,认为官家连几个习武的学生都压制不了?”

武学校里这些学生,只能算是武将的幼苗,怕武将也就罢了,难道连学生都怕?

皇帝在你们眼里就这么怂吗?

不敢质疑皇帝的能力,名义上是武校,实际上的军事院校顺利开学。

皇帝出任校长,以后这群武学生地位不言而喻,等他们陆续结业做官,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可想而知。

作为校长,赵楷是很合格的,给军事学校调拨款项比国子监还多,还和丞相高铭一起编撰教材。

发挥自己状元水平,在李纲读本的基础上有增加润色了不少,好句子层出不穷,方便学生背诵,增深对皇家和大宋的忠诚和热爱。

将思想建设放在跟体能训练同样重要的位置上。

有空了,赵楷还会出席学校内部的活动,跟学生亲切交流,增进感情。

三年后,第一批学生毕业了,赵楷更是出席典礼,亲自给成绩第一的武状元颁发了一枚金质勋章,并授予了不错的军职。

其他优秀毕业生也全都有不错的安排。

虽然从赵楷当校长开始,一直无人问津的武学就有渐热的趋势,但是当第一届毕业生出仕后,当年武学彻底热了起来。

赵楷很满意,等这群人成了气候,就可以开始官绅一体纳粮了。

这三年发生了许多事,最重要的就是金国因为跟辽国边界的勘定问题,再次起了冲突,这一次,辽国没有抵抗住金国的进攻,老家上京临潢府被夺。

耶律延禧等皇亲国戚退到了中京大定府,很快又被阿骨打帅兵追上,只能全员撤出,一路奔袭到了西京云州大同府。

此时,萧习泥烈想到了宋国之前支援他们的火器,进入宋国再次请求援助。

这一次,宋国并没有赠予任何支援,只是表示愿意封耶律延禧为辽王,进入大宋避难。

耶律延禧当然不能接受,叫回了萧习泥烈。

虽然没有给予辽国直接的援助,但是大宋也对金国表示,辽国西京大同就在辽宋两国接壤部分,宋国绝不允许金国在边境生事,一旦宋国感到危险,将进行自卫反击。

在追赶耶律延禧的过程中,金国猛然发现宋国的东部边界,借助天险,已经铸成了铁桶一般的防线,加上需要消化刚并入金国的辽国地盘。

金国将士们在阿骨打的命令下,停止了对耶律延禧的追击,返回了自己的国度。

如此又过了两年安稳日子,就在阿骨打准备再次征讨辽国的时候,一日多饮了几口酒,便一病不起,不管是大夫还是萨满法师都请教了,可惜都无效。

临死前握着弟弟完颜晟的手道:“朕将江山都托付给你了,朕相信你,你会是比朕更出色的皇帝。”

听了这句话,周围的皇子们都阵阵绝望。

到底,父皇还是没有改变主意,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给了弟弟,这分明是要重蹈大宋的覆辙。

兀术为父皇离世悲伤的掩盖下,是一颗蓄势待发的谋逆之心。

自己要想做皇帝,只能抓住这个机会。

不能叫完颜晟坐稳皇位。

各有异心,完颜晟也感到了自己这个皇位坐得并不是那么稳。

他心里琢磨,可能是改制之后,他的这些侄子们见到他,都要行大礼,不复之前那样亲密无间,无话不谈闹的。

是不是该恢复他们女真旧制呢?

可是,看到其他人对他三拜九叩,他心里别提多舒坦了,并不想改回去。

他决定忽视内部的矛盾,先集中对外,擒获耶律延禧再说,御驾亲征直奔大同。

谁知道,路程才跑了一半,就听说称病没有跟来的完颜兀术联合其他几个皇子造反了。

完颜晟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背叛这种事不是应该只发生在辽国吗?

他们女真人明明那么团结,怎么还会谋反?

但事实就是事实,完颜晟立即率军返回金国,但在进攻城池的时候,却遭受到了火器的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