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大家都在吐槽,这位宗室什么毛病啊?这一系的是不是都奇奇怪怪的?

云雁回把赵允初带到了司录司食堂,虽然他是新人,等级也不高,但是最近都是他在负责食堂改革的事情,还要亲自教厨子,所以这里也算得上是他半个主场了。

此后,在一段时间里,刚刚接触云雁回的开封官吏们都弄不清他到底是哪个部门的,怎么好多地方都能见着。

彼此讨论起来的时候,有的以为他是食堂的,有的以为他是天庆观的,有的认为他是少尹的小厮,以及以为他是三院各种部门的……

“怎么这么多人?”赵允初非常惊讶,“所有公厨人都这么多吗?”

赵允初没有差遣,没在衙门待过,自然不知道衙门公厨的情况,还以为官吏们都这么热衷食堂菜呢。

云雁回:“当然不是了。”

这可是开封府衙食堂开办以来,最火爆的时期了,现在每天还在刷新纪录。想必考核的时候还会发现,食堂改革之后,这出勤率唰的提高了……

“食堂的菜被我改过了,”云雁回极为得意,“不然我怎么会邀请你来这里吃呢。”

赵允初十分捧场:“雁哥儿好厉害!”

云雁回不看那些排队打菜的,直接从后厨拿了两份饭菜来。

小菜有虾油豆腐、炒茭白,现在的招牌菜珍珠虾球、鸭糊涂,还有小碗装的八宝饭。

八宝饭赵允初在云雁回家吃过,珍珠虾球和鸭糊涂却是没有。他先尝了一下小菜开胃,这虾油豆腐被煎得有些表面焦黄,鼓起泡来,上面是撒着葱花,青白好看。

再挟起来一闻,没有一点儿豆腥气,反而有香香的虾油味。

咬一口,将焦黄的表皮咬破,里面便流出一些滚烫的汤汁,融合了酱香味和虾油香味。本身清淡的豆腐因为汤汁入味,鲜香而嫩。难怪光是这一样豆腐,就有人能就着吃下一碗雕胡饭。

至于珍珠虾球,比起真正的珍珠当然要大得多,颜色白到透明,下面被铺上了青翠的青菜叶。用勺子舀虾球,一勺里面有一颗虾球,还有火腿丁。

就这么吃下去,是充满了虾的鲜味。沾一些椒盐吃,则更具口味。

还有最受欢迎的鸭糊涂,样子糊涂,味道却不糊涂,层次分明。

醇厚的鸭汤,煨烂了的鸭肉,碎碎的山药,还有肥嫩的香菇丁,混合在一起,滑爽可口,完全可以像粥一般喝,但是又比粥更为香浓。

“我喜欢这个。”赵允初把鸭糊涂吃了个干净。

云雁回把自己碗里剩下的半碗也倒给他了,“这个,咱们包大人也最喜欢,还送了四个字,叫‘难得糊涂’。”

赵允初一听,连连点头,“有禅机。”

“禅什么鸡,鸭呢。”云雁回不乐意他在饭桌上还谈禅,叫他赶紧吃,这年头啊,正经和尚不吃素,王子皇孙爱说禅。

赵允初埋头吃饭,云雁回自己慢条斯理地吃,还有暇打量周围,看看市场反应。

这来食堂吃饭的官吏,无论姿势如何,无不是像赵允初一般专心致志。官员还好,出身不好的小吏仪态差,简直像猪吃食一般,恨不得一扫而空。最后吃完了,恨不得把碗都舔干净。

所以自己这段时间的打包率也在急速下降,基本大家都当场吃光了……

这时有人送木牌来,被众人看到了,纷纷伸长了脖子看。

木牌不奇怪,又不能吃,重点是牌子上写的是菜名,这是食堂放出来的每日菜单。现在有新的木牌送来,意思分明是还有新菜品啊,怎能叫大家不期待呢?

后厨的人来接木牌的时候,就发现了自己诡异地被所有人盯着看……

他也僵硬地看着大家,最后木然说:“呃……明日要轮换部分菜色。”

食堂内出现了短暂的寂静,随即议论纷纷。

“你明日不是要休假么……”

“不休了,来看看有什么新菜。”

“唉,最近回家吃饭都索然无味,为何食堂不能多打一份回去呢……”

“我明日要去下县里,天啊!”

“鸭糊涂不会换掉吗?我最喜欢鸭糊涂了QAQ”

“我也是,包少尹说得好啊,难得糊涂……”

第60章 亲,代购吗?

赵允初还吃着的时候, 云雁回也看完了因为食堂菜色幸福感大幅度提升的开封府官吏们的表现,又去了一趟食堂后厨。他看看还有哪些饭菜剩下,拿南瓜切丁,一旁煮着猪肉片。

待到猪肉熟了,肉捞出来, 南瓜扔进汤里继续煮, 煮烂了捞上来, 和猪肉片、熟饭一起搅拌。

最后,顺手拿几片萝卜缨子放在上面,整盘拿走。

出来之后,赵允初也吃得差不多了, 云雁回便带赵允初去天庆观,因为他办公性质的特殊,包拯专门划了间书房给他,算是这个等级的临时工里, 待遇最好的了。

六个毛现在正是住在这里, 云雁回提着篮子, 里面是方才杂烩的猫饭。

几只猫有的蹲在桌案上,有的趴在窗台,还有的直接躺在地上,也有的两个一对互相舔毛。一看到云雁回进来,它们就柔软地喵喵叫起来。

但是赵允初一进来,六个毛就炸毛了,纷纷撅起臀,紧张地盯着赵允初看,从喉咙里发出紧张的咕噜声。

“咦?”云雁回还没明白是怎么回事,因为在他眼里,赵允初长得再高大,也是那个可以随便蹂躏的傻白甜啊。

赵允初退到屋子的角落里,抱怨地道:“又是这样,我娘养的猫见了我和我爹也这样,我娘说它害怕,雁哥儿,我很可怕吗?”

云雁回这才恍悟,虽然赵允初在他眼里好欺负得很,但是在猫眼里,大概是个具有危险气息的庞大怪物吧。

“你多大,它们多小啊,你待在那儿别动吧。”云雁回说着,伸手把两只手抱起来顺了一下毛,顺着头顶往下,又揉揉脚垫,两只猫虽然身体还是紧绷的,但是不发出咕噜声了。

云雁回如法炮制,让六只猫都不出声了,然后把带回来的猫饭倒进一个大盆里。小猫们闻到香气,便想去扒饭盆。

但是猫饭还有些热,不好直接给它们吃,怕烫了舌头,云雁回只能端着盆站起来。小猫们便用爪子扒他的衣服,还试图爬上去。

云雁回干脆拿了尺子搅动猫饭,好让它们快些散热,等到凉得差不多了,才放下来。

等待已久的六个毛一头扎进食盆,激动一点的,连前爪也踩进去了。

身体最弱小的六毛被挤得进不去,它是这窝里唯一的公猫,远不如其他几只凶悍。在外面转了几圈也没找到空隙,居然踩着三毛的背跳进食盆中间,结果又被其他几个毛拱出去了。

看着六毛灰头土脸地抹脸,云雁回用手掏了一团猫饭,递到六毛面前。

“喵~”六毛娇气地叫了一声,在云雁回掌心吃起来。

吃了两口,云雁回就顺势把手放低,将食物放在地上,叫它自己吃。

结果食物一放到地上,六毛却不吃了,抬着头看云雁回。

“哎哟,你还挺爱干净。”云雁回只得用手托着给六毛吃。

赵允初蹲在角落里,看着雁哥儿坐在地上,一手摸着那只猫,另一手还喂它吃东西,小猫的舌头不时舔过雁哥儿的掌心,顿时,心中有些不是滋味。

他忍不住在心底攀比起来,论起待遇,大家都吃过雁哥儿亲手做的饭菜,算是平了,但是,雁哥儿可从来不曾喂他吃过饭。

不是赵允初非要和猫比,而是这只猫让他想起郑小宝了。

当初他在雁哥儿家里玩儿,小宝白日捡药材累了,坐在那儿不肯吃饭,说抬不起手来。雁哥儿便是打了饭菜,用勺子喂小宝吃的。

后来赵允初曾如法炮制,自称和他爹一起练习弓马,手臂累了,抬不起来,没法吃饭。结果,雁哥儿端起碗——正当他激动之时,雁哥儿就把碗里饭菜倒在一个盘子里,然后说:这样不用手低头就能吃,吃完洗脸便是……

赵允初这样想着,酸溜溜地道:“雁哥儿,偶尔一两次也就罢了,总这样会惯坏它的,怎么能它要什么就给什么呢。”

云雁回头也不回地说道:“知道,对你我也是这样的,不能惯着。”

赵允初差点泪奔,那你对我连这偶尔一两次也没有呢!

云雁回把最后一点猫饭喂完了,用毛巾擦了擦手,走到桌案边开始写菜谱。

赵允初不知道他在写什么,想走过去看,但是那几只猫吃完了就躺在桌子上,用尾巴卷雁哥儿的手腕玩儿,看到他往这边走,就立马站起来龇牙。

赵允初只能留在原地,探头探脑的,“雁哥儿,你在写什么呀?”

“早点的菜谱,”云雁回说,“听到你说去参加朝会,我想起来应该把少尹的早点丰富一下,他可是也要参加朝会的,早点都在食堂带。”

包拯很随和,中午都是在食堂与大家一同吃喝,所以云雁回竟没想到,把包拯去朝会时打包的早餐也升级一下,貌似他现在都是拿两个炊饼对付一下。

也是云雁回在早餐种类上没有过多增加,只提质了。现在想来,还是要丰富种类。

这不止是因为包拯是上司,毕竟包大大他也根本不会在意你拍不拍马屁,主要目的是朝会上往来的都是官员,这样有助于开封府食堂打出名气……

云雁回一有念头,便一口气写了一个星期的菜谱出来。都可以在食堂推广,基础款可供所有人食用,比较精致的则要看等级。

写完之后,还走到角落里,拿给赵允初看。

赵允初捧着菜谱,念出第一样:“油条……这是什么?”

在北宋时期,还没有油条的存在,不过在日后,这已经是常见早餐了,云雁回以前如果早起采访,常常是揣两根油条,酱油都不淋就出门,路上啃了,香酥顶饿。

“外地的做法,一种油炸的果子。”云雁回随口说。基本上有人问他新菜色哪里来的,一句外地做法或者书上看来的都能顶过去。

有赖这时候资讯不发达,任他怎么说也不好考据。因为他在大相国寺混了那么多年,又众所周知的爱吃,所以也没有人会怀疑。

赵允初深深地嫉妒起来,“我也想吃……”

“那你抄一份,回去叫你府里厨房做了。”云雁回看他犹有不甘的样子,又补充道,“我也是交给厨房大师傅做,你干嘛一脸我做了菜不给你吃的样子。”

朝会时间那么早,他哪里做得到起的比包拯还早,然后做早餐,之后再去上班?那也太拼了!

“没有呀……”赵允初狡辩道,“我就是想来开封府和雁哥儿一起吃。”

云雁回:“算了吧,累不累啊你。”

……

五更时分,参加朝会的官员们与其随从骑着马向着皇城前进,马前有一白纸灯笼,上面写着官位。一盏盏灯笼在黑夜里穿行,就像一簇簇凭空浮着的火,最后汇集在皇城之外。这副景象,被时人称为“火城”。

从四面八方赶来的官员们不可能同一时间抵达,还需在皇城外等待聚齐,因此皇城外有一座“待漏院”,专供官员们休息。

官员加随从的数量多,所以待漏院前的早餐生意一直很好。

但是也有些官员,会选择自己带早餐来,比如包拯,他就是直接让厨房给自己包一份当日的早点。

这日早晨,包拯领着包兴到了皇城外,进入待漏院中等候宫门打开,顺便解决朝食问题。

待漏院中有不少人也在吃早餐,有的是外面买的,有的是自己带的。

包兴拿出一个油纸包,又从腰间取下一个方壶与一个布袋,布袋里是一只银碗。油纸包打开了,里面是焦黄的小块饼状食物,再把方壶里的汤倒在了银碗里,亏得开封府离皇城近,一路来了汤还冒着腾腾热气。

包拯一看,讶异地道:“这是什么?“

包兴道:“郎君,这是食堂的新早点啊,雁哥儿新加的。今日是烤馒头片和口蘑火腿奶油浓汤。”

“连早点也弄出了新花样?”包拯颇为新奇地抓起一片烤馒头片,咬了一口,入口只觉口感外皮焦脆,里面绵软,咬起来还有嘎吱嘎吱的声音。

随即,鸡蛋香味弥漫在口中,能分辨出上面撒了花椒粉、芝麻、盐等调料,果然咸甜开胃。

这时,再端起银碗喝一口汤,也是咸甜口,有奶油的甜香味,也有火腿的咸味,还有软滑可口的口蘑,每一颗都含着满满的汤汁,咬下去便一朵朵绽放在舌尖上,鲜美无比,口感细腻,叫人差点把舌头也一起吞下去。

一口烤馒头片,再一口热汤,包拯只觉得整个人都从清晨起床的僵硬中活起来了,大口吃着早点。

坐在旁边的官员们默默看在眼里。

……

第二日,包兴从怀里掏出两根油条,一壶豆浆。

包拯吧唧吧唧吃油条,香酥脆软……

……

第三日,包兴摸出一包厚蛋烧。

包拯吧唧吧唧吃厚蛋烧,又软又滑……

……

到了第七日,包兴揣了一袋子钱回去,并告诉云雁回:“好多官员叫小厮来找我,问我早点哪里买的,知道是食堂做的之后,他们叫我多带一份,还把钱也硬塞给我了……”

“没想到真的是早餐先打开了局面,”云雁回仰头想了想,“嗯,这也是好事,有你一个赚代购费的好机会。”那些人不好绕道来开封府衙,自然是请人代购最好。

“代购?”包兴想了想,“就是代为购买的意思吗?我也觉得不错,郎君都没说什么。”

于是,包兴做起了专业早点代购,每天大包小包地跟着包拯去上朝,也算是为开封府创收。

不过,随着需求量越打越大,包兴也不堪重负了,只能限制分量。

终于有一天,包拯下朝之后回来,郁闷地对云雁回说:“今日,王相公找到了我。”

云雁回:“哈?”

王相公,首相王芑啊,难道他找包大大的茬了?

包拯:“他问我,能不能帮他在食堂代购一份油条……”

云雁回:“……”

第61章 宰相油条

国家总理问首都市长能不能代购他们机关食堂的油条, 这算什么水平?

开封府食堂的厨子已疯。

云雁回炒作食堂的计划只有包拯、公孙策知道,厨子们可不知道,突然间那么多外卖给朝廷各级官员也就罢了,最后连首相都出来了,这, 难不成最后连官家都会吃到?

众厨子不禁飘飘然幻想起来……

当然了, 官家肯定不会需要代购, 直接传人进菜就行了。

云雁回看着欢天喜地的厨子们,脑海里都是包拯一言难尽的表情。

人家都来问了,还事先把代购费都打听好了,你好意思不答应吗?

据说, 最开始是枢密院一位官员在吃油条,某日刚好与王芑边聊边吃,王芑带的馒头吃完了,那位还在吧唧吧唧吃得香喷喷的, 王芑就不由自主老去看。

都是官场上的人精, 还会不懂味吗?这人当然就分了一根给王芑吃。

刚好这油条也是合了王芑的口味, 竟叫他忍不住命人去买,结果没买到,也没代购到,听了仆从禀报,方知内里缘由。于是乎,厚着脸皮去找包拯代购了。

这事儿也是叫人醉了,要不是包拯为人忠厚,换了个人估计都要觉得王芑倚老卖老了。

饶是如此,王芑代购油条的事情也不胫而走,毕竟这年头群臣对于首相的八卦还是很关注的。

八卦着八卦着,这被首相青睐的果子竟然多了个外号,叫“宰相油条”,还越传越广,人人都用这个名称了——到了日后包拯也封相之后,油条的来历更被传说化,不过此乃后话,暂且不提。

“宰相油条”也带动开封府食堂在小范围内走红,开始有其他部门的借机往开封府跑了,想围观并品尝一下他们中午的伙食。

不去不知道,一去吓一跳啊。开封府的人简直疯魔,竟是将府衙内的花草一概罢了,种上蔬菜水果,放眼望去,一片翠绿,映着后面的红墙碧瓦,巍巍宫殿,分外怪异。

一尝了开封府食堂的饭菜,又是欣喜万分,没想到一个食堂,做出不少东京知名酒楼、脚店没有的味道。比之待漏院中流行的代购早点,更要令人惊喜。

再一看,包拯还为其中一道菜提了字,乃是“难得糊涂”四个字。

凡是来此吃饭,吃了鸭糊涂的人,看了字无不说妙。

……

厚积薄发,到了蔬果开始陆续收获,包拯又吩咐摘了一筐,送到宫中,给仁宗品尝一下。仁宗还记得开封府要改造,如今看到结果了,便叫侍候的伴伴送蔬果去御膳房,中午品尝。

这位陈伴伴与包拯有些交情,也知道现在的流行,便笑说现在开封府食堂的菜色颇为出名,不如叫他们再进几道菜来。

仁宗怎知道此事,细问之后,果真钦点了鸭糊涂等菜,命开封府进菜。

陈伴伴去传口谕,把开封府的厨子喜得差点晕过去,没想到竟心想事成了。于是在云雁回的监督之下,用上府里种的菜,做了席面。

宰相油条、鸭糊涂、珍珠虾球、香菇台菜心和八宝饭,这些肯定是要有的。

其中,鸭糊涂稍有改良。

因为“难得糊涂”四个字伴随鸭糊涂传开,来吃鸭糊涂的都喜欢钻研糊涂二字。云雁回便也叫厨子把原料里的山药改成了芋头,如此一来,鸭糊涂便更为浓稠,更为“糊涂”了,味道却未变差,皆大欢喜。

几道菜送进宫里,仁宗一尝,果非寻常,又听说开封府官吏因此积极性大增,出勤率上升,但由于开封府开源节流,所以并未耗费钱,反倒赚了,遂大喜,将包拯和食堂都赏了一番。

听说连官家都夸赞了食堂的菜,厨子欣喜若狂。

开封府官吏们也与有荣焉,吃饭更勤快了(……)。

御口一开,传扬出去,在有心人的推动之下,食堂菜更是整个汴京范围内名声大振。

与太学食堂不同,开封府衙食堂的菜品有多样在美食荟萃的汴京打出了名气,从宰相油条、八宝饭、珍珠虾球、鸭糊涂到后来云雁回陆续开发的几个招牌菜,都名扬汴京了。

只因开封府食堂与太学食堂一样,都不对外开放,所以不知多少人求而不得,转而找到了在开封府供职的官吏,希望他们从自己的份例里拨出来卖给自己。

像这种事情,府衙也不限制,这本来就算是最终目的。

事迹传扬到大相国寺,大相国寺的一众僧人都不禁面面相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