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爷莫名其妙地来看儿子们学习,看到的结果是,赵允初十分努力,但是学习方式很奇怪,专门针对某几个方面疯狂练习试题。

这种一条腿极长另外一条腿很短的瘸子学法,让赵元俨很是稀奇。

细细了解之后,赵元俨不禁叹道:“你那雁师兄还真是从未变过,连读书之法也能如此功利,竟是专冲着官家的召试去的。”

赵允初不解,“阿爹,那到底是好还是不好?”

赵元俨说道:“对你来说是好的,但此法若是传扬出去,对大宋是不好的。”倘若人人都以功名为目的去读书,长此以往,科举选出来的好官材料不知要少多少。

但是,对于赵允初来说,还真的合适不过了。一般的举子即便投机取巧成功了,日后露馅也好不到哪里去。可赵允初即使露馅,官家也不会把他怎么样。

赵允初若有所思地道:“比如像三哥那样的人,如此读书,也能中举,为官既是为害一方了……”

赵元俨:“……怎么说话的,好歹是你亲哥。”

赵元俨拍着赵允初的脑袋,“初哥儿,这是一个大好的机会,官家有意扶持宗室,召试进官只是第一步,你们若是把握住了,日后也不用我厚着老脸给你们讨封了。”

这是宗室的“老规矩”了,给自己的子孙讨要官爵,关系越近的宗室越是如此。

从生来赐名封官,到应举封官,原本懒散的宗室子弟这下子可要有动力了,这是一个改变很多人命运的机会。

更别提赵元俨的话中的“第一步”更暗示着,日后宗室子弟非但可以通过应举封官,还有希望获得使职差遣,而非如今一般躺着等朝廷给钱了!

赵允初本来也没什么很大的目标,虽说和他自幼信佛有一定关系,但也有很大因素是源自所处的环境。

就像当你知道不管你怎么努力,结果都没有太大改变的时候,你自然就没什么动力去做任何事了,或者态度会大为改变。

赵允初思及自己最爱看雁哥儿做事时的样子,小蜜蜂一样忙个不停,雁哥儿努力的动力是美食,赵允初想,那他努力的动力就是雁哥儿了。

所以,赵允初握了握拳,对赵元俨道:“好的,阿爹,我一定会努力,争取进入开封府的!”

赵元俨:“??”

什么鬼,谁说过要你进开封府了?不要乱定目标啊!

第71章 疑是明月落九天

赵允初苦读数月, 终于,仁宗下旨,令宗正推荐宗室青年子弟入宫进行召试,凡召试成绩上佳的,可以加封官职。

这消息在内部早就流传开了, 各家也已在做准备, 仁宗一声令下, 宗正那里名单已经列好,紧锣密鼓地便开始了这场召试。

赵允初被填鸭数月,还是很有功效的,到了宫中, 见仁宗出的题果然泰半做过相似题型,剩下的也能套上,遂大喜答题。

因诸宗室子不爱读书,临时抱佛脚抱得没赵允初好, 竟也叫他进了前三名。

仁宗甚喜, 认为虽说赵允初答的题没有灵气, 好歹很扎实,遂进封防御使。

至于赵允初家三个哥哥,大哥体弱,答题时晕过去了(也不知道是真晕还是假晕),二哥三哥不学无术,卷面大片空白,皆不过关。

回来之后,赵元俨果然怒而下令,让除了赵允初之外的人几人继续学习,直到考过为止……

赵允初的哥哥们唉声叹气,直呼道这次一定要抗争到底,不学就是不学,考过了日后还要受苦,不如现在就放弃——他们这是已经知道了日后官家可能给宗室实职。

还是叫小弟一个人受苦去吧,那傻孩子已经被云雁回蛊惑了。

赵允初开开心心地去开封府找云雁回报喜,临近中秋,云雁回正在带着开封府的人一起扎菊花,布置庭院。

时人爱菊,每到秋天,尤其中秋、重阳节日,更是要以菊花装饰门户。

这八月十五,本是天子祭月的日子,到了本朝太宗年间,方取三秋之中意,定名为中秋节,正式列入官方节庆日,大家伙儿放假,赏灯赏月吃月团。

因为开封府的特殊性质,往年大家都在忙碌中度过。民间越欢庆,开封府的事情就越多。

今年,云雁回却是提议,因为这一段时间以来,种菜酿酒也赚了些钱,中秋节不如弄一个晚会,大家轮流当值,没事的就来娱乐一下。

包拯也是开明之人,也认为云雁回说的有道理,办些这样活动能增强开封府官吏的凝聚力,遂下令组一个节会小组,中秋办一场晚会。

云雁回负责总体策划组织,加上酒席部分的具体安排,他给这场晚会起了一个很具有现代气息的名称:首届开封府中秋文艺晚会。

见到赵允初来,云雁回知道他今日入宫应试,便笑眯眯地问他结果。

赵允初期期艾艾地道:“考了第三名……都是雁哥儿的功劳。”

“还是你自己努力学习啦。”云雁回也很开心,“这下子不用每天都做题啦,我们马上就要办中秋晚会,我想了极好的节目,到时你和郑凌一起来——说起郑凌,他好像还被关在家里,也不知到底出不出得来。”

赵允初巴不得郑凌出不来,便道:“还是不要打扰他了,万一搞得他同家里更僵了呢。”

“不行,我第一次操办府里的晚会,必须来给我捧场。”云雁回说了这么一句,“我要变个月亮出来,不来后悔死他。”

赵允初眼睛睁大了,“雁哥儿,你在天庆观学的法术吗?还能把月宫弄来呀?”

“你怎么这么封建迷信,逗你玩儿呢,”云雁回随口说着,“倒是想多做几个口味的月团,五仁的你喜不喜欢?”

赵允初皱着脸:“不喜欢……”

……

到了中秋节当日,郑凌果然还困在家中。

这边晚会已经快要开始了,云雁回在现场调度,忙得团团转,眼看特意从妓馆请来的主持人都要登台了,郑凌还没出现。

云雁回赶紧去找赵允初,“郑凌怎还没来,之前他还传信说一定设法出来。”

赵允初:“兴许在府里和家人团聚……”

“呸,他家不兴这个。”中秋月圆人团圆的说法,这时候流行起来也没多久,云雁回拉上赵允初,“我们去把他弄出来!”

“可是就快开始了……唉,雁哥儿,那边是什么东西啊?”赵允初还妄想转移话题,晚会举办地的空地隔壁院子搭了个高台,高台上都围着黑布,上面还有个东西,也被遮住了,许多人都猜是一个高空舞台。

“别给我废话,走你!”云雁回拽着赵允初,跑到郑府去了,翻墙进入郑府,又避开人,进了郑凌的院子。

郑凌的院子也被锁住了,他正枯坐在房中,托腮望天。

“小凌!”云雁回在窗下喊了一声。

郑凌几乎不敢置信自己的耳朵,爬起来探身出来,“雁哥儿!”

云雁回直接伸手一揽,抱住郑凌的肩膀,把他从里面拖了出来,两人没站稳,滚在了草地上。

郑凌一身草屑,傻乐道:“雁哥儿,你来接我啊。”

“说好的今晚开封府见,你怎不来呢?”

郑凌委屈地道:“阿爹不同意……说我什么时候放弃进画院,什么时候就放我出去。”

“可怜……”这事云雁回也没什么办法,只得道,“算了,今朝有酒今朝醉,今晚翻墙去我们开封府看晚会。”

他拉着郑凌和赵允初出去,幸好赵允初跟他爹学得身手也不错,又一身神力,将两人托了出去。

郑凌家也大,又躲躲闪闪避着人,因此一进一出还是耗费了不少功夫,待到翻墙出去时,天已黑漆漆的了。

路上都是游人,中秋赏灯与元宵不同,元宵赏花灯,中秋却是赏河灯。

这一日,禁中、宫外都在放河灯,汴京的河流中都飘着满满的灯,顺流而下,就像星河一般璀璨,与元宵花灯又是另一般的光景。

郑凌说:“大家都去放河灯了,开封府没有地方放灯呀,可惜了,不过看在你们往年全都不休息,这已经算好的了。”

“我们有灯啊,只不过不是河灯。”云雁回撇了撇嘴。

“什么灯?”郑凌问了一句。

云雁回笑而不语。

赵允初却是想起什么,摸到了一丝头绪,“诶,雁哥儿……”

这时,郑凌忽然停住了脚步,眼睛睁得极大,十分惊愕地瞪着一个方向,“那,那是什么?”

赵允初和云雁回也抬头望去,只见城中不远的某处,竟是凭空出现了一轮明月!

此月只高出房屋数丈,明亮皎洁,其上还有斑驳的光影,好似月桂、广寒之影,与天空中的十五满月交相辉映,不可谓不震撼!

郑凌差点咬了舌头,回过神来,“那——那个方向,不是开封府吗?”

云雁回看着那轮明月,得意洋洋地道:“是啊,那就是我们的灯了。”

竟然是灯?!

不说如今满城放河灯,此灯即便在元宵花灯节,也定然是一枝独秀了。只是这灯形如明月,放在中秋节的确更应景。

赵允初磕磕绊绊地道:“原来那高台是这个用处啊……雁哥儿,一定做了很久吧?”

这样的效果,没有尝试过很多遍,绝对是不可能的达成的。

云雁回点点头,“当然了,公孙先生帮着我一起设计了很久,废了不知道多少皮、纸、墨,今晚还得耗去许多烛火,不过,这个舞美效果不错吧?在这里完全看不到被黑布遮住的高台,月轮就像浮在半空中,不知道在府里场地看起来的效果又是怎样,那里虽隔了一个院子,但也有些近呢。哎,咱们赶紧赶回去吧,我还安排了歌舞表演。”

郑凌心服口服,“雁哥儿,还是你会玩儿。”

纵然京人工巧,好绮丽,但能像云雁回这样弄出这么大动静,真的不多。那月亮,在开封府周围看,甚至比天上的月亮还要引人注目!

赵允初都不禁咕哝:“倘若,台子搭得更高一些,月亮做得更大一些,那岂不是全城都能看到了?”

“我们府里反正只能做到这个程度了,负担不起那个消耗,这一次我也是答应了包少尹,这玩意儿转手要卖出去,平衡收支的……”云雁回说道,“今晚既是欣赏,也相当于商品展示了,否则台子可以再低一点。”

三人边说边走到了开封府衙,这么短短时间,府衙周围都被人围得水泄不通了,全是目睹或者耳闻前来“赏月”的汴京市民,还有正在赶来的,人群中不断有惊叹声发出。

开封府迫于压力,也调了不少府吏维护秩序。

云雁回带着两人大喊“我是开封府的,让我进去”挤了过去,鞋都快丢了,总算进了府内,往晚会场地去。

到了里面,台上是正在表演的张山人,他如今已经很少上场表演了,还是看着云雁回的面子才出来。台下的人,一半在欣赏张山人的表演,一半却是在痴痴看着观众席正对面的人造明月。

中秋时节,人们赏月往往会登高去开阔处,而他们这些要待在开封府轮班值守的官吏,却是不出门就能赏月了!

而且,即使在府内,也能听到外面熙熙攘攘的声音——赏月的人都跑到这儿来啦,这不由得令每一个人都又激动又自豪,觉得与有荣焉。

云雁回一进来,周人爱周妈妈便不知从哪蹿了出来,拉住云雁回的胳膊,“雁哥儿啊,你可来了。”

她这突然出来,差点把赵允初吓到呢——他正拉着云雁回的另一条胳膊。

“人爱姐姐,怎么了,可是舞蹈出问题了?”云雁回问道。

“没问题,只是,你不在场我不敢让开始呀。”周人爱擦擦额头,娇嗔道,“太惊险了,姐姐心里怕着呢。”

郑凌不明白了,“你是来表演歌舞的吧,怕什么啊?”

周人爱手底下都是有丰富演出经验的妓女,还有人气极高的花魁娘子,怎么会怕这样数百人的小场合?

云雁回咳嗽两声,“嗯,等会儿不是歌舞表演么,舞蹈名是《常娥奔月》……”

……

这一夜,许多在开封府外围观的汴京市民都看到了,开封府内悬着一轮明月,然后随着隐隐传出来的丝竹鼓乐之声,一名宫装丽人从屋顶飘飘然飞向那轮明月。

所有人都抽了口气:不但有明月,竟然还有常娥?

隔得极远,根本看不清其容貌,然而长长的裙摆与飘带在夜空中猎猎舞动,这扮演常娥的女子身姿极为轻盈,随着乐声在空中曼妙起舞,时而起时而落,就像在云间腾跃一般……

舞姿绝妙,这心思、这意境,更是难得。

此情此景,真是无酒也醉人!

第72章 首届开封府中秋晚会

因周人爱极力要求, 云雁回只好暂不入戏,到后面那进院子去看着。

高台搭在场地对面的院子,隔着房屋,这一边就是天然的后台了。为了这场演出,周人爱手底下的花魁娘子周水娘排练了半个多月, 差点要放弃了。

但是周人爱说了, 这悬空的舞蹈, 日后他们演出时也能用,绝对吸引人眼球,就是不上这场中秋晚会,也得练习好。

一场舞蹈结束, 水娘缓缓落下,消失在屋顶后,只听那边的观众齐齐发出一声叹息。

外面的市民看不到,但他们离得近一些, 却是隐约能看见这“常娥仙子”的绝世容颜, 配合着这场景, 真与往日想象中的月宫仙子身影重合了。

也正是这场演出之后,汴京人都开始管水娘叫小常娥了。

后台的工作人员们操控着轮轴,把裹着布的铁索匀速放下来,水娘双足落地,被周人爱扶住,将身上绑缚的带子解开了,拍着胸口道:“怎么样?我的动作有没有很僵硬?在上面风一吹,我的心都要跳出来了!”

“没有,很好……”周人爱抱了抱水娘,挺激动的,大概是想到了今夜之后水娘的身价要飙升。

云雁回也笑了一下,“一点也看不出你很紧张,特别漂亮,听到前面的掌声了吗?”

水娘红着脸对云雁回一礼,“谢谢雁叔。”

周人爱不是只有她一个会跳舞的女儿,人是云雁回选的,在此之前水娘还没感觉,但是当她看到了现场的效果之后,她完全确信,今晚这个场合,即便是一个新人,只要舞姿不出错,上去就能火。

云雁回避开,没有受全礼,“客气,这些日子辛苦你们了。”

在地上跳舞和绑在空中跳,还得配合升降动作,难度不可同日而语,这妹子真是吃了不少苦,呈现出来的效果比他想象的还要好。

云雁回叫人送了一桌席面到后台,给她们单独吃,自己则得坐到外面去了。

云雁回将郑凌和赵允初带去天庆观那一桌坐下,除了“全国宗教管理协会”的官员,还有观里的老道士,冲着云雁回笑呵呵的,“今日这席面可真是好啊,雁哥儿想必废了不少心。”

这歌舞安排之事,他们俱不知是云雁回的主意,自然都捡着席面来夸他。

云雁回笑嘻嘻地谢过,“那大家今儿多吃点,可惜今夜要轮值,不能喝酒,否则喝着葡萄酒赏月才美呢,是吧?”

“这样已经很好了,方才的常娥奔月真不似人间之景!”老道捏着胡子一脸陶醉。

“可惜了,早知道效果这么好,应该把节目再往后推一点儿。”这是云雁回唯一的遗憾了,现在都已经在继续其他表演了,但人们还沉浸在之前的舞蹈之中。

不过人事哪能都尽善尽美呢,云雁回也只可惜了一下,就招呼郑凌和赵允初开吃了。

这桌上有十道菜五道果子,中间是一盘月团,制成菱花形状,酥皮,馅儿各不同。除却常见的宴席菜之外,有蟹酿橙、田螺塞肉、拔丝芋头等风味菜,是专为这次晚会做的,平日不供应。

蟹酿橙是将橙子切去顶,挖了瓤,当做盅,然后将蟹的蟹肉、膏黄取出来,加姜末、胡椒粉等炒香,然后填进橙盅里,加上一朵菊花,盖上橙子盖后再以酒醋水蒸几分钟。

这蟹酿橙本是南宋时的宫廷菜,构思精巧,极为风雅,后流传至民间,成了一道名菜。如今被云雁回搬到开封府的餐桌上来,照样惊艳了满堂食客。

云雁回将一只蟹酿橙打开,橙香混着蟹香、酒香扑鼻而来,却无半分腥味,还可将备好的细盐洒上去一些。

一旁有配好的银勺,都是从酒家里借的,拿来挖蟹肉入口,满口鲜香微咸,仔细一品,还有淡淡的菊花香味儿。

做的时候特意留了些橙汁做底,酸甜的橙汁融入膏黄之中,两个本是不相干的食物却融合得极为巧妙,橙汁解腻,清香适口。

郑凌三两口吃完一只蟹酿橙,感动无比,“幸好我今日来了,逃也要逃来啊,否则眼福、口福,我是一样也享不到了。”

赵允初嘲笑道:“当心回去被逮住。”

郑凌沉思了一下,对云雁回道:“雁哥儿,走的时候给我几只蟹酿橙吧,我就说我一片孝心,为我阿娘找好吃的去了。”

云雁回:“……好。”

俗话说八月望日,尚芋食螺。中秋前后,田螺空怀,腹内没有小螺,肉质尤其好,现在正是吃螺肉的好时候。而吃芋头,则有消灾辟邪的寓意。

只是这两种做法,都与民间流行的不太一样。

民间通常煮芋头、炒田螺吃,而云雁回给出的菜单,却是田螺塞肉和拔丝芋头。

田螺塞肉是取猪肉剁碎,螺肉也取出洗净,切碎后与猪肉末、葱花、鸡蛋、酱油、姜汁搅拌均匀,入味又再加上芡粉,拌好回填至田螺壳中,加调料煮熟。

这拔丝芋头耗费的功夫也不少,拔丝菜向来考验火候,起源于唐宋,但在明清时期广为流传,如今并非什么知名的菜品,所以云雁回配厨子练这道菜也练了很久。

拔丝菜云雁回自己只知道理论知识,看过吃过,却没有做过,所以一开始也是抱着这道菜不会成功的心理去准备的。

拔丝芋头要先将芋头削皮,切成小块,然后放进油锅了炸熟再捞出来。这时便要炒糖,拔丝菜就是利用了糖浆能够拔出丝的来制作,所以这一步很重要。

油烧热后倒入糖,炒到糖融化,颜色黄而不焦,这时便可以下芋头挂糖浆了,均匀地挂好一层糖浆即可装盘。

每盘拔丝芋头旁边都放着一碗水,以便将餐具沾水取用拔丝芋头,免费被糖浆粘住。挂着糖浆,晶莹剔透的芋头被挟起来时,牵连出缕缕糖丝,众人一起挟取,就见席上银丝乱飞,场面煞是好玩儿。

赵允初挟了一块拔丝芋头,入口自然先是满口的甜蜜,然后被烫得不行。

云雁回无语地给他灌冷水,“温度太高了,别这样吃,蘸点水。”

赵允初泪汪汪地把拔丝芋头蘸冷水,糖浆变硬,咬在嘴里嘎吱响,这就又是一种风味了,外脆里糯。

云雁回的同僚感叹道:“自从雁哥儿负责公厨,我们的日子是越来越好了,这几样菜,我看禁中也不一定能做出来。”

“做肯定做得出来,只是想不出来罢了。”另一人插嘴道,“这菜难得就难得在其心思,和今晚的奔月舞一般,也不知是谁的主意,将月宫都搬到了人间。”

不也是你面前这一位吗……

云雁回端了杯茶,“不说那些,今天过节呢,以茶代酒,祝各位节日快乐!”

“这个祝词忒俗,”老道士仰着头想了想,“不过大俗即大雅,干了!”

云雁回这里推杯送盏,舞台上已是换了又一轮新节目。

四个壮汉勾肩搭背地蹿上台,拉着嗓子开始唱:“陪你去看流星雨,落在这地球上——”

云雁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