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多谢。”沈括微微一笑。

双宜随即走开了,沈括一回头,“唔,这个鱼……”

“我送您!送您!嘿嘿。”那摊贩立刻开始用极大的竹筒制成的容器打包小鱼。

沈括莫名其妙:“为什么?这是何意?”

摊贩看了一眼双宜的背影,怯怯道:“您和郑家小娘子是朋友,我怎敢收你的钱……”

沈括:“……”

沈括想了想,这个摊贩的表情,好像不是尊敬吧?怎么更像是畏惧呢?

最后,沈括也没有收这几条鱼,倒是打听了一下,这才知道一件很令他惊讶的事情。那就是云雁回家姐弟三个,有两个在大相国寺一带都凶名赫赫……

没错,是凶名!

这和他们的形象,完全不符合啊。无论是斯斯文文的云雁回,还是虽然身手颇好,但娇小玲珑、热心善良的郑双宜,都不像是摊贩形容的那样。

摊贩更说了一句令沈括百思不得其解的话,“当年这么样的时候(手在胸下划拉一下),就不得了了”,但是当沈括细问,又噤若寒蝉了。

“……一定是以讹传讹!”最后,沈括还是决定相信自己的眼睛。

这时,研讨会正式开始了,郑凌在台上介绍了一番这次的活动,稍微说了几句,主要是给水景记打广告,确定水景记的权威地位,然后又介绍上台讲座的人。

沈括看到云雁回也转了台下,袖手站在一旁,便上前去想打招呼。

从背后走近了,就看到有人跑过去,对云雁回说:“雁哥儿,外面有几个地痞,没有准入证,想混进来,怎么办?”

云雁回瞥了他一眼,“这还用我说吗?开门,放双宜。”

那人重重一点头,“是!”

沈括:“……”

云雁回一句血腥暴力的话也没说,但是背后隐含的残暴令人细思恐极啊!

云雁回好似察觉到了身后的目光,一回头,看到了沈括,“咦,沈兄,你来啦。”

他非常友善地走过来,拉着沈括的胳膊,“来,别站着,给你留了座位的。”

沈括神情恍惚地被云雁回拉着走了……

……

云雁回把沈括待到座位上,又给他介绍了一下周围的人,竟然都是士林中有名的人物,也都是水草爱好者。

沈括的思绪一下子被拉回到现实中了,愉快地和他们打招呼。

沈括发现,这些人听着讲话,聚精会神,偶有谈话,也都是关于水草的。心中不禁凛然,看来养水草之风刮遍汴京士林,谁若要进入这个圈子,说不定水草是个很好的敲门砖呢。

虽然勘破这一点,但沈括并未说什么。

一场讲座完毕,休息时间到。

云雁回和沈括聊了一下,他想把开封灯和孔明灯结合一下,问问沈括有没有什么建议。

沈括想了想,果然就材料方面,提了一些意见。

这时,一名商人挤了过来,“雁哥儿。”

云雁回抬头,笑逐颜开地打招呼,“郝老板。”

这个郝老板,就是曾经冠名第一届大相国寺国际美食节的好烧色瓷器的老板,当初合作得特别愉快,后来关系也十分良好。

水草流行起来后,郝老板同样痴迷了,所以今日也出现在这里。

不过,他现在来找云雁回,可不是因为水草的事情。

“总算找到你了,我看了半天呢,年纪大了,眼睛不行了。”郝老板手里捧着一个盒子,一屁股坐了下来,看着沈括道,“不知这位兄台是?”

“是我的朋友,沈存中沈郎君,我们正在聊天,怎么了?”云雁回问道。

“有些事想和你说。”郝老板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我是不是来的不是时候?”

沈括立刻站了起来,诙谐地道:“君子有成人之美,咱们还是轮着同云郎聊吧。”

郝老板大笑,对沈括拱了拱手,以示感谢。

云雁回看着郝老板怀里的盒子,直觉与此有关,“郝老板带了什么好东西来?”

郝老板竖了竖大拇指,坐得更近了,用身体挡住后面的人,将盒子打开,露出里面一只精致的酒壶,这酒壶上有着精致的花纹,最奇特的是,它外表是壶,却根本没有壶盖。

郝老板小声说道:“这是我们好烧色最近烧出来的倒流壶,它的妙处就在于……”

云雁回惊讶地看着那只壶,口中接道:“从壶底灌酒水而不溢,灰尘不生?”

郝老板愕然看着云雁回,半天才恢复正常,“不愧是雁哥儿啊,一眼就看出来其中奥妙。如果不是我知道你的为人,一定会以为你偷看了我们的烧制过程了。”

郝老板将壶翻过来,果然,在壶底才有注水的梅花孔。

这种倒流壶利用了虹吸原理,云雁回也正是在物理书上看到过举例,这才记得。

倒流壶内部有隔水管,液体注入时不会溢出,从小孔注满液体后,放正了壶也滴水不漏。因为密封强,所以内部更不容易进灰尘。

如此一来,整个壶可说是浑然天成,完美体现了古代工匠的智慧。

郝老板说道:“这是我们高价买到的秘方,照着做出来的,我相信它一定大有市场。”

“不错,以你们的工艺,和此壶的精巧,一定会热卖的。”云雁回说道。

“所以我来找你,其实是想请你帮忙,引荐一下辽人的。”郝老板热切地看着云雁回。

云雁回顿时就知道,郝老板也想赚辽人的钱了。

这种事,云雁回当然是非常赞同的,“放心,郝老板,这次带团来的我认识,我介绍你们结交,到时请他带几只倒流壶和你们的销售方式回去。”

郝老板大喜,拉着云雁回的手直感谢。

郝老板都不敢说,自己一度怀疑云雁回是什么善财童子转世。除了他的点子特别多之外,而且这人特别大气,又能干,是那种今天一共赚了一百枚铜板,能拿九十枚出来请大家吃饭,而第二天又能赚到加倍钱的人。

还记得他和云雁回待在一起时,也总能听到云雁回劝他多花钱,说这样能创造更多价值什么的。

像这种重要人脉,云雁回也是想都不想就引荐了。

“我家乡有句话,叫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云雁回坏坏一笑,“郝老板,我还可以送你一个建议,你要吗?”

郝老板用力点头,“要,当然要!”

“但我有的,只是脑海中的建议,具体要怎么实现,我建议你找那一位帮忙。”云雁回指了指一旁,正负手看风景的沈括,“实际上,他的脑子比我好用。”

郝老板对于雁哥儿要给他什么样的建议,已经心痒难耐了,同时心中不由得闪过一个念头,比雁哥儿脑子还好用,那这位得是什么来头啊?

第164章 倒流香

当郝老板把倒流壶拿出来后, 云雁回首先想到的,就是虹吸原理。其次,就想到了倒流香。

看名字就知道了,此物同样利用了虹吸原理,香与香炉都是特制的。香为塔香, 内有小孔, 香炉则有小孔或者小槽对香孔相接。

虽然名字差不多, 原理也一样,但是效果不太一样。

倒流壶从外表上,可能只是浑然一体,使人比较新奇。而倒流香则是烧起来后, 香烟向下流淌,配以特别设计的造型,往往有极为惊艳的视觉效果。

中国人很早就开始玩香,时至北宋, 香道发展至鼎盛, 街上处处可见香铺。挂香袋、焚香、香薰, 甚至入药,用处多多。所以说,宋人喜欢香、花、美人,缺一不可。

云雁回对香道没有什么研究,就算郑苹给他换了衣服上的熏香,也从来闻不出来。

但是他见过人玩倒流香,两片一上一下的荷叶造型的香炉,在上方燃香,香烟从上面的荷叶缓缓流淌到下面的荷叶上,如同流云悬瀑一般,极有意境。

所以,云雁回觉得让好烧色生产倒流香炉,将其提前一点点带到这个时代,应该是个很不错的事情。

下雨天,倒流壶和倒流香更配哦!

云雁回把沈括叫来了,然后当着他的面,说了一下构思。

“你觉得可行吗?用倒流壶的原理,来制作这样的倒流香。”云雁回问道。

沈括和郝老板眼睛俱是一亮。

郝老板已经看到了商机,仿佛有无数银钱在朝他招手。

而沈括则是立刻在心中过了一遍,肯定地道:“应该没有问题!”

郝老板深深一礼,“二位先生教我啊!”

云雁回将他扶起来,“郝老板,咱们都是老朋友了,不必客气。”

他说明了自己只是有这个念头,但是实施起来,可能还是要沈括帮忙,所以愿意牵这个线,而且日后的推广也包在他身上。倘若沈括肯帮忙,郝老板便来谈一谈报酬吧。

由于倒流香分为两个部分,香炉和香料都要是特制的,除非郝老板还要进军香料界,否则肯定还要找香料商人合作。

郝老板立刻激动地表示,愿意支付高薪,给沈括和云雁回二人。要知道,倒流香能产生的造型变化比酒壶要大要多,倒流壶却只是在纹刻上下点功夫了。

好烧色虽然打开了名气,但一直以来,还缺少一个代表作,确定他们业界地位的作品。可以想见,倒流系列一出来,一定会让好烧色的逼格飞跃。

沈括一笑,以他的出身,不说豪富,但绝对不会见钱眼开的,不过这件事让他很感兴趣,他听到云雁回的描述,就心向往之了,因此答应了下来。

三人达成了一个愉快的协议,互相看着笑了笑,就默契地一起看水草缸去了。

整个过程中,郝老板的笑容就没停过,别人问他,他就说是太喜欢水草缸了,看到就觉得心里欢喜。其实啊,心里却是在想着产品上市后的效果呢。

在观看时,沈括一直欲言又止。

云雁回发觉了,便问他:“沈兄,你是不是有什么话要和我说啊。”

沈括惭愧地低头:“背后道人长短本不是君子所应为。”

云雁回一脸疑惑:“到底什么事啊,你直说好了。”

“方才,我在买鱼的时候,那小贩说了一些你与令姐的事迹……”沈括如实道来,汗颜道,“我本不愿意相信,只是有件事百思不得其解,一直困惑于心。”

云雁回:“……什么?”

沈括:“那小贩说起你以前的时候,为什么要比划一个这样的手势?”

他的手在胸口也学着划拉了一下,就是这个手势,后来沈括问了,但是小贩没回答,沈括想了半天也没想出结果,越来越好奇,所以才忍不住询问的。

云雁回非常无语地道:“沈兄,你要跳出来想啊,几年前我还是个小孩,可不是……这样吗?”云雁回也比了一下。

沈括:“…………”

沈括非常惭愧!

为什么这么简单的道理,他会想不通呢?

云雁回又道:“还是关于我们的那些传闻,其实都是夸大了。你可能不知道,先前我在大相国寺的节会办工作,就是负责管理秩序的,家姐又时常出手相助,因此这里的地痞流氓对我们有几分畏惧,也属正常。”

他想了一下,补了一句:“如果有人和你夸大其词,千万不要信哦,我是好人!”

沈括点头,“放心,我也是这么想的,一定是有人以讹传讹。”他疑惑的只是那个手势而已,方才云雁回已经解惑了。

云雁回心中暗道,妈的,幸好那小贩识相,没有说什么侏儒之类的话败坏他名声,否则他一定要整顿一下风纪了。

真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明明他现在都已经长到一米七五了,虽然不比赵允初,但没有拉汴京男子身高后腿好吗?

……

水草研讨会结束,云雁回送走了各国交流团,同时,他们水景记也赚得盆满钵满,又扩大了影响,还带动了周边商户一起发财,真可谓是皆大欢喜。

也是从这个时候起,各界人士看到了好处之后,都喜欢搞研讨会,加速了各国、各地文化的交流,也算是一件好事。

而沈括回去,与郝老板那边的工匠合力研究倒流香炉,同时,倒流香使用的塔香,也交由一直与大相国寺有香料生意往来、同郝老板也相识的香料商开发了。

那香料商自觉天上掉馅饼,开心得不得了。

云雁回也去了几次,提供了一下造型开拓思维,随即郝老板的工匠就迅速举一反三了,令云雁回感慨还是术业有专攻。

待到第一批正式样品出窑后,云雁回去看了一下,这第一批一共有八个造型,各不相同,燃香后一看,效果都很不错。

沈括仔细研究了一下,认为某些香器的造型上还有可以改进的地方,但是总体来说,成功了。

云雁回则要求把他出主意的那个观音造型的送给自己——所幸,这是一个没有缺陷的。

这件事,郝老板和香料商都是高度保密中的,只有绝对心腹能接触到,但是云雁回不是旁人,这本来就是云雁回提供的主意。

于是,云雁回将那只观音带走了。

云雁回一直在想,自从赵允初告白后,虽然赵允初声称会紧守在朋友界限,但是云雁回还是不自觉对他有些隔阂,偶尔会感觉赵允初有点伤心。

这样怎么能真的恢复到好朋友呢,赵允初努力了,云雁回觉得自己也应该抛弃偏见,所以决定把这只香器送给赵允初,这是云雁回在提议造型时就想好的。非但香器造型是观音,香他也选了檀香。

云雁回把香器装进盒子里,去找赵允初。

赵允初惊愕了,不是说云雁回没送过东西给他,应该说云雁回做什么新奇东西,都不会忘了给他一份。但是一来,那些东西他有,云雁回其他朋友也都有,二来,没听这个是雁哥儿特意设计的吗?

不是做出来了便送一份,而是为了他去做的。

“至于这么感动吗?”云雁回挠挠脸,倒是没想那么多,他还在思考呢,上个月家里做柚子糖的时候,明明还给王府送了一份。而现在,他可是连盒子都还没打开,只说了自己这样做了。

赵允初扬起一个甜蜜的微笑,“没有,只是觉得雁哥儿这么忙还想到我,会不会太累了……”

云雁回很是熨帖,“真贴心!”

赵允初还把手搓热了,伸手给云雁回捏捏脖子,云雁回感觉到他的手指冷不丁和自己裸露的皮肤接触,瑟缩了一下,随即又舒展开,“哈哈,还挺舒服的。”

赵允初微微笑了一下。

“好了,”云雁回思及正事,侧开身体,把盒子打开,露出了里面一尊观音造型香器。

木制的托盘上有浅浅的凹陷,三两根莲叶、莲花、莲蓬挺立,便如莲池。观音慈眉善目立于莲池中,手托玉净瓶,玉净瓶向下倾倒,其上则有一个放置香料的小凹槽。

云雁回取出一枚塔香,放在凹槽上点燃。

袅袅香烟从玉净瓶口中钻出来,升腾而起,但却是向上飘的。

赵允初不知道这做的是倒流香炉,还觉得这是正常的,兀自微微闭目品香,脸上尽是纯真无邪。

这倒好,省得云雁回说你等等了,因为刚刚燃起来倒流香,需要等待一两分钟,香烟才会开始下沉。

过了一会儿,那飘出来的香烟开始向下流了,倾泻而下,在莲池中聚少成多,渐渐使得观音的裙摆都浸在烟雾中,加上旁边的莲叶、莲蓬、莲花,看上去就好像是云雾形成的池水。

云雁回拍了拍赵允初,轻声道:“睁眼。”

赵允初睁开眼,便看到极为惊艳的一幕:

一尊栩栩如生的观音左手拈着杨柳枝,右手倒倾玉净瓶,玉净瓶瓶口潺潺流出一缕烟雾,如同杨柳甘露,淌在莲池之中,似真似幻……

赵允初看着眼前的景象,甚是动容,眼眶竟然微微红了。

虽然说小时候是个小哭包,但是大了后要面子,还真的很少见泪了,尤其是告白失败后,更是一次也没有过。

云雁回顿时吓到,心脏也莫名扑通扑通跳起来,有点慌地道:“这么敬爱观音大士?”

赵允初硬是把眼泪憋回去了,带着鼻音说:“这香辣眼睛……”

“……”云雁回差点笑出声来,你这么说考虑过人家香料商的感受吗?

赵允初托起了香器,细细看了一番,虽然不解其原理,但不影响他欣赏,“果真巧夺天工,大宋人人焚香,此物定然大卖。”

“那就借你吉言了。”云雁回看他若无其事地转移话题,也不点破,顺着说道。

赵允初淡淡道:“此话不要对我说。”

云雁回没反应过来:“嗯?”

赵允初促狭地道:“老办法,还是借官家吉言吧。”

第165章 新品发布会

这日是白玉堂的轮休日, 他起床后便在院中练功,练完后看到院墙上站着四只猫。

一只大的,三只小的,是大毛带着它的孩子们。只见大毛叼住了一只幼猫,跳下墙来。墙头上的幼猫则扒拉着墙沿往下看, 口中喵喵叫着。

大毛又跳上去, 继续把另外两只也叼了下来。然后一下一下舔它们的身体, 把不时想跑开的小猫叼回来。

白玉堂住的地方正是大毛的驻守范围,大毛的窝也在这里。三只小猫已经两个月了,在开封府的府吏中找了三家家中需要养猫的。

不过,大家都发现了, 大毛可能是第一次做妈妈,所以对三只小猫都十分爱护,从不分离,每晚都揽着它们睡觉。

白玉堂知道了, 为什么大家都不肯做那个把三只小猫送走的工作, 最后只剩他来了, 当时他潇洒地答应了,然而现在却有些犹豫。

太阳升起来,暖暖的阳光洒在地上,大毛抱着三只小猫打哈欠,睡起觉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