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级水军嘛,自然是什么市井流氓,菜市场大妈之类的了。

这三类,混迹市井多年的云雁回自然都有可靠的人选,此事做得是十分纯熟了,反正选拔赛是免费的,前期宣传有良好基础。

《东京日报》和水军,官方和民间,同时上阵,先把人吸引进来。然后利用不同的宣传点,让不同的人群各自对他们力推的一些球队产生认同感,观众黏度上升,甚至有了第一批忠实粉丝……

有那些蹴鞠队的精彩表现,再加上云雁回他们这波人的推波助澜之下,选拔赛可谓是场场爆满,甚至远远超过了预期效果!

第181章 全民热潮

天还未亮, 吴义郎已经爬起床来,把儿子也摇醒了。

吴小郎抱紧了被子,困意十足,“阿爹,我不想起床……”

吴义郎也打了个哈欠, “快起来, 你还想不想看蹴鞠赛了, 若是去晚了,也就只能爬在树上看了。”

吴小郎一听,顿时精神一振,翻身从暖和的被窝里爬起来, “快快,我们快些去!”

小郎他娘迷迷糊糊地起来,“吃了早饭再去吧,我现在去做。”

“还吃什么早饭, 我们在开宝寺买些吃的。”吴义郎说道。

“就是。”吴小郎三五下穿好了衣服, “阿爹我们快点啊, 我想坐到前边去。”

“好嘞,儿子,我赶骡子去。”吴义郎把骡子赶了出来,抱着儿子上去,然后骑着骡子滴滴答答往开宝寺去。

这时候天还只是蒙蒙亮,到了开宝寺外,寺庙还未开门呢,但是外面已然有一条队伍了。吴义郎看着人还不算太多,心中有点急了,“儿子,你去排队,阿爹先去寄骡子。”

吴小郎点头,拔足狂奔。

吴义郎把骡子寄放在了旁边相熟的店家那儿,然后才往队伍去,找到了吴小郎,站在他那儿,这么会儿功夫,他们身后已经又多了好些人。

吴义郎在心中庆幸,幸好他们分头行事了。

一股香味传来,小贩推着小车,沿着队伍叫卖,“油条了,刚炸好的宰相油条了,又香又脆——”

吴义郎和吴小郎的肚子同时发出“咕”的一声,吴义郎喊道:“给我来三根!”

旁边也此起彼伏响起了声音。

“我也来两根。”

“我要一根。”

……

小贩笑眯眯地一个个把油条递了过去,收钱。选拔赛开办以来,他的生意都好多了。

当然,也有无动于衷,他们要么是已经吃过了,要么就是在等待有没有其他早餐。

吴义郎啃着油条,还听到后面有人在讨论今日的比赛。

“我看啊,今次肯定是斜街队会胜。”有个中年人搓着手说道,“就队长阳宗,从前我在斜街,见过他哩,他就在街上玩球,说踢哪就踢哪,神了!”

“嗨,这算什么,我还和他吃过饭呢!就是他最近都不出摊了,换成他弟弟,听说他每日都在家苦练呢。”

“其实我觉得不一定,神锋队也很厉害啊,你们记得上次在大相国寺那场吗?那是对谁来着,总之那才是神了!球头一开球,我还没数够十声呢,就进了一球!压根没看清楚发生了什么事。”

吴义郎还未说话呢,吴小郎已经啃着油条,含含糊糊地喊道:“斜街队,斜街队最厉害!”

大家看着这小孩,都笑了起来,“你这小娃娃,也支持斜街队啊。”

吴小郎用力点头,“那当然了!”

反正排队之时,闲着也是闲着,大家热火朝天地讨论开来,吴义郎也加入到了其中。

这时候,一个穿着青色袄衣,帽子、耳罩、口罩、手套遮得严严实实的年青人走到了他们身边,“你们好,打扰了,我是《东京日报》的记者,请问能问你们几个问题吗?”

现场顿时寂静了一瞬间,随即爆发开来。

“是《东京日报》的记者——”

“天啊,我们要上报纸了吗?”

“问吧问吧,请问会写我们的名字吗?”

……

“请大家淡定一下。”记者显然习惯了这个场景,从怀里先是掏出工作证,给大家看了个清楚,上面还写着他的名字:蔡维。

——听说,前段时间开封府抓了好几个假装记者骗吃骗喝的无赖,自那以后《东京日报》就有了规定,一定要随身携带工作证,在采访前出示,无论采访对象有没有要求看。

这工作证的辨别方式,也在报纸上刊登过。

出示过工作证后,蔡维又从随身口袋里掏出了笔墨纸,开始一边提问一边记叙,同时心里有点伤感。

唉,翰林院和御史台出天才的几率太高了,他好多同事出去采访根本不用带纸笔,心记就行了。

“你们都是来看比赛的?什么时辰就来排队了?”

“最远有住在哪里的?您几点起床?”

“各位喜欢哪一队?有特别喜欢的队员吗?”

蔡维询问了一通,记下了一些比较有意义的回答。这个时候,旁边已经围了很多人了,全都屏息凝视,看蔡维问问题,或是惊叹一下他下笔的速度。

最后,蔡维又问了他们的名字,这个行为顿时又引发了一阵骚动。

吴义郎激动地说:“我们会上《东京日报》吗?”

蔡维笑呵呵地道:“我也说不定呢,倘若我们主编通过了我的稿子,那你们便能在下一期的报纸上看到自己的名字了。”

前面那个倘若显然被忽略了,大家一阵欢呼。

吴小郎也兴奋地拽着阿爹,幻想着报道中也出现自己的名字。他的同学有一次在学堂,代表大家接受了采访,到现在走路下巴还是抬得高高的呢。

——

云雁回手里捧着一包果子,踮脚张望了一下——今日来的人实在是太多了,他和赵允初结伴来的,刚才不过是去买点看比赛时的零食,刚回来后就被人潮淹没,找不到赵允初人了。

今日这场比赛,是两支热门蹴鞠队的比赛,一方是某个宗室府上的私人蹴鞠队,另一方,则是民间的草根蹴鞠队,队员竟然是一群摆摊的小贩,所以队名也很粗暴地就叫做“斜街队”。

因为已经赛过好些场,所以两者都有了支持者。但是,后者的支持者显然比较多,光是看看今日现场就知道了——多数人拿着的都是斜街队的应援物。

什么印了口号的旗子、绑带之类的,都在周边有售卖点……

毕竟斜街队员都是平民,更让汴京百姓,尤其是斜街那一块儿的,有认同感。眼看着斜街队一步步走下来,到现在已经是最后几场决定性的赛事了,让他们很有养成的快意,也更加激动了。

“云师?”人山人海里,有人拍了云雁回的肩膀一下。

云雁回转身一看,原来是《东京日报》的记者,“小蔡啊,就你一个人来采访吗?”

蔡维腼腆地道:“还有两位同僚呢,我们负责不同的部分,他们正在采访蹴鞠队,我在采访观众,您在这儿等人吗?”

“我等赵允初啊,和他走散了。”云雁回无奈地道。

“今日来的人的确是太多了。”蔡维想到自己挤得差点掉了鞋,也是心有余悸。

云雁回看他脸色,还有鼓鼓囊囊装满了稿纸的包袱,说道:“你应该挺累的吧?忙过选拔赛就好了,联赛正常赛程没这么紧凑。”

“虽然累,但是也很开心呢。”蔡维想到,在选拔赛开办之前,他所在的部分都不是很受关注。但在选拔赛开办后,关注度就水涨船高了。

不知道为什么,一瞬间,好像所有人都在关注蹴鞠联赛了!好几个蹴鞠队,都一夜成名,尤其是那些草根队伍,他们之中有民间艺人,有商贩走卒。

但是一夜之间,就从一名不文,他们变成了汴京城内的大名人,被无数人追捧。

这都是蔡维亲眼目睹的,让他心中十分感慨。

因为跑蹴鞠赛,常常能和各个蹴鞠队的队员接触,所以蔡维家里有好多亲朋,以前不联系的,也忽然间找上他了,就希望能够帮忙告个白送个礼物,或是要喜欢的队员用过的球之类的……

更不要提,因为赛事写得好,所以还有读者专门写信到编辑部来夸奖了。

云雁回含笑看着蔡维,这一切,都仿佛是他经历过的。无论是艰辛,还是快乐,各种滋味交杂,也带给他宝贵的人生经历,并在以后的岁月中受益无穷。

蔡维不好意思地道:“我还要去采访一下周围的商贩,失陪了。”

“去吧。”云雁回和他道别了,看看周围,爬到了一块拴马石上,一眼望过去,实在是人挤人,根本看不清,遂大喊一声赵允初的名字。

赵允初在人群里蹦起来,“雁哥儿,我在这里!”

若非辛弃疾没出生,赵允初一定会引用他的“蓦然回首”句来形容自己的心情。

赵允初也正找云雁回呢,以他的力道,之前都被人潮挤得离了原来的位置,实在可怕。

云雁回又跳下来,赵允初也挤到了拴马石这边,和云雁回会和了。明明是大冷天,脸上竟然都有了汗水。

两人一起到了寺门口,出示了身份证明,然后方被放行。

当容纳了一定人数后,开宝寺就会封闭了,即便如此,外面的人还是这么多。幸运一些,还能爬到大树上,遥遥看着场上的比赛。若是树都没得爬,就只能坐在地上,听听声音了。

为了举办比赛,这几个作为场地的寺庙,可是特意修整出来了一块地,将观众座位设置成云雁回所说的那样,阶梯式的,这样方便观看。

观众席上已经挤得满满的了,这是完全免费的,先到的就能先进来,所以外面总是天没亮就有死忠粉丝排队了。

云雁回和赵允初到的时候,正好球员进场了,观众席上一片尖叫声、掌声混合,震耳欲聋。

这还引发了连锁反应,外面的人也都喊了起来,遥遥为自己喜欢的蹴鞠队叫好,即便看不到,也要让他们明白自己的支持。

场上的蹴鞠队员不时招手致意,他们也是从一开始的忐忑,到现在的习以为常。这么大的阵仗,全是冲着自己来的,即便有些蹴鞠艺人,也没见过啊。

一路厮杀出来,即便是斜街队的草根,心理素质也与往日大不相同了。

赵允初看到这个场景,感慨道:“一次比一次人要多,我上次上街,满街也都在讨论蹴鞠联赛。”

这可真正是席卷全城了,人人都在讨论比赛,对于喜欢的蹴鞠队队员名字,也都倒背如流。由于《东京日报》对一些红了的蹴鞠队做过采访,所以他们的个人资料也被球迷如数家珍。

“这说明咱们办得成功啊。”云雁回说道。

赵允初:“嗯,我在想,这些输了的人,日后会怎么样呢?在他们经历过这一切之后。”

胜了的人,日后能成为职业蹴鞠队球员,输了的,一步之遥,就是两个世界了。

“你提醒了我,”云雁回平静地道,“过几个月,可以叫《东京日报》做一期过气球队采访。”

赵允初:“……”

场上,斜街队的球头一个炫技的开球,拉开了比赛的序幕,双方的加油声在耳边此起彼伏。

云雁回的声音钻进了赵允初:“对了,你上次申请,打击那些对比赛结果私设赌局的现象,怎么样了?”

赵允初忙点头:“已经批下来了,包府台也答应会尽快展开清扫。”

“那就好,”云雁回严肃地道,“等联赛开始,我们就可以开设官方竞彩了……”

赵允初:“…………”

云雁回:“看什么!警告你,不准用这种眼神看我!与其黑赌坊以此牟利,难道不是咱们把它正规化比较好么?还能顺便充盈国库。难道我想赚这个钱吗,我都是为国为民!!”

第182章 吸金小能手

比赛在热烈的氛围中结束, 毫无疑问的,由斜街队取得了胜利,连进了两个球的功臣被举起来环游全场,观众们都在高声喊着他们的名字。

欢呼声一直传到了寺庙之外,在外等待的民众们慢了一拍反应过来胜者是斜街队, 也发出了欢呼声, 与寺中相呼应。

而这个好消息, 又沿大街小巷传到了南北斜街,传到了全城,在一处处点起激情,那些没有空来的斜街队支持者, 也都在欢笑庆祝。

云雁回感慨了一下斜街队的民众基础,果然是一个大有前途的蹴鞠队啊。更别提他们之中还有非常具有明星气质的队员,大可以打造一番。云雁回仿佛已经看到了一个豪门球队从无到有,冉冉升起。

在开封府与寺庙的疏导下, 庆祝一番后的观众们陆续退场, 《东京日报》的记者们忙碌着进行赛后采访。

云雁回和赵允初不急着走, 坐在远处等待百姓都退场之后,才慢慢离场。

虽说来看比赛的,大部分都是普通百姓,但是素质可好了,云雁回离场的时候看了一下,场上基本上没有留下垃圾。

这个时候的东京市民,笼袖骄民,讲究得很呢。

云雁回常去的寺庙只是大相国寺而已,开宝寺来的还真不多,上一次他都想不起是什么时候了。

在经过一处时,云雁回就停住了脚步。

他在看一座塔,八角十三层,遍体是褐色琉璃砖,有一个肉眼可见的斜度,但是又十分稳固。

这是开封斜塔,经过数年建设,已经进入最后塔内装修的开封斜塔。

这开封斜塔足足有五十多米高,云雁回仰着头看了一会儿,心中想起了它的前缘。

赵允初也沉默地站在一旁看着,他们都心知肚明这座塔是为什么建的。

而这几百个日夜之中,在云雁回有意无意地忽略之下,在西瓜清凉整个夏天,花茶风靡天下,水景记生意兴隆……甚至,蒲关泽这样的庞然大物接近建成之时,才恍然惊觉,开封斜塔也已悄无声息,拔地而起。

但是终归,赵允初还是若无其事地说道:“修得差不多,可以登塔了,雁哥儿要上去看看吗?”

云雁回犹豫了一下,还是说道:“好啊。”

塔还没竣工,他人要进去是不可能,但是赵允初就是出资的人,找大和尚说了一下,当然可以进去了。

喻浩最擅长设计的,是亭台楼阁,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样,这座塔也精美极了,有着楼阁的精致感,设计十分别致。

琉璃砖上浮雕着各种佛教图案,飞天、菩萨、宝相花等等,塔身的窗子分为明窗和盲窗,盲窗是打不开的,仅做装饰,而每层只有一扇明窗。

由于云雁回曾经的提议,整座斜塔还安装了一百零八只铁铸风铃,风吹过,便更加添了一丝秀致。

这个高度的塔,在此时乃是世所罕见,步上第十三层的塔顶,将窗子推开,便可以俯瞰汴京城。

前几日下的雪尚留在屋顶,放眼望去,一片白茫茫的雪景,还有数条玉带一般穿过汴京城的河流。比起在城外的小山包上赏雪,不知道有意境到哪里去了,难怪日后被称为天下第一塔。

云雁回撑着窗户往外看,颇觉美景动人,一阵微风吹过,掠起风铃,带动起连绵的铃声。

与此同时,寺中僧人不知何事撞钟,沉沉钟声响彻天地,与风铃声遥相对应,洗涤人的心境。

云雁回几乎要沉迷于这样的意境之中了,对于在寺庙呆了许多年的他来说,这样的环境会让他觉得很熟悉,很舒适。

赵允初在一旁轻声道:“倘若夜里来登塔,还可以看到万家灯火。”

那会是怎样的美景,云雁回几乎可以想象,大概与他现代的摩天大楼上看到的,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意境定然是全不相同的。

同时,云雁回也想到一个问题,“你夜里也来过?”

赵允初抿嘴笑了一下,“来看过几次,看看我的钱花得是否划得来。”

虽说赵允初是很轻松地说出这个话,云雁回却有些笑不出,望着白雪茫茫的汴京城,轻轻喟叹了一声。

赵允初撩起自己的披风,伸手把云雁回环住,披风便也罩住了他,轻声问道:“怎么了,雁哥儿,你冷么?”

云雁回哑然失笑,“有一点,没事,我们下去吧,这里风大,吹久了不好。”

“嗯。”赵允初乖巧地细声应了,扶着云雁回的胳膊一起下塔。

——因为每层只有一扇明窗,所以塔内的光线不是很好。也因此,黑暗中他们看不见彼此的神情。

——

关于设立蹴鞠彩票的事情,云雁回后来还和赵元俨他们一起入宫,和仁宗解释了一番。

现代的彩票起源于别的国家,但是中国古代也有类似的事物,大约在元代,寺庙会用这种方式来筹资,一度引发热潮。

在大宋,毕竟官方禁止赌博,而乍一听上去,彩票很像是那些赌局。然而就像关扑,关扑是赌物,因此官方甚至还开设关扑日,在此时,被当做一种娱乐。

而彩票也没有赌钱那么引诱人,而且目的是为了某方面的国家建设。

因此,在提出种种限制之后,这个方案还是被批准了。

过上几天,还有两个大型的赚钱……啊不,筹资活动。一个是,这第一届大宋甲级蹴鞠联赛就要招赞助商了,因为选拔赛的火热,各位接到邀请的商家都无比兴奋。

在很久以前,大家打广告的方式,无非是在彩楼欢门、门口招幡上写上一些广告词。是大相国寺第一届国际美食节,把广告赞助这个概念宣扬开来,然后被聪明的商人所学习利用。

现在的东京商人,对于广告赞助,已经是纯熟无比了。

东京大小活动,也都会去拉拉赞助。

效果,是肉眼可见的。

因此,这么大的场合,谁都知道,若是能拿下,广告效果绝对差不了。在大宋,有很多有钱的商人,所以这一次,明显会是一场金钱大战。

当然,拿不下冠名赞助,还有其他的方式蹭一蹭蹴鞠联赛的关注度。那就是再等上几天,选拔赛结束了,就可以去选择蹴鞠队赞助了。

官方都已经提供好思路了,在队服上写上商品名,这样,他们赞助的蹴鞠队踢球时,盯着队员们看的观众,就会把广告也一并看去。

还可以把蹴鞠队的冠名权也买下来,在队名中加上自己的商号名。

当然了,商号与蹴鞠队之间的交易,主办方就不会干涉太多了,只要保证不会出现犯罪行为就行。

所以说,别提联赛主办方在期待,商人们在期待,那些蹴鞠队同样的期待、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