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一来,大家有好戏看了。

众人不知道云雁回和张尧佐早就交锋过了,只觉得一来张家和云雁回有前仇,现在一府为官,是推官为难小吏呢,还是小吏买通食堂搞推官啊?

二来,也不知道云雁回守门会不会有什么有意思的事情发生,又叫谁倒霉。

不知道人民群众想法的云雁回非常快乐呢,看门看得不亦乐乎。

三毛这两天都蹲在门口陪他一起当值,而且啊,随着他看了几天门,最近上门的人好像都老实了很多,一个个态度都十分好地走流程,让大家工作轻松不少。

门房的同僚们,都说这是雁哥儿的功劳,没听说好些衙门的人都在背后抱怨开封府大材小用么,把这么个人放来看门,他们还怎么冲门吏撒火啊?

最可怕的是,放这种人来看门也就罢了,这人还老是买一送一。

比如说,有个宗室郡王的儿子被包拯逮进去了,他想到开封府捞人呢。

结果气势汹汹走到开封府,就看到云雁回,他的气势就稍微弱了一点,但无论云雁回说什么,他还是坚持要进去捞儿子的。

结果呢,下一秒就发现八王府那位在大理寺工作的小王子正坐在一旁,幽幽地盯着自己看。

这位郡王顿时就怂了,心想妈的我明天再来,于是先回去了。

第二天他又来,还是云雁回当值,赵允初倒是不在了,他心想这下子应该没事了吧。结果扯皮之间再次发现一旁虽然没有赵允初,但是有个很眼熟的人,一问之下,是帮公主殿下来送东西的小太监。

这么一而再,再而三,就算旁边没有买一送一,他也不想再来了——怒气一消就想明白了,人家人虽然不在,心也是在的啊!

如此一来,开封府的进出纪律才在短短时间内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罪魁祸首……不对,首席功臣云雁回,现在就正用脚拨开蹭自己的三毛,“去去去,我在当值呢。”

张尧佐闷闷地在门口下马,叫人牵去马棚,自己走了上去。

短短几天而已,张尧佐已经从上门找茬的人,摇身一变成了开封府的推官,是他们的“自己人”了。

按理说,面对这些最底层的下属,张尧佐应该很威风才对。事实上却是,他觉得自己像打了败仗的将军一样,简直羞于抬头见人。

偏偏云雁回还在他走到门口,想悄无声息进去的时候,大喊一声:“立正!”

然后这些门吏全都站直了,一起扯着嗓子大喊:“张推官好——”

这冷不丁的,把张尧佐给吓得哆嗦了一下,大为光火,又没法发脾气,哼了一声,闷头进去了。

走进去几步,还听到云雁回低低的笑声。

张尧佐顿了顿脚步,最后还是头也没回,往里走了。

张尧佐进去了,云雁回在原地幸灾乐祸地一笑,“这老王八,缩在家里这么些天,可总算敢来府上报道了啊,再不来府尊都又想去告状了,以为我们这里和别的衙门一样想天天请假就天天请假吗?”

其他人也唏嘘道,这人在开封府想必过得不会很轻松,府台驭下可是很严格的,他没那么快能调离开封府,在那之前,起码也要脱层皮吧?

比如说,咱们开封府的老规矩——无论大小官员,有活干活,没活也不能干坐一天打混偷懒,你得出去种菜!

而此时此刻,张尧佐站在开封府里面,也发现了这一点……

他久不在京,上次又没能进来,在家时也只顾着自怜,更想不到这般情形,哪里会去打听环境。

这么一看才发现,开封府里,居然与别的衙门不一样,没有花圃没有草地,全都种满了蔬菜果树。

更可怕的是,在地里干活的人,竟都穿着官服,衣服往腰间一扎,就跟个老农一样娴熟地浇水了!

他们张家虽出身寒门,但他从小到大也没穷到干过这等活计啊!

张尧佐眼前一黑,直欲晕倒。

第205章 课程表

张尧佐报到, 被领去见包拯,包拯非常正直地说了一遍开封府的规矩,叫张尧佐不敢置信。

堂堂一个衙门,将地方都辟成菜地也就罢了,竟然还让大小官员来种菜。张尧佐刚想请长假, 包拯已经意味深长地表示, 他和官家请示过了, 如果没有什么大问题,最好不要请假。

——要是请假了,就等于承认你身体不行,既然身体不行, 以后还是不要出来干活了吧。

张尧佐一个哆嗦,哪里还敢请假。

但是不请假就只有两件事要做,要么乖乖做推官,学习审理案件, 要么你去种菜也行。

无论哪一个, 张尧佐都不想干啊!

张尧佐恍恍惚惚离开了包拯的书房, 自有人带他去交接事务,张尧佐一看,卷宗密密麻麻,比他在河阳时一个月的量还要大。

这是自然了,开封府的繁忙程度,岂是地方能比的。

张尧佐坐下来看卷宗,只觉得头疼欲裂,很想逃避,不禁放下东西,站到廊下去呼吸新鲜空气——呸,空气一点也不新鲜,都是菜地的味道。

这时候,张尧佐看到包拯竟然也出现在了菜地里,他挽着袖子去浇水。

包拯看到了张尧佐,淡淡道:“本府审案疲劳,来劳作一下,张推官既然无事,不如一起来吧。”

包拯现在是张尧佐的直接上司,还随时有可能和仁宗告状,张尧佐就是有一百个、一千个不满,也只能忍住了,心道自己怎么那么倒霉,乖乖走过去了。

包拯命人把锄头给张尧佐,划一块地给他松土。

张尧佐握着锄头,生疏地挖土,只是两下就累了,手心痛得很。

包拯瞥见了,暗暗摇头。现在好多文人,身体真是越来越弱了。当然了,要不知道张尧佐算不算正经文人,他科举的名额压根是靠裙带关系得来的。

包拯说道:“这开封府的菜地,既能改善同僚们的伙食,剩下的卖出去,每年进息也不少,有好几个衙门已经在效仿开封府了。张推官中午无事,也到食堂去吃吃吧。”

张尧佐暗暗吃惊,这种菜到底是能赚多少啊,居然还有衙门要效仿?

他倒是不知道,其他衙门不至于像包拯这样的一把手也要去种菜,也就是开封府风气这般。

还有那什么食堂。张尧佐在心底暗想,往日也听说过开封府的食堂出名,不知道究竟是吹出来的,还是真的有那么好。

就他当官这些年的经验,真没几个食堂是好吃的。

张尧佐还真决定中午在这里吃吃看,尝尝颇负盛名的开封食堂菜。

包拯离开之后,把公孙策留了下来,叫他陪着张尧佐,实际上却是盯着看张尧佐做什么。

如果张尧佐不肯看卷宗,就必须来锄地,要是不想锄地了,必须认真看卷宗,公孙策可以从旁辅助。

这下子,连一丝偷懒的机会也没有了,张尧佐来回几次,觉得两项都特别痛苦,一个是心灵上的痛苦,一个是身体上的痛苦。

还没等张尧佐想到两痛相比,该取哪一个,就已经到开饭的时辰了。

张尧佐精神一振,先去吃饭吧。他看了一眼公孙策——这个鬼主簿,看上去斯斯文文,讲话也客客气气,但是打交道下来就知道,不比包拯好对付,难缠得很!

公孙策仿佛什么也不知道一样,微笑着邀请张尧佐一道去。

张尧佐就也假笑了一下,和他一同走去食堂了。

张尧佐一进食堂,就嗅到饭菜香味,他也累了一上午,肚子立刻叫了起来。他瞟到墙上挂着四个字,难得糊涂,落款是包拯,正在思考呢,公孙策已经把饭菜端了过来。

“今日恰好有食堂的名菜,鸭糊涂。”公孙策介绍道。

所以难得糊涂指的是这个?张尧佐心中一动,道谢之后,用勺子舀起鸭糊涂吃下去。

“好,好!”张尧佐大赞道,“虽是一团糊涂,味道却分明鲜嫩,我尝遍美食,却没有吃过这般有意思的菜,厨师真是巧思啊。”

公孙策呵呵道:“咱们开封府食堂的菜色,很多都是一名吏员提供的呢。”

“那此人定然是个调鼎高手啊!”张尧佐别的不行,吃喝玩乐还是很了解的,单是这一道菜,就让他感觉开封府食堂的确是不负虚名了,这大概也能算作他在开封府痛苦生涯中的一抹慰藉了吧。

张尧佐一面在心中感叹,一面品尝起了其他的菜。吃到一半的时候,公孙策就说有事,提前走了。张尧佐忙着吃饭呢,就客气了两句。

公孙策一走,张尧佐就发现了云雁回不知什么时候也出现了,正端着饭菜找地方,身旁还跟着一个傻大个。

张尧佐十分怨恨地看着云雁回,发现他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来,那傻大个儿也坐在了他旁边。

只是对方好像没有发现他,所以看了半天得不到回应后,张尧佐也只能闷头继续吃了。

将饭菜吃得一干二净后,张尧佐倒了杯茶,一边摸肚子一边喝起来,然后发现开封府食堂还真是奢侈,竟然提供的是窨花茶,菊花的。

唉,我也清热败火一下。张尧佐想着,大口饮了起来。

这时,眼前一个身影坐下来,张尧佐抬头去看,却是云雁回,他差点呛到茶水,连忙把杯子放下来,阴着脸道:“我好像没有邀请你坐下来吧。”

云雁回不但坐下来了,听到张尧佐的话后,他还非常挑衅地把腿也搁到了旁边的椅背上,“张推官,这里是食堂,不是哪一个人的私有地盘。”

张尧佐瞪着他。

云雁回却悠悠接着道:“就算有谁能赶人走,那也不是你,应该是我啊。”

张尧佐:“??”

云雁回笑嘻嘻地道:“我在看门之前在开封府的拆迁办,在拆迁办之前我在天庆观,在天庆观时,我还兼职为开封府开源节流。在府里种菜,还有改善食堂饭菜水平,都是我的一点点成果。”

张尧佐的脸顿时黑了——难怪之前公孙策的表情那么微妙,所以他夸了半天,都是在夸云雁回?还有,害得他累了一个上午的罪魁祸首,也是云雁回?

还没等张尧佐扯清楚呢,云雁回已经又补了一句:“说了那么多,其实是想表达,我和食堂的人关系特别好。啧,您说,我要是看谁不顺眼,会不会在饭菜里下药……别这么看着我啊,下药是犯法的,那么……吐口水?”

“呕——”张尧佐捂住嘴冲出去吐了。

吐到一半,张尧佐忽然想到,他的饭菜是公孙策端过来,然后他自己选的其中一份,所以,云雁回根本不可能知道他吃什么,然后吐口水啊!

被骗了!

张尧佐恨恨起身,打算和云雁回拼了!否则,就算能保住官位,让人知道他被一个小吏这样欺负,他的脸往哪放啊?

张尧佐气势汹汹地往大门走去,却看到云雁回也走了出来,还挎着那个傻大个儿。

刚想喊一声“小混账”的张尧佐忽然间觉得有点不对,仔细看了一眼“傻大个儿”,顿时汗就下来了,靠,什么傻大个儿,这不是八王家的小儿子吗?!

之前只是远远看了一眼,因为和云雁回走在一起,又比较高,张尧佐就在心里这么称呼了。现在面对面一看脸,他才认出来。

别说赵允初不是“傻大个儿”了,就算他是,也轮不到张尧佐来说啊。

张尧佐一时之间自己憋死自己了,僵在门口,只见云雁回幸灾乐祸看了他一眼,就和赵允初一起走开了。

“真是……岂有此理!”张尧佐愤怒地低吼了一声,看到脚边有一只猫正懒懒散散往食堂里走,生气地想要拿它撒火,一脚踹了过去。

可是那只猫看着懒懒的,却极为灵活,一下蹿开了,跳到前面一个官员肩膀上,

那官员一个激灵,转头一看是谁,便笑呵呵地把它抱了下来,笑谑地道:“下官参见大毛长官。”

张尧佐黑着脸搭话:“你说什么长官?”

那官员回头,“你是新来的吧?这个是我们开封府的捕鼠官啊,府尊正经封过的。”

张尧佐:“……”

……妈的,开封府的人都有病!

——

云雁回拉着赵允初的手在开封府的消食。

便是普通人里,也有拉着手一起走的好朋友,赵允初以前更是常常爱黏着云雁回。但是,现在他心里有鬼,就总觉得别人在盯着他们看了。

饶是如此,赵允初也舍不得撒手。

“哈哈哈,你看到张尧佐那个表情没有?我觉得他得气疯!”云雁回大笑,“他也太傻了,我说什么就信什么啊。”

赵允初:“这才是第一天都没过完,看来他接下来还有得熬啊。”

云雁回得意地道:“这都是他自找的,我看他什么时候受不了。”

赵允初笑道:“那他要是熬下来了呢?”

“那也没什么,如果他能熬下来,”云雁回看看包拯书房的方向,“那就算他劳教成功,恭喜他,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赵允初忍俊不禁,“对了,包知府不是找你吗?”

“我跟他约的午休之后,”云雁回还是很有时间观念的,看到前面有个瓜棚,把赵允初拉过去坐下来,“大理寺最近忙不忙啊?你中午过来吃饭,会不会太赶了?”

赵允初乖乖道:“还好,我骑马,来回很快的。”

“哦……对了,我做了一张表,你看看。”云雁回从怀里掏出来一张纸,严肃地递给赵允初。

赵允初提心吊胆接过来一看,顿时傻眼了。

这表上是以当月为例,按照休沐日、官定假日等等,安排了进行某项运动的时间,在下面还有小字注释,竟是精确到了十分具体的信息。例如有的时候是中午,有的时候是晚上,地点也各不一样,有时包游船,有时去蒲关泽……

下面还有一排字,表示如无特殊原因,任何一方有事必须提前至少半天请假,然后改期。而在此表之外发生的,不计入当月总回合数。

赵允初:“……”

他的确在惦记此事,只是有些害羞,不知如何自然地提出来,谁知道雁哥儿已经抽空都安排好了,他还有什么可说的_(:з」∠)_

云雁回:“你拿去审一下,有修改的地方就标注,明天交给我。”

这么正经的吗?赵允初颤抖地道:“审……要、要签字吗?”

云雁回惊讶地看着他,大笑道:“签什么字,傻啊你!”

赵允初郁闷地道:“因为看起来你好像有一套流程。”

“我就是顺嘴,说习惯了。”云雁回在他脑袋上撸了几下,“好了,你回大理寺吧,我也去府尊那里了。”

……

云雁回跑去包拯的书房了,进去之后见只有包拯一人,问道:“府尊,这是说什么事呀?”

“你坐吧,”包拯比较随意,“雁哥儿,最近休息得如何了?”

云雁回坐下来,笑道:“还好,我随时都可以继续投入到工作中来。”

包拯也笑,说道,“本府任职也数年了,皇恩护佑,开封府各个方面都大有改善。只是,最近本府深觉,虽说东京处处有公私学院,乡镇之中亦然,向学之风大盛,然而咱们这开封府,却无育才之地。本府作为一府长官,这教化本府学子,也在职责之内。”

东京的确有很多上学的地方,规格高的如太学,还有赵允初他们那种宗室上的宗学,下到各个私人学院。但是,如包拯所说,那都不是本府的官学啊。

再说了,近年来,各州府设学十分兴起,偌大一个开封府,也应该有个府学,才说得过去。

云雁回认真思考了一下,“设府学肯定是应该的,咱们不缺钱,不缺地,也不缺生源,您来问我,是不是觉得教职人员是个问题?”

包拯点头道,“不错,本府想了想,设学不难,难的是一时之间,找不到足够多品行、学识极佳的教授之人啊,徐徐图之,不知何时能就位,总觉得效率太低。便来问问你,可有什么捷径?”

难道,叫他们去别的书院挖角不成?

云雁回乐了,“这还还不容易?府尊,你站在开封府里,放眼望去,多得是科举出仕的饱学之士,包括你自己啊。这样多部属,轮流暂代教员,还不够嘛?”

第206章 投西大街职业技术学院

云雁回的话, 大为启发了包拯。对啊,开封府多得是饱学之士,去客串一下教授,那是绝对没有问题的吧。如此一来,就可以徐徐图之了。

云雁回又道:“对了, 校舍……”

包拯说道:“设立官学, 朝廷是会发学田、出资建校舍的, 我不日就会去申请。”

“不不,”云雁回道,“我是说,两条街外不是有个书院办不下去了吗?到时灵活变通一下, 把那边的房子划分给我们就行了,倒是直接就能开张,还审了起房子装修呢。”

包拯:“……”

包拯嘴角抽搐了一下,“这也是个好主意啊……”

此时教育只分大小学, 年龄范围也很广, 因为入学年龄并没有限制, 便是十七八再去上小学也有。小学时间很长,毕业后就直接考大学。

所以,如果启蒙早,或者学得快,小小年纪就上大学也是可能的。

“哎,我们就办大学吗?办不办小学?”云雁回思维展开得非常快,“说真的,我觉得办小学有点麻烦,大学学生至少也有十三四岁了,种田已经有力气,但是小学生干不了啥啊……”

包拯沉默了一会儿,艰难地说道:“雁哥儿,国家养士,分发学田,并不是叫学生们自己种的啊,一般,我们是请佃户来耕种……”

包拯知道云雁回上了两年小学就退学了,还以为他不是清楚这里面的关系,给他解释了一下。

“我知道啊,”云雁回莫名其妙地看他一眼,“可是,府尊,我们这是开封府府学啊,而且已经确定了到时候会有府内官员去做教师。您觉得,教师们都有在耕种,学生们却享受着劳动的成功,这合适吗?我们这儿,可是连贵妃娘娘的亲大伯都在种地呀!”

(张尧佐:我也是日狗了……)

包拯:“……”

包拯一瞬间觉得见鬼了,怎么感觉要被说服了。

云雁回:“现在许多读书人,六体不勤五谷不分,一心学经史,骑射稀松平常,身体也不是很好,咱们可以开设一个劳动课,种种地,到时候他们吃着自己的劳动成果,也香一些。这又不是每天只种地了,权当上课。虽然不是教导学识,却是教导为人的道理啊。”

包拯听着,都不禁点起了头来。

一起劳动的好处,从现在的开封府就能看出来了。因为常常在一起种地,大家都更有团体意识,身体素质也好多了,整个精神面貌都提升了。

“……顺便,也让咱们提高了生产啊。”云雁回小声补充了一句。

包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