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前,开封府学放寒假了,那几个受伤的傻小子伤也好了,只是错过了实习后半截,本来可以拿到的学分可就没了。

郑凇算是被连累的,有点可怜。

不敢因为这件事,汴京很多小流氓都长了心,他们认不得云雁回的侄子是哪一个,那就干脆都穿着校服的开封府学学生都不招惹算了。

否则,就算那不是云雁回的侄子,万一是他特别喜欢的学生怎么办呢?

——也不知道老天到底长不长眼,叫这种人上学院里边祸害读书人去了。

云雁回压根没理会,自然不知道自己那一手搞得年前汴京黑道还动荡了一下,他高高兴兴参加桃之夭的开业典礼去了。

赶在年前,桃之夭热热闹闹地开张了。

开张当天,除却收到来自宫中与各高官府中的订单若干之外,汴京百姓也给了他们好大一个惊喜,反响实在太好了!

都说这个桃之夭的厨子太会生活了,汴京人再爱甜食,也没有直接把糖做成各种零食来吃的啊,简直是奢侈。有人谣传,为了研究出这么多种糖,桃之夭浪费价值几千贯的原料。

正因为如此,桃之夭的糖能翻来覆去做出花儿来,还都特别精致,和大家平日里吃的糖,不知道好到哪里去了。

牛奶味的,各种水果味的,软的糖,硬的糖,牛轧糖,太妃糖……

动物造型的软糖,像夜空一样的牛奶棒棒糖,中心有一汪浓浓的甜汁儿软糖……

大家要被各种糖果给淹没了!

这间店的装修更是过分,别人门上挂镜子、灯笼,他们挂一颗特别大的软软的糖,当然了,不是真的糖,而是布缝的。

店内也是五彩缤纷的,顶上悬挂了各种糖果造型的装饰品,就连店内的凳子,都是一颗大糖球。

好多人只是带着孩子进来看看,但是孩子一进来就不肯走了啊,要走也可以,除非买几颗糖回去。

但凡家里有点条件的人家,也舍不得孩子那样苦求了,再说了,那些糖的确看起来精致可爱,包装得也特别漂亮。就算不吃,放着看看心里都美,更别提味道的确好。于是,一咬牙,买吧!

还有那些有心上人的郎君,还不得买上一些送给心仪的小娘子啊?要知道,不止是小孩,小娘子们也特别喜欢这个样子的糖果呢。

很多人也考虑到马上就要过年了,本来就在置办年货,贵一点就贵一点吧,花点钱买一些回去,吃了开心不说,摆在桌上还挺有面子的。

借着这个快过年的好时节,每天桃之夭都排起长长的队,俨然有赶超其他汴京老牌食店的趋势。

玉笋红是搞美甲的,生意再好,也不会像桃之夭这样通杀,毕竟民以食为天,汴京人民又是出了名的爱吃、好吃、能吃,一枚糖果的炮弹,把他们都秒杀了。

有钱人买得多,而汴京有钱人也特别多……

一般家境的买得少,但是人数多,积少成多啊,两下加起来,收益是相当可观的。

第一个月算下来,比起玉笋红当初开业时赚得多多了!

当然了,女儿的铺子,儿子出的点子,生意好,郑苹怎么可能会嫉妒,她还把桃之夭的糖果放进玉笋红招待客人的果盘里了呢。

在宫里面,桃之夭的糖也挺火的。

赵幼悟直接在床上打滚了——她不知道从哪听说了一个谣言:桃之夭的所有东西都是糖做的,包括柜子、凳子、地板,都是各种不同的、真正的糖。

所以,公主殿下非要去看看不可。

宫人们哭笑不得,这到底是哪位小娘子或者小郎君异想天开的童言呀,公主竟然也当真了,她们可真是没法了,找公主的师兄来呗!

第216章 糖果屋

云雁回被召唤到宫中, 看到了一群小萝卜头,都是赵幼悟的小伙伴,赵宗实也在。

大家都算是熟人了,看到云雁回,他们就扑上来, 抱手的抱手, 抱大腿的抱大腿。

“师兄——”赵幼悟站在外面一圈, 伸着手看云雁回。

云雁回把赵幼悟给捞了起来,让她坐在自己胳膊上,“殿下,听说你找我?”

赵宗实扯了一下云雁回的袖子, “雁肥,我听说,桃之夭里面的桌椅陈设,都是用糖做的?”

赵幼悟也眨了眨眼睛, “师兄, 你带我去看看吧!”

他们俩一开口, 其他小朋友也炸锅了一般讨论起来。

“……听说茶杯也是糖做的,往里面倒清水,就能喝到糖水儿了。”

“那我可以啃桌子嘛?哈哈。”

……

也不知道是谁那么有想象力,编出来这样的都市传说,偏偏小孩子思维最跳跃,他们还真的信了,自己又脑补出很多细节来。

云雁回听得哭笑不得,他多有钱啊,才能用糖堆个屋子出来。

云雁回认真解释道:“各位小朋友啊,不是用糖做了个屋子,而是把屋子里的东西,都做成糖的形状,跟你们这么说的人,可能是看错了,误会了。”

小孩们都露出了失望的神情,“什么?竟然没有吗……”

“为什么呀,你们不是卖糖的吗?为什么不用糖做呢?”

“就是啊,如果真的有这样一个屋子,那多好呢。”

赵幼悟拉着云雁回的手,“师兄……”

云雁回颤抖了,“殿下,怎么了?”

赵幼悟非常可爱地说:“我想要一个那样的屋子呀,我想睡在里面,如果没有,你帮我做一个好不好?阿爹说,有什么想要的告诉你就行了。”

云雁回:“……”

这样不好,这样的习惯很不好啊!这什么爹,教的什么坏习惯,皇帝了不起吗?!

……呜呜,是很了不起啊。

云雁回在心里抹了抹眼泪,“殿下,不是我不想,而是现在咱们没有这个工艺,而且也太劳民伤财……”像仁宗那么简朴的人,再宠女儿也不可能答应吧。

他说到一半,就发现赵幼悟大大的眼睛都含着眼泪了,旁边的小孩们也都是一脸失望。

要是公主得了,他们还能蹭蹭呢。如果公主都得不到,那他们就更没有机会啦。

不过赵幼悟还是很懂事地道:“阿爹说浪费不好,那我还是不要了。”

云雁回觉得接下来的话有点难以出口,便委婉地道:“虽然说大的做不了,但是,我们可以做一个小小的,怎么样?”

赵幼悟:“小小的?多小呀?”

“就是这么大……”云雁回比了个蹴鞠球大小的形状,“这样做完后,大家玩一玩还能吃掉,不会浪费。”

退而求其次,这样也可以啦。

赵幼悟抱着云雁回的脖子道:“师兄,那你什么时候送来呀?”

“公主很着急吗?”云雁回笑问。

赵幼悟撅着嘴道:“昨晚我以为今日就能看到屋子了,都睡不着……”

“那我叫人把材料搬来,咱们可以一起动手做啊。”云雁回提议道,“就像水草缸和建筑沙盘一样,区别是这个能吃哦。”

小孩们的眼睛都亮了起来,兴奋得不得了。

“真的可以吗?”

“好啊!我们一起来给殿下做一个宫殿吧!”

云雁回暗暗抹汗,什么糖果屋之类的,他们桃之夭也没有研究过,要拿出一个让公主满意的作品,至少也得好一段时间吧。

但是哄得小孩们一起做就不一样了,根据云雁回带小孩的经验,就算做得丑一点,他们也会很喜欢的……并且完全不干他的事了。

云雁回让人去通知桃之夭做糖的师傅,把原料和工具搬到宫里来。这边呢,就叫宫人们准备一个大的矮桌,给各位小朋友洗了手。

待到东西到了,便可以开始制作了。

把糖给融化,加入一些鸡蛋,分成一份份的,让它稍微硬一点之后,再捏成不同的形状。

可以用尺子、剪刀之类的辅助。

云雁回和师傅只是在旁边辅导而已,这些小孩各有分工,像模像样的,还讨论起了配色。

这“屋子”墙壁的颜色是红棕色的,又可以用奶油、各种颜色的糖球之类的,进行装饰。赵幼悟甚至还捏出了一个熊猫幼崽出来,说这是她的珠珠。

既然熊猫都有了,那就顺便再做两截竹子,都放在一个大的擀成平面的糖饼上。

最后加热一下,就成了童趣十足的糖果屋了。

云雁回夸赞了他们一通,“这个不能放太久哦,待会儿一起来吃掉吧。”

“真的?”赵幼悟失望地道,“我还想寄给小老虎呢……”

她可一直没忘记自己那位远在广西的小伙伴。

云雁回说道:“是啊,没事,小老虎知道你的心意就好,我一直有给他寄各种果子的制作方法,他也能吃到呢。”

“好吧,那我先给阿爹看看。”赵幼悟说道,“让阿爹看我们做的屋子。”

其实大家都很舍不得,但是不能浪费。而且反正除了赵幼悟,其他人又不能留在宫里,和这糖果屋相处也就今天一天的时间,与其留着看,当然还不如吃掉。

赵幼悟让人去将仁宗请了过来,仁宗一听他女儿有了手工作品,还挺开心,跑来一看,也很是夸了一番,“小八真是心灵手巧!”

赵幼悟不好意思地道:“是我和大家一起做的……”

云雁回:“大家都心灵,都手巧。官家,您要吃第一口吗?”他又小声补充了一下,“做之前,大家都洗了手的。”

仁宗的表情顿时有点扭曲,云雁回不提,他还不会想到这个。他看过小孩们玩这种玩意儿,都是捏来捏去的,要是有不注意卫生的,抹了鼻涕上去怎么办?

云雁回越保证,仁宗反而越担心了!

可是面对女儿期待的目光,仁宗纠结了一下,还是决定相信他们,揪下一截“竹子”,放入口中。

这些原料都是大师傅调配好的,口味自然没有问题。

“好吃,小八真厉害。”仁宗把“珠珠”的脑袋也揪了下来,递给赵幼悟,“你也吃一口。”

赵幼悟愣了一下,然后哭出声来,“阿爹,你为什么砍珠珠的头啊!”

仁宗:“……”

仁宗百口莫辩,“这不是……糖么……”

他还以为赵幼悟会喜欢自己把熊猫吃掉呢!

云雁回把那熊猫的身体掰下来,让仁宗用一根小棍子把头和身体串在一起,“看,这就成了熊猫棒棒糖了。”

……这倒也是个办法。

赵幼悟犹豫片刻,接受了,拿过棍子,一边舔着糖一边说:“阿爹坏……”

仁宗讪讪笑了,在和女儿相处的时候,他也只是一个普通父亲而已,也会有束手无策的时候。

大家分着吃这糖果屋,不过,做得还是有些大了,每人分了一块后,还剩下半间宫室呢。

云雁回说道:“小孩不能吃太多糖,剩的这些,你们也吃不下,不如,送给那些欣赏它的人吧?”

“好啊,”赵幼悟率先同意,“可是,谁是欣赏它的人?我给我宫里的人行不行?”

赵宗实舔着一根糖柱子,说道:“不如我们送给宫外的人吧,上次我娘给我买了一匣糖,我就分给了街上遇到的小孩,他说他和他的朋友们都没吃过糖,那是他第一次吃糖。”

其实云雁回也是希望赵幼悟捐出去,没想到赵宗实这么上道,说得还挺好,都省得他费口舌了。

赵幼悟一听还有人没吃过糖,心生怜悯,立刻点头道:“好啊,那送给那些没有吃过糖的小孩儿吧。”

仁宗目露欣慰,他对女儿的善良很满意,对赵宗实的仁厚也很满意。

因为曹氏入宫后也还没有喜讯,有人建议,接宗室子入宫教养,听说这样可以带子。还有个隐含意思就是,倘若官家老是生不出、养不大儿子,有个亲自教养大的宗室子,也算个备选啊。

曹苗莲那边十分贴心,她也和娘家说了,要把外甥女接到宫里来,免得仁宗太尴尬,只说孩子都是接进来陪她的。

而仁宗一直在犹豫该让谁入宫,所以这几天也召了各家小孩进宫玩,现在看到赵宗实,他觉得这倒是个很不错的孩子,要是接人,就接他进宫好了。

今天各位小朋友的劳动成果,剩下的半间宫室,被送到了宫外,赐给那些穷民家的孩童。

虽然已经只剩一半了,但是在那些小孩眼中看来,比起桃之夭里面的糖果,更加漂亮,桃之夭才没有这样的糖果屋呢。

而且,这可是公主殿下赐给他们吃的,公主真是太善良了。

很多从来没有吃过糖的小孩,都吸溜起了口水,他们人很多,分着吃那糖果屋,每人一小块,那味道,一直记到了很多年后。

即便日后,他们很多人都自己买得起桃之夭的糖了,但是,这依然是他们尝过最甜蜜的味道。

……

云雁回回去之后,把这件事和双宜讲了一下。

双宜十分感慨,小时候,在慈幼庄时吃不到什么好的,后来搬出去后,家里也困难过一段时间。双宜还记得郑苹偶尔会带果子回来,她非常爱惜地吃,一包能吃上许久。

那时候雁哥儿就已经有大人样了,总说自己不喜欢吃,然后推给她吃。

但他们还是比那些穷民要好的,郑苹至少是能赚钱,能买回来零食的,比那些孩子要幸福多了。

被这么一触动,双宜吩咐了铺子里的人,每个月做一间糖果屋,以公主的名义,分给汴京城中的孩童,让那些买不起糖果的孩童,也有机会尝到。

这件事后来还传开了,渐渐竟然被编成了有头有尾的故事。

据说八公主听闻过年了,很多孩子却吃不起糖,于是向仁宗求了一些原料,亲手制作成了美轮美奂的糖果屋子,然后请求赐给百姓。

仁宗十分赞赏公主的行为,命人送到百姓手中,并说天下人都是他的子民,那么都应该和他的女儿一样有糖吃。总有一天,大宋每家每户过年时,桌上都能有一匣糖果。

有义商被公主的善良感动,于是捐赠糖果,因此生意也更好了,皆大欢喜。

——后来有臣子拍马屁,在仁宗面前讲述了这个故事。

仁宗第一反应居然不是高兴,而是:这个故事不会是某个姓云的编出来营销的吧?!

仁宗怀疑的神情,让臣子还以为他生气了,连忙请罪。

仁宗倒是没有责罚,只是在心里嘀咕,这都是云雁回的错啊,搞得他疑心病越来越重,都不能放心地听故事了,总觉得故事后面是有人搞事情的……

第217章 花边新闻

不几日, 已到了年节,今年云雁回不用去大朝会、接待使臣之类的了,在家里睡了一个小小的懒觉,才被小宝叫起来。

今年家里少了双宜,她和沈括在新家过第一个年, 导致家里好像有点冷清了。

小宝帮云雁回把新衣抱到房中来, 将他从温暖的被窝中拖起。

过年了, 当然要穿新衣,这全新的衣服,一针一线全都出自郑苹之手。

云雁回穿好了新衣,洗漱一番, 给邻居们拜年。

云雁回现在呢,在邻居们口中,就属于那个“别人家的孩子”。隔壁三娘的儿子和云雁回差不多大,现在还每日里游手好闲, 导致他常常被三娘教育要向云雁回学习。

所以, 云雁回大概是同龄人最讨厌的客人了……他去拜个年, 就会导致他们又被家里人念叨。

但是,对于小孩们来说,他则是最受欢迎的对象了。

三娘的女儿柳叶前几年就嫁给了同一条街的邻居,生了个儿子,小孩和舅舅不一样,爱死了云雁回,因为两家交情久,也管他叫舅舅,几乎比自己亲舅舅还亲些了。

因为云雁回去拜年,总会带些零食,今年带的还是桃之夭的糖。

看到云雁回他们就知道,有糖吃了。

云雁回在外面转了一圈回来,就看到沈括家的车也停在外面了,看来是小两口来了。因为沈家远在钱塘,汴京只有岳家这一家长辈,所以自然是不论初几回娘家,优先来岳家拜年。

云雁回进门后把围巾摘了,看到沈括和双宜亲亲热热并肩坐在胡床上,便故意笑说:“过年呢,双宜晚上下厨烧锅鱼来吃啊,年年有余,寓意多好。”

沈括:“……”

双宜现在都知道了,她就说沈括怎么会突然间问她要鱼吃呢,都是雁哥儿使坏呢,看到云雁回又在吓沈括,没好气地道:“雁哥儿,你就不要唬他了。”

上次沈括含泪吃了鱼,过了好一阵,才敢向她说出实情。

“阿娘,你现在知道什么叫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了吧?”云雁回对郑苹道,“看看,就护着她郎君了,还让我不要唬人。”

郑苹笑了起来,倒没一起臊双宜,“谁也说不过你,他们新婚燕尔的,你就知道使坏。”

云雁回睁大眼,“我好冤,我只是叫存中了解一下双宜的方方面面。”

沈括:“……”

……

郑苹给收拾了一下房间,叫双宜夫妇在这儿住上两天,她们母女也团聚一下,有一段时间没住在同一个屋檐下了。

云雁回想到前两天,赵允初也哭着喊着要在这里住,被他拒绝了。没办法,这关系再好也不兴家人都在就跑到别人家去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