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郎君、小娘子们浑浑噩噩,走进内殿以后,噗通几声,跪倒在地,“拜见婶母。”

最小的四郎喜欢花花绿绿的东西,盯着裴英娘头上的簪子看,动作慢了点,他姐姐二娘吓得脸色发白,按着他的脖子要他一起下跪磕头。

裴英娘差点摔了手上的钿螺葵花铜镜,扭头一看,眼前一排三个怯生生的小郎君、小娘子,正眼巴巴地盯着她看,呆了一呆。

大眼瞪小眼。

一双水杏大眼,三双绿豆小眼。

李贤一双凤眼精光内敛,几个儿女却都是小眼睛。

乳母吃不准裴英娘是高兴还是不满,不敢吱声。

过了好半天以后,裴英娘才反应过来,轻咳两声,“嗯。”

李贤和房氏都被押解去巴州了,几个小郎君、小娘子年纪尚小,李治不忍心孙子、孙女受路途颠簸之苦,命人把他们接到蓬莱宫,交由宫廷女官养育。

怎么养着养着,都跑来洛阳了?

裴英娘迷惑不解,叫来阿禄询问。

阿禄回说:“是郎君带小郎君们出宫的。”

李贤的儿女不止三个,孺人生的,侍妾生的,宫婢生的,受宠的不受宠的有五六个之多。东宫剧变后,只剩下三个了。

幼童本来就容易夭折,没有父母照料,远离从小长大的王府,进宫以后接连生病,只有二娘、三郎、四郎命大活了下来。

李旦临走前,进了一趟宫,回来时身后多了两辆牛车,裴英娘当时随口问了一句,李旦说是李治交给他的差事,等到了洛阳再和她详谈。

她以为是一车雅物古玩什么的,没多问。

原来差事是照顾侄子、侄女。李旦不明说,应该是怕出意外,很可能是瞒着武皇后把人接出来的。

裴英娘没有照料孩子的经历,她喜欢逗薛崇胤玩,但只仅限于玩一玩而已,非要她成天守着一个爱哭爱闹的小孩子,她绝对受不了。

她觉得自己蛮可以继续任性几年,让她一个没有丝毫经验的人去照顾一个小孩子,想想不免觉得啼笑皆非。

现在一下子多出三个小豆丁,她着实头疼,笑了笑,问乳娘二娘、三郎、四郎住的地方收拾好了没有,几个孩子习不习惯。

乳娘是东宫旧人,房氏的旧仆,能侥幸留下一条命,全因为四郎离不得她,女史羊仙姿看她可怜,才把她留下了。

她战战兢兢,生怕裴英娘嫌弃她,赶她走,两个小郎君和小娘子没了自己人照顾,不知会受多少委屈!

来洛阳的路上,乳娘心里颠来倒去,想了无数个讨好裴英娘的主意,这会儿听见她问话,立马一字一句细细答了,满脸谄媚讨好的笑容,姿态近乎于卑微。

裴英娘想不出别的话吩咐,交代乳娘和宫婢们细心照料几个孩子,衣食住行,吃穿用度样样都要最好的,搜肠刮肚嘱咐了一堆事情,让宫婢带二娘、三郎、四郎回寝殿休息。

感觉到裴英娘没有恶意,乳娘松口气,带着几个孩子退下。

回到寝殿,宫婢准备好了膳食。

相王府的厨子、厨娘们一并跟着到了洛阳,饭菜是他们做的。刚到不久,来不及做太精致的东西,只煮了稻米饭、醴酪粥,炒了些时蔬小菜,焖了兔肉、鹿肉、鸭肉,蒸了各种猪肉、菌菇、酱菜、樱桃、酥酪馅的馒头,寒具、双拌方破饼、红绫馅饼、醍醐饼是之前做好的,不用重新炸。

二娘吃得很文雅,三郎和四郎是小郎君,管不了那么多,一手抓樱桃毕罗,一手抓水晶龙凤糕,胡吃海塞。

吃醴酪粥的时候,四郎嫌筷子笨重,撒娇让乳娘喂他吃。

乳娘心疼四郎没了母亲,把他抱进怀里,伸手去够筷子。

啪嗒一声,二娘拍开乳娘的手,指着四郎,冷声说:“自己吃!”

四郎瘪瘪嘴巴,哇哇大哭。

乳娘小声求情,“二娘,四郎还小……”

二娘板着脸训斥四郎:“还小又怎么样?阿耶、阿娘是罪人,我们现在不是郡王、郡主了,只能任人宰割。你还这么娇气,万一叔父、婶母嫌你不懂事,把你送回长安,是生是死,只能听天由命!”

她亲眼看着兄长咽气,蓬莱宫的人对他们不上心,兄长明明只是偶感风寒,最后拖拖拉拉,就这么没了。

乳娘眼圈泛红,出事前,二娘娇生惯养的,手帕掉到地上绝不弯腰捡,荔枝剥好了送到她嘴边,闻到味道不够香,一篮子都让人提出去扔了。这几个月却像是陡然长大好几岁,不仅变得会看别人的眼色,还事事想得长远,昔日的小郡主,如今只能寄人篱下,可怜哟!

乱糟糟吃完饭,四郎委屈得不得了,拉着乳娘的手哭天抹泪,闹着要姐姐给他赔礼。乳娘搂着他劝解。

二娘气不打一处来,昂着下巴冷笑,“别哭了,再哭也没人心疼。”

她说着话,想起逝去的兄弟,也忍不住流下两行清泪,怕人瞧见了看轻她,背着人偷偷擦掉泪珠。

屋里正乱着,忍冬含笑走进回廊,跨进门槛,“娘子那边可热闹了,二娘、三郎、四郎都还没睡罢?”

乳娘连忙迎上前,“没睡,还没睡呢!刚吃完饭。”

忍冬假装没看到四郎哭红的眼睛,笑着说,“那正好,娘子请郎君、娘子过去听新鲜好玩的故事。”

乳娘赶紧去拉四郎,另一只手牵起三郎。

二娘不用她教,早站起身,款款道:“我们正闷得慌呢,婶母真好,做什么都想着我们。”

乳娘看着二娘小大人似的,差点落泪。

正厅里口沫横飞,船员们一开始还正正经经讲自己的经历,什么高鼻深目的胡人,雪肤绿眼的大食人,黑瘦的昆仑奴,矮小的侏儒,后来天马行空,张嘴胡说一气,连三头六臂的怪人、张开嘴有一座小岛那么大的鱼、会说话的神龟都有人见过。

忍冬把二娘、三郎和四郎带进内室,三人先向裴英娘行礼,动作很熟练,显然是乳娘再三教过的。

裴英娘让半夏搬来几张紫檀木包金小几,三个小家伙规规矩矩坐下,和她一起听船员们吹牛。

慢慢的,三郎和四郎先坐不住了,总想站起身,好离说话的人更近一点,听到神奇的地方,兄弟俩同时发出惊呼声,摩拳擦掌,恨不能跟着一起出海。

连二娘也听住了,一脸神往。

裴英娘笑了笑,命宫婢卷起珠帘,好让几个小家伙听得更清楚。

宫婢藕臂轻抬,卷起水晶帘。殿内设了冰盆,盆中掺了鲜花鲜果,帘子一掀开,夹杂着花香的冷气逸出内殿,香气缭绕。

内殿珠光宝气,案几上的琉璃玉器、宫婢们发间的簪环首饰折射出万道光华,船员们一时失声,想偷偷看看相王妃是不是如传说中的那样美貌,又觉得无颜窥看贵人,纷纷低头。

时下当家主母设宴招待外客很平常,裴英娘经常和各国使团、世家子弟来往,大大方方吩咐侍婢撤去屏风,能有资格来觐见她的船员,肯定经过重重磨难才爬到如今的高位,日后说不得都是行走一方的豪杰,必有大用。

她扭头问二娘、三郎、四郎:“喜欢那些故事么?”

三郎、四郎点头如捣蒜,四郎觉得裴英娘说话可亲,大大咧咧走到她跟前,扯着她的披帛一角,“婶母,我以后也想坐船出海!捉大鱼!”

裴英娘失笑,捏捏四郎的脸,三郎和二娘一个胆子小,一个稳重,犹豫了几下才围到她身边。

“你们这么小,出海是不可能的……”裴英娘笑着说,“明天带你们去看大船,好不好?”

为了掩人耳目,他们一路上一点动静都没有,怪不容易的。到了洛阳就安全了,可以放他们出去玩耍。

四郎立马欢呼雀跃,三郎没说话,二娘抿嘴笑了一笑,屈身行礼,“多谢婶母。”

船员们告退后,裴英娘留下三个孩子在甘露台玩,婢女们干活麻利,迅速搭起秋千架,带着他们打秋千。

李旦洗漱后不知忙什么去了,裴英娘找到他的时候他的事情刚忙完,穿一身狩猎纹圆领袍,从回廊那头迎面走过来,脚步从容。

看到她,他加快脚步走过来,“北市和皇城更近,先带你去逛北市?”

他这么快就惦记着玩了呀。

裴英娘踮起脚,李旦幞头上沾了一朵海棠花,艳红衬着墨黑,别有一番味道,她帮他摘掉花瓣,问:“六兄家的二娘、三郎、四郎,你准备怎么安置?”

李旦漫不经心说,“交给宫婢照料就是了。等他们开蒙,我会请世家中的鸿儒来教他们读书写字。”

裴英娘依稀记得,李旦好像很擅长教孩子……

“你不亲自教他们吗?”

李旦挑眉,“我没空闲。”顿了一下,“如果是我们的孩子,我亲自教。”

他身后的内侍对视一眼,嘻嘻笑。

裴英娘呆了半天才意识到李旦说了什么,瞪他一眼。

李旦笑了笑,低头揽住她的腰,附耳道:“先养着他们,等我们的孩子长大,总会需要几个帮手。”

李贤的孩子毕竟是宗室皇孙,好好教养长大,绝对是不可小觑的助力。

裴英娘很快想明白李旦的打算,不由咋舌,他想得可真长远,孩子还没影儿呢,他已经开始帮孩子铺路了。

“明天带他们出去玩,去运河看大船怎么样?”裴英娘挽起李旦的胳膊,和他一起走过朱漆粉绘长廊,廊外花树繁茂,浓阴匝地,树影打在他们脸上,微风拂面,凉爽惬意,“这么小就没有父母亲照料,他们肯定很害怕。”

她知道打起万分精神去讨好别人、以求别人喜欢,是种什么样的感觉。

万幸她进宫以后很快遇到李治、李令月和李旦,他们真心对她好。

李旦皱眉,脚步一顿,一字字道:“他们的事,让冯德去操心,你不用管。”

长安太压抑了,她是因为他才被卷入风波的,自嫁给他后,他没能让她过几天舒心日子。这一次他和阿父商量好计划,带她来洛阳,让她可以摆脱压力,自由自在忙活她自己的事,从没想过要她带孩子。

在他看来,她自己还是个孩子呢!得好好宠着惯着。

“明天我有事情要处理,不能出宫,你留下来陪我,二娘他们交给杨知恩照看。”李旦沉吟片刻后,缓缓道,“运河沿岸舟楫如林,三教九流的人都有,太乱了,我们过去太招眼,不方便。”

听他说有正事要办,裴英娘没有多想,点点头,“好,我留下来。”

她不喜欢去人多的地方挤,何况还要顾着三个好奇心重的小孩子,杨知恩力气大,武艺高,由他代劳更合适。

不过才刚和几个小家伙许下允诺,立马反悔,不太合适,得好好和他们说明缘由。

第二天刚起身,裴英娘便走到偏殿看望二娘她们。

小儿贪睡,三郎、四郎还在帐中酣眠。二娘起来了,正梳头发,她头发稀疏,扎双螺髻梳不起来,乳娘给她扎了个小巧的小儿发髻。

裴英娘顺手拈起一根茜色丝绦,帮二娘系上,打个蝴蝶结,剩下一段垂在肩头,“芝麻磨成粉,每天用牛酪浆化开吃两匙子,听说能乌发。”

宫婢连忙应声,“奴记住了。”

二娘怯怯地抬头看裴英娘,她见婶母的次数不多。宫中有宴席时,母亲只带兄弟们去赴宴,很少带她出门,她是庶出的女儿,没有认到母亲名下。

“二娘,婶母和你商量一件事。”裴英娘盘腿坐下,歪着头,剪水双瞳,亮汪汪的。

二娘发现婶母发间也缠了丝绦,头发浓密光洁,身上有股淡淡的香味。她看着婶母头上的丝绦,觉得自己好像和婶母亲近了些。

婶母不像长辈,这么年轻漂亮,说话的样子很好玩,更像她的姐姐,她见过房家的表姐们,婶母比她的表姐年纪还小。

“今天叔父有事要忙,我要留下来帮他,我派府中武艺最高强的护卫带你和弟弟们出去玩,好不好?”裴英娘柔声说。

二娘愣了一下,难道婶母之前想亲自带他们出去玩?

她小心翼翼道:“婶母,麻烦的话,我们就在园子里玩,园子里有荷塘,我们可以去湖上泛舟。”

三郎和四郎昨晚讨论到半夜才睡,可能会失望。但是这也没办法,他们是罪人之后,父母都被贬为庶人,不能和以前那样任性,叔父是为了保护他们才带他们来洛阳的,他们要听话,不能给叔父、婶母惹麻烦。

裴英娘摸摸二娘的脑袋,小小人儿,头发软软的,她的心也跟着发软,“不麻烦,待会儿用过朝食,你们就出发,外边的吃食不干净,尝尝味道就好,别多吃。”

二娘点头答应,不知不觉斜靠到裴英娘身上。

婶母身上香香的,她只是想闻清楚婶母熏的是什么香,她这样告诉自己,然后继续往裴英娘怀里蹭。

作者有话要说:

蒸饼应该是馒头原型,这时候没有馒头,不过有小十七,当然馒头就出来了。

馒头指的是带馅的,像笋肉馒头,灌汤馒头,生煎馒头等等~和现在的叫法有点不一样。

第181章

长安, 袁府。

钟鼓未响,坊门没开,夜色浓稠, 还没到天亮时候。

一伙黑氅将士从蓬莱宫出发,穿过寂静的长街, 马蹄哒哒响,武侯卫上前盘查, 看过将士们的令牌,打了个哆嗦, 唤起坊卒打开坊门。

将士们长驱直入, 明火执仗闯入袁府,为首的将官厉声道:“圣人传召袁公,请袁公随我们走一趟。”

袁宰相梦中惊醒,匆匆洗漱穿戴, 跟着护卫出了里坊,一把老骨头,坚持骑马跟随将士。

快到光宅坊时,四面八方汇聚的人马越来越多, 天渐渐亮了,晨光熹微,袁宰相扫视一圈,发现裴宰相、秦公、几位在家休养的老臣、当朝最受倚重的尚书,几乎所有王公贵戚和三省高官都到了。

秦公惴惴不安,他领的只是一个散官衔, 在家荣养,从不理政事,二圣也不会召见他问政,今天怎么连他也叫来了?

将士们在侧,众人不敢高声交谈,相熟的聚在一块儿偷偷嘀咕几句,猜测二圣是不是想派兵攻打窥伺陇右道的异族,所以才这么兴师动众。

到了含凉殿,许久未曾公开露面的李治端坐殿前,虽然只着家常便服,但气度沉静,看不出喜怒,淡淡道:“众卿稍坐。”

众人推辞一番,沿着左右簟席跪坐,殿中燃了瑞龙脑,鎏金博山炉吞吐着柔美清贵的香气。

殿外脚步声纷杂,武皇后和太子李显分别在随从的簇拥下入殿。

前者面色阴沉,后者神情茫然。

众人不禁悚然,看天后的脸色,圣人传召他们的事,绝对是瞒着天后的!

上一次帝后不和……上官仪获罪,上官家的女眷尽数没入掖庭为奴,这一次,又会怎么收场?谁会不幸成为天后的出气筒?

神仙打架,小鬼遭殃。

殿内气氛紧绷,大臣们低下头,没人敢和二圣对视。

忍冬和半夏坐在廊下剥莲子。

最新鲜的嫩莲蓬,滋味清甜,莲心还没长成,并不苦。

她们剥一颗,裴英娘吃一颗,一边吃,一边愤愤:李旦说今天有正事要忙,所谓的正事,竟然就是采莲!

湖中莲叶田田,密密匝匝,小舟划不过去,船从对岸另一头下水,李旦立在船头,摘下伸到外沿的莲蓬。

回廊临着水,和风扑面,小几上一盘鲜菱,一盘葡萄,一盘脆枣,一盘西瓜,新鲜时令的果子,引人开胃。

裴英娘丢开莲蓬不吃了,专心吃西瓜,全部吃光,一瓣不给李旦留。

想是这么想,她吃了一半还是停下来,这么大的太阳,李旦怎么就想到要摘莲蓬呢?

他以前为了练字,大清早躺在荷丛里观察水鸟惊飞而起的动作姿态,现在采莲,该不是为了给她画扇面吧?

李治画的扇子她全部留下自己珍藏,其他像裴宰相、袁宰相等人的画作,送了一半出去。李旦说要给她画几幅四季盛景图,春天画陌上杏花,夏天画月夜玉兰,秋天画满山红叶,冬天画雪中红梅。

听起来是大工程,他做事精细,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画好。

不一会儿,李旦捧着几枝莲蓬、莲花回来,回廊这边的荷叶长得太密了,小舟没法靠近,他绕了个圈,从阁子那边走过来,盘腿坐下,莲蓬、莲花递给裴英娘。

裴英娘接过莲花,含苞待放的荷包,掀开看里头的莲蓬,才刚刚长出形状,鲜嫩的浅绿色。

“不热吗?”她把切好的西瓜推到李旦面前,夏天的荷丛非常闷热,蚊虫蜘蛛又多,待一会儿就满身大汗,他偏要顶着烈日去摘花。

李旦低头吃西瓜,西瓜多子,他却吃得很优雅。

“别摘莲蓬了。”裴英娘起身挪到他身边,靠着他坐,他刚从湖上回来,额头冒汗,身上倒是清爽,没有汗味,“我这几天只陪着你,不出去了,好吧?”

李旦吃西瓜的动作停了一下,认真地说:“可以出去,不过你得陪着我。”

裴英娘呆了一呆。

他竟然和三个孩子吃醋!她只是以长辈的身份关爱一下父母不在身边的侄子、侄女罢了,又没有因为照顾孩子忽略他,她见到三个小家伙才一天而已,他闹什么别扭呢?

她忍不住想笑,李旦吃醉酒的时候也是这样,默默地和她闹别扭,想让她主动去关心他,偏偏不说出来,坐在那儿,时不时扫她一眼,又可怜又委屈。

等她开口问,他才肯说出心里在想什么。

“想去南市还是北市?”李旦岔开话题,问她。

裴英娘唇边含笑,这么想带她逛坊市?

“明天去北市吧,离皇城近。”

她左右顾盼,宫婢们如今学乖了,看到李旦过来,已经悄悄退下。回廊里只剩下他们两人。

鎏金玛瑙金花盘里的葡萄颗颗莹润饱满,她拈起一枚,剥掉葡萄皮,果肉噙在齿间,勾住李旦的脖子,吻他的唇,舌头撬开他的齿关,把葡萄送过去。

李旦愣了一息,很快作出回应,他身上很热,健壮的双臂猛然勒住她的腰,几乎把她压在软褥上,呼吸交缠,她一会儿就撑不住了,推他的肩膀求饶,他不肯放开,吻得更深,想汲取更多的甜蜜。

葡萄很甜。

夜里杨知恩护送二娘、三郎、四郎回府,三个小家伙玩得很尽兴,脸颊红扑扑的,四郎身上挂了一大串买的各种玩具。

乳娘领着三个孩子到正殿谢恩。

裴英娘吃了饭,坐在灯下看舆图,船队中有能读书写字、会各地方言的文吏,牢记她的吩咐,详细记载一路上的见闻和地理状况,收集了很多珍贵的资料,但是海路地图绘制非常难,不管是她,还是朝中的官员们,都没有任何经验,毫无头绪。

李旦坐在她对面,低头翻看几本册子。

长安曲江春宴有一种豪奢的饮酒游戏,以金银镶饰彩船,船中盛酒,宴席上宾客们列作小溪左右,小船走到哪儿,宾客们能直接用酒杯接取酒液饮用。

三郎和四郎见过盛满名酒的彩船,但船帆张开来像宝塔一样的大船,还是头一回见,又兴奋又惊奇,进殿的时候还在叽叽喳喳讨论个不停。

二娘文静些,替两个弟弟问候李旦和裴英娘,然后鼓起勇气,让侍婢拿出几朵牡丹花,“叔父,婶母,孩儿看这牡丹花开得好,买了几朵,给婶母妆点屋子。”

此前长安、洛阳没有牡丹,洛阳的第一株牡丹花是李治和武皇后当年移植过来的,可能是气候适宜的缘故,洛阳的牡丹开得比长安的好,花期也长,洛阳花会天下闻名。

半夏接过牡丹花。

裴英娘笑着揉揉二娘的脸,“多谢你,我正想剪几朵花插瓶。”

半夏取来一只珍珠地缠枝牡丹纹瓷瓶,灌水插花,供在梅花小几上。灯下的花朵雍容娇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