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唐后妃传之珍珠传奇上一章:第 23 章
  • 大唐后妃传之珍珠传奇下一章:第 25 章

沈珍珠慢条斯理的将手中茶盏放置几上,缓缓的抬头,也不笑,细细的将程元振上下打量。程元振给她瞧得颇有忸怩,补上一句道:“程某也是奉命行事。”

沈珍珠这才稍露笑意,对身侧道:“既如此,灵依,你且领着程大人到各处看看。”

程元振不敢造次,只自己一人,随着何灵依往四处宫室检视。

沈珍珠乘隙问严明道:“今日可有什么生人进出淑景殿。”

严明回想片刻,不假思索答道:“今日正是某当值,除却太医,并无生人进出。王妃,何以有此一问?莫是真怕有人潜在殿中?”

沈珍珠只笑不答。放锦盒入殿的,要么是淑景殿之人,要么武艺超群,趁严明等侍卫不戒备,潜入殿中所做。小小一个淑景殿,当真是人流多杂。

程元振与何灵依极快便回至殿中,沈珍珠微笑道:“如何,有严统领在此,哪里容得人偷潜入我淑景殿。程大人辛苦了。”

程元振却上前一步,躬身道:“为保王妃安全无虞,程某恭请王妃移步,同入王妃内室检视。”

“程元振,你实在欺人太甚!”严明忍耐不住,直呼其名怒喝起来。

“哎呀呀,淑妃娘娘正担心呢,哪想真的吵上了,”一阵干笑声中,李辅国腆着肚皮摇晃进殿了。李辅国近年渐渐发福,气色愈发的好。沈珍珠听闻他回长安后,恃着受肃宗淑妃信宠,竟要强娶永乐坊一良家女子为妾,那女子抵死不从,竟悬梁自尽了。本朝宦人娶妻也属常事,李辅国早在东宫时就聘过一妻一妾,孰料仍是意犹未满,做下这般发指之事。

李辅国进来倒是恭恭敬敬的行个礼,唱喏道:“淑妃娘娘念叨着,虽说旁的殿宇也得细查,但王妃乃是御封一品夫人,广平王殿下远在洛阳,疏于照应,若有刺客藏匿在淑景殿伤了王妃,叫娘娘如何向殿下交代?嘱奴婢来,正是说王妃内室等闲男子岂可随意进出——实是太过腌臜。奴婢阉人一个,少有许多避讳呢!”

沈珍珠心道,这世间最腌臜的男子,怕是莫过于你了。道:“娘娘厚爱,倒真叫我汗颜、无处置身。公公与程大人日夜操劳,宫中守卫这般严密,岂会真有刺客?”扑哧笑一声,又道:“若真有刺客,又怎能怨到娘娘头上,真是要折杀我了。”

李辅国干咳着,“王妃谬赞老奴,依奴婢所见,还是保得万无一失的好。请王妃小移莲步,体谅淑妃娘娘一番苦心——”

沈珍珠暗自冷笑,说了这般多,不过为那锦盒罢。于是特意将脸板直,振袂,语有愠意,“公公这样说,是要怪我了——”

李辅国赔笑,“不敢,不敢,奴婢不敢,王妃要体谅奴婢们办事的难处,咱们也就给王妃磕头了。”说着,捋起长袍下摆,作势就要拜下。以李辅国现时的权势,他忖着沈珍珠必碍情面,不敢生生受他磕叩,只待沈珍珠出言阻拦,便可收场。哪想沈珍珠倒似突然发愣般,未有阻拦,他这一拜僵在那里,只得索性叩下去,膝盖已着了地,却听沈珍珠惊道“公公这是作甚,快请起”,使个眼色,严明忙上前去搀李辅国,李辅国气恼已极,不敢发作。

沈珍珠长叹一声,道:“公公之言,不无道理。也罢,公公只管进去查看罢,我乃女流,素来胆小体弱,若真有什么人藏匿其中,怕是躲闪不及。本妃且在外边等着公公罢!”

李辅国闻言喜之不胜,连连道:“多谢王妃成全,奴婢这就去了!”说着,朝身后几名心腹内侍招手,便往殿后内室走。

再回至殿中时,已是掩不住的眉飞色舞,手中正托着那只锦盒。觑着沈珍珠,洋洋有得,手里掂量着锦盒重量,道:“王妃,这是何物?”

沈珍珠愀然变色,叱道:“公公竟敢翻动本妃私件!灵依,还不向公公讨还?”

李辅国呵呵笑起来,“私件?王妃恕奴婢冒犯,此物万万不能归还王妃了!”

沈珍珠大怒,“李总管,你这是何意?!”

李辅国又是哼哼一笑,“奴婢只疑这锦盒中,有大逆不道之物,王妃如此急切,敢不敢当众拆开来看?”他这一说,在场众人都面露异色,连程元振亦是盯住这精致锦盒,眸中满是疑惑。

沈珍珠冷哼,“本妃已说过,锦盒并盒中之物,乃是本妃私件,岂容随意在众人面前展示。”

“奴婢偏要冒这大不韪,瞧瞧这锦盒中王妃到底藏的什么宝贝!”李辅国只咬住不放。

“你敢!”沈珍珠霍然站起,厉声制止。

程元振也在旁暗地小声劝说:“李公公,既是王妃私件,还是不看的好,何必触怒王妃呢。殿下,这两天也快要回来了。”

李辅国却愈加要当众揭开这锦盒之迷,一把搡开程元振,道:“待我打开锦盒,你们方知是何人大明妄为!”说着,便伸手去揭锦盒盒盖。

“住手!——”

蓦地里一声断喝。斩钉截铁,威严凛凛,不容抗拒。

李辅国不自觉回头望去,脸上颜色顿时变了。

沈珍珠心头一跳,狂喜袭来时,倒不敢信自己耳朵,只是胸怀瞬的稳重踏实,慢慢的抬眸,向来者望去。

冬日天色阴沉,大明宫、太极宫,上百座殿宇,都隐在阴霾里。

惟他如一轮骄阳,着高冠、按长剑、入殿宇,掀过巨浪狂风,四壁生辉,光彩奕奕,炫目不可逼视。

他黑瘦若许,却使面部棱角更加分明,腮下青青胡茬,增添刚毅不羁。双眸凝聚精锐之气,眸动处灿若星辰,神态自若的往李辅国身上一扫,如施了定身法,李辅国便伫立不敢动。

他身后数名重甲兵卫,挺拔威武如山,兵甲的铁灰之气,迎面扑来。

沈珍珠缓缓走向他,目中盈盈有物,柔声道:“你回来了……”

他看着她,有一刻间,神情如此专注,握住她的手。

他是刚刚赶到的,想是一路策马奔波,匆匆奔至殿中,手心很暖。真好。

“奴婢拜见殿下。”李辅国倒是回过神了。

李俶冷冷的,“原来公公还认得本王?!”

李辅国仿佛惶恐不已,口舌交织不清,赔笑道:“这,这……我,奴婢也是,也是为陛下尽忠。”

“不知这小小锦盒,与公公的尽忠,有何关联?”李俶目光缓缓移至李辅国紧紧抓在手中的锦盒上,“我广平王府虽已被毁,也决不容任何人轻慢!”

李辅国何等样人,只一时被李俶气势所迫,知李俶身为天下兵马大元帅,统御三军,亲临敌阵,执尚方宝剑,可于阵前斩将,自征战两京以来,剑下斩杀之人无数,生恐他一时气极,将自己也当作出战不力的将士,拔剑斩杀,那可是大大的划不来。面前形势稍缓,随即回道:“殿下此言差矣,殿下可知淑妃娘娘今日险些被刺?”搬出淑妃,向来是百试不爽的金刀。

“本王自会向娘娘问安。”李俶捋长袍,端端正正坐到大殿盘龙正椅上,数十名重甲兵卫鱼窜而入,侧立两旁。

李辅国吓得背心生出一层冷汗。他本就无才无能,只因多年侍候肃宗、淑妃,极得贴心谄媚之术,更兼自马嵬之变、拥肃宗即位立下汗马功劳,故最得信重。当此之际,虽心头害怕,也知李俶必不敢真的对自己动手,乃强撑着一口胆气,道:“王妃与淑妃娘娘被刺,绝脱不了干系,这锦盒中之物,便是凭证!”

李俶眸光精聚,盯着李辅国,一字一顿,沉声道:“李公公,你在此胡言乱语,可知罪?王妃一介女流,手无缚鸡之力,怎会与淑妃娘娘被刺扯上关系。那锦盒是我王妃私件,若她不允诺打开,你便是告至御前,本王也绝不许你打开!”

“殿下好气势,那奴婢只得依殿下所言,原样回话与陛下和淑妃娘娘。”李辅国面上一样红,一阵白,话是这般说,人却还没有走的意思,想是拿不定主意,不知此时此地该不该与李俶如此锋芒相对。

“原来如此,”沈珍珠在这时轻笑出声,“原来李公公执意要打开此锦盒,竟是怀疑本妃与刺客有关?”回首对李俶道:“殿下,既然如此,为消疑窦,还是打开锦盒让李公公、程大人瞧上一瞧罢!”想一想,仿佛极是好笑般,“莫非这锦盒中还能藏有凶器?”

“珍珠,”李俶低唤她的名,声音中是含着担忧与警示的。沈珍珠眨眨眼,冲他莞尔一笑。

李辅国绝处逢生、迫不及待,“殿下,王妃既已答应,奴婢就失礼了!”

猛的掀开盒盖。

暗中持照不见影

李辅国自然是失望至极,三跪九叩谢罪而归。

锦盒里,不过是一串价值不菲的珠琏,那易招事端的箭羽,沈珍珠早在赴大明宫经过东海池时,扔进了池水里。

李俶手指轻拂过她的脖颈,麻麻的,微有些痒,经过了这么多时日,伤口早已愈合,只留下浅浅一道红痕,说道:“这一路提心吊胆,哪知你倒会捉弄人!”

此际众人散去,殿外残叶随风自落,内室烘炭暖意融融。他款款含笑凝视着她,便如由凤翔离开那日一般,仿佛他从未离开过她,五载夫妇,永如今日;她与他如此相对,天地亘久,只如今日。

沈珍珠忽然间就噙了泪。她慌张的侧过头,以袖去掩,李俶挽住她的袖,轻轻一带,将她拥入怀中。熟悉而温暖的气息漫天席地而来,她突然极想哭,他是永远难以知道的罢,而她,也是此时方明白自己——她是如此爱他,爱恋执着,嵌入生命。

他是永远难以知道的罢。

“我又叫你伤心了。”他低低的在她耳侧叹息着。沈珍珠触着他的肩背,虽隔着厚实的锦袍裘衣,仍是觉得瘦削,仰首细细看他的脸,只有对着她,他才不会掩饰自己的疲惫与辛劳。

她慢慢伸手,去触摸他的额角、眉目、脸颊,噙泪轻笑道:“你怎么瘦了这样多?”眼眶一红,“又有多少日未合眼了,公务就这般繁忙么?这样急急的从洛阳赶回来,浑是不要命了——”

话音未落,他的唇已落下来。缱绻柔和的,她的气息也渗入他的,和着她的泪,有一个世纪那样长,又如弹指间那般短,浑教人沉醉忘形。

她扶他坐至榻上,说道:“你歇息吧,无论什么事,明日再说——”起身要叫宫女盛来梳洗用具,他却执住她的手不肯放,看着她,欲言又止。

沈珍珠心头微酸难受,他是要解释的吧,宫中一举一动莫不在他耳目之中,素瓷之事她已知晓,他必是得知了。然而这样的事,要他启口,终是艰难,甚么样的解说,都如推卸的借口,她真要逼得他将当日情形一一说出?

是酒后失态,还是错认她人?

真相,她再不想知。人生已是如此艰深坎坷,她何苦再为难自己,为难他?

他在她身旁,深情不渝,那便足够。

她绞了一方毛巾,为他拭去面上尘土,温言道:“睡罢,我陪着你。”她面容温婉怡人,滚热的毛巾敷过面上,说不出的舒适安心。

换过一方毛巾,再要替他敷过,不禁微微一怔——他倚着床榻软枕,合着眼,竟然已经睡熟过去。

翌日正逢旬休,李俶不必朝会,他心中有事,昨日困倦不堪下虽然草草睡着,次日倒是极早便醒来。宫灯疏迷,沈珍珠睡在身侧,睫羽修长,在睡梦里仍自微微抖动,眉头轻皱,仿在苦思冥想,显见睡得并不安稳。李俶既怜惜,且愧疚,由被中暗握她纤手,却听她“啊——”的一声尖呼,浑身激灵,由榻上坐起,兀自气喘吁吁。

她是被梦靥住了,李俶扶往她身子,连连劝慰,她虚汗涟涟,捂住胸口半晌才平息气喘。说道:“我竟梦见有人要谋害适儿!”

李俶轻拥着她,说道:“这要怪我总不在你在身旁。但凡有我在,谁能再欺侮到你们母子。你现下最紧要的,正是将养好自己的身子,不然他日你我畅游天下,你身体不济,可是不行。”

沈珍珠一喜:“叛军要被全线击溃,战乱要止了?”

李俶道:“虽不会立时止乱,也差不远了。安庆绪丧家之犬,如今东躲西藏,必可手到擒来,叛军将领纷纷倒戈,连严庄、史思明此等狂妄不可一世之徒,也知识时务者为俊杰,归附我唐室,郭子仪将军已收复河阳、河内,收拾战乱,不过是这一两年内之事。”

沈珍珠唾道:“那等朝秦暮楚之徒,降有何用!”

李俶道:“军中大将都甚恨此二人,然父皇所虑也有道理,若杀降将,只怕今后无人肯降。”转过话题,继续说道:“待天下安定,我无论如何,也要抽身出来陪你行遍三山五岳,以偿你素日心愿。”

沈珍珠垂首道:“只怕那时,你更为忙碌——”

李俶笃定的笑一笑,“还有甚么事,能比平乱更为忙碌呢。”再紧握一下她的手,说道:“一定。”

沈珍珠这才问他,为何昨日这般急急的赶回来。

李俶道:“默延啜在我唐室中广布耳目,莫非我就不能在他身旁布设耳目?我既能,张淑妃又岂不能?他总是秉性耿直,自以为刺杀淑妃万无一失,哪知消息早已泄漏,淑妃方执意与裴昭仪换乘车辇,躲过这杀身之祸。我亦是昨日清晨才得知消息——无论刺杀是否成功,只恐波及至你,方急急的赶回来。”说罢,含笑看着她。

他廖廖几句话,听似平淡无奇,沈珍珠只觉惊心动魄,其间曲折,实是一言难辟之。低声说道:“默延啜为何要刺杀淑妃娘娘呢?杀了她,于回纥有何益?”

李俶冷哼一声道:“他是想嫁祸于你我,上回尔等刺杀父皇,以挑拨父皇与我,此事不成,便在今日故伎重施!”

沈珍珠脱口道:“不会!默延啜不会如此做!”

李俶一怔,迟疑半刻,才说道:“你倒是信得过他。”

沈珍珠自觉失言,见他若有所思望着自己,虽不明言,总有疑窦芥蒂在其中。心中微有愠意,却还是不紧不慢说道:“若他是执意要嫁祸你我,何不在射杀裴昭仪后,遣人将凶器藏于淑景殿中,何必要将凶器直接送与我,让我有时机毁灭证据?”

李俶道:“那是他算有遗漏,没料到你如此机警。”

沈珍珠暗地思忖,此事让李俶看来,默延啜确实脱不了嫁祸嫌疑。整件事最大的疑问便是张淑妃和李辅国如何认定那锦盒中定有凶器。

原因只能有二。

其一,是默延啜有意嫁祸,将锦盒送于她后,遣派人员告知淑妃。但这向张淑妃报信之人是谁?能让张淑妃深信不疑,执意要搜那锦盒?而此事一旦成功,她沈珍珠是要陷入万劫不复之地的,默延啜真会这般做?她忆及那晚默延啜临走时语音的犹疑不决,莫非,他是因这件事无法决断?

其二,是默延啜送与她锦盒中凶器被淑景殿中张淑妃安插之人发现,乘她出行至大明宫时,向张淑妃报信。若是如此,那张淑妃安插之人,定是在自己近旁,且昨日未随行至大明宫。联想昨日见到独孤镜匆匆入张淑妃寝殿,难道是独孤镜与此人接头?

乱了,全乱了!这其中隐局,一时真让人窥不透,唯一可确定的是,这淑景殿中,既伏有默延啜心腹,也隐有张淑妃耳目。这迷局,数日来她仿佛触手可及,偏又持镜难见。沈珍珠心里一急,气血上涌,胸口隐隐作痛。

李俶倒未察觉,见她半晌不说话,沉思冥想着,以为她是为自己方才话语有些气恼,便温言劝慰道:“不必再多想,我与李泌先生商议后再嘱风生衣好生查查,定能查出真相。”

正说着,室外内侍长呼:“陛下诏广平王觐见!”

李俶只得起身穿戴整齐,末了临出门,忽然想起一事,对沈珍珠道:“今日只怕有客来访。”

沈珍珠有些奇怪,问道:“是谁?”

李俶笑笑,“来了你便知,倒是你一位故人呢。”

沈珍珠见他往室外走去,紧赶几步,唤他的名。

李俶回首,她缓缓走近,以极低而细柔的声音,对他说道:“素瓷之事,我不怪你。你先去看看她,还有……孩儿,再去罢……”李俶愕然抬头,有如释重负的轻松,一缕笑意浮在嘴角,手抚过她的鬓发,如墨玉般细滑,似想要说些什么,终是再度执手,深深的看她。

其时天色甚早,送走李俶,沈珍珠仍旧觉得胸口不适,又躺下歇息。

她近两年来身体损耗过大,这段时日勉力支持,至李俶回来,心头重荷卸除,意志松动,就不免有些支持不住。

这一觉下去,昏沉沉不知睡了多久。朦胧中有人轻抚自己秀发,温煦的气息浮在她面上,她直以为还是深夜,下意识往旁边捺去,这才猛然醒来。

李俶近在眼前,见她醒了,笑了一笑。沈珍珠看去,这一笑,甚为勉力,明明有极大的不快与阴沉隐于后,问道:“父皇说些什么?”

李俶扶她起来,道:“能说甚么,不过为洛阳被抢掠事,教诲我一番。”口头淡淡的,眉宇拧结。

一同用过午膳,内侍递上名贴:“殿外有客来访。”

这名贴浅紫色,制作颇是精巧,李俶并不打开看,嘴角倒抿出笑意,对沈珍珠道:“客人已到,快去迎客罢。”沈珍珠疑惑道:“倒底是何人?”一边截手去拿那名贴,李俶手一挪,她扑个空,见李俶神色促狭:“出去便知了!”

沈珍珠娇嗔的白他一眼,与他一前一后行至殿中。

细碎的靴行櫜櫜声由殿外传来,沈珍珠侧耳聆听,觉得奇异——哪位将军着皮靴行路如此细致谨慎?便是李婼,近年脾性虽有改观,但走路仍是大大咧咧的如同男儿。

人已经到了大殿门口,远远的只看见一团轻烟般的淡紫,一阵风过,吹得紫色披风如鼓风幡,来人却是岿然傲气,紧步朝沈珍珠与李俶处走来。

她身着软甲,那外罩内里的披挂衣裳全是淡紫色,没有戴头盔,仿效男子束发盘髻,衬得一张娇艳无伦的脸儿更增妩媚英气。步步走入大殿,仿佛霁月风过,不仅殿中窈窈婷婷、各擅胜场的女官、宫女们皆被映衬得黯然失色,连以沈珍珠之美丽,似乎也无法与其相较。

这一刻殿中极静,在场众内侍、女官、宫女、嬷嬷均不知不觉中屏了呼吸,眸光全被来人被牵。她一步步走近,其实与众人近在咫尺,偏众人都深觉此女子远隔天涯,不敢唐突,其美艳,更是世上绝无仅有。

沈珍珠只恐自己眼睛看花,好一会子方惊喜失叫:“涵若妹妹?!”

张涵若只是笑:“沈姐姐,不想咱们又见面了吧。”说毕,又朝李俶道:“殿下安好!”说话间并不抬头望李俶,待说完话,不知为何,脸颊赫然红了一下。

沈珍珠拉住张涵若的手,上下打量,失声惊叹道:“我旧时只听说高祖皇帝时平阳长公主艳绝天下,更兼文才武略不逊太宗,从来都是神往不已,恨自己不能与长公主同时生,又叹世上再无长公主那般的人物。哪想今日有幸,妹妹你光彩照人,英姿飒爽,真让我羡慕不已。”

张涵若羞涩:“平阳公主襄助高祖皇帝斩黄龙、定天下,至今娘子关赫赫威名犹在,我哪里敢跟公主相比,姐姐你真会取笑人。”

“张将军此番助我唐室攻破洛阳,功勋也胜过诸多男儿。”李俶在旁插语道。

“将军?”沈珍珠有些惊异,“你称涵若妹妹为将军?”

李俶轻拍沈珍珠肩,笑道:“没有想到吧,父皇早已下诏册张小姐为从四品上宣威将军,可不正是堂堂正正的女将军!”

张涵若自从去年率余部突围出长安后,开初在长安近郊蛰伏游击,其后,幽州张守珪原部将领得知消息,急切切将张涵若迎回幽州,重整兵马,对安禄山父子同仇敌讫,誓报这血海深仇。因张氏嫡系只余张涵若一人 ,便齐心拥了张涵若为主帅。唐军攻打两京消息由细作传来,众将领均觉此乃天赐良机,张涵若亲自领兵奔赴洛阳,只待两军厮杀之际从中渔利,取得安庆绪人头以报父兄之仇。

张涵若之军刚至洛阳近旁的新店,方隐秘驻扎下来,李俶所率唐军也至。当夜,李俶竟仅率近身侍卫数人,亲赴张涵若大营,两人一番口舌下来,张涵若居然力排众议,决意投效唐军,共围洛阳。

得知唐军攻打洛阳消息,安庆绪合洛阳全部兵力十五余万人,以严庄为统帅以作抵御。唐军与叛军在新店布阵开战,因叛军熟悉地形,依山布阵,唐军初战不利,连李承宷亦被乱箭重伤。

正在此时,张涵若派属下大将黄谦之与叶护合领兵马,由南山攻打叛军背面,叛军一惊回纥兵威名,二惧张涵若兵马气势,纷纷狂呼:“回纥兵来了!”军心大乱,被前后夹击,大败而逃。

这其间过程甚为繁复,李俶只捡紧要的说给沈珍珠听,自然免不了大大赞许张涵若。沈珍珠听得大概,只是有些疑惑张涵若怎生这番容易就投了唐室,当日她与张涵若在长安近郊分离,张涵若所言话语犹在耳畔:“我张氏昔日反唐,今日反燕,如今再去投唐,翻覆无常,莫过于此。今我宁可落草为寇,也不做这等事!”

张涵若却全盘推翻自己当日誓言。沈珍珠曾与她相处良久,这委实不象她一贯来的处事之方。

李俶倒似跟她甚熟,说话间随意,“听说近日父皇意欲收你为义女?”

张涵若低沉而坚决的回答道:“我已回绝皇上了。”

沈珍珠颇为吃惊,又收一个义女?看向张涵若——她答话后神情更加羞赮,简直不敢抬头看李俶,见沈珍珠看她,忙拿起座边一盏茶往嘴里送,脸上红晕如着色般,浑不似当初落落大方的模样。

沈珍珠心头咯噔一下,豁然明白。

李俶似没有留心这两名女子的神情,仍旧戏谑着说道:“那真是可惜了。不然,我朝又能再出一个平阳公主。”

沈珍珠岔开话题,嗔怪道:“原来妹妹几日前就到长安了,竟然今日才来看我!”

张涵若这才略有放松,放下茶盏,坦然答道:“这确是小妹的不是,我原有部属陛下虽隆恩厚泽,交由我亲自统领,我也得时时操练管束,不可为陛下失了颜面。幸得几日下来,都有了体统。”

沈珍珠笑道:“男人才会口口声声道,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你也要学那样做个女卫青、霍去病?”

张涵若正色道:“姐姐说得不错,若一日不手刃安庆绪,小妹我便一日不离军营。”又说:“其实我今日来,还有一事——姐姐可还记得薛鸿现姑娘?”

“鸿现?!”这个名字虽是久违,已足以让人惊喜交加。沈珍珠站起身来,问道:“她在哪里?她也来长安了?”

张涵若点头笑道:“正是她有事找你,我得皇上恩准可以出入皇宫,她可不能,说好今日申时在西郊等你。”

竞持飘忽意何穷

沈珍珠在西郊见着了薛鸿现。

这是沈珍珠回长安后第一回出宫。天气甚冷,坐在马车里软榻温香,听风声嗖嗖,一阵阵的,由耳边过去,教她想起那年被安庆绪囚在洛阳掖庭,于静寂的夜里聆听室外,也是这般,其实长安远比洛阳冬季寒冷,然而似乎没有任何时候,比那个冬季绵长。

“到了,到了!”张涵若唤车停下。

沈珍珠下马车,鼻尖温凉,睫间也有物滴落,仰首望天,雪花不知何时已缤纷飞舞,细而疏,天空犹如上好瓷釉散开蝉纹。伸出手,花蕊极软极软,转瞬即融化。

侍卫们远远的退避守望。

薛鸿现恰如雪中红梅,娇小的身躯,靥间的红艳,和两年前分离时毫无二致,宛如精灵。

当年薛鸿现突然间销声匿迹,沈珍珠虽然深知她武艺超群,应该不会出事,那一颗心终究还是悬着,尤其连薛嵩那里也没有鸿现半点音讯,有时念及不免忐忑不安。今日薛鸿现活色生香的立在眼前,真是难掩喜悦。

“沈姐姐!”薛鸿现朝她飞奔过来,一头栽于沈珍珠的怀中,昂起头,人还在呵呵憨笑。

沈珍珠怀拥着她,轻轻为她拍去大红裘帽上的雪花,说道:“妹妹去哪里了,我好想你。”

薛鸿现睁大眼,仔细端详一番沈珍珠,忽的抿嘴,眼眶红了,“姐姐好瘦。听涵若姐姐说,那年我离开后你多受了许多苦,我——”她垂下头,一滴泪在眼眶中转来转去,眼看就要掉下来,那模样甚是娇俏可爱。

沈珍珠失笑,重将她紧紧捺入怀中,着意的抚慰一番,极言自己无事,张涵若也在旁笑话劝说,薛鸿现这才撅着嘴不好意思的拭去眼角泪水。沈珍珠暗自纳罕,张涵若怎会如此清楚自己?

“当年,是师傅带走了我。”薛鸿现解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