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唐后妃传之珍珠传奇上一章:第 26 章
  • 大唐后妃传之珍珠传奇下一章:第 28 章

不知过了多久,她听见轻轻推门的声音,听见缓缓走入的脚步声。

她知道他来了。她依旧倚在那里,呼吸平稳,面带淡笑,仿佛睡着。

他的手抚在她的额头,他的气息这样熟悉,他慢慢躬下身躯,低声唤她的名。她依旧没有动弹,连眉睫也没有半分闪动。他忽然有些惊慌,呼吸紊乱起来,手搭上她的脉门,过了良久,方舒出一口气,仍轻握她的手,似乎久久端详她的容颜,在她耳畔沉声道:“我们回去罢?”她沉默许久,终于微微颌首。

她被他横抱于怀缓步往室外走,他心跳沉稳而有力,他的脸浸入她发丝间,柔声道:“我知道你累了。若你不想说话,只管闭目别说,好好将养着。”马车颠簸,他一路紧紧抱着她,她神智渐渐迷糊,睡熟过去。

真奇怪,这一觉下去居然没有任何梦,无星无月,无哀无痛。她醒来的时候,李适正用他胖墩墩的小手抚她的面颊,柔软滑嫩的小手,抚在她的脸上,很是舒适。她伸手将李适抱上床榻,问道:“什么时辰了?”

宫女笑答道:“还早呢,殿下早朝未散。王妃才睡了三四个时辰,该睡至午后才好的。”

侍奉李适的王嬷嬷在旁絮絮道:“殿下本不准小世子打扰王妃,只是世子几日不见亲娘,天天哭嚷,老奴没办法才带他过来。”

沈珍珠摇头道“不妨事”,一时也懒于下床,便屏退多余人等,宫女们奉上几样李适喜欢的玩艺,沈珍珠打起精神,陪着李适玩九连环、七巧板 ,李适玩到兴处,在榻上蹦起几尺高,逗得周旁宫女掩嘴吃吃而笑。

正玩得高兴,随着一声长长的通传“殿下驾到——”,李俶卷帘而入。李适高呼着“爹爹”,动作灵活的由榻上跳下,一头钻入李俶怀中。李俶将儿子抱起,笑逐颜开中不忘朝沈珍珠瞥上一眼,见她神情并无异常处,稍稍放心。早有见机深的嬷嬷跟随入室,三言两语下将李适又哄又劝带出内室,刹那间宫女嬷嬷们退个一干二净。

沈珍珠见李俶缓缓朝自己走来。几步的路程,他一直微笑着,然而他的微笑是审慎的,仿佛每踏一步,都在揣摩她的心。他是如此小心谨慎。

她对他浅笑相迎。他是怕她生气罢。可是,这件事就是她再想一千回一万回,由无数旁人评论,她似乎都没有理由气恼。

她有什么理由可以气恼?他本非故意欺瞒她,相反,可能是为了不添她的担心,才没有告诉她。而事情发展到要由她来解决,本是他没有想到的。而她,作为他的妻子,在他危难之时披荆斩棘,也是份所当然。

她还能怎样?她不能生气,无法悲伤,也没有欢喜。她还能对他说甚么?她所能做的,只能是这样的对着他,淡淡而笑。

他显然以为她已经释然。于是上前坐在她的身侧,执她的手道:“这回你过于辛劳,须得好好调理。”

沈珍珠笑着点头,目光幽静。李俶来揽她腰肢,她恍若不觉,略侧过身子,慢慢的又合目斜倚到枕上。李俶只当她又乏了,正要拉过锦被为她盖上,却听她轻声说道:“长安真冷啊!”他微感奇怪,她这话甚是没头没脑,于是随口笑答道:“那是自然,今年也不算顶冷的,我跟你说,我冠礼那年啊,长安一场雪,有……”

话未说完,沈珍珠已说道:“近来我总觉身子不适,想是天气太冷的缘故,听说洛阳冬天比长安好过,我想带适儿到洛阳去住一段时日,可好?”

李俶微有诧异,拨开她鬓前一缕碎发,沉吟思索良久,才说道:“这样也好,洛阳地气暖和,对你的身子有好处,我也知你在这宫中住得不快活,与适儿出去散散心也不错。不过,须得等上皇回京后才好启程。”

沈珍珠点头不语。

李俶又道:“我必会多抽时机,去洛阳看你们母子。”说话间,已俯身贴近沈珍珠面靥,轻轻落下一吻,低声道:“为何不问我薛嵩之事结果?”

沈珍珠在鼻息间吟出一个“嗯”字,转过身子背向李俶,再不作声。李俶以为她已要睡着了,乃自言自语道:“可惜薛嵩正要说出主使诬蔑我之人是谁时,突遭暗算而死,我们功败垂成。可惜,可惜。”

因上皇回朝在即,李俶渐渐的更加繁忙,每日里连沈珍珠都难能见上一面,偶尔去看她一回,总是神色倦怠,罕少与他说话。李俶并未格外留意,只以为沈珍珠精神不济。

那日严明护送薛嵩至大明宫后,薛嵩果真当场翻供,当着肃宗之面,在大殿上直言道有人以性命相逼,胁迫他诬蔑广平王殿下,今日他自知有错,决意揭露出幕后主使的真面目。然而,正当他准备说出主使之人姓名时,有人躲避于大殿梁上,以剧毒银针将薛嵩当场刺杀身亡。这薛嵩一生为利而奔波,最终死于非命,薛鸿现亦只能救他一时,不能救他一世。

虽然如此,李俶谋篡弑君的罪名已被当场解除。更有利者,薛嵩当时虽未能说出主使之人的姓名,然而他中毒针之时,手正指着殿上一人。

这被他指向之人,正是独孤镜!

其实当时独孤镜与张淑妃正立于一处,相距极近,谁也说不清薛嵩要指向的人,到底是哪一位。只是此际李泌与李俶乘胜追击、咄咄相逼,张淑妃无奈之下忙道“薛嵩指的是独孤镜”。虽说以“一指”定罪过于荒唐,独孤镜狂呼冤枉不止,然而事关重大,肃宗立即下旨将独孤镜收入大理狱严加讯问。以刑部侍郎冯翌之能,一入大理狱,独孤镜这条命,已十去八九。

这一仗,李俶终究不是无功而返。

十二月初四,上皇终于回返长安,肃宗亲自率诸皇子、大臣等赴咸阳迎接,自是一番浩大礼仪。其后,上皇驾临含元殿抚慰百官,从此居于兴庆宫。沈珍珠感念昔日玄宗与高力士恩德,多番进入兴庆宫请安问候,玄宗见过她,甚为欢喜。

未隔几日,沈珍珠便开始打点行装,预备至洛阳行宫。她曾考虑将素瓷及其子一同带至洛阳以方便照料,然素瓷始终昏迷不醒,只怕途中病情变故,只得千叮万嘱淑景殿留守的嬷嬷宫女务须小心照料她们母子二人,不然绝不轻饶。

这日终于收拾停当,正午后向肃宗与淑妃辞行,只等第二日早时出发。

晚来风急,天暗得甚早。李俶一早便去西郊军营检阅,临走时特地着人带讯,要与沈珍珠在淑景殿共进晚膳。到了晚膳时间,一样样的菜肴酒品传上,多是沈珍珠喜爱的口味。

沈珍珠心头微有暖意,见今晚与别日不同,那风刮若狂,雪大如斗,便命殿中侍从们早早的关闭各处门窗,除当值宫女侍卫,全都各自歇息,内室中她独照数樽烛火,等候李俶回来。

酉时一刻,侍卫来报:广平王殿下即刻回府。此时菜肴初上,热气蒸腾,香气满溢。

酉时二刻,侍卫来报:广平王殿下忽有事耽搁,烦请王妃稍候片刻。

……

……

她望着满桌的菜肴,嘴角钩成一丝嘲讽般的笑,是自嘲罢,她选择暂时离开,应该是没有错:离开,让她想清自己的路,也让他,放手去做自己的事。也许,她终究不是可以成就他的女人。

她靠在桌上不知怎么的便睡着了。内室里蹿入一只小猫,见室中无人管它,东蹦西跳着,一时在沈珍珠脚边嗅嗅,一时跳上桌子舔菜,又飞窜下桌,一下子撞上那高高的烛台。烛火滚倒下地,正接着那连天连地的锦缎帷幕,“霍”的开始燃烧起来。

沈珍珠被烟气呛醒,睁开眼,见满屋里的黑烟烈火,正又急又怕,回首一看,那床榻上还躺着一人,正是李俶!她两步跑上,连连摇晃李俶的身子,唤道:“快起来,着火了!”哪知李俶只是躺在床上,任她怎样呼唤摇晃,兀自沉睡不醒。眼见火势越来越大,沈珍珠急得拼命大叫!

“珍珠,怎么了,怎么了!”

沈珍珠只觉身子被重重摇晃着,浑身大汗淋漓,“啊”的叫唤一声,猝然惊醒:李俶正拥着自己,那烛火明媚,锦缎帷幕鲜亮如初。原来是梦。

噩梦每到最关键可怕时刻,似乎总会醒来;人生若也是如此,该当多好。

她无端的泛起无尽后怕,不禁泪如雨下,紧紧回抱住李俶,偎于他怀中,哽咽道:“你吓死我了!”

李俶轻拍她的肩,失笑道:“你方才做恶梦的模样,也吓坏了我。”沈珍珠佯作气恼,伸出小指,以指尖在他鼻上轻刮一刮,李俶含笑,“你又哭又叫的,现在满面泪水,一踏糊涂,可真是堂堂广平王妃的好模样!”

沈珍珠偎依在他怀中,这一刻,竟是不舍离开,头抵在他胸前,说道:“那你说,堂堂广平王妃,该是什么模样?”

李俶嘴角笑意荡漾,却不答话。

沈珍珠等他半晌不见他作声,不禁推搡他道:“怎么,不会回答?”抬头见他仍在自顾自的笑,蹙眉道:“好端端的,你在笑甚么?”

李俶道:“我在笑:你终于肯理睬我了!”低头贴近她耳畔,“不去洛阳,好么?”也不等她回答,温热的唇已落在她的唇齿间,伸臂将她打横抱起,放至床榻上。

唇齿纠缠间,这才觉他浑身浓郁酒气氤氲扑鼻,她心中终有芥蒂,皱眉微微推开他,坐起身道:“何以喝了那样多的酒?”他不以为意:“眼见年节将近,总得稿劳将士们一番,你也知我酒量的,这算甚么!”

沈珍珠叹口气道:“喝酒过多,总是不好的。”说话间,伸手替李俶去解腰间佩饰,不禁双手一凝,错愕道:“你的玉佩呢?”李俶腰间常年佩饰一块玉,那本是其生母吴氏夫人遗物,二十余年从未离身。当年沈珍珠双目失明,在回纥仅凭触摸李俶腰间佩饰,便识出了李俶。

李俶微露迟疑,随即一拍腰间,大声道:“果真不见了,莫不是酒醉被人劫去?”

沈珍珠心头如蒙针刺,骤起一阵剧痛,不禁闭目咬牙。李俶看在眼中,忙挽她的手:“身子不适么?”

沈珍珠推开他,摇头道:“时辰不早,我要歇息了,你也自去休息吧。”李俶只觉她的手冰凉刺骨,心下有些着急,不敢再多与她说话,一边强扶她躺下,急匆匆传太医探视。

沈珍珠全身乏力,心中一片空白,再不愿多说多想,却见数名太医匆匆赶至,似是颇费踌躇,一个个轮番来把脉,又出到外室与李俶絮絮叨叨说了半晌,折腾至半夜,终于将药煎好送来服下。那药倒还起作用,服下后不久顿觉身体松快许多,在李俶焦灼的目光中,渐渐的就睡着过去。

第二日早上醒来,沈珍珠自觉身体已然痊愈般舒泰,惟胸口有些微呼吸不畅。问过左右,李俶守在她榻前大半宿,此时上朝不久。用过早膳,沈珍珠便传来严明,说道:“现在便出发往洛阳罢!”

严明闻言大惊:“殿下已嘱咐过某,王妃身体不适,近日不可去洛阳。”

沈珍珠避而不言,只问:“出行马车都准备好了么?”

严明道:“这个,自然是准备好了,从昨晚起就在宫外门候着。不过殿下已交代过,今日不能走!”

还在说话,已见沈珍珠启步往殿外走,边走边吩咐宫女嬷嬷们拿行李、抱李适,他急得满头大汗,连步追赶上去道:“王妃若执意要走,也得容某速去回禀殿下一声。”

沈珍珠边走边说道:“那你去回禀罢,我就先起行了!”

沈珍珠甚少亲自主持这类事宜,此际她一吩咐下,分配随行的侍从们哪个敢不听话,不过一会儿功夫,都收拾齐毕于殿前听命。沈珍珠目不斜视,“蹬蹬蹬”走下玉阶,由随身宫女抱着李适,一同坐上最前头的辇舆。

严明无可奈何,他本被委以护送沈珍珠去洛阳之责,只得回首吩咐近旁侍卫速速去回李俶,自己紧步跟上沈珍珠的辇舆。一路寻思着,此事极是不妙——李俶正在朝上,那侍卫如何能回禀此事?等至三两个时辰后李俶朝会散毕,便是要追赶沈珍珠一行,也是来不及。他身不由已,只得随着沈珍珠一行人出宫门、上马车,一行人轻装简行往洛阳方向而去。

锦江风撼云霞碎

转瞬间沈珍珠与李适在洛阳宫中已居留七八日。那日一至洛阳在宫中庄敬殿安置下,她便书信着人送至李俶,然李俶除遣一名太医至洛阳外,竟无只言片语与她。她情知他是真的生气,然而她还能如何?她偏处一隅,自欺欺人,不过是让自己不再阻拦他的行程。

惟有心痛,是自己无法阻拦,太医每每为她把脉摇头道:“王妃积郁过深,脾土郁结,有百害无一益啊。”

她淡定的微笑着,直至送走太医。她在洛阳陌生的大街小巷中穿行游梭,在寒冬陌陌中观雪景看星辰,或者,烹一壶茶,静候天明。

她从未如此空闲过,也从未如此迷惘,从未如此虚空。

这个世界,与长安如此之近,又如此之远,没有李俶,没有皇权,然而,似乎处处都是他,都是那个隐而不见的天地。

十二月十九,一大早众内侍宫女们便迎上来恭祝寿辰。沈珍珠知道是严明露的口风,见众人情意拳拳却之不恭,便命特地多加采办菜肴酒水,晚膳好好款侍众人。

这日雪后初霁,是难得的好天气,沈珍珠便带同李适乘肩舆往哲米依府第游玩。李承宷与哲米依未住宫中,而是居住在铜驼坊的豳王宅。

肩舆行走不缓不急,李适由宫女怀抱,嚷嚷着掀开帘帷,探出小脑瓜四下乱看。年节将至,加之天气晴好,街面各种商品货物琳琅满市、市人女子来往熙攘,小儿本就最爱热闹,李适久居宫中,自然最爱这样的场景,嘴里吱吱呀呀的与宫女说话着。沈珍珠笑看着儿子,心中一时欢喜,一时怅惘。

哲米依比前几日面色红润许多,一见沈珍珠,喜笑嫣嫣的,打发李承宷带李适去玩耍。这叔侄二人虽相识不久,倒是十分合契。

哲米依道:“ 李承宷伤势已复原,我们预备明日便去长安。”

沈珍珠隐隐失望:“这样快?”

“一着是为拜谒太上皇,二来,”她大大方方的笑着,“年节已近,听承宷说,我们还有忒多礼仪要向诸叔王尽到!”她与李承宷虽然成婚已过一年,但因长安失陷,一直未正式见过诸亲王和宗室王,这一场礼仪无论如何也得认真补上。

哲米依仿佛无可奈何的说:“你们汉人礼仪真是繁多,真要累死我的!”话是这样,神情轻松自然,她本性豁达,旁人会谨小慎微的事,她并不放在心上,就算是礼仪出现忒大差错,在她心中也不是甚么要事。

沈珍珠真心欣赏她的脾性,说道:“草原、大漠、戈壁,是真的很美吧!”

哲米依眼中掠过一缕亮色:“对啊,等我与承宷在长安尽过礼仪,就会回敦煌。那里自由自在,我们可以骑马、狞猎,看星星月亮……”语中是无限憧憬,拉着沈珍珠的手道:“可惜你当年在回纥正逢苦寒,未能领略大漠南北的美景。”

沈珍珠微微一笑:“天下美景甚多,我确是过于执着。”

哲米依闻言竟大喜过望般,左右望去,见李承宷领李适玩耍走远了,一把抓住沈珍珠的手,低声道:“你如果改变主意,愿意去大漠,可汗可是随时随刻等着你!”

沈珍珠才知她是误会自己意思,面上一红,窘道:“你真是胡言乱语!”

哲米依叹气道:“我瞧你近来的神情,虽然不肯对我说,确是十分伤心难过。该劝你的话,我以前已对你说得很多。你总有自己的盘算,从来不肯听我的话,待我与承宷离开后,你在洛阳甚为孤单,可真叫人忧心。”

在豳王宅用过简单晚膳后,又被哲米依拉着叙话至很晚,才打道回宫。

屈指算来,这竟已是她嫁与李俶后的第六个生辰。

第一年生辰,她被张淑妃与独孤镜设计,复被默延啜所掳,在塞外苦寒和双目失明中,不知不觉度过。

第二年生辰,李俶本已说好为她庆贺,然头日陕郡突发民变血案,他临时奉诏出行。

第三年生辰,适逢安禄山造反,她身怀有孕,李俶远赴潼关镇守。

第四年生辰,她为安庆绪囚禁于这洛阳宫中掖庭。

第五年生辰,李俶率大军收复长安、洛阳,亦不在她身畔。

原来光阴荏苒,瞬忽无痕,人生能有多少个六年?

宫女剥亮宫灯在前慢慢领路,内室灯光寒微,簌簌风过,吹却重幔帷帘四下飞舞,恍惚中看到他端坐几前的身影。她紧走几步,仍是四散舞动的重幔帷帘,偌大内室,更增空旷孤清。

什么也没有。

这样大的天下,无穷无尽的事务,和欲望。

她若要等,若要守候,只能是无穷无尽的失望罢。

就象她,本要抱着“宁同万死碎绮翼,不肯云间两分张”之心,只是这对于他,也许不是那般重要。

然而她还是没有其他选择。

女人,是否一生要为爱沉沦?

只有选择继续爱,继续这样的人生。

天下美景甚多,她确是过于执着。

清晰明白的痛着,所以痛得更透彻。

十二月二十,肃宗下诏:广平郡王俶为太尉,进封楚王;进封南阳郡王係为赵王,新城郡王仅鼓王,颍川郡王僴兗王,东阳郡王侹泾王;封子僙为襄王,倕杞王,偲召王,佋兴王,侗定王。二十一日,又下诏册封数名公主,其中李婼被册为和宁公主。肃宗自登极后一直未册封诸皇子皇女,为的是虚位以待玄宗还朝归政,然军政权均已在肃宗手中,玄宗又岂会不识时务再登皇位?从蜀中迎回玄宗并取得各种传位印绶后,肃宗名正言顺,才对诸子女一一加封。

至十二月二十七,长安仍无人前来迎接沈珍珠回去,沈珍珠似乎也无回长安的打算,洛阳宫禁中流言四起。或言楚王与王妃失和,王妃失宠;或言王妃行为不端,与他人私相授受,将会被废;甚且有言李适非楚王亲子,余下话语更是不堪入耳。

洛阳宫中人原将沈珍珠当作未来太子妃与皇后来侍奉的,这样一通流言下来,诸人看沈珍珠的目光便多少有了些不同。

严明偶然听到几句传言,怒不可遏,愤愤不平的回给沈珍珠。未听完他的话,沈珍珠便打断道:“既然你也知道是流言,又何必放在心中徒增自己气恼。”又道:“我正有事要你办——年节已至,适儿乃皇长孙,必须回长安侍奉上皇、皇上守岁应制,你且护送他回去吧!”

严明喏喏答应,知道沈珍珠不肯回去,却又担忧沈珍珠安全。沈珍珠笑道:“宫中侍卫甚多,你来回不过三两日,应该无甚大碍。”

除夕夜,洛阳宫禁甚为孤清冷落。

这宫禁中居住的除沈珍珠外,还有甚多当初被安禄山掳掠至掖庭的前朝妃子和公主、郡主。当时安禄山在长安城中将未及逃离、姿色不错的妃子、公主、郡主、命妇、宫女等全部运往洛阳供其淫乐,其后洛阳克复,许多妃子、命妇回至长安或自己府第中,宫女由肃宗下诏赦放回家,但仍有一些女子害怕面对受辱之事,不愿再回长安,洛阳留守便将她们暂安置在宫中居住。

其时两京克复、佳节又至,正是普天同庆之时,然而洛阳宫中这些女子自怜身世,更增悲哀之情,除宫女外,又有几人有心思张灯结彩渡这佳节之夜?更多的是数人聚在一处,忆及往昔欢乐,思及今日苦痛,掩面呜咽,或嚎啕大哭。

沈珍珠遣开随侍宫女,在宫禁中缓缓而行,今夜星河廖落,惟有宫禁外民舍燃放爆竹“噼啪”、“噼啪”,不绝于耳。繁华与孤清、喜乐与哀愁,往往只一线之隔。世人钟爱前者,规避后者,殊不知就在这逢迎与逃离中,半生的光阴就这般悄然淌过。

人的一生,能抓住于手心的,究竟有什么?

沈珍珠怅望星空,在这喜与愁的间隙中,裙裾轻移,不知不觉走到禁苑入口。

禁苑入口处本有侍卫把守,但禁苑本就甚小,难与长安地苑相较,现在林木凋零少人游赏,且禁苑与外门不通,并非防卫重点,今夜的值守侍卫便不知躲到哪里偷懒喝酒去了。

沈珍珠独自往禁苑内走去。果然林木稀疏,偶尔一两片树叶落地,静寂无声,沈珍珠深深吸一口气,顿觉神清气明,浑身舒适许多。尤其过往身后总跟着数人侍奉,一举一动要百般留意不可失态,实是疲累之至。今日是除夕之夜,总可以自由自在一回。

她愈走愈深,却不觉害怕。走得累了,见面前有假山流泉、石制桌凳,正是为游乐歇息而备。由地上拾起掉落的树枝,集在一处,所幸近日天气不错,那些树枝倒还易于点燃。火慢慢的燃起,她缓缓蹲在地上,人倚着那石凳,心中静谧无比,抬头仰望星河变幻,竟自睡着了。

开初四面温暖和煦,睡得极为惬意安详,渐渐寒气袭来,四肢愈来愈冷,她如置冰窟,浑身一个寒颤,惊醒过来。

这一睡醒,她方知非同小可。正午日光直泻而下,这一觉竟然不知不觉睡过这么多时辰。果然,侧耳倾听,远处隐隐有宫女、侍卫疾声呼唤“王妃”之音。

匆匆走出禁苑,正迎面逢着数名宫女伸长脖子四处张望,一见着她,当真是比拣着黄金还要欢喜数倍,上前扶的扶,搀的搀,一个道:“王妃哪里去了,奴婢们找了一夜,可真吓死人!”一个道:“殿下到了,正急得大发雷霆呢!”

进入殿中,却见由内及外,黑压压跪了一大片人,全都屏声静气不敢说话,李俶外袍未除,想是已发过一通脾气,面色铁青,怒火仍炽。抬头望见她进来,那神情舒展许多,上前迎着她,一把紧攥住她的手腕,劈头怒斥道:“你去了哪里?洛阳也不是安生之地,若有甚么闪失,你叫我——”

沈珍珠见他满面风尘,应是刚刚赶到,尚来不及歇息便发觉她失去踪迹,过于情急了。心头既是感念,又是心酸。垂头轻轻将手抽出,低声淡淡道:“让殿下担忧了——”

李俶脸色倏的一变,眉头高皱,不耐的朝满地下跪侍从宫女一挥手,一群人如蒙大赦,瞬时走得干干净净。

沈珍珠默然无语,上前两步亲自为他去解颈下外袍束带。李俶垂目见她面容清瘦,脸若白瓷一丝儿血色也无,忧怒之下又增愧疚怜惜,强自稳压内息,沉声说道:“若我早知洛阳宫中是这般情形,无论如何也要将你接回长安。”揽住她双肩,顿一顿,又道:“这一段时日,……我确是过于忙碌,你的生辰……总之,我十分对你不住。”

沈珍珠将外袍挽入臂中,缓步往内室走,顾左右而言他:“适儿还好罢……”

轻轻一笑,终于还是忍不住说道:“你与我五年夫妻,五年前和今日相较,仍无不同。”

李俶听她话语说得古怪,不由皱眉道:“你这话是何意思?”

沈珍珠回身含笑看他:“五年如一日,岂不是甚好么!”

李俶目光阴沉,盯着她,抿嘴不发一言,颇有愠色。过了半晌,上前将她扶至榻上,道:“我知你对我深有怨气。你近来身子不好,今日正是年节好日子,我也不想与你争执,你且喝过药好生再睡一觉,晚上我陪你去赏灯,明天咱们便收拾回长安。”他说话不容置疑,简单的用过一点膳食,看着她喝下药去。太医给她开的药方中一直有定神利眠成份,她虽刚刚睡过,喝过药后不久又睡熟过去。

醒来时天色已暗,李俶不在身边。问过宫女,说道殿下独自往飞香殿方向去了。她暗自奇怪,飞香殿向来空置,他去那里做甚?飞香殿离此处甚近,她便穿戴一番,慢慢的往那边踱去。

飞香殿建筑宏大,前朝太平公主每来洛阳必居于此。此时虽是空置,然沈珍珠每每走过,总会绕行。一步步踏上玉阶,贴近大殿,沈珍珠心中甚不舒坦,仿佛有异物豁在喉间,朝随侍宫女挥手,转身便要离开。

然而,殿中隐隐约约的说话声,便在此时传入她耳中。

“……你我……之事,就此搁下么?……”女子轻柔的声音,极为耳熟,语气中颇有抱怨。

“总得缓缓再说。”李俶声音压得甚低。

女子幽幽叹口气,说道:“殿下到底顾忌沈姐姐,着实羡煞人……”说至“沈姐姐”三字,声音微微提高半度,沈珍珠心口悚然紧收,左手不知不觉牢牢扶住一侧殿门。这女子,竟然是张涵若。

却听李俶沉默顷刻,依旧低声道:“太医早已说过……她身体太过虚弱,我绝不可再惹她伤心……”

沈珍珠听到胸间有什么东西“兹”的一响,清晰,刺耳,如琴弦甫断,再听不清下面的说话。

新月初见,宫灯闪烁,雕檐如画。

然而,早不是旧时明月,不是当年风景。

她缓缓伸手抚向自己胸膛——不痛,一点也不痛,没有万箭簇心的痛楚。

那是什么发出的声响?是心碎了,还是心被生生撕裂?

迟钝的感觉,真好。

很好,很好,一切可以撕裂开,一切可以粉碎,很好,很好。

五年前他处处瞒她避她,现今仍是处处瞒她避她。

原来她是错得这样彻底——她只是他的掣肋。

他既已有佳人在侧,她何必乞他垂怜。

他对她处处迁就,不过是愧疚,不过是怜惜,不过因为她是适儿的母亲。

她还站在这里做甚?既然已经什么也没有了,何不静静的离开。

即使坚持到现在,她什么也没有了,也要有尊严的离开。

她侧转身,抬眸,面上浮出笑容,朝两名随侍宫女作了个走的手势。她看见宫女满面惊骇,似乎要上前扶她。她暗笑:莫非自己的脸色很差,将她们吓着?

她推开宫女,自己往玉阶下走,稳稳的一步、两步……

你们都太过虑,我没有事,甚么事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