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唐后妃传之珍珠传奇上一章:第 29 章
  • 大唐后妃传之珍珠传奇下一章:第 31 章

沈珍珠笑了一笑,对严明道:“殿下所言有理,我本该自行出宫,不敢有劳殿下与将军。”目光缓缓移在李俶身上。

她双眸如秋水,无喜无怒,无哀无愁。

曲身施福:“殿下,保重。”

室外春雷滚滚。

沈珍珠一步一步,非常缓慢的,往室外走去。

她不敢走得太急太快,她怕一不小心稳不住步伐,摔倒在地。

她更不敢回首。

她的泪水已充盈眼眶,她不能让他看见。

他这般的聪颖,只要一滴泪水,足以引起他的疑窦,足以让他识破她。

然而,她又多么想回首再看他一眼,哪怕只是一眼……

一切都结束了。

若她终究不是可以成就他的女人,她何妨让路?

若她始终是他的牵绊桎梏,她何妨亲手斩断绳索?

这一生,我从无后悔。

这一生,你给了我这么多。

而我所能给你的,只有,从此后的恩断情绝。

(第三卷完)

西看明月忆娥眉

乾元元年十月,由卫州至邺城的大道两侧,四处均是民居的断垣残壁,不时可见浓烟火舌、黄尘飞舞。原本一望无际的农田当此季节本该蜀秫待割、稻黍飘香,如今只有一片践踏之迹、车轮之痕。

此时距楚王俶被立为皇太子且更名为豫,宁国公主下降回纥葛勒可汗,史思明降而复反几件大事,已近半年。两京克复后,天下百姓原以为叛乱立时可平,孰料烽烟再燃,生民涂炭,竟不可免。

九月二十一日,肃宗令朔方节度使郭子仪、淮西节度使鲁炅、镇西及北庭节度使李嗣业、河南节度使崔光远等九节度使,率兵二十万征伐安庆绪,本次征伐未设元帅,只令宦官鱼朝恩为观军容宣慰处置使监军。征讨甚顺,十月十四,郭子仪等大败安庆绪,克复卫州,安庆绪部一路烧杀掳掠逃往老巢邺城,唐军随之追击。

张涵若身着绛紫色织绵战袍,提剑拭去剑身血迹,“铛”的声将长剑回收至整腰的板带上。本次征讨,她领自家兵丁五千余人归属郭子仪统率,自请为前军中的一队。半个时辰前,她刚刚与小股叛军遭遇交战,攻打卫州时,郭子仪不准她上阵杀敌,这番厮杀下来略略过瘾。天色已暗,她极目远眺,扬缰催马,恨不能一个箭步赶上安庆绪,以报父兄之仇。

张涵若所率兵马原本在前军列于居中之位,这般催马极步前行,不多时便赶超上前,将其他兵马渐渐甩在后面。三军本无元帅,郭子仪率郭家军主力处于中军位置,其他节度使兵马各自为阵,故张涵若擅自行军在前也无人阻止。

前行二三个时辰,渐的暮色四合,浓雾迷离,混沌中惟有军中战旗仍然清晰可辩。却见前方依稀有山头松林稠密,便问周旁人道:“这到了哪里?”

连问三声,无人应答。她所率兵丁多是幽州一带人士,对邺城一带无人熟悉。

张涵若也非鲁莽之辈,眼见自己与后队军马相距甚远,前方若有伏兵十分危险,便命将来地图,点燃火把与副将林洪同观地形。皱眉道:“原来此处名唤愁思冈。此形甚为复杂,若无人带路怕是容易走失。”

林洪道:“那不如我等先歇息,等后队兵马到后再作打算。”

张涵若略作思索,她本属争强好胜之人,这次能出征安庆绪全赖李豫在肃宗面前为她说话,若不稍立战功而在此退缩闪避,心中实是不甘,将地图当中一拢,命左右道:“快去周边搜寻一番,或有邻近的百姓知晓地形。”

果然不到半柱香功夫有两名兵丁带着一名青年男子来了。那男子只着寻常布衫,头裹青布头巾,远远的朝张涵若打个拱,想是多少有些害怕,声音嘶哑着:“参见将军。”

张涵若笑了笑,说道:“你不必害怕。我们乃奉旨征讨安氏逆贼的官兵,你居住在这愁思冈附近,可知这方圆数十里的地形?”

男子道:“约略知道一些。”

张涵若大喜:“那你可愿为我们带路,事成之后,我许你五千钱。”这可是极大的犒赏,那男子一听毫不迟疑:“某愿为将军效劳。”

这男子答允得如此干脆,张涵若喜悦之下反倒增了疑窦,远远望去,见那男子身量瘦小,声音虽嘶哑倒也不难听,只是一直未敢抬起头,便问道:“你声音为何如此嘶哑?”

男子答道:“这是因为某年少时曾生一场大病,高热数日不退,待得病好,这嗓子便已被烧坏。”

张涵若又问:“听你说话,似乎是读过圣贤书,家中还有何人?”

男子道:“将军惠眼,某读过几年私塾,家中现惟有老父老母。”他答话时,带他前来的两名兵丁便暗自向张涵若点头示意,以证其所言属实。张涵若忖度下只怪自己多疑,就算前方有伏兵,也绝无时间安置这样的细作来引自己上当,释然道:“好,那烦请你在前带路吧。”

男子应“是”,缓步朝最前方的骑兵走去。

他在应“是”之时,略微抬起头,张涵若亦恰好朝他瞥去,这一瞬间正正看清他的面庞。这一看,张涵若惊得心仿佛要从胸膛中蹦出,浑身血脉四处乱窜。

“站住!”她失口大叫,跃马、伸臂,声到人到,“呼”扯下那男子的头巾。

那“男子”惊惶失措,提手去掩发鬓,然而已然来不及,一头如墨青丝披泻直下,竟是一名女子。

“沈姐姐,你居然在这里!”张涵若颤声,双手紧紧拢住面前人的双臂。面前女子,眸辉星动,肌肤如玉,可不正是失踪半年之久的沈珍珠?

“你,你做甚么!”这女子却用力挣脱张涵若手臂,往后连退两步,满脸均是错愕。

“沈珍珠,我是涵若啊,你看——”张涵若扬头,摘下帽盔,露出盘结为髻的满头乌发,满怀期冀,“总该认出我了吧。”

那女子长吁口气,说道:“原来你也是女子。”神色大为一松,说道:“你想是认错了人,我不是你所称的甚么沈姐姐。”

张涵若大吃一惊,不由再细细端详面前女子体态形貌,与沈珍珠竟似无丝毫差别,除了口音。沈珍珠说话声音或温婉如玉,或清朗明断,与面前女子声音有天壤之别。张涵若本有武艺,再加留神细听,可知面前女子嘶哑的口音并非装做出来,且其官话中夹杂有本地口音,怅然道:“世上怎么能这有样相似之人。沈姐姐,我知你不愿认我,你从洛阳来到这里,定是吃足苦头——”

那女子轻轻一笑,道:“将军你真的认错人了,我世居邺城近郊,一直仰慕西京、东都的繁华,可惜从未能踏足洛阳。”

张涵若心中暗暗叹息,说道:“原来如此,想来是我认错了。不知你姓甚名谁,你既为女子,此行带路之事十分凶险,我也不能勉强你,你还愿意去么?”

那女子道:“我姓高,名月明。带路之事我既然已经答允,自然会做到。”

这样耽搁些时间,已有探子来报:后方唐军距此不足五里,行将赶至。

张涵若底气一足,便与高月明各骑一马,亲自领军带路往愁思冈行去。高月明不会骑马,却是聪颖过人,张涵若稍稍指点一二要点,她就能象模象样的骑在马上,端方正气的策马缓步前行。一路上张涵若暗自观察高月明举止,实是处处都象极沈珍珠。

她当真不是沈珍珠吗?张涵若真有恍然如梦的感觉。

“由此山坡先上再下,行过一道狭窄而且极长的官道,便可入愁思冈腹地。”行至一高近三丈的坡坎前,高月明驻马说道。

张涵若抬首蹙眉望着这坡坎,难以想象以往来返邺城之人是怎样通行的。

高月明想是明晓张涵若的心事,道:“将军定是奇怪此处车马如何通行吧?以往商旅由此经过,都是自行下马推车,费尽九牛二虎之力,邺城外,只也得愁思冈一处可据险而守。将军须得谨慎从事。”

张涵若猛一扬鞭,策马跃上坡坎,勒马翘首瞻望顷刻,又回马至高月明马前,道:“你所言极是,我不可将我家这些男儿的性命妄自断送。你熟知地形,依你看该当如何是好?”

高月明略作思索,道:“为防有诈,未若我们每走一段路前,先派一队兵马在前探路。若无不妥,以火把为信号。”

张涵若细思之下,这一队探路兵马不同于探路的探子,愁思冈内真有安氏伏兵的话,探路兵马人数若太少,伏兵只会按兵不动、请君入瓮,这样的探路毫无作用,看来自己竟要痛下血本!她策马往身后密麻麻的兵丁们望去,均是由幽州跟随自己出生入死的铮铮男儿,为了报父兄之仇,为了这尺寸之功,她真的忍心让他们往前行么?

“大小姐,末将愿领一千兵丁前往探路。”林洪沉声在旁请命。

张涵若瞪他一眼,猛咬下唇:“好,你等要千万小心!”

林洪一笑,抱拳道:“大小姐放心,临危而不退,本就是幽州张氏之风,我等决不会贪生怕死,会辱没幽州张氏威名。”在张涵若点头中,已点兵丁头也不回的往愁思冈行进去了。

张涵若策马于坎坡上,两眼凝视着那浓雾中的狭窄官道,身子一动不动。她觉得时间这样难捱,仿佛每一次呼吸都拖了极长功夫。

“大小姐,有,火!火!有火光了……”近旁的一名兵丁低声喊起来。

张涵若下意识的揉了揉眼睛,果然,她清清楚楚的看到一束火光燃起,接着,是两束、三束……她露出一丝笑容,回首下令道:“迅速出发,赶至火光所在地!”

“不对,不对!先不能动!”不知何时,高月明已策马伫立在她身侧,她急急的指着那堆火光道:“你看,火光不对,有些混乱!”仔细看去,那一束束的火光此时似乎在腾跃着。张涵若不以为然:“兵丁千余人同过那狭窄的官道,火光显得混乱势所难免。后队迅速前进!”

高月明急拦住刚要起步的张涵若战马:“将军再等等,啊,你看!——”

张涵若一惊,只这瞬息功夫,再看那火光又有变化,四散腾跳变幻,再凝神细听,远处有杀伐之声隐隐传来。她情知有变,正待召回刚刚下官道的后队兵丁,忽听得战鼓轰鸣,嘶杀之声四起。

“快退,快退,我们中伏了!”

“有弓弩手,小心啊!———”

她的兵丁嘶喊着,如潮水般向后退来。“快护送高小姐走!”她命令身侧两名兵卫,这两名兵卫忙一左一右拉住高月明马缰,带她往后方退去。

“将军,你也快退啊!”高月明在马上呼喊着。

张涵若蹙眉,她是不能不退了,她拉起马缰,又一队兵丁朝她所在的方向退回来,她的马仰天嘶鸣往后连退几步,就在那一刹那,马的后蹄蹬塌了坡坎上的松土,她,连同马,一下子便滑了下去。

“啊——”张涵若惊叫,如此堕马身上总得挂上几处彩,然而惊叫声未息,已稳稳当当落入一人怀中。

“你好大的胆子,这条小命丢十次也不为过!”来人将她放下地,语气中颇有责怪。他身着皮甲,外罩猩红色披风,英伟威武,眉宇中有隐约的沉郁。

张涵若看他一眼,立时将目光移开,心头既有几分羞涩,又含着几缕若有若无的喜悦。说道:“太子殿下,你怎么到了这里。”

来人正是当初的广平王、楚王李俶,现今的太子李豫。

李豫没有回答张涵若,侧首负手对左右道:“叛军必不敢杀出愁思冈来,许叔冀、董秦、王思礼、薛兼训的兵马到了没有?”

有人答道:“回太子殿下,除河东节度使薛兼礼大人的兵马明早才能赶到,其他的几支都已到了。”

李豫道:“那好,我等退后,待营帐搭好、郭子仪将军赶到后议事。”骑上战马,回首见张涵若仍站在原地,说道:“忙完后你也来吧。”

张涵若回过神,想起高月明,四面张望,在众多骑兵的影影绰绰中,终于看见一个青衫背影,与她、与正往回走的李豫相隔得极远极远,只有一个背影,始终不曾回过头。她心念一动,召来近旁侍从低声嘱道:“好生安置高小姐,还有,……切不可让太子殿下知道高小姐。”

这一役已歇,张涵若便与逃回的林洪共同清点伤亡。原来那些埋伏的叛军本意是要放林洪一行过关以麻痹唐军,然而天不假年,这个季节天气寒冷,那些叛军长期埋伏在松林中都被冻得瑟缩发抖,其中有一名叛军士兵身体较弱抵受不住,竟而昏倒在地发出声响,正好被过官道的林洪听见,这才发生厮杀。幸好有高月明提醒,张涵若派出的兵丁不多且边战边退,加之埋伏的叛军不敢穷追苦打,故而伤亡不大。

一一安抚好属下伤兵,已过好几个时辰,张涵若在自己营帐中稍作收拾,问明方位,朝着李豫所在行去。

眼见已近李豫营帐,忽然闪出一人挡住去路:“张将军,请留步。”原来是太子东宫副率严明。

张涵若道:“是太子殿下召我前来议事的。”

严明看她一眼,寸步不退:“那张将军来晚了,议事已毕,殿下已歇下。”

不知何故,张涵若一直觉得严明对她甚为不喜,象今日这样的不假辞色也不是一回两回。她转身正要离开,却见一名东宫服色的侍卫匆匆跑来,附在严明耳畔嘀嘀咕咕说了几句,严明点头对那侍卫道:“还不赶快进去禀报。”那侍卫唱个“喏”低头进入营帐。

张涵若讥道:“严副率这护卫太子之职,可守把得紧啊。”

严明觑她一眼,道:“此番太子殿下奉皇上之命察看前方情势,离宫之时偏巧世子生病,殿下一路奔行而来,没一刻能放心;现下东宫传来消息,世子已经痊愈,自然要极早让殿下知晓。”

张涵若听了这话,默然转身回走,满怀惆怅,有甚么东西,一点一点的,往下坠落。

走了几步,到底忍不住,又转头往回看。

不知何时,李豫已走出营帐。

他换着白色锦袍,负手仰望天际,身影如此孤清。

这样的夜晚,无星无月,他在望什么呢?

纵横逸气走风雷

李豫清晨往军中上下巡视一圈,再回来时,鱼朝恩、郭子仪、张涵若及数名节度使已等候在其营帐中,刚刚赶到的河东节度使薛兼礼也在内。肃宗对诸节度使心存疑虑,故本次征讨不设元帅,惟令鱼朝恩监军,大军出征后,又疑虑鱼朝恩不懂军务,再派李豫前来察看。李豫此行未委职权,但他既为储君,诸节度使自然惟其命是从,只当他是主帅。

昨晚李豫虽与郭子仪等人商议过攻打愁思冈之事,但因薛廉礼迟迟未至,一时不好部署兵力,所以未曾研究出结果。今日再见郭子仪,却见他喜形于色、踌躇满志,郭子仪向来老成谨慎,这样的情形实不多见。李豫迎面笑道:“想来郭老将军有破敌良策了。”

郭子仪拱手道:“正是。老臣已得破敌之计,今日拿来与殿下、众将商讨。”

展开他新制的地形图,郭子仪道:“诸位皆知愁思冈为邺城要碍,我等已将安庆绪逼至此境,他必会在此集结军力,力图与我一决死战。如今之势,敌暗我明,敌以逸待劳,我以劳趋逸,且长途奔袭,时日旷久难免粮草不继,只宜速战速决。你们看,这是愁思冈详细地图,”指点地图,接着说,“我军现时便可立即以五千精兵全速冲向此处狭窄官道,给叛军一个措手不及,与此同时,再派五百人混杂于五千精兵中,专司放火之职,在此处……恩,还有这几处,纵火点燃?松弤浬?丸?丩—?林?中?軦c,那叛餀军?‘?匿之所,自然会被迫与我等决战。”

原来郭子仪起的是火攻之计,此法为兵家多用无特异之处,在场有将领便笑道:“郭公定是找到熟悉愁思冈地形的本地土人,否则纵火时风向不对,那就赔了夫人又折兵了!”

郭子仪捋须笑道:“这个自然,那名本地女子已在我军帐中,只等殿下一声令下,即刻出发引路。”张涵若心里一紧。

李豫扬眉道:“两军对垒,一名女子竟不怕死甘愿引路,真是难能可贵。她叫什么名字,待我军取下安庆绪,须为她论功行赏。”

“呵呵呵,殿下也无需行赏,若她立下大功,将其收为侍妾,就算是天大的恩赐!”干笑着的是河东节度使薛兼礼,张涵若觉他说话粗鲁,斜斜的白他一眼,李豫不答话,郭子仪侧身不与薛兼礼对面,说道:“她自称名唤高月明,为防有诈,殿下与诸位将领是否要亲自见她一面,查证会否是细作?”

张涵若连忙插话道:“不必了!”将昨晚情形说了一遍。众人对郭子仪的眼光本就信得过,加之张涵若旁证,随即商讨和筹备进攻。

辰时三刻,诸事筹备完毕,李豫与郭子仪出营帐,眺望处,各部兵马整装待发。

去岁突厥残部与回纥西北的黠戛斯人乘默延啜不在回纥之际,联兵南下连破回纥边碍数城,迫得默延啜急返回纥应变。后来虽被默延啜基本平定,仍有数股残兵扰乱边境、杀戮边兵、抢掠牛羊,回纥引此为训,更为重视与大唐之关系,默延啜求娶宁国公主虽是一时起意,也具深谋远虑。今次攻安庆绪,默延啜未派叶护前来,只令詹可明率领精骑三千来助唐。这三千精兵由郭子仪安排作第二轮攻击,叛军最惧回纥兵,可壮声势,力求事半功倍。

第一轮的五千精兵已潜伏于愁思冈前坡坎下,多是郭子仪麾下兵马。郭子仪指着其中一个青衫背影道:“那便是高月明,现时是作男子打扮。我已嘱咐特地加强保护,务必不令她受到任何伤害。”

正说着,想是身后有人问话,高月明回首答了一句。虽是隔得极远,仍可见她眉目明晰,郭子仪笑道:“这女子相貌忒的俊俏,薛兼礼虽是粗人说粗话,也不无可行之处。太子殿下,怎样,我们出击?”一语说完,未听见李豫随即答话,侧首,却见他有些微失神,正自愕然,李豫颌首挥手,断声令道:“出击!”

战斗进行得异常顺利,亦厮杀得格外惨烈。

一声令下后,五千精兵冲入愁思冈下官道后,果真如预料那样,霎时将叛军杀得人仰马番,不过半个时辰,愁思冈数处迸发一阵阵火光,火凭风力,迅速席卷至整个愁思冈,叛军与唐军狭道相逢已乱阵脚。当此之时,回纥铁骑乘乱杀入狭道,挥刀处人头落地,血溅焦土,所向披靡,叛军惊慌失措,节节败退。唐军乘胜追击,血战五个余时辰,将叛军逼出愁思冈。安庆绪率残兵退回邺城,闭城孤守,郭子仪领中军将邺城围个水泄不通。

戌时,战斗初步告歇。

子时,战场清理打扫完毕,校尉报此战斩首判军叛军三万,唐军伤亡不足五千。李豫大喜,令广布酒菜,与众将士同贺。

李豫与鱼朝恩、诸节度使正在营帐中饮酒间,郭子仪跚跚来迟,入门便连叹“不好”,众人忙问为甚,郭子仪道:“都是老夫不好,那为咱们带路的高小姐,竟然被叛军掳走!”

“铛”的声响,众人回首,原来是李豫手中酒杯掉落地上。张涵若正在李豫身侧,忙伸手抬住李豫一臂,笑道:“殿下饮酒过多,不胜酒力了。”

李豫收回手臂,神色如常:“哪里的话,孤是闻听郭老将军之言十分惊诧。这位高小姐……也算巾帼不下男子,既然因为我军被掳,我等当然不可做不义之人,须得救她出来。郭老将军,此事既然因你属下护卫不周而起,便由你部署去救人如何?”

郭子仪应喏,道:“这是自然,老夫不敢辞。”

李豫想了想,又道:“此事也不可勉强,能救则救,不能救则罢,不可将我将士性命随意抛洒了。”

又饮一会子酒,诸节度使逐一告退。

张涵若留在最后,营帐别无他人,李豫斟酒自饮,毫无醉意,也不抬眼看她。张涵若缓缓走近李豫,低声道:“你勿需担心——那高月明只是长得极似,并不是真的沈姐姐……”

李豫仰颈饮尽杯中酒,放下酒杯,扬眉直视着她:“就算她真是沈珍珠,你以为,我今日的态度便有不同么?!”

张涵若从未见过这样的李豫,他似醉非醉,眸中英光潋滟,与他对视着,仿佛风雷劈空,无法呼吸,无计思量,可是在这光华浮动里,明明仍有一缕忧郁与哀伤混杂其中。

张涵若忽然就簌簌的落下泪来。

李豫看她一眼,伸臂过来,握住她的一只手,轻轻说道:“涵若,你很好,很好……”张涵若阖上双目,不敢侧头看他,只等着他继续说下去。等了许久许久,未听有音,生恐他醉酒睡着,正睁眼回看,他已缓声说道:“高月明便是沈珍珠。”

次日李豫拔营,亲临邺城城楼下。

邺城由安庆绪苦心经营多时,城墙坚固,安庆绪败退时劫掠大批粮草,加上城中存粮,支持三五个月毫无问题。因此,安庆绪固城自守,任唐军十余日中数次攻城,他决不开城迎战,只以弓驽手乱箭射杀唐军,并下滚石火把等物。李豫等原以为可以三五日内立下邺城,谁知半月已过,不仅无功,且镇西节度使李嗣业也被流矢射中,不幸阵亡。

郭子仪倒是想救高月明,可是高月明已被掳入城中,现时邺城已成一座名付其实的孤城,唐军无法进,叛军不能出,连城中细作也无法传递消息,又怎能入城救人呢?

眼见天气一日冷似一日,唐军将士远征,衣物被装携带不足,野外扎营十分寒冷,李豫眉宇阴郁愈加浓厚,惟令诸将士稍事休整几日再谋对策。

这日已过酉时,李豫正在营帐察看地图,郭子仪急匆匆入营帐,纳头便道:“太子殿下,那高月明小姐原来是大有来头的!”

李豫道声“哦”,放下手中烛台,请郭子仪坐下,微笑道:“怎么说?”

郭子仪道:“老臣心想高小姐咱们是暂时救不出来了,但总得给她的家人一个交待,今日便令数名侍从到她家中拜访。哪想,前几日她的父母都还在的,今日竟然人去楼空,只在一间屉柜中寻到此物——”将怀中一物递与李豫。

原来是一枚金栉。李豫就着烛光辗转查看,手触摸内壁,仿佛有字,再对着烛光照去,忽然一惊——

郭子仪笑叹道:“这枚金栉虽制造精巧,但算不得稀奇。惟可奇者,是其制料。我问过属下知者,此金栉看似以纯金制成,其实还掺杂与金同色的特异物质,故质地更加坚硬不易折断。此物天下只此一件,便是二十年前当今圣上纳元妃时,上皇所赐。故而,——金栉内壁上刻有一个细细的篆字‘韦’!”(注:这枚金栉在本文第三章《连天展尽金芙蓉》中出现过,有兴趣者可以回头翻看。)

李豫霍然站起,诧道:“你是说:韦母妃,她竟然在这里,竟然是她……高月明的母亲?”

郭子仪含笑:“老臣愚钝,此乃皇家之事,殿下自有主见的。”

李豫紧走几步至帐帷前,欲掀帐帷,又突的停下,问道:“老将军可有派人去追回韦妃娘娘?”

郭子仪仍然只是笑:“老臣说过,这是圣上与殿下的家事,老臣不敢擅作主张,已由着那老妇与其夫走了。”

李豫沉吟一会儿,仍走回坐至椅上,道:“老将军说的是,此事不能强求。”

接着与郭子仪商讨破邺城之事。郭子仪道:“我军虽然一时受挫,但想邺城仅为孤军自守,有殿下坐镇指挥,众节度使齐心戮力,必可不日拿下。”郭子仪的想法是,唐军现有三十万,兵力大大强于安庆绪,唐军弱项在大军远伐粮草不继,叛军弱项在兵力不继,然若长期相斗,虽双方都易拖垮拖累,但必定对唐军更加不利。二人商量着,等休整后立即组织大军轮番叫阵或夜袭,打垮叛军士气与战斗力,一鼓作气攻占邺城。

数日后,唐军果真依此行事。头一晚,由郑蔡节度使季广琛率麾下少部分兵马虚张声势的攻城,安庆绪派大将崔乾祐在城头迎战,季广琛一见弓驽手至城头便令撤兵,待见弓驽手撤,又擂鼓作攻城势,如此反复四五次才退,将叛军搅得心烦意乱。

第二次清晨,淮西节度使鲁炅则令部下至邺城城楼下叫阵。安庆绪自然不开门迎战,若干名淮西兵便在城楼下开骂安庆绪,淮西方言本就粗鲁,那群淮西兵从安禄山造反骂起,一直骂至安庆绪弑父,见城楼上仍无反响,率性胡乱编排着开骂,什么安庆绪子淫父妃、兄夺弟妻的,污言秽语不堪入耳,边骂众多唐军在城下大笑,意在激怒安庆绪,从清晨骂至正午,那安庆绪倒还真拿捏得住,一直未露面城头。

郭子仪抚须对李豫笑道:“安庆绪已成困兽,今日不搭理,可也坚持不住几日。殿下不用忧心。”

李豫蹙眉道:“山河破碎至此,孤无高祖、太宗才量,惟忧而已。”

说话间,有信使至,奉上郭子仪家书一封。郭子仪展信一看,眉飞色舞,原来是家中九夫人几日前诞下一子,请其取名。李豫闻知连忙贺喜,郭子仪见时机正好,便请李豫为幼子赐名。李豫推辞不过,略作思索道:“今日日头当中,不如取名为暧,如何?”

“郭暧,好名!”郭子仪大喜叩谢。

“圣旨到!——”

一阵快马蹄响,数名内飞龙使簇拥着一名内侍急驶入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