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太平公主跟敏之匆匆而来,匆匆而去,阿弦也忘了让她把项圈解下来,今日只怕是马二等看这项圈名贵,所以动了贪念。

果然,卢照邻道:“不错,正是因为这个。”

他俯身又打量了那项圈几眼,道:“据我所观,这项圈的手工,绝非民间凡品,应该是御用之物,却不知……此物从何而来?”

卢照邻曾为邓王李元浴的王府典签,李元裕曾亲口将他比作西汉之司马相如。

因邓王十分器重,故而卢照邻对于这些皇室御用之物并不陌生。

阿弦道:“先前玄影跟我分开过一阵子,……大概是被什么人养了去,我们重逢的时候它就戴着这个了,我本来想取下来,又不得其法。”

若是说起太平公主,自然又要牵扯到贺兰敏之……再往下就是英俊,因为忌惮这一连串牵连,阿弦只得笼统其词。

卢照邻的脸上露出疑惑之色,然后又转为凝重,他道:“大概是玄影自有一番奇缘,可是……小兄弟,这项圈来头不小,且又极为名贵,有道是‘君子无罪,怀璧其罪’,今日只是马二这些下等泼皮倒也罢了,但若是被有心人盯上,只怕会有麻烦。”

他略微迟疑,道:“我可以帮你试试看取下来,不知你意下如何?”

阿弦正苦恼此事,终不成再去求贺兰敏之?或者一辈子不带玄影上街?闻言喜出望外:“那就最好了!”

卢照邻见她露出欢容,也微微一笑,便俯下身子。

玄影仿佛知道他是好意,便站定了不动,微微扬首。

卢照邻挠了挠他的下颌:“果然是乖巧有灵性的。”

他拿起那黄金项圈,略打量了片刻,按住上头一枚极小且不起眼的珠蕊心轻轻一掐,只听得轻微咔嚓一声,项圈从中打开。

阿弦惊喜不已:“先生能耐!实在多谢!”

卢照邻将项圈在眼底看了会儿,双手交付给阿弦:“十八小弟,你把这个好生收起来,切勿示之于人,免得重宝现眼,利令世人智昏,引出不必要的麻烦。他日有缘跟这项圈主人相遇,或许可以物归原主。”

阿弦道:“我听卢先生的。”

卢照邻微笑道:“我都以十八弟相称,我又比你年长许多,你且不必如此客套,只唤我一声阿叔足矣。”

阿弦喜不自禁:“那我岂不是高攀了?”

卢照邻一愕,继而大笑道:“是,我比你身高许多,你的确需要高攀,但他日你到我这个年纪,只怕须我高攀你了。”

阿弦听他风趣,便也笑道:“好说好说。互相攀扶,正是同怀友爱之举。”

卢照邻跟阿弦初初认得,因觉这少年很合自己脾胃,有意请他同上楼去饮酒,怎奈阿弦记挂家中,又见时候不早,生怕陈基回家看不见自己而着急,于是推辞不受。只同卢照邻约定了改日再见而已。

阿弦因认得了卢升之,又为玄影解除了束缚,心里喜欢,往回走的时候,鼻端嗅到一阵甜香气息。

循着香气而去,却见是个吹糖人的,把糖吹成各种惟妙惟肖的模样,有人物,也有生肖等。

那老者见她痴痴地看,便笑道:“小哥儿,一文钱一个,你要什么?”

阿弦摸了摸怀中的钱,终于指着一个美人儿道:“这是什么?”

老者道:“这是七仙女。”又指着旁边那个短打扮的道:“这是董永,你可听说过他们之间的故事?”

阿弦道:“牛郎织女,天仙配嘛,我当然知道!”

老者呵呵笑道:“你莫不是有了心上的人了?所以看上了这个?我给你吹一个七仙女,你送给她可好?”

阿弦砸了砸嘴,点头。呆看半晌,忽地又道:“我还想要个董永。”

老者笑说:“好的很,这个就是要一对儿意头儿才好。”

阿弦心花怒放。

顷刻,七仙女儿跟董永都已经吹好了,阿弦仔细掏出两枚钱,举着糖人儿兴冲冲地往回。

她一路飞跑,只想快点儿赶回家中,让陈基看一看这个,回到家中,见两扇院门已开,阿弦大喜:“大哥,大哥!”

阿弦只当陈基已经回来了,迫不及待要献宝,正跳进门槛儿,抬头看时,却几乎又倒退回来。

却见院子里揣手站着一个人,身上穿着紫红色的长袍,头戴同色抹额,唇若涂朱面如傅粉,站在这院子里,犹如哪一类珍禽异兽错选了暂时栖身之地。

贺兰敏之道:“你找陈基?他还没回来。”他顿了顿:“也不知能不能回来了。”

阿弦皱眉:“贺兰公子是什么意思?”

敏之道:“我随口说的,你别介意。”他见阿弦不靠前儿,便迈步走了过来,目光在她手中举着的两个糖人上逡巡片刻:“这个东西,我看太平吃过。”

不等阿弦反应,敏之举手,将一个糖人摘了去,放在眼底打量。

阿弦忙道:“还给我!”

敏之道:“什么了不得的?我尝尝看好不好。”他不由分说,把七仙女的头塞进嘴里,嘎嘣一声,已经咬下来了。

敏之嚼了两口,又重吐了出来,满面嫌弃:“实在难吃。”

阿弦呆若木鸡,她看看手中剩下的孤零零的董永,胸口愤懑无法形容。

敏之把剩下的无头七仙女往地上随意一扔,道:“昨儿我跟太平走的时候,你是不是也想去看看崔晔如何?”

阿弦正怒不可遏,但听他提起英俊,却强压怒火。

敏之道:“你想不想知道他如何?”

阿弦道:“周国公想说,我便听着就是了。”

敏之道:“你居然一点儿也不着急?我还以为你一旦知道了他的下落,立刻就要跑去看呢。”

阿弦道:“阿叔如果真是周国公所说的崔天官,当然会有人照顾他,比如说他的家人。”真正的那些家人,自不会袖手旁观。

敏之往前一步,虎视眈眈。

阿弦噤口,她本想将剩下的董永藏在身后,但一想“一对儿”的七仙女已经“身亡”,只剩下董永又算什么意思?倒是恨不得也塞进他的嘴里。

阿弦道:“周国公做什么?”

敏之道:“小十八,你当初是怎么跟崔晔遇见的?”

阿弦道:“遇见就是遇见了。”

敏之道:“那你可知道他的情形很不好?昨儿宫中,皇上特意下了旨意有请孙思邈进宫为他医治,连老神仙也说不妥当呢。”

“啪”地一声,是阿弦手中的董永也掉在地上,摔得粉碎。

作者有话要说:

本章的诗出自卢照邻的《长安古意》,本是卢先生于洛阳所做。也许很多小伙伴都知道内容提要这句,但多数人只怕都不知道是出自卢照邻之手。

然后……莫急莫急,阿叔也并不是脚踏两只船的人。一切终有所见,所得,顺其自然,水到渠成。

第92章 放过我

孙思邈正是当世最负盛名的一位得道高人, 纵然是在豳州那种偏僻乡野, 孙老神仙的大名也是如雷贯耳,更有许多关于他的奇异传闻。

每当阿弦因为鬼神之事而受伤, 老朱头无能为力之余,常常感叹:“倘若能有机缘遇上了老神仙, 倒是可以让他帮你诊看一看,虽说这并不是病, 但以老神仙那样的高人高修,只怕也会看出症结、帮你治好了也未可知。”

那时候阿弦还小,老朱头多说了几次,阿弦便记得十分牢靠,在她满怀憧憬的想象里,孙思邈便是个白须白发, 十分慈祥且又无所不能的老仙人的形象,就犹如年画上那三星福禄寿里的寿星公一般可敬可爱。

没想到进了京都后第一次听说孙老神仙的名头, 却是在这样的境况下。

糖人掉在地上, 越发添了几分惊心氛围,阿弦问道:“阿叔怎么了?”

贺兰敏之见她急切想要知道,反而道:“我忽然不想说了。”

故意又左顾右盼,敏之拂拂衣袖跺跺脚:“这儿实在污糟的很叫人无法落脚, 你就算留在长安,也该选个高点儿的枝子才是。”

敏之说着欲走,谁知才转身,只听得脚下咔嚓声响, 把先前那个无头的七仙女也踩得粉碎。

阿弦看着地上两个碎了的糖人,这下子……什么“意头”也没有了。

玄影先前始终跟在阿弦身侧,此见糖人落在地上,玄影走过去舔了口,大概是不合口味,便又退了回来。

敏之因也多看了玄影一眼,忽道:“咦,它的项圈呢?”

一句话提醒了阿弦,她举手入怀中,将那黄金项圈掏出来。

敏之的神情越发诧异,从阿弦手中将项圈接了过来,皱眉问:“是谁解开机关的?陈基?不对……那小子没这样能耐,总不会是你自个儿吧?”

阿弦道:“贺兰公子,我阿叔到底怎么样了?”

敏之转动手中的项圈:“问你的话,你一句也不答,难道指望我好生回答你?”

阿弦道:“若贺兰公子问的是项圈,是一个新认得的朋友帮我解开的。”

敏之挑眉:“你才来长安多久,就能认得这样了得的朋友?”能解开京内御用巧匠的独门机括的,自然绝不会是寻常之人。

阿弦谨慎道:“巧合而已。”

敏之目光转动:“那我再问你,当初你跟崔晔相遇的时候,他是如何?”

阿弦咬唇:“阿叔……崔天官并不算很好。”

敏之道:“如何一个不好法儿?”

阿弦道:“他双目失明,且……”踌躇不言。

不防敏之轻声说:“他可是失去过往的记忆了?”

阿弦本忌惮不肯透露,谁知他已知道。

敏之看见她的神情,就明白自己说对了。

敏之便道:“原来从那时候起他就是这样了,正跟老神仙说的一样。好,你既然乖乖回答了,我也不欺你,老神仙说,他不知为何伤了头,如今头颅里头似有个血团,所以才会导致目盲以及失忆之争,而且……这血团有些凶险,现在虽好端端地,可倘若一个不适当,血团炸开的话,人就会死。”

阿弦慢慢地后退了两步,一切跟她所知的俨然契合,却又有致命不同。

玄影如有感知,喉咙里发出低低地呜鸣,不住地仰头看阿弦。

敏之看着她面上难过的表情,本还想说几句调笑言语,可不知怎地竟有些无法出口,他沉默片刻,挥挥衣袖,转身仍往门口走去。

敏之迈出门槛,将下台阶时候回头道:“小十八,以后你就住在长安了?”

阿弦黯然:“我不知道。”

敏之道:“你要是留下倒好,长安只怕不寂寞了。你可知道,这里太多面目可憎的人了,至于你……”他的脸上透出一种似笑又似出神的表情,“你虽然也蛮讨人厌,不过……不过倒是有趣的很。”

敏之仰头笑笑,这才出门。

他乘车一路离开平康坊,过春明大街,马车拐向朱雀大街,直直地往皇宫而去。

而在平康坊的院内,阿弦望着空空的门口,站了半晌,方蹲下身子。

她看看地上那两个粉身碎骨的糖人,端详了半晌,举手将糖人们拢在一块儿。

从厢房里拿了个小铲子,在墙角挖了个洞,阿弦将糖人们撒了进去,这一会儿,也分不清哪个是七仙女,哪个又是董永了。

阿弦又盯了半晌,方将土又填埋妥当。

她做完了这一切,看看日色已经过了正午,陈基原本说中午得闲便会回来,可已经是这个时辰了,只怕他另有要事耽搁。

阿弦本要回屋,却忽地想到贺兰敏之先前说的那句——“也不知能不能回来”。

心怦怦乱跳,阿弦推开门,领着玄影一路往京兆府的方向而去。

从平康坊到京兆府也并不算太远,阿弦正赶路,听有人叫道:“十八弟!”

阿弦只觉声音熟悉,回头看时,才见原来是宋牢头,带着两人从另一侧而来。

阿弦忙止步,那边儿宋牢头已经撇下那两人走了过来:“十八弟这是去哪里?差点儿跟你错过。”

阿弦道:“找我大哥。”

宋牢头道:“你是去府衙么?不如别去,我才从府衙出来,并没看见张翼。”

阿弦惊道:“大哥一大早儿就出门了,怎说不见人?”

宋牢头也觉诧异:“你说什么?我特意找过了,见他不在,还当他的伤势有变,所以想去你家里看看呢。”

贺兰敏之的那句话又在耳畔回响,阿弦的脑中轰隆隆作响。宋牢头的问话几乎都没听清。

忽然手臂被人一握,是宋牢头见她脸色不对,便问道:“十八弟,你怎么了?难道是张翼有事?”

阿弦道:“我、我担心大哥出事了。”

宋牢头变了脸色,忽然把阿弦往路边儿拉了拉:“你跟张翼不畏权势,同李义府家里相抗之事,半个长安都知道了,又有谁敢对张翼不利?难道说是……”

他沉吟未说下去,阿弦却已知情:“哥哥说的,是李家的人?”

宋牢头沉重地点了点头:“如果是李家的人豁出去借口为难,那可真是、棘手的很了。”忽然他又皱眉:“但是按理说李义府是个知道进退的人,不至于就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又重下手,这其中是不是有不为人知的原因?”

阿弦陡然想起昨夜所经历的鬼嫁女的遭遇,宋牢头叹道:“十八弟,我很敬重张翼兄弟的肝胆义气,我虽官职卑微,但幸而也认得几个兄弟,众人拾柴火焰高,上次跟你说的若有为难之处且一定要告知的话,并不是客套而已。”

阿弦不知陈基现在境遇如何,心如油煎,又见宋牢头情真意切,且当初在牢房的时候,也多蒙他一直照料,阿弦道:“哥哥上次问我刘武周景城山庄的事可还记得么?”

宋牢头道:“这个自然记得,难道跟此有关?十八弟快说详细,我们彼此参详。”

阿弦便笼统将景城山庄嫁女,遇到强人袭击,将新娘子抢了去,以及昨夜所见——那强盗将抢来的女子藏在斗室里行强奸之事。

宋牢头脸色泛白:“十八弟是如何知道的?”

阿弦道:“哥哥不必问,我虽知道这些,却也并不知到底几分真假。”

宋牢头踌躇,并未追问:“当日你在府衙说了这句,我看那李洋并不似是个知道底细的模样,如今李府的举止有异,十八弟,我有个大胆的猜测,或许你说的这件事,跟李义府有关。”

阿弦深吸一口气:“现在该如何行事,我怕……怕他们害不了我,却去向大哥下手,倘若大哥有个万一,我岂非万死莫辞?”

宋牢头闻听,忽道:“说来,我有个认得的兄弟,跟我讲起了一件异事。”

阿弦不知他是何意思,宋牢头道:“听说数天前,周国公去了李府,古怪的是,向来听闻周国公跟李义府等人并不和睦,原来……周国公去李府,是跟李义府大吵了一架。”

阿弦惊诧:“吵架?”

宋牢头道:“总之是大闹了一场,不欢而散,李义府还因此进宫告了周国公一状。”

宋牢头的消息果然灵通,平康坊这样龙蛇混杂的地方,原本消息是最快的,但这些事阿弦丝毫都未听闻。

阿弦不解宋牢头因何对自己提起这件,宋牢头道:“十八弟,那李府原本针对你,忽然这样偃旗息鼓,你不觉着奇怪吗?”

阿弦这才明白:“哥哥是说,难道……是周国公……”

宋牢头道:“周国公也算是个妙人,满朝文武没有敢招惹他的,我倒是听说他对十八弟也是另眼相看,若说他为了十八弟出头,李义府当然不敢再对十八弟如何了。转而对付张翼……”

说到这里,又道:“另外,不知你是否知道,你提到的刘武周景城山庄的案子,其实在十多年前,京城里也有人查问过,只可惜毫无线索,半途而废不说,连那主持追查的人也都被牵连。”

阿弦道:“有这种事?不知是谁在追查此案,又有什么线索?”

宋牢头摇头叹道:“就是因为线索少的可怜……起因是一名景城山庄里逃了出来的下仆,当街拦住了一位朝中大官的轿子,竟是状告李义府杀了景城山庄满门等……”

阿弦问道:“这人如今何在?既然有了人证,怎么还不能定罪?”

“你听我说,”宋牢头道:“就在李义府上奏了那份废后立武的折子后,这人就离奇暴毙,案子也无以为继,本来因有嫌疑要被贬官外地的李义府也由此而飞黄腾达是,这件事长安的老人都知道。”

宋牢头说完后,叹息道:“这案子牵扯至今,仍旧不能真相大白,罪魁祸首自然是首恶未除,如果还因此而牵连十八弟跟张翼,就不知怎么说了。”

两人正说着,就见宋牢头一名手下匆匆而来,道:“大事不好了,方才兄弟们追查到,先前有一辆李府的马车在平康坊载了一个人去了,看样貌像是张翼。”

几乎与此同时,大明宫中。

太平公主趴在桌上,眼睁睁地看着放在眼前的那枚黄金项圈。

连武后带人走了进来都不曾发觉。

直到武后在对面儿坐了,太平才看见:“母后!”

她欲跳起来行礼,武后已经按住她的手:“这几天你是怎么了,人恹恹地,又总想着往外跑,可是哪里不适?”

太平公主道:“母后,我很好。”

武后扫过那枚项圈,笑道:“我怎么听说,你前儿还跟着你表哥跑去了平康坊呢?”

太平道:“是谁这么多嘴?”

武后脸上的笑收了几分:“这么说是真的了?你跑去平康坊做什么,难道不知道那是什么地方?龙蛇混杂的,你是万金之躯,如何竟这样不知轻重?”

太平道:“我又不是去玩耍的,母后,我只是去找阿黑罢了。”

武后道:“你是说前几日你得了的那只狗么?你还特意让工匠打造了这个黄金项圈。”

武后将项圈拿起来,在眼前细看了片刻:“实在是太奢费了。但据我所知,那狗儿不是已丢了么?你还想让我发诏令,让天下人帮着你找,实在异想天开地胡闹……怎么,找到了?”

太平点点头,继而又摇头。

武后笑道:“这到底是怎么?”

太平道:“虽然找到了,可、可并不是我的。原来阿黑早有主人了。”

武后诧异:“已经有了主人?它的主人就是平康坊之人?”

太平叹道:“是啊。”

武后道:“如今阿黑并未回来,项圈却回来了,莫非,你去平康坊那次,只把项圈要回来了?”

太平笑道:“我哪里有那个闲心思?当时听说崔天官回来了,我便急急跟表哥回宫,早忘了项圈了。”

武后道:“方才你表哥来过,想必是他帮你要回来的。”

太平拍掌笑道:“都说母后事事都知道,原来这个表哥没告诉你。——都不是,表哥说,是阿黑的旧主人自个儿摘下来还给他的。”

武后忖度道:“且不说这项圈等闲之人取不下来,以这项圈的名贵,足够寻常百姓一辈子的生计了,此人竟能主动交还?或许是他知道这项圈是宫中之物,所以不敢藏匿也是有的。”

太平眼前顿时出现那个在雪中打扮的古里古怪手中提着扫帚的人,不由一笑:“我看他不是那样胆小谨慎的人。”

武后见她乍然露出笑容,便问道:“哦?那又是怎么样?”

太平道:“那人挺有趣的,大不了我几岁,对了,表哥还跟他是相识呢。就是上次打了李洋的那个人!”

武后略略惊动:“你是说,阿黑的旧主人,就是打了李义府三子的那人?”

太平点头,武后笑道:“这倒果然是个初生牛犊不怕虎的人物,只是你说他大不了几岁,如何就能打伤身为千牛备身的李洋?难道我朝中的将军就这样脓包,连个小小少年也敌不过?”

太平道:“听表哥说起,他年纪虽小,人却厉害,看得出表哥很喜欢他。”

武后眉头轻轻一皱:“让敏之也另眼相看的人物?”

“是啊,表哥说他是个有趣的家伙,”太平随口说道,她又拿起那项圈,恋恋不舍地说:“阿黑啊阿黑,我真的很喜欢你,但你为什么要有主人呢?”

武后本来正在沉思,闻听这话,又打量太平愁眉苦脸的模样,不由笑道:“太平,难道母后没教导过你么?自己看中了的好东西,就要尽力去争取。当然,一只野狗,无足轻重也就罢了,你去御苑随便挑只……”

话未说完,太平道:“我不喜欢别的,只喜欢阿黑。”

武后又皱眉,声里带了几分肃然:“若真的心心念念放不下,那就想法儿尽力去争去取就是了。堂堂的公主,连一个平康坊的百姓都争不过,却在这里自怨自艾,难道师傅没教你‘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太平愣怔,殿外却有个内侍匆匆走了进来,行礼后在武后耳畔低低说了句什么,武后道:“他竟敢如此?”

内侍道:“千真万确,如今这几句已经都传开了。”

武后脸上露出几分怒意。

太平问道:“母后,怎么了?”

武后敛了怒容,仍带笑道:“并没什么大事。”她正要出殿,又止步道:“是了,以后你不要总是跟你表哥厮混在一起。”

太平叫道:“这是为什么?”

武后道:“他有时候也太不像话了,平日里在自个儿家里闹一闹也就罢了,前儿还跑去李义府家里大吵大闹了一场,几乎引发朝臣殴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