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后看着阿弦发呆的样子,忽然起了玩笑之心,因说:“你救了太平,立下如此大功,可想要些什么奖赏?你要什么尽管说出来,我都会尽量成全。”

阿弦默然无语。

武后道:“怎么,可是一时想不到?不打紧,你只慢慢地想,想好了再说就是了。”

她打量阿弦,心底本还有些话要说,却又自省今日对着这少年实在是破例了,非但多说了好些话,且还说了很多原本不该说的。

武后一念至此,便敛了笑,仍旧淡淡道:“你暂且退下吧。”

阿弦并未答应,只是望着武后,眼底的红越发之浓。

武后对上她的双眼,心中忽又一动,她不懂自己在面对阿弦的时候为何竟屡屡有如此罕见的近似迷惑惶然之感,又想起阿弦方才所说的“通鬼神”之语。

瞬间心烦,于是皱眉冷道:“还不退下?”

为了掩饰这种难得的不安,武后举手又拿起一份折子,假意垂眸看去。

阿弦醒神,最后看一眼武后,终于道:“多谢娘娘。小人就此拜退了。”

重又屈膝跪地,向着上座的武后郑重地磕了一个头。

武后微微抬眼,正看见阿弦伏身叩拜,然后阿弦起身,后退两步后转身出了殿门。

望着那有些单薄的身影消失眼前,回顾方才阿弦发红的双眸,直视的目光,武后的心并未因她的离开而冷静下来,反而越发乱了。

无可奈何,武后随手将折子甩在桌上,皱眉喃喃:“有些古怪,我这是怎么了?”

且说阿弦出了含元殿,此刻已经忘了敏之还在宫中,只是低头一心往外。

她恍恍惚惚地不知走了多久,身前多了一道人影,阿弦脚下挪了一步要从旁侧过去,却听那人唤道:“阿弦。”

阿弦抬头,对上崔晔平宁如水的目光,他像是等了许久。

崔晔端详她的脸色:“如何一个人出来,周国公呢?”

阿弦道:“我不知道……哦,对了,皇后让他去见公主殿下了。”

崔晔道:“原来如此。”

阿弦因才见过武后,心中百味涌动,物极必反,脑中却一片空白,见崔晔立在跟前不动,便道:“阿叔如何在这里?”

崔晔道:“我不放心。”

阿弦问道:“不放心什么?”

崔晔道:“你是第一次进宫面圣,怕你应对的不妥,如何,一切可还顺利么?”

眼前又浮现那美貌雍容,华贵威严之人,她的容貌举止,明明历历在目,又似乎仍隔在云端。

阿弦涩声:“顺利。”

崔晔道:“这就好。”他往阿弦身后看了一眼,见贺兰敏之并未出现,“周国公大概有事耽搁,我陪你出宫可好?”

丹凤门的守卫跟内侍们,见崔晔陪着阿弦出来,不知发生何事,一个个屏息偷看。

因崔晔的身子不好,自从回长安后,不是乘车,就是坐轿,今天亦是乘车而来。

阿弦恍惚间,崔晔让她上车,她便想也不想地照做。

马车往前而行,崔晔见她人虽在,神魂不属似的,便道:“皇后同你说了些什么?”

阿弦道:“她、问我是不是故意敌对。”

崔晔笑笑:“你又是如何回答的?”

阿弦道:“我说我没有资格。”

崔晔叹了声:“皇后可责怪过你?”

阿弦道:“没有,她对我很好,我跟她说了景无殇带路的事,她也并未生气。”

崔晔道:“那你也算是特例了。皇后极少对人这般耐性。”

车行半道。阿弦忽然道:“阿叔……”

崔晔“嗯”了声,阿弦道:“阿叔,我想……回桐县啦。”

崔晔眉峰一蹙:“为什么忽然这么想?”

阿弦道:“我在长安什么也不能做,也无甚可做,之前因不懂事,还屡屡惹祸,差点害人害己。”

崔晔道:“你才见了皇后,就生出这种想法,为什么?”

阿弦沉默:“不,我不是因为见了皇后,我是早有这种想法了。只是没有下定决心。”

“那为什么这会儿下定决心了?”

阿弦忍不住叫道:“我就是要走,你不要总是问我。总之我不喜欢长安,也不喜欢这样的人,我想回去行不行?”

崔晔道:“要去要留,都是你自己的选择,当然可以。但是,你并不能说你在长安什么也不能做。”

阿弦一笑:“我可以当人跟班,鞍前马后,可以被人招之则来,挥之则去,像是可有可无的尘灰。对不对。”

崔晔只是淡淡道:“如果朱伯伯现在在你跟前,你敢当着他的面说这种话吗?”

阿弦心头微震,竟本能地转头四看——明知这是不可能的,但却仍是心怀希冀。

崔晔道:“回答我,你能这样做吗?”

阿弦找不到老朱头的影子,咬了咬唇:“伯伯不在了。”

崔晔道:“所以仗着他不在,你就可以自暴自弃了?”

“我没有自暴自弃,”阿弦攥紧双手,“并不是我自暴自弃,我早是别人遗弃不要的东西了。”

从始至终,崔晔始终不动声色,面沉似水,直到此刻,眼中才透出一丝怒意。

“你指的是谁?”他冷冷地望着阿弦。

阿弦低头喃喃道:“总之我不要在长安了,我要回桐县。”

崔晔道:“不错,你回去桐县,兴许朱伯伯还在那里等着你,他问你怎么回去的,你可以说长安没有人想要你,所以就灰溜溜地回去了。”

阿弦心头刺痛:“你……”虽然自己可以这样说,但是听崔晔口中说来,却大不是滋味。

崔晔不理她,转头对着前方道:“去西城。”

马车放慢速度,缓缓地拐了个弯。

崔晔并未再说什么,阿弦垂头丧气:“我要下车。”

听不到他回答,阿弦默默叹了声,转身正要往车门处去,崔晔却道:“停下。”

阿弦头也不回地问:“干什么?”

崔晔道:“你要去哪?”

阿弦道:“我、我回家去。”

崔晔道:“你的家不是在桐县吗,又哪里多出一个家来,我索性送你出城。”

阿弦目瞪口呆,回头瞪向崔晔:“阿叔!”

崔晔道:“别叫我阿叔,你早不是那个在桐县叫我阿叔的阿弦,在你心中我也不过是个可有可无的陌路人而已。”

“我没有!”阿弦忍不住。

崔晔道:“你早就跟我生分了,起先不知我的身份,倒还可以犹如家人般相处,自从回到长安,我在你眼中就已经只是崔天官,而不是阿叔,所以你说起长安没有人想要你,早被人遗弃的话,也是顺理成章。”

阿弦叫道:“我又不是说你!”

崔晔道:“又有什么区别?”

见阿弦不答,崔晔道:“你并没因为当初我形容枯槁来历不明而心生嫌弃,到了这里反同我形同陌路,不是我不要你,是你不要我。”

阿弦眨了眨双眼,终于无奈道:“好,就算是我不要你好了。”

崔晔的手按在她的腕上,忽然微微用力,阿弦吃痛,“啊”地叫了声:“阿叔!”

崔晔却只淡淡地侧目扫了她一眼,阿弦用力将手抽出,轻轻揉着手腕,唉——这种孩子气的举动,很难相信是他做出来的。

车外忽然响起鼓噪之声。

阿弦咬了咬唇:“你真的要送我出城吗?”

崔晔冷着脸不言语。

阿弦无声嘀咕了一会儿,车外的喧哗吵闹声越发大起来。阿弦终究忍不住,掀起帘子往外看了眼,却见路边上有几个人围着一人,似在争执。

忽然其中一个叫道:“你以为你还是以前那位高高在上官老爷么?”话音未落,双手用力一掀,将地下一张桌子掀翻,桌上杂物四散。

与此同时,阿弦看清楚那被他们围在中间之人的脸。

阿弦一怔之下,脱口道:“是他!”

毫无犹豫,阿弦掠到车厢边上,推门跳了出去。

车中崔晔也并未出声拦阻,只在阿弦跃出去后才道:“停车。”

外间正有一人高叫:“这般不识相,就不要怪我们手下无情了。”

街边上被围在中央那青年,生得相貌堂堂,被这许多凶神恶煞似的人虎视眈眈,却并不惧怕,反而问道:“你们就这般蔑视王法?”

那些地痞模样的人笑道:“满口王法,你已不是昔日的主簿大人了。”

原来这被围困的当事之人,正是昔日京兆府中的薛季昶薛主簿,以前阿弦因得罪了李义府的三公子,多亏了薛季昶从中周全。

方才阿弦听见叫嚷,车中看清是他,才立刻跳了出来。

阿弦往这边来的时候,正有一人将薛季昶当胸揪住,就要动手,阿弦喝道:“住手!”跃到近前,先把拦路的两人踢开,复探手将那地痞的后心一抓。

那人被抓中要穴,情不自禁地浑身脱力,当然揪不住薛季昶。

阿弦轻轻巧巧地将此人扯开扔到旁边,才跳到薛季昶身旁道:“薛主簿勿惊!”

薛季昶定睛相看,一时却记不起阿弦是谁。此刻那几个地痞反应过来,纷纷涌上跟前儿:“好啊,居然是找了帮手来了?”又看阿弦身形瘦弱,便都生出轻视之心来。

如此一刻钟后。

街边上横七竖八地躺倒数人,都是先前那些为难薛季昶的地痞无赖。

原来薛季昶自从得罪了李义府被撤职,本是要贬到外地的,不料李义府很快出了事,薛季昶的调令便阻住了,仍居留在长安。

可虽然此后李义府倒台,但因此中牵扯许多原因,薛季昶仍未曾官复原职。

他无奈之下,便在街头摆了个小小摊子,专门替人写诉状之类,因他从事过京兆府主簿一职,笔头十分厉害,且又声名远播,是以周围百姓们多爱找他来些诉状等,往往呈递上去,会有事半功倍之效。

但也正因如此,薛季昶得罪了一些官宦富商人家,今日来寻晦气的,便是本地的几个无赖,之前以收取周围商户的保护费敛财,薛季昶因此写了一封诉状,地方知道他是个有来历的,便命公差告诫这些地痞收敛,因此得罪了。

阿弦将这些人打倒在地后,薛季昶兀自并没认出她是谁,迟疑打量。

阿弦心生愧疚:“薛主簿,您不记得我了么,当初我得罪了李义府的三公子李洋,多亏了你……”

却也正因此而连累了薛季昶,却想不到他竟落魄到街头替人写状子为生,又被无赖欺压。

阿弦惴惴不安,薛季昶经她提醒方想起来:“原来是那位小兄弟,你已无碍了么?”

阿弦道:“是,早就脱罪了。”

两人当街才说了几句,有官府的人闻讯赶来,这会儿地痞们早逃走了大半,薛季昶也并未指认,公差们略说了几句便自去了。

阿弦不解:“薛主簿为何不控告那些人?”

薛季昶道:“并没什么用,不过两三天又放了出来,还变本加厉的折腾呢。”

阿弦更加不安:“若不是因为我,先生不至于落得如此境地。”

薛季昶道:“小兄弟不必在意,人各有命而已。”

因薛季昶还要做事,阿弦自忖不便打扰,略说几句便借口退了出来。

她犹豫了一会儿是要回车还是自己走开,终于仍是回到崔府马车旁,纵身跃上车。

车厢中,崔晔抱臂靠在车壁上,似乎假寐。

阿弦看他一眼:“阿叔,你是故意带我来这里的吗?”

崔晔道:“如何这样问?”

方才他的确吩咐车夫转道西城,可是他又怎会知道薛季昶被地痞所苦?

正无语中。崔晔道:“你难道不知道?这里跟桐县没有什么区别。甚至跟整个天下都没什么区别。”

阿弦道:“这是什么意思?”

崔晔道:“长安跟桐县一样,也有行凶作恶、横行霸道之人,也有良善正义,矢志不移之人。天有阴晴,日夜黑白,一切就如你在桐县所见所遇。你说不喜欢这里,想回桐县,难道回了桐县就会心安?你不过是想逃避,不想面对你不愿见的一些人跟事。”

阿弦张了张口,无法出声。

崔晔道:“当初你来长安之前,袁恕己曾劝过我,我一直觉着他是个独断专行的人,但是他却是真心实意地为你着想,他怕你来到长安会出事,故而拦阻。”

就像是心头平湖被撕开一道小小地口子,阿弦想起了更多。

崔晔道:“别因为一个人一件事而抹杀了其他人的存在,比如袁恕己,比如朱伯,还有……我。”

崔晔叹了声,将阿弦的手握入掌心:“你是朱伯跟我都引以为傲的阿弦,更重要的是,不要让你自己失望。”

阿弦深深呼吸:“但是……阿叔,我不知道我该怎么办……”

崔晔道:“你只是一时地浮云遮眼,所以忘了你心中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其实你是知道的,比如方才薛季昶,你能眼睁睁地看着他被人欺凌吗?”

当然不会,阿弦几乎想也不想地就直接出手。

但是阿弦还不懂崔晔的意思。

崔晔道:“你不会是不是?就算今日被人欺凌的不是薛季昶,而是一个你完全不认得的路人,你也不会袖手旁观,因为这是你的天性。”

阿弦道:“阿叔,你想说什么?”

崔晔道:“我想说的是,这世间有一些事情,是你必须要做,且只有你能去做的。”

不等阿弦开口,崔晔看向车窗外头,道:“你看这满城之人,——有的人来长安是为求名,有人是为求利,有人是因为情意,但……有的人……”

他回头,眼中似有星光流转:“阿弦,相信我,你一定会找到自己真正的心之所向。”

三日后,阿弦无意从贺兰敏之的口中得知一个消息。

被丘神勣带回去审问的钱掌柜离奇死亡。

敏之对阿弦道:“据说这人是自杀,但是据我看来,此事十分蹊跷,毕竟丘神勣乃是个极老到的刑讯之人,姓钱的身份又非同一般,丘神勣一定会小心谨慎,在从他口中套出机密之前绝不会容许此人出事,怎么会有这样的失误出现?”

阿弦想到鸢庄之事,心中一沉。

对于钱掌柜绑架太平的行径阿弦自然不敢苟同,但却明白他之所以铤而走险破釜沉舟的原因。

鸢庄灭门那夜,当看见钱掌柜死寂绝望的神情之时,阿弦便知道不管他做出什么石破天惊骇人听闻的事,都不会叫人觉着意外。

如今听说他“自杀”的消息,阿弦心头难过之余,想到风闻的有关丘神勣的种种恶行,——如果钱掌柜并未在丘神勣手中受更多折磨,如今一死,却仿佛也是解脱。

这日一早,敏之道:“走吧,跟我出去一趟。”他挥了挥衣袖,

因已是开春,不似冬日凛冽,路上行人也更加多了,众人看见衣着鲜亮华丽的敏之,纷纷避让。

又走了片刻,阿弦方道:“殿下是要去哪里?”

敏之道:“不如你猜一猜。”

阿弦问道:“是去司卫少卿府上?”

敏之眉眼里流露几分得意之色,笑道:“你也有猜错的时候,今日是许圉师的寿辰,我带你去拜一拜这老头儿。”

阿弦道:“原来是许侍郎的大寿,带我做什么?”

敏之道:“你还在做梦呢,你可知道许圉师跟圣后说你有大才,在我手底下做个跟班实在是屈才,听那个意思,竟是要讨你去户部当差呢。”

阿弦大为意外:“有这种事?我怎么不知道。”

原来上回武皇后召阿弦进宫,原本也是要跟她说此事的,只是怕叫她得了意,一时才收住了不提。

另外因阿弦毕竟是敏之“收”了的人,所以武皇后心想要先跟敏之商议商议。

敏之道:“皇后亲口跟我说的,你当然不知道。难为这老头儿,他户部的人难道不够使?还要盯着我的人,我偏不如他的愿,今日又带你过去走一趟,气一气他。”

阿弦不言语,敏之道:“你怎么不说话,你总不会也想去户部当狗腿吧?”

阿弦道:“户部的众位都是正经当差,狗腿的说法不知从何而来。”

敏之道:“跑前跑后做些琐碎事情,查些没要紧的案子,当然是狗腿,哪里比得上跟着我逍遥自在?”

不多时来至许府,许圉师德行极高,朝中声望亦好,今日来登门拜贺之人络绎不绝。

门上报之,许圉师同儿子许自牧,次子许自遂从内迎了出来。

许圉师笑道:“周国公大驾光临,实在叫人惊喜,快请入内。”

敏之笑道:“许侍郎的高寿,我当然也是要来讨一杯酒的,今日多敬许侍郎几杯,让你吃的高兴,兴许就不再惦记我的人了呢。”

许圉师自知道他在说什么,因含笑看一眼阿弦,只举手往内相让。

众人正要入内,许圉师目光一转,忽然道:“咦,是天官也来了?”

阿弦忙回头,果然见身后不愿,有一辆车徐徐停下。

阿弦当然认得那是崔府的车驾,知道是崔晔来了,便扭头张望。

正瞪大眼睛盼望,果然见崔晔从内下地。

想到前日他教训的那些话,阿弦不由一笑,心里略有些暖意。

正敏之道:“这可真是稀客了,崔晔不是从来不爱参与这些饮宴行当么?今日是怎么了?”

许圉师忽道:“且慢,那是……”

众人驻足相看,见崔晔下地,却回身举手,似乎在迎什么人。

与此同时,车厢里又有一人露面,身着浅绿色的缎服,乌黑的鬓边簪着一朵淡粉色的绢花,显得清而不寡,秀而不艳,气质极佳。

敏之双眼盯着露面的女子,口中啧啧:“今日是怎么了,崔晔居然把他那才女夫人都带来了。”

阿弦也看出这女子正是当初她第一次去崔府的时候,惊鸿一瞥见过的,原来正是崔晔的夫人。

不仅仅是贺兰敏之这边儿的人,其他才来的,下车的那些宾客们,也正打量彼处,各自惊讶赞叹。

许圉师早向着敏之告罪,留下次子许自遂作陪,自己带许自牧迎了上去。

阿弦正盯着看,耳畔敏之道:“小十八,崔晔的夫人怎么样?是不是郎才女貌,极般配的?”

阿弦点头道:“这是自然啦。”对她而言,英俊如此出色,他的娘子也该是个百里挑一的女子,才是理所当然。

敏之偏发惊人之语:“人人都这么说,我却觉着不然。”

阿弦诧异:“这是什么意思?”

敏之道:“这卢烟年乃是个有名的才女,最能吟诗作对花前月下,偏偏崔晔是个不苟言笑的,哪里有时间陪她卿卿我我,岂不是冷落了佳人?”

阿弦嗤之以鼻:“阿叔是个正经人,难道都像是殿下一样……”

敏之道:“我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