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唐悬疑录:兰亭序密码上一章:第 20 章
  • 大唐悬疑录:兰亭序密码下一章:第 22 章

裴玄静不顾一切地扑上去,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李弥。

背上一阵撕心裂肺的剧痛,裴玄静失去了知觉。

6

再醒来时,她感到后背火烧火燎的痛。

裴玄静忍不住呻吟了一声,马上听见有人说:“别动,我在给你上药,忍一忍。”她听出来了,竟是聂隐娘的声音!

虽然痛得满头大汗,裴玄静却如释重负——安全了。

这时她才发现自己是趴在地上的草席上,房门关着,从门缝底下透入朦胧的曙光。

聂隐娘说:“幸好只是皮外伤,用了我的灵丹妙药,静娘很快就会好起来的。”她的语调温和体贴,还透着点诙谐,简直像换了一个人。

“……是隐娘救了我?”

“可不是?假如我再晚到一步,你呀,就真的可以和榻上那人去黄泉下成亲了。”

裴玄静知道聂隐娘在好心劝慰自己,可隐娘越是亲切,她就越是心酸得不行,热泪险些又要滚出来。

“好了。”聂隐娘替裴玄静掩上襦衫,轻轻地扶她坐起来,微笑着问,“还行吗?”

裴玄静可是头一次见到聂隐娘的笑容,不禁有些发愣,又感到背上凉净净的,确实轻松了许多,便也跟着破涕而笑,“嗯,好多了。多谢隐娘。”

“也不能大意,这几天只要好好休息,应无大碍。”

裴玄静突然发现李弥不在,忙问:“李弥呢?”

“你说那傻小子啊?”聂隐娘说,“在隔壁灶间的草窠里躺着,他伤得比你重些,所以我先给他料理的,现在裹好了伤也在休养生息呢。”

“为什么在隔壁?”

“哟,总不能让他看见你这样吧?”聂隐娘打趣道,“娘子怎么了?不是也让那傻小子给带傻了吧?”

“他不傻!”裴玄静本能地反驳。

“这就想着维护小叔子了?”

裴玄静面红耳赤,低声嘟囔着:“……是弟弟。”她确实不觉得李弥傻,他的头脑只是停留在了儿童时期,反而更令她心生怜爱。更重要的是李贺已故,自己就要替他承担起照顾李弥的责任,仿佛只要这样做了,就能和那逝去的灵魂贴得更近一些。所以她才会在李弥遇到危险时奋不顾身,因为她坚信假如他的哥哥还活着,也一定会这样做的。

“哎呀!”裴玄静问,“那个贼人呢?隐娘擒住他了吗?”

“和你们缠斗的那个人吗?我击伤了他,但因惦记你二人的安危,生怕再出什么意外,就没有追赶。他跑了。”

“哦。”

“怎么?”聂隐娘问,“娘子是想要抓住他,还是杀了他?”

裴玄静不语。

聂隐娘说:“倒也不难。我可以去将那贼人擒来,但得等过几天,静娘这边没事了我再去。”

“不必了。不敢再劳动隐娘,已经太过意不去了。”

“真的不用?”

裴玄静坚决地点了点头。络腮胡子已经拿到了他想要的东西,自然不会再来找麻烦。至于裴玄静自己,只想和不相干的一切斩断关联,从此安安静静地在昌谷开始新的生活。虽然斯人已去,但这里毕竟是他的家,现在也已经是她的家了。

于是她再次肯定地说:“贼人不会再来了。”

“就照娘子的意思办。”聂隐娘也不追问,将手边一团毛茸茸的东西递给裴玄静,“你看那傻小子……呵,你的好兄弟还抓了贼人的一把胡子下来呢。”

裴玄静嫌弃地看了看这团乱七八糟的须髯,心中一动。假使硬生生从脸上扯下这么大团的胡须,且不说难度有多高,至少须根上会带着血迹,但这团胡须上却没有。她强忍着恶心又仔细捻了捻,似有所悟——这些胡须虽是真的,但不像是长在脸上,而是粘在脸上的。

也就是说抢走金缕瓶的人易容了。为什么呢?难道他怕裴玄静认出自己的真实面目?裴玄静想起第一次在长乐驿见到此人时,就有一种莫名其妙的熟悉感。莫非自己过去认识他?他究竟是谁?

聂隐娘从裴玄静手中拿走胡子,“娘子若不想再抓住那人,我就去烧了这堆脏东西吧。”

裴玄静点头:“好。”

没必要再寻根究底了。长吉已逝,金缕瓶交出去了,就连武元衡亲手临摹的半部《兰亭序》也在河阴仓的大火中化为灰烬。一切都结束了。整个“真兰亭现”的谜题,现在都和裴玄静没有半点关系了。

“女神探”失败了,她从未失败得如此彻底过。

“隐娘!”裴玄静突然问,“崔郎中呢?隐娘救下他了吗?”

聂隐娘摇头道:“我还在等着呢,不知静娘何时能记起他来?”

“隐娘……”裴玄静的脸红到了耳朵根。

“我没有救出崔郎中来,因为——他不让我救。”

“不让你救?为什么?”

原来,聂隐娘并没有潜入军营牢房去救崔淼,而是找了东都留守权德舆谈判。正如当年她被魏博节度使派遣去刺杀刘昌裔时,也是反其道而行之,放弃偷偷摸摸的寻常杀手做法,而是直接来到刘昌裔面前,开诚布公地说:我要杀你。

这一次,她同样直接来到权德舆的面前说:我要救崔淼。聂隐娘当然不会对任何一个人都采用这种方法。权德舆和刘昌裔本身就有许多相似之处:老奸巨猾、灵活圆融,具有极大的谈判空间。果然,权德舆对外称病不起,在见到聂隐娘时却神采奕奕。听清来意之后,他告诉聂隐娘,崔淼已经和自己达成了一项协议,事成之后崔淼定会无罪释放,所以他奉劝聂隐娘还是别节外生枝了。如果她真的想救崔淼,倒不如在权德舆的计划中出力。为了证实所言非虚,权德舆还特意安排聂隐娘与崔淼见了面。

“你见到崔郎了?他怎么样?”

聂隐娘道:“他吗?静娘了解他的,屁股都给打烂了还要故作潇洒,让人看着就来气。”

裴玄静不禁莞尔。崔淼的德行简直历历在目,确实叫人着恼,爱不得也恨不得。

不过崔淼的说法和权德舆是一致的。为了让裴玄静放心,他还请聂隐娘带一件东西给她。

当聂隐娘拿出匕首的时候,裴玄静感到一阵恍惚。她差点儿都忘记了,原来还有这么一件奇特的信物,曾经在她最迷惘绝望的时候,支撑着她勇往直前。

裴玄静从鞘中拔出匕首,昏暗的屋中顿时划过一道电光。

“好刀!”聂隐娘发出一声由衷的赞叹。裴玄静却看见秋水般的锋刃上,映出自己扭曲的面庞。青春仍然清清楚楚地驻扎在这张脸上,她的心却陷入无可挽回的沧桑。

叔父临别赠言:全力以赴,但求无悔——然而裴玄静并没有做到。为了天底下最愚蠢的所谓“神探”的自信,她浪费了最后一尺应该献给挚爱的宝贵光阴。她让他白白地等着,一直等到死。是她没有付出足够的珍惜。所以上苍降下惩罚来了,非要她拖过最后一刻才到,要她备尝失败的苦果,还要她今后一生都背负对长吉的亏欠,让她明白爱容不得耽搁。

痛悔的巨浪席卷而来,将裴玄静整个地淹没了。她真想死,刀就在手中!

聂隐娘从裴玄静手中夺过匕首,担心地问:“你怎么了?”

裴玄静缓过一口气来,“我……没事。”

聂隐娘又盯着裴玄静看了看,方道:“崔淼受刑之前,匕首就给搜出来了。因为我答应参与权德舆的行动,他便顺水推舟,同意崔淼的要求把匕首交给我,也算双方互换的信任吧。但是崔郎中作为人质,只能继续关押,除非权德舆的计划能成功。”

“是什么样的计划?”

“静娘就别管那些了。”聂隐娘温和地说,“我已让夫君赶去洛阳助阵,此事定成,不必担心。崔郎中嘛,这会儿在牢里养得好好的呢,不日就能平安归来。”

裴玄静点了点头,“禾娘也一起去了吗?”

“禾娘吗?”聂隐娘淡淡地回答,“她走了。”短短三字中似乎另有深义。

裴玄静没来得及细问,门上响起敲击声,有人在外面唤:“娘子,娘子,起来了吗?”

是郑氏带着两个小儿郎来看望了。

乡民着实淳朴。虽然一夜过去,裴玄静和李弥双双负伤倒下,昨天陪着裴玄静来访的小娘子不见了,却换成一个看不出年龄身份的超凡脱俗的女子,这一连串怪现象居然都让裴玄静随口搪塞了过去。

听说来了夜盗,郑氏还一个劲地自责,肯定是用首饰换钱时让人给盯上了,这才引贼上门。裴玄静忙说钱并没丢,又给郑氏介绍聂隐娘这位“阿姐”,才算把话题岔开。郑氏一见聂隐娘,像找到了主心骨,拉着她就开始商量李贺的后事,反而把裴玄静撇在一边。聂隐娘虽然气质冷傲,到底看起来阅历丰富,镇得住。

快到晌午的时候,棺材以及一应丧事的用品都送到了。郑氏叫来乡亲,大家一起动手在院子里搭起了简易的灵堂。棺木前支起香案,白幡在微风中飘荡。聂隐娘和郑氏忙前忙后地张罗,不仅把丧事安排地妥妥当当,还顺便把冰冷破败的家也整理了一番。该扔的扔,该添的添,连灶台也重新点起火来。

借着一场丧事,这个家居然又活过来了。

聂隐娘留下来,每天除了料理家务,还要帮裴玄静和李弥换药治伤。裴玄静伤得较轻,三天后就基本复原了。李弥被络腮胡子打破了头,伤得比较重,但经过几天精心照料,也好得挺快。

裴玄静发现,虽然聂隐娘嘴上“傻小子”、“傻小子”地叫,其实她非常喜欢李弥,对他特别地好。

是啊,谁会不喜欢这个“傻小子”呢?

十五六岁清秀干净的少年模样,七八岁纯真无邪的儿童心性。而且确如裴玄静所认为的,李弥绝对不是个傻子。若是以儿童的标准来看,他甚至算得上聪明绝顶。只是一场疾病把他的心智永远留在了童年,从而也与肮脏的成人世界彻底无缘。难怪李贺硬撑着那么虚弱的身子,也要坚持照看这个傻弟弟。

裴玄静问李弥,那天为什么要拼命去追络腮胡子?

“因为他烫了哥哥的脸。”李弥瞪大眼睛说,“我要揍他!”

裴玄静几乎要落下泪来,轻轻抚摸着李弥肿得老高的眉骨,说:“你打不过他的。以后不管碰到什么事,都先问一问嫂子,好吗?”

李弥认真地点了点头,“知道了。”

裴玄静又把聂隐娘带回来的匕首递给李弥,“这是哥哥的东西,今后就给你了。”

“给我?”李弥想了想说,“好啊,以后再遇上坏人,我就用这个!”

“首先要保护好你自己,这是最重要的。”

李弥说:“嫂子,你叫我自虚吧,哥哥就这么叫我。”

自虚?裴玄静明白了,这肯定是李弥的字,而且一定是李贺给他起的。“好的,我知道了,自虚。”长吉,裴玄静在心里说,自虚就交给我了,你放心吧。

裴玄静想给李贺找一块墓地,乡亲们都说附近的汉山是风水宝地,裴玄静就请聂隐娘相陪,去山上走走看看。李弥尚未伤愈,便让他留在家中守灵。反正他现在认准了裴玄静,嫂子让干什么就干什么,绝无二话。

夏末秋初的汉山上,古柏苍然、林壑茂美。溪涧环流发出悦耳的奏鸣,仿佛能使悲苦散去,让压抑已久的心灵感到一线开朗。

聂隐娘在崎岖的山道上如履平地,走得异常从容。裴玄静也勉力跟随着,不知不觉中,二人便登上山顶。汉山本身并不算高,从山顶往四周看,除了昌谷的村庄安然隐匿在群山环抱之中,其他举目所见的山峦都在上方。

聂隐娘指着西南方向道:“那边山坳中的殿宇就是玄宗皇帝的行宫连昌宫,山下有一座三乡驿,是东都洛阳西去长安的第一座驿站。咱们这次是走的水路,若是走陆路经洛阳来昌谷,少不了在三乡驿落脚的。”

“隐娘去过洛阳吗?”

聂隐娘轻叹一声,“那年朝廷召刘帅回京,我不愿跟随,便辞他而去。谁知刘帅尚未回到长安,就在洛阳病故了。我曾去祭拜了他一回……”

因为一场未成功的刺杀,刺客聂隐娘竟然去乡背主,毅然投在刘昌裔麾下,为他尽忠效力数年,辞别后还恋恋不舍,专程去哭祭旧主。裴玄静总觉得,聂隐娘的传奇和刘昌裔密不可分,这两个人之间的缘分也格外使人好奇。他们到底在彼此身上看到了什么呢?

趁着今天这个云淡风轻的舒爽日子,裴玄静鼓起勇气,向聂隐娘提出自己的疑问。

聂隐娘并没露出受到冒犯的神色,她从地上捻起几根青草,放在掌心慢慢揉搓,许久才说:“我一生中最重大的决定都是在须臾之间做出的。佛经上说一昼夜有三十个须臾,又说二十念者为一瞬,二十瞬为一弹指,二十弹指为一罗预,二十罗预为一须臾。可是佛还说,人生不过一瞬。”

裴玄静默默无语。又过了好一会儿,聂隐娘笑道:“我刚一遇到刘帅,就决定要跟随他。正如当年我看到夫君的第一眼,便起意嫁他,同样都是须臾间的决定。你要问我理由,真没什么。”

“隐娘和夫君会共度一生的。”裴玄静说。

“但愿如此。”

“其实我也是……”裴玄静又说,声音发涩,“我也是第一眼看见长吉,便想嫁给他,这辈子就只想嫁给他。”她的眼睛潮湿起来。

聂隐娘将她的头揽过去,让裴玄静靠在自己的怀中,柔声道:“所以静娘,我们是一样的人。”

裴玄静不由自主地闭起眼睛,她很早就失去了母亲,也没有姐妹,她不知道女性的怀抱是这样温暖柔软,带着淡淡的甜香,令人迷醉……

“而且你的决心更坚定,智慧更透彻。你名为静,我名为隐,其实都是同一个远离尘世,与凡间隔空相望的意思……静娘,你愿不愿意跟我走?”

裴玄静猛然清醒过来,她直起身,困惑地看着聂隐娘,“跟你走?”

“我知道你从来没有这样想过,是有些突然……假如李长吉还活着,我也断断不会提出来。但是,现在他去了,你在这世上已是孑然一身,又何必留恋呢?”

裴玄静真的糊涂了,她问:“禾娘呢?我以为你想带走的是禾娘。”

“不,她的尘缘未了,不合适跟随我。”

“那她现在去了哪里?”

“走了。我说过她走了。”聂隐娘恢复了一贯的冷漠神情,“我也不知道她去了哪里。”

“啊!”

“我屡次试探她,也给了她机会,但她困于强烈的爱憎之中,终是不能强求的。”

“可我不明白,隐娘不是答应了王义收留禾娘吗?”

“他并没有要求我收留禾娘。他只求我把禾娘从贾昌那里带走,送她出长安。”

“出长安以后呢?”

聂隐娘摇头道:“他没有说。我想当时他还抱着一丝幻想,指望自己能从刺杀案中全身而退,向你的叔父尽忠报恩之后带着女儿远走高飞。他想得太美好了。况且,以禾娘那性子,根本不会跟他走。”

这倒是,裴玄静想,禾娘对王义没有信任,更谈不上亲情。她一门心思所想的,是崔郎中。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王义对她的关爱与牺牲,只不过是一厢情愿罢了。

裴玄静突然又有些困惑了,她一直认为是刺客用禾娘来胁迫王义,使他不得不配合刺杀的行动。但是现在看来,分明是禾娘自己不愿意跟王义离开,那么胁迫王义的人又是谁呢?刺客在哪里呢?而且从禾娘的描述来看,贾昌的院子简直是天底下最安全的地方,王义为什么非要带她走呢?

她向聂隐娘提出这个问题。

聂隐娘说:“王义只说禾娘留在长安有危险,必须要把她送出去。他还说有我保护的话,即使朝廷也无法对禾娘下手了。”

“朝廷?朝廷为什么要诛杀禾娘?”

聂隐娘摇了摇头。“谁知道?皇帝要杀人,还需要解释吗?”

皇帝……裴玄静一下子想起和皇帝在贾昌小院中的谈话。盛夏的艳阳之下,天子用阴森而轻蔑的口吻谈起禾娘的身世,仿佛在谈一只误入陷阱的小野猫。她能对他构成什么威胁?为什么不干脆打开牢笼,放了她任其自生自灭,却非要除掉她?难道在禾娘的身上,还牵扯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皇家恩怨吗?

确实,只要有聂隐娘在,就连皇帝也动不了禾娘。可现在呢?

“禾娘离开了你,会有危险吗?”

“应当不会,她现在这样离开,没有人能找到她。”

看见裴玄静依旧愁眉不展,聂隐娘轻抚她的肩头,劝慰道:“各人有各人的命,静娘不必太执着了。至少,禾娘走的是她自己挑选的那条路。”

“可是她还那么小……”

“你也不大呀。”聂隐娘微笑着问,“怎么样?想好了吗?静娘愿不愿意跟我走?”

裴玄静实在不知该如何回答,只得说:“我当不成刺客的。”

“谁要你当刺客。”聂隐娘微嗔,“我自辞别刘帅起便放下屠刀,不杀人久矣。你与我相识至今,何曾见过我伤人?杀人也是一种选择,说不做就不做了。”

裴玄静更想不通了,“那隐娘要我跟随,去做什么呢?”

“当然是去纵情山与水,畅游天地间。去修道,去游仙,既隐且静,遂得逍遥自在的真境界……并且静娘,我并不是要你跟随我,而是要你和我做个伴。”

“做伴?隐娘不是有夫君做伴吗?”

聂隐娘一笑,“静娘随我同行之时,便是我与夫君的缘尽之日。到时我会为他在东都留守处谋个虚职,保他余生无忧。这次他帮了权德舆剿匪,东都留守应当会收留他的。”正对着裴玄静讶异的目光,聂隐娘继续说,“我出身魏博,今生绝不效忠于朝廷。刘帅已故,我也不会再为任何一个藩镇效力。这次介入武元衡刺杀案中,一则是答应了王义保护禾娘,还有就是为了静娘。此外,再无理由可以让我出手。我已是一个彻彻底底的自由人,只想——要一个人来陪。”

裴玄静从未听到过如此豪迈,又如此寂寞的表白。这段不可思议的话,出自一个女子之口,就更加令人感叹。

她知道自己必须回答了,便直视着聂隐娘,清清楚楚地说:“不,隐娘,请恕我不能从命。我要留在昌谷,照顾自虚,整理长吉的诗……我还有许许多多的事情要做。红尘万丈皆可抛,但我舍不下这个家,因为它是我千辛万苦才求来的,而且……我亏欠他的太多了。”

聂隐娘只应了一个字:“好。”

群山寂寂,天地无声。前方山峦起伏,宛如少女的玉体横陈。裴玄静听说过,那座山叫做女儿山。当年玄宗皇帝住在连昌宫中,正是见到女儿山上云雾缭绕,如同仙女下凡般的美景令人神往,于是灵感大发制成《霓裳羽衣曲》。虽然有了曲子,却很长时间找不到匹配的舞者。没人能舞出曲中的神韵,将天子梦中的舞蹈带到人间,直至杨玉环出现在他的眼前……

突然,裴玄静看到滚滚浓烟从连昌宫的方向升腾而起。她惊呼:“隐娘你看,那里怎么了?”

聂隐娘平静地回答:“应该是权留守在行动了。”

7

事到如今,聂隐娘才对裴玄静透露了崔淼和权德舆的计划细节。

根据崔淼向权德舆提供的线索,平卢节度使李师道雇佣的刺客将在东都洛阳发动暴乱,目的还是向朝廷示威,逼迫皇帝从淮西退兵,进而彻底击溃皇帝的削藩大计。淮西、平卢和成德这几个藩镇唇齿相依,一直都在共进退、同生死地对抗着朝廷。淮西与朝廷在战场上正面作战,成德节度使和平卢节度使也都没闲着。行贿和诋毁宰相武元衡是成德藩镇所为,而刺杀武元衡和裴度却是平卢藩镇的杰作。

在长安刺杀得手后,刺客们继续赶往东都。他们潜入洛阳,组织人手偷运武器,准备对东都留守府发起进攻。根据崔淼之前的判断,刺客很有可能会先选择洛阳郊外的一个隐蔽场所,安置人员和武器。由于大唐两京都实行宵禁制度,所以刺客必须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才能行动。据崔淼说,他们定下的行动日期应该就是七夕节这一天。因为按照习俗,这天夜里女子们要望月乞巧,为自己求个好姻缘,所以七夕夜的宵禁通常形同虚设,以便百姓们尽情娱乐。

然而崔淼也无法提供刺客藏身的确切地点。权德舆得到情报后,为免打草惊蛇,就派手下在洛阳城内外秘密搜寻刺客的藏匿之处。现在距离七夕还有几天,权德舆必须在此之前找到刺客的巢穴,将他们一网打尽。聂隐娘的夫君赶往洛阳,就是去配合这一行动的。

今天,当聂隐娘看见从连昌宫那里冒起的浓烟时,便推测是权德舆终于得手了。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乐天在《长恨歌》中描绘过连昌宫中的长生殿,它曾见证过一桩倾国倾城的人间情事,如今却成了刺客精心挑选的暴动据点。

曾经万事俱足的开元天子,先是失去了心爱的女人,再又失去了皇位。光辉夺目的盛世和帝国的荣耀宛如流沙逝水,一一从他的手中溜走。时至今日,他的后代终于连祖先的尊严都快保不住了吗?当今的皇帝,捉襟见肘、腹背受敌,哪里还像是这片江山的主人?

裴玄静却在琢磨,为什么崔淼会知道刺客的行动?假如他知道洛阳的暴动计划,那么长安的刺杀案呢,河阴的纵火案呢,他是不是也都知道?

算了,她马上把所有的问题从脑子里赶跑了。与崔淼相处这么久,总应该习惯他的各种神神叨叨了吧。至少她所眼见为实的,都是他对自己的好,这就足够了。

裴玄静再也不想做什么“女神探”了。现在她只是一个农家女子,怀着最简单朴素的愿望——盼望恩人崔郎中能早日获释,隐娘的夫君也能平安归来。

第二天一早,聂隐娘就等到了夫君。

这沉默的汉子一如既往,只用寥寥数语告知她们,东都留守派出的金吾卫成功围剿了躲藏在连昌宫中的匪徒,活捉数十人。为首的和尚净空和净虚负隅顽抗,均被当场诛杀。匪徒中除了平卢藩镇的人之外,还有一部分是来自成德藩镇的。据供述,成德藩镇本来也策划了在京城刺杀高官,名单中除了武元衡和裴度之外,还包括了其他几名当朝宰辅,只不过内部协调没做好,让平卢藩镇抢了先。

聂隐娘冷笑道:“这么说来,皇帝杀张晏等人也不算冤枉了。”

他又说,本次行动几乎全歼匪徒,只有一个成德牙将尹少卿逃跑了。不过此人已受了重伤,料想也跑不了多远的。

尹少卿?裴玄静记起来了,自己第一次是从吐突承璀的口中听到这个名字的。吐突承璀说,正是这个尹少卿用金缕瓶行贿武元衡,之后还怂恿成德节度使王承宗用此事上书皇帝,诋毁武元衡。

所以,那夜闯入家中抢走金缕瓶的,应该就是尹少卿了。他有一脸伪装的络腮胡子,从长安出发就尾随着她。在长乐驿曾经潜入她的房间,但没有搜出金缕瓶,最终却在昌谷夺走了它。

理清楚这些来龙去脉,裴玄静有了一种莫名轻松的感觉。承认失败也好,选择放弃也罢,她终于能够让自己的心胸留白,从此只装载昌谷的山水、长吉的诗。裴玄静再也不需要和那个喧嚣复杂充满阴谋诡计的世界打交道了。

墓地暂时定不下来,天气又热,棺木不宜久存家中。在聂隐娘夫妇帮助下,裴玄静将李贺的灵柩送到昌谷镇上的永慧寺中停灵。

办完这些,聂隐娘夫妇便告辞了。他们并没有说明将去何方,裴玄静也没有打听。

载她来昌谷的小舟还泊在村外的昌涧水岸,溯流而下,半日不到能汇入洛水,再由洛水即可进入大运河了。天地依旧广阔,容得下任何一个人。

裴玄静将李弥留在家中,自己一路送隐娘夫妇出村。

走在路上,聂隐娘取出一面小巧的铜镜,交到裴玄静的手中,说:“静娘哪天想见我,就把这面镜子送去磨镜的铺子,不论长安还是洛阳,我们都能很快得到消息。”

在明丽的日光下,聂隐娘的脸上仍然看不出一丝皱纹,也没有半点惆怅之色。不论杀戮还是离别,都不能在她身上留下任何印迹。裴玄静着实佩服她,又隐隐地为她感到遗憾。

裴玄静道过谢,将铜镜收入怀中。

慢慢走出村子,一脉碧绿的昌涧水在田野的外侧静静流淌。聂隐娘让裴玄静留步,正要就此分手,突见一匹白马和一驾马车穿过原野,从河岸边疾奔而来。马上之人冲着裴玄静高叫:“静娘静娘!我们来啦!”

来人竟是韩湘。

韩湘一直奔到他们面前,方才滚鞍下马,气喘吁吁地和裴玄静打招呼:“总算找到你了!”

裴玄静未及开口,马车也紧跟而至。车帘早早掀起,车上的人露出脸来,正冲着她微笑。

“崔郎!”裴玄静惊喜地叫出来。她只觉得那张笑脸比骄阳还要明媚,照得自己都有些眼花缭乱了。

韩湘感叹:“谢天谢地,好歹把人平安送到了,我这也是能办成事的呀。唉!”

聂隐娘在旁边说:“这敢情好,既然崔郎来了,我更可以放心地走了。”

“怎么?我一来隐娘就要走吗?”崔淼立即接了口,“别急着走嘛。好不容易再见面,我还有许多话要对隐娘说,人家都在鬼门关上走过一遭了,隐娘就不能多待一刻嘛……”也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他对聂隐娘说话就用这种撒娇卖乖的口气。她还挺吃这一套,半嗔半喜道:“也罢,就听听你有什么可说的。”

裴玄静却好奇地问:“咦,你们俩怎么跑到一块儿去了?”她指的是韩湘和崔淼,这两人从长乐驿开始,一路明争暗斗到灞桥驿,韩湘又被崔淼设计甩下,怎么现在居然凑在一起了?

韩湘说:“静娘,我正要向你解释……”突然他住了口,瞪着裴玄静身上的丧服。

裴玄静会意,遂淡淡地说:“我晚到了一步,长吉已经去了。”

“你没见到他最后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