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特意李老爷特意待李夫人过来找广寒先生,是”

“一是因为叶清清如今只记得李怀仁,吵着要找人,李三爷只得先将人带过来;二是,李三爷知道大香师有常人所不及的能力,希望大香师能唤醒叶清清的记忆。”景炎看着安岚道,“香本身就具有唤醒记忆的功能,并且还能舒缓人心。”

安岚怔然,好一会后,才问:“那广寒先生是应下了?”

景炎摇头:“叶清清如今不仅患上失魂症,而且对陌生男子有很强的排斥感觉,情绪敏感易激动,所以白广寒打算将叶清清交给你和丹阳郡主。”

安岚愣了一愣,瞧着景炎不像是在说笑,便赶紧道:“公,公子,先生是要看我们,谁能治好李夫人吗?”

景炎微微一笑:“约莫是这么个意思吧。”

安岚呆了半响,才低声道:“丹阳郡主也知道这个事了?”

“这会儿,丹阳郡主应该已经过去叶清清那边了吧。”景炎慢条斯理地道,“江南李家和清河崔氏也有往来,郡主小时候还去江南玩过,应当是见过叶清清。李三爷这次过来,本是托白广寒出面请崔文君去看看他夫人,正好丹阳郡主在,这事便先交给丹阳郡主瞧瞧。大香师毕竟不是随叫随到的,有丹阳郡主做牵引,再加上白广寒的面子,到时候若是李夫人还不见好,崔文君怎么也会去瞧上一瞧。”

安岚放在膝上的两手微微握紧,景炎看了她一眼,笑道:“是白广寒让我来找你。”

安岚站起身:“那我现在过去,公子”

“自当是我再充一会好人,送你过去。”景炎说着也站起身,理了理衣袍,然后笑道,“每次一有跟你有关的事,我就清闲不得。”

“有劳公子了。”安岚说着就有行大礼。

景炎遂抬手阻止她要跪下的动作,眉眼含笑地看着她:“好了,我这也是忠人之事,再说我不管你还谁管你。”

出了茶室后,安岚小心翼翼地问:“真是广寒先生托公子过来告诉我这些的?”

景炎睃了她一眼:“你是不信我,还是不信白广寒。”

“不是”安岚惴惴地垂下眼,想起在燕子楼时的失落,和陡然升起的贪心,声音里不由带上连她都不曾察觉的委屈,“我以为有丹阳郡主在,广寒先生不会想着我。”

景炎回头认真打量了她一会,眸色深幽,什么都没说,直到安岚抬起眼时,他才道:“你跟这里交代一下,我在马车上等你。”

景公子,是恼了吗?

安岚看不懂那眼神,同两位侍香人交换了一下当差的时间后,才有些忐忑地走到景炎的马车旁。却想到景炎刚刚那眼神,心里莫名的就有些犯怵,那样的人,真的只需要一个眼神,就能令人莫名不安。

“姑娘,请上马车。”跟车的小厮提醒了一下,安岚才回过神,才小心上了马车。

这车内竟比刚刚的茶室还要温暖,景炎此时已歪在车内的炕几上闭目养神,她上来后,才微微睁开眼,在她要在车内的矮凳上坐下前,往自己旁边拍了拍,示意她坐过来。

安岚迟疑了一下,就挪过去,小心坐下,并讨好地道:“公子要喝茶吗,我给您倒。”

景炎这才睁开眼,打量了一会她这副小心翼翼讨好的模样,不由摇头一笑:“你啊,说你聪明,偏偏有时候又笨得不行。”

安岚不敢搭话,她自然清楚景炎公子待她极好,但她从未将这份好视为理所当然。面对这样的另眼相待,她心头喜悦的同时,也要付出更多的小心翼翼,谨慎揣摩。

不是自小娇宠出来的孩子,怎么可能做得到坦然接受旁人的关爱和示好。

每尝到一丁点的甜,贪婪吸取的同时,更多的是对于失去的恐惧。

第174章 见面

李怀荣在长安的落脚处是景炎命周达去办的,正好清华街上有个空置的大宅子,叫锦鱼园,是某位富商留在京城的产业,因跟景府有交情,便托为代管。这宅子离景府也不远,来往方便,得了景炎示下后,周达便让人收整一番,请李三爷夫妇住了进去。

以锦鱼为名,自然是因为这园子里养了许多锦鱼。

只是,眼下已经是寒冬腊月,前些日子还大大小小地下了好几场雪,城外的雁湖上都结了一层薄冰,湖里的鱼都藏在水底下,哪还能看得到半点鳞片。

所以,当安岚随景炎入了锦鱼园,瞧着九曲回廊下那白雾腾腾的池水,以及在池水里悠游的鱼群时,不免诧异地放慢了脚步。

“这是温泉水,取的是地热,所以即便是冬天也不会结冰。”景炎见她感兴趣,便停下,看着水里那一条条肥硕的锦鱼道,“这池子里除了观赏的锦鱼,还养着不少鲤鱼和青鱼,个个膘肥肉厚,无论是清蒸还是红烧,都及美味。若是自己垂钓,更是别有一番乐趣。少时我每每馋了,就会撺掇着府里的几个兄弟,拿着钓鱼竿偷偷溜进来,钓上几条肥鱼,也不管是什么品种,串起来后就在后院起个火堆,直接烤着吃。”

安岚有些讶异景公子跟她说这些事,愣愣地问:“好吃吗?”

景炎面上的表情有那么一瞬陷入追思,随后嘴角边漾出轻柔的笑:“人间美味。”

那样的一笑,春水般的温柔下,浮动着三分寒冬的冷意,竟是风流倜傥无人能及,如此风情,才是人间盛景。

安岚不住眼地瞧他,景炎眼风从她脸上扫过,便抬手在她额头上轻轻一弹:“馋了?一会叫厨房给你做两条。”

风扬起他宽大的袖袍。安岚回过神,有些尴尬地摇头:“不是,没有馋,这温泉的泉眼。是在哪呢?能出这么多水!”

“锦鱼园有一口小泉眼,在后院,是挖池子的时候发现的。可惜温度不够高,所以修建这园子的时候干脆引水绕园,因而这里锦鱼随处可见,时常半夜都能听到鲤鱼扑腾的声音。”景炎领着她往里走,并往景府的方向示意了一下,“还有一口大的泉眼在白园,那口温泉的水温较高,不适合养鱼。景公便命人在那里修了个天然的温泉池子,正好冬日里泡上一泡。”

安岚诧异:“白园里也有温泉!”

“嗯,在白园东侧,之前你是住在西侧梅屋那边,自然看不到。”景炎说到这。就转头看了她一眼,笑道,“这么冷的天,正合适泡温泉,这里离得又近,你好好表现,兴许白广寒一高兴。就许你去他的温泉泡一泡。”

安岚赶紧道:“安岚没有那等奢想。”

景炎看着她笑:“有也没关系,再说这怎么是奢想。”

安岚垂下眼,想说真没有,却又觉得特意这么强调反倒别扭,便打住了,再瞧着已经走到正房这边。便问:“李夫人要在这里留多长时日?”

“李家家中长辈具在,她总要回去过年的,最多留一个月。”景炎说着就踏上台阶,然后停下,转身看着她道。“李夫人如今戒心比较大,她能不能接受你,还说不准。”

安岚一怔,如此说来,她若不得李夫人信任,岂不是连跟丹阳郡主竞争的机会都没有了?!

却不及她问出口,就见之前在燕子楼里见过的那位蓝衣文士从厅内出来,超景炎拱手道:“景公子过来了,有失远迎有失远迎。”

景炎回礼,随后指了指安岚:“这位是安岚,亦是天枢殿的侍香人,尚有几分伶俐,广寒先生便命她过来陪一陪尊夫人。”

李怀荣朝安岚揖手:“有劳安岚姑娘,给诸位添了麻烦,某甚是惭愧。”

安岚欠身行礼:“李三爷言重了,安岚若能尽上一份心,是安岚的荣幸,也不负先生所托。”

李怀荣请他们进去时,景炎问:“广寒先生呢?”

李怀荣道:“广寒先生有事,在下不敢久留,一个时辰前已经离去。”

景炎点头,瞥了安岚一眼,然后代她问了一句:“丹阳郡主还在?尊夫人可记得她?”

“郡主在,说来也奇,内子同郡主不过是十年前有几面之缘,却还记得郡主。”李怀荣也不知是欣慰还是不解,说着就摇头一叹,“偏身边相处多年的人,愣是一个也记不住了。”

景炎劝道:“事已至此,也莫要太着急。”

李怀荣微微点头,就吩咐旁边的丫鬟将夫人每日喝的参茶端来,然后对安岚道:“内子如今及不喜陌生人近身,又坚称自己没病,所以,只能委屈姑娘一会扮作丫鬟进去,若是能让内子喝了姑娘送进去的参茶,便说明内子不排斥姑娘的接近。若内子不喝,姑娘也别表明自己是天枢殿的侍香人,因为因为某些原因,内子对天枢殿的人甚是反感。”

安岚看了景炎一眼,景炎点头。

不多会,那丫鬟便端着一碗参茶过来了,安岚接过去,随后便入了正屋,往里间走去。只是才走到里间门口,就听到里头传出丹阳郡主的声音:“一直听人说长安是个好玩的地方,特别是夜市,据说新奇的玩意应有尽有,只是我之前一直是住在宫中,夜里出宫不易,所以还没逛过长安的夜市。”

“那可惜了,正好如今我过来了,不如咱们约个时间,去夜市开开眼,你看如何?”安岚顿住,这声音带着三分雀跃,听着完全不像是已有三个孩子的妇人,倒像个未出阁的姑娘。

“我自然是愿意的”丹阳郡主说了半句,安岚就掀开帘子走了进去,丹阳郡主遂停住,看向安岚。

叶清清也抬眼看过去,见是个面生的姑娘,便皱了皱眉头,只是瞧着她手里捧着仔细和参茶,便当她是锦鱼园的丫鬟,故没有当场发作,只是拧着表情,明显是一脸的不快。

“娘子,您的参茶煮好了。”安岚端着参茶走过去,微笑着道。

叶清清是个保养得宜的女人,虽没有崔文君那等温柔中暗藏刀锋的气韵,亦不似柳璇玑那等颠倒众生的霸道,却也清清爽爽,端端正正,即便已经临近四十,但看起来也不过三十出头,算是个难得一见的美人。

候在外面的李怀仁听到安岚称叶清清“娘子”,遂讶异地看了景炎一眼,低声道:“这姑娘,好细的心思。”

叶清清既不记得自己已成亲,若安岚一进去就以“夫人”称之,定会令叶清清心里反感。李怀荣心里暗叹,刚刚他忘了交代,或者也不好怎么交代,却不想这姑娘已经留意到了。

“搁着吧。”屋内,叶清清懒懒地说了一句,并不打算喝。

安岚早有预料,将手里的人参茶往几上一放:“是我疏忽了,这茶正烫着,是得先晾一会。”

叶清清再次皱眉,正要开口让安岚出去,安岚却在她张口之前又道:“原来郡主也在。”她说着就给丹阳郡主行了一礼。

丹阳郡主只好站起身回礼,若只是下人,丹阳郡主只需坐着受这一礼便可,断没有起身回礼的。所以叶清清将出口的话收了回去,来回看了看她们俩,不解道:“你们认识?”

安岚道:“认识,郡主平易近人,品行高洁,与人交往,从不问出身。”

“安岚姑娘太过奖了。”丹阳郡主笑了笑,也奉承道,“安岚姑娘才华过人,能与安岚姑娘结交,是我的荣幸。”

叶清清奇了,坐直起来,仔细打量安岚几眼,正待要问她们是怎么认识的,安岚却又开口:“刚刚进来时,听郡主和娘子说到长安城的夜市,正巧我前几天听到一个关于夜市的趣事,可说与郡主和娘子听听。”

第175章 故事

既然是跟丹阳郡主相识的,叶清清多少放下了戒心,加上她正同丹阳郡主聊长安夜市,就有人在她面前说有关于夜市的趣事,她自当是想听的。

丹阳郡主心知自己是被对方借道了,她有些讶异,便看了安岚一眼,心里暗暗纳罕。之前在燕子楼,先生并未留下安岚,现在安岚怎么又过来了呢?是先生的意思吗?先生因何改变主意?

安岚看着丹阳郡主道:“是个关于金玉生香的故事,不知郡主可有听过?”

“这倒没听说过。”丹阳郡主收回深思,淡淡一笑,重新坐下。

“金玉生香,这名儿可真好听,我们江南那边,有种面果子,叫金玉圆子。你倒说说,这金玉生香是个什么样的故事?”叶清清没注意眼前两人流露出的微妙情绪,品了一下这名字,不禁生出几分好奇。

安岚开口道:“长安城的夜市主要集中在东坊那几条街,其中有一条街是专门卖吃食的,如此说来,这金玉生香跟金玉果子倒是有缘了,金玉生香也是那条街上一种极有名的小吃。据说,甚至有位南边的世家公子千里迢迢地过来,就是为吃上那一口金玉生香,并为此在长安城落脚,从此再未回江南。”

原来也是跟吃食有关的,叶清清初一听,当即少了几分兴趣。只是当安岚说到南边的世家公子时,她心一动,原本露出兴致缺缺的表情也跟着收了起来。

丹阳郡主心头亦是一动,再看叶清清的表情变化,看着安岚的眼神也跟着凝重几分,心道安岚果然是有备而来。

安岚接着道:“我听几位上了年纪的嬷嬷说,二十余年前,长安城是没有金玉生香这等小吃,直到有位公子从南边过来后,这等小吃才在那条街兴起。”

叶清清忍不住开口问:“那位南边来的公子叫什么?难不成这等小吃。还是个男人想出来的?”

安岚笑道:“都是口口相传的故事,是不是真有这么一位公子也无人考究,不过故事里,人们都将那位江南来的公子称为金玉公子。估摸着就是为了衬这道小吃才给取的名字。”

叶清清忽听到“金玉公子”这四字,脸色当即一变。丹阳郡主则是微怔,金玉,锦鱼,这两字是谐音,难不成里头藏了什么事,她竟不知道!?

屋外,李怀荣又看了景炎一眼,却没说什么。

金玉圆子,确实是江南的一种小吃。但这种小吃在江南的名声不显,因为普通人家吃不起。那是他们少时,几个交好的世家子弟凑在一块,让府里的厨子给弄出来的名堂。一碗金玉圆子,仅仅是用料。就快一两银子了,一般人家哪里吃得起。一开始他们本是取了个金玉满堂的名儿,叶清清觉得不合适,李怀仁便改为金玉圆子。后来,也不知是怎的,大家就戏称李怀仁为金玉公子。

金玉公子,也称得上名副其实。李怀仁比他们年长七八岁,除了庶出的身份比他们略低一些,别的方面都是拔尖的。当年不说那些待嫁的姑娘,就是还未及笄的叶清清,也都是一颗心全系在金玉公子身上。

原以为,那个人早就从叶清清心里抹去了。却不想,都过了这么些年,竟又冒了出来!这到底是什么孽缘!?

李怀荣心里很是恼恨,跟他生活了十多年的妻子,连孩子都生好几个了。结果心心念念的却还是别的男人,这叫他将脸往哪搁!

“景公子。”李怀荣忽然转身,“在下有件事想拜托公子。”

“李三爷无需客气,只要是在下能帮得上的,自当不会惜力。”景炎说着就往里看了一眼,然后问,“是否去书房?”

李怀荣,想了想,便点头。

屋内,安岚也差不多将这个故事说完了,其实是个很简单的故事,世家出身的公子,自南千里迢迢而来,因运气不好,一时有些落魄。因而那段时间常夜里出去喝酒,正好那酒庄旁边是个专门卖甜汤的摊子,摆摊的是个年轻漂亮得姑娘,那位公子来的次数多了,自然就同那姑娘熟络起来,于是渐渐由喝酒改为喝汤。随后有一天,公子正在姑娘那儿喝汤呢,忽然来了几个恶霸调戏姑娘,公子自然出手相助,结果公子被恶霸狠揍了一顿,姑娘的摊子也被砸了。原以为这事儿就这么过去了,谁想那公子也不是个面人儿,几番谋划,竟叫那几个恶霸入了大狱,那条街上,但凡摆摊的,没有不吃过那恶霸的亏,公子此举自当得人心。

只是姑娘一家子的生计却日渐艰难,于是那公子就教姑娘做一种甜汤圆子,甜汤里的圆子有黄白两种颜色,汤水里不知添了什么香料,入口生香,食之令人回味无穷。因那姑娘的名字里有个香字,这甜汤圆子便取名为金玉生香,后来,人们干脆称那位公子为金玉公子。

根本就是个普通到俗套的故事,甚至没有茶楼里的说书先生随口一个段子来得吸引人,但是,叶清清听完后,那表情似有些痴了。

丹阳郡主探究地看了安岚一眼,迟疑了一下,开口问:“二十年过去了,不知当年那摊位可还在,那位金玉公子又身在何处?”

安岚道:“摊位在是还在的,但据说那位姑娘已经不在了。至于金玉公子,听闻同那位姑娘成亲后,夫妻俩就离开了东坊,只留下金玉生香。”

这话,似乎藏着好几个意思。

丹阳郡主问:“那姑娘不在了是何意?”

叶清清则问:“他们成亲了?门不当户不对的,如此轻易就成亲了吗,成亲后去了哪?”

安岚笑了笑,就端起那碗参茶递到叶清清跟前,感慨似的叹道,“两人共过患难,已然心心相印,门当户对又算得上什么。这茶凉了,说了这么多,娘子喝一口润润嗓子先。”

叶清清有些怔怔地接过那碗参茶,机械地仰头一饮而尽。

丹阳郡主在一旁看着,默然无语,安岚接过空了的茶盏放回去,才接着道:“听说两人恩爱了好些年,还生了几个孩子,几年前,那姑娘就病逝了,无论真假,总归这说来,也算得上是一段佳话了。”

叶清清忽然道:“你们出去吧,我累了,想歇歇。”

安岚端起那杯空了的茶盏,道了一声:“是,娘子请好生歇着。”就转身出去了。

丹阳郡主亦起身告辞,然后跟在安岚身后出去。

“安岚姑娘。”两人出了房间后,丹阳郡主叫住安岚,问道,“刚刚那个故事,是真的?”

安岚停下,转身道:“故事只是故事,听过就算了,郡主何须追究他的真假。”

“那位金玉公子是谁?”丹阳郡主探究地看着安岚,迟疑着道,“难道,是天枢殿的车殿侍长?”

她入天枢殿这段时间,并非一点功课都没做,只是,一时间没有安岚准备得这般周全。她总觉得,眼前位这比她小一岁,甚至很可能是她表妹的姑娘,似乎随时都准备充分,究竟要心思谨慎到何等地步,才能做到这一点。

安岚没有点头,也没有摇头,只是笑了笑,就走开了。

丹阳郡主出了锦鱼园,回到香集市这边后,沉默许久,就往玉衡殿那边走去。

刚刚在锦鱼园,她打听到,安岚时景炎公子亲自带过来的,如此,定是广寒先生的意思了。安岚,到底是得先生看重,她,若不是叶姨指明要见她,先生会怎么做选择呢?

叶姨的情况,她已大致了解,但还不好把握,需要问一问姑姑。

第176章 记忆

安岚正迟疑着要去哪找景炎公子时,便瞧着那清新俊逸的身影从一侧走廊那出来,行到她跟前时,似笑非笑地道了一句:“我还不知道,原来金玉生香有这么个故事。”

安岚有些讪讪地道:“刚刚都是我胡乱编的,让公子见笑了。”

景炎微微抬眉,安岚接着道:“之前打听车殿侍长的时候,就已知道车殿侍长的妻子姓沈名香,出身市井,自小在夜市摆摊养家。之前听公子说起车殿侍长以前同李夫人有些纠葛,如今李夫人又只记得车殿侍长一人,为博得李夫人的注意,我便临时编了这么个故事。”

景炎低笑了一声:“如此说来,那夜市里根本没有什么金玉生香的小吃。”

安岚道:“长安夜市的小吃有近百种之多,金黄两色并带有香味的吃食不下十种,因来处不一,好些小吃的名字也有不同叫法,再添个新鲜的名儿,又有个美好的故事,食客们都不会有意见的。”

“金玉生香和金玉圆子可都跟金玉公子有关,你就不担心李夫人有心出去尝一尝。”

安岚看了景炎一眼,欠身道:“刚刚我已同李夫人说起夜市,夫人也喝了我送过去的参茶,接下来李夫人若要出去,应当是不会反对让我跟随,所以,拜托公子替我安排。”

景炎笑:“你且说说。”

安岚便接着道:“车殿侍长的妻子已经过世多年,那金玉生香,李夫人即便尝了觉得不过尔尔,亦不会怀疑什么。一个二十多年前的故事罢了,故事的真假不重要,重要的是,车殿侍长确实是娶了沉香为妻。”

景炎看了她好一会,才开口:“丫头,一个女人忘了所有。却独独记得一个已经与她不相干的男人,只是因为当年情根深种?”

安岚一怔,表情有瞬间的茫然,片刻后才有些尴尬地道:“这个。我其实也不是很明白,但是,总不会是仇怨,不然叶氏也不会嫁入李家,而且”

景炎问:“而且什么?”

安岚垂下眼:“求而不得,本是心魔。”

景炎神色微异,安岚默了默,又接着道:“无论是忘了还是记得,都是因为有些东西无法面对,承当不起。所以心自行作出了选择吧。”

良久,景炎才道:“是吗。”

安岚抬起眼:“刚刚瞧着李夫人的神色不太好,今日应该是不想有人打扰,郡主也已经回去了。”

景炎道:“今日你也先回去,需要你过来的时候。我会去接你。”

安岚有些受宠若惊,呆了一呆,才道:“公子是也一道接郡主?”

“看情况再论。”景炎说着,戏谑地看了她一眼,“你难道还看不出,我一直就偏向你。”

忽然听到这么一句,安岚讷讷不知如何言语。片刻后才慌忙行礼:“公子大恩,安岚一直铭记在心。”

景炎笑了笑,便转身:“走吧,我送你回去。”

安岚跟在后面,不时抬眼看一看那俊逸挺拔的背影,心中难掩欢喜和忐忑。两手紧紧握在一处,胸口那热热地,令她呼吸都跟着重了几分。终于一日,广寒先生也会看重她的吧,如此。才能不负公子大恩。

上了马车后,景炎将一个小巧的手炉放到她手里:“你穿得有点少,难道天枢殿的冬衣不够?”

“多,多谢公子。”安岚乖乖接了那个手炉,垂下眼看了看自己身上的穿着,摇头道,“没有,冬衣发了好几套,前几日下雪,香殿又给我添件狐裘大氅。”

景炎问:“狐裘大氅正适合这样的天气,为何不披着,是尺寸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