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俨…”她低低唤了一声,不知怎的突然不敢抬眼看他,只拿着手中青瓷笔洗细细端详,轻声问道:“你究竟下了多少功夫,才布置出这间与宫里别无二致的书房?”

江俨静默须臾,眸底的怀恋比她更深:“属下自小愚钝,只是也不知怎的,但凡关乎公主的事,属下便可过目不忘。”

见公主抬眼定定看着自己,江俨只觉心尖那一处被火撩了似的,飞快错开眼,淡声道:“每次见到公主书房内添了什么新物件,就记下来,去找宫中的库房管事问问是何物或是何人何处献上来的。公主所用常常都是陛下赏赐,都有详细记录,一查便知。”

明明这般复杂的事,只有他会刻意往轻巧里说,承熹不由问:“然后呢?”

“属下趁着月底休沐那一日便去古玩楼中找找,实在找不到的便求兄长南下做生意时顺道带回来。”

“不过是些解闷的文玩,何须这般劳心劳神?”想想他为这些外物劳心伤神,承熹心中又酸又甜,又颦眉担忧道:“这其中许多是上供皇家的,若是被有心人发现逾制参了本子,可怎么是好?”

江俨摇摇头:“江家商路四通八达,交待下去自有人寻来,除了价格贵些,提不上费神。这些也不是皇商专供,只是门路要少些,价钱贵些,却算不得逾制。公主放心。”

承熹不由莞尔——真是个呆子,若是别人做了这事,指不定要说自己劳心劳神费时费力更能讨人喜欢,他却偏偏要往简单了说,只为不想她因此介怀。

墙上挂的是她年幼时所作诗词,那时尚年幼,刚刚脱出正楷横平竖直的刻板框架,笔迹稚嫩。眼界也浅,那时女夫子极爱前朝一位女大夫笔下所写的女儿婉约诗词,她又没学到家,只学到皮毛没学到风骨,一股子伤春悲秋的酸腐腔调。

江俨却这般慎重得抄下来,还一张张裱好挂在墙上,如今她再读来实觉脸热。

另一面墙裱着的三幅都是她及笄前的画作,其中有一幅画得是野鸭戏水图,纸张皱皱巴巴的,画得也实在是差。想来是她那时画完了自己都觉得不能入眼,便揉成一团丢掉了。

——可他…却还留着。

书房很大,听着江俨的讲述,承熹挨个看过去,见到一只泥封的小坛子摆在博古柜上层,那坛子上头贴着张红纸写着一个“喜”字,看模样像是个酒坛,博古柜的其它格子里都是古籍,只有这么个酒坛端端正正摆在高处,看着颇觉古怪。

承熹伸手取来轻晃了晃,发现里头是空的。

江俨看了那酒坛许久,声音比先前低落两分,原来微扬的神色稍黯,垂眸盯着那酒坛低声道:“这个,是你与…你成亲那日,开封的女儿红。”

承熹一怔,此时的江俨,眼角眉梢都染着一层郁色,他平日从来无甚表情,此时她却能看得懂他眼底难以言喻的伤痛。他甚至都没敢正眼看她,只垂了眸抿唇去看手中那个小小的酒瓶。

——女儿红。

这普天之下世人皆知女儿红是最喜庆的酒;她的婚宴上,满席宾客喝的都是这醇香绵柔的女儿红。

怕是只有他一人喝来觉得苦。连入喉都是一种折磨,苦得难以下咽,杯中酸苦滋味再无人能明白。

承熹突地一抬手,把那酒坛直直朝地上砸去!江俨一惊,还不待想明白她为何如此,却已经下意识抬脚轻踢那酒坛边沿,酒坛便稳稳当当落入他手中。

正不明所以,江俨却见公主又从他手中接过那酒坛,笑容明亮与他说:“这女儿红既已不是喜庆,又为何要留着?”

看着公主又一次用力把那酒坛砸在地上,碎了。

这一次,江俨没有去接。却听公主问他:“宫中桂花树底下埋着的女儿红可不止这一坛。”承熹轻咬下唇,盯了他许久,才轻声问:“江俨,你想不想喝?”

江俨点点头,神情淡然应了。承熹心中一叹,这呆子!女儿红是只有成婚当日才能喝的喜酒。怎么他偏偏想不到呢?

怎么他都带自己来见他亲人了,却…不说求娶的话呢?

可江俨不说,她怎么好意思问?这么一句含蓄地“女儿红”,已经是她能说出的最不知廉耻的话了。

承熹搬开红木高椅坐在书案前,桌案上的小屉中甚至连她用坏的簪子都有,那也是几年前的旧事了,原本那枝簪顶上掉了一颗玛瑙石,只剩光秃秃的金柱,她便弃之不用。如今这簪子却是完完好好,大概是江俨另寻了一颗玛瑙石修补好的。

江俨只是微微笑着,却不作声——那簪子上丢了的玛瑙石不是他另找了一颗换上的,而是原本那颗。是他夜半挑灯,沿着她白日曾走过的路,打着灯笼蹲在地上一点点去找,直到天明时分才找回了那颗珠子。自己修好后,出于私心,便没有还给公主。

另一个小屉中,甚至还有好几块绣着她的封号“承熹”的素色手帕,这等私物他都有藏着,承熹忍俊不禁,已经不知道该说他什么好了。

江俨只是笑——公主弹琴累了的时候,他便给公主表演剑舞,公主曾拿这几块帕子给他擦过汗。

承熹一样样端详,好多东西她自己都忘了来历,江俨却总能说出个所以然来。

“这个是公主十三岁时,五月去魏府那日所戴的香缨。你和魏家小姐把香缨里头装的薄荷香片吃完了,香缨落在了石桌上。”

“这个是公主绣鞋上掉落的珠玉,哪年记不清了,只记得是公主在皇后娘娘诞辰那日所穿。”

许许多多,后头都藏着曾经的故事。他说得坦坦荡荡,反倒是承熹越看越觉得窘迫,脸上一抹薄红愈来愈深,忍不住瞪了他一眼,撞进他溢满笑意的目光里,心中窘迫登时消减大半,反倒觉得满心欢喜,只好笑骂:“拿了我的私物不说归还,还这般藏着…你也不觉得耻?”

江俨神情泰然自若,丝毫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对。他深藏心意那么多年,到最后却只能离开,眼睁睁地看着她嫁给了别人。若是连这点能聊以慰藉的外物都没有,他真的能疯掉。

只有一点一点把这间屋子用回忆填满,每天睁眼闭眼都是她,四面八方都是她,才能从中得一点欢喜。

承熹拿着那支珠簪端详,心下有些难过——五年前他离开的那时候,谈不上恨,却是真的有怨。那时候觉得自己满腔情意都付之流水,他却始终冷心冷情,相处八年有余,临别时却不与她说一声,随时都能抽身离去。

却从来不知,他有这么舍不得…

“江俨。”公主又低低唤他一声,江俨应声低头看她,初春的裙装薄,更显她肩背荏弱,裸在外的耳垂和细颈瓷白如玉,耳珠上一点赤红鸡血玉颤巍巍垂着,似在诱他伸指去触。

承熹仰着头,眸中笑意渐深,慢腾腾抬起手扯紧他的前襟。江俨不知她要作何,只好随着她动作一点点俯下♂身,与她面颊贴得越来越近。

太近了,甚至能看得清她如蝶翼一般的长睫轻颤,看得清公主眸中他的影子。江俨呼吸一点点变重,喉头哽了一下,僵着身子没敢再靠近,任公主再扯他衣襟都没用。

此时他手扶着椅背,像是将公主整个人揽在怀中一样。江俨呆怔地看着公主探颈仰头,眸中的光璨亮如星子,鼻尖凑上前亲昵地在他人中处轻蹭了两下,随后,她微凉柔软的唇便贴了上来。

江俨一点点瞪大了眼睛,似有无数爆竹轰隆轰隆炸响在他脑中,只觉眼前一会儿晕黑一片,一会儿又金光闪闪,只能傻愣愣瞪着公主看。

承熹被他瞪得窘得不行,只好退后一些,似也紧张得很,声音小得都快成了气音:“你别…这样看着我…”

江俨脑子还没回神,听公主的话却早已成了多年来的本能,从善如流闭上眼。只能察觉那不稳的鼻息一寸寸靠近他,身子前倾似坐不稳当,公主便一手揽上了他的后颈。

若不是他就站在眼前,承熹一定会觉得自己抱得是根石柱子。他全身筋骨隆起,屏息静气,紧咬牙关似在受刑似的。

听到公主失声笑了,江俨更紧张,撑在她身后的大掌紧紧攥着椅背,随着咯吱咯吱的细微声响,手中碎掉的木屑纷纷扬扬落下来。

可此时外物于他,通通都消失不见,只能感受到公主轻颤的指尖沿着他下颔轮廓细致描画一圈,微凉的唇重新贴上他的,柔软的舌尖在他紧闭的唇缝间滑过去。

江俨如何能知道配合?直到唇上濡湿一片,公主不忿地在他下唇轻咬了一口,江俨这才微微启唇放她进来,一时竟低低呻♂吟了半声,其声似痛似叹,江俨死死攥着另一拳才忍住,收了声。

承熹听得整颗心都化成了一汪水,这样的事…他这许多年来…一定从未敢想过。

江俨确实从未敢想过这样的事,此时他心中最大的感触竟不是欢愉,而是从心底最深处蔓上的,满心的委屈。

以前总觉得能日日守着她,能跪在她脚下,便是此生大幸;能哄得她欢颜,更是自己上辈子修来的福祚;正是因为公主很少拒绝,他才敢一点点得寸进尺,一点点求得更多。能求得她的拥抱,已觉此生圆满。

多年仰头望着高高在云端的她,早已成了习惯。只是此时始觉,他心底也是有委屈的。

这许多年来也从未想过…男女之间,竟有这般亲近的事…

唇齿之间全是她的气息,江俨鼻尖发酸,眼眶也涩意深深,心底的欢欣几息功夫便胜过那不堪一击的委屈,充斥了整颗心。撑着椅背的手臂握住她肩头,另一手从公主腋下绕过,轻轻巧巧便将公主整个人抱坐上桌案。

承熹只来得及惊呼半声,剩下半声被他卷入舌中,再听不到了。揽在他后颈的手扯皱了江俨的衣领,在这墨香书馨中,在这本该最正经不过的书房中添了许多旖旎。

作者有话要说:1.快夸我!一千字的吻戏!!!喝女儿红,是公主在隐讳地跟江俨求婚,虽然江俨肯定听不懂_(:з」∠)_

2.如果显得公主吻技很好太像老司机…那一定是因为我太污,与公主无关…

夜入林府

深夜,钟粹宫。

“鸿胪寺卿府与忠义公府一切如常,并无异动。”

听得此话,承昭太子手下动作一顿,奏章停在那一页久久未动,笔尖的墨汁滴落在奏章上染糊了一小块,惹得他颦了眉,待一目十行看清了奏章内容,墨笔批了个大大的“驳”字,放到了右侧一摞。

内阁朱笔勾红,太子墨笔批阅过,挑中其中最重要最紧迫的奏章上达天听。

承昭又问:“郡主那边呢?”

跪在下首的那人一身黑衣,上头无丝毫绣纹,长相一般,放在人堆中保准是最容易被忽视的那个。肤色却比寻常姑娘更白皙,似是久不见天日所致。

听得太子问话,垂首恭顺答道:“郡主每日上午巳时出门,与两位公子游街,午时于清风酒楼雅间中用膳,日落时分归至别馆,亥时入睡。外出时属下着人全程跟着,谈话也全程监听,其言行虽比寻常女儿肆意,却未有不妥之语,说的尽数是江南风光。多日来也从不见郡主与其他生人交涉。”

那人思忖须臾,又答:“入京后的第二日,郡主与裕亲王寄了一封家书,中途着人拦下信件细细读过,只有寥寥几句报了平安,没有隐讳之言。除此之外,郡主多日来,与其他人并无书信往来。”

承昭低低嗯了一声,又问:“她身边婢女及侍卫呢?”

“此次进京,郡主身边共十六名侍卫,四位婢女,两位嬷嬷,两位使官。每日郡主出行之时便有四名侍卫跟着,整整一日不曾离她半步。余下留在府中的侍卫也一直在别馆呆着,各个寡言沉默,安分得很。”

“两位嬷嬷从未离过别馆,只有一位婢女在秀水街买了两盒胭脂,属下趁夜查过那胭脂盒,没有夹带私物的地方。卖胭脂的小贩也彻查了背景,祖上三代皆是贩货郎,郡主上京前一月至今,那小贩日日规行矩步,不曾有可疑之处。”

“每日送入别馆的新鲜果蔬都由厨房的暗卫查过了,没有夹带东西。前两日几位官家的姑娘公子给郡主送礼,郡主欣然笑纳,却未曾回礼于任何人。送来的插瓶、画轴等物也挨个细细查过了,没有能夹带私物的地方。”

承昭又问,“她每日出行,不曾带回些什么?”

那暗卫略一思索:“郡主不爱买东西,寻常女子喜爱之物都不为她所好。唯独喜好吃食,每次在街上买回的点心小吃,小厨房中做工的暗卫都一一查过,其餐盘食盒中也皆未夹藏私物。”

承昭太子眉尖一颦,什么都没有?难不成还真的是为选婿而来?身子微微前倾低声问他:“可否有人暴露了身份?”

那暗卫不假思索摇了摇头,“郡主内力轻浅,别馆中潜伏的七人连同属下都内力精纯,深谙追踪潜藏之道,定不会暴露。”

太子又想了一会儿,也想不明白,低声吩咐道:“继续看着,下去吧。”

*

此时鹿鸣馆中,呈晚膳的丫鬟渐次退下,摆好了满满一桌,清蒸鳕鱼,麻辣水煮鱼,椒盐煎草鱼,红烧鲫鱼,鱼饼,菊花鱼…整整一桌的全鱼宴。

这是清风楼中最好最贵的宴,每月只有三桌,还不固定时候,要全凭厨子心意。那厨子一手做鱼的功夫极高明,挑出的鱼肉质细嫩,做出的鱼更是味道鲜得叫人恨不得把舌头吞下去,在京城广有盛名。

今日与两位公子外出游玩之时,赶巧今日那厨子心情好,重润花了两千两把今日的全鱼宴买了下来。跟在她身后的两位公子笑得尴尬极了,想来在家中花用都是有份例的。重润微微一笑,也没打算叫他们付账,自己掏了腰包。

见呈膳的丫鬟都依次退下了,重润郡主身边的大丫鬟行在最后,从手中最后一个托盘上取下广彩嵌金梅花盘、香米饭和红豆薏米粥摆好,垂首跪在一旁伺候主子净了手。

此时屋中便只剩她二人,重润垂首看着那金瓜小盅里盛着几块鲈鱼肉,都细致剔去了鱼骨,在奶白鱼汤中飘着几颗圆糯糯的鱼丸。她手执象牙筷从里头随意挑了一个,这鱼丸汆得极松,筷子一戳便刺破了,鲜香的汁水四溢。

里头什么都没有。

重润又夹了一个放进碟中,与先前一般动作,还是什么都没有。

连着夹了四个,这一次却察觉丸中有物,重润微微一笑,用筷把那鱼丸挑开,细致用清水洗净汤汁,里头赫然是一个极细的油纸卷。

其上仅有寥寥几字——三日后。

她知道进出别馆的每样物事都会被细细查过,却坚信他们一定不会翻得这番仔细。只要有人的地方,又如何会有传不到的消息呢?

这一桌全鱼宴宴,重润只略略动了几筷子,心中装着沉甸甸的心事,便是美味佳肴也食之无味,如何能吃得下?剩下的菜都叫人端下去给几个丫鬟分了。

她坐在阴影中,一旁的大丫鬟研好墨立在一旁提笔静候,铺在桌上的那张纸上头密密麻麻写着十几个人名,许相爷的名字赫然在第一列,其后依次跟着任职户部尚书的国舅爷林成甫,鸿胪寺卿何其正,兵部侍郎贺瑜,光禄寺少卿洪安华,忠义公魏正洐…

几位都是两朝元老,在当今朝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重润静思片刻,只略略润了笔,提笔便把忠义公后头的人都划去,一笔划过的浓重墨迹叫人触目惊心。

却顿住笔,思量许久后在国舅爷林成甫的名字上头画了个圈。

若是承熹见了,定会发现那日被重润相邀至雅间私会的几位公子,其家中做主的长辈都在这名单上留了名。

只是当今皇后娘娘的嫡亲兄长、国舅爷林成甫大人,也便是公主的舅父,也在这一纸名录上留了名字,却不知该作何解释了。

跪在的那丫鬟静默无声,只听重润郡主轻声问她:“我二哥那里如何了?”丫鬟斟酌过言语,这才答:“二公子来信说,何大人尚有犹豫,似拿不定主意。”

重润冷冷一笑:“告诉他无须犹豫,只等着看便是。”丫鬟喏喏应了声,前额贴在地上,不敢发出丁点声音扰了主子思绪。

何其正大人乃鸿胪寺卿,主的不光是外宾朝觐、宴飨经筵之事,还掌国之凶仪。重润阖上眼,唇角笑意深深。

持棺迎丧,凶仪皆备。

她坐在椅上,将这房中上上下下每一处每一个角落都细致看过,眉尖越皱越深,却突然顿在某一处,眸光深凝许久,紧颦的眉舒展开来。

走至那张红木镂花床边,重润试探着摸索了许久,与丫鬟令道:“备水,我要沐浴。”

别馆三个小太监把浴桶和热水凉水各自备好,便退下了。

房梁上的暗卫耳中一动,似听到了“咯吱”一声轻微声响,轻轻扒开房顶上的一片琉璃瓦向内看去,这一番动作不过两息功夫。他怕清冽的月光射进屋内被郡主发现,连忙附脸贴上去往室内看。

只见郡主正站在梳镜前拆头上发饰,她那丫鬟正站在衣柜前挑拣,最后取出一条漂亮的裙子,恭敬问道:“主子,明日穿这件可好?”

——想来方才那咯吱一声轻微声响,便是丫鬟开柜门的声音。

重润不甚在意地嗯了一声,脱去身上常服和中衣,只余小衣亵裤,雪腻肌肤都露在外面。负责监视的那名暗卫连忙垂眼看向一旁,略过她脱衣的场面。几息后听到入水的声音,知道郡主已经跨进浴桶中,这才又抬眼去看。

郡主背对着他坐在浴桶中,三层薄纱挂起,窗口的夜风一吹,那三层薄纱飘飘悠悠,什么都看不清。

只是这暗卫方才见她更衣,此时看她肩背赤♂裸三千青丝垂落,虽背对着自己看不到脸,只看身形却知是郡主无疑。也没听到那丫鬟出门,知道她还在屋子里,便阖眼养神了。

可他却看不到,原本红木镂花床下,竟有一扇暗门赫然洞开。方才那“咯吱”的轻响,不是衣柜门开的声音,而是暗门打开的动静。

此处恰好是那暗卫的盲区。

重润郡主双耳微动,听得房顶上琉璃瓦归位,盯着那处又看了半晌,再无动静了。这才轻松口气,无声披上斗篷,脱下脚上高履,与坐在水中的丫鬟打了两下手势。

思忖片刻,取出了枕下藏着的匕首,这才弯着身子钻进床下,手提着鞋子入了暗门。

百年前,曾有一位异性藩王受圣上忌惮,迫于无奈将其八岁的长子送入京为质。那质子在京中生活了整整十二年,从初来乍到的惶惶,长成了一个性情风流却胸无大志的青年。在二十岁那一年不幸突染恶疾,半年后暴毙而亡。

简单做过丧事后此事便了了,没人把他当回事。

却无人知晓,那质子在京城生活的十二年中,表面吃喝嫖赌偷鸡摸狗,却暗中联络了其父的亲信,耗时两年修出这条四通八达的地道。又收买了一位身染恶疾满脸烂疮即将病逝的平民,用他的尸身扮作自己,从这修了许多年的地道中逃出来,一路逃回了封地。

他隐姓埋名重塑身份生活了一辈子,晚年时儿孙满堂,他将这段坎坷奇遇写成了一本书,名曰《怪诞录》。此书未曾印刷未曾复录,只有这独独一本。他几个儿子看了,只当是老爷子做了个荒诞的梦。

而这本书,恰好在裕亲王的藏书中。

而当时那质子住的,就是这鹿鸣别馆。故而这条地道,天底下也没有几人知晓。

死寂一般无声的黑暗中,只能听到窸窸窣窣的细碎声响,像是耗子发出的动静。这百年不见天日的腐朽味道在胸中横冲直撞,直教人喘不上气。耳畔能听得到时有时无的簌簌风声,想来是有通风口的,只是不知在何处。

重润从袖中掏出一只火折子点亮,照亮了脚下方圆一丈。重润轻吸口气闭了闭眼,变重的呼吸声竟成回音在这不高不宽的洞中回荡,就像身后有人跟着一样。

她慢慢回头,确认了只是自己的胡思乱想,心底原本的两分惊惶却变成了五分。纵是她自小舞刀弄枪,纵是她平日胆子再大,终归是个没经过事的姑娘。

明明心中害怕,嘴角的那抹笑意却越来越深。这是她父王教她的法子,越是心中有畏惧,便越要笑得开怀,只要笑得出,便不会怕。

这洞约莫两臂宽,不足一丈高,有些地方甚至得弯腰行过,还得注意脚下大大小小的碎石。百年间土地沉降山石碎落,如今这地道未被彻底堵上,已是不易。

在脑中默默想着方向,沿着东面一路走,途中经过两条岔路也都用匕首在墙上刻了标记。重润行了约莫一刻钟,前方再没有路,只能从墙缝中看出这是一扇矮小的石门。

她附耳贴在石门上阖眼细细听去,一手虚握在门上轻敲,其声通透,一听便知对面是空的。重润丢掉手中火折子,又陷入黑暗,运力沿着墙缝去推,随着沉闷的声响传来,石门慢慢被推开了。

她内力浅薄确实不假,却总比百年前那不会武功的世子好太多了。

出得石门,她在黑暗中静立须臾,察觉此间无人,这才点起火折子去看,地上胡乱摆着几个菜瓮,想是一户人家的菜窖。推开头顶木门从这民居出去,辨了辨方位,沿着小巷一路左拐右拐到了青龙街。

得亏大兴民风开放,宵禁从子时开始到次日寅时正,现在街上还有不少行人,不会显得她太突兀。

重润把斗篷后的垂帽戴上遮住了脸,朝着世家宅邸的后巷快步行去。

而仍在别馆房顶上监视的那名暗卫,听到郡主沐浴完了便唤人进来倒水,没一会儿便熄灯爬上床睡了。

*

夜已深。

国舅林成甫大人府邸。

正厅中只燃着两盏灯,林大人已经在厅中坐了一个时辰,林夫人早早去睡了,近身伺候的小厮也被他遣走。

忆起今日散了朝回府的途中,突有一个小孩蹿到了路中间,惊动了他套车的马,把林大人也吓得不轻。

侍卫厉声训斥了几句,待那小孩被一位妇人抱走了,那侍卫却神情呆怔,挠着头一脸茫然走上前,递给他一张字条。

这张字条他已经翻来倒去地看了半个时辰,上头只写着“戌时”两个字,两字明明是用最细的笔尖所写,却铁画银钩笔力浑厚,似有铿锵铮鸣。这么小小一张纸片轻若无物,林大人拿在手中却似有千斤重。

他已在户部尚书的位子上坐了九年,其身清正廉明,虽挡了官场上不少人升官发财的道儿,却从来温文儒雅,从未与人正面结下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