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官从小银手利接过茶杯,咕噜咕噜喝了一大杯水,满足地吐出一口气,看得微月忍不住轻笑,“大哥呢?今天怎么没来呢?”

“大哥被伯公找去,不知道去作甚。”瑞官道。

唐老太爷找茂官?微月微眯起双眸,找一个孩子去做什么?她眸了旁边的凡红一眼,这丫头立刻就明白微月意思,将手中的活儿交给凡紫,退出了屋里。

微月继续和瑞官跟桐桐玩起亲子游戏来。

两个孩子的笑声如银铃一样传了出去,微月脸上泛着温柔的笑意,满足看着两个如天使一样可爱天真的孩子。

方十一这时突然气匆匆地走了进来,脸土如蒙一层千年寒冰,把两个孩子吓得都不敢开口说话了。

微月愣了一下,低声安抚着两个孩子,心里有些不悦。

方十一看了他们一眼,知道自己吓到孩子了,便露出淡淡笑,“爹有话跟你们娘说,瑞官带桐桐到外面玩儿好不好?”

见方十一还是像以前那样温和,瑞官和桐桐笑了起来,手拉手被小银带着到外面了。

等孩子们都出去了,屋里只利下他们夫妇两个,微月轻轻哼了一声,用力往他腰间拧了一下,“有什么不高兴的事情非得在孩子面前露出来?”

他向来是个能藏得住情绪的人,就算再生气也不会表现出来,怎么今天偏偏就没忍住,应该就不是小事了,微月不免担忧赶来,“是不是京城那边什么事儿?”

方十一抓住她的手握在掌心中,目光透出锐利的光芒,“是茂官的亲事!”

微月一怔,“茂官还是个孩子,谈什么亲事。”

“…为了报恩,竟然要茂官娶唐家的孙女,这事儿无论如何也不能答应。”方十一将刚刚和方汉玉在书房的事儿跟微月说了一遍。

怎么最近她的孩子都成了抢手货了?先是叶家的人看上桐桐,如今唐家的人还打起茂官的主意了。

“夫妻俩重在两情相悦,这事儿断不能轻易答应,免得将来害了两个孩子。”微月低声道,谁能保证将来茂官一宝会喜欢唐甜兰?

方十一嘴角抿起一丝笑纹,“就像我们这样?”

“那当然!”难道还像他和潘微华那样吗?

突然觉得有些不对,这不是变相自己先表白了吗?微月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

方十一的阴郁的心情总算晴朗了一些,“我不会答应的,你放心。”

话虽如此,也不能跟老太爷强着来,得想个办法才是,断绝了所有打她孩子主意的心思。

“怎么就看上咱们儿子,真是的,才几岁呢。”在现代的话,茂官也就是一个小学生好吧,不明白这些人到底怎么想的,都不考虑将来的生活吗?

方十一不知想起什么,嘴角的笑容越来越深,眼底也闪烁着狐狸一般的狡默,“茂官曾经养在邱氏屋里,不管怎么样,两个人还是有祖孙之情的,让茂官在这个时候定亲…似乎不太合适,怎么也要等到年后…”

这理由绝对合情合理,而且让人找不到话柄,就算唐老天爷再怎么不乐意,也不能让茂官不孝吧。

三年的时间…足够有很多变数的。

微月高兴她亲了方十一口。“没错,就是这样,索性就让三个孩子都守孝吧,表达你一片孝心。”

方十一轻声笑了出来“这孝守得妙!”

原本他们只是以侄子的身份为邱氏守孝,别人也不能多说什么,毕竟方十一的父母都健在,如今让茂官他们以孙子的身份守孝,别人同样也不能说什么,因为方十一也视邱氏有二十几年为母亲。

这边才刚商量了如何杜绝别人打他们的孩子的主意,老夫人就使人过来把微月叫了过去。

该不是老夫人也是要劝她,让她答应了茂官的亲事?

方十一拍了拍她的背“去吧,不管什么事儿,都有我在。”

微月对他笑了笑,心中轻叹着,如果茂官是她的亲生儿子,这件事的立场上,她就能更坚定一些,可她已经将茂官当自己的孩子,别人却未必会这样想。

到了老夫人的屋里,微月才发现茂官也在这里,同时那位苹果脸小小姑娘也安眉顺耳地站在老夫人另一边,眼睛偷偷地瞄着微月,又扫向茂官。

微月请安行礼之后,在旁边的太师椅坐了下来,茂官自然而然她来到她身边,低声唤了她一声“娘。”

“怎么穿这么少?不冷吗?”微月看了他身上衣着有些单薄,开口问道。

茂官本来阴暗的牟子明亮起来,笑着道,“娘,我不冷。”

微月拉过他的手,有些冰凉,眉心皱了起来,转头让银去给茂官取一件夹棉短褂来。

老夫人看着他们母子,眼底露出淡淡的笑意,然后把旁边的唐甜兰打发了下去。

“微月,我有件事想与你商量商量。”老夫人突然道。

“娘您请说。”微月也恭顺地应道。

老夫人却觉得有些不好开口,只是看了茂官一眼,说起了唐家对方汉玉的恩情来,“…虽说是受了主子的请托,但后来方家也没再拿银子过去,完全是唐家二老将老太爷当自己的儿子看待,这点恩情我们不能忘记,本来我也觉得茂官还小…但只是定亲,成婚也还要几年后,你觉得怎样?”

微月淡淡笑着,心中暗叹,果然还是因为茂官的事情,这么快就摆开阵势,她也只能小心应付了,这么些年来,她从来没忤逆过老夫人和老太爷一句话,只怕这次要有例外了。

“娘,报恩有许多的方法,不一定要这种。”她低声说道。

“但让两个孩子定亲,也没有什么不好的。”老夫人道。

要让古人明白夫妻之道重在交心,实在有点难。“茂官如今还是孩子,心性未定,我是希望等他长大之后,明白什么是自己想要的,让他自己去选择,而不是让别人去替他决定他的人生,娘,我希望,我的儿子女儿将来都过的开心。”

老夫人怔住了,没想到微月会说出这样的话来,她知道她是疼惜茂官的,但到底不是自己亲生,怎么也会有层隔阂吧。

可这话说的,也不能说不对,但自古以来,哪里有让子女自己决定婚事的?

“你说的是有道理,我看茂官好像对唐姑娘也不错…”老太爷对这件事很是执着,她本来也不太乐意,早上在书房的事情她也听说了,是不想他们父子两人好不容易相处得不错,又因为这件事而有了分些隔阂,实在没办法才找了微月来说情的。

“茂官喜欢唐始娘吗?”微月听着就转头问茂官。

茂官抬起头,看向微月,紧抿着唇不说话,他不喜欢那个唐甜兰,可是如果他说不喜欢的话,娘一定就不会让他和唐甜兰定亲,这样一来,娘就会惹老夫人和老太爷不高兴。

他不想娘为难。

从来没有人像娘这样顾及他的感受,只关心他开心不开心,喜不喜欢…不会强制替他做决定。

这臭小子是微月看着长大的,屁股一翘还不能知道他什么心思吗?

好像是知道他接下来会说什么似的,微月一个眼神就横了过去。

茂官脑海里一个激灵,娘是什么人?怎么可能乖乖让别人算计她儿子,就算娘没办法了,后面不是还有父亲吗?

想通了这一点,茂官马土就刻嘴一笑,“祖母,娘,茂官当唐姑娘是妹妹。”

微月在心里满意地笑了。

老夫人也无奈叹息,“是没有缘分啊!”

幸好老夫人不是那种偏执己见的人,也幸好老夫人向来疼惜微月和几个孙子,她也不想将来茂官过得不开心,他们身边有太多的例子。

虽然她没有亲眼看到,但榆庭和潘微华的事情,她也略有耳闻,自然不想让孙子也遭遇和儿子一样的婚姻。

可老太爷不是这样想的。等到了晚上,老太爷知道老夫人没有成功将微月说服,气得吹胡子瞪眼晴,第二天就要找微月去训话。

方十一在微月之前找到老太爷,跟他说了守孝的事情,并表明是他不让微月答应这件事的,让老太爷有什么气出在他身上。

孝字一出,难道还能说不准?

茂官和唐家这门亲事也总算被押后了三年,也果断让叶家等其他还在打方家主意的人歇了心思。

唐家因为这件事而对方家有了嫌隙,方汉子也一直愧疚于心,直到三年后病危之时,仍不忘要和唐家定亲一事。

也不知道这是不是茂官和唐甜兰的缘分,究竟是件么样的缘分,那就都是后话了。

第二百九十六章 和珅

唐老太爷夫妇在广州住了几天,就跟着方树荣一起回了乡下,本来为想给孙女定亲的事儿不成,这老人家多少有些埋怨方汉子,还以为是方家的人看不起他们唐家,还当他们是奴才,所以才找了借口拒绝的。

方汉玉心中有愧,不管怎么解释都已经是徒然,跟方十一赌气了冷战起来,就是见了微月也没有好脸色。

方老夫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每天总是劝方汉子,“茂官到底是养在邱氏屋里几年的,为她守孝合情合理,莫不是你想让儿子难做?”

“让茂官守孝,那他自己怎么不守?”这分明就是个借口,他不怀疑儿子媳妇的孝心,但对来邱氏这件事上,他要是没概明白就不是方汉玉了。

“你就非得让茂官娶唐家的那个孙女?为什么就不能尊重儿子和媳妇的意见?当初如果不是你自作主张把榆庄送给那个邱氏,会有今天吗?”方老夫人最后终来忍无可忍地发飙了。

这件事是方汉玉心里的痛处,被方老夫人拿出来一说,又挑起了他埋得很深的愧疚,于是,总算没再拿冷脸对着儿子媳妇了。

毕竟好不容易才和儿子拉近了距离,没必要因为这件事又生出隔膜,不就是三年嘛,他等得。

于是,方家阴沉诡异的气氛终来又恢复了过来。

缓解了茂官的亲事之后,微月又担心京城的情况,和珅如今还在到广州的路上,谷杭也没有消息,这该怎么办?

担心了两天,终来传来和坤到达广州的消息,方十一立刻就使人去码头将他接回家里。

传说中的和坤是个美男子但电视剧深入人心,大家都以为和珅就是个又矮又胖的西瓜,其貌不扬不说,表情动作还相当滑稽。

和珅只带了一个随从,刚到了方宅,立刻就跟着方十一和章嘉进了书房,微月已经在书房等着他们了。

她已经有五年没有见过和坤,当年漂亮可爱的小正太如今己经是面如冠玉,潇洒俊美的少年,不再是那个家世可怜,受人欺凌的孤儿。

欣长的身姿,英姿飒爽的姿态,俊美高贵的气质,穿着青色锦缎袍子,领口和袖口掐银丝竹叶,称得他更加夺人眼光,只是此时的和坤一脸冷峻,好看的眉毛紧紧蹙着。

微月突然想起当年在京城,这个一身寒酸穿着的小正太,以无比认真的态度地对她说,他立志要当一个为百姓着想的清官。

最初的梦想和愿望,总是最容易遗忘在成长的岁月中,不知道此时的和坤还记不记得自己的初衷呢?

“…贝勒爷是被五阿哥陷害的。五阿哥让朝中大日给皇上上折子,告了贝勒爷一状,说是贝勒爷在苗疆私自训练了一支暗卫,是要将来谋夺皇位的。”和坤沉声说起谷杭的情况,其实很简单,并不是什么大事儿,但危及谷杭的性命,他们都不敢当小事儿看。

果然是这样,帝王都是疑心重的,乾隆他是错吗?如果谷杭想要谋反的话,还会把兵权交回去?这该死的混蛋皇帝压根儿就没动脑的。

“难道朝里就没人为谷杭辨驳的?”方十一问道,他和谷杭虽谈不上知己,但也看出他不是个有野心的人,怎么皇上也了不肯放过他?

“都是五阿哥的人,皇上如今十分宠爱五阿哥,说不定就要将他立为储君了,朝里那些人怎么还会得罪他?”和珅没好气地道。

章嘉叹了一声,“五阿哥忌讳的就是皇上对谷杭大哥太亲近。”

“是怕皇上会立谷杭为储君不成?”和珅哼声问道。

“和坤,那现在谷杭怎样了?你在京城可能接近他?”微月问道。

和坤道,“皇上派人看的紧,我虽是御前侍卫,但要接近也不容易,贝勒爷让我给你们带话,让你们不要担心他,他自有办法。”

微月听着心中不安,“他能有什么办法?难道他其有暗卫来解救他?”

和珅叹息一声,“贝勒爷并没有祥说。”

“你不是御前侍卫吗?怎么能离开京城到广州来?”方十一突然就问和坤。

“皇上怀疑贝勒爷在广州还有残余势力,让我暗中来调查了,实际上我并非一人前来,还有一些人在我后面,我是提前几天到广州的,接下来我不方便与你们联系,不管怎样,还是要做做样子的。”和坤沉声道。

微月露出一个苦笑,“和坤,皇上会杀了谷杭吗?”

乾隆做这么多事情不就是因为害怕谷杭吗?只有死人才是最安全的,他最后会不会为了自己的江山,为了让自己安心而杀了谷杭?

和珅的眼底浮起一丝无奈,“皇上无意杀贝勒爷,可是贝勒爷似乎…”

微月心里突然感到无尽的悲凉和哀伤,谷杭会不会为了让乾隆安心而伤害自己呢?历史上从来没出现谷杭这号人物…她欠了谷杭那么多,却从来没有一次能够帮助他。

“不管怎样,都要把谷杭大哥救出来!”沉默了许久的章嘉声音坚定地开口,紧握的双拳透露出他心底的愤怒。

和坤道,“你们先别急,我来广州之前见过贝勒爷的,他说他有办法,且等等吧,说不定贝勒爷还有什么我们不知道的后着。”

谷杭为什么要跟和坤说他有办法?难道真的打算…不,不会的,谷杭不是个不爱惜生命的人,不是说他贪生怕死,而是认识谷杭这么久,他一直就那么坚毅地活着,即使眼晴看不见了,也没有丝毫自卑没有对命运感到不公。

他是个热爱生命的人,虽然他当初不愿意医治自己的眼睛,不代表他这一次就会去寻死!

说不定他真的有什么办法。

“只能如此决定了,只要皇上在广州查不到谷杭的什么势力,自然就会相信他。”方十一道。

微月眼中闪过一丝冷意,“别让那个五阿哥陷害了才好!”

和珅冷然道,“李寺尧如今是五阿哥的爪牙!”

第二百九十七章 帝王心思

因为五阿哥不能轻易离开京城,而李寺尧又是五阿哥的人,这次和坤奉命来调查的事情,最有可能在后面使绊子的就是这号人物了。

说起李寺尧,和坤心利也没多少好感,前几年就是李寺尧害了方十一,不管是微月还是方十一都对他有恩,自然这个姓李的就是他的仇人。

可李寺尧是两广总督,和坤只是个三等侍卫…从方家大宅回去之后,和坤就住进了驿馆,这时候的他还离他那段贪官历史有很长的距离,所以在作风上还是比较朴素的。

没两天,又有数个类似暗卫的人涌进了广州,很快去与和珅会面,但他们每天除了在驿馆关在屋里不知商量什么事情之外,并没有做出什么实质行动来。

又过了两天,广州街上又出现了不少陌生人,看着都是练家子,目光锐利严峻,好像在检查什么似的。

和珅在这些陌生人出现在广州街头的时候,便开始让人也偶尔在外面溜达了。

明面上,和坤并没有和微月他们联系,但实际上还是跟方十一有书信往来,这些年来,方十已经有一套暗中和和坤联系的方法。

到广州来调查,是皇土的意思,别人都以为皇上是要和坤来找出能够拿捏住谷杭的证据,但实际上皇上是不是这个意思,却没有人敢往别的方面想。

和珅这几天优哉悠哉的态度,也是听了微月的劝。

那日和坤离开之后,微月独自想了许久,从康熙时期的九龙夺嫡,到雍正杀子,再到乾隆费尽心思带回了谷杭,却没有公开说明谷杭的真实身份,封谷杭为贝勒爷,却没有给谷杭任何实权,然后是给了谷杭苗疆的军权,再到谷杭交回兵权…乾隆根本没有想要杀死谷杭的意思!那为什么会软禁他?乾隆现在还不至来老糊涂吧,怎么可能听信了五阿哥?

五阿哥…三阿哥…康熙的时候有夺嫡之争,雍正的时候有弘时想要夺储,难道乾隆的儿子就无欲无求?

三阿哥当年也派人刺杀过谷杭,原因也是怕谷杭是乾隆的私生子,最后储君的位置会落在谷杭身上,那五阿哥为什么想要陷害谷杭?

是因为谷杭立了大功吗?

这个五阿哥是不是没脑了一些,乾隆又不是猪,怎么会把储君的位置给谷杭。

就因为微月想通了这一点,知道乾隆虽然软禁了谷杭,但无意要他性命,所以才让和坤不必做太多事情,等到有另一批陌生人出现在广州的时候,那就需要作作样子了。

这批人很明显就是五阿哥的人,怕不是来观光那么简单吧。

果然没几天,和坤就发现了一些对谷杭不太有利的证据,当然都是经不起推敲的,没几下就被化解了。

也好在谷杭在广州住了那么多年,从来不会结党营私,也不跟广州那些官员来往,从来都是安安静静地住在荔枝湾那里,所以那些想要制造证据来陷害他的人,也不是那么容易得逞的。

在和坤到达广州的十天后,李寺尧终于出现在他面前,不过却端着官威,一副居高临下的态度,根本没将和坤放在眼里。

虽然和坤只是单品武官,但他是皇土面前的红人,说一句话能抵上别人十句,李寺尧纵然也得乾隆信任,但在乾隆心目中,还是比不上如今正红的和坤。

和珅被请进了总督府,受到了从所未有的奢华对待。

“大人如今可是皇上眼前的红人啊,就如此看不起老夫,到了广州也没让老夫亲自为大人接风洗尘?”李寺尧皮笑肉不笑地招呼着和坤。

和珅干笑了几声,“小子不过个无名小卒,哪入得了大人法眼。”

李寺尧笑了笑,给和坤斟了一杯酒,“大人到广州来是奉了皇上的命令,皇上是个什么意思,相信大人也是心中有数的吧?”

“自然自然。”和坤点头道。

李寺尧满意她笑道,“五阿哥向来十分欣赏大人,大人年纪轻轻,却能担得皇上如此看重,实在不简单啊。”

和珅马上慌乱起来,又是激动又是不敢相信,“小子如何能让五阿哥看得上。”

“如果你能投靠五阿哥,将来肯定前途不可限量。”李寺尧眼底毫不掩饰地露出鄙夷。

“李大人的意思是?”和坤抬头看了他一眼,看到他眼中的鄙视时在心中冷冷一笑。

“大人是明白人,何必装糊涂,若是你能帮得了五阿哥,将来可就不止是一个侍卫了。”李寺尧斜了他一眼,冷声道。

和珅冷笑道,“难道我不投靠五阿哥,就只能当一个侍卫?”

“和坤,别给脸不要脸,你以为你还能进入军机处?”李寺尧鄙视的看着他。

和珅笑了起来,“那就走着瞧,看看爷能走到哪一步。”

“这么说,你是要和五阿哥作对了?”李寺尧直盯着和坤的眼睛,已经开始想着要如何将他踩到地上去羞辱。

“我奉的是皇上的命令,听从的是皇上的话,李大人,你可心别祸从口出,这天下…还是皇上的。”和珅一边说着,一边恭顺地往北边的方向拱了拱手。

“儿畜和坤,你也只懂得擦皇上的鞋,你以为你算个什么东西?”

李寺尧恕声大喝。

和珅顿时变了脸色,目光森寒地看了李寺尧一眼,在心中暗暗发誓,总有一天,他要李寺尧为今日这句话付出代价。

“李大人,山水有相逢,告辞了。”和珅站了起来,面无表情地转身离开。

李寺尧气的将手中的酒杯摔在地上,不过是个小侍卫,竟然还敢在他面前端架子,看他怎么捏死这小蚂蚁。

接下来,和坤就要面对李寺尧的各种挑衅和暗中使手段。

李寺尧既然是五阿哥的人,又曾经和谷杭有点那么不愉快,自然不会轻易让和坤在广州好过,也不会让谷杭在广州这五年能清白。

一会儿是谷杭勾结了天主教,一会儿是谷杭是在广州和他阿码的旧党联系,一会儿是谷杭在密谋练兵,诸如此类的谣言传得到处都是。

李寺尧已经是军机处的大臣,和坤这个时候要和他斗并没有好处,但要论起两人在琢磨乾隆的心思上,和珅要比李寺尧更多了一个心眼。

所以不管李寺尧怎么往上面递折子汤蔑谷杭,他都不燥不急,只是默默地将谷杭在广州五年的点点滴滴查个明明白白,包括其中和汤马逊的来往,到最后汤马逊受了冤屈,乾隆虽然忌讳天主教,但并不是真的那么排斥传教士,汤马逊是到在允许进入清国的传教士。

和珅也没有如何称赞谷杭如何忠君爱国,他知道乾隆虽然有意放了谷杭,但并不是真的没有疑心,所以他只是很平淡她将这一切写了折子送到京城。

而此时,京城传来皇十五子永琰生。

是未来大清的皇帝,爱新觉罗永琰!~也是将来了结了和坤一生荣华的人。

随着这消息一起来的,还有两道口谕。

口谕讲得太文绉绉,以微月从和坤那儿听来之后的理解是这样的。

一道给了李寺尧,意思是要他继续为两广工作好好努力,听从他老人家的指挥,好好发扬爱国爱君的精神,不要辜负乾隆他老人家对他的期望和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