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和他从来没有什么暖昧不清的接触,从头至尾。他待她就像个徒弟,像个妹妹,也或者像个能力并不对等的朋友,她一直都知道。

可是即使知道,她也还是禁不住在心里给他留出了大大的位置,她知道他是高高在上的太子,他的婚事会由许许多多的人齐齐决定,她虽然也是二品大员府上的小姐。可是她最狼狈最窝囊的一面都被他见过了,要他喜欢上她,只怕很难。

她端着微冷了的茶,自嘲的笑了笑。

其实能有他这样的朋友,这样的师父,她也满足了,哪怕他就是一介平民,她也同样会在这么多年的相处下喜欢上他,也同样会因为害怕单恋而心生忐忑。

现在,他能够回来。便比任何事情都值得高兴。

**

殷煦到了许家门前,看着面前熟悉的门廊,他勒马定住。

两年没见那丫头了。不知道她如今怎么样?西北军中又不能与她通信,这两年就纯粹在思念里度过了。

在出征之前,他从来不知道自己是喜欢是她的,以为自己不过是路见不平,因为熟知母后幼年的遭遇,看不惯她也遭受类似的困境,可是出征在外的那些日子他发现,原来并不止这样,在他一面埋怨一面像个管家婆似的教她这教她那的同时。他已经把这个笨丫头深深地放在了心坎上。

当然,皇叔他们不只一次地跟他说过。将来他的太子妃必须是能够像母后那样,可以与丈夫并驾齐驱的。可以强大到以自身的魅力影响到许多人的,或者是像皇太后那样,有着极之显赫的家势的,在他意识到自己的心意之前,他对这样的建议一点儿也不反对。

可是当他清楚了自己的心意,在清楚地知道许敏秋并不属于这之中的任何一类的时候,他不这么想了。

从小到大,除了生活必备,所有他想要的东西都是自己争取来的,大到赫赫战功,小到一件武器,父皇和母后从来没有任他予取予求,这样的教育方式使得他的个性十分明显,一是对于手上拥有的一切他都十分珍惜,一是他已经习惯了认定了目标就直接想办法争取得到。

他发现自己喜欢了这样一个不合格的女人,他也还是义无反顾的喜欢了。

选择她并不会给社稷和朝堂带来什么坏的影响,这就是他义无反顾的理由。

他怀着心中难以抑制的热情,让人叩开了许府的大门。

**

昨天一回宫,殷煦就去找谢琬说了这件事。

殷煦与许家丫头的事她都早有耳闻,这些年她虽然深居后宫,但是她的消息系统可是没有一日懈怠过。他们刚开始接触的时候,作为母亲,她也有过担忧,但是她没有前去阻止,更不曾干涉,她也想看看她的儿子会怎么样处理自己的感情。

出乎她意料地,他们私下接触五六年,从头到尾竟然发乎情止乎礼,她没有见过许敏秋,无法置评,可她为自己的儿子感到自豪和骄傲,殷昱当初在皇位与对她的忠诚之间作出了艰难的选择,而她至今也对殷煦有着隐隐的歉意,虽然他们都不是真正怀有恶意,但不管怎样,也算是扔了个麻烦给他。

所以当他来找她的时候,她很平静地微笑看着他,他的一切行动都在她的意料中,她也在等待他会怎么跟他开口说起这件事。

他说他想娶许敏秋,从头至尾事无巨细全说了给她听,想听她的意见。

她没有摇头也没有点头,而是微笑告诉他,这是他自己的事情。而他除了是个男人,更是大胤朝的太子,是未来的国君,他只要清楚地知道,所做的任何选择都能无愧于天地,无愧于先祖就好。

这是作为皇后,她对他的期望,而作为母亲,她也有话告诉他:“世间的女子有很多种,有能够为了大爱舍弃小爱的人,譬如太后娘娘,为了能与先帝在一起,她能够容忍先帝有郑武二侧妃。可是也有不能够做到这地步的,譬如你母后我。

“在你确定娶谁之前,必须知道,你能给予她什么,她能容忍你什么,母后希望你能有你父皇这样的好运气,没有在我与国事之间左右为难的时刻,但是身居皇位,谁也说不准,而你作为坐拥天下的帝王,也不一定会有遇不到更心动的人的时候,甚至于无奈的时候。

“介时,她能否接受?

“当你决定爱一个人,决定与她共同开创未来,你就应该想好,将来这些有可能出现的问题你要如何面对,如此,你才不会临到头时迷茫不已。而你也应该让她知道,嫁给你,会具备什么样的风险。简言之,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她希望她的儿女们都能在他们的人生道路上快乐地幸福到老,纵使世事难以尽如人意,她也不希望会发生这样那样本来可以避免的悲剧,家国安宁,才是她这生最终的目的和期盼。

她祝福殷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