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怪他,换作是谁,都会承受不住,做出格之事。”

“那你为何给他服用了蛊族药物,一旦背叛烟消云散。”

“蛊族之规不能违。”

“女施主,他前生本是一只无忧狐狸,受你立誓感召,今生化作人形寻你。一时错念,成了纠缠千年的苦恋,生生世世遭此劫难,这又何苦。”

莫不挽凄然笑道:“大师,你不懂爱。世间恋人,再相爱也要生离死别。只要爱过,就好。”

方丈默念着不挽的话,忽然仰天长笑出门而去:“也罢也罢,原来是我没有看穿,太执着苦与生死。枉我参佛多年,竟然不如狐狸和蛊女。此后千年轮回,或为夫妻、或为兄妹、或为父女、或为兄弟,随你们玩吧!只要爱过,就好!原来你的名字是这个意思。”

“他若爱我,莫不挽留。”苍老的不挽慢慢闭上眼睛,“蛊族草鬼婆,自我以后终生不嫁,免遭世间薄幸男子伤害,噬蛊返身。我随他去了。”

十三

“这个故事,是前任奶茶店母女讲给我听的,临走时留下了奶茶配方,也就是你刚才看到的那些东西。”萍姐歉意地笑着,“奶茶味道不错,情侣们都喜欢喝,干吗不用呢?”

我有些担心:“不会受到蛊术影响么?”

“我早就不会蛊术了,在我手里就是个普通配方而已。”萍姐吐了吐舌头,“有些恶心,所以我从来不喝。”

我想到一个问题,直勾勾地盯着萍姐说不出话。

“没错,你喝的珍珠奶茶也是这个配方。”萍姐快人快语。

萍姐略带戏谑的表情和月饼简直一模一样。我悲从心来,说道:“姐姐,您真的不是月饼亲姐?”

“亏你想得出来。”萍姐娇嗔道,“那月饼和阿娜成什么了?”

我顿时无语。

门被推开,月饼一脸紧张地冲进来:“南晓楼,你在我姐屋里干什么!”

我又无语。

“阿华,你和南瓜回去吧。”萍姐很优雅地拢着头发,“你心野,留不住。姐能照顾好自己,记得有时间回来看看阿娜。”

“姐,我…”月饼摸着鼻子有些犹豫。

“走吧,待在这里我很别扭,”萍姐故意望着窗外,“你们来了之后,阿普的活尸再没来过,爸爸的蛊人也没出现过,西北角的桌椅该撤了。”

原来,萍姐是知道的。

这个很漂亮的女人,真的很漂亮!

十四

回到古城图书馆,李奉先摆着碗筷,韩立、韩峰、陈木利相互聊着天,燕子和韩艺在厨房和餐厅忙个不停。月饼回屋换衣服,我晃着摇篮逗着陈木利的大胖小子。

小家伙康复了许多,过段时间再来几针通开其余几条经脉,就是个好孩子。我心里高兴,能帮助别人确实是个乐呵事儿。

“南爷,给孩子起个名字吧。”陈木利塞过一根烟。

“陈真!”我想都没想。

“看不出南爷面相忠厚人还挺幽默。”韩立这个老盗墓贼吃着花生米顺嘴补了一刀。

“陈吉思汗!四个字,威武雄壮!”月饼夹着本书进了餐厅。

“没文化真可怕。”韩峰不屑。

李奉先噌地站了起来:“你再说一句我弄死你!”

“弄死谁?”韩艺在厨房吆喝着,“那是我哥!”

燕子端上水煮肉片招呼着:“该吃吃该喝喝,都别客气。”

大家斗斗嘴,唠唠嗑,家的气氛让我觉得很舒服。月饼大刀金马一坐,冲我说话眼睛却瞄着韩峰:“不醉不归!没酒量的别喝。”

李奉先故意在我身边坐下,小声说道:“南爷,这钱走的可是酒吧的账。老陈说请客,燕子几句话就岔我这儿来了。这个贪财娘儿们!”

“能花几个钱。”我没当回事。李奉先说了钱数,我生生咽了口吐沫,心里愤愤:这个贪财娘儿们!

“开饭前帮忙看个东西,”月饼把书往桌上一放,“这是第三本任务书,一起研究研究。”

空白书页上,显出一个类似水母形状的图形,细看又像人脑。一条绿线从十一点位置贯穿至四点位置,居中有一颗红点。

这是什么?

第九章 肉厌文身

原始社会时期,古人用白泥或燃料在身体和脸部画出纹路,既美化形象又恐吓敌人,图案多以原始图腾为主,这就是最早的纹身。

中国纹身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千五百年以前,多用于触犯刑法之人,工匠用针蘸墨水把图案刺在犯人脸部、身体的显眼部位,相当于给犯人纹刻“犯罪档案”随身携带,称为“墨刑”。因为只有黑色,时间久了颜色会发蓝发青,又叫“刺青”。

西周时期,江南吴越一带居民有纹身习俗,雕镂皮肤作为纹身,后来有仲雍(周太王次子)的小孙女以刺绣服装取代纹身,这也是江南刺绣的起源之一。

随着时间推移,纹身演化成社会习气较重的江湖人士特有的标志。《水浒》里就有三个通体纹身的好汉:“花和尚”鲁智深、“九纹龙”史进、“浪子”燕青。

发展至今,纹身成为时尚元素,现代人对纹身的理解包罗万象,极具个性,纹身部位也是五花八门,匪夷所思。

纹身有两种,一种是身体刺青,在皮肤上刺进各种图案或文字,难以去掉;第二种是人体彩绘,可以随时洗掉。近年来出现不干胶彩画(纹身纸),往身上一贴即可。

纹身方式分为三种:第一种是流传自毛利人,用鲨鱼牙齿及动物骨刺捆上木棒蘸上墨水,用小锤敲击入肤;第二种是用针手工点刺入肤;第三种是美国人山姆·奥瑞里一八九二年(也有说是塞缪尔·奥莱里一八九〇年)发明电动纹身机,由电机带动刺针刺入皮肤,成为延续至今的主流纹身方式。

纹身师这个职业也应运而生。

之所以谈这么多,是因为我和月饼经历过一件关于纹身的诡异事件。

在这里,我只想说:

一、不要纹不明所以的古怪文字、图案;

二、不要纹五个以上的数字组合;

三、纹动物要看属相是否相克,有些动物最好不要纹在身上,尤其是猫、狐狸、蛇;四、恋人头像、人名最好不要纹,一旦分手立刻洗掉;五、切勿接近在显眼位置纹着动物、眼睛、神秘符号以及文字造型的人;六、切记!不要与有十二生肖图案、文字的纹身者有身体接触!

七、不要纹和纹身师相同的图案!

月饼打开第三本书,上面出现了奇怪图形,说明图书馆的第二个任务确实是解决“杨泽在古城迷昏少女”事件。我们愈发确定了一个推论——集合“八族”智慧建立的图书馆,形成一种神秘力量,能够提前预知即将发生的事情,通过组成“62188”的书本向“异徒行者”传达喻示。

细想整件事,虽然匪夷所思并且有个致命漏洞,可是又不得不信。

月饼提出一个很有趣的观点:这两件事都和“八族”有联系,那么图书馆是否类似于“先天吉凶阵”、“五行福祸阵”,能够预测和八族有关的喻示,由护阵人(我和月饼)处理?

韩峰对此嗤之以鼻,我举了《推背图》的例子反驳。《推背图》比作图书馆,每一页出现的预言图文和每本书出现的喻示有什么区别?所谓预言性质的物品一定是书么?英国的“巨石阵”还号称是对上世纪初两次世界大战预言性质的古建筑群。

韩峰也着实讨厌,梗着脖子就是不信。我和月饼都是“你不懂我也不愿多解释”的性格。韩峰就这么点想象力,我们总不能打开他的脑壳再挖出两勺脑浆给他扩扩脑洞吧?

一顿酒喝得很不痛快,倒是讨论第三本书喻示的时候,韩峰异军突起,指出这是东越市地图,绿线代表闽江。月饼从电脑里找到东越地图作对比,居然分毫不差。

地图上红点的位置是东越市博物馆。

我大为震惊,看不出韩峰还是个地理学霸?韩峰虽说固执,倒是个实在人,说了其中缘由。

我们去南平这几天,韩峰查出杨泽是东越市博物馆的保安,半个月前辞职。韩立收到的那封信,是杨泽出发来古城之前从东越市寄出。

一家人大为兴奋,纷纷请缨共赴东越。我心说这挺严肃的事儿整成了组团旅游。正准备拒绝,月饼使个眼色,打着哈哈说再准备几天搪塞过去。

早晨天还没亮,我们俩就偷偷开车跑了,目标是东越市博物馆。

俩人轮换着开了三十多个小时,到达东越市已是第二天傍晚。我困得睁不开眼,月饼也没什么精神,索性先去东越市最有名的“三坊七巷”转悠一圈,吃点东西歇歇脚。

“三坊七巷”号称东越历史之源、文化之根,位于东越市南后街和两旁街坊。乌压压的老宅与现代化高楼大厦相映成趣,古今建筑水乳交融的景致在其他城市很难见到。

鸟瞰东越市,南北为九仙山、乌石山、越王山,东、南、西三向绕有护城河,面朝大海,正是堪舆走势的“聚气纳财”之相,又应了“三山鼎峙,一水环流”的“福禄寿”格局。

唐末,王审知建立闽国,依地势重建东越市,形似聚宝盆,三坊七巷恰恰位于盆眼位置,聚齐了东越好风水,正如一首诗词描述的——“谁知五柳孤松客,却住三坊七巷间”,这里自古就是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

由此可知王审知也是精通风水堪舆的高人。

三坊七巷青石板铺地,白墙乌瓦,坊巷纵横,形似迷宫,如果没有特定目的地,边走边看倒也不担心迷路。只不过千百年历史老屋外挂着“屈臣氏”招牌,邻屋是一家麦当劳,略有些时空错乱感。

我们逛街逛得肚子饿了,在“同利肉燕老铺”要了两碗肉燕,店小二端上来才知道就像是“鱼香肉丝”没有鱼,这玩意儿和燕子一点关系没有。

肉燕又称“太平燕”,福州有“无燕不成宴,无燕不成年”的老话,做肉燕也是东越人家家户户必备手艺。制作时取猪腿瘦肉用木棒打成肉泥,掺番薯粉擀成纸片般薄,切成三寸见方小块,裹进鲜肉馅,晶莹剔透形似燕子,煮熟浇汤,很像馄饨。东越美食以鲜甜为主,肉燕也不例外,入口咬劲十足,肉味鲜而不腻,汤汁甜美,唇齿间留着淡淡清甜,别有一番滋味。美中不足是分量太少,北方人吃一碗也就是个两三成饱。

我和月饼大呼过瘾,连啤酒都没舍得喝,在食客们目瞪口呆中连吃五碗才算是心满意足,结了账继续溜达。

“月饼,东越小姑娘虽说个子不高,白白净净长得真不错,细腰长腿别有异族风情啊。”我饱暖思淫欲。

月饼扬了扬眉毛:“东越人是战国时期当地闽族和越国遗民融合的后裔,既有越人灵秀又具备闽族特征,长得不好看那才叫奇怪。”

我假装拍景偷拍丫头,结果被发现了。俩丫头瞥我一眼,秀气十足略带羞涩地走了。我感慨道:“这要是换在北方,早被骂了。难怪你丫见天儿在南方旅游。”

月饼微微一笑:“也就你这个淫贼能把偷拍和旅游生拉硬拽扯到一起。”

我伸了个懒腰:“君子色而不淫,好看的姑娘谁不愿多看两眼?”

边说边走,溜达到一个亭子,亭侧相向而生两棵古榕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更妙的是枝叶连理相拥成荫,远看如同恋人相抱。我们坐在亭边歇脚,亭内两个老人在喝茶闲谈,穿黄衬衫的老人捧着茶壶嘬了口:“还记得‘合抱榕’的传说么?”

圆脸老人意兴阑珊道:“河道改造,双抛桥修成亭子,知道这个传说的娃娃越来越少了。”

两个老人有意无意地看了我们一眼,你一言我一语地讲了一段关于“双抛桥”、“合抱榕”的传说——

邱然拎起遍体通黑的公鸡,对着鸡脖子横起一刀,血沫从喉管喷出,公鸡“咯咯”惨叫,鸡血四溅。邱然蘸着鸡血涂抹窗台,血浆像是碰到烙铁,“哧哧”冒着烟,烤成一道道血干。

烟气化成一张兔子脸的形状,弥漫在窗前聚而不散。邱然闻着腥浓的鸡血味儿,惊恐地望着窗户,心里越来越冷。

屋里烛光忽明忽暗,窗纸上映着披头散发的女人影子,惨叫声越来越凄厉,像一只正在地狱受刑的厉鬼。身材佝偻的老婆婆蹲在女人胯部,急道:“邱然,孩子脚先出来了,只能保一个!”

邱然如同五雷轰顶,呆呆地说不出话。

“婆婆,”翠娘挣扎着厉号,“娃儿还没到世上走一遭,不能就这么没了。”

“邱然,快做决定!”

“我…我不知道。”邱然跪在地上,手指深深陷进土里。

“保孩子,我撑不下去了。”翠娘气若游丝,“邱然,替我把孩子带大。”

“翠娘,对不住了,去了那边别怪我。”婆婆举起剪刀,插进翠娘高高隆起的腹部,由下至上剪去。“咯吱咯吱”的铰肉声中,鲜血斑斑点点喷了满窗,翠娘惨呼两声,没了动静。

“翠儿!”邱然一声狂吼,拽断鸡脖子,狠狠摔在地上。鸡头落在墙角,眼皮开合不止,啄食着地上的石子。鸡身子扑棱着翅膀,鸡爪凌空乱抓,翻身撑地居然站了起来,晃晃悠悠地走向鸡头。

邱然怔怔地看着,手脚吓得冰凉。屋里突然传来撕心裂肺的惨叫,翠娘猛地坐起,挥舞着胳膊,一只血手冲破窗户,搭在窗棂上面,攥成拳头又缓缓松开,残血顺着手腕上的“兔”字纹身滴落。

“翠儿!”邱然跪倒,“咚咚”磕着响头。

鸡头一声啼叫,鸡脖子里喷出热腾腾的血,再也不动了。屋里传出响亮的啼哭,婆婆捧起婴儿:“邱然,是个儿子!啊…”

邱然心里一沉,不顾“女子生育男人不得入内”的老规矩,冲进屋里。

翠娘肚子豁开一道血口,羊水掺着血水流了满床,早已死去。婆婆瘫坐在地上,血淋淋的婴儿挂着半截脐带,拱着婆婆干瘪的胸膛哭个不停。

“又…又一个…”婆婆哆哆嗦嗦地捧起孩子。

看清了孩子模样,邱然失声喊道:“怪…怪物!”

“你长长眼吧!”婆婆摸着婴儿豁裂的嘴唇,老泪纵横,“这只是孩子啊!”

“婆婆,刚才…刚才黑鸡活了,这孩子是妖孽,不能留!”邱然脸色铁青,早把翠娘的遗嘱忘个干净。

婆婆瞪着邱然:“这是翠娘用命换来的孩子,是你邱家的种。”

“不…不…”邱然向后退去,“这不是我的孩子,这是妖怪。”

“男人都一样,没出息!”婆婆剪断孩子脐带,包裹严实出门,“我把他接到世上,你不养我养。”

邱然看到婆婆肩头亮起两盏小灯,背上趴着一团黑乎乎的人影,吹灭了其中一盏。

烛火突然暴涨半尺,“忽突突”闪着绿光,映着墙角几具还未完工的棺材。翠娘手指动了动,“咯吱咯吱”坐起身,苍白的眼仁直视前方,慢慢地爬下床。

邱然早就吓掉了魂,眼睁睁看着翠娘走到身边,豁开肚子罩住他的脑袋。他清醒过来,用力扳着翠娘身子想挣出脑袋,却发现根本使不上力气。他张嘴喊叫,血肉涌进嘴里,顺着喉管缓缓滑落。

“你不爱惜我们的孩子,那就一起走吧。”翠娘举起剪刀,插进邱然脖子。

“噗噗”,烛火熄灭。月光透进窗户,像一张殓布盖着两具血肉模糊的尸体。房门悄无声息地推开,走进来一个长发覆面的老婆婆,用针蘸着红色液体在尸体上刺出蛇形花纹,念着一串奇怪的咒语。

邱然和翠娘直挺挺地站起,晃晃悠悠地走进棺材,躺了进去。

老婆婆走出屋子,身影融进黑夜,遗憾地说道:“可惜了两张好皮。”

第二天,百姓们围着“邱记棺材铺”议论纷纷。

连着四个月,东越出了四起“孕妇生子闹鬼”的怪事。铁匠铺杨氏生了个浑身黑毛,尖嘴斗眼的孩子,丈夫杨秋水没敢声张把孩子偷偷丢进河里。第二天邻居发现夫妻俩并排躺在床上,身体被烧红的铁水烫得稀烂,铁渣凝固在皮肉里,死相无比恐怖。

船夫何青的老婆生出全身长鳞,没有五官、四肢的肉条。何氏夫妻吓得魂飞魄散,抱着肉条找船把式破灾。船把式大吃一惊,说这是“蛇神娘娘下了诅,必须立刻除掉”。

船把式按照船帮老规矩,设了祭坛摆上蛇神娘娘的神像,用船撸子把肉条头尾串联,抹上厚厚一层鱼油,放在火上烤成焦炭,碾成末撒入河中。本以为破了灾,过了半个月,何氏夫妻和船把式全身碗口大小的血窟窿,赤裸着死在同一艘船里。收尸的时候,船把式眼睛里钻出几只白色长虫,在甲板上扑腾着逢人就咬,被渔民乱棍打成肉泥。

过了没几天,在场的渔民身上长出蛇鳞形状的白藓,淌着脓水全身溃烂而死。

胡氏一家死得更是恐怖,孩子生来就有四颗小牙。满月那天,夫妻俩多喝了几杯没有喂孩子,熟睡时被孩子啃掉鼻子眼皮,痛醒后互相看了一眼,生生吓死。孩子死在夫妻中间,牙缝里夹着几块人皮渣子。

连着三起怪婴死人事件,东越城人人自危,用鸡血占卜辟邪,防止惨祸降临。

(东越人自称“蛇种”,信奉越巫,遇事用鸡占卜,又称“鸡卜”。秦汉时期越巫名扬天下,汉武帝更是对此深信不疑,在皇宫中建“越祝祠”,用“鸡卜”判断福祸祈求长寿。)

百姓们见到邱家院子里有只黑公鸡身首异处,墙上涂着巫卜符号,夫妻俩还是惨死,认为是孩子不吉利,引来巫诅。众人跑到稳婆家,吵吵嚷嚷要她交出孩子,彻底祛除煞气消灾。

稳婆为保孩子性命,当着众人面拿刀子割开孩子的豁嘴,用针线把唇肉重新缝合。孩子疼得“哇哇”直哭,稳婆流着泪大骂:“你们十个有九个是我接生的,老太婆这辈子手里从没糟蹋过孩子。如今这孩子是个好娃儿,你们要动他先把老婆子的命拿走。”

众人早已失去理智,任由婆婆哭骂,夺了孩子扔在盛满鸡血的缸里淹死,尸体埋在榕树底下,浇了鸡血破除煞气,这才散去。

过了几天,有人发现婆婆暴死家中,正值天气炎热,尸体腐烂不堪,爬满苍蝇白蛆。几户人家心里有愧,凑钱买棺材葬了婆婆。收拾遗物的时候,却在床下发现十多只僵死的公鸡,鸡尸堆里藏着一个槐木雕刻的蛇神娘娘,从头到脚扎着七根小针。被套里子上刺着所有经她手接生孩子的生辰八字,惨死的四家人也在其中,名字用红色颜料涂抹,闻着是鸡血味道。

百姓们见到这些东西,断定婆婆在练某种邪术,豁嘴孩子被鸡卜破掉煞气,妨了邪术,反噬婆婆身亡。愤怒的百姓把尸体挖出吊在城门上,任凭风吹日晒雨淋,上不着天下不着地,永世不能投胎。

几户要生娃的夫妻,生怕已经遭了恶诅,合伙凑钱请乌石山的卜婆祛邪。

卜婆到了东越,百姓们见到她的模样,大失所望,交头接耳这个二十来岁,全身刺着花纹的漂亮小姑娘能干出啥名堂。卜婆不以为忤,吩咐百姓准备了一口大缸,三十二条地鳝(盲蛇,常年生活在地底,以虫卵和幼虫为食)、四十九只黑公鸡、寿山石块,连同婆婆干尸放入缸中一起捣烂,缸壁上用鸡血画了类似于蛇的符号,生火烧成一坨青灰色石头,刻成人首蛇身石俑。

两个老人突然不聊了,喝了几口茶起身要走。我听得正起劲,这么一来心里没着没落,比在网上追更新还要难受。

月饼眯着眼睛笑道:“既然讲了,何不讲完呢?”

“卜婆破了邪术,为了防止再有类似的事情发生,定居东越,给百姓们纹身辟邪,发明了一种燕子形状的美食,百姓服用消了恶诅。”黄衬衫老人走出亭子,“于是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

圆脸老者接着说道:“这里从前是条河,住着邱、何两户人家。两家子女青梅竹马,却在迎亲之日被胡家恶少撞见,贪恋何小姐美色,抢回府里。何小姐趁着看守疏忽逃回邱家,正要和丈夫私奔逃难,胡恶少带着家丁赶来,把两人捆绑抓走。夫妻俩一路骂不绝口,胡恶少恼羞成怒,把他们抛进河里淹死,尸体埋在南北两岸,死也不能在一起。后来河两岸各长出一棵榕树,树根在河底相互交错,树枝在空中攀连,成了一道奇观。自此这座桥被称为‘双抛桥’,这两棵榕树就是‘合抱榕’。”

我听完这段类似于“梁山伯和祝英台”的故事,忍不住说道:“大爷,您讲跑题了。”

两个老人相视一笑,慢悠悠地转过街角。

听了这么个莫名其妙的故事,我正胡乱琢磨着故事里的各种关联,月饼望着老人远去的方向说道:“发现了么?”

我心里一愣随即明白了,盘算着亭子和榕树的位置,没得出结果:“风水没问题,没有阴气,两个老头不是‘懵’。”

这里多说两句——

有些地方的风水布局非常诡异,或是人为或是天然,形成“聚阴成人”的格局,被称为“封尸地”。这种地方埋进尸体,受风水影响不会腐烂,尸气化成阴气变成人形,多以老人、女子形象出现,与常人没什么区别,喜好和人聊天,这就是“懵”。

“懵”多出现于有古建筑的旅游景点,常人无法分辨。在景区歇脚的时候,身边如果有老人、女子四处找陌生人说话,再看若是穿着黑鞋,额头无汗,眼睛很少眨动,多半就是“懵”在作祟。

拍照时切勿将“懵”拍入镜头,否则会把它带走。这也是火眼低的游客为什么从旅游区回到宾馆、家中,始终心神不宁,睡觉时总感觉身边有人的原因。

有些“懵”生前死得太惨,怨念不散,化成人形也是原来的模样,不与人交谈,保持着临死前最后的行走状态。在著名古都的某个大型古建筑群,曾经有众多游客亲眼见到一排宫女服饰的“懵”,还有人拍了照片。

我和月饼在后来的经历中,曾经在某个著名鬼村遇到过“恶懵”,险些丧命。现在想想依然浑身发冷,有时间会把这件事记录下来。

书归正传——

“肯定不是,‘懵’怎么会自己离开封尸地?”月饼摸着鼻子,“他们的手背上纹着和杨泽那样相似的字。”

两个老人早没了踪影,我心里一急:“追!”

“没必要。既然敢露面就不怕咱们发现,”月饼沉默片刻,“南瓜,你注意到没有,这里的本地人似乎特别喜欢纹身。”

来来往往的人们分不清是游客还是本地人,夜晚也看不清是否有纹身,我不明白月饼是从哪里得来的结论。

“看看你刚才拍的女孩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