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看起来苍老了许多,也瘦了许多,脸尖尖的,吊梢眉下是一双浑浊的眼睛,眼珠乱转个不停,薄薄的嘴唇一上一下的快速翻动着,这样的面相,放在以前年轻又养尊处优时,还是很好看的,可如今看来,就显得太刻薄太晦气了一些,再配上她身上颜色老旧款式更老旧的衣裳和首饰,一看便知道她如今过得极不如意。

事实也的确是这样,自被皇上亲自下旨停了职,又被顺天府尹判处赔偿了前年端午之夜那些受害者们的一万多两银子后,君伯恭的脾气便越发暴躁了,在家里动不动就大发雷霆,或是与妾室丫头仆妇们乱来,弄得一个家是乌烟瘴气。若只是这样也就罢了,杨氏也懒得管他,她如今将全部的希望都已寄托到了儿子身上,至于君伯恭,她管他去死呢!

可君伯恭除了乱来以外,还心心念念想着起复,为此不但将家里仅剩的银子花了个干干净净,将家里的产业变卖了个七七八八,还将她的嫁妆都花用了不少,一开始她想着他若是真能起复,于自己和自己的儿女们也有好处,倒也愿意给他银子,后来见他银子花了不知道多少,起复之事却遥遥无期后,便不愿意再给银子去填那个摆明了没有尽头的无底洞了。

然她不给银子,君伯恭便来抢,抢不到便打她,再不然便是将她屋里的东西拿出去变卖,不过短短半年,一个家便败了个七七八八,早不复当年的好日子。就这样君伯恭还不死心,还想着起复,于是又悄悄儿将君珊卖给了一个商人做妾,拿卖得的两万两银子继续去打点,当然一样没有结果。

至此杨氏已是彻底绝望,甚至生出了与君伯恭和离,离开君家之心,可一想到自己的四个儿女,君琳后半辈子是没指望了,若没有自己护着她,天下这么大,却未必有她的容身之处;而君琪去年府试时也没能过,至今连个秀才的功名都没有,又为君伯恭所累,都已是十六七岁的人了,连亲事都没说定;剩下君珮与君璇更是年少无知,若没有自己护着,一旦君伯恭再娶,谁知道他们落到后娘手中会落得什么下场?杨氏不敢再想下去,只得委屈自己继续留了下去,日复一日的苦熬,不知道到底什么时候才能熬出头。

恰在此时,君珏高中了探花,杨氏听说后,差点儿咬碎了一口银牙,只恨老天爷不开眼,竟让小贱种中了探花,也不知道小贱种都给今科的考官们吃了什么迷魂药?别说堂堂探花了,连当年君伯恭只是中了二甲第六十六名,十几年下来,也混了个从二品的官来当,君珏将来封侯拜相,位极人臣还会远吗,杨氏只要一想到这一点,便恨得咬牙切齿,整夜整夜的睡不着觉,巴不得君珏即刻死了,再不济也要丢了官职与功名才好,若老天不开眼,那她说不得就只能自己动手了,总不能让她眼睁睁看着自己和自己的儿女们后半辈子都没了指望,谈氏那个死鬼生的小贱种却荣华富贵享知不尽罢?

杨氏当即就要使坏,却被君伯恭给提前识破了,恶狠狠的警告她,他如今就指着借君珏的势起复,若她胆敢坏他的事,休怪他要她和她儿女们的命,——君伯恭与杨氏夫妻二十载,杨氏心里想什么,岂能瞒得过他?不光口头警告,还让人将君珮和君璇软禁了,说杨氏若不信他会要他们母子的命,大可一试。

若不是为了几个儿女,杨氏连一日都不想再想君府多待,她对几个儿女的感情有多深可想而知,君伯恭却拿儿女来威胁她,她还敢做什么?虽恨不能吃君伯恭的肉喝君伯恭的血,到底不敢再轻举妄动。

如此君珏方安然过了几个月。

十来日前,君伯恭又找到了君珏,目的还是同一个,希望君珏设法帮他起复,再次被君珏断然拒绝了,并冷冷的告诉他,于礼法来说,君伯恭如今只是他的大伯,他帮他是情分,不帮他是应当,于情谊来说,君伯恭对他们姐弟从没尽到过一个做父亲的责任,之前更是企图要他们姐弟的性命,他对他再不假辞色想来也不会有人说什么,毕竟当初的事情闹得那么大,让君伯恭以后都不要再来找他,否则别怪他不客气,直接命人将他叉出去!

这下君伯恭的羞恼终于变作了怒气,想着:“小畜生,老子生你养你,如今你出息了,就想着过河拆桥,不理会老子的死活了,天下没那么便宜的事儿!”打定主意要狠狠给君珏一个教训,让他知道忤逆不孝是要遭天打雷劈的。

杨氏很快也知道了此事,幸灾乐祸之余,撺掇君伯恭道:“既然他不仁在先,也就怪不得我们不义在后了,他不是过几日便要成亲了吗?我们就在他成亲前日过去,大吵大闹一通,当着那么多宾客的面儿,难道他还敢将咱们拒之门外不成,再怎么说他身上流着老爷的血这一点都是抹煞不了的,咱们便顺势住进他的宅子不走了,给咱们那位新大奶奶好生立一立规矩,若他想要我们走也可以,那便答应老爷的条件,不但必须帮老爷官复原职,还得赔上一大笔银子,反正那死鬼谈氏给他留的银子那么多,咱们又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怎么也不会吃亏!”

君伯恭差不多也是这个意思,只是被杨氏先说了出来而已,当下便没说话,算是默许了杨氏的主意,于是方有了今日方才那一出。

杨氏一见潘氏过来,心里多少还有几分忌惮,声音也不觉小了许多,不想潘氏还没开口,君璃已先开了口,因明日是君珏的好日子,君璃今日穿得很是喜庆,上身是红底金丝织锦牡丹纹褙子,下着刺绣妆花孔雀纹十二幅月华裙,头上侧挽成望仙髻,戴了金累丝红宝石步摇,不论是衣裳还是首饰,都是如今京城最时新的花样与款式。

看得杨氏一双眼睛几欲喷出火来,想着若不是君璃,自己姐姐怎么会死,自己又怎么会落得今日这般下场,谁知道旧恨未消,如今又添新仇,君璃一开口便是如此的难听,叫她如何还忍得下去,也顾不得潘氏了,直接便尖声反唇相讥道:“似你这等忤逆不孝,活该天打雷劈之人,竟还好意思指责别人的不是!一个隔了房的堂弟成亲,你来搀和个什么劲儿,莫不是见人家中了探花,抖起来了,便上赶着讨好卖乖来了?真正不要脸的人是你才对罢!”

君璃闻言,不怒反笑,“原来君大太太还知道珏弟与你们大房是隔了房的呢,我还以为你记性都被狗吃了,早忘记这一点了呢,不然也说不出那什么你才是珏弟母亲的混账话儿来,想当珏弟的母亲,你也配?趁早给我有多远滚多远,否则,别怪我不客气!”

自君璃和离大归以来,杨氏与君璃打嘴仗便从没有赢过,此番自然也不例外,当即被气得浑身乱颤:“你敢竟如此辱骂自己的母亲,你信不信我、我、我这就去衙门告你忤逆不孝?”可除了这一句,却再找不到旁的话来反驳君璃。

“自己的母亲?”君璃掏掏耳朵,闲闲道:“你是生了我还是养了我,也好意思说是我的母亲?你还是别玷污了‘母亲’这两个字的好,至于你说要去衙门里告我,出门左拐,好走不送,我倒要看看,顺天府尹是会判我一个忤逆之罪,还是会判你一个诬告之罪!”

杨氏被君璃轻蔑的语气和眼神气疯了,却又不敢真去顺天府尹状告君璃,上次的事情虽已了了,她到底做贼心虚,如何敢自投罗网,况她再不愿意承认,也知道如今形式比人强,她是告不赢君璃的,说不得只能看向一旁的君伯恭,一脸委屈的哭道:“老爷,您也看见了,就算大姑奶奶不是我亲生的,到底叫了我二十年母亲,如今却如此打我的脸,您可要为我做主才好,不然今日她敢如此打我的脸,明日指不定就敢将您的脸也踩在脚下了!”

君伯恭身上的衣裳倒像是新做的,可他眼神浑浊,眼窝深陷,一副被酒色掏空了身子的样子,早不复君璃第一次见他时的风度翩翩。他在一旁听完杨氏与君璃的对话,虽满心恼怒杨氏一开始便与君璃吵了起来,直接绝了他们想要和平入住君珏宅子的后路,却更恼君璃一点情面都不讲,须知他可是她老子,生她养她的人,自古“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他就是要她的命那也是该的,谁知道她竟敢如此忤逆不孝!

当下因看向君璃,怒声喝道:“杨氏再不好,那也是你的继母,继母也是母亲,是谁给你的胆子如此顶撞她的,信不信我即刻打断了你的腿?”却终因心底发虚,显得有几分底气不足,这也正是他之前多方打点极需银子之时,也不敢去找君璃的主要原因。

打断她的腿,君老头儿以为他是谁?君璃冷笑一声,正要说话,冷不防就听得一个熟悉的男声冷冷说道:“我夫人做了什么事,君老爷要打断她的腿?君老爷又有什么资格打断我夫人的腿?君老爷莫不是以为我夫人无父无母,就可以任人欺侮了?我告诉你,只要有我在一天,谁也别想欺负了我夫人去,否则,我才真是要打断那人的腿!”

却是在外院帮忙的容湛闻讯赶了过来,整好听见君伯恭在那大放厥词,自然要站出来为君璃出头,连他都舍不得欺负,舍不得受一丝一毫委屈的媳妇儿,姓君的糟透老子竟想打断她的腿,他算老几!

容湛本就生得高大,自练武以来,又壮实了许多,更不必说他手下到底掌管着几百号人马,素日里少不得要做出一副凶神恶煞的样子出来,以免镇不住底下的人,如今板起脸来,还真有几分不怒自威的架势,唬得君伯恭禁不住倒退了一步,才想起自己凭什么要怕他,自己好歹是他的岳父,难道他还真敢对自己动手不成?便也板起脸来,道:“你说我凭什么打断那个孽女的腿,就凭我是她父亲,生她养她之人,别说我只打断她的腿,就算我要她的命,那也是她该受的!还有你,眼里还有没有长辈了,仔细我连你一块儿打,打了宁平侯还得赞我一声‘打得好’…你、你、你,你想干什么…”

话没说完,忽见容湛几步走到一旁,单手提起放在二门口镇宅的一只石头做的麒麟,另一直手则握成拳头,然后一步一步向自己走来,君伯恭当即唬得变了颜色,那石麒麟虽及不上大门外镇宅的石狮子那般重,常人也至少得两个才抬得起,如今容湛却一只手就轻轻松松给提了起来,可以想象力气有多大,若是真让他一拳打下来,自己岂非凶多吉少?关键如今自己还没起复,只怕挨了打也白挨,最多也就能得几两汤药银子而已,那也未免太不划算了!

念头闪过,君伯恭一连后退了好几步,才停下来,看着容湛虚张声势道:“你难道还想打我不成?我告诉你,我不怕你,你…你想干什么…”

容湛轻蔑的看了一眼一边叫着不怕自己,一边却因自己不过才抬了抬手,就唬得又后退了好几步的君伯恭一眼,才将那麒麟放回原地去,不发一言的站到了君璃身后,为君璃撑腰的意图很明显。

与容湛一块儿过来的,还有族长与君珏并其他几位德高望重的族老们,彼时君珏因冷冷开口道:“君老爷,我已说过很多次,你的忙我帮不了也不会帮,你若再胡搅蛮缠,就别怪我告你一个‘私闯民宅’之罪了,还请君老爷即刻离开!”

君伯恭自然不会这般轻易就离开,只是当着族人和这么多族老的面儿,又委实拉不下脸来再说那些私下里曾对君珏说过的话,须知不管是族长还是族老,在他之前为官时,都不曾真正看在眼里过,是以他的语气也没好到哪里去:“什么君老爷,我生你养你,如今你有了出息,是不是就以为可以不将我放在眼里了?我告诉你,不管怎样,你身上流着我的血这一点都是改变不了的,就更不必说就算你已出继,于礼法上来说,我也是你的伯父,你莫非还敢不孝不成?信不信我这便联络我御史台的同年弹劾你?”

君珏冷冷一笑,表情寡淡:“君老爷前年端午之夜要谋杀我和姐姐之时,怎么不说你生我们养我们,我们身上流着你的血了?虎毒尚且不食子,君老爷的心比老虎还要狠啊,此事京城上下都知道,我倒要看看,君老爷的同年要如何弹劾我,如果你还有同年愿意搭理你的话!”他若还有同年愿意搭理他,也就不会对他如此的死缠烂打了,显然早已是走投无路!

君伯恭被君珏噎得一窒,咬牙切齿的正要再说,一直没说话的族长忽然说道:“伯恭兄弟,前次我听说你将你家二姐儿与了一个商人做妾,得了两万两银子的聘礼,你却说不是做妾,而是做妻,我当时问你要姑爷的生辰八字和籍贯,你说一时想不起放哪里了,如今已过了好些时日了,你应该想起来了罢?”

“呃,这个…”君伯恭被族长问得一愣,眼珠一连转了好几转,才道:“我先前倒是恍惚想起放在了哪里来着,可这阵子一忙起来,就浑忘了,还请定大哥再容我多想几日。”心里则将族长骂了个臭死,要你多管闲事,不就是看着我儿子如今出息了,想将我儿子笼络住好为自家谋好处吗,倒是打得好算盘,等我起复了,看我怎么收拾你!

君珊被卖给一个商人做妾之事,因君伯恭与杨氏有意遮掩,族里只得族长一家知道,是以族长此言一出,几个族老都变了颜色:“定侄儿(定大哥)你说什么,伯恭兄弟家的二姐儿被许给了一个商人,还是做妾?多早晚的事,怎么我们没有听说?”

何为“妾”,立女为妾,说穿了就是奴婢,属于能通买卖的活商品的一种,乃是贱流,君氏一族在豪门大族林立的京城是算不得什么显赫人家,可也是世代以耕读传家的望族,士工农商,商人处在四大阶层里的最末一层,谁家愿意有个当妾的亲戚?还是商户人家的妾,于君氏族人来讲,连将自己族中的女孩儿嫁给商人做妻子都别扭,也就难怪众族老会这么大的反应了。

族长道:“我也只是恍惚听说有这么一件事,所以才找伯恭兄弟求证,让他拿出姑爷的庚帖给大家瞧瞧的,虽说商户人家门第是低了一些,但二姐儿毕竟是庶出,且不嫁也嫁了,所以我的意思,只要伯恭能拿出姑爷的庚帖,咱们也就委屈委屈,认下这门亲戚得了,怎么样,伯恭兄弟,你是让自家的下人回去取呢,还是让我派人走一趟?”

“这个…,还是等过几日我想起放在哪里了,再使人送去定大哥家中如何?明儿便是珏哥儿的好日子了,咱们别为这些小事扫了大家的兴,大家还是快进去吧,都站在门口做什么?”君伯恭上哪里拿君珊夫婿的庚帖去,纳妾又不是娶妻,货讫两清的事,谁会给你庚帖?是以说完之后,便径自想往里走,打算能拖一日是一日,只要能拖到自己起复,就算让全族人都知道了君珊被他卖给了商人做妾之事,他也不怕。

但族长一开始便知道这件事,却隐忍不发直至今时今日,难道只是为了当众随便问君伯恭一句而已?这样关键的把柄,自然是要留待关键时刻才用,以便一击即中,是以族长紧赶几步,已挡在了君伯恭之前,道:“难得今儿个人齐全,伯恭兄弟还是当众把话说清楚的好,也省得大家心里有疑惑,到底伯恭兄弟是将女儿许给了商人为妻,还是卖给了商人做妾?这可是关系到我们阖府体面名声的大事,拖延不得,自是越早把话说清楚了越好,众位叔伯兄弟说是也不是?”

众族老闻言,纷纷附和道:“定大哥(定侄儿)说得极是,此事必须现下说清楚!”看向君伯恭的目光都颇为不善,尤其是几个家中正有女儿孙女儿要说亲的。

君伯恭被逼得无法,只得继续耍赖:“我是真的已经想不起来放在哪里了,若各位叔伯兄弟实在想看,不如自个儿去我家里找去?”想着族长与族老们就算再生气再愤怒,也不至于真去搜他的家罢?那就别怪他告他们一个私闯民宅之罪了!

一旁一直没说话的潘氏忽然冷声开了口:“你是想不起来了,还是根本就没有?也是,珊姐儿是被你卖去做妾的,几时纳个妾还需要交换庚帖了?你若真拿得出来,反倒有鬼了!”

这话说得众族老脸色越发的难看,君伯恭的脸色就更难看:“大嫂子讲话可要有证据,我多早晚将珊姐儿卖去做妾了?我是将她嫁给了商户人家,可绝对是明媒正娶,大嫂子若是不信,我明儿便去信让她带着姑爷归宁,证明给大家看我到底有没有说谎,倒是大嫂子,这般诬陷于我,到底安的什么心?我敬你是长嫂,又是族长夫人,处处礼让于你,可不是为了让你随随便便诬陷于我的,我知道,你如今见珏哥儿出息了,就巴不得他一个亲人都不要,只亲近你们一家才好,也好为你们一家人谋利,我辛辛苦苦的在前面栽树,可不是为了让你们一家人在后面乘凉的!”

杨氏如今虽深恶君伯恭,却也知道兹事体大,因忙也帮腔道:“是啊,大嫂子总不能为了一己之私,就指鹿为马,颠倒黑白的诬人清白,总得要拿出真凭实据来,才能让人口服心服,不然,就别怪人怀疑你用心险恶,居心叵测了!”

潘氏板着脸不怒自威:“看来你们真是不见棺材不掉泪,你们要证据是吗,我这便给你们!”吩咐一旁的贴身妈妈,“你即刻回去将那小丫鬟接过来,到时候谁是谁非,自然一目了然。”

“是,太太。”贴身妈妈应声而去,不到一刻钟,便带了个十三四岁,行动间颇有些畏畏缩缩的小丫鬟过来。

潘氏令其站到自己身边,朗声道:“这小丫鬟便是当初珊姐儿的陪嫁丫鬟,叫圆春,圆春,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你来说,不要怕,我说了会护着你,就会护着到底的。”

圆春应了,小声说道起来:“我们家小姐的确被老爷卖给了临城一户姓萧的大商户为妾,那萧老爷倒是挺喜欢我们小姐,可太太却凶得很,动不动就打骂我们小姐,上个月更是趁萧老爷出远门之际,将我们小姐转手给卖了出去,至今不知去向…求各位老爷太太救救我们家小姐,她真的好可怜…”说到最后,已是泣不成声。

一旁杨氏早已是脸色大变,她自然认识圆春,原以为这辈子都不会再见到后者了,谁知道今日却见到了,显然潘氏已找到了她们主仆,若他们再不承认,只怕下一个出来指责他们的,就会是君珊本人了;君伯恭则早已是气急败坏,上前便欲踹圆春,被潘氏挡在了圆春以前,他到底不敢踹潘氏,只得大骂圆春道:“你这贱婢胡说八道什么,到底是谁指使你来诬陷我的?别以为有人护着你就可以信口雌黄了,我照样要你的命!”

圆春吓得瑟瑟发抖,潘氏安抚性的拍了拍她的手,才看向众族老道:“方才这小丫鬟的话大家都听到了,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相信大家也已明白了,咱们族中可从没有出过这样的事,具体该如何处置,还请大家商量一番,早做定夺,再就是珊姐儿那里,是不是也该趁早打发人找找去,也许还能有找回来的希望?”

众族老本已有几分信了族长和潘氏的话,如今又有了圆春这么个证人,还有什么可怀疑的,都信了君伯恭卖女为妾之事,纷纷愤怒道:“还有什么可商量的,君伯恭与杨氏先是买凶谋害前头嫡妻留下之子女,如今又出卖庶出女儿,败坏门风,行为恶劣,就该立时开祠堂,将君伯恭一房出族才是!”

“对,就该将他们一房即刻逐出族中才是,不然谁知道他们以后还会做出什么败坏阖族名声之事来!”

“君氏一族虽不是什么名门望族,却也容不下这样的害群之马,还请族长即刻开祠堂!”

早在方才族长忽然问及君珊之事时,君伯恭已知道要糟糕,但总还抱了几分侥幸心理,觉得只要自己不承认,谁又奈何得了他,谁知道族长与潘氏竟准备得那般充分,连证人都早已准备好了,显然是蓄谋已久的,君伯恭这才知道大势已去。只可惜事情一开始就是他做的,当着族长的面儿,他也不止一次说过自己是将君珊许给了商人为妻,甚至方才还曾说过一遍,连想往杨氏身上推,说是杨氏做嫡母的苛待庶出子女都不成,说不得只能满心忿恨与恐慌的被人推搡着去了祠堂,心里则知道,君珊之事只是个幌子,族长与众族老迫不及待要逐他出族,更多还是为了奉承讨好君珏。

奈何知道归知道,他却已是无力回天,只得再次体验了一回“墙倒众人推”的感觉,至于杨氏与一同跟来的君珮君璇,也在他被人揪着离开之后,被人扔了出去。

族长与一众族老的效率很高,下午便已办好了将君伯恭一房出族的一应事宜,不但将君伯恭一家的名字自族谱上勾了去,将君璃的名字也添到了君仲谦的名下,成了君仲谦的女儿,又与君珏成了亲姐弟,连官府那里也已备了案,从此君伯恭便不算是君氏一族的人,自然更不可能再打着君璃与君珏父亲或是伯父的名头在姐弟二人面前摆长辈架子,虽奈何不了姐弟二人,却多少会恶心到二人了。

对这个结果,不必说君璃与君珏都很满意,是夜因摆了一桌酒宴请族长与几位族老,由君珏与容湛作陪,至于君璃,则令人摆了一桌酒在小花厅,与潘氏婶侄二人对坐了共饮。

“大伯父与大伯母的大恩大德,我与珏弟都记下了,以后若是大伯父与大伯母有什么吩咐,我姐弟二人一定竭尽所能,绝不推诿!”君璃亲自与潘氏斟了一杯酒,又给自己斟了一杯,起身郑重的敬过潘氏以后,仰头一饮而尽。

君璃不是傻子,自然知道今日之事绝对不是巧合,而是族长与潘氏布局已久的,就算知道他们不是单纯的为了她和君珏,多多少少总有几分私心,她依然很感激,以后君珏总算可以不受君伯恭的任何掣肘,总算可以没有后顾之忧的展翅高飞了,为了这个结果,就算要付出其他代价,她也乐意!

潘氏没有说话,只是端起酒杯也一饮而尽,然后拍了拍君璃的手,她与族长背着君璃与君珏姐弟做了这么多,为的可不就是二人的这一句话?他们夫妻两个已是大半截身子埋进土里的人了,这辈子虽没享受过什么大富大贵,该吃的也吃了该见识的也见识了,在亲朋本家中也挣下了一溜儿的好名声,可他们的儿孙呢,长子资质平庸,长孙倒还算得上一个可造之材,族中觊觎族长之位的却是大有人在,一旦儿子坐不稳保不住族长之位,就算将来孙子再有本事再也手段,也未必能叫旁人将已吃进嘴里的东西再吐出来;还有他们的几个孙子,已俱各苦读了十几年到几年不等,自是希望能以科举出人头地的,只他们的资质实在差君珏差得太多,将来的前程自然也远远及不上君珏,以后指望君珏提携的日子还在后头呢,不早些进行感情和利益投资,君珏将来凭什么帮他们,就凭素日的情分吗?

所以自打君伯恭罢官,与君璃君珏姐弟闹得不死不休以来,夫妻两个便时刻注意着君伯恭府上的动静,就是想着看能不能抓到君伯恭什么致命的把柄,卖君璃与君珏一个大人情,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总算让他们等来了这个机会。

当然,潘氏这么多也不完全就是在进行感情和利益投资,为儿孙们的以后铺路,她当年与谈夫人是真的交好,对君璃和君珏还是很有几分真感情的,尤其姐弟二人又进退有度,知情识趣,实在是值得一交之人,就算他们以后照拂不了她的儿孙们,她也愿意结这么一段善缘。

与聪明人说话在精不在多,君璃说完感激的话后,便不再拘泥于这个话题,而是问起君珊的境况来,“…也不知二妹妹被那萧家太太卖到了哪里去?若是大伯母知道,还请告诉我,我也好使人即刻走一趟,看能不能将她解救回来,到底与我姐妹一场,没道理我在这里安享富贵,她却掉入泥淖求助无门,过了今天不知道明天在哪里。”说到底,君珊与周姨娘都是可怜人,当初在他们姐弟陷入困境之时袖手旁观,也不过只是为了自保而已,乃是人之常情,算不得什么大错,如今君珊落得那般境地,她能伸一把手,就伸一把手罢,于她来讲,或许只是举手之劳,可于君珊于周姨娘来讲,也许就是再造之恩了。

潘氏闻言,叹道:“我若是知道珊姐儿在哪里,你以为我的人会不带她回来,而是继续留她在那虎狼之地?连圆春一个小丫鬟我都不愿意庇护她一辈子了,更何况珊姐儿到底是自家人,一笔写不出两个君字来,实在是我的人去时,她们主仆已被那萧太太远远儿的卖了,我的人打听了好久,才打听出了圆春的下落,自圆春口里得知了珊姐儿恍惚是被卖给了一个徐姓行商,却连那行商的姓名祖籍在哪里都不知道,人海茫茫,要如何找去?盼只盼她吉人自有天相,能遇难成祥逢凶化吉了!”

当日自得知了君珊被君伯恭卖与一个商人为妾后,族长亲自出面向君伯恭求证,却什么有用的消息都没打探到,潘氏无奈,只得暗地里在君伯恭和杨氏贴身服侍的人身上下功夫,不料那些人也什么都不知道,亦连周姨娘都不知道,潘氏无奈,可又没办法撬开君伯恭的嘴,且也怕打草惊蛇,只得令人继续与君伯恭身边的人套近乎,足足用了好几个月时间,花了几百两银子,总算自君伯恭最贴身的长随口中打探到了君珊是被卖去了临城一户姓萧的人家为妾,这种事情君伯恭总不能亲自出面去办,那未免也太掉身份,自然就只能吩咐底下人去办,而他那长随对他虽有几分忠心,到底架不住银子的诱惑,一来二去可不就将该说的不该说的都说了?

君璃也相信潘氏的人品,她既说愿意解救君珊,那便是真的愿意,只可惜君珊命薄,竟又被转手卖了出去,也实在是有够苦命的,说来说去,都是君伯恭造的孽!

她不由也叹道:“如今也只能盼着上天保佑二妹妹能遇难成祥逢凶化吉了,她这辈子没得到过君老爷半点疼爱与看重,却要白白受这些罪,君老爷这样狠心,总有一天会得到报应的,也就只是时间的早晚问题而已!”

潘氏点头道:“可不是这么说,要不是因为他心肠实在太坏,人品实在太低下,你伯父与我也未必能下定决心将他出族,就算不为他考虑,总要为琪哥儿兄妹几个考虑,琪哥儿倒是个难得的好孩子,只可惜为父母所累,不然将来指不定也会有一番出息,如今却是一辈子都毁了。”

君伯恭是君氏一族立族上百年以来,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两榜进士,别说他们这样的小族,连那些传承了几百年的显赫大族要出一个两榜进士都是不简单的事,他们又何尝愿意将其出族,实在是君伯恭立身不正,心底太坏,连自己亲生儿女们的性命都能罔顾了,难道还能指望他为族人们做点什么,提携族人们吗?事实上,他也的确不曾提携过任何族人,反而时时一副高高在上,不将族人们放在眼里的样子,杨氏等人也是一样,在面对族人时,眼睛都快长到头顶上了,久而久之,族人们心中若没有怨恨与不平,在他失了势坏了事后不落井下石,才真是奇了怪了!

君璃想起君琪,也觉得那是一个极不错的人,难以想象君伯恭与杨氏这对歹竹也能生出这样的好笋来,只可惜终究还是被君伯恭与杨氏所累,后半辈子怕是别想有什么大出息了大造化了,只盼他下辈子投胎之前先擦亮眼,不要再选君伯恭与杨氏这样的人做自己的父母。

次日,君璃五更天就起床了,草草用过一碗燕窝粥,又去暖阁里瞧过睡得正酣的皎皎,说自己今天未必有空,令奶娘今日千万好生照顾着她,别让她被爆竹声吓着了之后,便忙忙去了前面。

她前脚方到得那里,一身真红遍地金通袖衫,头戴赤金镶翡翠头面的潘氏也过来,君璃忙上前与潘氏见了礼后,婶侄二人便坐在门厅里,开始执起事来。

不多一会儿,君珏过来了,穿了一身大红色的新郎礼服,整个人显得是器宇轩昂,神采奕奕,一看便知道昨晚上睡得极好。

君珏上前给潘氏和君璃见礼:“连日来让大伯母受累了,明儿我与金氏一定要好生与大伯母敬杯茶,聊表对大伯母的感激之情。”感激潘氏为他们姐弟打理产业这么多年却从无私心,感激潘氏这两年来为他们姐弟做的一切,更感激潘氏与族长昨日对君伯恭的致命一击,让他们姐弟以后都不必再受君伯恭的掣肘!

潘氏微微一笑,没有说客气话:“那我可就却之不恭了,虽然我觉得我有些当不起。”

君璃笑道:“大伯母都当不起珏弟与新人这一杯茶了,阖族上下也没人能当得起了。”说完见君珏的衣襟有些微褶皱,忙起身上前给他抚平了,又上下细细看了他一回,才笑着感叹道:“总算等到这一天了,姐姐心里真是高兴!”也不知道现代的弟弟是否也已找到自己心爱的人,希望他们能相亲相爱,守望相助一辈子!

见君璃说着,眼里已有了泪,君珏也微微有些鼻酸,忙笑道:“我答应过姐姐,要让姐姐以我为傲,让任何人都不敢在瞧不起姐姐,再让姐姐受委屈的,如今我虽然没能完全履行我的承诺,却有另一个人代我正履行承诺,我也很高兴!”以前他看容湛这个姐夫还不怎么样,就算之后态度转变,也只是差强人意,如今却庆幸,幸好姐姐是嫁给了他,才能活得像现下这般恣意,想来定是母亲在天有灵在保佑姐姐,让姐姐明明能柳暗花明又一村。

姐弟二人说了一回话,就有小丫鬟来禀前面开席了,于是婶侄三人忙往前去。

等宴席散了场后,吉时也快到了,君珏便被他的一众同窗同年簇拥着,往金家迎亲去了。

——会试时君珏那些住在君璃客栈的同窗只有一个中了二甲两百名开外,其他都只能再等几年了,但只冲着君珏探花郎这块金字招牌来提前定房的人,依然快将客栈的门槛儿都给踏平,连好些家就在京城的举子们也来客栈订房,嘴上虽没说什么,但心里都想着要沾沾君珏的喜气,只是君璃既然一开始便打定了主意要将客栈做成客栈行业里的奢侈品,自然不可能谁来都让住,早早便设了各式考验,只要通过考验的人才能入住,一时惹得京城的人们纷纷来看热闹,端的是出尽了风头。

听得君珏要娶亲,他那几个没能考中的同窗便也暂时没有返乡,而是留了下来,打算等喝过君珏的喜酒后再离开,再连上君珏高中后的几个颇谈得来的同年和同僚,是以今日迎亲的队伍里不是翰林也是进士,再不济也是举人;而能通过殿试的人,又有哪一个是相貌差的,不然只一句“没有官威”便能刷下好多人了,是以这群迎亲的人不但个个儿有功名,还个个儿都颇养眼,沿途惹得大姑娘小媳妇儿都是又羞又喜,要不是顾忌着众目睽睽之下,只怕早飞媚眼儿的飞媚眼儿,扔帕子的扔帕子了。

如此盛况,早被金家的下人报了回去,金家的亲朋本家对金夫人都是又羡又妒,有那知机的,已与金夫人套起近乎来,话里话外都透出着希望金夫人能通过女婿,为自家的女儿结一门好亲事的意思,让金夫人面上虽不显,心里着实狠狠得意了一回,让你们这些人素日里明里暗里的奚落我女儿是嫁不出去的老姑娘,如今你们总算知道什么叫做留到后面的人有汤喝了罢?

一时迎亲队伍到了,金家这样的,今日的新姑爷又是今科探花郎,自然要好好考较切磋一番才好,由金公子领头,引着族中的堂兄弟们,先是给君珏出了十道谜语,待君珏一口气全猜对了以后,又让君珏做十首催妆师,这当然也难不倒君珏,可众目睽睽之下,到底有几分不好意思,好在与他一块儿来迎亲的都是有真才的,吟个催妆诗还不是小菜一碟儿,你一言我一语的便帮君珏答了,将气氛炒得无比的热闹,引得好些宾客也不坐席了,都过来看热闹。

如此你来我往的过了大半个时辰,金公子见考得也差不多了,怕误了吉时,才让人开了门,迎了君珏进去。

金家发生的事,君璃自然不知道,她与潘氏坐镇家中,要准备待会儿拜堂的事,要招呼宾客,还要过问一应琐事,只觉不多一会儿便听到了门外传来鞭炮声,意味着新娘子已经迎回来了。

她与潘氏忙领着人迎了出去,不多一会儿,果见一身大红的喜娘搀着穿着大红吉服,盖着大红盖头,与君珏一人扯了一边大红绸花的新娘子进来了。

待金若蘅由喜娘搀扶着跨过了马鞍,司仪便高声唱喝起来:“吉时已到,拜天地——”

“一拜天地——”君珏与金若蘅对着门口方向拜了。

“二拜高堂——”二人对着上首摆放的君仲谦的牌位拜了。

“夫妻对拜——”二人面对面的对拜了,然后由喜娘搀扶着金若蘅,二人被送入了洞房里。

待新娘子在喜床上坐定后,喜娘开始说起例行的吉祥话来,待说完之后,便将喜秤递给了君珏,笑道:“请新郎官挑起盖头,从此称心如意!”

君珏一张俊脸也不知是高兴的,还是被满屋子的大红色映衬的,一直都红红的,他自喜娘手里接过喜秤,犹豫了片刻,才手微微有些发抖的挑起了盖头,金若蘅艳若桃李的脸便出现在了众人面前。

众人纷纷善意的赞叹起来:“新娘子真漂亮!”

“白白净净的,一看就是个有福气的!”

“与咱们珏哥儿可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儿…”

金若蘅素日虽大方,也架不住这么多于她来讲全然陌生的人都盯着她看,又不好意思去看君珏,正是慌乱之际,不经意就接触到了一双善意的带笑眉眼,不是别个,正是君璃,她的心一下子就安定了下来。

待一双新人饮过合卺酒,喜娘又问了诸如“生不生”之类的话,君珏也被小厮请去敬酒之后,君璃想着金若蘅顶着凤冠霞帔必定累了,且新娘子一般是不吃什么东西的,就怕半路上出丑,只怕这会子她也该饿了,便笑吟吟的招呼大家:“前面快开席了,大家请罢,一定要吃好喝好啊!”

众人便纷纷打趣起来:“瞧这大姑子多护着新弟妹!”却也依言鱼贯退了出去。

君璃这才笑眯眯的对金若蘅道:“累了也饿了罢,待你洗个脸换件儿衣裳后,待就有东西吃了。”笑容亲切,语气熟稔,就跟二人天天见面一般。

让金若蘅心里还残存的几分见大姑子的紧张也一下子烟消云散的,本来她还想着她虽先与君璃交好,然后才认识君珏,与君珏有了这段缘分的,但毕竟之前二人只是朋友,如今却是姑嫂了,身份一变,心态自然也要跟着改变,万一君璃就跟那些她以前听说过的厉害大姑子一般处处为难她可如何是好?因此连日来都颇有些紧张与恐慌,如今这紧张与恐慌总算可以都放下了。

但饶是如此,金若蘅依然不敢再像以前与君璃说话那般随意,因红着脸小声答道:“多些姐姐关心,我不累也不饿,只是脸上涂得厚厚的,有些不舒服,不知道您能否叫我的丫鬟进来,服侍我洗把脸?”

君璃就“噗嗤”一声笑了起来:“妹妹几时变得这般淑女了?我还是比较喜欢以前那个快言快语的你,你莫不是想着我们如今身份变了,你便只拿我当姑姐,不拿我当好姐妹了?那我可要伤心死了,早知道就不该撮合你们两个的!”

“呃…”说得金若蘅越发的脸红,但却彻底放松了下来,笑道:“是我着相了,以为如今彼此身份变了,便再不能像以前那般随意了,却忘了以前非亲非故时我与姐姐尚且那般要好,如今成了骨肉至亲,应该更要好才是。”

姑嫂二人对视一眼,都笑了起来,一切尽在不言中,其实二人之前拢共也才见过几回面而已,但人与人之间的缘分就是这么奇妙,真正投缘交心的人,不必时常见面,也能心意相通,而没有缘分的两个人,就算天天在一起,没准儿也是形同陌路。

翌日,是新人敬茶认亲的日子,君璃作为胞姐,自然不能缺席,是以昨夜一家三口仍没回宁平侯府去,继续歇在了君珏的宅子,如今该叫君翰林府上了。

待大家都坐定后,潘氏便起身道:“虽说如今珏儿是仲谦兄弟的儿子,可谈氏弟妹到底生他一场,如今新媳妇儿进门,我的意思,一双新人除了该给仲谦兄弟敬茶,也该给谈氏弟妹敬一杯茶的,未知大家意下如何?”

族长夫人都发了话,且此事本也无伤大雅,众人乐得卖顺水人情,自然不会反对,纷纷附和道:“这原是应该的。”、“理当如此!”

于是在给君仲谦的牌位敬过茶后,一脸志满意得的君珏与一脸娇羞的金若蘅,一看便知昨儿个夜里很是相得的夫妻两个又给谈夫人的牌位敬了茶,君璃代谈夫人赏了金若蘅一个九百九十九两的红包和一对赤金嵌红宝石的镯子。

二人又给族长和潘氏敬茶,族长和潘氏连称“不敢”,到底在君珏和君璃的坚持下,受了这杯茶,潘氏赏了金若蘅一对羊脂玉莲花簪子,族长则赏了一个红包。

轮到君璃和容湛时,君璃送了金若蘅一套九十九两的赤金头面,容湛则与族长一样,也是一个红包,其他族中长辈和平辈们也各有礼物相赠不提。

君璃见君珏行动间颇为照顾金若蘅,金若蘅看向君珏的目光也满满都是情谊,知道二人对彼此都很满意,这才放心与容湛带着皎皎回了自己家里,只不知是不是前阵子操劳太过,回去的第二日她便病倒了,将容湛唬得不轻,请医问药的,一直折腾了半个月才渐渐好起来。

君珏与金若蘅知道君璃病倒后,一起来探病,趁金若蘅不注意时,君璃悄悄儿问君珏:“君老爷一家这些日子没有上门闹事或是找你的麻烦罢?”她怕君伯恭狗急跳墙,本来他就已经起复无望了,如今又被逐出了宗族,试想连宗族都容不下他了,想也知道他的品行实在太坏,朝廷又怎么会再用这样的人?

“姐姐放心。”君珏道,“他们都是被出族的人了,就跟那过街老鼠似的,人人喊打,根本近不了我的身,家里又被你弟妹搭理得井井有条,闲杂人等根本别想踏进一步,他能找我什么麻烦?”

君璃听说,这才放了心,只究竟仍有几分意难平,因小声嘀咕道:“若是老天哪日将他给收了去就好了,横竖他留在这世上也是个祸害,不过既然祸害,只怕没那么容易就被老天收去,不是有句话叫‘祸害遗千年’吗?”

君珏开玩笑道:“指不定这次老天听到姐姐的祷告,就真将他收了去呢?”

君璃不抱太大希望:“承你吉言了!”

姐弟二人都没想到,在他们说了那番话后不几日的一个夜晚,老天竟真将君伯恭给收了去,不过不是老天开了眼,要收了这个祸害,而是君伯恭坏事做得太多,终于惹怒了一个人,不是别个,却是周姨娘,竟放了一把火,将君伯恭与杨氏,连同她自己一块儿烧死了在君府的正房当中。

周姨娘这辈子最大的心愿,便是君珊能嫁一个好人家,那样她的后半辈子也多少能有几分指望与寄托,只要能让君珊嫁到一个好人家,便是让周姨娘以性命为代价她都愿意,不然当初她也不会在君府的后宅里百般钻营了。

谁曾想一直到君珊都满了十八岁,成了一个老姑娘后,杨氏依然不曾为她定下一门亲事,周姨娘急得整晚整晚的睡不着,头发大把大把的掉,却无可奈何,只得每天临睡前都祈求上苍,只要夫人愿意为二小姐定下一门亲事,哪怕男方穷一些甚至有缺陷都没关系,只要人好,哪怕让她立刻死了她都愿意;谁知道她祈求来祈求去,没有祈求到杨氏为君珊定亲,反而等来了一个晴天霹雳,君珊竟被卖给了一个商户人家做妾,卖她的人还不是杨氏,而是她的亲生父亲!

周姨娘几乎是疯了一般去找到君伯恭,不停的给他磕头求他不要那样对待君珊,说君珊也是他的亲生女儿,求他大发慈悲,一直到连头都磕破了,流了满脸的血,君伯恭依然不为所动,反而还命人将她和君珊分别关押了起来,在君珊被送走之前,再不让她们母女见面。

如此一来,周姨娘相当于是连女儿最后一面都没见到,自然更无从将之前从君璃那里得来的那三千两银子给君珊以防身了,自那时起,周姨娘便恨透了君伯恭,也恨透了杨氏,日日夜夜都在诅咒他们不得好死,人也变得有些疯疯癫癫起来,唯一支撑她熬下去的信念,便是万一君珊得了那商人的宠,生下个一儿半女的,也算是后半辈子有了依靠,那她才能无牵无挂的去死。

谁知道就连这样一个已经卑微得不能再卑微了的希望与信念,也被残忍的毁掉了,君珊竟又被那商人的太太转手给卖了,如今还不知道流落到了什么地方去,甚至还在不在这世上都是未知!

周姨娘彻底绝望了,生出了要与君伯恭和杨氏同归于尽的念头,反正她这辈子活着也没什么指望了,当然,她也不能让害她女儿的人好过,就算要死,她也要拉了他们垫背,总不能她们母女苦了一辈子,临到头来也一直凄凄惨惨的死去,那些害了她们母女的人却仍能活在这世上安享富贵荣华罢,这世上哪有这么便宜的事?

于是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在君伯恭和杨氏并府里仅剩的几个下人都睡着了以后,周姨娘放了一把火,且没忘记浇上菜油,等屋里的君伯恭和杨氏并屋外的下人们终于意识到了失火之时,火势已经大得根本扑灭不了,屋里的君伯恭与杨氏也没有再逃出来的希望了。

一直守在院子里,眼睁睁看着君伯恭与杨氏是怎么一点一点的被大火吞噬的周姨娘确定二人是无论如何都活不了了的之后,才纵身也跳入了火海当中…

君璃自潘氏使来报信的婆子口中得知了事情的始末后,不由与容湛叹道:“早知道当初我就该拉二妹妹一把的,不然她与周姨娘也不会落得今日这般下场了。”不过君伯恭与杨氏被烧死了这件事却让她心里那是相当的爽,只是可惜了周姨娘。

当初之事容湛已自君璃之口听说了,虽事涉自己,且若当时周姨娘母女对君璃伸出了援手,君璃指不定还不会嫁给他,但容湛依然对周姨娘没太大的好感,因只是淡淡道:“以后的事谁又能说得准呢?不过已经这样了,说什么也是惘然了,且说到底也不是你造的孽,至多以后我们若有缘遇上你二妹妹,帮她一把也就是了。”

君璃点点头:“也只能这样了,就是还有些可惜了君琪,那小伙子我印象还不坏,虽然是杨氏生的,但与他其他三个弟兄姊妹都不一样,听说这次发生了这样的事,也没被打垮,而是将父母和周姨娘都葬了,然后变卖了家里的产业,带着弟兄姊妹们搬去了乡间,说是自此要承担起一家之主的责任了。大伯母与大伯父都挺同情他的,不过他这辈子最好也就能做个田舍富家翁了,被出了族的人,难道还想指着科举出头不成?”

容湛对君琪印象也不坏,道:“能做个田舍富家翁也不错,譬如咱们,想还未必能想来这样的福气呢,倒是便宜了容潜那混账东西,我还没离开过京城呢,他倒好,先享受‘海阔凭鱼跃,山高任鸟飞’去了,如今这一成不变的日子,可真是没劲透了!”

君璃也觉得如今的日子没劲,不由叹道:“若是多早晚你能外放就好了,我要求也不高,能有个三年就好,人活一世,总要去外面的世界看看,才不枉来这世上走一遭,不是有句老话都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吗?”

容湛就没有说话了,心里却在暗暗起誓,过几年一定要设法谋个外放,带媳妇儿去外面走上一圈才好,她自跟了自己,几乎从没向自己提过什么要求,自己若连她这么个微小的心愿都满足不了,也白为人夫一场了!

不管君璃与容湛觉得现下的日子如何的没劲儿,这日子终究还是要过下去,不知不觉便进入了十一月,天气渐渐冷了起来,君璃本就是个怕冷的,应酬也少,每日里除了去给太夫人晨昏定省和打理家事,便是窝在家里与皎皎一块儿玩,给小家伙儿讲故事,小家伙已经一岁半了,正是最好玩儿的时候,每日里虽与君璃添了许多琐碎麻烦,却也添了更多的乐趣。

这一日,君璃与皎皎窝在临窗的榻上,给小家伙讲《海的女儿》,正被小家伙那些千奇百怪的问题问得濒临暴走之时,有小丫鬟进来屈膝禀道:“回奶奶,外面来了位自称是奶奶二妹妹的妇人,门房的人想着奶奶只有一位兄弟,便是舅爷,哪儿来的妹妹,便不欲进来通禀,可那妇人却坚持说自己真是奶奶的二妹妹,求门房的人千万进来通禀一声,门房的人见她说得可怜,却不过通禀了进来,还请奶奶示下见是不见?”

君璃本来乍见小丫鬟进来,还只是小小的庆幸总算可以不必再绞尽脑汁的思考该怎么回答女儿那些怪问题了,听完小丫鬟的话后,这小小的惊喜便变作了大大的惊喜,忙问道:“那妇人真说她是我二妹妹?晴雪,你快出去瞧瞧,看那妇人是不是二妹妹,若真是,就让她进来,快去!”

依照君璃的本意,倒是想亲自去瞧瞧的,可一想起若太夫人知道了,没准儿又要借机挑事儿,她虽不怕太夫人挑事儿,到底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说不得只能使晴雪去了,反正晴雪也认得君珊。

晴雪以前是深恶周姨娘母女,不过自君珊被卖于商人为妾,周姨娘又死了之后,她便同情起母女二人来,闻得君璃的话,忙道:“是,奴婢这便去。”自领着那传话的小丫鬟去了。

约莫半个时辰后才回来,身后还领着一个人,一身雪青色的襦裙,面色憔悴,形容瘦削,不是君珊又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