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以前少齐就提过,那一次永芳没让少齐说下去,因为永芳那时候没勇气去听。但是这一次事情尘埃落定,永芳已经有足够的勇气去承担一切。

”不知是什么选择,相公可否告诉妾身?“

少齐伸出手搂抱着永芳,”真的要听。“

永芳点头,无比坚定。

”那时候咱们只有大宝一个孩子,皇爷爷那时候的身体已经不好,不知什么时候就…当时就让我选择,想要保住你,要么接受皇爷爷安排的人。我是王府世子,本该还有世子侧妃。皇爷爷的意思,就是要赐下两个女人,直接封为世子侧妃。要么就是雨露均沾,开枝散叶。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办法能让你出宫。“

永芳张大了嘴,竟然会是这样。皇帝有病吧。”那我后来生了二宝后,为何还要…“还要和平姨娘生下儿子。

”我答应了皇爷爷,就没有反悔的余地。这是我对皇爷爷的交代。也是对大宝和二宝的保护。我知道你心疼孩子,肯定无法接受孩子被接到宫中教养。“

少齐的潜台词就是,要是少齐毁约,不和姨娘开枝散叶的话,那么永芳就将失去亲自教养大宝和二宝的权利。圈圈你个叉叉,死皇帝怎么还不去死。这一刻永芳对皇帝深恨之。有这么做祖父的吗?太过可恶。就算下了一盘很大的棋,要少齐做皇帝,也不至于做到这个程度吧。

少齐紧紧的搂抱着永芳,”放心,事情都过去了。你以后就是皇后,我们的儿子就是太子。没人再敢伤害你,也没人敢从你身边抱走大宝和二宝。“

这话说的没错,永芳心里头总算好受了一点。

九月二十九立太子,三日后,也就是十月初二,太子过世。太子死的时候,脸上还带着笑容。显然他对于自己最后被立为太子很满意。接着就是发丧。而少齐和永芳一家人也正式搬到东宫。后宫嫔妃死的差不多了,幸存的都是低品位的人。因此永芳搬入东宫后,理所当然的管理起后宫来。

这一年腊月初三,皇帝薨。三日后宋少齐继位,定年号为平熙,来年便是平熙元年。宋少齐便被世人称为平熙帝。平熙元年正月,立孙氏为皇后。追封生母贾氏为太后,追封已故太子(安王)为仁孝皇帝。平熙二年,追封潘氏为贤贵妃。至于顾氏,则是没有任何位份,连带安王妃这个头衔也被剥夺。对此,朝堂无人反对。顾氏又不是皇帝的生母,实在是没必要在这上面啰嗦。而且当初安王被立为太子的时候,安王也从来不曾提起对顾氏的安置。那大家就装作没这个人吧。

平熙十年,皇帝立大皇子为太子,明发旨意,昭告天下。

本文正文到此完结,后续将有番外。将从其他人的视角,交代永芳做皇后的事情。也会交代清楚其他人的命运。

------题外话------

终于完结了!

这篇文能写到现在真的很不容易。当初15万字,也才400+收藏。编辑都劝我放弃,是所有读者的支持,让我坚持下来。从15万写到160万。过程有喜,有苦,有酸,还好一直有你们陪伴。没你们的支持,元宝绝对坚持不下来。不是矫情,是真心实意的感谢大家!

这篇文开局没写好,导致后面也发挥不好。元宝回头一看,真的有很多不足。是所有的读者包容元宝,支持元宝坚持了下来,这份感动无言以表。元宝会一直记得这份感动!

元宝鞠躬感谢所有支持正版阅读的朋友,谢谢你们!你们是最可爱的!

最后为元宝的新坑打个广告,《庶女妖娆》故事很精彩,更新很稳定。相信元宝的坑品,请收藏支持《庶女妖娆》!元宝拜谢!

☆、第四卷 番外一 (为470364913贺)

恭喜您获得一张月票

孟氏正在督促淳哥儿描红,四五个大丫头在身边伺候,云嬷嬷小声的陪着孟氏说话。一个小丫头在外面张头张脑的,云嬷嬷放下手中的事情走出去。过了会走进来,在孟氏耳边到:“太妃,二姑太太又来了。”

宋颖又来了?孟氏嘲讽一笑。

云嬷嬷道:“太妃,不如奴婢出去将她打发走。”

孟氏摆手,道:“好歹也是王爷的亲姑姑,皇上的亲妹子,咱们总不能连这点面子都不给。去,将人请到二门花厅,嬷嬷好生招待着。等我督促王爷描红完毕,然后就过去。”

“是,奴婢这就去招呼。”云嬷嬷带着人下去,孟氏照旧陪着淳哥儿写字。

淳哥儿如今已经有了郡王爵位,虽然还没成年,但是他的一言一行都是以做一个好的王爷来要求自己。因为淳哥儿成为郡王,昔日的孟二奶奶自然也就成了太妃。在王府的辈分一下子就上去了。

淳哥儿听到动静,抬起头来,看着孟氏,“母妃,二姑姑又是来求母妃的吗?”

“王爷,你安心读书就好,外面的事情你还小,自有母妃替你料理。你要知道,咱们娘两能有今日,全是皇后和皇上开恩,你可不能辜负了皇上和皇后的期望。”

淳哥儿点头,“母妃放心,我晓得的。”当年京城大乱,那时候淳哥儿都是六岁的孩子了,早就记事了。大人们的议论他都记在心里,虽然别人都说他的父亲是暴病身亡,其实他心里知道那只是皇上为了脸面,为了他们母子的将来故意这么说的。要不是皇上和皇后,他们母子如今就是乱臣贼子之后,只怕连吃饭都成问题。因此淳哥儿很听话,只要是皇上和皇后吩咐的事情,他都会好好做。皇后让他好好读书,不可做一个纨绔王爷,他就乖乖的好好读书,不用人督促,他自己就知道努力。虽然读书很辛苦,但是他也从其中找到了乐趣,他不用考科举,所以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花费在诗词歌赋上面。如今他在皇家已经小有才名。上次皇后千寿,他还做了两首诗词敬上,皇后很高兴,狠狠的夸了他。这更给了他动力。

孟氏的心里头却想的更多。皇帝给淳哥儿的封号是“敦”,取自于敦厚,皇帝的意思她比谁都明白。也因此自从分了府后,她一直严格管束着郡王府的人,不准任何人仗着王府的势,在外面胡作非为。就是她的娘家,她也是严格要求。因为没有人比她更清楚,淳哥儿的这个王位来的多么的不容易。她不允许任何人败坏了淳哥儿的前程。

到如今,孟氏特别感激当初她的选择,她当初也有犹豫过,幸好最终她站在了皇后身边,选择了相信皇后,如此才有了今天。孟氏看了眼淳哥儿,心中安慰,淳哥儿懂事,她很放心。但是淳哥儿年龄渐渐大了,她必须防着那起子攀高枝的人算计淳哥儿。

看来下次进宫请安的时候,她可以试着和皇后提提,应该可以先给淳哥儿相看相看,给淳哥儿挑个合适的王妃回来。想到进宫,就想到皇后,孟氏心里是羡慕的,也是佩服的。

皇帝继位这么多年了,后宫有位份的女人愣是没增加一个。当初他们刚进宫的时候是什么样子,如今后宫还是什么样子,这么多年下来,就只有那么小猫两三只。皇帝竟然也准许了。果然皇后本事了得,这一点当年在王府的时候她就知道了。若是当初她有皇后一半的本事,怕是事情又有不同吧,说不定淳哥儿如今还有父亲。

皇后是有福气的,进宫后没两年又怀孕,生下一个儿子。过后几年又生下一个女儿。三子一女,谁也越不过皇后。就是皇后的娘家,武昌伯府,也因为皇后一门殊荣。从武昌伯变成了武昌侯。原本武昌伯府的爵位五代而斩,到如今已经是第四代,皇后的亲大哥就是第五代。如今因为皇后,武昌伯成了武昌侯,皇后的大哥百年之后,子孙后代还能承袭爵位三代。真正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想想当初皇帝继位,过了孝期后,朝臣就开始上奏本,让皇帝选秀,册立后妃,繁衍子嗣。第一次,皇帝以国事忙为借口躲了过去。过了两年,朝臣们又提起此事,皇帝依旧以各种理由推脱。结果就有人将矛头指向皇后,说皇帝专宠皇后,是取祸之道,又说皇后善妒不贤良,还说皇帝子嗣少,于国家不利。

皇帝震怒,说皇后育有三子,三子皆是嫡子,何来子嗣少,何来于国家不利。乱了嫡庶那才是真的于国家不利。又反问是不是朝臣们见不惯皇帝有三个嫡子,所以故意想要往后宫塞人,打算谋害嫡子,想要取而代之。皇上这个指控十分的严重,朝臣们纷纷下跪口称不敢。

接着皇上又说,皇后是正宫皇后,是皇上的结发妻子。宠爱结发妻子有什么不对。难道要宠妾灭妻才叫对吗?是不是朝臣们在家里也都是宠妾灭妻,混乱嫡庶,以庶代嫡,任由庶子谋害嫡子?任由妾侍谋害正妻?

朝臣们自然口称不敢,说绝对不敢乱了伦常,不敢做出宠妾灭妻的事情来。

皇上就说,既然你们也知道那是乱了伦常,那为什么还要求皇帝去宠妾灭妻。莫非你们居心不良?若是皇后无子,自然要广选秀女,充实后宫。皇后有三个嫡出的儿子,哪里又需要充实后宫。

最后皇帝还说,后宫之事是皇帝的私事,朝臣无权过问。后宫是皇后管理,朝臣无人有资格质疑皇后。还说若是谁没事干,整天就盯着皇帝睡哪个女人,他就找事情来给大家做。一国朝政这么大的事情没人关心,整日里就盯着皇帝的后宫,真是吃饱了撑着。

自此之后,虽然还是有人质疑皇帝和皇后,但是再也没人敢挑头让皇帝广选秀女,充实后宫。而皇后的权威也无人挑战。

朝臣无人敢挑战皇后的权威,但是有人脑子不清楚,偏偏要去撞南墙。这人自然就是脑子进水的宋颖。当年甲申之乱(京城大乱)的时候,宋颖和她婆家一家人都没出事,平安活了下来。后来少峰暴病身亡,皇上很好的掩藏了少峰的真实死因。而宋颖竟然天真的相信了,真的以为少峰是暴病身亡,却没想过这里面的猫腻。

宋颖先是拾掇着孟氏进宫去为少峰请封王位,理由是儿子都是郡王了,老子自然也该有个王位。还说这也是为了孟氏母子好,免得别人说闲话,说淳哥儿不孝。孟氏理都不想理会宋颖,觉着宋颖这脑子真的是不够用。要是能够请封,她需要宋颖来提醒吗,早就去请封了。就是因为不能,所以才没动静。有脑子的人都看得明白,就是孟氏的娘家也也都清楚这一点,也因此从来不提少峰的事情。偏偏宋颖脑子进水,还自以为是。

宋颖见孟氏不搭理她,接着又要求孟氏去铁杵庵将顾氏接出来。说顾氏是孟氏的正经婆婆,皇后不理会那还说的过去。孟氏不理会,那就是大不孝。孟氏翻白眼,真想大声对宋颖说,你脑子有病吧。没见到皇帝对顾氏恨之入骨吗?要不是顾忌着名声,皇上早就下旨处死顾氏了,还想接她出铁杵庵,做梦吧。不把顾氏送到慎戒司去,已经算是客气的。

宋颖对于孟氏的态度很不满,嚷嚷着要进宫讨说法。孟氏看在她是少峰的亲妹妹,淳哥儿的亲姑姑的份上,提醒她几句,别去惹皇帝,更别去惹皇后,否则吃不了兜着走。那时候孟氏已经从宫里面得了消息。皇帝看在同父的份上,打算给宋颖一个郡主的爵位,好歹也让宋颖有点体面。要是宋颖知道好歹的话,这个时候就该老老实实,本分的守在婆家,等着旨意下来。

孟氏已经如此暗示了宋颖,让宋颖别为了顾氏,为了少峰,将自己的前程都搭进去。可是宋颖不听,或许她以为她是嫡出,又是皇帝的妹妹,怎么着皇帝也不会亏待了她。即便说几句过分的话,最多也就是斥责几句。真心不知道她这自信来源于何处?或者她根本就没意识到皇帝已经不是当年的长公子,更不是当年的世子爷。皇帝就是皇帝,皇帝要做什么,尤其是这种家事,做了就做了,朝臣即便认为做的不妥当,也不会吭声的。毕竟那是家事,和朝堂无关,自然不用大家操心。

宋颖就这么自以为是的进宫去了,孟氏不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事。只是知道皇帝震怒,宋颖在皇后跟前说了很多难听的话,皇后最后直接让人将她赶出去。要不是长宁长公主(宋绾)在场求情的话,宋颖怕是要挨板子。

因为宋颖的愚蠢,本来即将到手的爵位没了。连个乡君都没混上。这么多年下来,就是宋薇都有了爵位,她依旧还只是一个出身皇家,却没有爵位的普通女人。就宋颖那婆婆,哼,这么一闹,她那婆婆哪里还对她客气。宋颖的婆婆出身齐国公府,岂是一般人可比的。而且她婆婆的名声在外,都知道彪悍的不得了,就宋颖那点脑子,在她婆婆面前根本讨不了好。要是宋颖有爵位在身,她婆婆自然会对她客气。可是这么多年下来,皇帝对宋颖这个妹子的态度,世人皆知。虽然宋颖婆婆不敢过分,毕竟宋颖娘家是皇家,但是该立的规矩一点都不少。

想想宋颖如今这样子,看上去比宋绾老了好几岁,就知道宋颖过的不如意。

“母妃,儿子的课业做完了。”

孟氏从回忆中醒过来,笑着摸摸淳哥儿的头,检查了一遍,道:“很不错。去玩吧。”

淳哥儿笑了起来,“那母妃呢?可是要去见二姑姑,要不儿子也跟着去。”

“你还小,这些事情等你长大了再出面处置。如今倒是不需要,母亲还能料理。”孟氏笑着道。

“儿子听母妃的。”淳哥儿由未留头的小厮带了出去。丫头们也跟着去了。

孟氏问身边伺候的大丫头,“云嬷嬷出去多久了?”

“回太妃的话,云嬷嬷已经出去了半个时辰。”

半个时辰了,晾了宋颖这么长时间,也差不多了。“走吧,随我去见二姑太太。”

“是。”

到了二门花厅,还没进门了,就听到宋颖的声音,又尖又利的,听着刺耳。孟氏微微一挑眉,然后若无其事的走了进去。“二姑太太来了,招呼不周,还请见谅。”

宋颖冷着脸,道:“二嫂的架子如今是越来越大了,想要见二嫂一面,真正是难如登天。哼,就是可怜我二哥。如今二嫂都成了太妃,可怜我二哥连个爵位都没有。真是不知道二嫂这太妃是怎么来的。自己的男人又不是王爷,这太妃叫的也是名不正言不顺。”

云嬷嬷的脸色当即就变了,“二姑太太请你慎言。”

孟氏这些年下来,修养是越来越好了,丝毫不见怪宋颖的这番话。

宋颖瞪了眼云嬷嬷,“嬷嬷不过是一介奴婢,也敢冲我大吼大叫?二嫂,你们王府的规矩可要不得。”

孟氏在首位坐下来,“二姑太太,我们王府的规矩一直很好,二姑太太若是不信可以出去打听打听。至于云嬷嬷嘛,她是护主心切。府中有恶客,自然也该凶狠一点。否则别人还只当敦郡王府好欺负。”

“二嫂,你太过分了。”

云嬷嬷却笑了起来,如今太妃是越来越明白了。很好,很好。

孟氏淡淡的看了眼宋颖,“哪又如何?”她是太妃,是皇后亲自下的旨意,用的皇后凤印,就供奉在祖宗牌位下面,淳哥儿的敦郡王爵位是皇帝亲自下的旨意,同样也供奉在祖宗牌位下面。谁敢不给她面子,就是不给皇帝和皇后面子。至于宋颖,不过是个没爵位的宗室女,让她进门就算客气了。还蹬鼻子上脸,闹不清楚现实,活该被教训。

宋颖被气狠了,可是她也知道如今形势比人强,她没办法。她还要求着孟氏了。

宋颖控制着自己的怒气,“二嫂如今的确是不同了,妹妹比不上二嫂。但是二嫂别忘了,你的正经婆婆如今还活着,就在铁杵庵。不知二嫂多久没去看过了?”

孟氏暗自皱眉,她就知道又是为了顾氏。“二姑太太放心,婆婆那里,每月我都派人送银钱过去。婆婆的生活很好,虽然清苦了一点,不能随意出庵堂,但是好在还算清净自在。那些伺候的人,看在王府的面上,也不敢对婆婆不敬。”

“二嫂说的轻巧,给几个银子,就将责任给推却掉了。我前日去看望了母亲,母亲她已经老的不成样子了。铁杵庵清苦,那里如何能够养老。如今二嫂有体面,能够随时进宫,还望二嫂有点孝心,进宫请旨,将母亲接出来奉养。”

孟氏猛的放下茶碗,茶碗和桌面碰撞的声音,刺激的众人心头一颤。孟氏冷冷的说道:“二姑太太,以前我顾忌脸面,说话总是很含蓄,我想二姑太太是个明白人,也该知道我的意思。可是二姑太太总是左耳进右耳出,如今我就把话说明白了。送婆婆去铁杵庵是皇上的意思。那时候皇上还在潜邸,我都是无能为力,就是当初父王还在的时候,也没说过一句要接婆婆出来的话。如今皇上贵为天子,皇上不发话,谁敢乱动。”

“所以我才让二嫂进宫请旨,二嫂当我是傻的吗,这些道理我自然明白。”

“明白就好。皇上对婆婆是什么态度,莫非二姑太太忘了?要是忘了的话,我不妨提醒一下。当年皇后刚生下大皇子的时候,皇上就提着剑去找婆婆算账。这事儿姑太太是亲眼看见的。要不是看在父王的面上,皇上早就结果了婆婆。皇上如今能容许婆婆继续活着,已经是开恩。若是我们再敢多加要求,哼,只怕婆婆死的更快。”

“你别吓唬我。”宋颖挺直了背脊说道:“皇后喜欢淳哥儿,对二嫂也是客气的很。我就不信,二嫂去求,还求不下来。除非二嫂跟本就不想奉养自己的婆婆。”

“放肆!”孟氏拍着桌子大骂,“你有孝心,那你去求啊!淳哥儿得了王位,那是用命换来的。皇后对我客气,那是我们老实本分。我今日实话和你说,要让我和淳哥儿用自己,用全家人的前途去换婆婆出来,我告诉你没门。谁敢谋害淳哥儿王位,我就敢和谁拼命。”

云嬷嬷点头,太妃早该如此了。早早的和二姑太太掰扯清楚了,也免得二姑太太三天两头的添堵。

“好,好,二嫂了不起。行,你为了淳哥儿的王位,连孝道都不要了。二嫂就等着听参吧。”

“随便。我看你有多大本事,你要闹尽管去闹。”孟氏一点都不怕宋颖闹。宋颖闹大了惊动了宫里头,倒霉的肯定是宋颖,不是她更不是还没成年的淳哥儿。

宋颖气呼呼的走了,云嬷嬷担心的道:“太妃,要是真的有御史上奏本弹劾该怎么办?”

“怕她作甚。咱们行得正就不怕。将婆婆送到铁杵庵的人是皇上,只要脑子没进水的人都知道该怎么做,算不到咱们头上来。要是咱们真的受了委屈,皇后也会为咱们做主的。”

云嬷嬷点头,这话有道理。王爷和大皇子感情好,听说朝中已经在准备册立太子的事情。等大皇子做了太子,王府又多了一份保障。而且皇帝和皇后都是明理的人,对当年的事情门清。原本皇帝和皇后都不想计较二姑太太,想给她爵位,谁让二姑太太脑子进水了,竟然敢对皇后出言不逊。连大皇子都记恨上她。大皇子做了太子,将来就是皇上,被两代皇上记恨,还真是悲催。

宋颖是疯狂的,她做的事情也是疯狂的。她一回去,自己写了本奏章,将孟氏如何不孝不慈全写了。真的假的,该有的都有。她找来心腹丫头和婆子,让心腹婆子将奏本送到某某御史的府上。结果这封奏本连永昌侯府的大门,准确的说连二门都没送出去,就到了侯府夫人的手上。

侯爷夫人,出身齐国公府,性格彪悍,偏偏也能生养,就是侯爷见了她也要小心奉承着。

田夫人拿着奏章,拿眼去看田侯爷。田侯爷涨红了脸,拍着桌子大骂不孝儿媳,这是要害死侯府吗?侯府如今上赶着要去和各家王府打好关系,尤其是敦郡王府,还有武昌侯府。可是这个儿媳妇却专门扯后腿。要是这份奏章真的上达天听,那侯府和敦郡王府可就结仇了。只怕连武昌侯府也要怪罪几句。

“去,去将二爷找来。”

田二爷是宋颖的夫君,得了吩咐急忙赶过来,“不知父亲和母亲叫儿子来可有要事?”

田夫人直接将奏章扔到田二爷头上,“看看。这是你媳妇写的,她是诚心要害死咱们全家是不是?敦太妃的婆婆是皇上亲自吩咐送到铁杵庵去的,连敦太妃都没吭声,她一个出嫁女操哪门子心?就这么赶着要将娘家人都得罪死了,将咱们侯府都害死了,她才能消停消停吗?”

田二爷翻开奏章一看,吓得半死。跪了下来,“父亲,母亲,是儿子的不是,儿子有罪。请父亲母亲责罚。”

“得了,你性子软和,心疼媳妇我是知道的。但是这样的女人,你难道还能眼睁睁的看着她祸害全家吗?”田夫人怒气横生。当初结了这门亲,真是大错特错。

“儿子明白,请母亲做主。”田二爷也知道自己没办法在维护下去了。使小性子,打骂通房姨娘这都没关系,那是她作为正妻的权利。但是如今却是要祸害整个侯府,此事绝对不能容忍。

“既然你让我做主,那好,母亲就替你做主一回。事后你可别心疼。”

“母亲放心,儿子就是再糊涂,也不至于拿全家人的前程和性命开玩笑。”

“那好。来人,去将二奶奶移到西北小跨院,对外就说二奶奶染了恶疾,不得见人。在二奶奶好之前,都不准二奶奶出院门一步。”

婆子应声答应,带着人就去处置了。当宋颖还在幻想着孟氏被所有人唾弃,淳哥儿就此失了王位的时候,大门被人从外面撞开。一群凶神恶煞的婆子冲进来,对着屋里的人就开始打。两个最为粗壮的婆子冲到床边,抓住宋颖的手就将她控制住。宋颖大叫,可是刚刚发出一点声音,就被人堵住了嘴。然后强行带出二房正房。连带着伺候在宋颖身边的丫头婆子都全部被发落。

而侯府正房这里还在商量后续事情。田侯爷沉着脸道:“明日我就去写请罪折子。”

田夫人点头,“请罪折子要写,不过这样还不够。二媳妇好歹是皇族,是皇上的妹子。虽然皇上不待见她,但是也未必就容忍我们轻慢了她。这样,后日就是十五,明日我就让人去内务府递牌子。见了皇后后,我亲自给皇后解释。想来皇后是能理解咱们的。至于请罪折子,先晚两天,等我进宫后再送进去。”

“夫人说的对,是该亲自进宫给皇后解释解释。那敦郡王府那边?”田侯爷又问道。

田夫人又看着自己的二儿子,道:“让老二亲自走一趟敦郡王府请罪。等我从宫里出来后,再摆酒赔罪。”

“夫人思虑的是。”

十五这一天,田夫人进宫请安。见了皇后,便将宋颖写的奏章递上。皇后看了后,笑道:“难为夫人了。”

“臣妾不敢。”

皇后心里头发笑,这么多年了,宋颖还没认清楚现实,真是又傻又天真。哎呀,只可惜她有个招仇恨的娘亲,每当宋颖提一次顾氏,皇上就越发的想要让顾氏去死。看看如今大宝多好,可谓文武双全。可是大宝越好,皇上就越记恨当年顾氏的算计。差一点顾氏就成功了,他们也就不会有大宝这个孩子。这让皇上如何不恨,身为大宝的娘亲,她自然也恨。不过这种事情不用她出面,自有人处理好。

田夫人见皇后不说话,就小心的将她如何处置宋颖的事情说了。心里忐忑,生怕皇后怪罪。好歹宋颖也是皇后的小姑子。

却没想到皇后会说,“夫人如此处置,很好。贵府二媳妇性子怕是不好,我看她的恶疾怕是一时半会好不了,该多请几个大夫看看。多养个几年。或许十年八年后,她的恶疾就该好了。”

田夫人心里头颤抖,皇家人果然不好惹。这二媳妇果然是招仇恨的。“臣妾明白,臣妾一定好好给二媳妇请大夫治病。就是十年八年,也一定要治好她。”

“很好。”

有了皇后发话,侯府众人放心下来。田夫人又亲自摆酒赔罪,孟氏自然将此事揭过。听闻对宋颖的处置,孟氏笑了起来,对田夫人说:“我这小姑子,自小就是毛病多。夫人辛苦了,是该给她多请几个大夫好生看看。”

“太妃说的是。”田夫人看的愈发分明,她这二媳妇真正不会做人。将娘家人都得罪光了,如此一来,还有谁为她说话。等回去后,她就请大夫来给二媳妇看病吃药,一定会让她养个十年八年。想来等铁杵庵的那位没了,二媳妇的病差不多就该好了。

------题外话------

恭喜470364913的亲成为本书的举人粉丝。番外奉上,回馈所有支持正版阅读的亲,你们最可爱了,元宝爱你们!

☆、第四卷 番外二 (为lxiaotang321贺)

我有四个哥哥,一个姐姐。大哥哥,二哥哥,四哥哥和我都是娘亲生的。哦,我忘了说了,我娘亲是皇后,我爹爹是皇帝,我小名叫丫丫,是娘亲四个孩子中唯一的姑娘,因此娘亲和爹爹都很喜欢我,我也喜欢娘亲和爹爹。大哥哥的小名叫做大宝,二哥哥的小名叫做二宝,四哥哥的小名叫做三宝。三哥哥是是平嫔生的,我听常嬷嬷说,平嫔以前在王府的时候只是一个姨娘,因为老实本分,所以这才有了三哥哥。不过前段时间,三哥哥大了,所以娘亲做主,平嫔就成了平淑妃。爹爹就说后宫都听娘亲的安排,娘亲说什么就是什么。

大哥哥是太子。所有人都说大哥哥好,朝中大臣说大哥哥就是太子典范,一言一行皆有章法。夫子说大哥哥学问很好,做文章四平八稳,守中持正,正是上位者该有的态度。还说太子哥哥要是参加科举的话,说不定能够考个两榜进士。爹爹对太子哥哥也很满意,不过爹爹人很严肃,就是再满意也不肯说出口,总是骂太子哥哥这样不好,那样不对。每次这个时候,娘亲就在一旁笑眯眯的看着,也不吭声。等爹爹骂完后,娘亲就将太子哥哥叫到身边,对太子哥哥说,爹爹是口是心非,不用理会。有用的就听,没用的就随便听听,事后忘了就好。

每次这个时候,爹爹就吹胡子瞪眼,说娘亲慈母多败儿。娘亲就说爹爹不会教孩子,好好的孩子被爹爹一吼,个个都变成鹌鹑,全都缩脖子去了。人人都骂,做父亲的骂,夫子也要教训,朝臣也要说做太子如何如何,真的以为光是骂就能将人培养成才吗?孩子需要鼓励的,必要的鼓励才能树立孩子的自信心。这话我最喜欢了,娘亲说的真好。而爹爹一到这个时候就没话说了。每次争论如何教育我们这些捣蛋鬼(娘亲的原话)的时候,娘亲的道理总是一套一套的,爹爹永远都是甘拜下风。

后来不知是不是听了娘亲的话,爹爹偶尔也会夸夸太子哥哥,夫子也会夸几句。夸的多了,太子哥哥的名声就更好了,人人也都跟着说太子哥哥好,说太子哥哥温文尔雅,有君子风。

其实他们都不知道那不是过太子哥哥装出来的,娘亲说人前一个样,人后一个样。既然大家喜欢这样的太子,那在人前也不妨做出这个样子。只要本性不坏,有足够的判断力和决断力就没关系。其实太子哥哥最调皮了。我很小的时候,他就喜欢扯我的头发,后来我长大了,他还喜欢扯我的头发,尤其喜欢将我刚刚梳好的新发型扯乱,我气死了。

有一次京城流行梳桃花妆,我也让梳头的宫女给我梳了一个桃花妆,结果太子哥哥见了,先是嘲笑我,说我小小年纪就将脸擦的红一块白一块,难看死了。又说我头发梳的跟个老姑娘似地。还动手将我的头发弄乱,将我精心化出来的妆给擦了。气死我了。说什么我梳两个圆髻就很合适。我才不要,跟个丫头似地,两个小笼包子(娘亲原话)顶在头上,难看死了。可是宫女们都不听我的,全听太子哥哥的。没一会我的脸就变得清清爽爽的,一点脂粉都没有,只擦了一点润肤膏。头上顶着两个小笼包子,气死我了。

我去打太子哥哥,太子哥哥就逗着我玩。后来又说,要是我听话的话,就带着我出宫去玩。

出宫玩我最喜欢了。这也是太子哥哥不规矩的一点,十次出宫,有八次他都是偷偷出宫的。不仅一个人出宫,还带着二哥哥,四哥哥,有时候也会带着三哥哥出宫。不过十次里面倒是有九次不会带我。

说到这里,我就要多废话一句,太子哥哥是真的聪明。夫子布置的课业,别人(三哥哥和四哥哥)要两个时辰完成,太子哥哥只要一个时辰就完成了,而且完成的质量很好。不过太子哥哥这一点比不上二哥哥,二哥哥不到一个时辰就完成了。只是夫子多半都喜欢太子哥哥的作业,不喜欢二哥哥的。我听人说是二哥哥的作业说话太难听,常常将夫子气得吹胡子瞪眼。不过这就是二哥哥的风格。娘亲最喜欢看二哥哥的作业了,每次看了,都哈哈大笑。拍案称奇,说二哥哥这么犀利,可以考虑去写一本反讽类的话本传奇。二哥哥听了,心里头很心动。他没说,但是我看出来了。

言归正传,说回太子哥哥。太子哥哥答应带我出宫,我高兴坏了。不过也不是马上就能出宫。太子哥哥照常去上课,做完了夫子布置的课业,还去娘亲那里请安,这才带着我还有二哥哥,三哥哥和四哥哥一起出宫。说是偷偷出宫,其实娘亲肯定知道的,只是爹爹多半是不知道。我们都换了一身衣服,都没有平日里穿的衣服好。不过常嬷嬷说,就这样走出去别人一看就知道是富贵人家的孩子。常嬷嬷不放心,又嘱咐了几遍太子哥哥和二哥哥,要他们好好看着我。太子哥哥和二哥哥还没吭声了,四哥哥就拍着小胸脯说保准没问题。

太子哥哥笑着在四哥哥头上敲了下,道:“三宝,到一边去。”

四哥哥和我站在一起,看着太子哥哥和常嬷嬷说话。常嬷嬷是娘亲的陪嫁嬷嬷,很有体面,太子哥哥很尊重她,我也很喜欢常嬷嬷。因为常嬷嬷会无条件的宠爱我,不像娘亲和爹爹还要求我读书,写课业,娘亲还要我学女红学厨艺。总之要学好多。可是常嬷嬷不会,常嬷嬷只要我高兴,做什么都行。

我们五兄妹一起出宫,有禁卫跟着保护我们。其中一个禁卫我认识,大家都叫他统领。统领是什么官职我不知道,不过应该是个大官。我见过大舅舅对这位统领就很客气。

内城很冷清,没什么看头,全是高门大户的宅邸。真正好玩的是在外城,不过我迄今为止也就去过两次。一次是跟着太子哥哥去的,一次是跟着娘亲。跟着娘亲那一次很没意思,全程坐在马车上,朝外看一眼都说不合规矩。

到了外城,先找了一个地方将马车放好,二哥哥抱着我走,太子哥哥在前面领路,三哥哥和四哥哥跟在后面。太子哥哥先带我们去了小商品一条街,据说这是娘亲的点子,爹爹同意了,就划了几条街,作为京城的小商品市场。说是小商品,其实什么都卖。大到马车,家具,床具,小的针线。总之人们生活需要的东西这里都能买得到。而且这里交通很方便,街道又宽敞,还有专门寄存马车的地方,五城兵马司每天都有人在这里巡逻。还有专门负责打扫街道的人,因此街道也很干净。而且这条街道上很多商家都建了一个做商品展示的橱窗,镶嵌了那种透明的玻璃,人走在街道上就可以看到店铺里面卖什么东西。那种透明的玻璃宫里面自然也有,我自己住的宫殿全是这种透明的玻璃。

听说这种透明的玻璃是南方的琉璃商人做出来的,他们从海商那里得了方子,然后慢慢试做,十来年下来,总算是做成功了。成功后,他们就将做透明玻璃的方子献了上来。娘亲笑眯眯的收了,然后让太子哥哥去处理后续问题。娘亲就说了一句,人家诚意十足,咱们皇家也该有十足的诚意。商人缴税养活朝廷上下这么多人,对商人不应该太过苛责。太子哥哥说他心里明白,一定会将这事办好。

此事过去三年了,没想到玻璃满大街都是。我搂着二哥哥的脖颈,问二哥哥,“二哥哥,玻璃是不是很值钱?”

二哥哥抿着唇点头,不说话。

“那大家都用得起玻璃,是不是大家都很有钱?咱们国家的人都这么有钱吗?”

二哥哥没反应,不过我看到二哥哥的眉头皱起来了。

太子哥哥听到我的问话,就回过头来笑着对我说,“丫丫,不管什么时候都有穷人和富人。爹爹还有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富人更多,穷人更少。”

哦,原来是这样。可是我还是不懂,这和用玻璃有什么关系?难道太子哥哥的意思是用玻璃的人多了,就意味着富人更多了,穷人更少了吗?富人是什么我知道,可是穷人是什么样子的我就不知道了。好想看看穷人长什么样子。我将这个想法和太子哥哥还有二哥哥说了,两位哥哥你看我我看你,最后太子哥哥说,他会想办法让我看看穷人家是什么样子的。

我很高兴,要是知道了穷人是什么样子,那我的学问肯定就会长进。那娘亲就不会让我学那么多东西吧。尤其是女红,我一点都不想学。

四哥哥笑嘻嘻的跑到我身边,“丫丫,你个笨蛋。穷人都不知道,你果然是最笨的。你看大街上,那些身上穿着补丁衣服的,还有那些在街上摆摊子的,不都是穷人。”

“你才是笨蛋。”四哥哥最坏了,最爱欺负我。太子哥哥每次欺负我,事后都会赔偿我。可是四哥哥光知道欺负我,不知道赔偿我。讨厌,最讨厌了。

我从二哥哥身上滑下来,我不要抱着,街上都没人被人抱着的。还有我要欺负回去。于是我的脚还没落地,我的手已经打在了四哥哥头上。

四哥哥吃痛,我却很开心。

“丫丫,你本来就是笨蛋,什么都不懂。难道还不让我说吗。说你两句你就打人,果然是唯小人和女子难养也。”

“四哥哥,我不喜欢你了。”四哥哥最讨厌了。

太子哥哥这个时候板着脸训斥了四哥哥,“丫丫还小,又不像你经常跟着我们出来见识。她不懂你好好教她就可以了,干嘛要说她是笨蛋。快,给丫丫道歉。”

四哥哥嘟着嘴不服气,这下就二哥哥出马了。二哥哥就一句话,“一,道歉。二,回去。”

四哥哥不怕太子哥哥却很怕二哥哥,于是结果就是四哥哥乖乖的给我道歉。看在四哥哥有诚意的份上,我就大人不记小人过,“四哥哥,我不怪你了。我也喜欢四哥哥。”

四哥哥不想理我,不过二哥哥眼睛一扫,四哥哥马上就对我笑了起来。我最喜欢看到四哥哥被二哥哥压迫的样子了,哈哈,太高兴了。

二哥哥牵着我的手,随便我逛。路上人真多,不过摆摊的人也很多,大家都在吆喝。我看着好有趣,我买了好多东西,有吃的,有用的,还有几个珠花,本来我还想买点首饰的,不过太子哥哥说这些路边买的都不行,买回去也用不了,实在是浪费钱。我点点头,太子哥哥说的对。钱袋子可要捂紧了。虽然我们每人每月都有月例银子,但是娘亲从小就告诉我们,要节约。公中给的,用了就用了。想要额外的东西,都拿银子来买。银子给谁?自然是给娘亲了。娘亲后宫最大,到了后宫就是爹爹也要听娘亲的。

爹爹有说过这样是不是太苛刻了。娘亲却说这是要我们从小学会理财,知道钱来之不易,也就知道该合理花用。又说太子哥哥以后要当皇帝,要是做皇帝的人连钱怎么用,那又怎么管好一个国家。管一个国家,其实说直白了,就是如何扩大收益,节省开支。只要钱的来路多了,花钱又有节制,该花的大方花,不该花的就不花,如此一个国家才能繁荣。要是国家打仗,遭灾,朝廷拿不出钱来,该怎么办?一个国家的根本都会被动摇。因此看似做皇帝要处理很多事情,其实根子还是在钱上头。解决了钱的问题,再解决了军队的问题,这个国家基本没有大问题。即便有大问题,也可以关起门来大家一起商量解决。有了钱就可以赈灾,可以减免农民的负担。农民负担轻了,自然不会揭竿而起。

这话太子哥哥深以为然,爹爹虽然嘴上没说什么,不过我知道爹爹肯定也是赞同娘亲的观点的。后来爹爹强制性推进商税改革,其实就是听了娘亲的话。与其国家一遇到事情就朝农民征税,不如朝商人征税,还不会动摇根本。这事太子哥哥也参与了,所以我才会知道。听说朝堂闹的很厉害,整整闹了一年,这个制度总算是推了下去。听太子哥哥说,如今国库的收入一年比一年丰厚,这都全赖于商税改革。

太子哥哥和二哥哥小声的说着话,我耳朵好使就听见了。二哥哥说商人一天赚的就比得上农民一年的收入了,就是那些街边摆摊的人,收入也比农民高很多。二哥哥朝太子哥哥抱怨,说太子哥哥和爹爹也太手软了,商税定的低了,照着二哥哥的意思,就该比照农民的收税标准加一倍来收商税。免得商人们为富不仁。

太子哥哥摸着鼻子苦笑,开始和二哥哥诉苦,说是现在的商税标准已经比以前高出很多了。目前不能再增加了。想想之前因为商税闹出来的风波,多少人罢职去官,多少人流放。如今朝堂上可经不起再来这么一次。真的要来,最少等十年后。

二哥哥很不满,说太子哥哥只考虑到官商的利益,却没考虑到老百姓的利益。老百姓才是这个国家的根本,要是老百姓过不下去了,哼哼,看你这个太子将来的皇帝要怎么过。

太子哥哥苦笑,又辩解道如今跟以前比起来已经好了很多。至少农民的负担比皇曾祖父在的时候低了一成。

二哥哥不满,说低了一成又如何,架不住官员们盘剥摊派。

太子哥哥就说这涉及到了吏治,一个商税改革就闹的风风雨雨。要是贸然进行吏治改革,只怕国本都要动摇。

二哥哥就说太子哥哥胆小鬼,即便现在不进行吏治改革,也该想想将来要改革的时候究竟怎么改。早点做准备也好过将来手忙脚轮。

我听得头大,好多问题都不明白。我去看四哥哥,他倒是晃着脑袋,貌似听懂了几句。再看三哥哥,三哥哥的注意力始终都在街道两边的商铺上,似乎根本就没注意太子哥哥和二哥哥的悄悄话。但是我知道三哥哥聪明着了,他肯定一直关注着太子哥哥。不过他身份尴尬,只怕不会主动参与这种事情的讨论。嗯,三哥哥就和平淑妃一样,都是大大的狡猾。不过娘亲说这种狡猾很好,尤其是这种有自知之明的狡猾,省了许多事情。否则皇宫就该发生流血冲突了。

什么是流血冲突我不明白,但是我知道娘亲对于平淑妃和三哥哥这样的态度是满意的,想来爹爹也是满意的。

我又看中了一个竹编的小篮子,拉着二哥哥一起去看,好精致的竹编啊,在宫里面从来没见过。卖竹编的人看到生意来了,就朝我推荐起来。可是他推荐的我都不喜欢,我就喜欢那个像是妆匣的东西。我拿起来,左右看看,又打开盖子,你们还分了层,好精致。要是能上色就更好了。我问老板可不可以上色,老板连连点头,说可以。还说他之所以不上色,就是担心上色后有人不喜欢。不如留给客户自己上色。然后老板又向我推荐了哪里可以上色,价格如何,信誉如何。

我见这老板实在,就决定买了。不过我不光只买一个妆匣,还还买了竹子做的笔盒,笔筒,还有用竹子做的假山。各种各样的一共买了七个,四位哥哥一人一个,娘亲还有爹爹也要有,还有常嬷嬷,她最疼我,我肯定不能忘了她。

二哥哥和太子哥哥都在笑,二哥哥摸着我的头,一脸赞赏。太子哥哥不吝惜言语,夸我懂事,就是最讨厌的四哥哥也说了声谢谢。

老板见我买了这么多,很高兴。还说他每天都在这里摆摊,以后会做更多精致的东西。我知道他想我以后都关照他的生意,不过他的打算落空了,我不可能经常出宫的。这一次都很难得了。

买了东西,让侍卫拿着。我们继续往前逛。后来我又买了好多东西,去绸缎庄买了几匹新上市的最新花样的布匹,还买了胭脂水粉。虽然没宫里的好,但是却可以送给宫女姐姐们,还去珠宝店买珠宝首饰。四哥哥拉着我说,这间珠宝铺子是娘亲的。我张大了嘴巴,这么巧,四哥哥怎么知道。我去看太子哥哥,如今娘亲手上的产业可都是太子哥哥在打理。太子哥哥朝我点头。

哦,原来是娘亲的铺子,那我可以不可以不给钱。

二哥哥显然知道我在想什么,敲了我一下,让我不准胡闹。

太子哥哥就说,随便我挑选,他来付账。太子哥哥真好。

掌柜的亲自出来招呼,很明显掌柜的认识太子哥哥。见到太子哥哥,那膝盖差一点就跪了下去。幸好侍卫扶住了他。掌柜看到我们这一行人,几乎是将皇子皇女都一网打尽,掌柜吓得汗都出来。统领大人在掌柜耳边嘀咕了几句,掌柜的总算正常了一点。掌柜的想让我们进里间挑选,可是我就喜欢在柜台上挑选,这种机会可不多。要是进了里间,那和宫里有什么区别。

太子哥哥最好了,答应了我的要求。于是我就在铺子里挑选起来。我还没挑好了,铺子里又来了两三拨客人。能进这里买东西的人,四哥哥说非富即贵。我点头,这是自然。我虽然知道的东西少,可我也知道这些东西不是一般人能够买得起的。比如我就买不起。我这些年存下来的私房钱统共才三百两。至于娘亲和爹爹赏赐的各种东西,又不能当了换钱用。最不好的就是别人送礼从来不送银子,全都是各种名贵物件。我总不能拿着物件去买东西吧。所以我其实也是一个穷人吧。不过这话我可不敢说出来,要不然四哥哥肯定嘲笑我,太子哥哥肯定要说我,二哥哥估计就要给我布置功课,让我好好反省。

咦,那姑娘长的好漂亮。难道如今未嫁的姑娘也可以私自出来逛街吗?我四下张望,那姑娘身边除了下人外,竟然没有长辈。真是一点规矩都没有。像我,身边还有哥哥跟着了。

那姑娘也注意到我们了,谁让太子哥哥,二哥哥,就是三哥哥都是帅锅(娘亲说的),至于四哥哥,哼,一个小包子,和帅锅不沾边。

太子哥哥那风度,那气质就是朝中最挑剔的大臣都要称赞。一个姑娘家见了,我猜她肯定小鹿乱撞,说不定就对太子哥哥一见钟情了。这种事情这些年好多,我都麻木了。娘亲说太子哥哥招蜂引蝶,祸害姑娘。其实二哥哥一点都不比太子哥哥差,只是二哥哥老是板着一张脸,一张嘴说话就能将人气得半死,所以,二哥哥悲剧了。姑娘们总是忽略他。我非常担心二哥哥娶不到老婆。嗯,干脆让爹爹直接指婚吧。

我盯着那姑娘看,刚进来的时候还像一只骄傲的公鸡,见了太子哥哥,那脸蛋立马红了,一副羞涩的模样。我忍不住笑出声来,我很鄙视这样的姑娘,太花痴了。那姑娘听到我笑话她,竟然朝我瞪眼,我瞪回去。长这么大少有人敢冲我瞪眼的,这姑娘我不过是嘲笑了一下,她就瞪我。我瞪,我瞪,我再瞪。

“瞪什么瞪。你这小女娃怎么这么不懂事,我家小姐你也敢瞪。”

主子不说话,丫头倒是先跳出来了。

我傻眼,丫头如此彪悍,那做主子的肯定也好不到哪里去。咦,我奇怪了,那姑娘看中太子哥哥了,又怎么敢对我瞪眼。我仔细观察,哦,原来我坐的位置离着太子哥哥好几步远。太子哥哥正在和二哥哥一起说话,掌柜点头哈腰的伺候在身边。我身边就四哥哥还有三哥哥。那姑娘肯定以为我们不是一伙的,也就觉着欺负我也不要紧。

哎,这姑娘真是没长脑子。即便我和太子哥哥真不是一伙的,她也不该大庭广众之下纵容丫头这样说话。没得丢了自己的脸面。这样的道理我一个不满十岁的小姑娘都知道,她一个十几岁的都可以说亲的姑娘怎么就不明白了。可见这家人的家教真正让人捉急(娘亲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