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三百的铁骑,像是洪水一般冲开了蛮兵的抵挡,此时就像是一场单方面的屠杀,萧元敏策马立在火圈外面,周围是二十的兵卫守护。

一个骑在马上,一个站在地上,隔着火光四目相对,萧元敏抿唇一笑,忽然策马跳过了火圈,身边的兵卫也跟着跳了进去,马朝着慕容熙的方向跑去。

慕容熙并没有动,甚至没有丝毫惊慌,马停在了慕容熙的面前,萧元敏左手拉着缰绳,微微侧身,伸出了右手,那手很漂亮,白嫩纤长。

慕容熙也伸出了手,搭在了她的手上,慕容熙的手上有着烫伤的痕迹,也有着血泞,很脏,只是当这两只手握在一起的时候,竟出奇的般配。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正文完结+++++

83西北记事(一)

萧元敏不仅带了太医,还带了不少上好的上药,慕容熙梳洗了一番后,那太医就开始给他上药。

萧元敏换了一身素色襦裙,头发松松挽起,多了几分随意,因为见到慕容熙,心情也放松了不少,神情上就多出了几分慵懒,倒显得越发贵气。

慕容熙的两只手都被包了起来,脸上也上了药,等全部弄完,太医也是一头的汗,“谢太医了。”

太医摇摇头,对萧元敏说道,“禀公主,慕容大人并无大碍,微臣一会开些补药,喝几贴就好。”

“哦。”萧元敏看了慕容熙一眼,“其他人呢?”

“也无大碍,只需静养几日便可。”太医恭声说道。

萧元敏点了下头,“那就下去吧。”

“是。”太医行礼后就退下了。

萧元敏站起身,看了慕容熙一眼,“还能走吗?”

慕容熙是萧元敏骑马救回来的,不少人看到他们两个同骑,只是因为发现蛮兵这件事让望北城更加紧张,才没多少人说闲话。

“可以。”慕容熙开口道。

萧元敏披上厚披风,带着慕容熙往外走去,将军府外,马车已经备好了,萧元敏直接上了马车,慕容熙跟在她身后也进去了,马车朝着城外跑去。

“我没有想到会是你来。”慕容熙低声说道,目光灼灼地看着萧元敏。

萧元敏靠在软垫上,手里拿着蜜饯并没有吃,“那你以为会是谁来?”

“不知道。”慕容熙给自己倒了杯水,说道,“还有多少活的?”

慕容熙其实猜到萧元敏要带他去哪里了,那些战士的尸体怕是萧元敏已经派人收了回来,而他们此去就是为了送那些战士最后一路。

“三十六人。”萧元敏开口道,除了最后还能站在慕容熙身边的,剩下那些人都是倒在战场被救回来的,萧元敏已经让军医和带来的太医给那些人医治,最后能活下来多少个,谁都不敢保证。

慕容熙缓缓吐出一口气,带出去的都是他的亲兵,还有从定远大将军那跟过来的,此时就剩下了三十六人,慕容熙心中自然不好受,但是不悔,若是再给他一次选择的机会,他还是会带着那些人去阻挡蛮兵,想来那些战士也是不悔的,毕竟当初谁都知道这一场战争凶多吉少,可是没人后退。

见慕容熙的神色,萧元敏嘴张了张不知道怎么劝好,只是伸手轻轻拍了拍慕容熙的胳膊。

慕容熙本想伸手去抓萧元敏的手,伸出去才发现自己的手已经被包了起来,“我没事……”

“嗯。”萧元敏应了一声。

因为那些士兵的死亡,使得两个人根本没有说话的兴致,萧元敏也是第一次见识到战场的残酷,那种血流成河,尸堆如山的情景,让她无法真正的平静下来。

马车停在了城门口,萧元敏与慕容熙下了马车,一步步走了出去,不知何时,城外的空地上已经搭建起了木制的台子,瑾朝士兵的尸首被摆放在上面,周围除了西北军,萧元敏的兵卫外,还有不少百姓。

不管是真是假,林端也是一脸伤痛地站在那里,萧元敏穿着素色的襦裙,同色的披风垂在脚踝,随着她的走动轻轻摇摆,慕容熙跟在萧元敏左后方,身上的衣服挡不住满身的伤痕。

慕容熙离京这几年,经历的多了,参加的战争多了,早就脱去了稚气,变得越发成熟起来,那周身的气质稳妥内敛,举手投足间,更是带着儒雅。

萧元敏的到来,使得所有人都安静了下来,随着她的步伐,自发地让出了路来。

“林将军。”萧元敏开口道,“若不是林将军的鼎力帮助,怕是蛮族的阴谋就要得逞了。”

林端满心的怨恨说不出,这可是在外面,虽有士兵把守,却也有不少围观百姓,还不知道有没有蛮族奸细,萧元敏这可是把自己推到刀刃上,只是此时情况,哪里容得了他说一个不字,闻言只能低头道,“这是下官应该做的。”

“关于西北军内有奸细的事情,请林将军协助我,决不能让这些战士的血白流,让百姓日日活在恐慌之中,我萧元敏在此立誓,一日不除蛮夷,一日不回京城。”萧元敏的声音掷地有声,萧元敏是谁,她是瑾朝唯一的嫡长公主,是太子萧玉祚的同胞姐姐,宣和帝心头上的女儿,在京城享尽荣华富贵,贵妃都要忍让三份的人物,可是却愿意留在西北,只为了还一方太平,此话一出,就连那些本是林端亲信的人都为之动容。

林端心中发苦,若不是为了林家的未来,他哪里愿意做如此事情,可现在他早已无法回头了。

慕容熙看着萧元敏,这就是他挂在心里这么多年的人,有人说女子应如弯月,可是在慕容熙眼中,这样耀眼夺目的萧元敏才是真正的萧元敏,一个艳若骄阳的女子。

萧元敏从亲兵手中接过火把,按理说这些尸首应该入土为安,可是在西北这个地方,哪里有那么多地方安放,每次战争,死千八百人都是少的,而且那些蛮族甚至吃人肉,万一被他们把尸首挖出来,分吃了,更是不妥,所以渐渐的西北这边的人死后,都是一把火烧了,然后埋进土中,不得不说,这也是一种悲哀。

“送英魂。”萧元敏提高声音,高高举起手中的火把。

“送英魂。”

那木架子上浇过油的,火把扔进去后,立马燃起来大红,滔天的大红,像是要把所有人都燃尽一般,林端竟不由自主的后退了一步。

远远看去,萧元敏像是站在火中一般,如浴火的凤凰。

84.西北记事(二)

西北的日子并不好过,连萧元敏平日最喜欢的吃食都没有,大多人只要能吃饱就足够了。

天渐渐冷了起来,萧元敏穿着一身妃色领口和袖口有着雪白兔毛的棉袄,手指轻点沙盘说道,“林将军真的不能出兵吗?”

她的声音有些沙哑,前几日因为不适应西北的天气,萧元敏大病了一场,日进还没有好,林端坐在椅子上,听到问话才抬头看了萧元敏一眼,“天太冷了,粮草不够。”

上次奸细的事情,让林端折了一批亲信进去不说,萧元敏趁机还夺了些权,虽不说让林端一蹶不振,却也伤其筋骨,特别是与蛮族的合作中断,让林端寝食难安,毕竟蛮族手中的证据不少,只要落到长公主手中,那不仅仅是自己,整个林家都完了。

萧元敏并没有说话,慕容熙手指碰了一下茶杯,就起身把凉了的换了下去,倒了温水来。

“慕容小将军做事越发细致了。”林端笑着说道。

“今日京城来了信。”萧元敏根本没理林端的话,端着温水喝了一口,润了润嗓子接着说道,“林贵妃倒是写了一封信,拖我转交给林将军。”说着就从一边抽出了一封信,慕容熙接过递给了林端。

“劳烦长公主了。”林端面色不变,心中却是一惊,他是知道今日京城来人,给长公主送了不少东西,有吃的用的,甚至有些上好的家具,这信怕是一同送来的,可是林贵妃要是真的送信,也不需要长公主转交,长公主挑了这个时候……也是对他的一种警告。

警告他,林贵妃可还在宫中,若是林端再有什么异动,怕是不仅林贵妃,就是在京城的林氏一族……

“嗯,怕是林将军心急看信,就先回去吧。”萧元敏放下茶杯,抿唇一笑,“怕是林贵妃也有不少话要与林将军说。”

“是。”林端这才拿着信退了下去,站在街上,抬头看着府邸的牌匾,萧府两个字写的极其有气势,想到那日萧元敏手下的人把将军府的牌匾送回自己手上的时候说的话,林端眼睛闭了下,再睁开的时候已经没了波澜。

“该用药了。”慕容熙把沙盘地图都收了起来,从外面端了药,开口道。

萧元敏靠在椅子上,带着几许疲惫道,“林端怕是不会轻易松口。”

慕容熙把药碗递到萧元敏手边,笑道,“哪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你也不要太心急。”

萧元敏端着药一口饮尽,慕容熙一手接过空碗,一手端了蜜饯,萧元敏捏了块放到嘴里,才说道,“弟弟……吃了几次亏。”

这事情并不是萧玉祚说的,而是唐嬷嬷她们传信的时候说的,虽然宣和帝疼萧玉祚,可是后宫女人的招数层数不穷,再加上太后在其中参与,和朝堂上某些人暗中联合,萧玉祚想不吃亏都难,多亏了萧元敏并没有让姚盛勤他们跟来,有他们在,萧元敏也更放心些。

慕容熙听后,挑眉一笑,“玄玄你就是思虑过重了。”这个称呼也只能私下喊喊,带着几许宠溺,与宣和帝叫起来完全不同的感觉,“太子现在吃亏,也是一件好事。”

其实萧元敏就是关心则乱,被慕容熙这么一提醒,也明白过来了,确实,宣和帝心中属意的继承人就是萧玉祚,看着萧玉祚吃亏,就算不明白表示出来,私下哪能不知道怎么回事,在宣和帝看来,有他看着,那些人还敢设圈套让太子吃亏,也是对他的一种蔑视。

不用萧玉祚或者萧元敏出手,宣和帝就会下手整顿的。

慕容熙走到萧元敏身后,伸手轻轻帮她揉着头,“蛮族的事情不是一朝一夕的,只是林端……”

两个人都沉默了,这个人着实可恨,拿着瑾朝的俸禄,享受着百姓供给的奢侈生活,做的却是那猪狗不如的事情,为了保证自己家族的荣华富贵,却不顾百姓生死。

“林端……”要说萧元敏巴不得杀尽蛮族的话,那么更恨不得让林端挫骨扬灰。

慕容熙叹了口气,“你还是养身体重要。”

“嗯。”萧元敏如何不知,闭了闭眼,“你去练兵吧。”

那次事情,萧元敏趁机夺了林端不少权利,其中就把西北军分成了三部分,其中一部分交到了慕容熙手中,可是人是归慕容熙管,军心却不是萧元敏能控制的。

慕容熙如何不知这些,闻言点点头,那些人需要他花更多的时间去收拢,其中还不知有多少林端安排的人。

等慕容熙离开了,萧元敏才站起身,回到内室看着那封信,是宁妃写的,她的猜测,怕是宣和帝身体不好了。

只是这个消息宣和帝瞒着,宁妃也不敢肯定,与之相比是的皇贵妃许氏什么消息也没传来,萧元敏思索了一下,就把那信烧了。

没有人会比萧元敏更了解宣和帝,若是他身体真的不适,要不就会死死瞒着,谁也别想打探出来,要不就会直接公布天下,而这种瞒着却被悄悄传递出来的消息,怕是宣和帝有意为之。

目的是谁,萧元敏不知道,只是脱不开那几个人罢了。

萧元敏在西北这个年,注定过的不平静,因为刚刚初二,宫中就传出了消息,四皇子萧成德暴病而亡。

85西北记事(三)

萧成德的死很简单,只是淑妃打探出宣和帝命将不久的消息后,告诉了萧成德,萧成德勾结了一些人,妄图逼宫,最终被宣和帝一网打尽,赐死了。

当萧元敏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应了一下就让人下去了,只有慕容熙发现了她眼底的疲惫。

“不要想太多。”慕容熙倒了一杯茶,“他是咎由自取。”

萧元敏抿唇笑了一下,“我知道,成王败寇而已。”手指在茶杯沿上轻轻划过,“若是败的是我们,下场是一样的。”所以绝对不能败,萧元敏眼中闪过一丝厉色,“证据找到了吗?”

“不够。”慕容熙皱眉道,“林端做事很谨慎。”

“蛮族的事情……”萧元敏眼睛微眯,“按计划进行。”

“太冒险了。”慕容熙并不同意,“那些蛮族……”

萧元敏沉声说道,“三年。”

“元敏,你回宫吧。”慕容熙抿唇说道。

“我不会回去的。”萧元敏轻笑道,她站起身,绣着山水图的裙摆轻轻飘荡,带着几分摇曳,她脸上的笑容平静而婉约。

慕容熙伸手,拉着萧元敏的手,十指相扣,“我陪你。”

不仅萧元敏过不了个安生年,西北的所有人怕都是过不好这个年的,因为每到快过年的时候,就是西北最寒冷的时候,蛮族总会蠢蠢欲动,不知多少同袍又会死在蛮族的手下。

所以西北城中,每到过年,人们都是心惊胆战的。

萧元敏穿着深色的襜褕,长发集于顶,编成圆髻,髻根用缎带扎起,腕上仅戴着银质的镯子,看着街道上寥寥无几的商贩和路上行色匆匆的人,总有几分违和感。

要知道,在京城中的每到这时候总是热热闹闹的,不管是富贵人家还是穷苦人家都是开开心心的,更不用说在宫中。

在宫中就算有再多的不开心和勾心斗角,在过年的时候,大家都是聚在一起,看花灯,看歌舞,吃酒谈天。

而这里的人,怕是根本没有过过一个幸福的年,而孩子……虽说不上面黄肌瘦,可是稚嫩的脸上过早的出现了恐惧和悲伤。

“会好的。”慕容熙如何看不出萧元敏的情绪,低声安慰道,“一定会好的。”当初他来西北第一次见到这些的时候,心里也不好受,就算是现在看到了也是如此,不过到底比萧元敏好些。

要知道萧元敏就算再坚强,也是一个女孩子,有着天生的软心肠。

其实西北这边的人不是没有想过举家搬迁,只是这里也需要有人种地,有人养牲口,所以林端下了死命,五户人家分为一组,这一组中若是有人逃离,那么这一组人都要被处死。

宣和帝也是知道这些事情的,甚至是默许的,毕竟不可能让西北只剩下守军,那样的话军需什么都会增加,国家的压力也会变大。

“嗯。”萧元敏的声音很轻,步子停在一个小摊前,这个小贩竟然是一个七八岁的男孩。

那男孩也不认生,见有人过来就说道,“这是我爷爷雕的,两位客人要吗?”

萧元敏蹲□子,拿起了一个看了看,只是普通木雕,但是看得出雕刻的人很认真,甚至没有一点木刺,“多少钱一个?”

那男孩眼睛一亮,脸上多了些笑容,“两文一个,三文可以给您两个。”

其实这木雕一点用处也没有,要是在别的地方,可能会有人看着便宜买来给自家的孩子玩,只是西北这……随手选了几个,慕容熙付了帐,看着孩子的笑脸,萧元敏也有了说话的兴致,“你多大了?怎么就你在这里?”

男孩小心翼翼把钱收好,闻言眼神黯淡了一下,“我十一了,爹娘都不在了,我和妹妹跟着爷爷过。”

萧元敏抿了下唇,从这孩子的身量还真看不出他有十一,“这都是你爷爷雕的?”

在西北这种事情有很多,萧元敏没办法说什么,只能换了个话题。

“是的。”男孩也没有自艾自抑,倒是又掏出了几个木雕摆在小摊子上,整理了一下,“我爷爷很厉害。”

“嗯。”萧元敏摸着手中的老鹰木雕,这木料用的极差,可这鹰活灵活现的,倒是不错,“你爷爷还会雕别的吗?”

男孩一听,已经有生意,赶紧点头,“只要有样子,我爷爷都能雕出来。”

萧元敏本是随口一问,此时闻言,眼睛眯了一下,已经有了思量,“那真是厉害。”说完,萧元敏站起身笑道。

等萧元敏一回府,就吩咐暗卫去查了那男孩和他爷爷的事情,慕容熙等萧元敏吩咐完了,才问道,“可是有什么打算?”

“林端不是小心谨慎吗?”萧元敏已经没了那些耐心,“抓不住他的把柄,我们就制造出一些把柄。”

就算慕容熙已经猜出萧元敏的打算,此时也要赞一句太过胆大,要知道私刻兵符官印可是要诛九族的,只是看着满目疮痍的西北,慕容熙沉默了。

萧元敏像是知道他的顾忌,“我会与父皇、弟弟提一提的。”别人害怕诛九族,萧元敏可不怕,谁让她有个当皇帝的爹和当太子的弟弟,诛九族……那不是要把所有皇亲国戚都给杀了。

“那刻东西的人呢?”慕容熙忽然开口问道,这是同意了萧元敏的办法,可同时也害怕萧元敏心软,就算萧元敏是长公主,这事情被人知道了,怕也不能轻饶了。

萧元敏抿了抿唇,“自然最为妥当的办法是杀人灭口。”她站起身,身上已经换回了襦裙,“只是……若是手艺可以,就把他们绑了,蒙着眼睛带到密室,不让见人,等事情办完了,就送出去吧。”去哪里萧元敏没有说,这些自然有慕容熙安排,“废了那人的手。”

86西北记事(四)

交给慕容熙的事情,萧元敏一般不会再过问,只是这私刻官印并不是小事,所以并没有让慕容熙插手。

这件事萧元敏也写了密信给宣和帝,宣和帝只回了四个字,下不为例,毕竟西北的事情,他也是知道,林家把持多年,若不用些手段,怕是不好施展。

不过到底女儿太过心软,宣和帝眯了下眼睛,叫来一个暗卫吩咐道,“斩草除根。”那对爷孙虽然无辜,可是这个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两个人只要活着,就是自己女儿的把柄。

心软的孩子更容易惹人疼,若是萧元敏能轻而易举说出斩草除根这样的话,怕是宣和帝就要担心了。

萧元敏手里是有林端官印的样子,甚至兵符的图样也弄到手了,毕竟林端一些公文上都要有官印。

林端根本没有想到萧元敏这么胆大包天,就像是林端把持西北,也从没有想过敢去推翻朝廷一样。

当慕容熙看到那官印和兵符的时候,呼吸竟急促了一下,这两样都是普通玉石雕刻而成,萧元敏用那假的官印在宣纸上印了一下,与林端公文上的官印仔细对比了一下,满意地点了点头,而那兵符怕是只能晚上用,毕竟兵符所用玉石过于珍贵,而他们这个只是形似而已。

那爷孙三人已经被萧元敏派人送走了,只是他们到底去了哪里,怎么样了,萧元敏没有过问,其实是不敢过问,自从知道宣和帝接手后,萧元敏就能猜到他们三人的下场。

说萧元敏胆小也好,说她懦弱也罢,若不是因为她,那爷孙三人虽会活得辛苦,活的害怕,却仍会活着。

她本就是一个罪人,因她而死的人很多,以后会更多。

不管是官印还是兵符,他们都只有一次机会,若是被林端发现,那么一切就完了,所以萧元敏和慕容熙只能选择隐藏。

一年的时光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若是没有来西北,萧元敏怕是早已被指婚了,而且慕容熙这样的年岁,也应该有了孩子。

这段时间,蛮族与瑾朝又发生了几次战争,有胜有负,萧元敏都冷眼看着,除了为慕容熙争取一定的权利外,并没有插手军务,不过这样已经足够了,毕竟萧元敏的身份注定了,别人都不能无视她的决定。

开始不少人只觉得慕容熙好运,入了长公主的眼,消息灵敏些的,更是知道慕容熙曾是太子的伴读,作为太子嫡姐的萧元敏此时做的决定,是不是有太子甚至宣和帝的示意?林家的贵妃……至今无子……不少人开始为自家谋算。

虽觉得慕容熙凭借的不是战功本事,到底对慕容熙客气了不少。

不过后来,几次生死之战,倒是让慕容熙的威望高了起来,虽不能与林端相比。

与此同时宫中,宣和帝看着自家的儿子,指着奏折上的几个地方,说道,“想法是好的,可是无法实现。”

萧玉祚并没有追问,只是点了点头,“是的,父皇。”这些他会拿回去重新看,直到父亲满意为止。

宣和帝这才露出满意的笑容,自己的儿子虽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可是已经很优秀了。

只是看着儿子,就想到女儿,西北那个地方……容不得他不担心。

萧玉祚同样忧心萧元敏,真要说起来,和萧元敏他们两个之间的感情更深些,“父皇,慕容老将军就要生辰了。”

这是提醒宣和帝赐东西下去,就算慕容熙和姐姐都不在京城,他也要让慕容熙的父母知道,慕容家只可能是慕容熙的,当家主母也只能是自己的姐姐,更让整个京城的人知道,父皇与他从来没有忘记过姐姐,就算姐姐在西北,她也是整个瑾朝最尊贵的长公主。

慕容熙眉头紧皱着,“真的要这么做?”

“嗯。”萧元敏在奶茶里加了些蜂蜜后,亲手端到了慕容熙面前,“会死很多人。”

“是的。”慕容熙双手揉了下脸,不得不承认萧元敏那个计划很好,但是……“我知道了。”

萧元敏也同样不好受,她的手覆在了慕容熙的手上,“这些事情太沉重,我不愿自己担负了。”

慕容熙闻言反握着萧元敏的手站起身把她搂到怀里,“本来就不用,所有的罪我们两个一起来背。”

就算那些事情违背良心,就算那些事情违背道德,违背了一直以来慕容熙所学到的,可是他也不会让萧元敏自己承担。

若是别人,可能会觉得萧元敏自私,只是他一直看着萧元敏怎么从宫中走到现在,看着她艳若骄阳背后的软弱。

冬季的时候,与蛮族的战争比任何一个时节都要残酷,特别是有一日,西北城中竟然燃起了大火,而大火的位置正是粮仓的位置的时候,西北城中的人,脸上更多了几分绝望。

要知道就算再送来粮食,最少也要三个月的时候。

萧元敏紧皱着眉,冷声问道,“林将军,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林端面色也不好,闻言咬牙道,“微臣一定会查出真相,给公主一个交代。”

“不是给我。”萧元敏穿着一身七成新的常服,虽有披风遮挡,也可以看出是匆忙出来的,“是给西北的所有人。”所有官兵把守,可是周围还是围着不少人,“不能让士兵在吃不饱饭的情况下去面对那些蛮族。”

此时林端已经冷静下来,这场火很奇怪,而且长公主他们来的也太过及时,在自己刚得到消息过来还什么都来不及做的事情,长公主就已经带人过来了……难道这场火是……不,不可能,这样做对长公主有什么好处,要知道西北沦陷了,那么身为长公主的萧元敏一定没有好日子过。

只是……也有好处,借记拉自己下台,可是代价也……林端强迫自己冷静下来,“那长公主的意思呢?”莫不是长公主想让自己开口说征集粮食?引起民众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