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她见多了皇室的尔虞我诈,怕自己的孩子也会如此吧。

朱明炽见她这么亲昵孩子,有点淡淡的不高兴。果然常说女子有了孩子之后,孩子就是她最重要的人,不能这样。

他脱了靴也上了床,长宁就往侧挪动,给他让位置:“今天不批奏折?”

“今天不批,章大人帮朕看。”自上次谋逆一事之后,朱明炽就对章首辅格外的信任。

他把孩子和她一起抱进怀里,反正他怀抱宽阔,绰绰有余。察觉到长宁很自然地把头放在他心口,他又舒心了不少。他说:“朕保证只会有他一个太子,你难道就不想,教导一个一国储君吗?”

他说到这里,赵长宁却真的有点心动了。

听起来似乎不错,如果她能教导孩子,让他知道治国,知道广开言路,知道重视科技发展,说不定会改变历史进程呢…赵长宁天马行空地想着,朱明炽低垂眼看她:“又想什么去了?”

“孩子。”她老实说。

朱明炽听得哼一声,握着她的下巴轻抬起她的头:“朕告诉你,你这辈子最喜欢的人只能是朕。”

长宁看着他,然后她眨了眨眼。

再然后她无奈地说:“你不要总是身体力行地给我演这种霸道戏好不好?”不过她还是凑上去,轻轻地亲了下他的嘴唇,“这样够了么?”

朱明炽将她整个搂在怀里,再次亲上去。

不够,不会够的。

长宁安静地躺在他怀里睡着,他抱着她,然后她说:“孩子会长大,但你陪我终老。所以不会有人,比你更重要。”

朱明炽稍微怔了一下,谁说他家冷面少卿不会说情话的。

她会的,这么动听,这么温柔。

她就是平时懒得说而已。

他的心满满的暖意,把他的整个世界搂在怀里。

“朕很喜欢,”他叮嘱,“你写下来,朕找人框起来,给你挂书房里。”

赵长宁欲言又止,她说:“挂你书房可以,不能挂我书房里。”

“好,你写下来再说。”

长宁就这么躺在他怀里,不觉露出一丝笑容。她似乎…很喜欢这样的生活,也是真的,喜欢身边这个人。

她闭上了眼睛,毕竟还是太累,就静静地入睡了。而那个人,他的手就这么一直轻抚着她的头发,一直到她睡着为止。

岁月静好,而你在我身边,这就是真正的岁月静好。

作者有话要说:现世安稳,岁月静好。写到最后,那种爱情感越来越强烈,我自己写着都在微笑。虽然有一点点虐的过程,但这样得来的幸福才会甜。

所以来一发完结感言吧!

这本书写得很不顺,实不瞒大家,早期情节经常写一遍不行,改到凌晨两三点才更,两个月后身体不大行了,更新稳不住了,当时又有学校一堆事,我就想着,等论文答辩完能好好更新。结果还是不能,其实写完论文后事情仍然巨多,而且我又因为最后阶段剧情卡得非常厉害。。。但那个时候就没有给大家解释为什么了,理由多了,你们都要给我出十万个理由了。所以还是对不起大家,能看到这里都是缘分,啥也不说了,握手静默一会儿,真的爱你们,发自内心的感谢。

再然后来说说剧情,写到这里,也许有姑娘觉得意犹未尽,毕竟长宁还没当上大理寺卿呢。但是我得告诉大家一个残酷的现实,她这个年纪当上大理寺少卿,真的是加粗放大plus版金手指了。大理寺卿至少也得35+才能当(对文章严谨度的一点执着),那个时候长宁已经太大啦!我把所有的冲突都圆满解决了,这样就完结啦。还有些地方,例如养包子啦,长淮舅舅和包子啦,长宁和包子啦,皇帝爹和包子啦,都写在包子番外里。再写个周承礼和小长宁的番外,大家如果还有想法,可以给我留言哦~

最后,祝大家生活幸福美满。有缘的话,下本书再会。

第107章 番外:两个儿子一台戏

朱宸小朋友五岁的时候, 妹妹朱瑕和弟弟赵流还没有出生。

他一出生就封了太子,五岁就搬到了东宫居住, 前后伺候他的宫女太监足足有四十多个,但他却倍感寂寞, 因为娘亲不住在宫里, 父皇也很多时候不在宫里,除非政务太忙。

他五岁了, 必须要开始接受翰林院大学士的授课,也必须离开娘身边开始独立。

离开娘亲身边那天,他揪着娘亲的衣裳哭了半个时辰,直到要和娘亲就寝的父皇开始不耐烦为止。“你看, 就该按朕说的,一出生就把他交给乳母带,哪里来的这么多事!”

娘就把他搂在怀里,瞪了父皇一眼:“闭嘴!”

他那威风八面, 无人敢驳的父皇就这么讪讪闭上了嘴。

他用莲藕一样的小手圈着娘的脖颈, 小脸贴着她的胸口。

长宁也心疼, 还这么小的孩子呢,还这么依恋她,怎么就抱进宫里去呢。但是太子毕竟不同于普通的孩子,他以后要做一个贤明的君主,要治理天下, 要使四海升平,百姓富足。他虽然是自己的孩子, 又不只是自己的孩子。

长宁拍了拍孩子的背,叮嘱道:“你要记得,外人面前不准喊我娘亲…”

“宸哥儿记得。”

“看到外祖父、叔外祖父,还有二舅站在朝上,也不准叫他们。要等他们给你请安。”

朱宸抬起头,眨了眨眼睛:“但是娘说长幼有序,宸哥儿怎么能让长辈给我请安呢。”

朱明炽站在旁边露出笑容:“你看我早说了该把他捉进皇宫去。”

长宁不理他,拍了拍他的肩淡淡道:“先是君臣有别,再是长幼有序。不管是不是对的,你都一定要这么做。”

“哦。”又乖乖躺下去。“那我想娘了怎么办呢?”

长宁告诉他:“娘会每隔两天来看你,给你讲算术。”

于是每隔两天才有的算术讲堂,就成了朱宸小朋友最期待的时候。

他很早就吃了午饭,乖乖地等着,然后穿着正四品官服的长宁来了,宫人纷纷行礼喊大人安好。长宁也给朱宸行礼,淡淡地道:“拜见太子殿下。”

朱宸不高兴,等下人们退下了,就拉她的袖子:“娘亲为什么也要给我行礼?”

他幼小的心里能隐隐察觉到,这是一种疏远。

长宁笑了笑:“没有人的时候就不行礼了,把娘给你做的小册子拿出来。”

长宁在一开始生下朱宸之后,就想过怎么教育他。她踌躇满志地想教出一代千古明君。

华夏在明亡后经历了近四百年的异族统治和近代屈辱。任何人都不想看到这段历史重演。

她制了一些小册子,教朱宸一些理论知识。至少以后别被炼丹的术士给骗了。

朱明炽偶尔处理完朝事,就过来听长宁授课。

“…天地该是什么样的呢,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子中黄,孤居于天内,天大而地小。天表里有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长宁按着册子给他讲。

说起这个其实长宁也很惊讶,她一直以为,古人是按照天圆地方在理解世界,实则当她略长大一些,开始看很多古书就发现,古人其实很早就意识到天圆地方是个错误的观念,并且提出了很接近真实的理论。张衡《浑天仪注》里就提出了鸡子论。就连天狗食日一说,古人也很早就发现了真相,唐朝时书籍《开元占经卷九引》里有言:日蚀者,月往蔽之。

不过这些理论都是假说,没有成为普世的世界观。

最让长宁惊讶的大概就是有次,她和朱明炽一起去皇家藏书阁,在一本游记中发现了一张世界地图的雏形。虽然很粗糙,但已经能够大概看出七大洲八大洋的样子了,她非常震惊,问起朱明炽这个地图的事,他轻描淡写地告诉她:是一个传教士和钦天监的大臣一起绘制的。并且把这本游记和地图一起送给了她。

于是这个地图也是长宁给朱宸授课的依据。

朱宸小朋友毕竟还小,但是父母都极为聪明,他也不差,大概地就理解了娘亲说的意思。娘亲所讲的东西跟翰林院的学士讲的完全不同,他们讲四书五经,讲帝王术。她偏讲些旁门左道,只是朱宸也很感兴趣,至少比三字经感兴趣多了。

他很快就提出了第一个问题:“娘亲,要是地是一个球的话,那人走到了地的边上不会掉下去吗?”

长宁一听就头疼了,这涉及到了物理,她不是不能解释,而是解释又要牵扯出一大堆更多的问题。

“你先记住就是了。”

朱宸小朋友乖乖地哦了一声,又问:“娘亲,我听乳母说,月亮上住着嫦娥,是吗?”他有一点点期待的样子。

“…月亮上不会有人的。”

“为什么?”

“…这也先记住吧。”

“哦…”朱宸乖乖记住。

朱明炽听了会儿她授课,匪夷所思。晚上逼着问长宁:“…我当你专心科举,从不读闲书呢,你哪儿来的这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

长宁道:“我书看得多,当然知道了。”

朱明炽觉得她是在笑自己读书少,冷笑一声,那晚就把她来回压了好几遍,第二天赵大人抱病没有上朝。

但这样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朱宸小朋友六岁那年,娘亲给他添了个弟弟。父皇说这个弟弟是要继承赵家香火的,所以就养在娘身边,由娘亲自教导。

弟弟满月的时候,父亲带他去赵家看弟弟。

皱巴巴的小猴子躺在母亲怀里,外祖母在逗他玩,朱宸趴在小床边,觉得自己不喜欢弟弟。

其实他更喜欢赵家,外祖父早已知道了他的身份,当朝皇太子竟然是他的外孙,一开始很震惊,直到女婿皇上亲自召他过去,跟他说了和长宁的事。

作为一个小小的工部主事,想见皇上比登天还难,却不想有天能和皇上坐在一起,皇上还很热情地和他闲谈,问他有没有什么缺的。

赵承义觉得自己这辈子也算是风光过了。

对皇太子外孙,那还用说的,在赵家全府上下宠着他,要什么给什么,现在赵承义的房里都放着外孙玩的木马、拨浪鼓和风筝。朱宸当然喜欢这里了,下人们对他尊敬而不失亲切,而且门风又清正,太爷爷那里还总是会攒下很多好吃的给他。几个舅舅会带他骑马马。

他不知道自己今天为什么不高兴。

他闷闷地跑到□□父那里去玩。

□□父已经很老了,满面的皱纹,坐在摇椅上慢慢摇,凝神看着窗外…

“宸哥儿来啦!”不同于外祖父,□□父不知道他的身份,每次看到他,都笑眯眯地,“快快,把那盘荷花酥端来给我太孙儿吃!”

“□□父,”宸哥儿抓着他的手,“您还好吗?”

□□父眼睛不大行了,看不清楚他的表情,摸着他的背说:“太孙儿去哪里啦?我怎么好久没有看到你了。你父亲给你抱了弟弟回来,你可知道?”

朱宸却越听越难过,靠着扶手哭了,他觉得赵家以后就不是他的了。

弟弟两岁那年,□□父病没了。朱宸又哭了很久,父皇看到他一边写字一边擦眼泪就说:“你都八岁了,男儿流血不流泪,不许哭了。”娘亲也回去戴孝了,父皇没得人陪,就过来陪他读书。

父皇说了之后朱宸就不哭了,但他也不理父皇。他觉得父皇真的好凶,难怪娘总是不搭理他。娘越不搭理他,他心情就越不好,然后就越凶,恶性循环。

“好了好了。”看大儿子跟赌气一样,朱明炽还是揉了揉他的头,“跟你娘一个脾气,父皇跟你说,你□□父给你留了东西的,快不要难过了。”

□□父留给他的东西是他生平常用的砚台,已经陪了他四十年了。朱宸很珍惜地把砚台放在自己的书桌上,不时地就看看。

有了弟弟之后娘亲的精力就要分散一些到弟弟身上,弟弟随赵姓,是赵家的嫡房长子,单名一个流字。娘说流如水不绝,希望弟弟比哥哥更活泼些。弟弟果然不出所料,从小胆大心思,笑嘻嘻嘴又甜,哄得长辈都喜欢他。

弟弟五岁的时候,第一次随娘亲进宫来看他,东宫金碧辉煌,美婢千百,他转了一圈后很不感兴趣地跑去跟娘亲说:“娘我们回去吧,这里一点都不好玩!”。

“乖,去喊你哥哥一声再说。”娘亲摸摸他的头。

弟弟才不情愿地到他面前喊了声哥哥。

朱宸淡淡地点头,他心想弟弟说得不错,两兄弟虽然性格完全不同,喜好却一致的可怕,宫里冷冰冰的,就像牢笼一般,怎么比得上赵府有趣。就连父皇都不喜欢这金碧辉煌,三天两头的出去跟母亲鬼混。

但他还是不高兴,类似有点点嫉妒,有点点不甘愿。

他心想我为什么要当皇太子,我也想跟弟弟一样,和母亲生活,和外祖父他们生活。可皇太子就是皇太子,他不能不想当,他只能坐正坐端正,摆出皇太子的矜持和淡漠来。

长宁也能感觉到大儿子没有小时候活泼,她虽然也对大儿子很好,但毕竟不能十二个时辰看着他。而且朱明炽也私下跟她说了,皇太子该有皇太子的样子,跟赵家太过亲近了不好,这是为他以后考虑。

王者为孤,孤独。绝对的皇权是不容冒犯。

也许等他长大之后再意识到这个道理,反而会忌惮赵家和他的亲近。

长宁让小儿子去外面玩,她给朱宸授课。

朱宸今天却怔怔地问她:“娘,所有你教给我的东西,你都教给弟弟吗?”

长宁笑着摇头:“不,完全不一样的。”

朱宸才展颜笑起来,他小声说:“那娘能不能只教我一个人?”

“娘教你的那些,永远不会教给第二个人。”长宁温柔地告诉他。这个由她所生的皇太子才满意了,靠着她说,“那我今天要吃娘做的面条。”

并不是因为长宁做的面条特别好吃,而是她只会做面条。吃久了好像觉得好挺好吃的吧…反正父皇经常要求娘做给他吃。

长宁一切都依着他。

大明皇太子,主位东宫,未来天子,多么尊贵的身份。以后会压得孩子喘不过气来,赵流最多负担赵家的前程,而且赵流爹毕竟是朱明炽,自己儿子总不会不给一官半职。但是朱宸可要主宰天下苍生的兴亡。

晚上回去的时候,小儿子小声跟她说:“娘亲,我以后能不去看哥哥了吗?”

长宁则瞪他:“不准。这天下除了娘和你爹,就是你哥哥和你最亲,以后你要对你哥哥好,明白吗?”

小儿子见娘亲生气了就笑眯眯的:“好嘛,娘亲不气,我跟哥哥亲就是了。”

这晚朱明炽一如从前,出宫到娘子这里歇息。

近四十的男人正当壮年,折腾一通后,搂着她说:“咱们要不要添个公主?”

长宁闭着眼睛说:“不想,我现在应付两个都累。”

“公主给太后养,她每天闲得无聊。”朱明炽摸着她已经平坦地小腹说,“咱们再生个吧?我连公主的封号都想好了,你想想,一个儿子继承皇位,一个儿子继承赵家,再生一个出来就是贴心小棉袄,咱们老了还可以承欢膝下。”

长宁听得有点点心动,她总还是更喜欢女儿的。但是自己的孩子生了,给太后养。她又舍不得,长叹一口气,往男人胸膛埋去:“跟你说,宸哥儿和流哥儿不亲近,我怕这两个孩子日后起争执,要不把流哥儿召进宫,做宸哥儿的伴读?”

朱明炽思考了一下,凝神说:“原咱们早定下这两个孩子的路,就是怕他们争夺皇位以至于自相残杀,所以一个当普通公子养,一个当太子养。但是伴读的话…”

长宁笑了:“我看他兄弟俩都未必想当皇帝。”

“哦?什么时候皇位不是香饽饽了?”朱明炽想起了当年血腥的夺嫡之路。

长宁想想也是,现在不想当,未必以后就不想当。“宸哥儿像我多些,流哥儿反倒像你些,小小年纪就贼精,更适合当太子。早知道就该立流哥儿为太子…”

“现在说这些没用,废太子可不是小事,而且流哥儿从未记入皇室族谱,到时候那帮老头又要吵个不停了。”朱明炽把妻搂得更紧,亲她的脸:“算了,不说这些了。让朕再亲亲…”

他哪里管儿子死活,世界是残酷的,让儿子自己去适应吧。

长宁为母心软,他可是清醒得很。

长宁觉得朱明炽对于让自己给他生孩子,有种异常的兴趣在里面。

搞不懂他。

或许只是拉着她亲热的借口罢了。

不管如何,三月之后,长宁真的再次有孕,这次在大半年之后,她产下了一个小公主。

这次生下小公主才是真正的千宠万宠,太后早盼着有孙女养不说,朱明炽也一反对两个儿子的态度,异常地宠女儿,在她落地的当天,朱明炽就给女儿定好了封号:明嘉公主。吃穿用度一切都比照着最好的来。简直就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风吹了。长宁第一次抱着小公主进宫见太后,她老人家抱着公主就不撒手,乐呵呵得不行,一再让长宁表示,一岁之后就把公主送到她这里来养,每年回去看看她…

长宁要忙大理寺的事,还要教导两个儿子,太后说怕她忙不过来。

长宁虽然不舍,但也知道太后说的的确如此。

在小公主落地之后,沈练升任刑部尚书,而她升任大理寺卿,执掌大理寺。的确忙不过来。更何况公主不比儿子,那是当真要娇养,宫里锦衣玉食,无人敢惹,比留着她身边好。

而赵流也时常被送进宫里,和朱宸作伴。小妹妹分去了大人们全部的注意力,两个儿子没人疼没人爱,朱宸对弟弟稍微同情了一点,大概类似于——你小子也有今天。赵流则并不怎么在意妹妹的存在,对他来说那不过是个还在吃奶的婴儿而已,而且迟早是要被送走的。

小公主一岁的时候,当真被送进宫里,由太后亲自抚养,每年回来住两个月,小家伙适应得不错,比她两个哥哥好糊弄多了。反正两边的人都对她好,乐呵呵地在哪儿住都高兴。她既喜欢太后,也喜欢娘亲、父皇,还有外祖母外祖父,对她好的都喜欢就是了。

赵流则最烦妹妹来住的那两个月,搞得兴师动众的,所有人都得围着她,她让三舅舅驮着她玩,去摘院子里种的枣子,不住地喊:“三舅舅,举高一点嘛!”

十二岁的赵流身姿笔挺,已经有了大概少年的样子,脸庞俊逸。一边写着娘亲布置的功课,一边嗤地冷笑了一声说:“蠢货。”

虽然他也不怎么喜欢朱宸,但朱宸好歹很聪明,跟他一样能过目不忘。为什么妹妹这么笨?他最不喜欢笨的人了,所以都懒得跟明嘉说话。

明嘉就气鼓鼓地告诉娘:“我也不喜欢二哥!”

长宁知道儿子什么脾气,安慰她:“他说不喜欢你罢了,你看还不是给你买风车吗?”

明嘉说:“他连话都不跟我说,就是不喜欢我嘛!”

不过小丫头没有气多久,她忘性很大,她父皇给她找了两个伴读,英国公家的小世子,小小年纪长得花容月貌,还有章大人的孙子,她很喜欢这个两小哥哥,比两个亲哥哥喜欢多了,很快把两个哥哥抛到了脑后。

朱明炽再请求生第二个公主,就被长宁拒绝了,她现在的精力都放在大理寺和两个儿子身上,没空再生了。要生他自己生去!

她最近在搞赋税改革,草拟了很多方案,还跟赵流一起商量。而袭承自母亲的赵流自然非等闲之辈,年轻人见解独到,往往能和长宁相谈甚欢。很多方面的见解想法也不谋而合,长宁真没想到,自己的真知己竟然是亲儿子。

两人长谈至深夜。朱明炽就在旁边面无表情,百无聊赖地守着,等长宁出去,他告诉儿子:“以后你娘找你谈这些,你就说你没空。”

“父亲,您和母亲没有共同语言,就想剥夺我和母亲的共同语言吗?”少年赵流微笑着问。事实上共同语言这个词是长宁教他的。

朱明炽脸色一沉。

这天不欢而散…

朱明炽觉得自己被忽视了,非常不高兴,本来他朝务就忙,难得抽空过来,求欢还被娘子拒绝,被儿子打搅,如何了得!

他思索了一下,大儿子今年十八了,也不小了。倒不如他准备着退位,等大儿子上吧。

但肯定不能跟长宁说,她肯定不同意。

再给二儿子一官半职的,肯定就不能缠着长宁了,就这么定了。

朱明炽开始喜滋滋地计划起太上皇的生活。

在长宁搞出的赋税改革推行的第五年,史上第二年轻的状元郎赵流横空出世,被封为户部主事,一年之后升任户部郎中,满朝哗然。

更哗然的就是刚过完五十寿辰的皇帝宣布要退位了,理由是朕操劳国事二十多年,甚是辛苦,身体久劳成疾,体质太虚,实在是干不动了,退位于皇太子。但是伺候的太监们却分明听到,皇上中气十足地在书房里同内阁大臣吵了三个时辰不带休息,完全没有丝毫体弱的症状,反倒是大人们出来的时候都扶着墙,任他们搬出祖宗礼法,仍然无法改变皇上的决心。

二月十二,皇太子继位。大理寺卿赵大人同礼部尚书一齐主持加冕大典。

皇宫十二道门打开,一身衮冕服,年轻的皇帝自正道而上台阶,皇极殿听政。

加冕的那天,长宁给朱宸整理衮冠十二旒,看着他英俊的脸庞,似乎依稀地看到了朱明炽年轻的时候,她顿时就觉得心酸而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