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天不自觉朝后一躲,瞳中只剩那飞快袭来的匕首银光。

“砰”的一声响,匕首插入额头的一瞬,雪白的瓷杯带着凌厉的内劲打断了匕首的攻势,只在莫天额头留下一道伤痕。

房间内死一样的沉默,鲜血循着额角溅落在地,韩烨看着挡在莫天面前的帝梓元,眉角带怒。

“我们的将士在西北浴血一年,为的是这块国土上的百姓,安宁战死在青南城,为的也是她的子民,如今你为了一场战争的胜负置满城百姓的生死于不顾,就算安宁地下有知也不会安息!”

帝梓元冷冷开口,迎上韩烨的目光,眼底袭上一抹极浅的淡漠,“韩烨,你要莫天的命不是为了安宁,你只是要一场属于韩家人获胜的战争,不要拿安宁来敷衍我。就连我来军献城,也在你意料之中,如你不陷入绝境,我亦不会入城,军献城内帝家积蓄数年的暗力又怎会倾巢而起,为你诛杀莫天逃离军献城扫清道路?此一战后,帝家在西北再无力可藏。”

她身后立着的莫天看见帝梓元藏在背后用力掷出杯盏的手微微颤抖,眼眸一深,望向帝梓元的神色带上了复杂之意。

如此聪明果断的女子,偏偏是大靖的靖安侯君,太可惜了。

帝梓元低叹一口气,看向沉默不语的韩烨,“好一个算无遗漏,不愧是嘉宁帝的儿子。”她低低咳嗽一声,脸上现出一抹不正常的晕红,“韩烨,西北之战,是我输了。”

无论最后战局如何收场,君家和帝家的关系以及实力都无法再隐藏。本以为是生死相托的并肩而战,她为三国之战倾尽了全力,却在这场韩帝两家的博弈里满盘皆输。

铭西说得对,她和韩烨从十一年前开始就是死局,早已无法可解。

她和韩烨的情谊终究赢不过天下江山和至尊帝位。

是她心存希望,与人无尤。

帝梓元眼中的淡漠伤感似是触动了韩烨,他薄唇紧抿,一句辩驳都没有。

面对事实,他亦无话可说。

恰在此时,无数道刺耳的惊雷声在府外同时响起,响声划破天际,整座城池都似被撼动。

三人同时透过窗户上细小的缝隙朝外看去,绛红的雷光染遍了半城天空,烈马嘶鸣和剑戟兵戈之声在府外依稀传来。梧桐阁外,本该闻讯而报的侍卫们却不见一点动静,安静窒息得莫名诡异。

“府外的铁甲军暂时被拦住了,现在是我们逃出去的最好机会。”不过瞬间,帝梓元便恢复了平时的冷静自持,她朝韩烨扬了扬下巴,眼微微眯起,“我不会让一城百姓死在我们手里,要么你取莫天性命,我立即让帝家死士退守城外,不再管城内之事,待铁甲军腾出手来围府,你失了北秦王为质,我们必死无疑。要么我们以北秦王为质出城,他活,我们活,满城百姓也活。”

“韩烨。”帝梓元轻叹一口气,“我最后一次把命交给你来定。”

从此以后,对你,我帝梓元再无半分信任。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六章

军献城位处漠北边境,百年来无论王朝更迭,其边塞要地的防守地位从未改变,当年建城之人考虑此点,把主帅府建在主城最后方,以图将其最后的抵御之力发挥至完美。城内只一条官道可由城外长驱直入主帅府,其余路径皆分散于城内各民府商宿中,军献城为漠北最难攻克的城池,除其高达数丈的城墙和护城河外,城内错综复杂的地形与建筑亦是原因。

是以城外的主将屠峰在接到连澜清的密令后当即下令让两万铁甲军化整为零,分散成小股迅速从各巷道赶赴主帅府。

但出乎所有人意料,这只北秦王和连澜清最为依仗的助力却在奔赴施府的途中遇到了出其不意又惨烈至极的阻挠。每只北秦骑兵所过的巷道上都埋满了火药,火药被引,烈马受惊,奔驰的骑兵惊惶中从马上跌落,军队顿时被冲散开来。

恰在此时,数道长啸声在城内此起彼伏呈接应之势接连而起,还未等深陷轰炸中的北秦骑兵回过神,巷道四周的房顶上无数道铁箭已成罗网状朝地上飞射而来。不过片刻,惨死在马蹄和铁箭下的北秦骑兵就已不计其数。

偌大的军献城在绛红的火光下陷入了爆炸和惨叫声中,原本因霜露节出门在外的大靖百姓除了最初的惊慌外,都在极短的时间内回过神镇定地躲回家中或附近安全的宅所,不少尚有武力的大靖青年在脸上抹了块黑布,躲在角落里悄悄对落单的北秦骑兵敲起了闷棍。

对于在敌国占领下屈辱又战战兢兢生存了一年的百姓,这一刻,他们等得太久。几乎是顷刻间,被掩藏在这座城池下将近一年的虚假和平被两国百姓毫不留情地用鲜血和屠戮撕碎。

主官道上,四周巷道里的爆炸声和惨叫声不绝于耳,屠峰一刀劈退一个黑衣死士,抹掉脸上的血水,黑沉的脸上满是愤怒和意外。

官道上厮杀的黑衣死士不过数百,却个个以一敌十,勇猛无畏,这群突然冒出来的死士简直犹如幽灵一般。况且提早埋下满城火药绝非一日之功,阻击的飞箭更是用精铁铸成,合纵袭击之势连一般的军队都难以做到。这群人不止是死士,更像一只强大无比的军队,如果施家一开始就有这股私兵,一年前的夺城之战不可能如此顺利!

“将军,军营传来消息,咱们的粮仓被烧了,战马也被人在混乱中放走,还有不少黑衣人潜进了军营,他们不止四处放火,还专门挑咱们百夫长以上的将领截杀,元副将说不能弃军营安危于不顾,还说连将军只下令两万铁骑入城,他不能随便动用驻兵。”回营调兵的小将一身是伤地退回屠峰身边,满脸沮丧。

元硕是德王的妻舅,平时好大喜功,最爱打着德王的旗号作威作福。虽平日里受连澜清制衡,却从不把屠峰放在眼底,想不到如此关键时刻却阳奉阴违坏了大事。

屠峰气得咬牙切齿,他看着官道上越战越勇不见半点退缩的黑衣死士大吼一声,“传本将令,全力前进,围诛主帅府,生擒大靖太子!若遇阻挠,杀无赦!”

他就不信,两万悍勇骑兵,还杀不绝区区千来个死士!就算是用命填,他也要填出一条到施府的血路来。屠峰一边怒吼,一边挥舞着大刀朝正在厮杀的黑衣死士冲去。

屠峰的悍勇和活捉大靖太子的豪言感染了彪悍的北秦将士,他们体内的血性被唤起,一扫刚才的惊惶,慢慢集结成队恢复了平日的战斗状态。

整座城池陷入了血战的泽海中,让两方人马拼死而战的漩涡中心却平静得让人诡异。

施府内,身披银白战甲手握长戟的将士层层围在梧桐阁外,肃杀的气息笼罩着整座主帅府,骇得阁外茂密的梧桐林里飞鸟绝迹。

梧桐阁内院的院门处,肃杀的铁甲军前,置着一方木桌木椅,桌上清香的一品茶袅袅生烟。连澜清一身湛蓝长袍,一手轻叩桌沿,一手端杯轻抿。他神色平静,半点未受府外延绵不绝的爆炸声和砍杀声而影响。

连澜清身后,原本奉命守卫梧桐阁的侍卫统领屠山满脸沮丧地跪着,垂着头小声向连澜清禀告北秦王入阁后发生的事:“将军,陛下拖着那位小姐入了阁,严令我们不得靠近,期间卓玛送了一回热茶进去,里头就没有动静了,门口守着的那个丫鬟在将军您来之前说要去方便方便,就、就再也没有回来了”。

屠山越说头低得越厉害,都快把脖子给埋进头盔里了。

连澜清朝阁门口跪着的卓玛看了一眼。脸色苍白的小丫头骇得瑟瑟发抖,不住地点头,“将军,我进去的时候,公子和那位小姐都好好的…”

连澜清沉着眼,一声未吭,半晌冷冷下令:“屠山,救回陛下后,去你兄长处自领三十军棍。”

连洪立在连澜清身旁,舒了口气。屠海屠峰屠山三兄弟是北秦朝内有名的将门屠家的子孙,三人因仰慕连澜清而归于他麾下,屠家是如今连氏崛起的最大助力,如此处罚,虽重却不伤命,也算没寒了屠家的心。

他朝安静得诡异的阁内看了一眼,俯下身低声进言:“将军,咱们为何不令高手从地道而入潜进阁内,杀他个措手不及,若是他们从地道内逃走,那陛下和西小姐…?”

屠海领了两个侍卫入地道截杀韩烨,不仅没寻到韩烨的踪迹,反而深中数箭被亲卫给抬了回来。连澜清接到消息后没有搜府,而是在第一时间就下令调集所有铁甲军围了梧桐阁。

实事证明连澜清的猜测是对的,阁外数千铁卫围诛杀气震天,阁内却连一点动静都没有,显然是出了事。

连澜清摇头,“你看见屠海的伤势了,地道内机关丛生,以他的功力闯进去也是九死一生才逃出来,其他人又能如何。地道的出口已经被封住,有陛下为质,他们会用最正大光明的方法出来,至于那位西小姐…”连澜清眼一眯,声音沉了几分,“陛下警觉心非常,功力又不在我之下,能在阁外侍卫毫无所觉下制住陛下,你以为一个韩烨就能做到?她的丫鬟莫名其妙失踪又如何解释?桑岩从不离陛下身边,这次却不知所踪,也很是蹊跷。”

连洪一听此话,神情讶异,“将军是说西小姐有问题?”

连澜清颔首,“那个自称朗城西云焕的女子,恐怕不简单。”

那般气韵神采,还敢单枪匹马闯进龙潭虎穴,绝非常人。

连澜清话音未落,吱呀声响,梧桐阁正房的木门被推开。

漫天红光下,三道人影从里面缓缓走出。莫天脚步虚浮,额角血迹未干,神情苍白却不带半点狼狈。在他身后,韩烨和帝梓元并行而出,神色沉静,仿佛已经达成了某种默契。

三人脸上对阁外连澜清领重兵所围的现状未有半点意外,想来早已猜出阁外局势。

看见三人走出,连澜清轻舒口气,站起了身。他向莫天遥行了一礼,“陛下…”

莫天打断他,朗声道,“连澜清,朕受制于人,从现在起朕赐你调令城内军队以及营救之权,必要之时,可以不用顾忌朕的性命。”

连澜清神色一重,颔首回:“是,臣遵命。”他说完抬眼朝莫天身后的韩烨看去,顿了顿,笑道:“想不到太子殿下如此能屈能伸,为达目的,竟不惜向连某这个敌国臣子卑躬屈膝、委屈示好,为了今日之计,殿下用心良苦,瞒尽世人,真是好心计,好手段。”

韩烨仿佛没听懂连澜清话中的嘲讽,淡声回:“比不得连将军用老师骸骨引孤回城的高义,北秦破城屠民弑师之恩,孤必不敢忘,他日…他朝莫天微一抬眼,颔了颔下巴,“定加倍奉还于将军。”

漫天火光下,韩烨擎身而立,他的目光清冷而睥睨,对着围诛他的连澜清和数千铁甲军,如是开口。

阁内阁外,都因这分外冷沉的目光和话语而心底一寒。未来大靖帝君的绝杀之言,绝对重若泰山,言出必践。

连澜清负于身后的手猛地一握,又缓缓松开。

不愧是施元朗用心教导拿命来尽忠的大靖太子,得此一言,施元朗泉下有知,也算能瞑目了。

帝梓元扫了韩烨一眼,眼底微弱的情绪一闪而过后只剩淡漠。

她从不怀疑韩烨的卫国尊师,可却再也不敢忘…他的野心和忠君。

“殿下好气魄,深陷我大军围诛也敢说出此等狂言,好,殿下今日如能逃脱,他日连某恭候陛下复仇之师。”

连澜清大笑,转头望向帝梓元的方向,狭长的凤眼微扬,突然开口:“如果连某猜得不错,阁下该是那位名震天下的前大靖太子妃、如今的靖安侯君吧?”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七章

“晋南帝梓元。”

帝梓元朝连澜清颔首,只淡淡这么一句。既不应连澜清前大靖太子妃称号的挑衅,也未应嘉宁帝所赐的靖安侯君之位。

莫天听见此话,神情一松,嘴角勾起嘲讽的弧度朝韩烨看去。韩烨神情未变,瞳中却拂过一抹极淡的异色,又转瞬不见。

连澜清若有所思地看向帝梓元,恍然大悟般开口:“瞧我这记性,帝家主见谅,连某这一年征战沙场,身有旧疾,脑子犯了糊涂,有些事儿一时没记起来。连某只记得大靖的皇帝陛下让帝家主承袭了靖安侯位,倒忘了帝家一门百多口人命和那八万帝家军是死在大靖慧安太后的手上…”

他笑了笑,俊美的脸上实在瞧不出善意,“只是连某实在想不通,帝家坐拥晋南数城,帝家主雄才伟略,一声高呼足以自立为王,何必为了灭门仇人卖命?若三国大战后大靖皇帝效仿其母过河拆桥,帝家主岂不是落得个和令尊一样的下场?”

一年内连澜清在北秦朝堂连跃数级,于武将中只位于鲜于焕之下,除无可撼动的军功外,其心智权谋之术亦不可小觑,他三两句话便将韩帝两家血淋淋的嫌隙和血仇摆在了台面上。韩烨当即神色更沉,眼底的冰霜之意让院里的温度都冷了几分。

这话杀伤力实在太强,就连一向沉稳的莫天在为自家狡猾的心腹大将赞了句好后也忍不住朝帝梓元瞧去。

几万条人命堆砌起来的两家仇怨,帝梓元怎么会甘心为了韩家皇朝在漠北边境里出生入死,毫无怨言?

梧桐阁内一时安静下来,帝梓元眼底有一瞬间的晃神,她突然想起父亲生辰那年她从千里之外的京城赶回晋南时,枫叶燃遍的九华山上靖安侯立在山巅对她说的话。

君重不如国,国重不如民。梓元,此话,你当谨记。

十几年过去,这句靖安侯留下的遗言,帝梓元从不曾忘。

“当年种种是非孰对孰错,韩帝两家恩怨几何,我帝家自有决断,还轮不到你来置喙。君重不如国,国重不如民,帝家庇佑的是整个大靖,我帝梓元保护的也不是韩家,而是在我身后这方国土上的大靖百姓。”帝梓元轻扬眼角,负手于身后,瑰丽的脸庞上袭着睥睨天下的不羁,“昨日你屠我同胞,破我城池,今日你就是我帝梓元必诸之人。连澜清,我大靖的国事,连北秦王都无资格插手,遑论于你?”

我没有忘记家仇,却永远不会将氏族权谋之争置于国家百姓之上。

谁都没有想到帝梓元会说出这样的话,但偏偏她说出来,却仿佛生而为此。一生践诺。

帝梓元的回答让韩烨紧绷的身体一点点放松下来。

莫天的目光落在帝梓元身上,全新而审视,从今以后,帝梓元于他,已不再是敌国属臣如此简单。

她身上有着不逊于一国皇帝的胸襟和智慧。莫天怎么都没料到,那个有着大宗师实力却龟缩在晋南一隅的前帝家家主帝盛天居然花十年时间造就了一个帝王之才。

帝家有此二人在,百年兴盛已成定局。

梧桐阁院落里静默半晌,连澜清收了脸上的挑衅嘲讽,略微怅然笑道:“侯君好气魄,连某汲汲小计,看来是入不得侯君之眼。”

他此时已知帝梓元心智之坚远胜常人,寻常的挑拨离间在帝梓元身上没有半点作用,反而会落个自讨没趣的下场。

不过连澜清是何等心性,他脸上不见半分尴尬,朝帝梓元拱手道:“可惜连某和侯君各为阵营,虽连某仰慕侯君高义,今日也要留下侯君和殿下,请两位去我北秦王宫做客。”

随着连澜清话音落地,四周院墙上身负羽箭的铁甲军跃然而起,他们手握长弓,齐齐将森冷的箭矢对准了韩烨和帝梓元。

前路被封,空中被围,任谁看来韩烨和帝梓元都已是瓮中之鳖,只能任人鱼肉。

“连将军,别忘了,莫天陛下的性命也在孤的手中。”韩烨向前移一步,抵在莫天腰间的匕首更进一寸。他所立的位置,不偏不倚正好将帝梓元护于箭矢所射的死角中。

帝梓元瞳中极快划过一抹情绪,又归于沉静,但到底沉于眼底的郁色淡了些许。

“若不是顾及我王安危,这些利箭早已射在殿下和靖安侯君的身上了。大靖失了统帅,边关千里之里守不过三个月,这场仗打下去我不会输,又何需一个活着的殿下和贵国皇帝谈判。”

韩烨只要被留在军献城里,是死是活,对连澜清而言根本就不重要。

“若是殿下审时度势,放了我王,连某保证不伤殿下和侯君的性命,还奉两位为上宾。殿下是大靖正统的继承人,贵国皇帝必会不计代价救您回朝,殿下何必争一时义气,毁了将来君临天下的机会。”

韩烨嘴角上扬,半点不为连澜清的话所动,“好一个舌灿莲花的连将军。孤不过太子之位,朝堂有帝君,边关有守将,就算孤死在军献城,大靖也不会乱。不过若是莫天陛下死在军献城里头,怕是北秦国内再无宁日,将军能否继续领兵都是未知之数,又如何赢这场战争?”

他朝一直神情淡定的莫天看去,“有莫天陛下相陪,军献城为孤埋骨之地,又有何妨?”

连澜清被反将一军,凤眼微眯,挥了挥手,他身后的铁甲军让出一条路来。

一个身着布衣的老汉被侍卫用刀架着踉跄着走出,这人头发花白,满是皱纹,老朽的眼底带着一丝寻常百姓没有的坚毅。他看见韩烨,眼眶一红,本来执拗又沉默的神情一变,顿时激动起来,但他口不能言,努力昂着被侍卫长刀压着的脖子看着韩烨,胡乱地用手比划,看上去狼狈又心酸。

见老人这副模样,韩烨脸上的冷静裂开,神色明显有了怒意。

“这是施府的老仆人,听说殿下曾在军献城驻守过三年。想必还记得此人吧?”连澜清抬手指了指地上跪着的老人,却又只匆匆扫了一眼。

“李叔…”韩烨低声唤道,神情自责。

李忠懂唇语,看见韩烨唤他,敛了激动的情绪,执拗的老人默默跪在地上,朝后缩了缩,极恐自己会成为韩烨的掣肘。

“一介老仆,手无缚鸡之力,不能损将军分毫,想不到也会成为连将军用来威胁孤的筹码?”韩烨冷冷看向连澜清。

“施老元帅曾经最信赖的近身侍卫,当年冠勇三军的先锋,即便是老了,本将也轻视不得,如没有这位潜伏在府内,殿下又怎会对将府内的布兵了如指掌,提早知晓施元帅骸骨早埋园陵之中。”

当年李忠追随施元朗征战天下,为施家军里头最悍勇的先锋,以他的军功封将亦有可能。只可惜一次追敌途中他遭受埋伏,被敌军重伤头部,虽然捡回了一条命,却再也口不能言,耳不能听。施元朗有心送他回乡颐养,却被他拒绝,执意留在施家。

自此以后当年的先锋李忠成了施家的忠仆李叔,一晃就是二十五年。施元朗早已将施府的暗桩交给李忠掌管,在外人看来,李忠不过是施家伙房里一个不起眼的聋哑老头,没有半分威胁。

韩烨皱眉,眼底极快拂过一抹疑惑。这些年知晓李忠身份的不过一掌之数,连澜清又是如何得知?若不是极笃定李忠的身份不会被人知悉,他绝不会让这个在施家尽了一辈子忠的长者做接应如此危险的事。

李忠在看见连澜清说出这番话后脸上同样露出了犹疑之色,他紧紧盯着连澜清,陷入了沉思。

随着连澜清的话落下,压在李忠脖子上的刀又近了几分,他脖子上落下鲜红的刀印。

“你想如何?”韩烨眼中神情一沉,朝连澜清看去。

韩烨少年时戍守军献城住在施府时便是李忠负责他的饮食起居,每每夜里和施元朗推演兵法时,也总有李忠挑灯照料相陪。一年前施府里的人在守城之战里死了个干净,如今剩下的不过这么一个李忠。

帝梓元意外于韩烨对李忠的看重,却没有对他欲救下这个老仆出声反对。

“只要太子殿下和侯君束手就擒,放了我王,连某绝不伤…”李忠…连澜清话音一顿,滑到嘴边的“李忠”两字生生咽回了口中,“这位老仆一分一毫。”

他停得极快,却没有被一直紧盯着他又善读唇语的李忠错过,在清晰地看见连澜清嘴中出现自己的名字时,跪在地上的李忠神情大变,猛地起身朝连澜清撞来。

押住他的侍卫一时不察,竟让李忠冲到了连澜清身前三步远之处。

屠山从连澜清身后跃出,手中刀柄扫出击在李忠肩上,本就狼狈的李忠连退几步,一口血吐出,肩上骨头碎裂的声音在梧桐阁内格外的真切,但他死死望着连澜清,像是没感觉到疼痛一般重新不要命地扑了上来。

此时李忠眼底除了滔天的怒火和愤恨,别无所有。

就算连澜清能查出他暗桩头子的身份,可自二十五年前他入施府开始就抛却了自己的姓名,这些年来,除了施家父子和太子,他的本名只写给一个人看过--那个十岁就养在施家,他和老元帅用尽心血教导、报以最殷切希望却背叛了军献城的弟子!

他活着,他居然还活着!在害得施家满门尽丧、一城百姓被屠后,他居然还活着!

李忠眼底的疯狂让所有人震惊,屠山神色一正,手上长刀未停,直直朝李忠而去,眼见着就要卸掉他两条胳膊。

韩烨神情大变,就要出手相救,却有人比他动作更快。

一双修长的手稳稳地托住了屠山手中的长刀,挡在了两人之间。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八章

屠山乃北秦军中赫赫有名的猛将,他这么一劈力若千钧,但凌厉凶猛的刀刃却被人用手生生截住。

连澜清神情冷然,挡在了愤怒癫狂的李忠身前。

屠山看清拦刀的人,神情错愕,他朝刀刃上一瞥,急忙松开手,后退一步有些不知所措。

鲜血顺着刀刃滴落在地,那柄华丽银白的长刀仍被连澜清握在掌心,他低垂着眼,眼中的情绪被尽数藏住。

隽清的身影立在李忠面前,恍惚间竟有种守护的意味。梧桐阁内外一阵沉默,除了北秦王莫天,所有人面上都浮过显而易见的疑惑。

莫天眯着眼远远凝视连澜清,眼底讳莫如深的情绪一闪而逝。

终究是被大靖养了十年,人心这个东西,最是难测。

清冽一声响,连澜清把刀扔到屠山面前,淡淡开口:“屠山,你难道忘了我军中禁令?无论北秦大靖百姓,凡我军中,不得伤老弱妇孺性命。”

屠山连忙跪倒在地,丈高的汉子面上涌着委屈,“将军,末将是看这人要伤你,这才、才…”

十一年前云景城被破,连氏一族老少被劫杀于无名谷,连澜清执掌帅印后颁下的第一道军令便是不得伤两国妇孺老幼。

“他伤不了我,起来吧。”连澜清开口打断屠山的话,转身看向被侍卫压在地上的李忠。

身形佝偻的老人四肢伏倒在地,头发散乱,衣袍沾满尘土,口中鲜血喷涌在脸上,整个人狼狈不堪。

连澜清迎上李忠癫狂的眼,声音清冷,“你杀不了我,何必螳臂当车,自毁性命。”

连澜清这句话犹若丢进沸水里的冰石,一下子让疯狂的李忠安静下来。他死死看着连澜清,一点点垂下头,眼中愤怒的神采消失,悲寂的眼底只剩死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