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眼太悲凉无奈,连澜清呼吸一滞,连心脏似乎都停止了跳动。

以二十年阳寿换一个复仇的机会,宁愿死也不愿活着受我的恩惠…

阿玄,我竟把你逼到了这一步吗?

若不遇我,若不救我,若不爱我,你这一生,断不会到如斯境地。

罢了,罢了…

梅林边缘凝神望着两人相斗的骁骑卫看到一直不相上下相持的剑心之处突然破开了一抹缝隙,两把长剑错身而过,直直朝对方刺去。

真力圈陡破,一声巨响,在这一瞬银剑的光芒照耀梅林,几个呼吸后,飞沙走石跌落在地,梅花不再飞扬半空,梅林里恢复了平静。

骁骑卫定眼朝梅林中心看去,不可置信的一幕出现在他们面前。

君玄的银剑在连澜清身上穿胸而过,殷红的鲜血从剑尖滴落,溅在雪地上,一滴一滴,触目惊心。

众人循着连澜清手中的剑望去,软剑如锋,笔直地落在君玄眉心之间,明明那剑尖只要再进一寸,受剑之人便无力回天,可那剑尖却只落在眉心之间,再也不动分缕。

风吹过,面纱从眉心断成两截朝地面落去,露出了一张苍白如纸的脸。

君玄嘴角犹带血迹,眼底卷起惊涛一般的骇浪。骨肉碾碎,血脉逆流,鲜血喷涌,明明这每一份痛楚都属于连澜清,可望着那把停在眉心的软剑和连澜清平静的眼,所有的伤痛她都仿佛更甚十倍。

君玄整个人无法自抑地颤抖起来,连带着那双刺入连澜清胸膛的握着银剑的手。

“将军!”

梅林中胜败已分,看到林中之景,就连连羽也失了镇定,抽出腰间弯刀朝林中跑来,可不过两步,他和骁骑卫就红着眼硬生生停在原地,再难挪动分毫。

远处,连澜清左手微抬,用手势颁下了不得靠近的军令。

一剑破心,连羽知道,若是他们家将军还有一丝力气,都不会只用手势来阻止他们。

“我知道,你不会走。”

梅林中,连澜清看向君玄,将软剑从她眉心一点点挪开,神情温柔宁和,“所以,阿玄,我选择让我走。”

软剑落地,插入雪地中。连澜清震断君玄手中的银剑,用内劲将银剑从身体内逼出,鲜血猛地喷涌而出,落在他的青色长衫上。他的身体朝地上倒去,如同那把再也握不住的软剑。

连澜清终究没有倒在地上,君玄接住了他。她的神情依旧淡漠,可她不知道,她的唇角早被自己咬出了血,接住连澜清的手颤抖不已,眼底只剩一片空茫。

“为什么?”君玄低头,看着怀里的连澜清,声音碎成一小块一小块,“为了复仇,你连施老将军十年恩义都不顾,现在又为什么要放弃?北秦不是还没胜吗?连家不是还没位极人臣吗?你如今这么死我手里,又算什么?”

“阿玄,我的仇已经报了。”连澜清低低开口:“一年前军献城破,施元朗战死城头,施家满门给我连家族人抵命的那一日,我的仇就报了。我从来不是为了让北秦入主中原走上战场,连家也从来不需要位极人臣。从军献城破的那日起,我活着,就只是为了还债…我连澜清这辈子,为了报仇,欠下太多债了…”他的声音逐渐低下来,“施元朗十年教养之恩,军献城满城百姓信任之义,你十年光阴、十年深情…我欠下的债太多了,可是阿玄,我身不由己,阿玄,我不想走到今天这一步,我没的选择…”

“我知道。”连澜清口中逸出的鲜血把君玄胸前染得血红一片,她一遍又一遍地擦拭连澜清嘴角的血迹,喃喃回:“我知道。”

她知道连澜清就要死了,不管他做过多么罪恶滔天的事,他终究就要死了,死在她怀里,死在她手里。

可是连澜清不知道,连氏老幼根本不是死在施家军之手,他和施元朗只有战场杀父之仇,从来没有满族被屠之恨。

若从一开始连澜清就知道真相,他一定会选择堂堂正正走向战场,正大光明地战败施元朗,而不会隐姓埋名十载受尽折磨去做一个背信弃义忘恩负义的人。

可人生不能回转,连澜清大错铸成,他这一生,太可怜悲凉了。

“阿玄,我知道不管我今日是死是活,你都不打算活了。”连澜清用沾满血迹的手朝君玄眉间抚去,一点点从鼻尖唇角而过,这世间最后一刻他只想将她的面容偰进心底。“我们两个,总得有一个活着,你肩负着君家百年传承和帝家血仇,你要活下去。我欠了太多债,阿玄,我没资格还,你别原谅我,但你替我活下去吧。”

连澜清的眼底尽是宽佑温柔,恰如这十年的秦景,他的眼缓缓阖住。

君玄紧紧地抱住他,惶恐地垂下头,连澜清微不可闻的声音落在她耳里。

“阿玄,你问我为什么…你是我妻子啊,从四年前我在老师和你父亲面前点头的那一刻开始,你就是我连澜清这一世认定的妻子。”

抚在发间的手猛地落下,声音戛然而止,再也不闻片缕。

从我四年前在老师和你父亲面前点头那一刻开始,你就是我这一世认定的妻子。

这是君玄这一生听到的连澜清对她说的最后一句话。

不管家仇国恨,不论是非对错,你是我妻子,我护你,仅此而已。

大雪纷飞,早已将二人身上覆满,君玄用最后一点真力注入连澜清胸口,可他的身体却越来越凉。无力回天,她其实是知道的。

君玄抱着连澜清的手紧了又紧,空茫的眼始终回不过神来。

“君小姐。”低沉干涩的声音突然在一旁响起,连羽走到她面前停住。远处,骁骑卫跪了满地,尽管各个神情悲痛,可他们始终没有闯上前来。君玄只扫了一眼又低下头,对周遭的一切都漠不关心。

“莫天陛下和大靖的皇帝早几年就已经怀疑西北藏着一股暗中势力,这些年一直不断派暗探入西北各城探查,是我们家将军动用连家的势力替你扛住了。”

从五年前开始,为了暗中支持梓元,君家很多人脉势力不得已动用,几年前君鹤猝然辞世,君玄当时只是个半大姑娘,初掌君家,不如君鹤老练持重,自然会惊动莫天和嘉宁帝。

君玄怔了怔,听连羽继续说下去。

“君小姐放心,除了我,就连连家处理这些暗卫的死士都不知道他们抗衡的是谁,保护的又是谁。三个月前,莫天陛下察觉出端倪,派出大量暗探入西北想要一探究竟,将军知道他快瞒不下去,才想了一个办法…”

君玄猛地抬眼,眼底的荒谬惊讶掩都掩不住。三个月前,正是连澜清大开城门引韩烨入军献城的开始。

“想必君小姐也猜出来了。”连羽颔首,“将军知道除掉陛下和嘉宁帝的暗探太难,若正大光明等他们查到军献城再动手就等于告诉他们这里有他们想要的东西,除非军献城内出现一场谁都无法阻止也不会怀疑的混战。大靖太子韩烨,就是将军为了保全君家引来的筹码。”

为了捉拿韩烨,莫天一定会暂时将西北诸城的暗探尽数交予连澜清统御;而嘉宁帝为了救儿子,也一定会放下查西北暗势力一事,让暗探倾巢而出赶赴军献城营救储君。

普天下能让两国帝皇走进棋局的唯一诱饵,只有大靖储君韩烨。

施元朗和君鹤花十年时间教出的弟子,虽然破了这座城池,犯下不可饶恕的罪过,却用自己的方式,护下了君家。

君玄垂下头,朝连澜清紧闭的眉眼看去,喃喃开口,却终究说不出一句话,只能哽咽出零碎的呜咽来。

“施老将军的尸骨是将军亲自从城头上背下敛入棺的,他从来没有想过把老将军的骨灰带回北秦王城。昨晚大战之前,将军令我带人将两国暗探刻意引至一处,两方人马厮杀,没有留下一个活口。日后他们查起来,也只会查到对方身上。君家一切暗中的痕迹这一年我已经全部抹去了,莫天陛下和嘉宁帝不会再查到君家头上,君子楼从头到尾只是一间乐善好施的茶楼,永远也不会再卷入两国纷争。君小姐,我们家将军这一年南征北战,出入沙场几经生死,要的只是得到陛下的信任,拿到北秦暗探的统辖权,这样他才能保全君家和你。我们将军他这一辈子活的很痛苦,也做错了很多,可对你,他只能做到这一步了。就算是为了他,你好好的活下去吧。”

连羽半跪于地,朝君玄伸出手,丈高的汉子眼眶泛红,却始终强忍着不让热泪流出,“君小姐,我们家老夫人就将军这么一个儿子,不论是生是死,我总归是要带将军回连家的。”

君玄一直抱着连澜清没有松手。

连羽始终半跪于地,安静而又沉默地等着她。

大雪始终未停,君玄一直将所有风雪拦在连澜清身外,直到雪越来越大,大雪飘进君玄怀中连澜清的眉心时,她整个人才活了过来。她小心翼翼地把连澜清身上的雪全部拂尽,她低头和他眉心相抵,喃喃说了句话,然后起身把怀里的连澜清递给了连羽。

“你带他回去吧,他既已死,守城将领也会更换,你身为他的亲卫,新任将领不会信任于你,战场上九死一生,你撑不了多久,以后不要再来西北了。”

君玄说完转身离开,从始至终,再也未看连澜清一眼。

素衣女子一步一步消失在梅林深处,和漫天飞雪融为一体,终不可见。梅林重回宁静,万物被大雪掩盖,仿佛什么都不曾发生。

连羽轻轻叹了口气,沉默地背着连澜清朝军献城的方向而去。

“阿景,我会活下去。”

这是君玄对连澜清说的最后一句话。

将军他这一生,到死,怕是求的也只有这一句了。

世间万事从来没有对错,只有错过。

第三十三章

第三十三章

绕过湖山山脚,才刚从韩烨等人的视线中消失,帝梓元挥鞭的速度便慢了下来。她低低咳嗽几声,身体僵硬得有些不自然。

长青觉着奇怪,正要策马上前,却见帝梓元直直朝地上倒去,他急忙一跃接住了就要倒地的帝梓元。

“小姐!”帝梓元脸色苍白,嘴角溢出血迹。长青探向帝梓元脉门,神情一变,自家小姐体内内劲乱串,分明是受了伤。

“小姐,殿下一直在您身边,他平安无事,您怎会受了内伤?难道您没告诉殿下这几日您不能运功?”

自从帝梓元一年前为救韩烨散功后每逢极冬之日必定气息混乱,不能动用内力,除了帝梓元身边的人,无人知道这个秘密。

帝梓元眼底的异色一闪而过,嘴角泛起一抹自嘲。

梧桐阁里逼她动手的就是韩烨,她何必再开口。

“走吧,我们尽早回青南山。”半刻后,长青注入的内力让帝梓元脸上恢复了一点血色,她起身上马,没有半点迟疑。

两人为了赶回青南山运粮,一路快马加鞭从湖山绕边境诸城而回。一日一夜疾驰,回程途中长青几次开口,都没能劝得帝梓元休息一二。直到青南山下埋骨的巨坑现入眼前帝梓元才拉住缰绳,停了下来。

帝梓元望着坑冢前那座孤独的墓碑,低低咳嗽了几声,脸色因长途跋涉愈加苍白。

“小姐。”长青连忙驱马上前,急道:“您还是回城请个大夫入府抓药…”

“不用了。”帝梓元摇头,从马上跃下,她把缰绳朝长青一甩,朝坑冢走去,“你先回城,把粮草点好,明日一早我们押运粮食去虎啸山。”

明日一早?岂不是毫无修养的时间,小姐的身体…长青眉头一皱,望着帝梓元沉默的背影摇了摇头,并未如帝梓元吩咐的一般离去,而是下马立在不远处的树下静静等待。

军献城内定是发生了自己不知道的事,如今还能如此影响小姐的,怕是只有太子了。

安宁的墓碑前,帝梓元如往常一般拂掉石碑上的落叶积雪,她抬眼,目光在坑冢里帝家军荒芜的旌旗上落了很久。半晌,她回过神,拂着石碑的指尖在“宁”字的最后一笔上顿住。

“安宁,我和韩烨怕是不能如你所愿了…”

平安喜乐,一世无忧,平民百姓家最朴实不过的愿望,于他们难若登天。她这一生都不信命,为了帝家逆天下逆山河,唯一一点私心付于韩烨,到最后,只落得个一身疲惫,满心空。

风吹过,墓上的落叶被卷起,盘旋着落在帝梓元手上。

落叶泛黄,犹如渐枯的心境,帝梓元合拢掌心,转身离开了坟冢。

第二日一清早,一支运粮的队伍从青南山顶着寒风大雪出发,朝虎啸山而去。

韩烨领着五位准宗师也在一日后抵达潼关,进了温朔戍守的惠安城。他随守将宋瑜入城主府时正巧碰上了得到消息从城外兵营匆匆赶回的温朔。

韩烨出潼关前一直驻守山南,已有小半年未见过温朔,御马而来的少年褪去了京城世家公子的轻佻浮华,沉淀出沙场浴血的坚毅沉着来。

“殿下。”远远见到韩烨,眉角上下都焕发出神采的温朔扬起惊喜的笑容,从马上跃下,跑到他面前,“殿下,您总算回来了。”

韩烨眼底露出欣慰之色,却道:“你如今也是一城副将了,如此跳脱成什么体统。”他说着拍了拍温朔肩上的灰尘,替他把铠甲扶正。

一旁的宋瑜瞥见这一幕,心底有数,对温朔的神态愈发微妙。早就听说太子殿下阁外重视这位十五岁就状元及第的状元郎,看来不是传闻。温朔初入惠安城时虽是兵部侍郎之职,但他年纪太轻,又是个没上过战场的京城公子,大战在前马虎不得,看在太子的份上宋瑜给了他一个军师的闲职好生养在城里,本没打算他有所建树。没成想温朔很是能吃苦头,头几次大战混在先锋营里冲阵在前,履立战功,宋瑜自此对他刮目相看,一年内将他连升三级,一个月前惠安副将重伤归乡后,宋瑜便奏请嘉宁帝,擢升了温朔为守城副将。

大靖朝堂上文武两派一向泾渭分明,温朔以文入仕,如今能得到宋瑜的肯定,已是极为不易。

“宋将军。”温朔朝韩烨打完招呼才看见一旁立着的宋瑜,脸上有些讪讪,忙抱拳问好。

“温将军和殿下许久未见,些许失态乃人之常情,无妨无妨。”宋瑜自然不会计较他一时的失礼,摆手一笑而过。

宋瑜这话让韩烨心底舒坦,连带着冷肃的脸也柔和下来。

“殿下,侯君怎么没和您一起回来?”温朔眼底划过一抹担忧。

温朔这一年不再像以前一样唤帝梓元“姐姐”,而是以侯君相称。帝梓元以为他入了军中不大好意思撒娇便也没放在心上,但只有韩烨才明白温朔更改称呼的深意。

帝烬言的生死牵连过大,一个不慎将祸连东宫上下,温朔是在护他。

才一日时间,大靖太子和靖安侯君闯入驻守五万北秦雄兵的军献城、掀起惊天大战又全身而退的消息已经传遍了西北诸城。如今韩烨平安归来,却未见到同行的帝梓元,温朔自然要问一问。

“她回青南城了。”

听见韩烨回答,温朔舒了口气,但见韩烨眉头微皱,他心底一咯噔,生出些许不安来。

“宋将军,惠安城的粮食可送到了?”韩烨不再提及帝梓元,转身朝府中走去。

“回殿下,五日前晋南的粮食入西北后,唐将军就差人从尧水城送了一个月的军粮过来。”宋瑜是西北的老将了,虽一心效忠皇室,但也敬佩靖安侯的大义,这场仗耗光了皇室,却也倾晋南所有。在保家护民的国家大义上,靖安侯倒无半点私心。

“据臣所知,青南山的军粮三日前也送到了,想必靖安侯会尽快安排兵士送粮去邺城。”邺城和云景城遥遥相望,路途最为艰险,青南城与之比邻,唐石便将运送粮食入邺城的重担交付了靖安侯。

唐石?运粮?宋瑜无意的一句话让韩烨神情微顿,他脚步未停,像是什么都没听到一般入了将军府。

安排休憩时宋瑜碰到了难题,跟在太子身后的五人一直蒙面示人,看上去个个孤傲冷僻,又不肯离太子左右,实在不知该如何安排。倒是韩烨瞧出了他的尴尬,要了一间书房领着五人进去门一关自个儿解决难题去了。

“是父皇遣你们去的军献城?”明灭的烛光下,坐于上首的韩烨对着立在堂中的五位准宗师淡淡开口。

为首的准宗师颔首,“陛下有令,命我等护殿下万全。我们十人到军献城后以大靖暗探联络之法见到了吉利公公,由他领我们入城,才能在关键之时为殿下添力。”

“取下你们的面巾。”

即便这些人的武力值足够把韩烨捏成渣,但他储君的气势半点不输人。

五人相视一眼,取下了脸上的面巾。

韩烨看着面前这五张平凡无奇的脸,提起茶壶为自己酌了一杯:“我既已从军献城平安而回,诸位各自散去就是…”

“殿下。”

为首的准宗师迟疑开口,韩烨却抬眼朝他看来:“你们是父皇的人,孤用不动你们,也不敢用你们。这点自知之明,孤还是有的。孤入军献城是临时起意,但你们十位入西北却是父皇一早安排,否则也不会如此短的时间便能赶赴军献城救孤。父皇有什么打算孤不愿插手,也插不了手,诸位有皇命在身,还是尽早离去吧。孤已经嘱咐过吉利,甩掉北秦探子后自然让另五位离去,诸位不必担心孤强留你们在身边,坏了你们的事。”

为首的准宗师眼底精光一闪,对面前这位大靖储君头一次生出敬服之意来。难怪能得陛下如此看重,除开尊贵的身份不谈,他们这位太子殿下倒是真的聪慧睿智。

“陛下确实只让我等将殿下从军献城中救出,既然殿下已经安全,我们也没必要再跟在殿下左右,明日一早我们便会离去。”为首之人颔首,算是默认了韩烨的说辞,“只是殿下…”他顿了顿,像是不经意般开口问:“如今我朝仍有云景城和军献城在北秦之手,昨日听靖安侯君的意思,将来军献城一战是由殿下亲领大军前往…”

“是又如何?”韩烨抬眼朝他扫去,回得也是漫不经心,倒茶的手未停。

“倒无大事,只是陛下将殿下的安全托于我等,军献城一战必定艰险万分,若殿下需要,随时可招我等前来护驾。”

这话听着倒有诚意,只是说的人和听的人都知道这话只能听听而已,除了嘉宁帝,还有谁能对这十人招之即来挥之即去。

“诸位有心了,若是有缘,这西北战场上孤定能和诸位再见。”韩烨朝五位准宗师笑道,摆了摆手,算是送客了。

五人相携退去,书房里恢复了安静。

半晌,韩烨待杯中的茶饮尽,才淡淡开口:“温朔,出来吧。”

书房屏风后,一直屏息藏着的温朔走出来,疑惑地问:“殿下,这些就是陛下派去军献城救您的人?”区区数人,破了莫天五万铁骑,想想也太夸张了些。

“五位准宗师。”韩烨淡淡回。

温朔眼睛一瞪,神情复杂,“不愧是陛下的手笔。

温朔对嘉宁帝的感情很是复杂,既有十多年的敬畏濡沫,也有家破人亡的痛恨。”

“温朔,明日一早待这五人离城后你和我一同出城,告诉宋瑜的说辞是我二人巡守诸城。让他告知唐石,我会守在惠安城,一个月后亲自领兵攻下军献城。”

“是,殿下。”温朔颔首,转身朝外走去,行了两步复又停住疑惑道:“殿下,那我们究竟要去哪里?”

见韩烨不肯答,温朔也不再多问,行礼退了出去。

韩烨低下头,从挽袖中拿出一朵梅花。

这花乃帝梓元数日前在军献城那夜相聚中赠予,奈何时日变幻,早已枯萎。

恰如伊人犹在,温情已决。

韩烨望向窗外,大雪纷飞,天地似被淹没。

他细细摩挲着手中的花瓣,喃喃开口。

“安宁,我和梓元,这一世怕是不能如你所愿了。”

第三十四章

第三十四章

北秦王宫,英武殿内。

御医替莫天换完额头上和颈间的纱布,小心翼翼退下御阶道:“陛下,您体内的毒已经排完,内力虽未恢复,但也暂时可用。您身体底子好,身上的伤再隔半月便能大好,只是…额头上怕是要留疤了。”

大靖太子和靖安侯独闯军献城全身而退的消息早已传遍三国,立绝境而重生,那两人的名头在云夏上更是响亮。自家陛下这一战里吃了些苦头,就是不知伤了陛下的是太子韩烨,还是那位闻名天下的靖安侯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