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姬蘅第一次亲口当着姜梨的面承认,殷家的确是和国公府有仇。可是为什么,姜梨刚想问,姬蘅就道:“不要问为什么,我不能告诉你。”

“殷家知道和你是仇人么?”姜梨问。

姬蘅笑了一笑,他道:“殷湛肯定知道。”

殷湛肯定知道,意思就是殷之黎和殷之情可能不知道吗?这么一来,姜梨心中更加确定,只怕殷家和国公府的恩怨,就是和姬蘅的父母有关。

但姬蘅不说,她问了也是白问。

“那殷之情呢?”姜梨问,“且不论我如何,平阳县主主动问我打听你的消息,我想肯定不是心血来潮。国公爷,她可能是认为国公爷很好了。”

“你这是在吃醋吗?二小姐?”他挑眉反问。

“没有的事。”

“那真是令人遗憾。”他总是说一些令人误会的话,姬蘅道:“殷之情的话,你不必担心。我在说过了,庸脂俗粉最好不要出现在我面前。”

他是喜美恶丑,这是天下人都知道的事实,可是…姜梨道:“平阳县主的容貌,实在没有可以挑剔的地方。”

姬蘅摇了摇头,“天下的女人,薛芳菲算得上美人。”

姜梨心中一跳,不明白姬蘅是什么意思,只得提醒道:“薛芳菲已经死了。”

“所以现在全天下的女人,在我眼里都是庸脂俗粉。”他笑盈盈道。

姜梨:“国公爷这是连我也一道骂进去了。”

“你不一样,”他沉吟了一下,“你比她们可爱。”

姜梨:“…”

从国公府回来后,姜梨再也没有睡不着了,几乎是上了床就睡下。夜里种树也花费了不少力气,身子累得很,自然睡得很熟。后来第二日早上的时候,桐儿和白雪发现她的新鞋底上沾满泥土,还吃了一惊,姜梨就道是自己在院子里走动,不小心走到花园里去了,蒙混了过去。

接下来,燕京城没有发生什么特别的事。不知道是不是姜梨之前在晚凤堂说的话,到底还是对姜家人有所触动。至少这半个月以来,姜老夫人没再和姜梨替殷湛的事。殷家的两兄妹,也没有来姜府“做客”了。

这让姜梨大大的松了一口气,她还记着姬蘅的提醒。要姜家不要和殷家走的太近,虽然她心里清楚,但若是姜元柏一意孤行,她也奈何不得。这下倒是省了些事。

姜梨寻思着这两日就可以趁着门房不注意,偷偷溜出府去叶家。不过姜家的门房管的越发严备了起来。

这半月,成王兵马按兵不动,就在燕京城外,但迟迟不进攻,也不退,弄得燕京城里的百姓也是提醒吊胆。出也出不去,便日日呆在家中。街道上玩闹行走的行人都少了很多。

姜梨晓得,随着时间一日日流逝,成王的兵马是消耗不起的,迟早都是要攻进燕京城的大门。至于到时候昭德将军会如何应对,姜梨暂且也想象不到。

直到那一日。

那一日是个晚上。

姜梨夜里早早的上了床,睡到夜里,突然外面嘈杂了起来。姜梨迷迷糊糊的醒来,起先还以为自己在做梦,但随即发现院子的灯火大亮,醒来的不止她一个,才惊觉不是那么回事。

她披上衣服下床,走到院子里,才站在院子门口,就看到丫鬟们匆匆跑来跑去。桐儿和白雪也在外面,看样子刚刚要过来叫醒她。姜梨觉得奇怪,就问:“桐儿,怎么回事?”

桐儿道:“姑娘,您起来了?奴婢正要去叫醒您。老夫人让您赶紧去晚凤堂,别留在院子里了。”

她语气里的焦灼怎么也掩饰不了,加之院子隔着墙的外面,似乎也响起了隔壁人家的响动声,姜梨一诧,一个念头浮现在心头,她把桐儿拉到一边,低声道:“成王动手了?”

“姑娘,您是怎么知道的?”桐儿惊讶的看着她,随即道:“二老爷的人吩咐我们千万不要到处说,免得大家惊慌。姑娘,还是先去晚凤堂吧,晚凤堂外面有府里的侍卫护着,要安全一些。”

事关重大,姜梨便也没有拖延,应了一声就往外面走。

等走到了晚凤堂,才发现晚凤堂里黑压压的人全都齐了。大房二房的人都在,就连丫鬟小厮们也站在晚凤堂门口处。也得亏分了家三房不在,不然这么多人,一个晚凤堂怕是不够站。外面都是侍卫,姜老夫人让他们走到了晚凤堂里面的屋子里。

姜丙吉是小孩子,察觉到气氛不对,张口就要哭。姜老夫人劝了他几句,姜丙吉才安静下来,又哭累了,很快睡去,姜老夫人就把他交给嬷嬷,让嬷嬷带着他去里屋睡觉。

姜幼瑶也坐在屋里,她的一只眼睛缠着白色的纱带,这样下人们看见她的脸也不会太过害怕。然而完好的另一只眼睛也是木呆呆的,傻傻的坐在椅子上,一言不发。

卢氏有些害怕,她虽然不再像以前一样讨厌姜幼瑶了,却也对姜幼瑶亲近不起来,看姜幼瑶这幅样子,越发觉得瘆得慌,就和姜梨挨得近一些。

“父亲和二伯父呢?”姜梨没见着姜元柏和姜元平的身影,就问。

“他们出去了,不在府里。不过你二伯父说了,咱们府上是安全的,不会有什么事,小梨不用担心。”卢氏笑着道。只是她虽然说着这话,语气里却有些惶恐。姜梨晓得,燕京城里的人多年未曾遇过战争,但听说过成王在黄州城做的事,多多少少都会有些害怕。

姜梨道:“想来昭德将军会处理好一切的。”

她这话说的不是假话,殷湛如今还有心思让殷之黎来姜家做这些,若是真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哪里还能有这些心思。可见成王对他来说,并没有多可怕。姜梨也看的清楚,姬蘅对成王的态度,根本算不上忌惮,但对于这个昭德将军,却严肃以待。

想来今夜燕京城会很太平,殷湛会在与成王的这一战中,拉拢许多民心。只是他们现在在城里,也听不得外面是什么情况。倒是这些丫鬟和小厮,都在门口小声的交谈,神情很是茫然害怕。

姜景睿问姜梨:“你怎么一点也不怕?”

“二婶不是已经说过了,不会有什么事。再者陛下特意让昭德将军回京,就是为了应付成王。”

“啊,听说昭德将军当初也是战功累累。”说起殷湛,姜景睿似乎很有兴趣,他道:“不知道殷大哥会不会日后也成为将军。”

他亲热的称殷之黎为殷大哥,似乎也没觉得什么不对。姜梨听在耳中,心里却不以为然,谁说将军的儿子就是将军了。姬蘅的爹还是金吾将军,这么多年,也没看姬蘅拿起长枪。金吾将军的虎符到现在还没找到,姜梨心中一动,该不会姬蘅藏着什么后招,说是金吾将军的兵马都废了,其实不然,就等着有朝一日和殷湛对起来的时候,突然出现?

但这样子,洪孝帝肯定会生疑的。姜梨的心里都是胡思乱想这这些。屋子里不知不觉得安静下来,不再有人说话。每个人的表情都是凝重的,时间这样流逝下去,也不知下一刻会不会敌军就破开城门,在燕京城大开杀戒,谁也说不准自己能不能活的过今夜,当然不会有心思说说笑笑。就连外面那些小事和丫鬟也都沉默了,每个人都望着院子里的天空,猜测着外头可能出现的每一分情况。

国公府里,倒是和从期一如既往。没有人特意聚集到一个位置,也没有将府上所有的侍卫都调动起来。只是姬老将军去书房里转了转,走到了那身金色的甲胄面前,爱惜的摸了摸,最后走到墙边,在挂了满面兵器的墙上,找到了一把长刀,他把长刀抽出来,就搬了个凳子坐在了院子里,长刀许久没用,都有些生锈。他就挽起袖子,坐在院子里磨刀。

黑沉沉的夜,这么一位满头银发的老者坐在院子里,慢慢的磨刀,发出令人牙酸的响声,若是有人走过,怕是要吓破胆。国公府里的下人们却早就习以为常,不觉得有什么。倒是挂在屋檐下的那只八哥,今夜看见人却没有说什么漂亮话,只是在笼子里扑腾个不停,似乎有些焦躁。

叫阿昭的少年半夜也从屋里惊醒了。

宅院外面,隐隐也传来人喧闹的声音。他摩挲到床边柜子上的火折子,将油灯点上,就看见屋外似乎有人影,阿昭愣了一下,不确定的叫了一声:“司徒大夫?”

那人影本来要走过去的,闻言顿了一下,折返回来,推门走了进来。看见阿昭如此,司徒九月皱了皱眉,问:“你怎么醒了?”

“外面很吵,我才醒了。”他看着司徒九月穿着打扮十分完全的模样,奇道:“司徒大夫这么晚还要出去,是…外面发生了什么事情?”

“成王造反,今夜动手,外面乱的很。”司徒九月看了他一眼,“你继续睡吧,别出来了。”说完就要关上门,走出去。

“等等。”阿昭叫住她。

司徒九月不耐烦的问:“你还有什么事?”

“成王造反,这府里的人…不会有什么问题吗?”阿昭问。

司徒九月好笑,道:“你要是担心你自己有什么危险的话,大可不必,这里是国公府。燕京城里,不会有比这里更安全的地方,就连皇宫也比这里危险。你住在这里,不会有人敢闯进来要你的性命,别说成王还没攻进城,就是成王攻进城了,只要你在这府里,也没人敢动你的性命。”

阿昭愣了一下,才回道:“我不是这个意思,就算再怎么铜墙铁壁,总也是人做的,有时候出事并非人本事不好,只是怕被人钻了空子,猝不及防。”他笑了笑:“我便是如此。”

这下,轮到司徒九月发怔。

“司徒大夫是大夫,也是女子,若是遇到危险,怕是难以自救…”

“你该不会是要我留在这里吧?”司徒九月一扬眉,“你如今连走路都不能够,如何保护我?”

“我并非要说此话,我只是让司徒大夫去找武功高的人,不要独自一人待着。不过,倘若府上无人,司徒大夫遇到危险时候,恰好我在身边,即便我没有办法下床走动,也失去了武功,帮司徒大夫挡刀挡剑也是可以的。”

他这话要是寻常男子说出来,女子难免会觉得对方有些油嘴滑舌,分明是故意讨人开心。然而阿昭说出来,却十分真诚,让人相信,他的确就是如此想的,而且说出来就能做到。

“我不明白,”司徒九月平静道:“你与我非亲非故,照你这么说,却愿意为了我牺牲生命,这是为何?就凭我救了你一条命,你就要这般回报?”

“司徒大夫就算没有救我的命,遇到危险的时候,我也会帮忙。因为司徒大夫是女子,而我是男子,男子应当保护手无寸铁的老人孩子和姑娘,不是么?”

他的眼睛明亮,在一片喧闹声中,却尤为坚定。真是奇怪,分明是武功全废了的人,现在又不能走路,这样的人,是不可能真正的保护的了谁的。但司徒九月却觉得,在这人身边,倒是格外安心。

她道:“那你就说错了,我可不是什么手无寸铁的弱女子。六岁的时候,我的亲叔叔就杀了我爹,为了夺走我爹拥有的一切,你可知道我做了什么?”

阿昭摇头。

“我给他们厨子下了药,威胁厨子在他们的吃食里动手脚,加了我特意做好的的毒药。给他们一大家子吃了,我婶婶和她的儿子女儿全吃了毒药,若是没有解药,三日之内就会全身溃烂而死。我以为他会愿意用自己的性命来换回妻儿的性命,这样也就算是为了我爹报仇,谁知道他还真是无毒不丈夫,竟是眼睁睁的看着自己妻儿活活疼死。”

阿昭看向司徒九月,嘴唇动了动,似乎想说什么,最后还是什么都没说。

“这之后,他就千方百计的想要抓到我,杀了我。因为我的存在对他来说,就是威胁。我从家乡逃出来的路上,不知道杀了多少人。我从六岁起,就开始杀人了。我的确没有武功,追杀我的人都是高手,却全都死在了我的手中,就是因为,我全身上下每一个地方每一件物品,都可能有毒。”

她轻描淡写的说起这些事,仿佛再寻常不过了,“我知道你想做一个侠士,可能你从前就是这样的人吧。惩恶扬善,匡扶正义,救助弱小,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满足了你做英雄的心思,也救了人的命,是一件皆大欢喜的事。”

“我可不喜欢这样,”司徒九月道:“我从小认定的就是弱肉强食。我不需要旁人来救,谁要是害我,我就杀谁。我与你不是一路人,你也不要想着保护我,拯救我了,对我来说,那很可笑,也不需要。”

她道:“你好好休息吧。”说完这句话,她就转身走了出去。

------题外话------

突然觉得司徒妹子很帅?

第二百一十二章 追击

春末夏初的一夜,原本应当是很美好的,做个好梦,一觉醒来,便是新的日光和新的生机。然而这一夜,黑夜却分外漫长,每个人都睁着眼睛,毫无睡意,心思重重的等着不知道何时才会传来的好消息。

姜梨也是如此。

天空一点点的褪去了黑色,仿佛蘸了墨的水突然褪去了墨子,重新变得清澈敞亮起来。不知什么时候,月亮消失了。远处传来鸡叫的声音,渐渐泛白的长空尽头,生出了朝霞。

有小厮气喘吁吁地从外头进来,道:“退、推了,成王退兵了!”

卢氏急忙追问:“真的?”

“真的。大家都从屋里出来了。”小厮也是极高兴的,“小厮还在路上遇到了老爷,老爷说大家一夜都辛苦了,早些用过饭休息,没什么事了。”

姜梨心想,这样看来,燕京城是守住了。

姜老夫人也是大大的松了口气,她年纪大了,守过了一夜,嬷嬷就赶紧带着她去屋里休息。卢氏也站起身,姜景睿和姜景佑也伸了个懒腰,唯有姜幼瑶倒是睡得好,她什么都不知道,累了就睡。还有姜丙吉,根本不懂发生了何事。

大家像是在这时候才觉出身子的疲乏,纷纷要回去睡觉,连早食也不肯吃。姜梨坐了一夜,也觉得身子酸痛,倒比他们要精神一些,等回到院子,胡乱吃了点点心和热茶,就脱去外裳,在床上躺了下来,但竟然一时半会儿也没有睡着,反而一直想着成王的事。

昭德将军守住了燕京城,但成王的兵马究竟消磨了多少,暂时还不知道。倘若要完全解决这个祸患,昭德将军只怕还会追出城去,将叛军全部歼灭。成王的兵马虽然多,却也多不过殷湛的人。原本成王的计划里,也没有殷湛这么一号人,想来就算是有,也不会想到都这么多年过去了,殷湛的兵竟然还能打,云中那鬼地方,没有消磨殷湛的一分锐气,反而像是变本加厉,更加厉害了。

姜梨心里,并不担心殷湛不能消灭成王,她甚至有一种直觉,成王筹谋了多年的这场动乱,只怕会极快的被殷湛平息。但殷湛的回归真的是好事,走了一只狼,后面又来了一只虎。这回只怕是放虎归山,她都能想到的东西,难道洪孝帝想不到?

不知道洪孝帝现在是什么感觉。

洪孝帝现在是什么感觉,暂时没人能知道。帝王君心不可测,也没人敢去揣测。

宫中,大殿里,太后正在与洪孝帝说话。

大约是燕京城掀起的风浪实在是太大,连已经不问世事的太后最近都频频离开慈宁宫,不再念经,还同人打听起外面的风声。今日也是一样,昨夜里,燕京城无数百姓家中彻夜燃着灯火,等待一个结果,宫中又何尝不是?甚至于宫里的太监宫女,比那些百姓还要害怕。

百姓们固然手无寸铁,但成王的人也不可能真正屠城,也许有一些还能逃过一劫,运气不好的才会丢掉性命。然而宫里的却不同,从未听过哪个造反成功的人心慈手软,放过宫里人的。每一场叛乱过后,真正血流成河的其实是宫里,几乎是无人生还。

这才是命悬一刻的时刻,生与死都在一念间。听闻昨夜里太后在慈宁宫里念了一夜佛经,殊不知无数的太监和宫女亦是一样,都在心中暗暗祈祷,祈祷着一夜平安无事。

可能是老天也有仁善之心,听到了他们的祈祷,这才令他们躲过一劫。

“成王的人马总算是退了,”太后道:“哀家的这条心,也总算是放回了肚子里。”

“昨夜让母后担心了。”洪孝帝笑道:“成王能退兵,也有母后的一分功劳。”

“哀家什么都没做,”太后也笑了,“不过是抄抄佛经罢了,哀家自己心里也明白,这回多亏了夏郡王。要不是他带兵赶回来,成王也不会这么快退兵。”

“这次的确是昭德将军的功劳,”不是是有意还是无意,洪孝帝并没有称呼殷湛“夏郡王”,他道:“等之后论功行赏,朕也会好好赏赐他。”他又喟叹了一声,“听说当年昭德将军战功累累,这么多年过去了,他还是宝刀未老,听说他的一双儿女也极为出色,朕见过了他,还不曾见过他的儿女。”

“哀家也听说过此事。”太后道:“等之后皇上要论功行赏的时候,不妨赏赐他的儿女,而不是夏郡王本人。他爵位已经够高,金银财宝想来当年先帝也赏了不少。”

“母后考虑的是。”洪孝帝道:“这一切,还得等成王的事彻底解决了以后,再做打算。”

太后沉默了一会儿,道:“陛下是打算让夏郡王乘胜追击?”

“当然,昭德将军和朕想的一样,朕也告诉了昭德将军。成王狼子野心,这么多年筹谋不断,却忘记了,朕同样也在防着他。想要坐上这个位置,也并没有他想的那么简单。”

他这话是含笑说来的,只是年轻帝王的眼里,已经有了腾腾杀气和野心,让人听得心中发冷。

太后的动作微微一顿,半晌才慢慢道:“这么多年,皇上也不容易。这位置,终究不是成王能肖想的,所以他是自讨苦吃。皇上这么做也好,等成王的事情过后,天下也就太平了。”

“这也要多亏母后,”皇帝笑道:“是母后日日念经祈福,才能天佑北燕。”

太后笑了笑,不再说话了。洪孝帝看向远处,宫外的天空,格外湛蓝,是个天朗气清的好天气,谁都想要掌握天下大权,如画江山,处处杀机。走了一个成王,有没有别人呢?

想来是不缺的,不过有一件事他也没有说错,他能收拾得了一个成王,自然也收拾得了其他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那一出戏,没到最后,谁也不知道谁是黄雀,谁是蝉。

到了成王退兵后的第二日下午,众人才休息好,姜梨起床的时候,都快要到傍晚了。她就这么睡了一天,只觉得睡得昏昏沉沉,却还记得让小厮给叶明煜去捎封信,问问叶明煜那头的情况。现在这样混乱的局面,姜元柏是更不会可能让她随意出门的。

小厮去得快回来的也快,叶明煜不想写信,只让人捎了口信给她,说叶府一切都好,叶世杰和薛怀远都挺好的。让姜梨呆在府里不要出来,照顾好自己,若是有什么应付不来的,就让人去叶家说一声,他就过来保护姜梨。

听见叶府也没什么事,姜梨就放心了。这一日就算这么过了,也算有惊无险。到了第五日,成王的兵马没有继续第二次攻城,倒是昭德将军殷湛带着兵打出去了。

前几日的恐慌还未散去,就又来了新的担忧。桐儿和白雪也是心事重重的模样,白雪煮茶的时候,差点不小心把茶水倒在桌子上。

“怎么了白雪?”姜梨笑问:“想什么这么出神?”

白雪就道:“奴婢担心家里的爹娘,这场仗不知何时才能打完,也不知会不会连累家里人。”

“枣花村离燕京城不是很远吗?便是要打仗,也暂时不会波及到枣花村吧。”桐儿回道:“比起枣花村,你还是先担心担心自己吧。昭德将军就这么打出城去了,他是要把成王彻底赶出燕京城外嘛,可要是成王卷土重来怎么办?”

姜梨笑道:“我看他倒不是驱逐而已,恐怕是想将叛军一网打尽,彻底消灭了。”

桐儿问:“真的吗?那倒是好事一桩,奴婢们也不必日日夜夜担心,昭德将军做了这么一件大事,之后还是要回云中的吧。奴婢还以为他会留在燕京城,一直防着成王卷土重来。”

“怎么会?国库里未必养得起这么多兵将。”姜梨说着,心中突然一动,桐儿的话提醒了她。俗话说狡兔死走狗烹,要是彻底将成王的兵马消灭,殷湛再留在燕京城也没有什么意思了。可殷湛还是如此乘胜追击,要么就是他心思单纯,一心为国,没有想太多,只要保护了燕京,立刻就会回云中。要么就是他心思太深,已经有了别的打算,即便清理了成王,也料定自己不会回云中,能够留下来。

这是为何?

姜梨的心中,慢慢的浮现起一丝不安。前方战事未明,也不知道最后结果是个什么,不是将士,似乎就只能坐在屋里,焦灼的等一个结局。

明月从外面走进来,看着姜梨,犹豫了一下才道:“姑娘…郡王世子来了。”

殷之黎?他怎么来了?

姜梨不由自主的蹙起眉,她自来见人带着三分笑意,唯独每次见到殷之黎,就会有些抗拒,大约是因为她晓得姜家和殷家打的是什么主意,而她又不愿意顺从,才会如此。

她走出院子,就看见殷之黎跟在丫鬟的身后前来了。

这一回,连殷之情也没出现。

姜梨对他行礼:“殷公子。”

“姜姑娘不必对我如此客气。”殷之黎依旧是一身白衣温润,他道:“我刚才已经见过了姜老夫人。今日是奉父亲的意思,同姜首辅说几句话,话说过了,顺便给姜姑娘送东西。”

姜梨诧异的看着他,陌生男女私自送东西,未免有些出阁。

殷之黎也像是明白自己的话有些唐突,赧然的笑了笑,道:“其实是之情送给你的,她知道我今日要来姜府,就托我送一下。我本想交给姜老夫人,但姜老夫人让我亲自交给你。”

姜老夫人仍然没打消她和殷之黎在一起的念头,姜梨的心中这般想着。就见殷之黎掏出了一个小匣子,他道:“我有看过,感觉很适合姜姑娘。”

姜梨打开匣子来看,一看就怔住了,匣子里是一把扇子,她把扇子抽出来看,扇面洁白,不知是用什么布料做成,微微泛着光泽,上面绣着一朵梨花,倒是十分别致,绣工也很精致。清清淡淡的颜色,然而扇柄又是玉做的,摸上去冰冰凉凉。做扇子的有很多,做的这般金贵可心的却很少了,寻常的女孩子要是得了这么一把扇子,自然是高兴地。

但姜梨却也没有太高兴的感觉,这扇子固然好看,但比起姬蘅那把金丝牡丹折扇来,还是要逊色许多。姜梨觉得奇怪,她原本也不喜欢太过浓烈艳丽的颜色,但和姬蘅相处的久了,也沾染上了姬蘅的习性,觉得这雪白可爱的颜色,太过寡淡了一些。

殷之黎没有察觉出姜梨的心思,仍然笑道:“马上也要到夏日了,这把扇子,想来姜姑娘也用得着。”

“多谢平阳县主的好意,也多谢殷公子特意将扇子与我送来。”姜梨笑着道谢。

殷之黎道:“姜姑娘喜欢就好。”

“我很喜欢,谢谢,我也会好好收起来的。”姜梨把扇子放回了匣子,又把匣子合上,交给了白雪。

她说“她会好好收藏”而不是使用,殷之黎的目光微微一顿,随即温声道:“不客气。这几日燕京城里不太平,姜姑娘要多注意。我听闻成王手下之前将姜姑娘带到了黄州,为防旧事重演,还是小心为妙。”

姜梨笑道:“我知道,这几日父亲都不让我出府了。说起来,殷将军现在在与成王对峙,殷公子不必去么?”

殷之黎苦笑一声:“我本想随父亲一起去的,父亲却让我留在燕京,说一旦燕京有什么变故,我也能好应付。”

姜梨:“看来殷公子也懂练兵操练之术了?”

“身在将门,多少也要学一点,不仅是我,之情也要学的。”

姜梨笑道:“可真是令人佩服。”

殷之黎道:“我倒觉得姜姑娘有军师之风,虽没有武功,手无寸铁,也能千里之外决胜战局。”

“殷公子说的人是我?我何时做过这些事了?”

殷之黎就笑:“桐乡那些事,我们在云中都已经听到了。之情之前还跟我说,很想见一见你,上次见到你后,又说你与她想象中的不同。看上去实在安静温和,不像是那么杀伐果断的女子。”

“论起杀伐果断,我就不要班门弄斧了。殷公子何必打趣我。”

她语气不疾不徐,殷之黎与她玩笑的时候,姜梨也没有显出一点羞怯来,大方坦荡的样子,却看着令人十分舒服。

“不知道殷将军现在那边的战况如何?”

“姜姑娘不必担心,成王虽然筹谋多年,但他毕竟不是行伍出身,兵士中多是乌合之众,论起排兵布阵来,并非我爹的对手,所以成王的叛乱,迟早会平息,不过是时间早晚而已。且我听父亲的人来传信说,用不了一月,能将成王的兵马尽数消灭。”

他应当是为了安慰姜梨不必担心才说的这话,却让姜梨想到了一点别的东西。她问:“那成王的事情过后,殷将军和你们会回到云中么?”

殷之黎一愣,随即笑道:“这…还不知道。”

说还不知道,却不是一口承认是会回云中,姜梨的心里,就有了计较。她不再说什么,殷之黎又道:“我们第一次见面的时候,之情救了一个小孩子,本以为是姜姑娘的弟弟,可听闻姜姑娘没有这么大年纪的弟弟。”

“那是我在黄州的时候,救下来的孩子。”姜梨道:“他的家人全都在黄州动乱时候死在贼人刀下了,全家就剩他一人,我看他孤苦无依,本想带他回来的。后来我那位朋友心善,就干脆收了他做徒弟。”

“朋友?”殷之黎笑道:“就是那一日跟在肃国公身边的人吧。”

他知道了姬蘅的身份,想来是殷之情告诉他的。姬蘅和殷湛是仇人,殷之黎自然也不会对姬蘅生出好感,这会儿问她是什么意思?

“姜姑娘和肃国公很熟么?”

“不太熟。”姜梨笑了笑,直接干脆的堵回去,“如果殷公子是想替县主打听肃国公的消息,恕我实在无能为力,帮不上什么忙了。”

殷之黎愕然的看着姜梨,大约他没想到姜梨会这般挑明,他怔了一下,随即笑了,好似十分无奈,又有些好笑,“没想到姜姑娘这般直率。”

“县主也很直率。”

“之情她之前一直生活在云中,天真烂漫,不懂世事,肃国公很出色,她也只是随口问一问,没有别的意思。”殷之黎道。

“我知道。”姜梨微微一笑,“我也只是随口一说,没有别的意思,殷公子不要在意。”

她的语气温和,几乎称得上是驯良了,然而说的话却总是闷的人心头发堵,让人生气起来也不能发火,又莫名其妙的尴尬了。

殷之黎就没再和姜梨说起姬蘅的事情,转而说起了别的事。询问姜梨过去的事,不过他十分贴心的略过了那些不太美好的过去,譬如被送到青城山那一段,还有姜梨被污蔑推季淑然流产的那一段。他所谈起的,都是些美好的事。

只是殷之黎恰恰不知道的一点,姜梨并非真正的姜二小姐。那些美好的事,也不过是现在姜梨随口胡诌的。他倒是听得认真,并不怀疑。

看上去还真是个单纯没有心机的人。

姜梨默默想着,说了好一会儿话,殷之黎才离开。